房颤治疗建议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颤或房扑
低剂量乙胺碘呋酮用于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心脏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
研究目的:低剂量乙胺碘呋酮用于房颤或房扑心脏电转 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设计:多中心、非随机试验;平均随访时间20.7月
研究对象:连续89名有慢性房颤或房扑并适于心脏转复的病人。
研究方法:复律前,胺碘酮负荷量600mg/d;复律后,维持量 204±66mg/d。 研究终点:心律失常复发和导致停药的不良作用。
电转复
• 影响电转复的因素: ——除颤器电容器的电压 ——输出波形:双向波比单向波所需电 量小,成功率相对高 ——电极板的位置和大小 ——经胸阻抗 • 电量:单向波房扑从50J开始,房颤从 200J开始,最大可用到360J。
电转复
• 目前房颤病种的变化: ——风湿性心脏病减少,病人年龄加大,“孤 立性”房颤的发生率未变 • 电转复的成功率: ——房颤时间短,存在房扑,病人年轻易成功 ——左房扩大,有基础心脏病,心脏扩大者易 失败
电转复
• 房颤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
电转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年窦律 23%
40% 54%
2年窦律 16%
33% 41%
电转复
• 并发症: ——栓塞:未抗凝者1~7% ——心律失常:在低血钾和洋地黄中毒者易发 生。房颤持续时间长者转复后可有窦缓 ——“心肌损伤”,虽然可有CK-MB的升高, 但无TnT或TnI 的变化。认为与骨骼肌损伤有 关,至今没有心肌损伤的直接证据
药物转复
普罗帕酮: ——对新近发生的房颤转复有效 ——对持续房颤,房扑,有器质性心脏病者疗 效较差 ——作用较快:口服2~6小时,静脉更快 ——副作用:低血压,快速房扑,室速,室内 传导障碍,心动过缓,应避免用于器质性心脏 病,心衰,COPD ——剂量:口服400~600mg,静脉1.5~ 2.0mg/kg,10~20分钟
药物转复
多非利特: ——对持续1周以上的房颤效果好于安慰 剂 ——转复时间多在用药30小时以内 ——对房扑似好于房颤 ——剂量根据肾功能调节,125~500mcg, bid ——副作用有QT延长,需根据肾功能, 体重和年龄调节剂量
药物转复
氟卡胺: ——口服或静脉对新近发生的房颤有效 ——作用较快,口服3小时,静脉1小时 ——副作用较普罗帕酮稍多,有快速房 扑,低血压等,应避免用于器质性心脏 病特别是心功能不好的病人 ——剂量:口服200~300mg,静脉1.5~ 2.0mg/kg,10~20分钟
治疗方法评价
Ⅰ类:有明确的证据或一致的看法认为安 全有效。 Ⅱ类:对治疗有不一致的证据或看法不同 Ⅱa类:有较好证据或看法支持应用。 Ⅱb类:有稍差的证据或看法支持使用。 Ⅲ类:证据或看法不支持使用,可能有害。
药物和电转复的建议
• Ⅰ类: 1.伴有AMI、心衰的快速阵发房颤,一般措施无效, 应立即电转复 2.虽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但房颤的症状不可接受,可以 转复 • Ⅱa类 1.第一次发生的房颤,为尽快转复为窦律,可以用药物 或电转复 2.持续房颤估计不会很快复发者可以电转复 3.第一次成功转复但因未用抗心律失常药而复发,可以 转复,并用药物预防复发
心房颤动的治疗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朱俊
房颤的分类
按发作情况分类: ——阵发房颤:能够自行终止者为阵发性房颤 ——持续性房颤:不能自行终止但经过治疗可 以终止者为持续性房颤 ——永久性房颤:经治疗也不能终止的房颤为 永久性房颤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见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2001年第6期)
房颤的分类
给药途径
口服 口服 静脉 口服、静脉 口服、静脉 口服 静脉 口服、静脉 口服、静脉
适应症
Ⅰ Ⅰ Ⅰ Ⅰ Ⅱa Ⅱb Ⅱb Ⅲ Ⅲ
证据水平
A A A A A B C A A
药物转复
发作7天以上的药物转复
药物
证实有效的药物 Dofetilide 胺碘酮 依布利特 氟卡胺 普罗帕酮 奎尼丁 疗效较差的药物 普鲁卡因胺 索他洛尔 地高辛
伴随情况
• 房颤的急性原因:,除上述原因外,还可与室上性心 动过速有关 • 无心脏病的房颤:“孤立性”房颤到老年可以合并心 脏病。 • 合并心脏病的房颤:除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外,可合并 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病窦综合征的重要表现 • 神经原性房颤: ——迷走介入性:男性为女性4倍,40~50岁发病,经 常是“孤立性”房颤,不太可能进展为永久性房颤, 夜间、饭后、休息或饮酒后易发作,可先有心动过缓 ——交感介入性:50岁左右发病,多无器质性心脏病, 发病率较迷走介入性低,主要在白天发作,运动或情 绪可诱发,常伴有多尿,常在某一固定的窦性心率发 作,无性别差异,β-阻滞剂有效
窦律的维持
药物 胺碘酮 达舒平 多非利特 氟卡胺 普罗帕酮 奎尼丁 索他洛尔 每日维持剂量 100~400mg 400~750mg 500~1000mcg 200~300mg 450~900mg 600~1500mg 240~320mg
窦律的维持
胺碘酮: ——维持窦律有效,但远期副作用稍多 ——虽然在一般病人中有多种药物可以 选择,在心衰病人中胺碘酮应列为首选 ——虽然没有直接的对比材料,胺碘酮 的在维持窦律的疗效方面好于奎尼丁
• 方法简单,但疗效稍差。主要危险是抗 心律失常药的毒付作用 • 发作7天之内者较有效 • 对短效的药物,主要疗效在24小时之内, 24小时以上逐渐减低,对持续房颤疗效 较差 • 对房颤和房扑的疗效差别不清 • 注意与华发林的相互作用
药物转复
发作7天内的药物转复
药物
证实有效的药物 Dofetilide 氟卡胺 依布利特 普罗帕酮 胺碘酮 奎尼丁 疗效较差的药物 普鲁卡因胺 地高辛 索他洛尔
• 胸片:肺实质和血管影是否提示异常
临床评价
基本评价
• 超声心动图: ——瓣膜情况 ——左右心房大小 ——左室大小和功能 ——右室峰压 ——左室肥厚 ——左房血栓 ——心包疾病 • 化验:甲状腺功能检查
临床评价
附加评价
• 运动试验: ——心室率是否满意控制 ——运动诱发房颤 ——选择Ⅰc类药物时除外心肌缺血 • Holter: ——诊断未明确的心率失常 ——评价心室率控制情况 • 食管超声: ——检测有无左房血栓 ——指导转复 • 电生理检查: ——了解宽QRS心动过速的机制 ——了解起始心率失常 ——是否可进行消融治疗
继发性房颤: 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心包炎,心肌炎,甲 亢,,肺栓塞,肺炎等情况下的房颤。基础情况纠正 后一般不会复发 “孤立性”房颤: 常见于<60岁的病人,无心肺疾病,预后好(血栓,死 亡率低) 非瓣膜性房颤:无风湿性心脏病或人工瓣膜病人的房 颤
发 病 率
国外资料 人群发病率:0.4% 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40岁:0.1%,>80岁:2% “孤立性”房颤发生率:12~30% 心衰和瓣膜病者发病率高
窦律的维持
一般原则
单一用药无效,可考虑联合用药,如β-阻
滞剂,索他洛尔,胺碘酮加Ⅰc类药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是促心律失常作用, 在冠心病和心衰时尤其容易发生 用Ⅰc类药时QRS宽度较用药前不应超过150%, 用Ⅰa和Ⅲ类药时QT不应超过520ms 定期复查血钾,肾功能,评价左室功能
药物转复
奎尼丁: ——对新近发生的房颤与其他药物疗效相似, 对持续性房颤也有效 ——副作用较多,包括扭转性室速,恶心,腹 泻等,若未用洋地黄,会使房颤的室率加快 ——剂量:(1)奎尼丁,0.2 q8h,连服3天左 右,其中有30%左右的病人可恢复窦律;(2)奎 尼丁,第一天0.2 q2h5次,次日0.3 q2h×5 次,第三日 0.4 q2h×5。
发生机制
房室传导:除解剖学途径外,影响房室 传导的因素有内部不应期,隐匿性传导, 自主神经张力 以上因素造成房颤心室率的巨大变化, 不规则,昼夜区别,长间歇 预激伴房颤时的旁路传导
发生机制
• 房颤时的血流动力学: ——失去房室顺序 ——不规则的心室率:CO下降9% ——不适当的快速心室率: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 血栓栓塞并发症: ——48小时即可形成 ——危险因素:高血压,血栓栓塞史,老年 (>75岁),心衰,瓣膜病,左房扩大(食道 超声有左房血栓)
给药途径
口服 口服、静脉 静脉 口服 口服、静脉 口服 静脉 口服、静脉 口服、静脉
适应症
Ⅰ Ⅱa Ⅱa Ⅱb Ⅱb Ⅱb Ⅱb Ⅲ Ⅲ
证据水平
A A A B B B C A C
药物转复
胺碘酮: ——作用较慢,需几天或几周才能转 复,,且疗效稍差 ——口服剂量:0.6~0.8/日至总量10克, 以后改维持量 ——静脉剂量:5~7mg/kg,然后1.2~ 1.8克/日持续应用,或改口服至总量10克
转复心律
• 转复的目的:缓解症状、预防栓塞、避 免心脏扩大 • 转复还是控制室率? • 权衡利弊:造成急性心衰、低血压、心 绞痛加重的房颤需紧急转复,否则超过 48小时的房颤要考虑血栓栓塞的危险
转复方法
药物转复 疗效 麻醉 稍差 不需 电转复 较好 需要
栓塞并发症
抗凝指征
相似
相同
相似
相同
药物转复
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率
国内资料(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 房颤患者约占急诊心律失常的42% 风湿性心脏病仍是主要病因(30%), 但较10年前有明显下降 “孤立性”房颤为其次病因(?%) 除20岁以下年龄组外,在其他各年龄组 中房颤均为占首位的心律失常
预后
风湿性房颤年卒中的发生率是无房颤者 的17倍,是非风湿性房颤的5倍 非风湿性房颤的年卒中发生率为5%,是 无房颤者的2~7倍 卒中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 ——50~59岁:1.5%, >80岁:23.5% 房颤的死亡率是窦律者的2倍,但与基础 心脏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临床评价
基本评价 • 病史和体检 ——房颤的症状 ——房颤的临床类型(首次,阵发,持续,永 久) ——首次有症状的发作和首次证实的时间 ——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终止方 式 ——药物疗效 ——有无基础心脏病和可逆因素
临床评价
基本评价
• 心电图: ——心律(证实房颤) ——有无左室肥厚,既往心梗 ——有无预激,束支阻滞 ——测量各心电图参数,判断有无药物作用 ——有无其他心律失常
药物和电转复的建议
• Ⅱb类: 1.持续性房颤进行药物转复 2.院外病人对首次发作的阵发或持续的房颤进行药物转 复,尽管这种转复方法的安全性已经证实 • Ⅲ类: 1.在短时间内房颤与窦律交替出现者进行电转复 2.病人转复并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治疗而复发者再次 进行转复
窦律的维持
药物预防阵发房颤的发作 维持治疗的目的:减轻症状,预防心动过速性 心肌病,是否能预防栓塞不详 指证:阵发房颤有明显症状,转复后复发,能 耐受抗心律失常药治疗 治疗目标:与持续房颤的复发有所不同,即使 有发作,但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症状减 轻即可 复发的预示因素: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风湿 性心脏病),年龄,左房扩大等
发生机制
• 基础心脏病和心房病理基础 • 心房扩大既可以是房颤的原因也可能是房颤的 后果 • 电生理机制: ——快速灶性除极:最常见于上肺静脉 ——多重波折返:其存在与不应期,心房质量, 传导速度有关 • 心房电重构:“房颤促发房颤”,一般发生于 房颤前24小时以内 • 其他机制:早搏的诱发,自主神经系统,心房 缺血,心房牵拉, 各向异性传导,年龄
JAMA 1992;267:3332-3333
结
果
心脏转复后1、2和3年间维持窦性心律病人的累积百 分比分别为61%、56%和53%
无心率失常病人,%
100 80 60 40 20 0 0 6 12 18 24 30 36 42
随访时间 (月)
房颤或房扑
窦律的维持
一般原则
纠正可逆性病因 对首次发作或频率很少的发作可不必用药 对“孤立性”房颤,首选氟卡胺,普罗帕酮, 索他洛尔,也可采用胺碘酮和多非利特。除非 胺碘酮无效或有禁忌,否则不应使用奎尼丁, 普鲁卡因胺和达舒平 对迷走介入的房颤,可考虑达舒平,氟卡胺, 胺碘酮,不应用普罗帕酮 对交感介入者首选β-阻滞剂,也可选用索他洛 尔和胺碘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