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命化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道德教育
生命化教育视阈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一
2 . 唤醒学生的生命价值感 , 做人生规划的主人。 生命 极其 珍贵 , 我们 自当怀着 一 颗敬 畏生 命之 心 。
在思 品课 堂 中 , 让 学生 清醒 意识 到生命 的短暂 和有 限 , 激发 他们 对 自己人 生 的紧迫 感 和规划 意识 ,使 其 生命
潜能 最大 程度 地释 放 。教 师应尽 可 能根据 课 堂教 学 的 目标 及 讲 授 的 内容 ,着 手 准 备本 节 课需 要 的案 例 、 新
行! ” 了 , 实
灵活运用 , 会使学生在活动 中情感体验 , 在体验中思考 认识 , 逐 步达 到生 命 意义 的把握 和追 求 。
1 . 在体 验 中感 悟生命 的价值 。 生命 需 要体 验 , 课 堂教 学转 变 为学 生 的亲历 体验 , 鼓 励学 生进 行 自主学 习 , 更多 让学 生互 帮互 学 , 参 加 到 尝试 、 体验 中去 , 感悟 生命 价值 。 在 平 时教 学 工作 中 , 让 教 学 活动 围绕学 生 的成 长和发 展体 验 为 中心设计 和组
中, 帮助学 牛 健康成 长 , 最好 能让 学 生用 自己生命 力量
促 进 自身的 一 ・ 个 发展 。 在2 0 1 0年 天津市 河北 区青 年 教 师研 究课 活 动 中 , 笔者 承 担 了九 年 级 “ 艰 苦 奋 斗 开 拓 创新” 一 课 的授课 任务 . 备课 中发现 这部 分教 材 内容 理 沦性 较 强 , 尤 其 面对 9 0后 的学生 来 说 , 如果 一 味 告 诉 他应 该怎 么做 , 必 须做 什 么 , 是 根本 行不 通 的 。怎样 把
参加 了广 播社 团 , 成 为一 个 有 自己主 见 的 , 能流 利表 达
培养生命意识,德育教案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意识和德育教育。
这是因为人类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包括环境破坏、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等。
培养生命意识和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正确应对这些问题,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命意识的重要性生命是宝贵的,有时候我们会忘记这一点。
生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
生命的价值不只是指人类生命,也包括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们,不要随意捕杀、破坏、污染环境。
培养生命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生命意识不仅仅是一种底线道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是对自己、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地球村的一种关爱和关注。
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保护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各种活动、案例、任务、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习惯上养成尊重生命的好习惯。
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德育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等方面的教育。
这种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义务和义务的先后关系。
德育教育在各个层次的教育体系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学前教育中,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养成吃饭文明、礼貌待人、谦虚有礼等好习惯;在小学阶段,应该注重学生的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在中学阶段,应该更注重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理念的灌输。
三、德育教案的编写方法编写德育教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业务要求,体现学科的特点和教学重点2.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符合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育价值。
3.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环节巧妙衔接,层次逐次深入,注意评价方法。
4.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最新-探究生命化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道德教育 精品
探究生命化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道德教育摘要主体性是人在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由、自主和超越的综合特性.是入的精神生命之所在。
将主体性理念融于道德教育是人寻求自身价值、完善生命意义之使然。
主体道德教育着力在起点上.把学生看作实现生命意义的主体性存在;在教育过程中,以主体性的方式对学习者的生命型人格进行引导和建构对教育终极目标的追求上,则意在提升学习者的生命型人格与德性品质,推动学习者向善。
其全程凸显了大写的人.是对生命的追寻和显现。
关键词主体性道德教育生命主体道德教育进入新世纪.教育越发背负着提高人之生命质量的神圣使命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一思想已经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逐步确立。
然而.这一切只存在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道德教育仍然把学生当作接受各种规范教育的客体.当作无德或有待着色的白板。
虽然有过一些相关改革.但终归只流于形式——学生的主体性一直没有被提升到生命意义的高度教育的过程虽然是在提倡学生的自由、自主和创造性.但其实质却依然是在为培育有用之人.培养英雄等无我的目标而努力道德教育课是在宣扬英雄圣人的故事.是在传授爱国经,然而,故事也好,经文也好,学生只会在看热闹,他们非但无法真正体会道德的究竟.反而学会了伪饰或盲从。
因此,重新审视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涵、实质和目标;探求主体性与生命。
生命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从而揭示主体道德教育的生命性实质成为研究的必要本文意在回答以下的问题主体性与生命有什么样的内在关联性?它们对道德教育意味着什么?主体道德教育的实质和目标如何定位,何以体现?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再次明晰主体性、生命化理念对道德教育的深刻意义,使道德教育的开展真正是为了学生.为了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人。
引导他们追寻自我选择的有价值人生。
一、主体性精神生命的形与质一主体性及其内在特征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由、自主、和超越的综合特性。
其中,超越作为主体性发展的高级要求。
发展生命化教育,践行“实践的德育”理念
发展生命化教育,践行“实践的德育”理念----学校德育工作最有效的途径回顾分析我校2006年前的德育工作,我们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学校德育目标要求定位过高;二是对已形成的守则、规范缺乏执行力,缺乏持久性,把德育的任务理解成“搞运动,搞活动”,没有深入细致地完成德育的基本任务;三是缺乏长效机制保障,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我校自2008年,在充分分析总结德育工作的基础上,以“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理念,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通过实践体验,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引领小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努力落实“实践的德育”理念。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践行。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育人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文化的主体,它是利用周围环境中各个方面的教育因素去陶冶、感染学生的,是“主体的事,无声的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比如我校在新校舍落成后,设计建设了四个园区,即:“校园文化区,经济园林区,休闲娱乐区,体育健身区”,进一步地提升了校园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
走进校门便映放眼帘的校园雕塑——“世纪之星”,让学生知道他是未来的明星——“只要勤奋努力”。
并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建筑物、教学设施、四大园区等一工可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在明显处和合适处张贴、悬挂学校办学目标“科研兴校”,校风、校训、教风、学风。
以祖国名大川、风景古迹、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画像格言及图片……,使校园文化无处不在,让文化感染学生,使校园的每一块、每一处充满生命的力量,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不知不觉的受到教育,从而达到了育人的功效,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教书育人,真正体现了“实践的德育”理念。
二、加强家校合作,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大环境造成留守儿童、单亲家儿童增多,相应地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又因一部分学生家长的道德教育知识少,方法简单,家长对孩子疏于管教,也缺乏引导,这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品德教育“生命化”教育模式论文
品德教育的“生命化”教育模式研究摘要:生命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基本要务之一,但在高校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面临着多项难题。
从教学系统设计角度看,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存在一致性,在授课目标方面具有相似性,在授课内容方面拥有相通性。
在探讨和分析了如何在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将生命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提供了相关的实践案例。
关键词:生命化;生命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德育当前大学生自杀事件在高校中常有发生,生命教育越来越引起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有三种:(1)开设生命教育课程;(2)渗透于专业学科课程教学中;(3)开展体验活动(如拓展训练等)及专题讲座。
调查研究发现,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存在师资难度和短暂型等缺陷,而专题讲座的内容零散,效果难以持久,所以将生命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教学中是一个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相近与相关性上,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能融合生命教育的理念与知识,分担相当大一部分生命教育的任务。
那么,在该课教学中,应如何体现与践行生命教育?一、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生命教育的理念生命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是“生命化的教育”,它将个体视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有尊严与价值的生命,从而尊重个体的独立性与差异性,关注生命的自由成长。
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改变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让学生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认识生命的意义,并进而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与德育的目标在总体上是一致的。
只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秉承“生命化”的教育,才能使教育深入学生内心,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教育理念最终会通过教育与教学方法来体现。
1.“问题中心法”教学创设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对“尊重”的需要生命教育的理念实质上是对个体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包括教师所持的平等的态度、对学生独立思维的尊重、对个体人格的尊重等。
品德教学与生命教育浅议
品德教学与生命教育浅议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一门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综合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为理想的阵地。
那么,如何在品德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呢?一、唤醒生命意识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体,它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的生活为逻辑,设置“我和我的同学”,“我要安全回家”,“我的成长与家庭”等主题单元,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保护自我,正确地与老师、同学、家人进行交往,学会共同生活。
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小学的生命教育以珍视生命,保护生命为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自己要树立生命意识,更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生命意识。
二、发展学生潜能品德课渗透生命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知、情、意、行融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
只要教师讲究教学艺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就会产生共鸣,教学的效果必然能得到优化,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必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应当尊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心理品质,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得到间接的创新体验,激发其创新欲望,有效地训练其创新思维,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同时,注重个性张扬,鼓励学生超越现实,挑战传统。
在创新教学课堂中,我们看到许多教师能摆脱“师道尊严”的架子,走向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老师发难,真正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
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之生命意志教育
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之生命意志教育生命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生命意志教育更是生命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活压力和挑战,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意志,让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成为了教育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生命意志教育的概念、重要性、实施方式以及教育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命意志教育的概念生命意志教育是指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拥有坚强的意志力,并且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轻易放弃。
在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中,生命意志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转折期,他们需要通过意志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生命意志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更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人生观,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健康成长。
1. 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大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如果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就很容易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选择逃避或放弃。
而通过生命意志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积极面对生活。
2. 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生命意志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意志力,更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但只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就能战胜一切,迎接人生的挑战。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生命意志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充满挑战的社会中,大学生需要有意志力去扛起责任,完成自己的使命。
生命意志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增强担当意识。
1.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生命意志教育的实施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只有让学生从小事做起,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才能慢慢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2. 开展各类挑战活动通过各类挑战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困难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学会尊重 珍惜生命——生命化德育的两点尝试
背后 的记忆 , 那 么, 她还会 死吗? ” 文章读完后 , 笔者 让 大家发表 自己的见解 , 学生一致认为岳湘在遭遇
挫折后 , 造成行 为上 的失控 , 最终香消玉殒 , 这样 的 做法是不妥 的。 笔者趁机教 育学生 : “ 生活 中可 能会 遇到各种挫折 , 遇到挫 折 时, 咬咬牙挺过去后 , 明天 依然美 好 , 没有 什 么大 不 了的事 , 正如文 中作者所 说 的‘ 曾经 的奇耻大辱 , 经过十年 的光 阴, 只 不过是 岁月 背后 的记 忆 ’ 。 ” 这时, 笔者 偷偷 看 了那 个学 生
学生 、 大学 生都有 。 学 生 自杀 的原 因主要 有 : ( 1 ) 被
【 案例一】 一次, 笔者在食堂偶然听年级组长提
起别 班有个男 孩子 , 门门功课 的作 业都 不做 , 成 绩 年级倒数 , 体形臃肿 , 饭量很 大。 因为成 绩不好 以及
歧视 ,一些学 生因为受不 了同学 的歧视 和嘲笑 , 心 理问题得不 到排解最终选 择 自杀 ; ( 2 ) 考 试成绩 不 理想 , 这里不单单指中考 、 高考的失利 , 还包括平时
教育。 正巧那周 周 一晨 会 的主题是 “ 尊重别人 ” , 笔
道 德事件 。 生命化德育 是成全生命 的德 育 , 让生 命 在德 育中诗 意地栖 居是其核心的表达 , 也是其最高
境 界和追求 。 在学校教 育 中, 不 论是作 为班主任 还 是作 为任课 教师 , 我们都要 努力让 学生在生命 化德
笔者 “ 老 师请看 我 的行 动吧 ” 0 到 了期末统考 , 从来
没考到年级前 1 0 0 名 的她竟然考 了7 0 几名。
同学( 学校 的月考是 打乱班 级排座 位 的 ) 向她 问答
生命教育德育实施方案
生命教育德育实施方案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则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于生命教育和德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因此,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生命教育德育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生命教育德育实施方案需要明确教育目标。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命素养,包括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理解、对生命的关爱和保护等。
而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因此,生命教育德育实施方案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这些教育目标,为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明确的指导。
其次,生命教育德育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
这包括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择、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确保生命教育和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同时,也需要建立起家校社合作的教育模式,使生命教育和德育不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中,而是能够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再次,生命教育德育实施方案需要注重实践教育。
生命教育和德育不是简单的口号和理论,更需要通过实践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道德观。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伟大、道德的力量,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道德观。
最后,生命教育德育实施方案需要注重评估和反馈。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反馈机制,才能及时发现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对生命教育和德育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对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德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全面的实施,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生命素养和道德情感的目的,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对待生命教育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命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
生命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多种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机会增多了,任何一个国家都将遭遇文化多元的境况,都会面临如何构建多元文化境遇下的社会伦理问题。
其中,生命道德教育的伦理问题凸显出来。
一、生命道德教育的理论定位(一)生命道德教育的含义所谓生命道德教育,就是进行整体人生的塑造,是回到生命之中,追求生命真谛,帮助人们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有限性、开放性、感动性,欣赏生命、珍爱生命、体验生命,培养人的人性、完善人的人格,实现生命价值,形成生命理想,绽放生命意蕴。
它决不是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知识的教育,而是上升到人文关怀层面的伦理教育,是对当今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
(二)生命道德教育的特征1.人本化道德的人本特征决定了生命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的理论。
倡导符合人的生命本性的活动,尊重人的生命与尊严,强调人的生命的自由精神,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每个人在他或她自己的身上都是有价值的一其他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都是对此的尊重。
”生命道德教育关心的是一种新的存在主义,一种能对加强自我治疗提供支持的人的存在主义,他能在人们面对现代生活的困境及其焦虑时提供支持和指导。
2.体验化体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方式,也是追求生命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焕发生命动力、走向生命超越的方式。
"体验不到生命活动释放的和意义所在的人,就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的表现:而愈是感到生命的可贵与美好人就愈会热爱生命并使生命表现出最大的意义。
”由于体验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所以,生命道德教育就有义务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帮助学生发现、挖掘这种体验,并逐步引导学生生命体验的升华,生成新的生命感悟。
形成人生的智慧,净化成人生的幸福。
3.生活化任何一种道德教育的方式最终都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只有通过人的自主、自觉的实际道德生活才能体会到道德对于个体的重要意义,使人充分领略、享用道德的价值。
正如陶行知所说“道德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命教育思想品德的道德教育
生命教育思想品德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道德行为的过程。
而生命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旨在使他们成长为道德感强、责任心强的公民。
本文将探讨生命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施生命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生命教育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而生命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中注重对生命价值的教育。
首先,生命教育有助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给予生命以尊重与关爱,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独特之处,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
其次,生命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责任心。
在教育中强调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具备道德情感,懂得关心他人,感受别人的痛苦和快乐。
同时,生命教育还能激发学生的责任心,激励他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促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
最后,生命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通过生命教育,学生能够接受道德的熏陶和熏陶,增强道德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他们能够辨别善恶,明辨是非,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遵守道德准则和规范。
这使得他们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1. 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榜样,他们应该通过自身言行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品德观。
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以身作则,引导学生。
2. 倡导关爱: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关爱活动,启发学生对他人及生命的关爱之情。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喜悦。
3. 培养责任心: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例如,开设志愿者课程,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实践责任感;在班级中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4. 进行生命教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通过讲授生命科学知识、修心养性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之情。
我们对『生命化』教育观的实践与思考
பைடு நூலகம்
兴 趣 学科 ”即是 要 求我 们 的教 师 除 了发 展
的一种 健康 理念 。大课 间 、冬季 三项 等 , 我
运动 , 快 乐 !这 不既 是 工作 又 是 生活 吗 ? 我 既锻 炼 了 自己 , 做 了学 生 的榜样 。 也 “ 造 网络教 研 平 台 ” 打 是我 们 倡 导校 本 我 们都 是 教师 ,我 们是 教 育 工作 的实 施者 , 因此 , 如何 让我 们 教师 的 生命 充 满 色 化 的教研 模式 。网络 快捷便 利 , 为人 们 已成 彩 , 是我 们 必须 思 考 的问题 , 是 必 须 面 这 更 生 活 中不 可缺 少 的休 闲方 式 。一群 志 同道 对 的 问题 。有 这样 的一句 话 说 给 了我 们启 合之 人抑 或在 Q Q群 里 , 在 网上 学科 工 抑或 发— — 我们 不 能 改变 环境 ,但 我们 可 以改 作 室里 ,相互 交流 ,相互 探讨 ,同课 异 构 ” “ 变 自己 。所 以 , 们 的学 校 , 我 我们 的教 师 自 “ 辩课 ”影 评 ” 休 闲亦工 作 。 “ 亦 己要学 会 调 整 自己, 学会 关 心 自己 , 顾 自 照 关键词 组 二 : 工作” 生活” “ 与“ “ 于 和 孩 子交 流 , 于 和 家 长交 流 , 善 善 己 , 自己 的生命充 满色 彩 。 让 善 于 和 同事交 流 , 于 和领 导交 流 ” 善 也是 我 有 一 种工 作 就是 休 息— —让 教 师生 命 们 的理 念 。一 个 学校 ,教 师要 有 讲 话 的机 关键 词 组一 : 赏识” 关 注” “ 与“ 充 满动力 会 , 生要 有 发 言 的权 利 , 学 家长 要 有 发话 的 有 一 种工 作 就是 生 活— — 教 师生 命 场 所 , 让 只有 这 样 , 项 工作 才会 “ 畅 ” 顺 各 通 “ 各尽 其 才— —彰 显 生命 光 彩— —赏 识 保 持张 力 畅 ”只有 这样 , 才会 “ 畅 ”工 作 、 , 心情 舒 , 生活 每一位 教师 “ 整心态 , 调 提升 生 命 质 量 ” 是 我 们 才 会 “ 畅 ” 家 校 E通 ” “ 这 欢 。“ ,家长 接 待 日” , 享受 成 功— —成 就 生命 价 值— —关 注 “ 金点 子” 征集 评 比 , 种工 作 的“ 各 意见 征询 ” 每一位 教师 等 就是 我们 的实 践 。 ◇ 潘 这是 我们 从 管理 层 面 思考 的 ,教 师是 湘 关键 词 组三 : i体 ” i导 ” “ 与“ 学校 发展 的关键 , 是学 校 发展 的核 心 力 量 。 云 从 这 样 的角 度 出发 ,我 们 是不 是 可 以这 样 说 ,一个 个 教师 生命 光 彩 的彰 显 也 就 成就 高效 课 堂 是孩 子创 造 的— — 关爱 孩 子 了学 校 生命 的 风采 ;一 个 个教 师 人 生 价值 是 关键 ( 忘记 了孩 子也 就 忘记 了 自己 ) 的体 现 也就 造 就 了学 校办 学 的 价值 。学校 解放 孩 子 就是 解放 自己— — 成就 孩 子 可 以成就 教师 , 教师 也可 以成就 学校 。 是 ( 干 了孩子 也就 轧干 了 自己 ) 目标 轧 各尽 其才 : 赏识 ” “ 被 是人类 每一 个 生命 我们 警 记 “ 不要 让 关爱 流 失 于课 堂 。 ” 个体 的共 同 的渴 望 。我们 认 为 “ 各尽 其 才 ” 课 堂 是 主 阵地 , 学 生掌 握 一切 的主 阵地 , 是 是 践行 “ 识 ” 师 理 念 的关 键 渠 道 , 是 赏 教 也 是教 师 一切 活 动 的主 阵地 。因 此它 的质 量 让教 师彰 显生命 光彩 的有效 途径之 一 。“ 人 如何 直 接 涉及 学生 的生命 个 体 的 成 长和 教 各 有所 长 , 各 有 其 短 ” 是 人 性 特 质 , 也 这 扬 师本 人生命 光 彩 的显现 。可 以这么说 , 何 任 长避 短 才 能激 发潜 能 , 尽 其才 , 能 焕 发 人 才 节精 彩 的课 都 是 由学 生 演 绎 出来 的 , 都 生命 活力 。禹克 宏老 师 的电脑管 理 , 芹 孙桂 是从 学 生 紧锁 的 眉头 , 跃 的举 手 , 动 的 踊 激 老师 的博 客之 旅 , 国盛 老 师 的园 艺修 剪 , 景 神情 , 畅快 的诉 说 , 到 的见 解 中 表现 出来 独 张 淑林 老 师 的厨 艺展 示 ,朱 罗 胜老 师 的美 的 。没有 学生 听的课 老师 是痛 苦 的 ; 生 听 学 术教 学 , 尔 东老 师 的 书法 培训 , 俊 海 老 朱 徐 不懂 的课 老师 也是 痛 苦 的 … …如果 “ 主体 ” 师 的篮 球 技艺 , 军 老师 的 磁性 歌 喉 , 林 张 杨 与“ 导” 主 位置 感 缺 失 , 能 我们 就 要 痛 苦 。 可 老 师 的美声 唱 法 ,L 清 老师 的 PT制作 , 孑维 P 我 们都 有 过这 样 的 经历 ,上 完 一 节 好课 后 胡 永兵 老 师 的 电脑维 修 … …我 们坚 信 我 校 的 感觉 是 快乐 的 , 以 就是 自私一 点 讲 , 所 为 百 四十 多 名 教 师 一定 都有 自己 的长 处 , 了 自己的快乐 也应 该 去成就 孩子 的快 乐 ! 我 们也 正 在 寻找 。我 们将 致 力 于让 每 位 教 我 们警 记 “ 不要 让 错 爱 左右 于 言行 。” 师 都 能在 学 校找 到 自己的 坐标 。因 为为 教 站 在教 师 个体 层 面上 的思考 。我 们教 师 的 错 爱说 白了 就是 一 种虚 假 的关 爱 ,现 在我 师 成 长服 务是 学 校应 尽 的 义务 ,当然 教 师 “ 三点 一 线 ”家 —— 教 室— —办 公 室 ) 定 们 有些 教 育教 学 行 为确 实是 我 们 教 师 的一 ( 决 在 学校 实现 人生 价值也 是应 尽 的责任 。 了我们 的职 业是 高倦 怠 的 职业 。但 在 平 时 种错 爱 。“ 十个 指头 一 般长短 ” 一种错 爱 ; 是 享受 成功 : 都是 渴 望成 功 的 , 人 这是 人 工 作 生活 中 ,我 们也 不 乏发 现 不 少教 师 因 “ 内损 失课 外补 ” 课 是一 种错 爱 ;题海 战术 ” “ 的本性 。成 功 的感觉 是快 乐 的 , 也一 定是 幸 为 把工 作 、 习 、 活搭 配得 好 , 筹 得好 , 是 一 种 错 爱 ; 恨 铁 不 成 钢 ” 是 一 种 错 爱 学 生 统 “ 福的 。从 某种 意义 上讲 , 的成 长就是 在 他 们 不但 没 有倦 怠感 , 教师 而且 过 得有 滋 有 味 , 错 爱 直接 导 致 了榨 油 式 的教 育 教 学 方 次 次成 功 中实 现 的 ,教师 的人 生幸 福 就 工 作 、 习 、 学 生活相 得益 彰 , 满 阳光 。当然 式 , 果是 榨 干 了学 生 “ 力 ”榨 尽 了 学生 充 结 潜 , 是 在 一次 次 的成 功 中体 验 的 。成 功是 教 师 这 里面 “ 心态 ” 很重 要 。 “ 兴趣 ”也 耗 尽 了 自 己的 “ 血 ”而 一切 依 , 心 , 专业 成 长不 竭 的动 力之 源 ,成 功 是教 师 享 “ 得 下 来 , 得 出去 ” 我 们 对 学 校 然 如故 , 至更糟 糕 。教 育 的 目标 是成 就 孩 做 走 是 甚 受幸福的重要载体。“ 专长学科 +兴趣学 管 理人 员 倡 导 的理念 。如果 说 “ 下 来 ” 坐 慎 子 。人是 有个 性差 异 的 , 必须 理性 从事 我们 科 ” 我 校 做法 之一 , 是 之所 以对 我 们 的教 师 独 , 是 一种 工 作 习惯 , 一 种反 思 学 习 的 教 育 ,而 不 是盲 目地要 求 ,适 合 的才 是 最 那 是 “ 提 出这样 的号 召 ,是 我 们 发现 现 在 教师 的 话 , 么“ 出去 ” 看 校 园花 圃 , 那 走 看 看看橱 窗 , 好 的 。” 花最 少 的时 间 , 少 的精力 , 学 花最 让 竞争 压 力 太大 了 ,我们 不 忍 心看 到 我们 的 爬 爬 楼梯 , 逛 教 师办 公 室就 是一 种 休 闲 , 生得 到适 合 自己 的发 展 , 逛 才是 最 好 的教 育 , 老师 在 一 次次课 堂 教 学竞 赛 ,论 文 评 比 中 也 是 一 种放 松 ,更是 一 种 学 习 。这 一路 的 才 是教 师价 值 的最好 体现 。 饱受 了失 败的 痛楚 ,有 很 多 时候 不 是我 们 “ 风景 ” 会让 你看 不尽 , 道不 尽 , 不尽 。 学 结语 : 唯有幸 福 的教 师 人 生 , 才能 开 启 不 努 力 ,而是 竞 争 人多 为患 ,专 长 学科 + “ “ 和孩子 一起 运 动 ” 我们 对 教师 倡导 学生 幸福 的人 生 是
生命教育理念下德育实施策略
生命教育理念下德育实施策略生命教育最初作为一种应对社会问题的教育方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人教育理念,是一种贯穿所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理念。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显得越发紧迫,他们情感冷漠,漠视生命令我们担忧。
现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之根本。
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完善学生的人格,优化学生的品质;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乐趣;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培养,促进身心的发展,以期达到大写的“人”,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众所周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前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
中华民族素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很好的德育教育资源,是学校德育的管理的主要凭借依据,是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育人功能的必要手段。
加强对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关注学生的生命意识一价值,以呵护每一个鲜活生命的健康发展。
1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抓好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学校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把全面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
1.1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我党十分重视的大问题。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应该使爱国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强调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
”纵观历史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之情。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2019年教育文档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我国生命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肖川先生曾有言:“我们的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想我们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深切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可见,教育的起点是人,终点是人生的幸福,而过程则是生命的幸福成长。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幸福成长,这应当成为现今小学德育工作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
一、正确认识生命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人的生命包括生理生命、心理生命和社会生命三个层次,与之相应形成“活着”、“活好”和“活出价值”。
生命教育就是以教育的方式实现“三维”生命观。
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由“活着”走向“活好”进而升华至“活出价值”。
德育教育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教育人要认识人,理解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就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引导个体去感知、理解、珍惜、升华生命。
因此生命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点,德育教育基于生命教育,只有德育生命化才能激活生命,促进生命发展与提升。
个体生命的自由、健康、发展是生命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二、传统德育的功能偏差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为纯粹的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在师生不平等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接受枯燥的道德教条,导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用消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意志来对抗。
2.对德育进行量化管理,以分数评价品德之高低。
学生想尽一切办法来获得高分,没有精力去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使得学生的个性抹杀,学生的行为完全受分数来调节和控制,无法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3.部分学校出现功利化的倾向,为获得媒体的关注和社会的认同,进行明显带有功利化倾向的德育活动。
这些活动传递给学生的不是思想和信念,而是如何作秀,使学生的自觉行为降低为以赢得外界虚假的认同。
4.学校把德育视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以是否接受并服从社会规范、准则、伦理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以成人化的标准要求学生,如要求“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要牺牲自我”等等,把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到理想化的模式之中,主体精神的弘扬受到一定的抑制。
论人生教育中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
*该文为2016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高校大学生人生教育内容体系和实践环节研究”(16SKSZ023)、2017年重庆交通大学大学生人生教育中心专项项目“人生教育系列实践平台建设运行研究”(2017RSJY020)、2018年重庆交通大学大学生人生教育中心专项项目“高校开展大学生人生教育现状调研”(2018RSJY014)、2018年重庆交通大学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究”(DJZX201814)、2019年重庆交通大学大学生人生教育中心专项项目“思考人生真谛”(2019RSJY001)、2019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大学生廉洁教育金课建设研究”(19SKSZ027)的部分研究成果人生教育,离不开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
在生命教育中融入道德教育具有其必要性。
即道德教育赋予生命教育以价值、目标、意义,道德教育创造出团结、友爱的社会环境从而有利于生命教育。
同时,道德教育为生命教育提供了具体的手段和途径。
因此,道德教育中的“善”可以赋予生命教育以“价值”。
将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教育思想融入生命教育,将同情的道德能力融入生命教育,将道德实践活动融入生命教育,可以更好地实现人生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价值。
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价值契合摘要关键词2020年2月20日E-mail:jxyglllb@生命教育的内涵不仅是尊重生命、维护生命健康,更重要的是要给生命赋予价值和意义。
道德教育要在生命教育中发挥作用,除了遵守人的发展和教育科学的基本规律外,还应当接受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引,这样才能合理地发挥其作用,才能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生命教育中融入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生命教育不仅包括了生命健康的自然层面,也包括了生命成长和发展的社会层面。
不能静止和孤立地看待生命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生命教育需要道德教育的融入,欠缺了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不完整的。
生命化是现代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种道 德 存 在 , 或 者说 , 道 德 首 先 是基 于 人 的生 命
而存 在 的 。人 除 了生 理需 求之 外 , 还 要有 道 德 地处 理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 人 与人 之 间 的关 系 以及 人 内心
诸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有道德地处理好这些关系 , 离 不开 一定 的道德 规 范 以及植 根 内心 深 处 的美 德 。 那么, 人如何获得这种 “ 美德 ” 呢?在古希腊 , 苏格拉 底 与 美诺 曾就 “ 美 德 是 否 可 以 获得 ” 的问 题 展 开过
张力 , 没 有 前行 的激 情 、 抗 争 的能 力 和超 越 的智 慧 ,
们经常看到的青少年学生漠视 自身生命而 自杀 , 或 伤害他人生命而导致校 园欺凌 , 其背后的原因确实 与生命意识淡漠密切相关。 2 . 生命意 义 的迷失
怀, 遵 循 生 命 的 内在 原 则 , 承 担 起 涵 养 人 的生 命 品 性、 提高 人 的生 命 质 量 、 提 升 人 的生 命 境 界 的重 大 历史使命 , 指 导 每 一 个 生命 体 学 会 尊 重 生 命 、 敬 畏
的社会 价值 ,而往 往 忽视 乃 至无 视道 德 的 生命 性 , 当今 时代 , 人 文 主 义 与科 学精 神 并 驾 齐 驱 , 现代 道 德 教 育 必 须 彻 底 摆脱 传 统 道 德 教 育 的 束缚 与 片 面 性, 回归生 活 , 基 于生 命 、 为 了生 命 、 敬畏 生 命 、 关 怀
蔽生命的必然结果 , 生命关怀是 现代道德教育走向生命澄明的必由之路。
关 键 词 生命 化 现 代 道 德 教 育 必 然选 择
教 育 与 生命 是水 乳 交 融 、 一体两面 、 辩 证 统 一 的 。一个 生命来 到世 间 , 就开始 接受教 育 , 生命是 教
从“知识德育”到“生命化德育”
从“知识德育”到“生命化德育”:让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何谓道德?长期以来,我们通行的认识是:道德是社会领域中规范人的行为、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它通过社会舆论起约束作用。
道德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目的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
这种认识以社会为本位,把道德看作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或社会价值的规范。
这种道德观不仅把道德作为外在于个体生命并控制个体生命的行为规范和标准,而且经过科学的解释和理性的论证使道德具有了普遍的意义,进而演变为一种具有科学知识性质的道德,这就是知识论道德。
知识论道德在古希腊已经形成。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柏拉图的“道德即规范性知识”,都把道德看作一种知识。
我们今天不仅把这种道德规范知识化,而且学科化、课程化,使德育课程、德育课的教学成为道德的唯一存在形态。
由于课程是法定的文化,它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存在于课程中的道德除知识化、理论化、普遍化之外更赋予了绝对化的特性”。
(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当道德成为一种社会的强制规范,并逐步以科学的样态知识化的时候,也就越来越偏离了它的原点——生命。
生命何以成为道德的原点?道德何以成为人的生命之必需?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他不只是自然的肉身,还是超自然生命的存在。
正是人的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使肉体的生命具有了意义,成为真正的人。
人之为人的根本,就在于人对其生命意义的精神性追求,人的个性使道德成为人的必需,道德也因此使人区别于动物,成为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本于生命,而在一定意义上又高于生命”。
(张岱年:《生命与道德》,北京大学学报)道德是生命的自觉,是人性的呼唤,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品质。
道德的发生是生命的需要,道德为生命而存在。
而生命存在于生活中,或者说生活是生命的展开和历程,生命与生活一体两面。
道德作为生命的自觉成分,必然也存在于生活中。
道德就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
渗透生命教育理念,践行生本教育思想 ——生命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2、多元施教,通过开拓创新丰富教学路径
成功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生命理念的教学,需要依靠多元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并且相关的教学策略要具备创新性和趣味性,才能够实现生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德育教学的生命教育渗透工作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出生命教学的模拟化情境,以情景教学的方式逐步深化生本教学思想理念,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二、探索小学德育课程生命教育的践行途径
1、以思导学,通过理念输出强化生命教学
教学实践实在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开展的,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成功渗透生命教育就应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对生命教育产生重视。教师应通过宣传、班会等主题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生本教育思想,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以教学理念作为教学实践的主要导向,在渗透思想的过程中完善教学实践。
渗透生命教育理念,践行生本教育思想——生命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摘要:小学德育教育是伴随素质化教学所应运而生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全面化发展。而德育教育的本质在于以生命教育为重要基础开展品德教育,让学生在以尊重生命的大前提下展开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以生命教育为教育的根本所在之处。在小学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和德育教育二者应相辅相成,形成配合式教育,共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
比如,我在实际的德育生命教学开展中,就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与“生命”主题息息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切身感受生命于个人的重要性。同时,我也会在互联网中搜集相关的案例与学生共同进行分析探究,不定期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情景还原,让学生以案例故事背景为基础,以小组为表演单位进行案例故事的生动演绎,帮助学生在课堂小品剧的情景交融中,深切体会到生命教育的熠熠光辉。
论生命化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道德教育(1).
论生命化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道德教育(1):“主体性”是人在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由、自主和超越的综合特性.是入的精神生命之所在。
将“主体性”理念融于道德教育是人寻求自身价值、完善生命意义之使然。
主体道德教育着力在起点上.把学生看作实现生命意义的主体性存在;在教育过程中,以主体性的方式对学习者的生命型人格进行引导和建构:对教育终极目标的追求上,则意在提升学习者的生命型人格与德性品质,推动学习者向善。
其全程凸显了大写的“人”.是对生命的追寻和显现。
进入新世纪.教育越发背负着提高人之生命质量的神圣使命“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一思想已经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逐步确立。
然而.这一切只存在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道德教育仍然把学生当作接受各种规范教育的客体.当作“无德”或有待着色的白板。
虽然有过一些相关改革.但终归只流于形式——学生的主体性一直没有被提升到生命意义的高度教育的过程虽然是在提倡学生的自由、自主和创造性.但其实质却依然是在为“培育有用之人”.“培养英雄”等“无我”的目标而努力道德教育课是在宣扬“英雄”“圣人”的故事.是在传授“爱国经”,然而,故事也好,“经文”也好,学生只会在看热闹,他们非但无法真正体会“道德”的究竟.反而学会了“伪饰”或“盲从”。
因此,重新审视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涵、实质和目标;探求主体性与生命。
生命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从而揭示主体道德教育的生命性实质成为研究的必本文意在回答以下的问题:主体性与生命有什么样的内在关联性?它们对道德教育意味着什么?主体道德教育的实质和目标如何定位,何以体现?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再次明晰主体性、生命化理念对道德教育的深刻意义,使道德教育的开展真正是为了学生.为了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人。
引导他们追寻自我选择的有价值人生。
一、主体性:精神生命的形与质(一)主体性及其内在特征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由、自主、和超越的综合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生命化教育理念中的主体道德教育■武秀霞教育学术月刊2009.1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摘要:“主体性”是人在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由、自主和超越的综合特性,是人的精神生命之所在。
将“主体性”理念融于道德教育是人寻求自身价值、完善生命意义之使然。
主体道德教育着力在起点上,把学生看作实现生命意义的主体性存在;在教育过程中,以主体性的方式对学习者的生命型人格进行引导和建构;对教育终极目标的追求上,则意在提升学习者的生命型人格与德性品质,推动学习者向善。
其全程凸显了大写的“人”,是对生命的追寻和显现。
关键词:主体性;道德教育;生命;主体道德教育作者简介:武秀霞,女,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江苏南京210097)。
进入新世纪,教育越发背负着提高人之生命质量的神圣使命。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一思想已经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逐步确立。
然而,这一切只存在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学校道德教育仍然把学生当作接受各种规范教育的客体,当作“无德”或有待着色的白板。
虽然有过一些相关改革,但终归只流于形式———学生的主体性一直没有被提升到生命意义的高度。
教育的过程虽然是在提倡学生的自由、自主和创造性,但其实质却依然是在为“培育有用之人”,“培养英雄”等“无我”的目标而努力。
道德教育课是在宣扬“英雄”“圣人”的故事,是在传授“爱国经”,然而,故事也好,“经文”也好,学生只会在看热闹,他们非但无法真正体会“道德”的究竟,反而学会了“伪饰”或“盲从”。
因此,重新审视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涵、实质和目标;探求主体性与生命,生命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从而揭示主体道德教育的生命性实质成为研究的必要。
本文意在回答以下的问题:主体性与生命有什么样的内在关联性?它们对道德教育意味着什么?主体道德教育的实质和目标如何定位,何以体现?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再次明晰主体性、生命化理念对道德教育的深刻意义,使道德教育的开展真正是为了学生,为了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人,引导他们追寻自我选择的有价值人生。
一、主体性:精神生命的形与质(一)主体性及其内在特征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由、自主、和超越的综合特性。
其中,“超越”作为主体性发展的高级要求,是主体性得以凸显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其表现为个体能够以理性自觉的态度批判和反思各种规范、现象和问题,能够对我,进而对选择的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换句话说,“超越”就是寻求意向、行为的“自我管理”和意义的“自我实现”,就是对人的自然性的不满足、否定和扬弃。
它是人的一种理性自觉,是人在适度自由、自主的基础上表现出的“自我与人我”的统一。
所以,超越性凸显的关键即在于自觉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施展。
拥有超越性的人不但具有较高的主我意识,不但能够认识到“我是活动的主导者”,而且能将自我看作待为提升的对象,自觉指导自我发展;同时,也将他人看作与自身共生共存的主体和合作的伙伴,而不是被利用的工具。
具备完整意义上的“主体性”,个体才有望在施展充分自由、自主性的同时,将自己融于社会共同体中,才有望具备一种终极关怀意识。
有自由、自主性的意识,但缺乏以理智为前提的超越性,个体往往局限于“情感欲望”的释放,进而不可避免地招致其思想和行为的盲目和混乱,成为自身欲望的奴隶,而无法作为真正意义的主体来生活:个体由于自然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局限,他们对自由和自主的单纯追求有时是盲目的,甚至是非理性的。
尤其对儿童而言,他们早期阶段的未成熟性、非理智性,往往决定其对自由、自主的追求是混沌的。
在没有理性突显的情况下,他们自由、自主性的施展,一定意义上带有个体化的主观意向。
这即是说,绝对化的“自由”和“自主”观念的个体要么不存有“主体性”的观念,要么则将主体性推向“唯我独尊”的局面;他们对“主体性”的意念,是将“我”作为绝对意义的主体,其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是“我对你”的关系———自身以外的事物包括他人在内,均被当作静态的等待认识和改造的“客体”。
可见,尽管“自由性”和“自主性”的提倡可以克服现象中“无我”和“异化”等“无73教育学术月刊2009.1人”的问题,但是在没有理性或者其他具有更高自觉性力量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人的“自我中心性”,个体呈现“癫狂”的生命形态———作为理性自觉的一种形态,“超越性”应该是主体性的核心要义,而主体性则是自由、自主及超越的有机联合。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主体性体现为一种善或者美。
其表明,人作为社会共同体的成员,是平等相待,互尊互重的。
否则,那些拥有绝对自由的人很可能将他人当作实现自己个人利益的工具。
这即意味着,一部分人成为活动的“主动体”,而另一部分人则沦为被动,从而他们的自由受到前者的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超越性也就无法成为现实。
所以,从社会共同体层面提出人的“主体性”,一定意义上,正是探求人与人的内在和谐。
正是由于主体性突显这样一种善或美,使其自然地与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拥有了某种巧妙的通约性,成为精神生命的核心特征和外在表象。
(二)“主体性”与精神生命的关联性“什么是生命”在不同的学科或学术背景下均有不同的阐释。
随着西方生命哲学的发展以及我国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大力提倡,人们如今已将生物学的“生命”概念与西方生命哲学中的“生命”内涵予以融合和提升,将“生物性”生命拓展为自然性生命和精神性生命的统一,或者是自然生命、价值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
而就精神性生命的实质以及它与“主体性”的内在关联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如果说人的生命是集自然性生命和精神性生命于一体的类生命的话,那么,精神生命作为人的生命特质,就是人的价值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综合。
如此,人自身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实现即主要体现于精神生命的施展中。
而精神生命的实质一定意义上就主要体现为,一定社会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自主性、独创性及自我超越性。
这表明,我们的生命不仅仅意味着“活着”、“生存”,不仅表现为“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还意味着精神上的自主性、开放性以及社会中的互动性与合作性等等。
正是由于人精神生命的不断施展,人的生命才被看作“自在”的生命,人才被看作“自为”的存在,才有了对诸如“主体性”地位等的探求。
既然精神生命的施展离不开人的自主性、独创性及自我超越性的释放。
那么,“主体性”就在综合自由、自主和超越性的特征上与人的精神生命具有了必然的通约性。
所以,“主体性”某种意义上即是精神生命的重要体现和核心特征之所在———主体性的发扬,主体性的实现,很大意义上就是生命意义的自我完成,是生命力量的开掘和提取———“主体性”与人之“生命”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另一方面,同“主体性”一样,“精神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也可以用一句话回答:精神生命体现为一种善。
这不是对精神生命内涵的界定,而是对其体现的力量的概括。
“善”在苏格拉底看来,就是对任何人有益的东西。
“一切可以达到幸福而没有痛苦的行为都是好的行为,就是善和有益”。
他还认为,美就是善。
认为善是至高无上的宗教,是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唯一东西。
亚里士多德则在前人基础上,把善看作是生活中实现的美好的可能的生活状态。
我国的思想家们也将善看作一种高尚、纯粹、美好的东西。
所以,精神生命作为一种美好的向上的力量,即是一种善。
如此,同为善的体现者,主体性与精神生命的共通性是不言而喻的———人的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主体性”是人的精神生命的形与质。
二、精神生命:道德教育目标之内核道德教育不是简单的思想品德的提升教育,学习者也不是生而无德或是有待着色的白板。
人的生命是向善的,这不仅要求个体自我内在精神境界的提升,也要求个体成为社会共同体中的一员,具备一种终极关怀意识———个体在提升自我内在价值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
倘若脱离社会共同体这个大背景,仅仅是内在品格的提升并不能完全说明此人是一个有德之人。
正像麦金太尔认为的,真正的德性不仅维持实践,使我们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而且也使我们能够克服我们所遭遇的伤害、危险、诱惑和涣散,从而在对相关类型的善的追求中支撑我们,并且还把不断增长的自我认识和对善的认识充实我们。
①他意在说明,德性包含三个维度的意味:实践共同体之间的你我互利;自我认识的增强;对善的认识和追求。
因此,对于道德的衡量,如今已经不再仅仅是“爱国”、“无私”等就能说明的,道德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
鲁洁教授即认为,道德是要人循着做成一个人的目的去生活。
道德所关注的是怎样使人活得更像一个人,它所确定的是人的生活原则、生活的根本方向,它所涉及的是整体生活的善。
[2]那么,道德教育究竟是什么?它的实质和目标又是什么?西方包括国内一些学者都认为,道德表现为一个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像样的人。
人的存在是依存性的,是一种共在状态。
这就决定了他们对道德教育目标的认识集中于强调学生的需要;学生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形成以及学生普遍化的道德建构。
从总体上看,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求善的活动,是建构主体自我道德人格与寻求道德共契的统一。
道德教育是始终围绕“人”而展开的。
由此,道德教育就在于引导学习者自我提升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德性。
其中,内在品质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发,而外在的德性,则是主体在外部行为活动中显现的道德品性,它通常取决于个体自身对群体或社会中道德问题的认识程度,即一定的德性智慧。
人道德的好与坏,善与恶,往往在于是否会给社会其他群体成员带来不便或者伤害。
所以,生命作为一种善,成为道德教育的可能关注点。
“精神生命”既然表明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特性,而道德教育也正是“为了人”的教育,那么,“人”就是德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
精神生命之“主体性”在道德教育中的施展与提升,即是学习者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显现,是学习者融于现实,成为一个人的重要指标。
鲁洁教授在《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中指出,人从自然性中走出来,走上了道德为他们铺设的成人之道,由偶然的人成为必然的人,这就是要使道德对于人性的自觉设定植根于个体内在的良心和人生信仰,把一条成人之路构筑在人的心中……对于74整个社会而言,要使自觉的人性设定成为衡量是非善恶的根本尺度,促使整个社会生活秩序都能朝着有利于人的生成发展、自由解放的方向运行,必须有道德教育的参与。
[3]可见,道德教育区别于其他种类的教育活动即在于,它将人的知、情、意、行统归于“品格”的向度,统归于自觉的人性的发掘。
道德教育是专门的向善的教育,而不是单纯地填充知识、培养技能。
它把“建构真正的人”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学习者去获得人的本质,实现人的价值,完成人的使命。
还需强调的是,道德教育要求实现或建构的“人”,是一个主体人,而不单单是个体人或社会人———主体人区别于“个体人”即在于,他是拥有理性自由、自主的“合法性存在”,也就是作为持有“我、你”人际关系之信念,存有人类共契道德之价值观念的个体而存在,而不是完全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是道家所主张的出世的“逍遥人”;主体人区别于“社会人”,则在于,其不是“无我”的存在,社会人只是主体人生活于社会中体现的其中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