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四年级阅读理解第一讲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新四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第一讲理解词语理解词语题不单单要求记住词典上的意思,而是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基本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的作用(表达心情或情感,突出文章意思)【题型一:解释词语】方法一:联系上下文例一: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 -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骄傲【答案】奚落:用尖刻的话语说别人的短处,使别人难堪。
方法二:组词、找近义词、说反义词组词:俊俏——英俊俏丽幽香——清幽的香味声色俱厉——()找近义词:增添——增加美丽——漂亮顷刻间——()说反义词:紧张——不镇定懦弱——不勇敢模糊——()崎岖——()【题型一: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例二:“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①请解释不假思索的意思【答案】不假思索:回答问题时,毫不犹豫脱口而出,一点也没有思考。
②这个词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不假思索”说明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已经扎根杂小女孩心中,体现了小女孩优秀的品质。
问题:“终于”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终于”一词,表示通过艰辛的努力好不容易达成了目标,表现了我克服困难爬上山顶的喜悦之情。
【小试牛刀】有一棵大树,它自命不凡,常常吹嘘自己的本领。
一天,它对大地说:“谁也没有我本领大。
夏天的太阳多热呀,像个大火球,可我能用我的手臂遮挡住炽热的光线,给那些走累了的过路人提供凉快的歇脚地方,我的枝杈还能为爱玩的年轻人来搭秋千,让他们愉快地荡来荡去…”大树越说越得意,它环视四周,讥笑房屋矮小,大地的低下,自认为伟大无比。
人们经常在它脚上浇水,在它树荫下点蜡烛,它把这些都看作是对它的崇拜。
于是它更加飘飘然,目空一切。
天下雨了,人们为了躲避雨淋,成群结队地挤在树下,但它却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式,拼命地摇晃,以示自己是那么了不起。
月夜里,当月亮透过大树的枝叶照到大地的时候,大树就说:“大地,你看看,月亮都是先由我来享受,然后才轮到你。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完整版)一、阅读理解蜡烛里的秘密①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
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
②我一连找了三家杂货铺,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
”我很纳闷..,一个镇子,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③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余的那家去碰碰运气。
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告诉我:“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
”这让我更奇怪了,老板怎么会知道老阿婆家卖蜡烛?④于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
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地方,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几块砖头和破木板搭的货架上摆着香纸和蜡烛。
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老阿婆笑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来我这买蜡烛的人多。
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
我这才发现,老阿婆的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
我冲她笑了笑,满意而归。
⑤接连几个晚上还是停电,我到街上漫步。
走着走着,我来到一家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跟老板闲聊起来。
我好奇地问:“小镇老是停电,蜡烛生意应该很好,你为什么不进些蜡烛卖呢?”⑥店主笑了笑,这才告诉我秘密。
原来,老阿婆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他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有了一个约定:不卖蜡烛。
⑦听了店主的话,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1.请你概括第②—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老阿婆家摊位的描写,从中你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
3.在买蜡烛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请把心理变化过程填写完整:纳闷——(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动。
4.在与杂货铺老板的交谈中,“我”知道了蜡烛里的秘密是_____________,他们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5.“听了店主的话,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感动“我”的是()A.老阿婆身体残疾,却还自食其力。
B.三家杂货铺都不卖蜡烛,“我”在第四家买到了。
四年级阅读理解技巧如何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年级阅读理解技巧如何理解词语的意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理解的关键期,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对于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在阅读理解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正确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准确理解整个文章的意思。
那么,四年级阅读理解技巧中如何理解词语的意思呢?首先,四年级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要注重上下文的语墅。
通常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墅中会有不同的意思,因此,通过上下文的语墅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比如,在一篇文章中,一个生词可能会在前文或后文中有解释或者同义词,四年级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中的其他词语来联想、推测生词的意思。
其次,四年级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通过找出关键词来帮助理解。
有时候,文章中一个生词的意思并不容易理解,但是通过找到文章中其他关键词,可以帮助四年级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生词的意思。
比如,“热情”这个生词,如果不知道它的意思,可以通过关键词“笑容”、“热情洋溢”等来帮助理解。
第三,四年级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推测词语的意思。
文章中的句子、段落之间通常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通过这些逻辑关系,四年级学生可以推测出生词的意思。
比如,“这个小女孩不停地嘴上说着某个单词,看起来非常开心。
”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可以推测出“开心”这个生词的意思。
最后,四年级学生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通过词语的词根、词缀来推测词语的意思。
有时候,一个生词的词根、词缀可以帮助四年级学生找出其意思。
比如,“un-”前缀表示否定,所以“unhappy”就是不开心的意思。
综上所述,四年级阅读理解技巧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找出关键词、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词语的词根、词缀等方法可以帮助四年级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多积累一些方法和技巧,相信能够在阅读理解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2000字】。
四年级第一讲:阅读专项训练——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学生)
四升五考点整理与复习(一)姓名:_____一、易读错的字狭窄.(zhǎi zǎi)粉碎.(suìshuì)坠.落(zhuìzuì)嫌.疑(xián jiān)衣衫.(shān sān)嬉.笑(xǐxī)呈.交(chénɡcénɡ)职.位(zhízí)二、易写错的字碎:第九笔和第十一笔都是点。
衫:左部是“衤”,不要写成“礻”。
陶:第九笔是竖折,第十笔是竖。
醉:左部是“酉”,里面不要少写一横。
颠:左部是“真”,里面不要少写一横。
三、多音字xiànɡ()hènɡ()jiǎ()相横假xiānɡ()hénɡ()jià()tà()cánɡ()huá()踏藏华tā()zànɡ()huà()fèn()分fēn()四、常考词语破碎纺织纱布乞讨著名愁容询问陶醉企图权势职位呈交屈服冤家路窄脚踏实地衣衫褴褛颠倒是非空口无凭五、辨字组词踏()窄()碎()织()纱()跳()怎()粹()帜()秒()衫()乞()著()愁()询()杉()气()署()怨()殉()陶()醉()企()权()颠()淘()碎()全()叔()巅()六、近义词坠——假如——新鲜——驱赶——驱逐繁华——繁荣叹息——叹气按照——依照恐慌——万紫千红——姹紫嫣红颠倒是非——()七、反义词窄——新鲜——陈腐清脆——沙哑繁华——萧条乞讨——施舍华丽——漆黑——明亮恐慌——爱惜——糟蹋软绵绵——硬邦邦颠倒是非——实事求是八、词语搭配爱惜生命爱惜粮食珍惜时间珍惜机会吝惜()吝惜()九、成语1.成语盘点衣衫褴褛无动于衷良辰美景万紫千红秉笔直书颠倒是非面不改色贪生怕死兴高采烈2.成语拓展(1)“万~千~”式成语万紫千红万水千山万缕千丝万古千秋(2)与衣着有关的成语衣衫褴褛衣冠楚楚衣冠济济衣不重彩衣不曳地(3)形容颜色多的成语万紫千红花花绿绿五光十色五彩缤纷五颜六色阅读专项训练——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方法指南词语是构成语言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它们各自表示一种意义,可以独立运用在句子里,作为句子的一部分。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理解词语含义
阅读理解·理解词语含义【课前导入】【导学一】例题一根据句子的意思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空:①天空;②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③无着落,无成效。
1、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2、我天没亮就去他家找他,结果还是扑了个空.。
()胜:①赢,占优势;②超过;③优美的;④尽;⑤能承受。
3、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4、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观:①看;②看到的景象;③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5、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6、请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头;③方面,项目;④(事情)开头;⑤平举着拿。
7、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8、他端.着大碗走出厨房。
()9、近日,刘涛受邀为《淑媛》杂志拍摄了一组全新大片,以端.庄大方的形象亮相。
()练一练结合语境,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平静:①没有动荡;②心情平和安静。
1、他以平静..的心态参加了中队干部的改选。
()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在月光下闪着灵动的光华。
()成熟:①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②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3、生活的磨炼,使这个孩子过早地成熟..了。
()4、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②颠过来倒过去;③(不利的情况)重新出现。
5、大丈夫说一不二,决不反复..。
()6、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7、医生告诉家属,这种病容易反复..,要有思想准备。
()【导学2】例题二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
(1)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劳苦:劳:;苦:简朴:简:;朴:(2)医生劝蔡老师戒烟,他却置之不理,结果得了很严重的肺病。
3专题四年级部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教师版
辅导讲义
理解下文解词语意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
本方法,每一个词和它前后的词的意思、句子的意思、整段文章的意思都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只有联系上下文,才
2
.选词填空。
拓展训练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疑惑:
捧腹大笑:
不禁:
拓展训练
(1)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幸:①幸福②人为幸福而高兴
①每当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拓展训练
(1)找出青年画家请教门采尔前后两种不同态度的一对反义词。
( )。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之-词语含义与作用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考题类型:解释词语的含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得好,好在哪里,某词的表达作用怎样理解某个词能否删掉或换成某个词①表面意思,深层含义②中心词或修饰语表意的准确性;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准确、形象)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传递了某种感情、运用了修辞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内容理解;②依据语境,把握作者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③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比较分析;④删除比较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紧密联系,并受其限制和制约。
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一)考查题型1、词语在句子中的指代内容。
此题型的标志在于指示代词的出现,如“这”“那”“这些”“那些”“此时”“它”等。
2、对词语的品味。
即词语的表达效果或含义。
常常这样来考查: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妙处;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等。
(二)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1、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汉语中很多词语是多义词,即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理解这些词语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使用的具体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
如《学会合作》中,说明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时举的事例,写悠扬的乐曲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
“倾泻”的意思就是吹奏、弹奏。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
记叙类文章中不乏写人之佳作名篇,自然,理解词语的含义就要联系人物的形象来分析了。
如《三打白骨精》中“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中“闪”的意思,指动作敏捷、很突然,显然与老妇人的年龄不相符合,突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3、联系写作手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很多句子往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就要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
如“幽雅的歌厅里,一会飘出‘贝多芬’一会又飘出‘莫扎特’,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中的“贝多芬”“莫扎特”显然用的是借代手法,分别指代贝多芬、莫扎特的优美乐曲。
第一讲(阅读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第一讲(阅读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阅读专题讲解分析第一讲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研究目标】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能够理解上下文的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分析词句的意思。
【研究重难点】能够理解上下文的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分析词句的意思。
【新课导入】以趣味“绕口令”导入,吸引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
打醋买布有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
打了醋,买了布,回头看见鹰抓兔。
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抓鹰和兔。
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合作探究】一、新知探究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老师,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有什么好方法吗?老师:问得好,我来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容易的好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词语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会有不同的意思,我们可以从它们的上下文中寻找答案。
请看下面这段话,思考一下“鲜艳”一词的含义。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学生:我看到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一句里面有很多描述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的,感觉很漂亮,很艳丽。
那“鲜艳”是不是艳丽和漂亮的意思呢?老师:没错,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而且分析的很正确,“鲜艳”就是这个意思。
同学们,我们只要联系上下文,就不难理解词语的意思了。
平时遇到不懂的词语时,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它们的意思。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老师: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句子。
一般来说,需要我们理解的句子,跟上下文练习是很紧密的,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学生:那应该怎样练习上下文理解句子呢?老师,您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老师:好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掌声》这篇课文,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就在英子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训练:第1讲第怎样准确理解文章中的词语的含义
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训练第一讲怎样准确理解文章中的词语的含义课前游戏:1.看图猜成语,看看谁最棒!———————————————2.用下列四个词来写一段话。
蚂蚁电脑毯子烧烤知识学习:一、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导语: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是语文试卷中必出的考题。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方法:方法一拆拼法有的词语,如同人的眼睛和耳朵一样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先分别解释每个字,然后把每个字的意思串联起来,完整的词义就呈现出来了。
例如:《巨人的花园》一文中,“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
”这句话中的“训斥”一词,“训”是训诫,“斥”是斥责,那么“训诫和斥责”就是“训斥”的意思。
方法二近义换词法这种方法是借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解释词语。
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句的基本意思不变,那么就说明这个替换的词语与原词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例如:句子:“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理解“顷刻间”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突然间”“一转眼”“转瞬间”,词语的意思就出来了。
再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中的“肇事”一词,根据语境换成“闹事”,这样“肇事”的意思就出来了。
方法三反义词否定法这是一种利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不”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运用时,先找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然后在这个反义词前加一个否定词“不”,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
例如:在《猫》一文中,“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要理解“尽职”一词,只要先找出它的反义词“失职”,然后在“失职”前面加上否定词“不”,就能知道“尽职”是“不失职”的意思。
方法四联系生活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解释词语,也是理解词语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尊严》一文中,“……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我们通过回想自己肚子很饿的时候,回到家大口吃饭、大口吃菜的情景,就知道“狼吞虎咽”的意思是“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四年级阅读理解《词语含义题》
最后的姿势
⑩一个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 能离开。但事实证明,在生死攸(yōu)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⑪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曾是一个多么和善的人啊。他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 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 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
最后的姿势
⑥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 坍(tān)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已冲不出去了!
⑦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 ⑧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xū)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最后一块水泥 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桌上,后脑 被楼板砸得深凹(āo)下去,血肉模糊。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 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 ⑨“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 样回忆。
④第二天,几十名工人在警察的保护下开始修复铁路。当修到离象群50米远 的地方时,站在那里的象群开始冲向人群。人们仓皇地逃进了火车里,眼睁睁地 望着刚刚修复好的铁路又被象群捣毁了。
尊重生命
⑤第三天,当局派来了两个排的军队,士兵们一下汽车就摆好了架势,端起 枪慢慢地往前走。枪响了,密集的“子弹”射向了象群,但那不是真子弹,而是 用来吓唬野象的“空包弹”,他们想把野象吓进森林。然而,野象毫不畏惧,冒 着枪林弹雨向士兵们袭来……这个办法又一次失效了。
⑥拜伦抵达目标的速度,不像别人那样坐着飞快的汽车飞奔而去。他是坐着 童话中的小马车,方向明确,目标坚定,不畏艰难,百倍努力,慢慢抵达。
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指导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一、寻找指代意义二、自然之道三、①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而来,它用尖嘴啄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四、②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唤。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五、③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却让大家极为震惊。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现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
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六、④“天哪!”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什么!”上这时,数十只幼龟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
向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就吧。
七、⑤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云霄。
我和同伴们弟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那样的危害。
”八、1.第③自然段中“接着发生的事情”指的是()九、A. 嘲鸫颓丧地飞走了。
B. 向导用棒球帽救幼龟。
十、C. 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十一、2.第③自然段中“错误信息”指的是()十二、A. 有人会拯救幼龟 B. 外面很安全 C. 嘲鸫不吃幼龟十三、3.第④自然段画线词“过错”指的是什么?十四、十五、4.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十六、⑴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十七、⑵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透过云层,直达高空。
()十八、十九、〔练习一〕二十、①有一天,贺绿在学校刊上看到一项“征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活动,是俄国作曲家齐尔品在上海举办的。
四年级阅读理解 第一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年级阅读理解第一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本文档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们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方面。
以下是一些有关这个主题的练和提示。
练一:填空题请根据下文中的内容,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 妈妈做了一碗热腾腾的汤,旁边还放了一盘新鲜的(1)。
2. 弟弟打开冰箱,发现里面有很多(2)的果汁。
3. 今天的天气非常(3),大家都出去玩了。
4. 爸爸买了一些(4)的蔬菜,打算做一道好吃的菜。
请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并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1. (a) 苹果 (b) 饭 (c) 蔬菜 (d) 水果 ( )2. (a) 好喝 (b) 冷 (c) 热 (d) 新鲜 ( )3. (a) 寒冷 (b) 炎热 (c) 刮风 (d) 下雨 ( )4. (a) 甜 (b) 酸 (c) 咸 (d) 辣 ( )练二:解释词语请根据下文中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 妈妈的生日快到了,我要给她买一份特别的礼物。
这里的"特别"是指:(a) 新的(b) 普通的(c) 不同寻常的(d) 昂贵的2. 弟弟最近很喜欢画画,他的画展示了他的(2)。
这里的"才华"是指:(a) 喜欢(b) 能力(c) 性格(d) 热爱请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解释,并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1. (a) 不寻常的 (b) 喜欢 (c) 昂贵的 (d) 新的 ( )2. (a) 新的 (b) 才华 (c) 普通的 (d) 不同的 ( )练三:配对词语请根据下文中的句子,将左侧的词语与右侧的对应词语进行配对。
句子 | 左侧词语 | 右侧对应词语------------------|--------------|--------------爸爸在厨房忙着做饭, | (1) 热 | (a) 冰淇淋弟弟刚才摔倒了, | (2) 冷 | (b) 汤夏天的天气非常(3)。
| (3) 新鲜 | (c) 晴朗今天的晚餐很(4)。
(完整版)四年级阅读理解第一讲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一讲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知识讲解: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春联》中有这样一段话:“春联最讲究对仗。
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来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
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
词典中关于“对仗”的解释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这种解释生涩而僵硬,显然不易于我们理解,如果联系上下文,我们就不难知道,对仗就是前后两个句子要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这种建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理解更真切、深刻。
在具体理解词语意思时,有四种常用的方法供我们参考:
方法一 拆拼法
有的词语,如同人的眼睛和耳朵一样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先分别解释每个字,然后把每个字的意思串联起来,完整的词义就呈现出来了。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一课,“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
”这句话中的“训斥”一词,“训”是训诫,“斥”是斥责,那么“训诫和斥责”就是“训斥”的意思。
方法二 近义换词法
这种方法是借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解释词语。
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句的基本意思不变,那么就说明这个替换的词语与原词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一课,“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理解“顷刻间”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突然间”“一转眼”“转瞬间”,词语的意思就出来了。
四年级第一讲:阅读专项训练——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学生)
四升五考点整理与复习(一)姓名:_____一、易读错的字狭窄.(zhǎi zǎi)粉碎.(suìshuì)坠.落(zhuìzuì)嫌.疑(xián jiān)衣衫.(shān sān)嬉.笑(xǐxī)呈.交(chénɡcénɡ)职.位(zhízí)二、易写错的字碎:第九笔和第十一笔都是点。
衫:左部是“衤”,不要写成“礻”。
陶:第九笔是竖折,第十笔是竖。
醉:左部是“酉”,里面不要少写一横。
颠:左部是“真”,里面不要少写一横。
三、多音字xiànɡ()hènɡ()jiǎ()相横假xiānɡ()hénɡ()jià()tà()cánɡ()huá()踏藏华tā()zànɡ()huà()fèn()分fēn()四、常考词语破碎纺织纱布乞讨著名愁容询问陶醉企图权势职位呈交屈服冤家路窄脚踏实地衣衫褴褛颠倒是非空口无凭五、辨字组词踏()窄()碎()织()纱()跳()怎()粹()帜()秒()衫()乞()著()愁()询()杉()气()署()怨()殉()陶()醉()企()权()颠()淘()碎()全()叔()巅()六、近义词坠——假如——新鲜——驱赶——驱逐繁华——繁荣叹息——叹气按照——依照恐慌——万紫千红——姹紫嫣红颠倒是非——()七、反义词窄——新鲜——陈腐清脆——沙哑繁华——萧条乞讨——施舍华丽——漆黑——明亮恐慌——爱惜——糟蹋软绵绵——硬邦邦颠倒是非——实事求是八、词语搭配爱惜生命爱惜粮食珍惜时间珍惜机会吝惜()吝惜()九、成语1.成语盘点衣衫褴褛无动于衷良辰美景万紫千红秉笔直书颠倒是非面不改色贪生怕死兴高采烈2.成语拓展(1)“万~千~”式成语万紫千红万水千山万缕千丝万古千秋(2)与衣着有关的成语衣衫褴褛衣冠楚楚衣冠济济衣不重彩衣不曳地(3)形容颜色多的成语万紫千红花花绿绿五光十色五彩缤纷五颜六色阅读专项训练——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方法指南词语是构成语言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它们各自表示一种意义,可以独立运用在句子里,作为句子的一部分。
(word完整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理解(含参考答案)
四年级上语文阅读理解(一)阅读《但愿人长久》①(皓)月当空④万里无(云) ⑦(掐)指算来 描写景物的:②心绪不(宁) ⑤手足情(深) ⑧阴晴圆(缺)描写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代的文学家( 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中的后半部分,词中“婵娟”指 月有阴晴圆缺 。
其中名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祝愿人们: 所有离别的亲人,美好的感情长留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4、中秋节是人们传统节日,人们一般会在中秋节做些什么?品尝瓜果、观赏明月 5、“手足情深”的意思是 比喻亲兄弟的感情深厚 _________ 。
“手足”在文中指的是苏轼跟弟弟苏辙 ___________ 。
“手足情深”具体表现在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 怒)力。
他像一(个 匹)(不知疲倦)的(俊 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阵陈)列着许多欧(洲 州)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摩模)。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______________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 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1、 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2、 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词(用“V”表示) 。
3、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 清:①寂静;②清楚,明白;③一点不留;④清贫。
清苦(④清贫) 清静() 说不清()(2) •临:①来到;②对着,靠近;③照着字画模仿;④将要。
临摹(③照着字画模仿) 临街(②)光临(①)(3)潜:①隐在水面下活动;②隐藏,不露在外面;③秘密地,不声张。
四年级语文 记叙文技法点拨 专题0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有答案
专题0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典型例题】煮书①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jìng)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②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
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③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④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
其实,这就是‘煮书..’。
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
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⑤“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⑥“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
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⑦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想一想:这篇短文中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导引对于词语的意思,我们根据阅读技巧里提示的方法来理解即可。
如“煮书”一词,我们就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句间的关系来理解。
“煮书”所在的句子中有个词语“这”,“这就是煮书”,我们只要找到“这”所代表的意思,就能解释“煮书”了。
四年级(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专题汇编部编语文阅读理解(一)及解析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专题汇编部编语文阅读理解(一)及解析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意外赔偿①那年初春,我在房前的小院里种了一些蔬来。
悉心栽培了数月,到仲夏时院子里已是满眼油绿,让人看着心醉。
每天我都在这里盘算着能有多少收获。
②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柔和,没有一丝风。
看着蔬莱大多已经成熟,我兴奋地给朋友们打电话,邀请他们来与我分享劳动成果。
打完电话,我便骑着单车到附近超市购买烹调所需的调味品。
③两个小时后,我提着沉重的购物袋推开栅栏门,发现院子的地上凌乱地散落着一些嫩绿的菜叶。
天啊!我的蔬菜转眼间已是叶落茎断。
这是谁跑进来践踏了我的劳动成果?④突然,一个黄白相间、圆鼓鼓的家伙在蔬莱间蹒跚挪动,不时抖动着翅膀发出“嘎嘎”的叫声。
我站在那里,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真不敢相信这么一个小东西会把我的莱园糟蹋成这个样子。
⑤和鸭子是讲不通道理的。
但是,我决定要为自己讨个说法。
我想起住在隔壁的那个老妇人养了几只鸭子。
甚至听人谈论过,那老妇人几十年守寡,性格古怪,与周围的邻居很少讲话,她唯一的喜好就是饲养一些小家禽。
⑥我按捺着心中的恼怒,用力敲开了她的房门:“请问夫人,您养的鸣子都在您的院子里吗?”⑦她没有支声,默默地从我身边走过去,弓着腰用她那干瘪的手指指点着地上的鸭子。
她反复数了几遍,然后转过头呆滞地打量着我。
看得出,她的目光中带着许多疑问。
⑧“如果少了一只的话,那么它现在正在我院子里美餐呢!”我直截了当地说。
老妇人愣了一下,一言不发地跟着我到莱园子里去找鸭子。
⑨此时,那鸭子依然不停地啃着我的蔬莱。
老妇人快步跑过去抱起鸭子,然后站在那儿静静地等待我的发落。
10“夫人,让我说您什么好!请看好您的鸭子,这样的事我不想再看到厖”我气愤地说,但不失礼貌。
11老妇人颤巍巍地点点头,一言不发,而后抱着那只鸭子蹒珊地走了。
12几个月后,老妇人搬走了。
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而那场莱园“风波”也被时间渐渐淹没了。
13圣诞节到了,轻柔的雪花把快乐的夜晚点缀得宛如仙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知识讲解: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春联》中有这样一段话:“春联最讲究对仗
..。
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来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
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
词典中关于“对仗”的解释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这种解释生涩而僵硬,显然不易于我们理解,如果联系上下文,我们就不难知道,对仗就是前后两个句子要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这种建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理解更真切、深刻。
在具体理解词语意思时,有四种常用的方法供我们参考:
方法一拆拼法
有的词语,如同人的眼睛和耳朵一样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先分别解释每个字,然后把每个字的意思串联起来,完整的词义就呈现出来了。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一课,“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
..,纷纷逃窜。
”这句话中的“训斥”一词,“训”是训诫,“斥”是斥责,那么“训诫和斥责”就是“训斥”的意思。
方法二近义换词法
这种方法是借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解释词语。
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句的基本意思不变,那么就说明这个替换的词语与原词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一课,“竺爷爷顷刻间
...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理解“顷刻间”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突然间”“一转眼”“转瞬间”,词语的意思就出来了。
再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
惩处肇事
..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中的“肇事”一词,根据语境换成“闹事”,这样“肇事”的意思就出来了。
方法三反义词否定法
这是一种利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不”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运用时,先找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然后在这个反义词前加一个否定词“不”,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猫》一课,“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
么尽职
..。
”要理解“尽职”一词,只要先找出它的反义词“失职”,然后在“失职”前面加上否定词“不”,就能知道“尽职”是“不失职”的意思。
方法四联系生活法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解释词语,也是理解词语的有效方法。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尊严》一课,“……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
就狼吞虎咽
....地吃起来。
”我们通过回想自己肚子很饿的时候,回到家大口吃饭、大口吃菜的情景,就知道“狼吞虎咽”的意思是“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二、强化练习:
(一)根据括号内的方法提示理解加点的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一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
..生计,生活很拮据
..。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
..,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
(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维持(拆拼法)
拮据(近义换词法)
诚实(反义词否定法)
(二)请运用“联系生活法”理解下面的词语。
首先当然是蜿蜒
..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三、训练辅导:
(一)请你判断一下,下面这些词语哪些适宜应用“拆拼法”来理解词义,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1)宏大(2)栩栩如生(3)幽美(4)一丝不苟
(二)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好品质总有人欣赏
(建议用时:10~12分钟)
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开小公司,母亲是公立小学教师,日子过得殷实而温馨。
父亲工作忙,很少跟孩子聚在一起。
一个周末,父亲放下手中的事,准备带领全家去看杂技团的表演。
儿子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手舞足蹈。
刚要出门,小小年纪的他突然不走了,他想起朋友小杰约她下午去看卧病在床的瑞塔。
他支支吾吾地向父亲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妈妈微笑着对他说:“傻孩子,我们可以明天到医院去看瑞塔,再说,爸爸好不容易才弄得门票。
”
他很为难地回答:“不行,我们约定好了不见不散,我走了,他会失望的。
”父亲微笑着说:“我们今天听孩子的,他做主。
”
二十年后,父亲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他紧锣密鼓地准备培养儿子成为接班人。
得知这一消息,儿子显得有些痛苦:自己只对写作感兴趣。
这事还没定下来,父亲却在一次车祸中瘫痪。
他硬着头皮,挑起父亲身上的重担,虽然百倍努力,可还是徒劳无功。
一年后,公司破产,背上二十万美元的债务。
父亲的老朋友想凑钱帮他还债,他拒绝了,说:“我可以失去所有的东西,但不能失去信誉。
”
为了还债,他更加努力地工作。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他的经历越来越丰富,人生也开始闪光。
一次,一位债主兼出版商读了他的小说,专程上门拜访,说:“先生,我知道您的才华和信用,我决定为您免费出版以后的小说,你赚的钱拿五成偿还我的债务即可,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
他就是著名的英国小说家司各特。
后人发现,他的日记本里夹藏着一张废弃的门票,背面写着这样一句话:“门票可以作废,但人的信用永远不能作废。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殷实()原委()信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手舞足蹈:
支支吾吾:
力不从心:
3.“好品质总有人欣赏”中的“好品质”在本文中是指()
A.美好的品质B.讲信用C.助人为乐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