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卒中防治血压管理指导规范》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防治指南

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防治指南

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性脑卒中防治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中脑卒中是最常见和严重的类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要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要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要点◆1.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2.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

3.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4.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mm Hg以下;在可耐受情况下还可进一步降低。

5. 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由这些药物所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6.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7.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8. 关注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预防关口前移;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9. 加强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管理、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

◆1.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有高血压。

2.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一些差异。

3.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4.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较低,分别低于50%、40%和10%。

◆1.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均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

中国脑卒中防治系列规范

中国脑卒中防治系列规范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作者: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根据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査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卒 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根据国内外经验,卒中可防可控。

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 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的降低卒中发病率,减轻卒中疾病负担。

本指导规范基于国内外最 新研究进展和指南编写。

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

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 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无症状性颈动脉粥 样硬化和不当生活方式等。

本规范主要针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治建议及措施。

—、高血压1. 指导规范 1.1 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及时筛査新发高血压患者并给予干预及 随诊,35 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 1 次;有高血压和(或)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 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一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

除关注诊室血压外,还 应关注患者动态血压、家庭血压、清晨血压等,并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

1.2 全面评估患者的总体危险(见表 1):(1)低危人群: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 及其他危险因素。

3 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2)中危人群:首选生 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1 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3) 高危人群: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治疗。

1.3 高血压患者应减少纳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对于合并吸烟者应强烈建议患者戒烟,同 时指导患者应用药物(尼古丁替代品、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等)辅助戒烟,对戒烟成 功者进行随访和监督,避免复吸,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对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应 同时采取适度的调脂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糖治疗;对合并高同 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应同时采取适度的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标准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标准

血糖的管理——推荐意见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在 140/90mmHg 以下 , 可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进一 步降低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降低心脑血管事 件方面可能效果更明显 (A级推荐);
(2)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联合 他汀类调脂药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A级推荐)。
(2)冠心病患者及高血压高危患者即使LDL—C水平正 常,也应改变生活方式和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 荐)。
二、脑卒中的识别
• 1.院前急救 • 快速识别一项研究表明,接到患者、家属或旁观者在家中或公共场所呼叫
120、999或其他紧急救护人员,报诊者提及某些具体词汇,如卒中、面部 下垂、无力/跌倒或交流困难,则分诊员可正确地识别出80%的卒中。调度 员与医护人员对卒中的诊断 一致,则到场的时间与救治时间均会缩短。
建立多样化的应对策略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①建立全面的健康教育体系: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治疗的意义和目的以及遵守医嘱的重要性,调动患者健 康保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方式有书面教育、小组谈论、计划指导和个别咨询等,以及视频、 录像 带、广播、科普书、壁报、手册等形式 。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及药物的副作用等。时间 安排上强调全程教育,包括门诊时、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指导和出院后督导。 ②纠正态度和信念。 ③利用技巧强化记忆:如交代简明,措词通俗易懂;强调遵从建议的重要性;让患者重复主要的内容以 及书面指导等。 ④应用提醒物:文献报道应用提醒物会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提醒物包括子钟、用药日记以及定时发 放药物等。 ⑤坚持持续督导:研究表明,有助于依从性的措施一旦撤除,患者的依从性很快降至未干预前的水平 。
意识障碍监测
意识障碍的评估技术非常重要。 目前,应用GCS进行意识水平障碍的评估,简捷

中国脑卒中护理_指导规范标准

中国脑卒中护理_指导规范标准

脉搏和心率监测推荐意见
(1)卒中后房颤患者,护士需进行两人同时监测脉搏与心率 (A级推荐); (2)脑卒中发病24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A级推荐); (3)重症脑卒中患者建议给予床边心电监护(A级推荐); (4)加强护士对心电监护仪应用的培训(A级推荐)
呼吸监测推荐意见
(1)合并低氧血症患者应给予吸氧(A级推荐);
(4)在无法或者不宜监测上肢血压情况下,足背动脉可推荐为较好的 测量血压的部位(B级推荐);
(5)血压测量频繁时,需更换监测部位,防止皮肤出现压力性紫癜(B 级推荐)。
瞳孔监测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1)护士应使用聚光手电筒适时 为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瞳孔的观察 (专家共识); (2)护士可以根据患者GCS评分 来确认观察瞳孔的间隔时间(B级 推荐;(3)图片参照法可用于瞳 孔大小的判定(B级推荐)。
(2)冠心病患者及高血压高危患者即使LDL—C水平正 常,也应改变生活方式和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A级推 荐)。
二、脑卒中的识别
• 1.院前急救 • 快速识别一项研究表明,接到患者、家属或旁观者在家中或公共场所呼叫
120、999或其他紧急救护人员,报诊者提及某些具体词汇,如卒中、面部 下垂、无力/跌倒或交流困难,则分诊员可正确地识别出80%的卒中。调度 员与医护人员对卒中的诊断 一致,则到场的时间与救治时间均会缩短。
血压监测推荐意见:
(1)对于血压正常或偏高者,可采用无创自动血压连续监测,血压偏 低或血压波动较大者应在无创自动血压连续监测的前提下,定时手动测 量(A级推荐);
(2)入院首次测血压时,需监测对侧肢体血压值,当压差 >10mmHg, 密切监测血压的同时需要监测心率的变化(A级推荐);
(3)急性偏瘫患者侧卧位、平卧位与俯卧位均可作为测量下肢血压的 体位(B级推荐);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要点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要点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要点1.流行病学特点:指导规范对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脑卒中的高发年龄段、性别差异、地区差异以及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等。

了解这些特点能够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2.分类和诊断:规范对脑卒中的分类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此外,规范还介绍了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包括常见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指标。

3.早期干预:指导规范提出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干预措施,包括急救和院前评估、急性期治疗以及早期康复干预等。

早期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4.危险因素控制:规范重点强调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控制,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规范给出了详细的危险因素控制目标和方法,以及辅助检查的指征和临床应用。

5.治疗策略:规范对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和长期管理等。

同时,规范还强调了抗栓治疗、止血治疗和神经保护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法。

6.康复和护理:规范对脑卒中康复和护理进行了全面的指导,包括早期康复、强化康复训练和社区康复等。

规范还强调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包括衣着、进食、排尿、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训练。

7.患者管理与转诊:规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管理和转诊提出了具体指导,包括急性期的血压控制、体温控制、血糖控制等。

同时,规范还对脑卒中患者的转诊标准进行了明确划定。

8.科学研究与宣传推广:规范提倡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制定和完善评价脑卒中防治效果的指标体系。

此外,规范还鼓励开展脑卒中防治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是一份全面细致的文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和系统的指导,以提高我国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2021指南】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2021指南】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2021指南】↓↓↓点击进入↓↓↓指导规范1.脑卒中急性期应密切监测血压,减少血压波动的诱因。

2.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60/90 mmHg 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

3.缺血性脑卒中,如准备血管再通治疗,推荐应用静脉注射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 以下;若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目前血压控制意见因证据尚不充分而未完全明确,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判定。

4.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建议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60 mmHg 水平,同时注意保持脑灌注压。

不同类型脑卒中的血压管理01自发性脑出血的血压管理降压时机及速度: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220 mmHg 时,应积极使用静脉抗高血压药物降低血压;当收缩压>180 mmHg 时,可使用静脉抗高血压药物控制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降压速度。

脑出血患者不仅需要降低收缩压峰值水平,同时也需要密切监测血压以减少血压变异性和维持足够的脑灌注压。

血压管理目标: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160/90 mmHg 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其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根据《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2015)》,常用的静脉抗高血压药物为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等;常用的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为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β1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等。

静脉药物应用时应注意避免使用硝普钠,因其可能具有升高颅内压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副作用。

02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降压时机及速度:A.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伴有其他合并症(如合并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子痫或先兆子痫等)可早期启动降压治疗。

B. 对于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血压<220/ 120 mmHg 并且无合并症,需要紧急降压治疗,在脑卒中发生后最初的48~72 小时内,给予降压治疗不能预防死亡或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建议规范标准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建议规范标准

06
脑卒中护理指导建议规范标 准的推广与展望
推广措施
培训专业护理人员
01
建立脑卒中专业护理培训基地,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护理质量。
宣传教育
02
开展脑卒中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
制定推广计划
03
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包括目标、策略、实施步骤和评估标准
等,确保规范标准的推广效果。
家庭护理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家庭护 理技巧,如翻身拍背、康复训练等,提高患者居 家护理质量。
护理流程与步骤
接诊流程
分级护理
并发症预防
康复评估
出院指导
及时接诊脑卒中患者, 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 查和相关辅助检查,明 确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 采取相应的分级护理措 施,如急性期患者需密 切观察病情变化,康复 期患者需根据康复计划 进行训练。
THANKS
03
脑卒中护理指导建议规范标 准
指导思想
以患者为中心
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 复效果为目标,全面关 注患者的生理、心理和 社会需求。
科学化、标准化
参照国内外相关护理标 准和规范,结合我国实 际情况,制定规范、科 学、实用的脑卒中护理 指导建议。
全面指导
涵盖脑卒中预防、急性 期护理、康复期护理、 家庭护理等各个环节, 为医护人员提供全面、 连续的护理指导。
当前护理状况
1
脑卒中护理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临床医学的 重要分支
2
护理专业队伍日益壮大,涵盖急性期救治、康 复护理、长期照护等多个环节
3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措施不断完善,包括心 理支持、营养管理、康复训练等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建议规范标准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建议规范标准

意见征集
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小组讨 论的形式,广泛征集医护人 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 建议。
专家共识与意见征集
专家共识
经过多次专家咨询和讨论,就脑卒中护理的关键问题和最佳实践达成了广泛 共识。
意见征集
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充分听取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 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护理指导建议规范标准。
3.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 计划,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4. 强化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其照护者的护理技能和知识水平 ,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尽管本指导建议规范标准在总结现有研究和实践 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脑卒中护理的指导建议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最终版本的确定
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建 议规范标准》的终稿。
该规范标准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脑卒中 护理指导和建议,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04
脑卒中护理指导建议规 范标准的核心内容
护理评估与诊断
确定护理问题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 助检查,确定脑卒中患者的护 理问题,如吞咽困难、肢体瘫
指导建议的亮点
本指导建议规范标准在总结大量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 础上,针对脑卒中护理的关键环节制定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具有以下亮点
1. 重视早期康复
强调在脑卒中发生后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 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以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 量的提高。
2. 关注心理护理
针对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出了相 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为治疗等。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标准

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标准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饮食习惯,制 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遵循低盐 、低脂、低糖的原则,保证营 养均衡。
预防并发症
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保 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 染。
促进康复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如肢体活动、语言训练等,以
促进功能恢复。
专科护理
01
02
03
药物治疗
目的及范围
规范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流程,提高护 理质量。
涵盖了脑卒中患者的评估、诊断、治 疗、康复和出院后的护理等方面的内 容。
推广科学的护理理念和方法,为医疗 机构、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指导和参 考。
02
护理指导规范
基础护理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
意识状态和尿量等变化。
05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预防并发症
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尽量减少 使用机械通气和雾化吸入时的不当操作。
预防压疮
定期翻身拍背,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使用气垫床、海绵垫等保护措 施,避免长时间同一部位受压。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适当抬高下肢,定期更换体位,遵医嘱使用弹力袜、间歇气压装置 等预防性措施。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进行 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
心态。
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 记录并报告医生。
并发症预防
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定期翻 身、预防压疮等。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关注药物反应,及 时调整用药方案。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指 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前言脑卒中作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加强脑卒中的预防与治疗工作,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团队,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对《脑卒中防治指南》进行了全面的更新。

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现正式对外发布。

更新亮点1. 早期识别和紧急处理- “FAST”诊断法更新:新增了关于面瘫(Face drooping)、言语困难(Arm weakness)、平衡障碍(Speech difficulty)的识别方法,帮助公众更快识别脑卒中症状。

- 紧急医疗转运:强调在发现脑卒中症状后的黄金治疗时间内(通常为4.5小时内),迅速就医的重要性。

2. 风险评估与干预策略- 高血压管理:强化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风险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 糖尿病与血脂异常:新增了针对糖尿病患者和高脂血症患者的专门防治建议。

- 生活方式干预:增加了关于戒烟、限酒、健康饮食以及体力活动对脑卒中预防的作用。

3. 药物治疗与最新进展-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更新了关于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的指南,包括新型抗凝药物的应用。

- 神经保护剂与神经再生:介绍了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和药物治疗策略,探讨了未来治疗脑卒中的潜在方向。

4. 康复治疗和长期管理- 个体化康复方案:强调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计划的重要性。

- 心理支持和社区参与:增加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管理的指导,以及提倡社区支持在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实施与推广为了让最新指南得到广泛应用,卫生健康委员会将采取以下措施:1. 专业培训:组织全国范围内的专业培训,确保医护人员掌握最新的脑卒中防治知识和技能。

2. 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社区活动,提升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普及“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

3. 政策支持:推动将脑卒中防治纳入公共卫生政策,提高救治体系的整体效率。

结论2023版《脑卒中防治最新指南》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脑卒中防治领域迈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要点汇总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要点汇总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要点(1)•1.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一、高血压【指导规范】1.35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有高血压和/或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1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

除关注诊室血压外,还应关注患者动态血压、家庭血压、清晨血压等,并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1。

2.对于血压水平高或已有原发性高血压的人群,包括需要降压治疗的人群,推荐非药物性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减重、心脏健康饮食结构、减少钠摄入、补充饮食中钾摄入、在训练计划指导下的增加锻炼以及限酒。

3.对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且平均收缩压>130mmHg或平均舒张压>80mmHg的人群,推荐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V10%且平均收缩压>140mmHg或平均舒张压>90mmHg的人群,推荐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4.对于确诊原发性高血压且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人群,推荐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5.对于伴有慢性肾脏病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降压目标值推荐为130/80mmHg以下。

6.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推荐在血压水平>130/80mmHg时启动降压治疗,降压目标值推荐为130/80mmHg以下。

7.需要降压治疗者应根据患者特点及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

8.推荐采用家庭自测血压,更有益于改善患者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水平。

推荐针对性采用动态血压测量,有利于检出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

对于正常高值血压者[(120〜139)/(80〜89)mmHg],建议每年复查血压情况及做高血压相关的健康体检;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伴有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9.用于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概要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概要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概要一、概述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严峻挑战。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状况、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的科学开展,我国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本报告基于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系统地梳理了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预防策略、治疗方法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信息。

报告不仅展示了我国在脑卒中防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1. 脑卒中定义及其在中国的重要性脑卒中,亦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进而引发脑组织损伤。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前者更为常见,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部缺氧和营养不足,而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引起脑压升高和脑组织损伤。

在中国,脑卒中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据统计,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患者因为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0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急剧上升。

脑卒中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加强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已经成为中国卫生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旨在全面分析中国脑卒中防治的现状和挑战,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中国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通过本报告的推广和实施,我们期待能够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推动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脑卒中防治血压管理指导规范》要点
一、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的血压管理
1.1 指导规范
对卒中高危人群,应当长期监测并规范管理血压;生活方式调整(包括不吸烟或戒烟,限制酒精及过高食盐摄入量,摄入富含钾和叶酸的蔬菜及水果的饮食,规律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水平等)是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单纯生活方式调整控制血压的观察期限不宜超过3月;对于生活方式调整无效者,应当及时启动药物降压治疗;卒中一级预防中推荐140/90 mmHg 作为标准降压目标,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可进一步降至120/80mmHg的理想血压水平。

1.2 证据
二、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
2.1 指导规范
卒中发病24小时内应密切监测血压,尽量消除血压波动的相关诱因和减少血压变异性;对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收缩压超过160mmHg的患者,推荐使用静脉降压药物快速控制在收缩压<160mmHg,同时严密观察血
压水平的变化;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当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60mmHg的水平,同时应当注意保持脑灌注压;对缺血性卒中,若预备进行血管再通治疗,推荐应用静脉注射药物(如乌拉地尔、尼卡地平等)将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

若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而且血压不超过200/110mmHg,不推荐早期过度积极的药物降压,建议在卒中病情稳定后再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2.2 证据
三、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血压管理
3.1 指导规范
对脑卒中患者,建议长期持续性控制血压以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其中大多数情况下,推荐标准降压目标为≤140/90mm Hg,耐受的情况下可降至≤130/80mmHg的理想血压水平;降压治疗过程中应当避免降压过快和注意减少血压变异性;降压治疗的临床获益主要来自于降压作用本身,需要从用药依从性、药物副反应和经济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个体化的抗高血压药物。

3.2 证据
四、特殊类型的卒中高危人群血压管理
4.1 指导规范
对症状性颅内外大动脉严重狭窄病变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先进行重要脏器(脑、心和肾脏)血流灌注状态评估;其中不伴有明显脑灌注受损的患者,推荐收缩压降压目标130mmHg;而伴有明显脑灌注受损的患者,建议收缩压降压目标为140mmHg。

对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收缩压降压目标推荐为140mmHg,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可进一步降至130mmHg。

对合并慢性肾脏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可耐受的前提下,收缩压降压目标推荐为130mmHg。

对高龄老年人群(≥80岁),在安全降压的前提下,建议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50mmHg,能够耐受可以继续降到<140mmHg。

4.2 证据
五、脑卒中人群的血压综合管理策略
5.1 指导规范
在有条件的医院,推荐建立专业化的高血压门诊以早期检出高血压以及合理的管理血压,并建立脑卒中筛查及随访门诊,成立卒中小组利用移动及远程通讯工具(如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平台)以系统化管理卒中高危人群的可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和指导其形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推荐建立卒中临床研究数据库,以收集临床数据和数据分析,进行定期临床审核及质控反馈,实现临床研究向临床实践的应用转化。

5.2 证据
脑卒中防治血压管理指导规范:
1. 对卒中高危人群,应当长期监测并规范管理血压;生活方式调整(包括不吸烟或戒烟,限制酒精及食盐摄入量,摄入富含钾及叶酸的蔬菜及水果的饮食,规律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水平等)是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单纯生活方式调整控制血压的观察期限不宜超过3月;对于生活方式调整无效者,应当及时启动药物降压治疗;卒中一级预防中推荐140/90mmHg作为标准降压目标,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可进一步降至120/80mmHg的理想血压水平。

2. 卒中发病24小时内应密切监测血压,尽量消除血压波动的相关诱因和减少血压变异性;对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收缩压超过160mmHg的患者,推荐使用静脉降压药物快速控制在收缩压<160mmHg,同时严密观察血压水平的变化;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当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60mmHg的水平,同时应当注意保持脑灌注压;对缺血性卒中,若预备进行血管再通治疗,推荐应用静脉注射药物(如乌拉地尔、尼卡地平等)将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

若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而且血压不超过200/110mmHg,不推荐早期过度积极的药物降压,建议在卒中
病情稳定后再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3. 对脑卒中患者,建议长期持续性控制血压以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其中大多数情况下,推荐标准降压目标为≤140/90mmHg,耐受的情况下可降至≤130/80mmHg的理想血压水平;降压治疗过程中应当避免降压过快和注意减少血压变异性;降压治疗的临床获益主要来自于降压作用本身,需要从用药依从性、药物副反应和经济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个体化的抗高血压药物。

4. 对症状性颅内外大动脉严重狭窄病变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先进行重要脏器(脑、心和肾脏)血流灌注状态评估;其中不伴有明显脑灌注受损的患者,推荐收缩压降压目标130mmHg;而伴有明显脑灌注受损的患者,建议收缩压降压目标为140mmHg。

对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收缩压降压目标推荐为140mmHg,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可进一步降至130mmHg。

对合并慢性肾脏病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可耐受的前提下,收缩压降压目标推荐为130mmHg。

对高龄老年人群(≥80岁),在安全降压的前提下,建议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50mmHg,能够耐受可以继续降到<140mmHg。

5. 在有条件的医院,推荐建立专业化的高血压及脑卒中筛查及随访门诊,成立卒中小组利用移动及远程通讯工具(如微信公众号、手机APP 等平台)以系统化管理卒中高危人群的可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和指导其形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推荐建立卒中临床研究数据库,以收集临床数据和数据分析,进行定期临床审核及质控反馈,实现临床研究向临床实践的应用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