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教案.doc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学博苑10-18 0629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作进一步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古代文化基本常识,尤其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作品,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言现象外,还应当适当掌握一些文化常识,今天我们就来对这方面的知识作一基本探讨。

二.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文言阅读水平。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古为今用。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比较下面三组地名,说说你的感想。

兰陵(古)——枣庄(今)庐州(古)——合肥(今)修水(古)——艾邑、分宁(今)点播:历史上有颇负盛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微博上有人吐槽说,“兰陵王”搁现在是“枣庄王”,“兰陵王入阵曲”就成了“枣庄王入阵曲”,意蕴全无。

古时的才子之乡——安徽庐州,现在叫合肥。

结果呢,庐州才子被称作合肥才子,清逸俊秀的翩翩少年一下多了大腹便便之感。

艾邑、分宁和“修水”相比怎么样?颇具古风古韵的城市名称,经过现代的加工改造,反而少了一些味道。

对于古今地名的沿革,大多数网友也表现出对古地名的钟爱,认为这些古地名更具文化底蕴。

2、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今天我们尝试结合课本上“古代文化常识”这一专题,对我国传统文化作些初步的梳理探究。

二、重点探究1、出示电视剧《琅琊榜》中两幅图片,比较异同,要求学生从古代文化角度加以解释。

提示:发式:古代男子15岁束发;20岁行弱冠礼,代表成年。

服装颜色:达官贵人一般穿艳丽的颜色;平民只能穿素色。

服装材质:有钱人穿丝帛;平民只能穿粗布麻衣,称布衣。

服装纹饰:平民不能有纹饰;龙袍是皇帝专用,私造龙袍要满门抄斩。

跪坐姿势:严肃隆重的场合里的标准坐姿。

教师补充:“左衽”和“右衽”:“右衽”:前襟向右,左襟在上,右衽是汉族的象征;少数民族的服装相反,称“左衽”。

国民党元老、著名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右任”这一笔名,就是取“右衽”的谐音。

名字中体现了他年轻时反清救国的决心和志向。

“左衽”还代表死人(在陪葬的壁画和先人的画像中使用,以示阴阳有别。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基本文化常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这些古代文化常识。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合作探究: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7.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1. 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化在其他领域的体现,如艺术、建筑、民俗等。

2. 组织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等,给予相应评价。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初中古文名家文化常识教案

初中古文名家文化常识教案

初中古文名家文化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影响。

2. 掌握古代文学名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古代文学名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1. 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理解和记忆。

2. 古代文学名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的分析和鉴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古代文学名家的资料和作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2. 提问学生对古代文学名家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古代文学名家(15分钟)1. 介绍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a. 生平事迹:王勃是唐代初期文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因参与政治斗争而被贬。

b. 文学成就:王勃的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王子安集》等,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c. 风格特点:王勃的散文严谨精炼,诗风豪放奔放。

2. 介绍三国:魏、蜀、吴。

a. 生平事迹: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曹操、刘备、孙权分别是魏、蜀、吴的建立者。

b. 文学成就:三国时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

c. 风格特点:三国的文学作品以历史题材为主,描写战争、政治、人物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介绍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a. 生平事迹:这些传说都是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故事,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b. 文学成就:这些传说被广泛传播,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c. 风格特点:这些传说以爱情、悲剧为主题,表现出民间百姓的情感和愿望。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风格特点。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古代文学名家的认识和体会。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天文、地理、历史、官职、礼仪等。

2.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天文常识1. 古代天文观测方法及天文仪器2. 古代星宿、历法及节气第二章:中国古代地理常识1. 古代地理观念及地理著作2. 古代地名、水名及山脉第三章:中国古代历史常识1. 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概况2.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及人物第四章:中国古代官职常识1. 古代官职体系及职务名称2. 古代官场礼仪及官场文化第五章:中国古代礼仪常识1. 古代礼仪的起源与发展2. 古代礼仪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来阐述古代文化常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模拟古代礼仪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

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笔试和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 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认同和热爱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 辅助教材:《中国古代天文地理历史词典》3. 网络资源: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网站、论坛、博客等。

4. 实物资源:古代天文仪器、地理模型、礼仪用品等。

5. 人力资源: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

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中国古代天文常识(2课时)2. 第二章:中国古代地理常识(2课时)3. 第三章:中国古代历史常识(3课时)4. 第四章:中国古代官职常识(2课时)5. 第五章:中国古代礼仪常识(2课时)6. 第六章:中国古代文学常识(3课时)7. 第七章:中国古代艺术常识(2课时)8. 第八章:中国古代科技常识(2课时)9. 第九章:中国古代民俗常识(2课时)10. 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知识点,提高文化素养。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特点和命题特点,引导阅读策略和答题规范。

2.学生通过观摩典型答案,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借鉴优点,发现问题,在教师引导下修正、完善答案。

2学情分析2015年北京考出现了新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考查获取特定的知识、信息以解决题中所给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此类新题型非常陌生,以往又缺乏训练,在高三复习备考阶段应作为专题突破点,从文本特点、阅读策略、试题类型、答题规范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

学生已经提前一天做完了授课教师专门为本课命制的试题,教师批阅后对学生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做了梳理汇总。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读懂——标画——审题——整合——作答"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累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经验和答题经验。

教学难点:通过典型例题训练学生答题的文本意识,训练答题语言的规范性。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通过《课标》引出问题,学生初步感知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活动2【讲授】1.整体感知,梳理文脉读懂是语文阅读学习的根基,阅读策略应该建立在读懂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行文逻辑以及多则材料间的联系和不同:作者是如何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展开论述的,段材料的联系和不同侧重点。

理清文脉——各段落间的结构关系。

找一学生谈本文的写作思路,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文章,是否能把握行文思路。

解决试题中可能会出现的"作者的行文模式"题。

活动3【练习】2.圈点勾画,提取信息通读全文,标划各段关键句。

从阅读策略的角度给学生总结需要标画的词句类型。

展示标画原文比较到位的学生的卷面,让他用自己实际标画的关键信息现场解决信息概括题(第8题)。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所标画文中信息的有效性,即是否为答题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活动4【讲授】3.审清题意,有的放矢通过提示学生题干中可能出现的显性限定和隐性暗示,引导学生以13题为例练习寻找题干中的限定词,以明确答题要求。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天文、地理、官职、礼仪等,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

2. 教学难点: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代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内涵和外延。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讲解和答疑。

5. 实践演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代文化常识。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实践演练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古代文化常识》教材,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文化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用于教师备课和拓展学生视野。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

4.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荆州市西门中学《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荆州市西门中学《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荆州市西门中学《古代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古代的礼仪、制度、风俗等。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化知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古代礼仪1.1 古代的见面礼仪1.2 古代的饮食礼仪1.3 古代的婚姻礼仪2. 第二章:古代制度2.1 古代的官职制度2.2 古代的土地制度2.3 古代的科举制度3. 第三章:古代风俗3.1 古代的节日风俗3.2 古代的民间风俗3.3 古代的宗教风俗4. 第四章:古代文学艺术4.1 古代的诗歌4.2 古代的散文4.3 古代的戏曲艺术5. 第五章:古代科技发展5.1 古代的天文历法5.2 古代的医学成就5.3 古代的工程技术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

2. 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促进。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3. 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周一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内容,每周完成一章的教学。

3. 教学方式:结合课堂讲解和课后自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4.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多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古代哲学思想6.1 儒家思想6.2 道家思想6.3 墨家思想6.4 法家思想7. 第七章:古代历史人物7.1 帝王将相7.2 文学家7.3 科学家7.4 艺术家8. 第八章:古代建筑艺术8.1 古代宫殿建筑8.2 古代园林建筑8.3 古代宗教建筑8.4 古代民居建筑9. 第九章:古代艺术鉴赏9.1 书法艺术9.2 绘画艺术9.3 雕塑艺术9.4 音乐舞蹈艺术10. 第十章:古代社会生活10.1 宫廷生活10.2 士人生活10.3 百姓生活10.4 宗教生活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古代哲学思想的具体内容。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古代称谓文化1.1 内容介绍:本节课程主要介绍古代的称谓文化,包括皇帝、皇后、诸侯、官员、平民等不同身份的称呼方式,以及各种尊称、谦称、别称等。

1.2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称谓文化的特点和用法,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称谓。

1.3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讲解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Step 2:讲解皇帝、皇后、诸侯等高级官职的称呼方式,如“陛下”、“娘娘”、“殿下”等。

Step 3:讲解官员、平民等低级官职的称呼方式,如“大人”、“先生”、“百姓”等。

Step 4:讲解各种尊称、谦称、别称等,如“先生”、“阁下”、“老臣”等。

Step 5: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称呼方式的练习。

Step 6: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1.4 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些古代称谓的例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第二章:古代礼仪文化2.1 内容介绍:本节课程主要介绍古代的礼仪文化,包括见面礼、宴会礼、丧葬礼等各种礼仪形式,以及各种礼仪用语和礼节。

2.2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用法,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礼仪。

2.3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讲解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Step 2:讲解古代的见面礼,如拱手礼、鞠躬礼、作揖礼等。

Step 3:讲解古代的宴会礼,如宴席座次、饮酒礼、进食礼等。

Step 4:讲解古代的丧葬礼,如丧礼程序、丧葬用品、丧葬礼节等。

Step 5:讲解各种礼仪用语和礼节,如“请”、“谢谢”、“道歉”等。

Step 6: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礼仪形式的练习。

Step 7: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4 课后作业: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代礼仪的典故和故事,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第三章:古代文学文化3.1 内容介绍:本节课程主要介绍古代的文学文化,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学形式,以及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天文常识:如天干地支、星宿、历法等。

2. 中国古代地理常识:如地理名著《山海经》、《水经注》等,以及古代地理名称和地貌特点。

3.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如封建制度、官职名称、历史事件等。

4. 中国古代哲学常识: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5. 中国古代礼仪常识:如婚礼、丧葬、宫廷礼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

2. 教学难点: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古代文化常识的内涵和外延。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

4. 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问、解答问题,提高课堂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重要性和价值。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古代文化常识的内涵和外延。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案例分析。

5. 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问、解答问题。

6. 总结提高: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讨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思想;3. 了解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思想3. 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三、教学重点1. 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思想2. 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四、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对于现代文化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见闻交流法2. 学生参与式讲授法3. 视频教学法六、教学过程1. 教师引出古代文化基本概念和特点,讨论现代文化受到影响的方面。

2. 学生了解孔子、老子等古代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思想,讨论他们对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影响。

3. 分析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展示壁画、雕塑、音乐和舞蹈等形式来让学生了解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4.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古代文化对现代文化有哪些影响?- 孔子、老子等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从哪些方面影响了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 古代文化中的哪些艺术形式对现代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七、教学资源- 图书《孔子与中华文化》;- 视频《中国哲学常识》;- 一些古代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照片和视频。

八、教学评估1. 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评估其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领悟;2.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来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

九、教学反思1. 需要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化;2. 需要更多地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十、教学拓展古代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古代哲学、历史、艺术等方面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

1. 针对古代哲学方面,可以介绍儒家、道家、墨家等哲学思想,让学生了解其主要思想和影响。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的一些基本文化常识。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2.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3. 中国古代的居住文化4. 中国古代的交通文化5. 中国古代的节日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住文化、交通文化和节日文化。

2. 教学难点:对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文化常识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 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章节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步骤】【作业布置】【课后反思】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与古代文化相关的故事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饮食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包括饮食的种类、烹饪方法、饮食礼仪等。

3. 讲解服饰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包括服饰的种类、穿着方式、服饰的象征意义等。

4. 讲解居住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居住文化,包括住宅的布局、建筑特点、居住习俗等。

5. 讲解交通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交通文化,包括交通工具、交通路线、交通管理制度等。

6. 讲解节日文化:讲解中国古代的节日文化,包括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传7.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具体应用。

8.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10.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选择一个中国古代节日,了解其起源和庆祝方式,并在下一堂课上分享。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教案【篇一:《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古代文化常识》教案huangjx153课题古代文化常识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对中国古代文化基本了解过程与方法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挑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美,人情美教学重点古代授官称谓教学难点天文历法教学关键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课型将授课教学方法运用课件,教师引导教具电脑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古代授官称谓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招聘授官。

选:量才授官。

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选拔。

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简:任命。

补: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由民间征聘。

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领:常指兼任。

摄:兼理,尤指暂兼。

守: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同“判”权:暂代官职。

假:同“摄”。

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三、天文历法【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导入介绍点拨教师活动了解默读思考回答学生活动总结练习作业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古代称谓、礼仪、官职、建筑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代称谓:了解古代的姓名字号、尊卑称谓等。

2. 礼仪习俗:掌握古代的礼仪制度、节日习俗等。

3. 官职体系:了解古代的官职设置、选拔制度等。

4. 建筑风格:认识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5. 经典著作:了解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和著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称谓、礼仪习俗、官职体系、建筑风格等基本文化常识。

2. 教学难点: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化常识。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化常识的内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常识。

4.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古代称谓、礼仪、官职、建筑等基本文化常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化常识的内涵和意义。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常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思考能力。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2.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传承方式;3.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涵;3.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方式;4.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准备一段音乐,让学生静下心来聆听,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古代文化?古代文化有何特点?步骤二:讲授(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就导入部分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2.教师讲解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并使用图表或图片进行具体说明;3.结合具体例子,讲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涵,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步骤三:练习(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方式,并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2.教师指导学生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形成一份小结;步骤四:巩固(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提供一些与古代文化相关的活动或实践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步骤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邀请一位古代文化研究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古代文化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或报告。

四、教学评价:1.通过教师的观察和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导入环节是否能准确地表述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考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3.评价学生的文化知识竞赛成绩;4.评价学生的小论文或报告的写作水平和研究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传承方式。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加了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 教学设计1

古代文化常识 教学设计1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纪年方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方式和姓名字号。

二、天文地理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的坐标,并划分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

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集群。

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三、纪年纪时(一)、古代纪年方法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2、帝王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

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

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

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建亥,农历十月) ——庾3、时令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
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如甲午
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 然后就戊子年,2071 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
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

如: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

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
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
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 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

如: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建亥,农历十月) ——庾
3、时令纪月法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
清楚的区别开。

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

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

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

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

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四)、纪时法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
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
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1、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 具体如下: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 、晡(bu)时、日入、黄昏、
人定。

2、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
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如: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
通过对“纪年纪日”的梳理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入的阅读文言文。

三、姓名字号
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直呼姓名2、称字3、称号4、称谥号5、称书斋名
6、称官名或官地
7、谦称
8、敬称
9、贱称
(二)、姓名
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
个人身份的确定。

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
①给某人作传时,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
②自称时,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三)、字
1、字的来历。

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

古代男子一般在20 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 岁行笄礼。

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字与名间的关系。

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

如: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
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四)、号
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
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

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等。

2、谥号。

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
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

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3、绰号。

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刻画和形容。

如春秋时的百
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皮赎回并担任丞相,时人就称他五羖大夫。

将绰号这种艺术
发挥到极致的当是施耐庵,《水浒传》180 人人人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这些绰号形象而准确的
描摹了各人的性格,特长和生理特点。

(五)、称斋名。

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

如聊斋先生蒲松龄,惜抱轩先生姚鼐,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等。

四、作业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谦称、敬称和贱称,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2、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称谓“讳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表现及原因。

3、,反观现代,你认为直呼父母名字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堕落,写一段能表明你观点
的文字。

五、总结:通过对古人称呼的探究,我们明白了,字号等称呼或寄托了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或彰显了崇高的灵魂,或抨击了丑恶的行径,或肯定了不斐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阅读文言文
扫除了一些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