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2. 探讨古代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3. 学习古代文化常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古代文化中的四举礼;3. 古代文化中的儒家思想;4. 古代文化中的佛教影响。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2. 小组讨论;3. 板书和课堂讲解;4. 视觉教学。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你认为文化是什么?你认为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影响?”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点评。

Step 2:展示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展示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并讨论古代文化的特点。

Step 3:学习古代文化中的四举礼(15分钟)1. 讲解四举礼的含义和来历。

2.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四举礼的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做一个简单的报告。

Step 4:学习古代文化中的儒家思想(20分钟)1. 讲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影响。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儒家思想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Step 5:学习古代文化中的佛教影响(20分钟)1. 展示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佛教在古代文化中的影响。

2. 让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并讨论佛教的影响。

Step 6:学生总结和概括(10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古代文化中的四举礼是什么?儒家思想和佛教在古代文化中有什么影响?”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Step 7:教师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自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要点:1. 需要让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2. 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 需要进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古代文化常识;4. 需要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学博苑10-18 0629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作进一步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古代文化基本常识,尤其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作品,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言现象外,还应当适当掌握一些文化常识,今天我们就来对这方面的知识作一基本探讨。

二.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的一些基本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文化常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天文常识1. 古代天文观念2. 星宿与星座3. 历法与节气第二章:乐律常识1. 古代音乐体系2. 音律与音阶3. 古代乐器第三章:地理常识1. 古代地理观念2. 地理名著与地名沿革3. 都城与行政区划第四章:官职常识1. 古代官职体系2. 官职名称与变迁3. 科举制度第五章:姓名与宗法常识1. 古代姓名习俗2. 宗法制度3. 家族与姓氏来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运用举例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化常识。

3. 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古代文化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增强直观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回答,检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期末考试:进行全面考核,包括笔试和口试,检验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水平。

五、教学时间安排:第一章:天文常识(2课时)第二章:乐律常识(2课时)第三章:地理常识(2课时)第四章:官职常识(2课时)第五章:姓名与宗法常识(2课时)总课时:10课时六、教学内容:第六章:饮食与礼仪常识1. 古代饮食文化2. 宴席与饮食礼仪3. 古代礼仪制度第七章:建筑与园林常识1. 古代建筑风格与结构2. 园林艺术与布局3. 建筑与园林术语第八章:艺术与审美常识1. 古代书法与绘画2. 音乐、舞蹈与戏曲3. 审美观念与艺术风格第九章:民俗与信仰常识1. 古代节日与习俗2. 民间信仰与宗教3. 习俗与信仰的影响第十章:交通与通信常识1. 古代交通设施与制度2. 交通工具与出行方式3. 古代通信方式与组织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基本文化常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这些古代文化常识。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合作探究: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7.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1. 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化在其他领域的体现,如艺术、建筑、民俗等。

2. 组织一次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等,给予相应评价。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古代文化的重要性;
2.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3.认识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古代文化的特征和内容;
2.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课本、学生作业本、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古代文化的意义与特征(20分钟)
1.导入: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并展示古代文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古
代文化的兴趣。

2.展示课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3.古代文化的意义:通过简短的课件介绍,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重
要性和意义。

4.古代文化的特征:介绍古代文化的特征:包括历史长久、丰富多样、影响深远等,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古代文化的丰富内容,引发学生对
古代文化的兴趣。

第二课时:古代文化的发展与演变(30分钟)
1.复习:通过问题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分组为学生分发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古代
文化的发展过程,并将结果呈现给全班。

3.课堂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三课时: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40分钟)
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古代文化在艺术、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讨论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
价值。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来具体说明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让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荆州市西门中学《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荆州市西门中学《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荆州市西门中学《古代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2)掌握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古代文化中的特点和演变;(3)学会运用古代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3)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古代文化常识概述1. 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第二课时:古代文化词汇解析1. 古代文化中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2. 常见古代文化词汇的现代意义和用法第三课时:古代文化现象探究1. 古代文化中的礼仪习俗2. 古代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第四课时:古代文化经典著作阅读1. 《论语》选读2. 《诗经》选读第五课时:古代文化传承与演变1. 古代文化的传承方式2. 古代文化的演变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2)古代文化词汇的解析和应用;(3)古代文化现象的探究和理解。

2. 教学难点:(1)古代文化词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2)古代文化经典著作的阅读和分析;(3)古代文化传承与演变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文化现象和经典著作,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4.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化经典著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古代文化经典著作,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测试和作业,评估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程度;4. 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古代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天文、地理、历史、官职、礼仪等。

2.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天文常识1. 古代天文观测方法及天文仪器2. 古代星宿、历法及节气第二章:中国古代地理常识1. 古代地理观念及地理著作2. 古代地名、水名及山脉第三章:中国古代历史常识1. 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概况2.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及人物第四章:中国古代官职常识1. 古代官职体系及职务名称2. 古代官场礼仪及官场文化第五章:中国古代礼仪常识1. 古代礼仪的起源与发展2. 古代礼仪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故事来阐述古代文化常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模拟古代礼仪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

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笔试和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 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认同和热爱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 辅助教材:《中国古代天文地理历史词典》3. 网络资源: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网站、论坛、博客等。

4. 实物资源:古代天文仪器、地理模型、礼仪用品等。

5. 人力资源: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

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中国古代天文常识(2课时)2. 第二章:中国古代地理常识(2课时)3. 第三章:中国古代历史常识(3课时)4. 第四章:中国古代官职常识(2课时)5. 第五章:中国古代礼仪常识(2课时)6. 第六章:中国古代文学常识(3课时)7. 第七章:中国古代艺术常识(2课时)8. 第八章:中国古代科技常识(2课时)9. 第九章:中国古代民俗常识(2课时)10. 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知识点,提高文化素养。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天文、地理、官职、礼仪等,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

2. 教学难点: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代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内涵和外延。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讲解和答疑。

5. 实践演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代文化常识。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 实践演练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古代文化常识》教材,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文化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用于教师备课和拓展学生视野。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

4.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和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和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和影响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古代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品的分析能力第二章:中国古代历史常识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朝代及其特点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影响2.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朝代及其特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影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时间线教学法: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朝代及其特点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影响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代历史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的理解时间线制作: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及其特点的掌握能力第三章:中国古代哲学常识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流派掌握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流派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流派人物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代哲学基本观点和主要流派的理解人物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的掌握能力第四章:中国古代艺术常识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中国古代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作品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代艺术基本类型和特点的理解作品欣赏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作品的欣赏能力第五章:中国古代科技常识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成就和发展趋势掌握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领域及其代表人物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对现代科技的影响5.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成就和发展趋势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领域及其代表人物中国古代科技对现代科技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成就和发展趋势人物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领域及其代表人物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科技对现代科技的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代科技基本成就和发展趋势的理解人物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领域及其代表人物的掌握能力第六章: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理解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对现代科学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对现代科学的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实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对现代科学的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代天文历法基本原理和特点的理解实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成就及其影响的掌握能力第七章:中国古代地理常识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地理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地理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理解中国古代地理对现代地理学的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地理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中国古代地理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中国古代地理对现代地理学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地理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地图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地理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地理对现代地理学的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代地理基本情况和发展特点的理解地图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地理成就及其影响的掌握能力第八章:中国古代民俗常识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民俗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民俗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理解中国古代民俗对现代文化的影响8.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民俗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中国古代民俗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中国古代民俗对现代文化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民俗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实例展示法:展示中国古代民俗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民俗对现代文化的影响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代民俗基本内容和特点的理解实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民俗形式及其影响的掌握能力第九章:中国古代礼仪常识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礼仪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礼仪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理解中国古代礼仪对现代礼仪的影响9.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礼仪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中国古代礼仪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中国古代礼仪对现代礼仪的影响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礼仪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实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礼仪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礼仪对现代礼仪的影响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代礼仪基本内容和特点的理解实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礼仪形式及其影响的掌握能力第十章:中国古代建筑常识10.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类型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理解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10.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实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代建筑基本特点和类型的理解实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成就及其影响的掌握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1-1.4二、中国古代历史常识:2.1-2.4三、中国古代哲学常识:3.1-3.4四、中国古代艺术常识:4.1-4.4五、中国古代科技常识:5.1-5.4六、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6.1-6.4七、中国古代地理常识:7.1-7.4八、中国古代民俗常识:8.1-8.4九、中国古代礼仪常识:9.1-9.4十、中国古代建筑常识:10.1-10.4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设计涵盖了古代文化常识的多个方面,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技、天文历法、地理、民俗、礼仪和建筑。

荆州市西门中学《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荆州市西门中学《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荆州市西门中学《古代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古代的礼仪、制度、风俗等。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化知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古代礼仪1.1 古代的见面礼仪1.2 古代的饮食礼仪1.3 古代的婚姻礼仪2. 第二章:古代制度2.1 古代的官职制度2.2 古代的土地制度2.3 古代的科举制度3. 第三章:古代风俗3.1 古代的节日风俗3.2 古代的民间风俗3.3 古代的宗教风俗4. 第四章:古代文学艺术4.1 古代的诗歌4.2 古代的散文4.3 古代的戏曲艺术5. 第五章:古代科技发展5.1 古代的天文历法5.2 古代的医学成就5.3 古代的工程技术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

2. 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促进。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3. 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周一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内容,每周完成一章的教学。

3. 教学方式:结合课堂讲解和课后自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4.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多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古代哲学思想6.1 儒家思想6.2 道家思想6.3 墨家思想6.4 法家思想7. 第七章:古代历史人物7.1 帝王将相7.2 文学家7.3 科学家7.4 艺术家8. 第八章:古代建筑艺术8.1 古代宫殿建筑8.2 古代园林建筑8.3 古代宗教建筑8.4 古代民居建筑9. 第九章:古代艺术鉴赏9.1 书法艺术9.2 绘画艺术9.3 雕塑艺术9.4 音乐舞蹈艺术10. 第十章:古代社会生活10.1 宫廷生活10.2 士人生活10.3 百姓生活10.4 宗教生活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古代哲学思想的具体内容。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古代称谓文化1.1 内容介绍:本节课程主要介绍古代的称谓文化,包括皇帝、皇后、诸侯、官员、平民等不同身份的称呼方式,以及各种尊称、谦称、别称等。

1.2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称谓文化的特点和用法,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称谓。

1.3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讲解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Step 2:讲解皇帝、皇后、诸侯等高级官职的称呼方式,如“陛下”、“娘娘”、“殿下”等。

Step 3:讲解官员、平民等低级官职的称呼方式,如“大人”、“先生”、“百姓”等。

Step 4:讲解各种尊称、谦称、别称等,如“先生”、“阁下”、“老臣”等。

Step 5: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称呼方式的练习。

Step 6: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1.4 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些古代称谓的例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第二章:古代礼仪文化2.1 内容介绍:本节课程主要介绍古代的礼仪文化,包括见面礼、宴会礼、丧葬礼等各种礼仪形式,以及各种礼仪用语和礼节。

2.2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用法,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礼仪。

2.3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讲解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Step 2:讲解古代的见面礼,如拱手礼、鞠躬礼、作揖礼等。

Step 3:讲解古代的宴会礼,如宴席座次、饮酒礼、进食礼等。

Step 4:讲解古代的丧葬礼,如丧礼程序、丧葬用品、丧葬礼节等。

Step 5:讲解各种礼仪用语和礼节,如“请”、“谢谢”、“道歉”等。

Step 6: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礼仪形式的练习。

Step 7: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4 课后作业: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代礼仪的典故和故事,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第三章:古代文学文化3.1 内容介绍:本节课程主要介绍古代的文学文化,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学形式,以及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古代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化的特点。

2. 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文化的定义、特点、基本内容和形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文化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代文化现象,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4. 总结:让学生复述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章:古代文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古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2. 古代文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学的特点。

2. 古代文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文学的定义、特点、基本内容和形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古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古代文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

4. 总结:让学生复述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三章:古代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古代艺术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1. 古代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 古代艺术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艺术的特点。

2. 古代艺术的基本内容和形式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艺术的定义、特点、基本内容和形式。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天文常识:如天干地支、星宿、历法等。

2. 中国古代地理常识:如地理名著《山海经》、《水经注》等,以及古代地理名称和地貌特点。

3.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如封建制度、官职名称、历史事件等。

4. 中国古代哲学常识: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5. 中国古代礼仪常识:如婚礼、丧葬、宫廷礼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

2. 教学难点: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古代文化常识的内涵和外延。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

4. 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问、解答问题,提高课堂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重要性和价值。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古代文化常识的内涵和外延。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案例分析。

5. 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问、解答问题。

6. 总结提高: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讨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多篇)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多篇)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多篇)知识与能力对中国古代文化基本了解过程与方法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挑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美,人情美教学重点:古代授官称谓教学难点:天文历法教学关键: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课型将授课教学方法:运用课件,教师引导教具电脑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学习文言文,一定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包含的内容很多,今天我们根据必修5中94页的内容给大家做一些介绍。

教学过程:一、古代授官称谓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招聘授官。

选:量才授官。

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选拔。

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简:任命。

补: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由民间征聘。

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二、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领:常指兼任。

摄:兼理,尤指暂兼。

守: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同“判”权:暂代官职。

假:同“摄”。

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三、天文历法1、学生阅读后总结。

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代表性人物;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代表性人物;4. 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理解其重要内容;2. 学习古代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了解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贡献和影响;3. 分析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2.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古代文化的知识和技巧;3. 实践法: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演示等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4. 归纳法:通过总结、复习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古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掌握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的发展、技术与艺术的进步等内容。

4. 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代表性人物,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古代文学作品、古代礼仪制度等。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的意义和价值。

5. 分析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如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古代智慧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传承意识。

6. 检验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作业,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7.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强化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整体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评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荆州市西门中学《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荆州市西门中学《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荆州市西门中学《古代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古代的礼仪、制度、历史、地理等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古代礼仪1. 古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2. 古代礼仪的主要内容3. 古代礼仪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演变第二章:古代制度1. 古代政治制度2. 古代经济制度3. 古代教育制度第三章: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2.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古代历史的演变趋势第四章:古代地理1. 古代地理的特点2. 重要地理知识和概念3. 古代地理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古代文学艺术1. 古代文学的主要成就2. 古代艺术的特色和发展3. 古代文学艺术的现代价值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例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组织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

2. 学生作业和笔记,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考试成绩,评估他们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熟悉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代文化常识》2. 参考书籍:相关的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辅助教学。

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古代礼仪(2课时)2. 第二章:古代制度(3课时)3. 第三章:古代历史(4课时)4. 第四章:古代地理(2课时)5. 第五章:古代文学艺术(3课时)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古文起源与六艺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 学习古代的六艺,理解其对古代文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古代文化的起源:原始社会、夏商周时期的文化发展。

2. 六艺的概念:礼、乐、射、御、书、数。

3. 六艺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古代文化的起源。

2. 分组讨论,探究六艺的含义和作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评价方法:1.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小组展示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儒家思想与经典著作教学目标:1. 了解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2. 学习儒家经典著作,理解其对古代文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儒家思想的起源: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

2.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

3. 儒家思想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儒家经典著作,理解其核心思想。

2. 分组讨论,探究儒家思想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评价方法:1.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小组展示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道家文化与道教教学目标:1. 了解道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2. 学习道教的基本信仰和仪式。

教学内容:1. 道家文化的起源: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庄子》等。

2. 道教的创立和发展:道教的起源、道教的经典著作、道教的仪式和活动。

3. 道家文化与道教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道家经典著作,理解其核心思想。

2. 分组讨论,探究道家文化与道教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评价方法:1.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小组展示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佛教传入与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2. 学习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在中国的传播。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古代称谓、礼仪、官职、建筑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代称谓:了解古代的姓名字号、尊卑称谓等。

2. 礼仪习俗:掌握古代的礼仪制度、节日习俗等。

3. 官职体系:了解古代的官职设置、选拔制度等。

4. 建筑风格:认识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5. 经典著作:了解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和著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称谓、礼仪习俗、官职体系、建筑风格等基本文化常识。

2. 教学难点: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化常识。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化常识的内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常识。

4.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古代称谓、礼仪、官职、建筑等基本文化常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化常识的内涵和意义。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常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思考能力。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2.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传承方式;3.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涵;3.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方式;4.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准备一段音乐,让学生静下心来聆听,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古代文化?古代文化有何特点?步骤二:讲授(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就导入部分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2.教师讲解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并使用图表或图片进行具体说明;3.结合具体例子,讲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涵,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步骤三:练习(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方式,并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2.教师指导学生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形成一份小结;步骤四:巩固(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提供一些与古代文化相关的活动或实践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步骤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邀请一位古代文化研究专家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古代文化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或报告。

四、教学评价:1.通过教师的观察和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导入环节是否能准确地表述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考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3.评价学生的文化知识竞赛成绩;4.评价学生的小论文或报告的写作水平和研究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传承方式。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加了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文言阅读水平。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古为今用。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比较下面三组地名,说说你的感想。

兰陵(古)——枣庄(今)庐州(古)——合肥(今)修水(古)——艾邑、分宁(今)点播:历史上有颇负盛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微博上有人吐槽说,“兰陵王”搁现在是“枣庄王”,“兰陵王入阵曲”就成了“枣庄王入阵曲”,意蕴全无。

古时的才子之乡——安徽庐州,现在叫合肥。

结果呢,庐州才子被称作合肥才子,清逸俊秀的翩翩少年一下多了大腹便便之感。

艾邑、分宁和“修水”相比怎么样?颇具古风古韵的城市名称,经过现代的加工改造,反而少了一些味道。

对于古今地名的沿革,大多数网友也表现出对古地名的钟爱,认为这些古地名更具文化底蕴。

2、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今天我们尝试结合课本上“古代文化常识”这一专题,对我国传统文化作些初步的梳理探究。

二、重点探究1、出示电视剧《琅琊榜》中两幅图片,比较异同,要求学生从古代文化角度加以解释。

提示:发式:古代男子15岁束发;20岁行弱冠礼,代表成年。

服装颜色:达官贵人一般穿艳丽的颜色;平民只能穿素色。

服装材质:有钱人穿丝帛;平民只能穿粗布麻衣,称布衣。

服装纹饰:平民不能有纹饰;龙袍是皇帝专用,私造龙袍要满门抄斩。

跪坐姿势:严肃隆重的场合里的标准坐姿。

教师补充:“左衽”和“右衽”:“右衽”:前襟向右,左襟在上,右衽是汉族的象征;少数民族的服装相反,称“左衽”。

国民党元老、著名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右任”这一笔名,就是取“右衽”的谐音。

名字中体现了他年轻时反清救国的决心和志向。

“左衽”还代表死人(在陪葬的壁画和先人的画像中使用,以示阴阳有别。

)有的影视剧里不注意,活人也穿着死人衣服,就闹笑话了。

小结:过去,服饰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外在标志,有着严格的规定。

2、分组探究。

第一组:天文地理组。

第二组:纪年纪时组。

第三组:科举选官组。

第四组:姓名称谓组。

第五组:礼仪制度组。

要求:各组派出一位同学,指出各句子中对应的文化现象,并用课本上梳理的知识作简单的解释。

3、小组展示,师生评议补充。

第一组——天文地理组。

①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王勃《滕王阁序》)②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赠卫八处士》)③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示儿》)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教师补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是杜甫送给好朋友的一首诗。

商宿就是心宿,“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出示二十八星宿图)。

挚友分离,就好比参商这两个星斗,一西一东,此起彼落,永远不能再有相见的机会。

由此,我们更容易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层情感。

简单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会帮助我们扫清阅读障碍。

第二组——纪年纪时组。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王羲之《兰亭集序》)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轼《赤壁赋》)③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④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第三组——科举选官组。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李密《陈情表》)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③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

(袁枚《祭妹文》)教师补充:传说燕山附近有个姓窦的人,他的五个儿子先后登科及第,人称“五子登科”。

《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

第四组:姓名称谓组。

请指出下列历史人物“名”和“字”之间的关系。

古人姓名称号很讲究。

比如韩愈,名愈,字退之,韩昌黎(祖籍河北昌黎),韩吏部(晚年任吏部侍郎),韩文公(谥号文公)我们这里只谈“名”和“字”。

学生梳理并归纳:同义:班固,字孟坚;诸葛亮,字孔明。

相反:管同,字异之;王绩,字无功;朱熹,字元晦(恨晨光之熹微)。

相近:岳飞,字鹏举(寓意鹏鸟展翅高飞);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

武王伐纣,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最终饿死。

名字包含这一典故);苏轼,字子瞻(“轼”,指车上供人凭倚的横木。

《左传》中有“凭轼而观”的记载,站得高看得远。

苏轼的名字,取瞻高望远之意)。

第五组:礼仪制度组。

①以《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等为例,归纳古代社会出使的礼仪。

②以《烛之武退秦师》《季氏将伐颛臾》等为例,分析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③《礼记.内则》说:“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

”这种“养老”思想,在哪一篇课文中有所体现?表现可怎样的社会思想?顺便翻译下这句话。

④下面是《礼记·曲礼上》中有关“礼”的格言式的警句,你认为这些说法是否有现实意义?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敖(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此内容不做重点分析,学生基本把课文涉及到的内容解释清楚即可。

教师稍微提示: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

礼仪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古代所谓礼仪,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灾害祈禳、学校科举、军队征战、行政区域划分、房舍陵墓营造,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仪有关,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的概念。

《周礼》把礼仪分为五类:有关祭祀的“吉礼”;有关丧葬的“凶礼”;有关军事活动的“军礼”;有关外交活动的“宾礼”;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嘉礼”。

三、难点突破问题:如何有效掌握和有效解答语文试卷中的古代文化常识题?1、方法一:联想课文。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如同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迁移拓展过程。

许多知识来自于课内,只要能把初高中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考试时运用联想,回顾学过的课文相关注释,就有可能轻易解答出此类题目。

示例: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借指儿童时代。

B.烽火扬州路——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

C.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D.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六国之地,因处太行山以东,故名。

2、方法二:背诵歌谣。

示例: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请结合语境,从下列节气名称中选出相应的内容填入文中画线处。

选项正确的是( C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霜降大雪①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②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③芦花红蓼滩。

④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A.①立秋②秋分③霜降④立冬B.①秋分②立秋③霜降④立冬C.①立秋②秋分③霜降④大雪D.①立夏②立秋③大雪④冬至提示:为了方便记忆和传颂,古人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谣、诗歌和对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再比如《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

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

对峙南北朝,隋唐大一统。

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

元明清三朝,中国疆土定。

课堂练习:聪明的古人常常通过夜观天象来决定行军打仗之事,请大家观察右侧星宿图,看看能联想到哪些课文或成语典故?3、方法三:巧记图表。

示例:二十四节气图;天干地支图;科举制度思维导图。

补充:除以上三种方法外,根据语境推断也不失为一种靠谱的办法!四、拓展延伸1、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习传统文化?应试的需要;读懂文言文,扫清阅读障碍;了解古人,沟通民族的昨天和今天;提升鉴赏力和文化修养;民族的精神根脉所在,我们的责任道义所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考纲》指出,高考命题中各学科都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甚至在数学和理科综合科目中,也可以适当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内容。

比如四大发明、勾股定理等作为试题背景材料,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魅力。

2、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呢?请结合下列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材料一:《钱良臣教子》:南宋的钱良臣教儿子读书,告诫他凡是遇到“良臣”二字,读时都要改成“父亲”。

一天,其子读《孟子》中“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一句,改读为“今之所谓父亲,古之所谓民贼也”。

结果避讳反而成了辱骂。

明确:古人为什么讲避讳?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出于对长辈的尊重,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林黛玉把“敏”字读成“密”字,写“敏”字或多一笔,或少一笔。

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唐朝诗人李贺,才华横溢却无缘仕途,因为父亲名晋肃,与“进士”音近,迫于世俗的压力,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韩愈特地写了一篇文章《讳辩》为李贺鸣不平:“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避讳不能走向极端。

对传统文化不能僵化继承,盲目遵守,要审视,要反思。

材料二:《张家界改名》:受《阿凡达》的影响,电影里潘多拉星球悬浮山的原型——张家界“南天一柱”,竟然被改名为“哈利路亚山”。

“南天一柱”是张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南端,海拔高度1074米,垂直高度约150米,顶部植被郁郁葱葱,峰体造型奇特,垂直节理切割明显,仿若刀劈斧削般巍巍屹立于张家界,有顶天立地之势,故又名“乾坤柱”。

1月25日上午,张家界“南天一柱”正式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这一“更名”事件引发网友质疑。

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网友对此事持反对态度,认为改名是“崇洋媚外”,甚至有网友批评张家界数典忘祖,讽刺不如把张家界市一起更名为“潘多拉市”。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古今地名的沿革,那么材料二里的改名又如何呢?你觉得更喜欢哪个名字?“哈利路亚”不也挺好听吗?明确:“南天一柱”、“乾坤柱”,中国很多地名都浸染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气息。

文化是让人产生联想的,是能让人找到认同感的。

很难想象“哈利路亚”这一《圣经》中赞美上帝的专用语,能让中国人找到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

——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还是应该坚持把它传承保留。

3、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或许可以记住这些关键词,一起大声朗读:温情与敬意、责任与传承、审视与转化泱泱华夏,礼仪之邦,那些从旧时光里一点一点传承下来的东西,都是我们的血脉之源,文化之根,我们应该用心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