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50-70小说(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50—70小说(一)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社会主义文艺 指导思想
• 第一,强调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文艺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种强有力的 工具”,“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 第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最高准则”,就是“在于以社会主义的观点、立场来表现革命 发展中的生活的真实”;
(李运抟《中国当代文学与伪现实主义》)
二、《青春之歌》:革命青春的成长史
杨沫(1914-1995,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湘阴,原名杨成业)则是 演绎知识分子——革命的非主流力量——如何走向革命的曲折而 必然的道路。
• 1958年出版后成为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一年半时间售出130万册。
• 1959年被改编成电影(上、下集)作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片,风靡 全国。
其一是以《红豆》《在悬崖上》为代表,小说中的情感故事只是一个平台或者说 载体,作家通过它来表达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乃至阶级立场的冲突, 基本上是建国初《我们夫妇之间》的写作模式的延续。
•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笔名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 于北京,冯友兰之女)。
• 《红豆》用倒叙的笔法讲述了一段曾经迷失却又相当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 • 用相当绵密的笔调写出了江玫抉择的痛苦,揭示了她情感与理智、生活与理
• 毛泽东:“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 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 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 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 赵树. 理(1906年—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人) • 是作为《讲话》精神的实践典范走进当代的。 • 40年代,他被周扬称为“是一个在创作、思想、生活各方面都有准备的作者,一位
在成名之前已经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
赵树理
.
• 1958年《“锻炼锻炼”》 • 以农业合作化为表现对象,极具生活气息的喜剧色调,表现在两
• 令人深思的是,《青春之歌》的修改过程说明,在当时,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本 身仍是“再改造”的对象,而且,一改再改也不能符合革命要求。
• 小说的后半部失去了动人的情感力量,显得概念化、平铺直叙。
第三节 探索生活的边缘
• 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配合,反映重大的时代主题,是50-70年代文学 的整体面貌。不过,由于文学自身天然存在的个体写作方式,尤其在 思想文化规范相对松动的一些特殊时段里,部分文学创作与主流之间 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游离,个人化的体验和思考有所活跃,试图对当 代生活的做出别样性的探索。
境下,虽说作家不可能超然地审视战争与生命个体的关系,但他 却洞见了人的一部分灵魂的秘密,并把那种最微妙的心灵振颤转 化为另一种庄严和神圣,显示出难得的艺术敏感与勇气。
.
• 茹志鹃(1925—1998,祖籍杭州市,生于上海)的《百合花》以清新俊逸的笔调, 精巧缜密的构思,贯穿起小战士衣服肩头的“破洞”、给“我”开饭的“馒头”、 枪口上插着的“野菊花”、印着百合花的“新被子”等的细节刻画。
.
1960年《红旗谱》搬上银幕,导演凌子 风,崔嵬饰演朱老巩、朱老忠。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书写
• 1、以赵树理为中心的山西作家群,包括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 历史上有“山药蛋派”之称。马烽成绩较显著,作品《我的第一个上级》 《老社员》《三年早知道》等。
• 2、以柳青、王汶石为代表的陕西作家群。王汶石主要有《风雪之夜》等。 西戎的《赖大嫂》在关于“现实主义深化”问题的讨论中,是既被正面援引 又受批判的重要例证。
个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
• 《创业史》独特性: • 一方面. 严格按照阶级分析、两条路线斗争的观念来提炼主题、组织材料、设置
人物关系、安排情节发展,同时又在政治框架中比较充分且自然地融入了浓郁 的生活气息、鲜明细腻的人物刻画。
• 这部作品比较好地实现了政治与艺术的结合。 声音
• 真实地记录了我国农村在土地改革和消灭封建所有制以后所发生的一场无比 深刻、无比尖锐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作品。
• 从构思意向上说,这部作品主要是通过今昔对比,来书写革命胜利后不能忘本这 一习见主题,但客观上也揭示了,在穷人翻身做了主人的新社会里,已经出现了 新的人与人的不平等,以及由此形成的冷漠。在歌颂为主的当时,这种暴露所包 含的批判性,是犀利的。
.
李国文《改选》锋芒直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 这是一篇悲剧性的作品,按照“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 第三,遵循“典型化”原则,而“典型是表现社会力量的本质,与社会本质力量相适应,也就是说典型是 代表一个社会阶层,一个阶级一个集团,表现他最本质的东西”;
• 第四,什么是这种“典型化”所要求的人物分析的本质呢?那就是人物的阶级分析的本质,其理论盖出 于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毛泽东这篇写于1926年的文章,依据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的理论,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中人的阶级性、 革命性或反动性做出了深刻、明确、细致的定位分析,此后一直是指导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的重要文献。
杨沫
.
• 《青春之歌》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人生道路 问题的长篇小说。以林道静的人生轨道为主线,富有层次地呈 现了她的成长道路,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她告别“旧我”的复杂 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从追求个性解放到投身社会革命,在革
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
• 与其说《青春之歌》是知识分子林道静的成长小说,倒不如说是一部知识分子 改造的小说。小说情节的重点在描写林道静告别“旧我”——个人主义与个性 解放,她弃“余”投“卢”——弃个人主义、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道路,就是 对五四所提倡的个人主义、个性解放思想的彻底否定。
毁灭给人看”的观念,任何悲剧其实都是基于一种绝不放弃 的理想情怀。
李国文
.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 细密深刻地探索了体制与人的复杂关系。小说当年发表后,曾激起强烈 反响,甚至“竟引起了一场国内外都很关注的轩然大波”。
• 这不是一篇一般性的问题小说,而是一部“提问题”的小说。问而不答 的形式呈现出特别的美学蕴藉与思想穿透力。
性”“革命性”。
主导50-70年代中国文学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人学观念: • 视阶级性为人的本质, • 以阶级性取代个人与人性, • 以阶级分析的方法判别人的身份、地位与性质, • 满怀信心地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来完成对于人的种种文学想象。
第一节 50—60年代主流话语小说
定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学。 • 小说题材(主题)、分类方式与判断尺度都带有鲜明的政治性。 • 题材: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条战线——工业、农业、军队,都属于重
一、直面生活的矛盾
• 萧也牧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由于一定程度上展开了知识分 子身份的丈夫与工农出身的妻子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复杂性, 而遭到冯雪峰、丁玲的联手批判,说其表现了“反人民的态 度”“新的低级趣味”,迎合了“留在小市民,留在小资产 阶级中的一些不好的趣味”。
萧也牧
.
• 耿龙祥《明镜台》捕捉了一个干部家庭中的某天里一个生活片断。也是写新社会 里的人际矛盾。
吴强《红日》
• 以俯瞰解放战争全局的高度展现山东战场全景的同时,也把笔触伸展到战 争的后方、解放军指战员的日常生活以及敌对力量方面,呈现出雄伟壮阔、 纵横开阖的大气魄、大视野。
• 作家的构思与表达,较多地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即故事的大体轮廓 与发展依托当时的(战争)史实展开,但具体的情节、人物形象则通过虚构来 设计和描写。
“坚决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是本时期文学家、小说家的政治责任与中国当代文艺的“天职”。 • 指导与规约本时期文艺创作的两个核心观念: • 一、以“为政治服务”为核心的文学观念; • 二、以阶级论、革命论为核心的“人”的观念。 • 关键词与中心话语:“为政治服务”“工农兵英雄人物”“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化”“本质”“阶级
• 一种崭新的性格,一种完全是建立在新的社会制度和生活土壤上面的共产主 义性格正在成长和发展。
(冯牧《初读〈创业史〉》)
.
声音 • 柳青对现实的把握过多依赖时代政治的规范,悉心领会“上级指示”
则转移或替代了独立思考。……结果导致《创业史》出现众所周知的 内在矛盾:既表现了生活真实又存在概念化和部分虚假的问题。
梁斌《红旗谱》
• 梁斌(1914-1997,河北蠡县人)的《红旗谱》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的经典之作。
• 以大革命失败前后的历史为背景,通过燕赵大地上两家农民三代人的命运 与斗争,围绕“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两个中心事件,书写了当 时农村与城市革命运动、阶级斗争的阶段性历史过程。
• 朱老忠的形象全面而历史性地揭示出农民与革命之间的深刻、必然联系,
• 以一定的笔墨书写了林震和赵慧文之间朦胧的情感。这称不上是爱情, 只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却令小说在严肃的主题之外增添了情调。
王蒙
二、人情与人性的书写
• 在“百花时代”的“非主流”文学中,书写人情、人性的笔墨有所增加。一批与爱 情婚恋生活相联系的小说涌现出来。
• 《小巷深处》(陆文夫,1956年) • 《在悬崖上》(邓友梅,1956年) • 《红豆》(宗璞,1957年) • 《美丽》(丰村,1957年) • 《寒夜的离别》(阿章,1957年) • 《田野落霞》(刘绍棠,1957年) • 《西苑草》(刘绍棠,1957年) • 《甲方代表》(张弦,1957年)
要的题材领域;共产党所领导的斗争生活的昨天与今天,则属于 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
一、革命历史的讲述
• 新中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中国革命怎样通过党的领导、在曲折艰难中 走向胜利的,中国人民如何参与了这样的历史进程,他们身上发生了怎 样深刻的历史变化,
• 关于这些问题的文学表达,不仅仅联系着那些亲历了历史转折的作家们 的自我缅怀,同时,也是文化的证明和标示:社会主义道路无可争议的 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领导地位的无比坚强 的合法性。
梁斌
他的人生体现了农民必然走向革命的历史道路,他的“性格发展史”,就
• 小说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主要在于对朱老忠“个人主义英雄 主义”即传统性、“旧时代”一面的描写。他在“反割头税”
斗争中入党以后,性格却陷入了平面化。历史发展(性格成长) 的过程与历史结果(性格长成)之间,前一面不自觉地占据了 艺术的上风。
想之间复杂的矛盾。 • 小说刊载于1957年7月号《人民文学》,那时已进入反右派高潮,就遭到批
判,作品被宣判为“毒草”。
宗璞
• 第二类.爱情书写更纯粹,人性美与人道主义感情成为小说表现的中心,陆文夫《小 巷深处》,丰村《美丽》,以及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等。
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 • 独具个性的一篇,表达了一种特殊的战争感受与思考。当时的语
个落后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的描写中。 • 喜剧性背后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心酸和郁愤。
声音: 与其说作者在歌颂这种类型的社干部,倒不如说是对整个社干部的歪曲和诬蔑。 (武养《一篇歪曲现实的小说——<“锻炼锻炼”>读后感》)
第二节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柳青 杨沫
一、《创业史》:社会主义新人与新农村
• 柳青(1916-1978,陕西吴堡县人,原名刘蕴华) • 1947年长篇小说《种谷记》 • 1951年《铜墙铁壁》 • 《创业史》计划写四部,第一部写互助组,第二部写初级社,第三部写
杜鹏程 《保卫延安》
• 是建国后第一部直接表现重大战争历史事件的长篇。 • 通过一位随军记者的眼光,以周大勇的连队为中心,按时间顺序叙述了青
化砭、蟠龙镇、长城线上、沙家店、九里山五大战役,在紧张的战斗节奏 中展示了我军通过伏击战、攻坚战、运动战、歼灭战、追击战取得全面胜 利的历史过程。 • 塑造周大勇、李诚、王老虎等英雄典型,特别塑造了高级将领彭德怀的形 象。
两个初级社,第四部写高级社。1960年出版第一部,文革后修改完成了 第二部的上卷和下卷前四章。
.
• 《创业史》是当代农业题材小说新的标志性作品。 • 柳青说创作意图:“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
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 《创业史》艺术地呈现了农村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种思想、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