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020)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培训教材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培训教材第4章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及减缓措施分析4.1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1 土地利用与农作物影响评价改建公路工程实际占用土地类型及数量见表2.5-1。
从表2.5-1可以看出,改建公路因基本利用老路,占地较少。
共占地1238亩,其中永久占地972亩,工程临时占地266亩,由于临时占地均为利用价值低的山地,在公路修建完成后可在2年内恢复原有使用功能,因此对农业和土地利用的影响很小,本评价只考虑永久占地对农业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永久占地中占用最多的是水田,共447亩,占公路永久占地总量的45.9%,;其次为山地,共344亩,占公路永久占地总量的35.4%;再次为旱地,共71亩,占公路占地总量的7.3%。
三者共占公路占地总量的88.6%。
改建公路永久占地占吉安市区(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和安福县土地总量的0.011%。
因此,与总量相比公路占地是很小的。
但公路占地是永久性的,被占用的土地将永远丧失所有农业功能。
这无疑会对农、林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优化设计方案时应尽可能利用低产山坡和荒地,尽量不占用良田,以减少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取、弃土将造成少量土地表层及其植被破坏,表层耕作层被污染或丧失,性质变化,保水保肥性下降等。
改建公路共占用耕地520亩,其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稻谷上,按当地水稻每亩平均单产400公斤、两季800公斤计算,则改建公路占用水田447亩造成的稻谷损失为357.6吨,占沿线区域稻谷总产量的0.0007%。
旱地作物(红薯、小麦、豆类、玉米)按单产120公斤计算,则改建公路占用旱地71亩造成的旱地作物(红薯、小麦、豆类、玉米)损失为8.52吨,占沿线区域旱地作物总产量的0.031%。
占用菜地仅为2亩,占沿线区域的0.012%。
从公路沿线区域整体来说,这种影响很小。
4.1.2 植物与动物影响评价4.1.2.1 植物影响分析1、野生植物影响分析改建公路共征用各种林地16亩,果园50亩,为人工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和经济果树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1.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3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1.4 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发展趋势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2.2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体系2.3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流程2.4 环境影响评价的数据和信息来源第三章:环境影响识别与分析3.1 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和步骤3.2 环境影响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3 影响预测与评估的方法3.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分析的应用第四章: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4.1 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4.2 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4.3 环境影响评价的量化方法4.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的应用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5.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5.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要求与技巧5.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实例第六章:特殊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6.1 生态影响评价6.2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6.3 健康影响评价6.4 文化遗产影响评价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7.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7.2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案例7.3 政策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7.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的成功与挑战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政策8.1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国际公约与法规8.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8.3 环境影响评价的政策演变与趋势8.4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与公众参与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创新与发展9.1 环境影响评价的新方法与技术9.2 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化与数字化9.4 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与启示10.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与启示10.2 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10.3 改进环境影响评价的对策与建议10.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难点解析:如何理解和把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全球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启示。
教案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
教案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教案是教学工作的基础,而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和影响。
因此,对于教案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教案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意义,以及常用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教案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意义教案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等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对教学环境的评估、资源利用的评估以及对学生的评估等方面。
教案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1. 促进环境保护:通过评价教案的环境影响,可以提前发现和解决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通过评估教案的资源利用情况,可以发现资源的不足或浪费,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
3. 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评估教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了解到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积极性的影响,从而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环境影响评估方法1. 教学环境评估:主要包括教室环境、教学设备、教具等方面的评估。
可以从物理环境(如教室面积、采光情况、通风设施等)、人性化设计(如座位布局、学习氛围等)以及卫生环境(如教室卫生、垃圾处理等)等方面进行评估。
2. 资源利用评估:主要考察教案中所使用的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合理性。
可以通过制定资源清单、统计资源使用情况和调查教学资源的利用方式等方式进行评估。
3. 学生评估:主要考察教案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动力的影响。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观察法和成绩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估。
三、案例分析以某高中数学教案为例,通过教案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1. 教学环境评估:评估教室面积、采光情况、通风设施等方面,发现教室面积较小,采光和通风情况也不理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2. 资源利用评估:制定资源清单,统计资源使用情况后发现,在教案中所使用的教材、教具等资源利用较为合理,但存在一些资源的浪费情况,可通过优化资源使用方式减少浪费。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措施通过本科目考试,检查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旳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有关业务所必需旳技术措施理解、熟悉、掌握旳程度,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措施把握和运用旳能力。
考试内容一、工程分析(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使用方法旳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熟悉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旳技术规定及计算措施;掌握水平衡计算旳措施:熟悉无组织排放旳含义;熟悉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旳记录内容;理解事故风险源强识别与源强分析旳措施:掌握清洁生产指标旳选用原则;熟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旳措施和程序;理解环境影响汇报书中清洁生产分析旳编写规定;理解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分析旳内容及技术规定:理解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旳内容及技术规定。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旳技术要点。
掌握环境影响识别旳技术规定;掌握评价因子筛选旳措施。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熟悉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质、气候与气象等)现实状况调查旳基本内容及技术规定;理解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人口等)状况调查旳基本内容及技术规定。
(二)大气环境现实状况调查与评价熟悉大气污染源旳分类;掌握现场实测孕、物料衡算法、经验估算法等大气污染源调查措施旳应用;熟悉气象台(站)旳常规气象资料旳记录应用及与现场观侧资料有关性分析旳措施;熟悉风场旳含义及风玫瑰图旳使用:掌握P—T大气稳定度鉴别措施;熟悉常见旳不利气象条件及其特点;熟悉联合频率旳含义和应用:熟悉污染气象调查分析措施;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实状况监测旳布点措施;熟悉大气环境质量现实状况监测数据记录和分析旳措施;掌握采用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实状况评价旳措施。
(三)地面水环境现实状况调查与评价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旳基本环境水力学特性及对应旳调查措施;熟悉常用环境水文特性值获取旳基本措施;熟悉确定不利水文条件旳措施;熟悉水污染源按产生及进入环境方式、污染性质进行旳分类;掌握不一样类型污染源旳调查措施:掌握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水质监测取样断面上取样点旳布设措施及取样措施;掌握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措施旳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教案【篇一:《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使用案例集】《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使用的案例1. 实训教学的性质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实训教学既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训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启发思考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好掌握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配套的指导书2.1. 李淑芹主编.《环境影响评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09。
3.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44.1.实践项目一4.1.1. 实践目的及要求通过本项目实训,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要求。
4.1.2. 实践内容污水处理厂项目某市有一条s 河自南向北穿过该城市东部,区间有一支流汇入,出该市后10km 进入b 县城,市区段为景观用水功能,出市区为农灌用水功能,该河现状水质超标,并由于河流上游建供水水库,使该河水量减少,枯水期有断流现象,该市由于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
该市拟在城市东北角建设20*104m3/d 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座,收水范围为东城区全部废水,其中包括40%工业废水,采取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bod:200;cod:400...... (单位:mg/l),污水处理厂设计出厂水质:bod:30;cod:60;nh-n:15;tp:0.3,污水经处理后排放s 河。
污泥在浓缩池经浓缩、脱水后,加石灰干化处理后交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置。
污水处理场西侧300 米为居住区,北侧200 米为工厂。
根据以上资料,请回答以下问题:1.为保证s 河市区段景观用水要求,提出水环境保护对策。
2.从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污泥优化处理的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估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估教案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和环境风险评估(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简称ERA)是近年来在环境保护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工具与方法。
本教案旨在介绍EIA和ERA的基本概念、方法与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概述1. EIA的概念和作用EIA指的是在决策环节之前,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评价某一规划、项目或政策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以便在决策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EIA的作用包括提供环境保护信息、预测环境影响、建立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引导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等。
2. ERA的概念和作用ERA是对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的过程,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ERA的作用主要包括确定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风险管理建议等。
三、EIA的步骤与方法1. EIA的步骤a) 识别环境影响:确定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和过程,并进行初步评估;b) 评估环境影响:对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分析其可能的影响;c) 制定环境管理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避免或减轻环境影响;d) 监测和审查:对实施环境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审查,以确保其有效性。
2. EIA的方法a) 现场调查与数据收集: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获取项目或规划的相关信息;b) 模型建立与模拟:运用数学模型、环境模型等工具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与预测;c) 专家评审与公众参与:组织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过程,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d) 风险分析与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风险分析,确定环境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四、ERA的步骤与方法1. ERA的步骤a) 风险识别:明确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源,并进行风险辨识;b) 风险评估:对识别的环境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包括风险源特征的描述和风险程度的评价;c) 风险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环境风险;d) 风险沟通与监测:与相关方沟通风险信息,建立监测机制,及时掌握环境风险的变化。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三节-河流水质模型的应用
[单选题]1.采用两点法估算河道的一阶耗氧系数。
上游断面COD实测浓度30mg/L。
COD浓度每5km下降10%,上、下游断面距离8.33km,上游断面来水到达下游断面时间为1d,则耗氧数估值为()。
[2018年真题]A.0.10/dB.0.16/dC.0.17/dD.0.18/d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规定,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中,耗氧系数K1的单独估值方法中的两点法计算公式为:K1=(86400u/Δx)1n(c A/c B),式中u的单位为m/s,Δx的单位为s。
若上游断面来水到达下游断面时间为1d,则K1=1n(c A/c B)。
根据题中已知条件,计算出在下游断面COD实测浓度为30-(8.33/5)×30×10%=25(mg/L),则K1=1-1n(c A/c B)-1n(30/25)=0.18/d。
[单选题]2.某项目区基岩为碳酸岩,岩溶暗河系统十分发育,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一级,下列地下水流模拟预测方法选择中,正确的是()。
[2016年真题]A.概化为等效多孔介质,优先采用数值法B.概化为等效多孔介质,优先采用解析法C.概化为地表河流系统,优先采用数值法D.概化为地表河流系统,优先采用解析法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B两项,该项目区的岩溶暗河系统十分发育,故不宜将其概化为等效多孔介质。
C项,数值法可以解决许多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下水资源评价问题,但不适用于管道流(如岩溶暗河系统)的模拟评价。
[单选题]3.根据河流排污混合过程段的长度公式岸边排放与中间排放的混合过程段长度之比为()。
[2013年真题]A.0.25B.0.5C.2.0D.4.0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河流排污混合过程段的长度公式,B为河流宽度,a为排放口距岸边的距离,岸边排放a1=0,中间排放a2=0.5B,岸边排放与中间排放的混合过程段长度之比为:[单选题]4.采用两点法估算河道的一阶耗氧系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15
• 对于河流水体,可按各水质参数的ISE值排序选取,
ISE越大,表明拟建项目对河流中该水质参数的影响
越大。
ISE CpiQpi
Csi Chi Qhi
Pi
Qi C0i
10 9
Qi:第i污染物单位时间的排放量,t/h C0i:第i污染物空气质量标准,mg/m3
• C0i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1h平均值计算 • 标准中未包括的项目,参照TJ36-79中相应值选用
• 只有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时,对于一般污染物可取 容许浓度限值的3倍;对于致癌物、毒性可积累或毒 性较大者,直接取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二、环境影响识别 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一)环境影响识别 基本内容(了解) • 环境影响类型划分:有利与不利;直接和间接;
长期和短期;可逆与不可逆等 • 环境影响程度划分:5级(极端不利、非常不利、
中度不利、轻度不利和微弱不利)或3级(重大、 轻度、很小)
2
• 环境影响识别的概念:通过系统检查拟建项目的各 项“活动”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识别可能的 环境影响,包括环境影响因子、影响对象(环境因 子)、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
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 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影响很小”项目包括
基本不产生三废、噪声、振动、热污染、放射性、 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
7
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 性等,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基础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基础教案引言: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或政策措施在实施前预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一种方法和过程。
它旨在在项目或计划实施前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为决策者提供可行性、合规性和可持续性的信息,以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本教案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在项目、规划或政策制订前,通过一系列调查、分析和评估,预先评判该项目、规划或政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对象1. 建设项目:包括工业项目、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开发等。
2. 规划方案:如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
3. 政策措施:如制定环保政策、法规或标准等。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内容1. 自然环境:涉及植被、土壤、水质、气象、声环境等的评价。
2. 社会经济环境:包括人口、居民生活条件、就业等的评价。
3. 生态环境:涉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的评价。
4. 文化环境:包括历史遗迹、文物保护等的评价。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1. 信息收集:包括项目基本情况、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情况等的调查与收集。
2. 影响评价:通过模型模拟、实地调查和定量分析,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3. 风险评估:对项目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以识别潜在的安全问题。
4. 可行性评价:考虑到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五、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步骤1. 确定评价范围:明确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并制定评估方案。
2.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数据,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
3. 确定影响因素:确定评价对象可能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
4. 影响评价与预测:利用现有数据和方法,对评价对象的影响进行评价和预测。
5. 风险评估与管理:评估评价对象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掌握大气、地表水、土壤、噪声、生态等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
— 1 —(二)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具备进行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等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具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审能力。
为今后开展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打下基础。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本概念、理论,有关法规、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二)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
(三)掌握各种环境要素的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4学时)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功能(0.5学时)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功能。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发展历程(1学时)知识点:我国环评制度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类型(0.5学时)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类型。
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学时)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
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人员管理(0.5学时)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资质等级,评价自制范围,环评人员管理。
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控制(0.5学时)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控制的办法。
本章小结重点: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分类;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内容、环评制度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工作程序;环评资质及人员管理要求。
难点: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区分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 2 —环境影响评价不等同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思考题:1、为什么要进行环境评价?2、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如何分类?3、我国环境评价如何进行分类管理?4、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其意义是什么?作业:登陆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了解环评最新动态。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内容
地理位置
项目所处的经度、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距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机场、港口等的距离
地形地貌与地质
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地貌类型等
气候与气象条件
所在地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等。
第三节 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结合规划或建设项目的性质特质和特点、评价等级、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筛选所需要调查的有关参数。调查范围应大于规划覆盖的区域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特别指出: ⒈调查范围以外的附近区域有重大污染源,这些重大污染源与规划或建设项目产生同类污染物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扩大,将这些污染源纳入调查范围。 ⒉调查范围以外的附近区域存在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扩大,将这些敏感点纳入调查范围。
⒊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污染物分布(有组织排放)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尤其是重金属、硫)平衡与水平衡,无组织排放源分布及源强统计分析、风险排污源强统计及分析; ⑴有组织排放应按建设期、运营期分别列出各种污染源(主要是三废)源强,有些建设项目还应列出退役期的污染源源强。 ①对运营期应根据污染源分布流程图逐点统计; ②对于新建项目应分别统计废水、废气污染源排放总量,固废分一般固废和危险固废统计总量最后给出两本账(治理前和治理后); ③ 对于改扩建、技改项目应算清新老污染源的三本帐 (改扩建技改项目前、改扩建技改项目本身、以新带老消减量)。
3
2
1
4
生态环境影响源项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源项分析是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核心,需要用定量、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源项(影响原或影响因素)的强度、范围、方式等进行分析评价,包括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及类型(湿地、滩涂、耕地、林地)植被类型和破坏量(范围和程度),可能淹没的面积、水土流失量,移民搬迁规模及安置地点的生态环境条件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1. 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估与管理的一种法定要求和行政管理手段。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EIA 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国际通行做法。
本文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原则与方法。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原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应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2.1 预防原则预防原则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原则之一。
在项目开展之前,应评估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减轻或消除这些影响。
预防原则要求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中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并在确保项目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2 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社会公众具有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直接利益,因此应当充分了解评价过程,并参与决策。
公众的参与可以提高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并增强社会认同和责任感。
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该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回应。
2.3 系统综合原则系统综合原则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项目对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并综合各种相关因素来进行评估。
这包括评估项目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并考虑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因素。
通过系统综合原则的应用,可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包括以下主要方法:3.1 信息收集与调查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与调查工作。
这包括对项目建设地区的环境特点、生态系统、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详细了解。
通过信息收集与调查,可以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基础信息。
3.2 影响预测与评估影响预测与评估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2)或根据无组织排放量按下式计算确定
Qc 1 (BLC 0.25r 2 )0.50 LD cm A
14
•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无组织排放量并不是各个企业 直接产生的量,而是工艺合理、生产管理与设备维 护处于先进水平的所有同类企业正常运行时无组织 排放量的平均值;企业污染源应按无组织排放量大 小分类管理;多种有害成分同时排放时,取其中最 大者;若按两种(含)以上有害气体计算出的卫生 防护距离处于同一级别时,应提高一级设防
20
二维河流稳态水质模式(熟悉)
• 二维稳态水质方程:顺直均匀河流,描述溶解态污 染物的二维对流扩散的基本方程(P137公式6-11); 累积流量坐标表示的二维水质方程(P138公式6-12~ 公 式 6-14) ;连 续点源 的河流 二维稳 态水质 模式 (P139公式6-16)(以上内容重点掌握各模型中各 项的物理意义)
模拟平坦地区定场情况下连续排放污染源的浓度 分布
6
模式的选用(掌握) • 当模拟预测条件与上述要求不同时,应根据排放特
征和地形条件等因素选择相应的修正模式 • 如按排放特征:点源、线源、面源分别选用对应的
扩散模式 • 如按地形条件:有平坦、复杂和山区地形之分
7
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掌握) • 适用条件:地面10m高处的平均风速1.5m/s;平坦
日平均浓度计算的气象条件(掌握) • 计算方法:保证率法、典型日法(实践中通常采
用)、换算法 • 典型日法:根据典型日的逐时气象条件,利用扩散
模式求得小时平均浓度,然后求其24h的平均值。关 键在于典型日的选择,必要时可选择多个
12
• 典型气象条件: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 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的组合 条件
31
(四)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预测基本内容(熟悉) • 影响因素分析 • 生态环境受体分析 • 生态影响效应的分析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掌握) • 生态学评估指标与基准:包括灭绝风险、种群活力、
最小可存活种群、有效种群、最小生境区等;或最 重要生境区、最重要生态系统及需要优先保护的生 态系统、生境和生物种群
的差异,自身并不是一个物理量,不能直接叠加
28
点声源噪声衰减公式及应用(掌握)
• 自由空间条件下点声源衰减:点声源的声音向外 发散遵循球面分布规律,按声功率级作为声源评 价量时,衰减公式为
L 10 lg 1 4r2
• 距离点声源r1~r2处的衰减值为:
L 20 lgr1 / r2
• 实际应用: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 有指向性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P156)
数据需求:各测点、排放口及河流分段断面的位置; u、Qh、H、B、I、umax等水文参数;拟预测水质参 数在各测点的浓度及数学模式中涉及的参数;各测 点的取样时间;各排放口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支 流的流量及水质
如K3和K的联合确定
27
(三)声环境预测与评价 声音的三要素(掌握) • 声源 • 介质(传播途径) • 接受器(受体) 噪声级叠加(掌握) • 声级: L 10 lg I I0 10 lg W W0 20 lg P P0 • 叠加的只是能量,而声级反映的是两个物理量“级”
9
• 应用:污染源附近地面任意点浓度的计算 熏烟模式(熟悉) • 使用范围:计算日出后,贴地逆温从下而上消失,
逐渐形成混合层时,原本聚集在这一层的污染物 所造成的高浓度污染。具体计算公式见P121公式 5-16 线源扩散模式(熟悉) • 通常采用点源求和法求取
10
• 具体方法:将线源化成无限多小点源,然后应用点 源扩散模式进行计算,最后对小点源进行积分,计 算公式见P123公式5-28
19
• 描述河流横向混合完成后河段内污染物输移、转 化规律的模式
• 在设定条件:稳态,忽略纵向弥散作用,不考虑 污染物的转化,河流无侧流输入,河流横断面面 积为常数,则可计算随距离变化的污染物浓度 (P135式6-7)
S-P模型 • 重点掌握模型建立的假设;临界氧亏点及临界氧
亏值的计算;熟悉氧垂曲线(P135~137)
16
水质预测因子的筛选(掌握)
• 筛选依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结果;受纳水体的水 环境状况;评价工作等级;当地的环境管理要求
• 一般不超过水环境现状调查的水质因子数目 • 河流水体,可计算各水质参数参数的ISE值后选取较
大者或为负值者(计算公式见P133) 预测条件的确定(熟悉)
• 受纳水体的水质状况:收集例行监测资料或实地监 测获取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熟悉) • 确定预测因子 • 确定预测范围及计算点 • 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 气象条件计算清单 • 地形数据计算清单 • 设定预测情景
2
• 选择预测模式 • 确定相关的计算参数 • 进行环境质量预测与评价 常用预测模式的资料需求(掌握) 污染源的基础资料 • 污染源类型划分:按形状分为点源、线源、面源
32
•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与基准:资源的可持续性、生 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 政策与战略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国家计划及相关 的环境政策、资源政策、产业政策等
• 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规:世界、国家和区域级 • 经济价值损益和得失:稀缺性、惟一性和基本生存
资源等
• 社会文化评估基准:公众关注程度、敏感人群特殊 要求、社会损益的公平性等;历史性、文化价值、 稀缺性和可否替代等
生化学反应(化学惰性);测定简单准确;经济无害, 包括NaCl、LiCl、荧光染料、放射性同位素等
投放方式:瞬时投放、有限时段投放、连续恒定投 放(投放时间应大于1.5xm/u,xm为投放点至最远取样 点的距离)
可同时求出Mx和My
26
多参数优化法
利用实测水文、水质数据,利用优化方法同时给出多 个环境水力学参数的方法(也包含一个参数情况)
地形,气态污染物,粒径<15m的颗粒污染物,在 模拟的单元时间段内风向、风速、稳定度基本不变, 污染物通过某种装置排放 • 资料需求:污染源资料,包括污染源的位置、源强 及排放方式;气象资料,包括风向、风速、稳定度 和混合层的高度 • 排气筒下风向地面任意一点出的浓度计算:P119
8
• 污染源下风向地面轴线浓度计算:P119公式5-5 • 污染源下风向的最大地面浓度及其距污染源的距离
30
声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熟悉) • 基本要求和方法 • 工矿企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 公路、铁路声环境影响评价 • 机场飞机噪声影响评价 等声级图绘制(熟悉) • 方法:计算出各网格点上的噪声级后进行适当数学处
理后绘制出等声级线 • 间隔要求:不大于5dB,Leq:35~75dB,WECPNL
应有70、75、80、85、90dB的等值线
M y (0.058H 0.0065B)(gHI)1 2 B H 100
费希尔法求纵向离散系数DL(适用于河流)
DL 0.011u2B2 / hu u ghJ
25
• 混合系数的示踪试验测定法 向水中投放示踪物质,追踪其浓度变化,据此计算
所需的各环境水力参数 示踪物质选择:要求在水中不沉降、不降解、不产
计算:P119公式5-6 小风、静风点源扩散模式及其应用(掌握)
• 适用条件:地面10m高处的平均风速<1.5m/s,平 坦地形,气态污染物,粒径<15m的颗粒污染物, 在模拟的饿单元时间段内风向、风速、稳定度基本 不变,污染物通过某种装置排放
• 资料需求:除气象资料中的饿混合层高度之外,其 余与有风模式相同
• 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分类:I、II、III类(p127) • 级差规定: (p127)
15
(二)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熟悉)
• 物理过程:紊动扩散、推流和离散 • 化学生物转化过程:化学和生物过程 • 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混合:混合完成顺序依
次为垂向(水深)、横向(河宽)和纵向(水流); 熟悉横向混合区与完全混合区的划分 • 河流中影响污染物输移的最主要的物理过程是对流 和横向、纵向扩散混合
气象基础资料
4
• 通常选择有效的多年逐日逐时(次)的地面气象 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资料以及与环境质量监测同 时进行的气象观测资料作为计算气象条件
• 地面气象资料:P116表5-6 • 高空气象资料:P116表5-7 地形条件基础资料 • 网格计算点上的坐标及其海拔高度 • 适用于非平坦的评价区域
5
其他相关参数资料 • 地理经纬度 • 常年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大气压等 • 土地使用类型、地表粗糙度等 模式的选用(掌握) • 导则推荐模式基本上都属于高斯扩散模式,适合
• 适用条件:同点源各种模式 面源扩散模式(熟悉) • 后退点源模式:适用于小面源,实际上是将面源转
化为点源计算,核心是确定向上风向后退的距离。 适用条件与各种点源扩散模式相同
11
• 窄烟云模式(ATDL模式)和箱模式:适用于较大面 源。当面源面积不超过1km2时,可按点源扩散模式 计算,但需修正扩散参数
u
ln
CA CB
22
• 复氧系数K2的单独估值方法—经验公式法
欧-道公式
K 2(20 C )
294
(
Dmu H3
)1
2
2
,
CZ 17
K 2(20 C )
824
Dm0.5 I 0.25 H 1.25
,
CZ 17
CZ
1 n
H1 6
Dm 1.774104 1.037(T 20)
23
欧文斯等人的经验式
u 0.67 K 2(20 C ) 5.34 H 1.85 0.1 H 0.6m u 1.5m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