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摘要: 本文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阐述了茶文化在我国

的文化史上所占的地位。在物质文化中, 以“茶叶”自身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为线索, 论证了茶叶为我国物质文明所作出的贡献。在精神文化中, 主要论述了茶叶为我国人们提供了精神上享受人生的载体。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讨论, 最后证明了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坚实

地位。

关键词: 茶文化;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地位

茶, 最早起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文化也在人们认识茶的那天诞生了。正是因为中国人对茶的热爱, 才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多加了茶文化这一笔。从最早有茶的记载的《僮约》, 到旷世巨作《茶经》, 再到历代文人墨客为中国文化贡献的一篇篇千古佳句, 都在默默的为中

国古文化添砖加瓦。可见, “茶”为中国文化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而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一、茶文化与中国的物质文化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 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 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

汉代, 有正式文献记载的是汉朝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 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汉赋, 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 他二人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所作《凡将篇》、杨雄所作《方言》, 一个从药用角度, 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了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 “借问杨子舍, 想见长卿庐”, “芳茶冠六情, 溢味播九区”。由此看来,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的早期就占有了一席之

地。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南北朝时, 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 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 天下骚乱, 文人无以匡世, 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 必有“助兴之物”, 于是就非常时兴饮宴, 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为一些酒徒。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 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 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能保持清醒, 于是清淡家们就

转向好茶, 因此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这为中国文人在中国文化史上创作出更多的“茶诗”、“茶赋”奠定了基础。

汉代文人的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 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 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 在词赋家那里, 茶是引发思维以助雅兴的手段; 在佛家看来, 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 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 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唐朝疆域广阔, 注重对外交往, 长安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以及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的《茶经》, 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每当谈到茶文化, 人们都不由自主的想到《茶经》, 《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著。《茶经》已被译成十几

国文字, 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陆羽的这本巨作不仅讲述了茶叶的本身, 还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 奠定了中国

茶文化的理论基础。《茶经》的问世为中国文化画上了浓重的一笔。如果说唐朝茶文化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 那么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 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一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 又出现“泡茶法”, 为饮茶的普及开辟了道路。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湛的, 但很难溶进思想感情。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 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 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 书法家有茶帖, 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 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联的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 如北宋汴京民俗, 有人搬进新居, 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 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这时, 茶已成为民间礼节。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 茶事十分兴旺。唐宋时期的茶文化相当的兴旺, 由此引来的社会文化也相当丰富多彩。

元朝时, 北方民族虽嗜茶, 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很不耐烦。文人

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 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气节, 磨炼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 即茶艺简约, 返璞归真。在由元朝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 一是茶艺简约化,

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 以茶表现自己的气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 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 不少茶人甚至终生泡在茶里, 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相对于唐宋时旺盛的茶文化, 元明清显然是茶文化的低谷时期。

走到了现代, 随着我过社会经济的日益苍盛, 我国的茶文化已经深入市民阶层, 其突出的表现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 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 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 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

由此看来,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 为物质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也占有了重要地位。

二、茶文化与中国的精神文化

茶文化在精神文化上一般表现为“茶道”。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 虽断犹续, 奥秘何在? 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

茶趣即饮茶乐趣, 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 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 无高下之别。茶德即茶之功德。陆羽同代人刘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尝滋味, 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 以茶防病气, 以茶养生气, 以茶散闷气, 以茶利礼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可雅心, 以茶可行道。茶禅是以阐释茶与佛门之密切因缘。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