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技术考点总结
病理学实验技术重点
1.什么是病理学技术?病理学技术(组织标本切片和染色技术)是组织学、病理学等学科用于观察和研究组织与细胞的正常形态及病理变化的常用方法。
2.组织制片的目的。
生物学标本在生活状态下多为无色透明,而且组织一旦离开机体后很快就会死亡,其结构就会失去正常状态,必须对组织采取固定、切片和染色措施!3.何谓组织制片技术?组织经过固定、切片和染色后,光波通过被检组织成分时,波长和振幅发生改变,在显微镜下能清晰的观察其组织结构,称之为光镜标本的基本制作方法或称为组织制片技术。
4.组织制片种类及其各类方法的分类。
(一)组织非切片制作方法:组织分离标本组织活体标本组织涂片标本磨片标本整体封存(压片)标本组织铺片标本组织印片标本等(二)组织切片法:1.石蜡切片法 2.火棉胶切片法 3.冰冻切片法4.超薄切片法(电镜技术) 5.树脂切片 6.碳蜡切片5.组织制片的主要程序。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渍-----包埋、切片----贴片、染色---浸洗----脱水----透明----封固6.实验动物处死常用方法及优缺点。
1)挥发性麻醉剂(吸入麻醉)包括:乙醚、氯仿等。
优点:乙醚吸入麻醉适用于各种动物,安全度亦大,动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
缺点:是对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液体分泌增多、肺部充血,再通过神经反射可影响呼吸、血压和心跳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醚时必需有人照看,以防麻醉过深而致动物死亡。
2)非挥发性麻醉剂(注射麻醉)这类麻醉剂种类较多,包括10%苯巴比妥钠、4%戊巴比妥、5%硫喷妥钠等巴比妥类的衍生物,20%氨基甲酸乙脂(乌拉坦)和1%水合氯醛、氯胺酮等,可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优点:这些麻醉剂使用方便,一次给药可维持较长的麻醉时间,麻醉过程较平衡,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
3)断髓(脱臼)法动物处死过程中动作要迅速,尽量避免其长时间处于痛苦或濒于死亡状态,以免机体内组织或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引起人工假象。
病理学常考知识点归纳
病理学常考知识点归纳病理学:是以机体病变组织形态结构改变为核心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功能和代谢的改变、临床病理联系、转归和预后的医学核心科学,任务是揭示疾病本质。
活检:从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通过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组织获取方法,达到研究疾病、诊断疾病的目的。
尸解: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即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目的是为了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临床常用的病理检查方法①组织病理学诊断②冰冻切片诊断③细胞病理学诊断④尸体剖验诊断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使其体积缩小谓萎缩。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为另一种形态和功能不同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谓化生。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的黄色条纹与相对正常的红色心肌相间排列,构成状似虎皮的斑纹,又称虎斑心。
坏疽:继发腐败菌感染的大量组织坏死,常发生在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可分为干性、湿性、气性三种。
机化:由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的过程谓机化。
凋亡:活体细胞内,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细胞不自溶,无急性炎反应。
(细胞内预存死亡程序活化导致细胞的主动性死亡方式)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①肉眼观:体积或实质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质地变硬②光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③电镜下:细胞器退化、减少;自噬小体增多;脂褐素凝固性坏死与液化性坏死的区别:凝固性坏死是蛋白质变性凝固,酶性分解作用弱;多见于脾、肾和心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液化性坏死是蛋白质少,富含水分和磷脂,水解酶作用强;多见于脑、胰腺和脊髓。
三种坏疽的比较再生: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分裂增殖进行修复肉芽组织:是由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和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及浸润的炎症细胞所构成的新生组织,肉眼观察呈鲜红色、颗粒状且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触之易出血而无痛觉。
病理技术师考点归纳总结
病理技术师考点归纳总结病理技术师是负责进行组织学和病理学相关实验和研究的专业人员。
其工作涉及到对病理标本的制备和处理,疾病的诊断和分析等。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病理技术师,需要通过相关的考试获取证书。
本文将对病理技术师考试的主要考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细胞学1. 细胞学的基本概念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细胞凋亡等。
2. 细胞学检查与分析细胞的收集与制备、细胞计数与分类、细胞核与细胞器的形态与结构等。
3. 细胞学中的常见疾病诊断如良性和恶性肿瘤细胞的鉴定和分类、细胞变性、细胞增生和癌前病变等。
二、组织学1. 组织学的基本概念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组织修复和再生、组织学切片制备等。
2. 常见组织学染色方法常用组织学染色方法的原理和操作,如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殊染色等。
3. 组织学中的常见疾病诊断涉及各个器官的疾病诊断,如心脏病理学、肝脏病理学、肾脏病理学等。
三、病理标本的处理与制备1. 病理标本的采集和保存病理标本的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不同标本的处理要求等。
2. 病理标本的固定和包埋病理标本的固定方法和常用固定剂的选择,以及标本的包埋操作等。
3. 病理切片的制备与染色病理切片的制备过程,包括切片机的操作、切片的厚度和形状控制,以及常用染色方法的选择等。
四、病理学与临床实践1.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疾病的分类和分期等。
2. 病理学与临床诊断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如疾病的鉴定和分类、病因分析和治疗策略的制定等。
3. 病理学与药物研发药物研发过程中病理学的应用,如药物的毒理学评价、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病理学基础等。
以上仅为病理技术师考试的一些主要考点的归纳总结,考生需根据具体的考试大纲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准备。
通过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病理技术师考试,成为优秀的病理技术师!。
病理学考试重点知识归纳
病理学考试重点知识归纳一、名称解释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肉芽组织: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常伴有各种炎细胞侵润。
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3、栓塞: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4、休克:是指由各种强烈致病因子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使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量不足,导致重要器官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5、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大量促凝血物质入血,形成广泛微血栓,致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导致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形成出血倾向。
二、填空题1.病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活体组织检查、尸体解剖、细胞学检查、动物实验。
2.变性的类型: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病理性钙化。
3.血栓的类型: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
4.栓塞的类型和常见的栓塞: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气体栓塞。
5.梗死的类型:贫血性、出血性梗死。
6.炎症的基本病理表现:变质、渗出、增生。
7.炎症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8.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侵润性生长、外生性生长。
三、选择题1.生物因素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2.最常见的是血栓栓子。
3.贫血性梗死最常见的是心、肾、脾等。
4.败血症常见的是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性败血症。
5.正常成人血清钾浓度3.5~5.5mol/L。
6.钾代谢紊乱对机体的影响:对神经肌肉的影响(肌肉最先出现的症状是乏力)。
7.代钾的及时补液原则:先口服后静脉、见尿补钾、控制量和速度、严禁静脉注射。
8.正常人血浆酸碱度:7.35~7.459.实际碳酸氢盐(AB)>标准碳酸氢盐(SB),提示有二氧化碳滞留,见于呼吸性酸中毒;AB<SB,提示二氧化碳排出过多,见于呼吸性碱中毒。
10.临床病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活体组织检查。
病理学重点总结(学霸整理版)
病理学重点(学霸整理版)一、疾病基础知识1. 疾病的定义疾病是指机体因正常或异常的变化而导致其功能发生异常或结构发生病理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2. 疾病的发病原因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感染、环境、营养等因素,其中感染是导致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3. 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外因素,发病机制是某一疾病从致病因素到最终的临床症状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生理、生化和组织学改变的过程。
4. 病理变化的类型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病理生理、病理化学、病理形态学和病因学等方面的变化。
5. 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是通过病理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判断疾病是否有恶性转化和浸润等情况。
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表现1.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不良供血、缺氧、坏死等病理生理变化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心肌坏死、心肌细胞的溶解和死亡、心肌细胞的变性等。
2.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血液供给不足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内中膜层、内膜细胞增厚、斑块形成、血管狭窄等。
3. 肺炎肺炎是指肺实质细胞或肺泡间质发生炎症的临床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肉芽肿、纤维化、肺泡和间质炎症等。
4. 肝炎和肝硬化肝炎是长期慢性感染引起的肝脏细胞炎症,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到各种因素的损害,大量细胞坏死、灶性坏死等病理变化后所产生的病理学表现。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肝细胞退变、纤维化、肝硬化等。
5. 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功能不全或胰岛素受体不敏感引起体内餐后血糖持续升高所引起的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胰岛细胞坏死、胰岛细胞内空泡变性等。
三、病理学实验技术1. 组织切片技术将组织样本切割成极薄的切片,便于观察和分析组织的细胞学和形态学特征。
2. 组织染色技术将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便于观察和分析组织细胞、细胞器以及细胞组织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
《病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科。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改变和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应用材料(一)人体病理学研究1.尸体解剖。
简称尸检,即对病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它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其目的是查明患者的死亡原因,验证诊断、治疗措施的正确与否。
2.活体组织检查。
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穿刺、搔刮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最常用的方法,特别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3.临床细胞学检查。
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后进行观察。
也可以是用细针穿刺病变部位吸取的细胞。
细胞学检查多用于肿瘤的诊断,此法因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病人痛苦少、费用低而易被人们接受,但确诊率不如活检,需进一步做活检证实。
4.分子诊断。
采朋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人体在DNA、RNA或蛋白质水平上的异常。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1.动物实验。
指在适宜的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或病理过程的模型,以便进行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疾病转归的研究。
此外,利用动物实验还可以进行治疗方法、药物筛选和不良反应的观察。
2.器官培养和组织、细胞。
将某种组织或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动态观察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周期短、见效快、节省开支、因素单纯、易于控制,缺点是孤立的体外培养毕竟与复杂的体内整体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故不能将体外研究的结果与体内过程等同看待。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肉眼检查。
也称大体检查,利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等简单器具,观察器官、组织形态学改变,主要涉及病变大小、形状、色泽、重量、质地、表面和切面性状等。
(二)细胞组织学和细胞组织化学检查。
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的检查称为细胞组织学检查。
病理易考知识点总结
病理易考知识点总结一、病理学基本概念1. 病理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规律和病变过程的一门科学。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诞生之初,但是病理学科体系的初步确立要迟一些。
19世纪末20世纪初,病理学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此期间,病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形成了现代病理学学科。
2.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
它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 病理学的分类及其特点病理学可以分为体液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两大类。
体液病理学主要研究体液中的病理改变,如疾病标志物等;组织病理学主要研究组织器官中的病理改变,如病变的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等。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研究。
4. 病理学的临床意义病理学对于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对病理学知识的学习,可以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
二、炎症及炎症细胞1. 炎症的定义及发生机制炎症是生物体对损伤刺激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
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血管变化、细胞因子释放、炎症细胞趋化和炎症细胞活化等多个环节。
2. 炎症类型及特点炎症可以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大类。
急性炎症以短暂、局部为特征,慢性炎症以慢性、进行性为特征。
炎症的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
3. 炎症细胞的类型及功能炎症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它们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趋化、吞噬、杀菌和抗原呈递等。
4. 炎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炎症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管扩张、外渗、血液增稠、组织损伤和修复等。
通过对炎症的学习,可以了解炎症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病理基础 1、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是生物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人体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变化的规律,以及某些疾病机理和病变组织形态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等特点。
2、病理是指阐述解剖、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原理,并结合临床临床病例,研究不同类型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治疗措施等问题的科学。
3、病变是指病理学变化,是指病理细胞的变化,表现在细胞形态学、生化、免疫学等方面,是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形成和治疗的重要标志。
4、病变的分类:①损伤病变(功能损伤病变、变性病变);②免疫病变(特异性病变、非特异性病变和免疫性病理学病变);③代谢病变(克隆性代谢病变、非临产代谢病变);④营养病变(缺铁贫血、缺碘性甲状腺肿);⑤缺氧病变(空泡性缺氧病变、缺血性缺氧病变);⑥炎症病变(浸润性炎症、肉芽肿性炎症、炎性细胞核变性病变);⑦衰老性病变(衰老性改变、衰老性变性病变)二、细胞病理学 1、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和病变情况下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及细胞分裂、细胞膜及其变性、细胞凋亡、细胞微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的定位、形态变化、分布和内部结构。
2、细胞形态学: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大小、细胞色彩、细胞内外结构等特征,是病理学研究的基础性方法。
3、细胞凋亡: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细胞死亡,是一种程序性的、自动的和无炎症性的细胞死亡过程,主要表现为细胞膜变性、细胞质变性和细胞内物质分解。
4、原发性病变:指病变的起源于本身,不依赖于外界的因素。
5、继发性病变:指病变的起源是由外界因素导致的,常见的有损伤、感染、营养不良、药物诱发和慢性疾病等所致。
三、免疫病理学 1、免疫病理学是指研究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免疫反应,以及在正常和病变情况下,抗原,抗体和细胞免疫机制的病理学研究。
2、特异性病变:指人体对外界抗原刺激的免疫反应,表现为细胞和抗体的产生,是最基本的免疫反应。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1、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对持续性内外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与改变了的内外环境间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2、适应的主要表现:①萎缩②肥大③增生④化生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组织或器官的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注意与发育不良、未发育的区别)1、分类:①生理性萎缩:多与年龄有关。
如青春期胸腺萎缩②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和举例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恶性肿瘤、长期饥饿→全身器官、组织萎缩肾盂积水→肾萎缩下肢骨折固定后→下肢肌肉萎缩脊髓灰质炎→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萎缩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等萎缩3.病理变化:肉眼观: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褐色,质地变韧。
镜下观: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数目减少,间质增生,细胞浆内出现脂褐素。
肥大: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功能增强。
分类①生理性肥大:妊娠期雌、孕激素刺激子宫平滑肌蛋白合成增加,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②病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一侧肾脏摘除,对侧肾脏肥大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肢端肥大症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
分类生理性:①女性青春期乳腺②病理性:激素或生长因子过多,如乳腺增生病注:肥大与增生往往并存。
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其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的共同结果;但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的组织,其组织器官的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
化生:是指由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替代的过程称为化生化生的形成是由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
病理知识点分章总结最全
病理知识点分章总结最全第一章:细胞学基础知识1.细胞的组成和结构2.细胞的生长和增殖3.细胞的代谢和能量4.细胞的运动和形态5.细胞的损伤和修复第二章:组织学基础知识1.上皮组织的结构和功能2.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3.肌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4.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5.血管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第三章:免疫学基础知识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免疫系统的认识和记忆3.免疫系统的炎症和免疫反应4.免疫系统的异常和免疫疾病5.免疫系统的治疗和预防第四章:病理生物学1.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2.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传播3.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4.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和防控5.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诊断第五章:炎症与修复1.急性炎症的病理过程2.慢性炎症的病理过程3.炎症的细胞和介质4.炎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5.组织修复与瘢痕形成第六章:肿瘤学基础知识1.肿瘤的分类和命名2.肿瘤的生长和扩散3.肿瘤的遗传和基因变异4.肿瘤的诊断和分期5.肿瘤的治疗和预后第七章:器官病理学1.心脏病理学2.肝脏病理学3.肺部病理学4.肾脏病理学5.消化道病理学6.内分泌系统病理学7.神经系统病理学8.骨骼肌肉病理学第八章:血液病理学1.贫血病理学2.白血病病理学3.淋巴瘤病理学4.出血性疾病的病理5.骨髓病理学第九章:神经病理学1.神经元的损伤和变性2.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3.神经疾病的分类和病理4.神经退行性疾病5.神经感染和炎症第十章:妇科病理学1.子宫和卵巢的病理2.乳腺的病理3.宫颈和阴道的病理4.妇科肿瘤的病理5.妇科炎症和感染第十一章:儿科病理学1.新生儿常见疾病2.儿童感染和免疫3.儿童遗传疾病4.儿童肿瘤和血液病5.儿童器官病变第十二章:老年病理学1.老年疾病的特点和病理2.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3.老年代谢性疾病4.老年心血管疾病5.老年肿瘤和衰老病变第十三章:实验病理学1.动物实验的病理学意义2.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3.转基因动物模型的病理4.药物毒性评价和临床试验5.病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第十四章:环境病理学1.食物和水源污染的病理效应2.空气和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3.职业毒物和有害因素4.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的毒性5.环境病理学的防治和预防措施总结:病理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学科,涉及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等多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汇总
(3)增生:①炎症局部组织;②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③数量增加.
6、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响
(1)、局部:红、月中、热、痛、功能障碍
(2)、全身反响:有发热、嗜睡、厌食、凝血因子合成增多及白细胞的改变.
细胞坏死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2)根本类型
(a)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 凝固体,故称为凝固性坏死.常见于肝、肾、脾的贫血性梗死,镜下 特点为坏死组织的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结构的轮廓依然保存.
(b)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由于结核杆菌成分的影响,坏死组织 彻底崩解,镜下不见组织轮廓,只见一些无定形的颗粒状物质略带黄 色,形成状如干酪样的物质,因而得名.
第四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响: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萎缩一一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1〕生理性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 期器官萎缩
E廿… 全身性:饥饿、因病不 能长期进食
a密养不良性委缩: 口^g+ 以口 +、及
局部性:结核病、糖尿 病、恶性肿瘤等
深部肌组织
创伤伴厌氧产气夹膜 杆菌感染
肿胀、污秽
蜂窝状、边缘分界/、清
重,明显
(3)坏死结局:1、溶解吸收2、别离排出3、机化与包裹4、钙化
3、凋忙一一活体内个别细胞程序性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自溶, 不引发急性炎症反响,与基因调节有关
(1)形态特征:细胞皱缩,胞质致密,核染色质边集,此后胞核裂解,胞质生出芽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病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病理学基础知识:
-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疾病中的异常变化,如细胞增生、凋亡和异型等。
-组织学:研究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及修复。
-免疫病理学:研究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和异常,如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等。
2. 疾病分类与诊断:
-疾病分类: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将疾病进行分类,如遗传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病理诊断:通过病理检查(如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分析病变特点,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3. 炎症与免疫病理: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血管变化、炎细胞浸润和局部组织损伤等。
-免疫病理: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或异常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等。
4. 肿瘤病理学: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如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和分期等。
-癌症病理学:研究癌细胞的形态特征、遗传变异和治疗靶点等。
5. 器官病理学:
-心血管系统病理学:研究心脏和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呼吸系统病理学:研究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系统病理学:研究消化道器官疾病,如胃溃疡、结肠癌等。
-泌尿系统病理学:研究肾脏和泌尿道疾病,如肾炎、膀胱癌等。
以上只是病理学中的一部分重点知识点,还有许多其他疾病和器官的病理学内容。
病理学的研究对于疾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学技术考试知识点及回顾
病理学技术中级笔记1.体表标志1.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中线所作的垂线。
2.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
3.腋前线沿腋窝前缘(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线。
4.腋中线沿腋窝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线。
5.腋后线沿腋窝后缘(腋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线。
6.肩胛线通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线。
7.后正中线沿身体后面中线(通过椎骨棘突)所作的垂线。
8.胸骨线沿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9.胸骨旁线经胸骨线和锁骨中线之间连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髋骨属于不规则骨,肋骨属于扁骨。
1颈椎寰椎,2颈椎是枢椎;第8-10肋形成肋弓。
额顶颞蝶构成颅盖骨。
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第1个狭窄位于环状软骨下缘,即相当第6颈椎下缘平面,距门齿15厘米;第2个狭窄位于左主支气管及主动脉弓处,即第4~5胸椎之间的高度,距门齿约25厘米;第3个狭窄位于横膈膜肌的食管裂孔处,距门齿35~40厘米。
食管的这三个狭窄,是异物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2. 解剖学胰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在胃的后方,横行于腹后壁,横跨在第1、2腰椎的前面。
胰腺呈长条状,质地柔软,呈灰红或淡红色,可分为头、体、尾三部。
胰头膨大位于右侧,位于第2腰椎体的右前方,被十二指肠环抱,胰腺管的末端穿入十二指肠壁,会合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右肺门:食管压迹和奇静脉沟;左肺门:主动脉弓和肺主动脉压迹。
肺门结构位于最后面的是主支气管。
胸膜隐窝是不同部分的壁胸膜返折并相互移行处的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达不到其内,故名胸膜隐窝。
主要包括肋隐窝,肋纵隐窝和膈纵隐窝等。
阑尾的最多位置见于:回肠前。
胸膜顶(Cupula of Pleura)是肋胸膜和纵隔胸膜向上的延续,突至胸廓上口平面以上,与肺尖表面的脏胸膜相对。
在胸锁关节与锁骨中、内1/3交界处之间,胸膜顶高出锁骨上方2.5(2~3)cm。
膀胱为锥体形囊状肌性器官,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
成年人膀胱位于骨盆内,为一贮存尿液的器官。
婴儿膀胱较高,位于腹部,其颈部接近耻骨联合上缘;到20岁左右,膀胱即逐渐降至骨盆内。
病理学技术考点总结
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酶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1、金属沉淀反应,如硫代胆碱铜法,可证明胆碱酯酶和酯酶;2、藕联偶氮色素法3、色素形成与染色法一碱性磷酸酶(AKP)AKP最适宜PH值为9.2-9.4,可被金属阳离子或某些氨基酸激活,多见于活跃的部位,如小动脉、肾小管上皮等。
⏹AKP染色方法:1、Gomri钙钴法:AKP为黑色注意事项:此法对含铁血黄素和钙盐也可形成棕黑色沉淀,必要时应予以鉴别。
并且用于透明的二甲苯为AR级别。
2、Gossrau偶氮吲哚酚法:酶活性部位呈暗褐色(坚牢蓝VB)、浅红色(坚牢蓝BB)、蓝色(坚牢紫B)二酸性磷酸酶(ACP)ACP前列腺活性最强,在肝脏内毛细胆管旁活性最强。
⏹ACP染色方法:1、Berry硝酸铅法:ACP为棕黑色,特异性抑制酶是氟化钠。
2、Leder-Stutt改良萘酚AS-TR磷酸酯法:ACP为红色。
三三磷酸腺苷酶(ATP)ATP分为三类:膜性ATP、肌球蛋白ATP、线粒体ATP,以上三种酶不可用甲醛固定,用冷冻法。
⏹ATP染色方法:1、Wachstein-Meisel镁激活酶法:ATP为棕黑色。
2、Dubowitz-Brooke钙激活酶法:A TP为棕黑色。
注意事项:镁激活的ATP正常肝定位于毛细胆管;钙激活ATP区分于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有意义,对于区分神经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萎缩有价值。
四胆碱酯酶(CHE)广义胆碱酯酶分为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胆碱酯酶的活性中心是丝氨酸,主要分布于血浆、胰腺和唾液腺;乙酰胆碱酯酶主要分布于神经肌肉接头等处。
CHE染色法1、Snell-Garrett胆碱铜法:CHE呈黄色或棕黄色。
2、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法:CHE呈红棕色或深棕色。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
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及探针(probe),待测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征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和细胞总RNA。
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化学和免疫学变化,以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
病理学主要分为一般病理学和特殊病理学两大部分,其中一般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改变,特殊病理学主要研究各种特定器官系统的疾病及其病理学改变。
二、疾病的发生机制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等。
遗传因素是指个体遗传基因的影响,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
环境因素是指外界环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化学物质、辐射、病毒感染等。
免疫因素是指免疫系统对疾病的免疫应答,包括炎症、自身免疫等。
生活方式因素是指个体生活习惯和行为对健康的影响,包括饮食、运动、抽烟等。
三、病理切片的解读病理切片是病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主要指通过组织学技术将活体组织标本切割、染色并制备玻片,以便于镜下观察。
在解读病理切片时,需要考虑组织形态学特征、细胞结构、染色效果和病变范围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解读病理切片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常见疾病的病理知识1. 癌症:癌症是一类以组织细胞的恶变和不受控制的增生为特征的疾病。
常见的癌症有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活跃、异常增生和浸润等。
2. 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变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心肌纤维变性、坏死、纤维化等。
3. 炎症性疾病: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组织反应,常见的炎症性疾病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肾病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纤维化等。
五、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1. 临床诊断: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作为一种重要诊断手段,可以通过病理切片的解读、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诊断。
2. 治疗指导:病理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分期和预后,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提供依据。
病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病理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简介无知识点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名解: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体积缩小称萎缩。
2.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3.化生: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4.变性:变性是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5.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6.坏疽: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的感染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
7.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外的其他组织内有固体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8.凋亡: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
9.虎斑心:由于心肌血管分部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还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10.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系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中呈均质性红染。
可以发正与结缔组织血管壁、有时可见于细胞内。
11.*适应: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12.*机化:新生的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机化。
13.*溃疡:深达皮下和粘膜下的坏死性缺损称为溃疡14.*空洞:肾、肺等内脏器官坏死组织液化后可经相应管道(输尿管、器官)排出,留下空腔,成为空洞。
15.*窦道: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盲性管道,称为窦道16.*瘘管:体表与空腔器官之间或空腔器官与空腔器官之间两端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为瘘管。
简答:1.简述萎缩的原因及种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神经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缺血性萎缩。
病理知识点总结全部
病理知识点总结全部一、疾病的分类1.按病因分类(1)感染性疾病: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如肺结核、流感等;(2)变态反应性疾病:由机体对抗原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等;(3)代谢性疾病:由于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4)遗传性疾病: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如先天愚型、血友病等;(5)营养代谢性疾病: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如佝偻病、坏血病等。
2.按病变部位分类(1)局部病变:主要发生在某一器官或组织内的病变,如胃溃疡、肺炎等;(2)全身病变:发生在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的病变,如全身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
3.按病变程度分类(1)急性病变:病变发生急速,病程短,如心肌梗死、急性化脓性炎症等;(2)亚急性病变:病变发生较快,病程较长,如亚急性心内膜炎、亚急性甲亢等;(3)慢性病变:病变发生缓慢,病程较长,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等。
4.按临床表现分类(1)症状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些特定的症状,如头痛、腹泻、发热等;(2)体征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些特定的体征,如肝大、脾大、水肿等;(3)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器官或系统功能的障碍,如呼吸功能减退、心功能不全等。
二、疾病的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包括遗传病、遗传倾向、遗传突变等。
2.环境因素:包括感染、营养不良、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
3.免疫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变态反应等。
4.代谢因素:包括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等。
5.精神因素:包括情绪变化、精神压力等。
6.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
7.其他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
三、病变过程1.病理改变: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
2.病理生理改变:包括细胞代谢、生理功能的改变。
3.病理反应:包括急性、慢性炎症、增生、萎缩、坏死等。
4.器官功能改变:包括肝功能、肾功能、心肺功能等。
5.人体整体改变:包括体重、体形、体温、血压等。
病理学重点知识
病理学重点知识
1. 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2. 组织学和细胞学:组织学研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病变分类:病理学将疾病分为结构性病变、功能性病变和代谢性病变。
结构性病变指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功能性病变指器官或系统功能异常,代谢性病变指细胞代谢异常。
4. 疾病发生与发展: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和病理形态变化组成的过程。
5. 病理变化的特点:病理变化包括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炎症反应、增生和变性、坏死和修复等。
6. 病理检查方法:病理学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分子病理学检查等。
7. 疾病的分类:根据病变的性质和部位,疾病可以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根据病变机制,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
8. 常见疾病的病理特点:常见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癌症等疾病都有各自的病理特点,熟悉这些特点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9. 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病理学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和治疗方案制定起到关键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酶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1、金属沉淀反应,如硫代胆碱铜法,可证明胆碱酯酶和酯酶;2、藕联偶氮色素法3、色素形成与染色法一碱性磷酸酶(AKP)AKP最适宜PH值为9.2-9.4,可被金属阳离子或某些氨基酸激活,多见于活跃的部位,如小动脉、肾小管上皮等。
⏹AKP染色方法:1、Gomri钙钴法:AKP为黑色注意事项:此法对含铁血黄素和钙盐也可形成棕黑色沉淀,必要时应予以鉴别。
并且用于透明的二甲苯为AR级别。
2、Gossrau偶氮吲哚酚法:酶活性部位呈暗褐色(坚牢蓝VB)、浅红色(坚牢蓝BB)、蓝色(坚牢紫B)二酸性磷酸酶(ACP)ACP前列腺活性最强,在肝脏内毛细胆管旁活性最强。
⏹ACP染色方法:1、Berry硝酸铅法:ACP为棕黑色,特异性抑制酶是氟化钠。
2、Leder-Stutt改良萘酚AS-TR磷酸酯法:ACP为红色。
三三磷酸腺苷酶(ATP)ATP分为三类:膜性ATP、肌球蛋白ATP、线粒体ATP,以上三种酶不可用甲醛固定,用冷冻法。
⏹ATP染色方法:1、Wachstein-Meisel镁激活酶法:ATP为棕黑色。
2、Dubowitz-Brooke钙激活酶法:A TP为棕黑色。
注意事项:镁激活的ATP正常肝定位于毛细胆管;钙激活ATP区分于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有意义,对于区分神经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萎缩有价值。
四胆碱酯酶(CHE)广义胆碱酯酶分为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胆碱酯酶的活性中心是丝氨酸,主要分布于血浆、胰腺和唾液腺;乙酰胆碱酯酶主要分布于神经肌肉接头等处。
CHE染色法1、Snell-Garrett胆碱铜法:CHE呈黄色或棕黄色。
2、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法:CHE呈红棕色或深棕色。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
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及探针(probe),待测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征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和细胞总RNA。
核酸探针是指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其他活性物质标记的,能与特定的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DNA 或RNA片段。
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cDNA探针、基因组探针、寡核苷酸探针、RNA探针等。
Southern 杂交、Northern 杂交、原位杂交(ISH)、荧光原位杂交(FISH)、芯片杂交(属于固一液相杂交)。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基本方法:1、固定:多聚甲醛2、玻片和组织切片处理:增强组织通透性和核酸探针的穿透性有以下方法,如消化酶、去污剂、TritonX-100。
降低背景色,多聚甲醛固定后浸入醋酸酐和三乙醇胺。
240度烘烤片子除去RNA酶3、杂交:4、杂交后处理:处理切片用浓度由高到低,但温度是由低到高的盐溶液。
5、显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细胞凋亡检测技术组织取材固定及切片技术组织固定一单纯组织固定液1、甲醛渗透力强,固定均匀,组织收缩小,但经乙醇脱水后收缩较大。
非沉淀性固定剂。
注意事项:甲醛长时间存放容易氧化成蚁酸,蚁酸与组织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甲醛色素。
除去甲醛色素的方法:○1Schridde法:75%的乙醇200ml,加浓氨水1ml。
切片脱蜡后处理30min;○2Verocay法:80%乙醇100ml和1%氢氧化钠1ml配置而成,切片脱蜡后处理。
2、重铬酸钾常用1%-3%作为固定剂。
未酸化的重铬酸钾不能使蛋白质沉淀,但可以使蛋白质变为脂溶剂,用于固定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醋酸化的重铬酸钾可以使蛋白质沉淀,此时染色体可以保存,但线粒体破坏。
重铬酸钾不能与还原剂混合,其常用于配置混合固定液,如Zenker 液、Helly液、Maximov液、Regaud液。
(hmrz液)3、苦味酸易燃易爆,饱和溶液储藏,常用饱和溶液作为固定剂。
能沉淀一切蛋白质,穿透慢,组织收缩明显,对脂类无固定作用,苦味酸可以软化火棉胶和皮肤,苦味酸固定后放入70%的乙醇或者碳酸锂除去苦味酸固定时产生的黄色。
4、升汞单纯应用组织收缩明显,常与醋酸和铬盐配置成混合液。
可以沉淀蛋白质(白、球蛋白),固定后用5%的碘酒脱汞,再用0.5%的硫代硫酸钠脱碘。
5、醋酸低于15度为冰醋酸。
穿透力强,不能保存糖和脂,固定染色体的混合固定液常含有醋酸。
缺点是组织膨胀明显。
6、锇酸强氧化剂不能与还原剂混合(乙醇和甲醛),常用1%-2%作为固定剂。
为脂类固定剂,不使蛋白质产生沉淀。
7、丙酮沉淀蛋白质,各种酶的固定。
8、三氯醋酸沉淀蛋白质,是Susa主要成分,也是良好的脱钙剂。
不能使组织蛋白沉淀的单一固定液包括:甲醛、重铬酸钾(非酸化)、醋酸、锇酸(醋甲重锇);对脂类固定无效包括:苦味酸、铬酸、升汞、醋酸。
(苦铬升醋)二混合组织固定液1、B-5固定液醋酸钠-升汞-甲醛固定液,用于固定淋巴组织,若不用甲醛则为B-4固定液。
2、Bouin固定液外科活检固定液,适用于结缔组织。
3、Carony固定液DNA、RNA、糖原及尼氏体的固定,不能固定脂肪。
固定速度为1h厚度为3mm。
4、Muller固定液用于媒染和神经硬化组织。
5、Orth固定液用于固定胚胎组织、神经组织、脂肪组织。
黑暗配置、现配现用。
6、PFG固定液多肽抗原固定,用于免疫电镜。
7、PLP和PLPD固定液富含糖类组织固定。
8、Zenker固定液固定肿瘤标本、病毒(Negril包涵体)。
不能固定含血量较多的组织,不能接触金属器械。
9、中性甲醛PH为7,含有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注意事项:Masson染色选择甲醛升汞、Zenker液、Bouin液;嗜铬细胞固定选择Zenker液;保存糖原选择Carnoy液。
组织脱水1、 乙醇 70-80-90-952、 丙酮 收缩作用比乙醇更严重。
可作为染色后脱水剂,用于DNA 和RNA 染色。
3、 异丙醇 乙醇的良好代替品,不溶于火棉胶和染料。
小结:含汞的固定液有B-5orB-4、Zenker 固定液;含有醋酸的固定液是Bouin 固定液、Carony 固定液。
常用特殊染色技术一 结缔组织三联法显示胶原、网状、弹性纤维结果为:胶原纤维为红色、网状纤维为黑色、弹性纤维绿色、肌肉和红丝宝为淡黄色。
二 胶原纤维染色 注意事项: Ⅰ型胶原纤维:紧密排列、很强的双折光性。
Ⅱ型胶原纤维:弱双折光性、多彩疏松分布。
Ⅲ型胶原纤维:弱双折光性、绿色细纤维。
Ⅳ型胶原纤维:弱双折光的基膜、呈淡黄色。
三 网状纤维1、Gordon-Sweets 银氨染色法:网状纤维为黑色。
网状纤维染色的作用:区别恶性肿瘤来源。
四 弹性纤维1、Gomori 醛复红染色法同时对肥大细胞、脂褐素、乙肝表面抗原、胃主细胞也可以很好地着色。
注意事项:Gomori 醛复红染,已甲醛生理盐水固定最好。
五 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法维多利亚-丽春红染色:胶原纤维为红色、弹性纤维为绿色。
六 糖类染色 PAS :糖原及其他PAS 阳性物质为红色,细胞核为蓝色。
用Carnoy 固定液或无水乙醇固定。
七 肌肉组织染色1、横纹肌组织染色Mallory 磷钨酸苏木精(PTAH ):横纹肌为蓝色、缺血、缺氧心肌为紫蓝色或棕黄色。
用zenker液或中性甲醛固定。
2、早期心衰病变组织染色八粘多糖九含铁血黄素普鲁士蓝:含铁血黄素为蓝色,长久存放的标本应用高锰酸钾漂洗。
十淀粉样物质十一真菌染色十二病毒包涵体染色RNA病毒包涵体在胞质中形成;DNA包涵体在核内形成。
包涵体染色用Macchiavello染色十三乙肝表面抗原染色十四神经组织染色1、神经细胞尼氏小体染色方法2、神经纤维染色方法十五DNA染色显示DNA常用Feulgen染色法,此过程通过酸水解,打开DNA的嘌呤碱基-糖苷键,释放出反应型醛基,有力的醛基与Sciff试剂,形成紫红色复合物,从而显示DNA,需做DNA酶消化对照。
注意事项:酸水解-无色品红法应用:肿瘤诊断,测定DNA含量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分化程度,免疫性疾如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病及过敏反应。
在60度1mol/L盐酸水解后,此实验关键是酸水解。
十六脂肪染色苏丹Ⅲ染色:中性脂肪为橘红色,细胞核成蓝色。
注意事项:1、苏丹Ⅲ是一种偶氮染料,不溶于水,稍溶于脂肪。
2、脂质不能用乙醇、三氯甲烷等固定液,用甲醛固定。
不用于石蜡,用于冷冻切片。
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技术一抗体标记物一)荧光标记物二)酶标记和酶标记法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正常组织,如粒细胞、骨髓造血及成熟的红细胞均含有过氧化物酶,易引起DAB的假阳性。
抑制剂为叠氮钠、重铬酸钾、氰化物及氟化物。
2、碱性磷酸酶(AP):肝、胎盘、小肠绒毛、肾小管局含有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除去内源性AP用左旋咪唑。
石蜡包埋时小肠上皮内源性AP基本灭活。
三)亲和组织化学标记物1、生物素亲和素系统;2、葡萄球菌A蛋白(SPA)与IgG;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原理一)直接法二)间接法三)未标记抗体法1、酶桥法:使用三种抗体进行染色,其中第一、三抗体为同种动物产生。
2、PAP法:细胞抗原(人)+特异性抗体(兔抗人IgG,一抗)+桥抗体(羊抗兔IgG,二抗)+PAP复合物(兔抗IgG+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形成总复合物+过氧化物酶的底物—显色3、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在PAP的基础上,AKP代替HRP。
在血、骨髓、脱落细胞最常用。
注意:桥抗体必须过量四)亲和素-生物素方法1、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ABC):通过ABC复合物中亲和素中的桥梁作用,将ABC复合物与生物素化的抗体,结合在一起。
ABC的配制是将亲和素与酶标生物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2、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ABC):是ABC的改良法,链霉素代替ABC中的亲和素。
3、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P):SP法用链霉亲和素直接与过氧化物酶结合,形成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P)。
五)Envison和催化放大系统(CSA)Envison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线状的葡聚糖分子与大量的酶(AP或HPR),再将葡聚糖-酶复合物接到第二抗体上,形成酶-葡聚糖-第二抗体复合物。
催化放大系统在链霉素-生物素法可以使原始信号几何数放大。
注意事项:1、免疫组化染色选择原则有特异性、敏感性、简便性、安全性、省时省钱。
2、增强特异性染色方法:蛋白酶消化法、合适的抗体稀释度、孵育时间、多层染色法、加热法。
3、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第一抗滴加前与制备第一抗体相同的非免疫性血清。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