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面貌(第2课时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
地球的面貌说课稿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说课稿)马陵初中地理备课组宋卫东概述: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
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及其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入手,在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使学生对人类的家园——地球有一个粗略的认识。
在这部分教材中,还让学生体验到了除了地球仪以外,地图也是一种用来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
根据不同的目的,人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制作地图。
而各种地图在使用时各有利弊,因此,要从实践中学会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和阅读合适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了世界海陆分布特点及其面积比较等,同时解释了把地球称为“水的行星”的依据。
然后简要介绍七大洲及四大洋,并以地理统计图表示出各大洲、大洋的面积,使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名称以及面积大小的排序有了感性认识。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然后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进行比较,最后结合世界地形图,重点介绍陆地上高大山脉的两大主要分布地带。
至于高原、平原和盆地等,只提及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等,让学生形成初步印象,并倡导联系实际,认识主要的地形类型和阅读常用地形图。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
通过实例,简要介绍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中,并说明这种运动变化是由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是本节学习中的难点,教材首先对该学说的要点作了介绍,并运用各种示意图,联系海底地形形成和演化的不同阶段,以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来解释说明,通过学习海陆变迁的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处于不停运动和变化之中”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初中地理_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节课对于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很容易掌握,读图、识图就有难度。
在大脑中形成空间概念就有困难。
二、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三部分内容。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进入世界地理学习的起点。
它既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理解岛屿、大洲、大洋等概念。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大小、位置及重要的大洲分界线。
4、掌握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等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填图技能。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四、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1.海陆分布情况。
2.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二)教学难点1.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2.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五、教学方法自主互助探究型学习方法七、教学过程:用温故知新导入新课,预习课本12分钟预习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海洋与陆地:P221、世界的海陆分布比例是多少?课件展示2、读图2—18、2—19分析从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及水半球陆半球,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课件展示3、为什么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时叫“地球”而不是“水球”?提示:人们生活在哪里?人们当时是否知道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二)七大洲:P22—241、找出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课件展示2、在地图册P1—2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七大洲;课件展示3、课件展示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哪些?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哪些?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哪些?4、读P23图2—20,看一看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怎样的?课件展示巧计七大洲面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5、课件展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亚非两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是:6、(1)读P22图2—18图2—19,课件展示找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洲和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洲;跨南北两半球的大洲有洲、洲、洲、洲。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2.4海陆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
大陆漂移假说
1.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魏格纳提出的
2.阅读课本P41“阅读”-----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3.展示地图上得到的启示(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可
以拼合)
4.寻求证据(轮廓,动物的相似性,古老地层的相似形和连续性)
5.展示大陆漂移假说内容及漂移过程
阅读故事了解大陆
漂移假说的由来,观察魏格纳提出家说的“证据”; 观看视频明确大陆漂移的过程。
2.学习“板块运动”时要求学生先自主观看微视频(可回看、停顿),再组织学生按照视频的演示动手做活动,并提出问题。对于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解答,老师进行补充或强调。通过微视频学习很好地系统地掌握了板块张裂拉伸、碰撞挤压两种运动方式,并能熟练地解释地理现象。
3.概念图小结,呈现出逻辑系统,加强学生系统识记能力。 4.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促进学生形象感知内化为理解探究技能。
2)迅速的地表形态变化是?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积极研究的科学态度,培养观察能力。
根据现实现象进行猜想,明确海洋和陆地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海底会抬升变成陆地:喜马拉雅山脉; 陆地下沉变成海洋:台湾海峡。 火山和地震两种现象导致地表形态变化。
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过渡
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变迁的,那么七大洲四大洋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录像《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指导学生运用谷歌地图,对“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红海”等准确定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调动积极性,加强认知感。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2 海陆变迁 教学课件
小结
地壳变动
沧海桑田(海 陆)
海平面的升降
海
人类活动
陆 从世界地图上 魏格纳
变 得到的启பைடு நூலகம் 大陆漂移假说
迁
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板块学说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板块运动
多火山、地震
两大火山 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达标体验
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B、全球气候的变化 C、大量的水土变化 D、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2、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产生的地理
现象是( D )
A、形成裂谷
B、形成低谷
C、形成海洋
D、形成高山
3、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 D )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海→陆
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阿尔卑斯山
地中海 红海
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
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利用板块学说解释为什么板块 交界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地 中海
喜马拉雅火 中国
山 地 震 带
洋
日本 平 台湾
太
火 山
地 震
环
带
1.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球“活动论”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 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
大地多么坚固、稳定。海 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地球“固定论”
讲故事
魏格纳有一股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1930年,他第三次 深入北极圈内的格陵兰考察,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当时,冰 雪和风暴给考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极端险恶的环境里,大 多数人失去了勇气,然而魏格纳决不回头 。也就是在这一次考 察中,魏格纳不幸于11月去世于冰天雪地中。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小蚂蚁的旅行结束了,他在旅途中有了很多发现。进入板块三:我的旅行发现
幻灯片十至பைடு நூலகம்五
板块三
我的旅行收获
通过两个发现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大小和海陆分布特点。
发现一:认识大洲和大洋的面积大小
通过读大洲、大洋面积比较图,认识它们的面积大小,还教给了学生记忆的方法。
发现二:找证据验证海陆分布特点
随着小蚂蚁的深入观察和研究,它又提出新的疑问:世界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它要找证据证明它的观点,这也引发了学生思考。证据一:通过读大洲、大洋面积比较图,得到四大洋的总面积远远大于七大洲的总面积;证据二:通过世界海陆比例得出世界上海洋有七分,陆地只有三分;证据三:(通过南北半球海陆面积比例,得出陆地集中的北半球仍然是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和证据四(:通过读水陆半球图,得出陆地分布最集中的陆半球仍然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到此可以得到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结论。)
过渡
小蚂蚁皮皮知道了陆地、海洋的基本概念后,决定向麦哲伦学习,做蚂蚁界第一只环球航行的蚂蚁,进入板块二:我的环球航行
幻灯片七、八、九
板块二
我的环球航行
这部分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以及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活动:我的环球航行
展示:小蚂蚁要开始环球航行了,它给大家提了一个要求,要追踪它的足迹在世界地图上描画航行路线。
学生通过追踪小蚂蚁的足迹,在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找到了皮皮经过的大洲和大洋,初步掌握了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确认大洲的分界线。
大洲和大洋的地理分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小蚂蚁皮皮环球航行路线的观察,学生初步认识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通过对皮皮沿途中所见所闻即景观图、文字介绍和皮皮的感慨的展示,学生深刻感受各大洲的概况;在地图上描画航行路线,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和用图能力。整个过程,学生兴趣浓厚,主动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当中,还学到了皮皮认真观察、认真研究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2024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2.4《海陆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
5.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影响。
2.我国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
-学生通过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加深了对海陆变迁知识点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了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海陆变迁,认识到地球表面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增强了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生关注到海陆变迁对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1.海陆变迁的概念:介绍海陆变迁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不断变化。
2.海陆变迁的原因:分析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冰川作用等导致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3.海陆变迁的证据:介绍大陆漂移假说、海底扩张理论等,以及相关地质、生物学证据。
4.海陆变迁的影响:讨论海陆变迁对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3.海陆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难点:
1.海陆变迁证据的理解。
2.科学探究海陆变迁过程的能力。
3.将可持续发展观念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
解决办法:
1.利用多媒体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海陆变迁实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海陆变迁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海陆分布与变迁课件 湘教版
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 海峡等概念。
• 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 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 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 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读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图 2-2),回 答下列问题。
图 2-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板块的含义是什么? 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意思对即可给分) (2)六大板块的名称与大陆、大洲的名称有什么联系? 板块的名称基本上以大陆、大洲的名称来命名的,还有的 是以大洋的名称来命名。 (3)大陆板块是不是全部在大陆,海洋板块是不是全部在海 洋?请举例说明。 不是。印度洋板块是海洋板块但又包括了澳大利亚大陆, 非洲板块是大陆板块但也包括了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一部分。(也 可举其他的例子,正确即可) (4)板块交界的地带有什么地理现象? 常为山系、海沟,多发生火山、地震(说出两种即可)。
3.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图 2-3),完成下列问题。 图 2-3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亚洲,B._北__美__洲___,C.非洲,D.__南__美__洲__。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__太__平__洋__,②__大__西__洋__,③印度洋,④__北__冰__洋__。 (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___亚__洲___。 (4)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__北__美___洲; 位于西半球,离南极洲最近的是___南__美__洲;位于南半球,东临 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的是___大__洋__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大 陆中部的是_____非___洲。 (5)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纬度最高的是___北__冰___ 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__大__西____洋。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陆地地形海底地形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运用对比的方式组织教学,比较海拔与相对高度,比较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海拔和地面起伏状况。
运用阅读地图或绘制地图的方式了解世界主要山脉带、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海底地形的分布。
学习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
(区域认知)2.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3.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区域认知)4.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重点:1.区别世界五种陆地地形的形态特征。
2.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分布。
难点: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读图法、填图法、实地考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其表面形态多样,有的地方崇山峻岭,有的地方一望无际,有的地方沟壑纵横,有的地方相对低平。
本节课我们将走进世界,了解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同时播放多媒体图片)。
通过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地表形态的多样性。
1.海拔和相对高度教师:(设置情境)贝贝从地形图上发现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86米,可来自青藏高原的卓玛却说珠峰的高度只有4000多米。
这是怎么回事呢?海拔概念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举例甲的海拔是1500米,乙的海拔是500米,丙的海拔是-500米相对高度概念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甲、乙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甲、丙的相对高度是2000米2.陆地五种地形的特征教师: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那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都有哪些学生: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2020年中考地理总复习七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2课时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好题随堂演练湘教(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2课时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2018·滨州二模)图1是某校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课上,用橡皮泥制作的一组等高线地形模型作品,图2是同学们制作时使用的底图之一。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2制作出的等高线地形模型是( )A.甲B.乙C.丙D.丁2.图2中地形部位有一处标注存在错误,是( )A.山脊B.鞍部C.山谷D.陡崖(2018·潍坊寿光一模)在风和日丽的某天,一地理兴趣小组对潍坊地区某山区进行野外考察。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5题。
3.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Q两坡中,Q坡为缓坡B.A地与B地的高差一定超过400米C.图中小溪大致自东南流向西北D.C位于D的正西方向4.按因地制宜原则考虑,本区适合发展的产业是( )A.种植水稻B.栽培柑橘C.发展畜牧业 D.种植苹果、梨等5.兴趣小组测得B地气温是24.5℃,据此推算A山山顶的气温有可能是( )A.19℃ B.20℃ C.23℃ D.24℃6.(2018·烟台一模改编)读我国某区域分层设色地形图,对图示区域的总体地势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海拔多在2 000米以上B.海拔低,地势比较平缓C.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D.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7.(2019·原创题)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实例是(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在台湾海峡底部发现了森林遗迹C.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D.喜马拉雅山冰川融化8.(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鸵鸟生活在陆地,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观察图,图中现象为下列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A.鸵鸟有很强的飞行能力B.海牛有较好的远涉重洋的能力C.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曾连在一起D.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正缓慢靠近(2018·滨州样题)读材料与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9~10题。
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地形》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海拔1240米
相对高度1000米
读图,说出A、C的 海拔以及相对高度。
海拔240米
我国把黄海海平面定为国家海拔基准面。
我到底有多高?
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一位住 在青藏高原的老人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 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爷爷说的不 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86米。”
平原 起伏很小
海拔较低,一般 在200米以下。
高原 起伏很小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结合书本46-47页,判断下列地形类型,说出判断理由。
华山的最高海拔为2154米。
南宁青秀山的最高海拔为289米。
山地
起伏很大
海拔较高,一般 在500米以上。
丘陵 起伏很大 海拔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
结合书本46-47页,判断下列地形类型,说出判断理由。
盆地 四周都是山,中部低平。
总结陆地五大地形特点:
海拔
平原 <200米 高原 >500米
地形特征
相同点
起伏小,较为平坦。 起伏小,较为平坦。
起伏小,较为平坦。
丘陵 山地 盆地
200-500米
>500米
可以是 任意海拔
起伏大,地面崎岖不平 起伏大,地面崎岖不平
起伏大,地面崎岖不平
中间低,四周高。
阅读书本46页,在下图中找出世界之最--最高的高原、最大的平原、
A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A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C岛弧:也称岛链,是指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间 呈弧形分布的群岛,常常和海沟相伴而生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上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课时四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基础知识梳理地理
【解析】本题考查发生地震时正确的逃生方法。地 震发生时,在郊外应远离山崖、陡坡、河岸或大树,防 止因发生崩塌、滑坡造成伤亡。
【规律总结】
一、防震减灾措施 1. 当地震发生时,如条件允许,应有序撤到屋外的空旷地带;如 果条件不允许,应尽可能躲在墙角,随后迅速撤离出屋内; 2. 设立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3. 政府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等高线的弯 山谷 曲部分向⑩
_高___值凸出
一对山峰等 鞍部
高线组成
山脊之间 山谷线也叫集 低洼部分 水线
两个山峰 之间的 11 _低__地__
鞍部位于山谷 线最高处
等高线 陡崖
12 _重__叠__ (峭壁)
处
近于垂直 一般以锯齿状 的山坡 表示
等高线 a. 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 地形图 b. 等高线13 _密__集__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14_稀__疏_ 上坡度 的地方,坡度较缓 的判读 简记:“越密越陡越难爬,越稀越缓好走路”
地面宽广平坦高
高原 (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山地 较高(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地形 类型
海拔高低
主要特征 地势起伏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 丘陵 较低(500米以下) 超过200米
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
盆地
/
中部相对低平
2.世界陆地地形之最 (1)世界最大的平原——①_亚__马__孙__平原; (2)世界最大的高原——②__巴__西___高原; (3)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5)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名称
定义
特点
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 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
中考地理 七上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地形)地理课件
怀化考点突破
怀化考点精练
2017年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怀化专版)
1怀2/1化0/2知02识1 梳理
怀化考点突破
怀化考点精练
2017年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怀化专版)
1怀2/1化0/2知02识1 梳理
怀化考点突破
怀化考点精练
2017年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怀化专版)
1怀2/1化0/2知02识1 梳理
怀化考点突破
怀化考点精练
2017年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怀化专版)
1怀2/1化0/2知02识1 梳理
怀化考点突破
怀化考点精练
2017年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怀化专版)
1怀2/1化0/2知02识1 梳理
怀化考点突破
怀化考点精练
2017年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怀化专版)
1怀2/1化0/2知02识1 梳理
怀化考点突破
怀化考点精练
1怀2/1化0/2知02识1 梳理
怀化考点突破
怀化考点精练
2017年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怀化专版)
1怀2/1化0/2知02识1 梳理
怀化考点突破
怀化考点精练
2017年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怀化专版)
1怀2/1化0/2知02识1 梳理
怀化考点突破
怀化考点精练
2017年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怀化专版)
1怀2/1化0/2知02识1 梳理
怀化考点精练
2017年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怀化专版)
1怀2/1化0/2知02识1 梳理
怀化考点突破
怀化考点精练
2017年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怀化专版)
1怀2/1化0/2知02识1 梳理
怀化考点突破
怀化考点精练
2017年中考地理命题研究(怀化专版)
1怀2/1化0/2知02识1 梳理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上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2课时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 湘教版
❷结合一些山脉和海洋的形成、变化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地理现象
所处板块位置
结果
喜马拉雅山 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之 挤压迫使喜马拉雅山
“长高” 间
抬高
红海面积扩大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之 间
张裂使红海不断扩大
地中海面积缩小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之间 挤压迫使地中海缩小
阿尔卑斯山形成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之间
碰撞挤压使阿尔卑斯 山形成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要素之一的比例尺。第(5)题,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 降0.6℃。如果甲处的气温是10℃,只考虑地形因素,乙地 的气温应该介于10℃+(1 400-700)÷100×0.6℃=14.2℃ 与10℃+(1 300-700)÷100×0.6℃=13.6℃之间,所以最 低不低于13.6℃。第(6)题,在山区公路建设中,陡坡段增 加“之”字状弯曲,原因是尽可能减缓坡度。第(7)题,从 图示信息可以看出,该地区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坡度陡峻,沟谷较深,主要地形是山地。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部位 山顶
表示方法
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等高线图
山脊
等高线凸 向__低___处
地形特征
四周低中间高
从山顶向山麓 凸起高耸部分
地形部位 表示方法
山谷
等高线凸 向__高___处
鞍部 陡崖
两山间 低浅处
多条等高线 重叠在一处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山脊之间 低洼部分
相邻两个山顶 之间,呈马鞍形
(2017·益阳中考)读某市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 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处在山脊线上的是 处,三地海拔最高相 差 米。 (2)甲处山体部位的名称是 。 (3)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 (4)此等高线地形图中,缺少地图三要素之一的 。 (5)如果甲处的气温是10℃,只考虑地形因素,乙地的气温 应该不低于 ℃。
地球的面貌 第二 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 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读图、析图的方法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用具】地图册、地球仪【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创设情景: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
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看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
2、质疑自探:(看书解答)自探提示:快速阅读,解答下列问题,标注疑惑。
1、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多少?2、什么是大陆?什么是大洲?3、最大的大洲是哪个?4、最大的大陆是哪一块?5、北半球有哪几个大洲?6、大洋中哪个最大?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一)四人小组就以上问题互相交流,达成共识。
(有疑问提出教师及时点拨)(二)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和四大洋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1、北半球陆地多还是南半球多?2、地球与水球这两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3、哪个洋呈“s”型?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1、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欧洲2、试勾画大洲的轮廓简图3、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2课时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
命题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2018·聊城中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山谷
B、乙为山顶
C、该地为丘陵地区
D、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大于500米
2、图中标出的几条支流中,有一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其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关于丙、丁两村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丙村交通更为便利
B、丙村水源更为丰富
C、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
D、两村都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
(2018·潍坊中考)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山区地形分布.为发展旅游业,在图中河流a-e段开设漂流活动项目.读图回答4~6题.
4、a-e河段落差可能为( )
A、300米
B、260米
C、200米
D、150米
5、最惊险刺激的漂流河段是( )
A、a-b
B、b-c
C、c-d
D、d-e
6、因修建水库李村计划搬迁,图中最宜修建移民新村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命题点二板块的运动
(2018·烟台中考)2016年4月10日起短短七天内,阿富汗、缅甸、日本、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相继发生了里氏7.0级以上地震.据此回答7~8题.
7、厄瓜多尔7.5级地震的震中位于该国西北部马纳维省.小强想查找该省的位置,最好选用( )
A、世界地形图
B、南美洲气候图
C、南美洲交通图
D、厄瓜多尔政区图
8、小强将五次地震的位置标注在图上,他发现这些地震的分布有共同特点.这个特点是( )
A、都位于板块交界的地带
B、都位于世界高大山系上
C、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D、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018·扬州中考改编)读图,完成9~10题.
9、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 )
A、大西洋
B、阿尔卑斯山脉
C、地中海
D、红海
10、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B、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欧亚板块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命题点三等高线地形图与地球运动综合考查
11、(2018·滨州中考)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滨州某中学利用暑假到鲁中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1)方案一中同学们从出发地点到达大青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___米以上.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过________(地形部位).
(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图中古庙位于王村的________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6.4厘米,它们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__千米. (4)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______(填数字),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这个提议可行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旅行途中同学们走访调查当地居民,绘制了当地二分二至时正午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图.下列①②③图中最能反映地球运动到图中B位置时太阳光照情况的是( )
命题点四板块运动的综合考查
12、(2017·绥化中考)读六大板块图,回答问题.
(1)A是________板块,B是__________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
(3)当两板块发生张裂时,常常形成________或________;当两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常常形成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C 6.C 7.D 8.A 9.C 10.B
11、(1)550 (2)陡崖(3)西南 3.2
(4)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5)可行.理由:小溪流入河流,由高处(山地)流向低处(平原),且沿河常有人居住.(言之有理即可)
(6)③
12、(1)欧亚太平洋(2)稳定活跃
(3)裂谷海洋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