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下导学案-自行车里的数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自行车里数学》导学案设计
导教案设计课题自行车里的数学课型实践活动课“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比率、摆列组合等知识的基础长进行教课的,按照“学习知识是一个主动建立的过程”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课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剖析问题——成立数学模型——求解——解说设计说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在解决生活中常有明的与自行车相关的问题的同时,不只认识了自行车前后车轮、齿轮、链条、转数的关系,并且领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获取认识决实质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教师准备PPT课件备教课过程教课环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成效检测节指引学生思虑:对从生活实质出发,自由1、关于自行一、讲话于自行车的种类,回答。
车,你能提出导入。
(5你有哪些认识?明确:有一般自行车,哪些数学识分钟)还有变速自行车。
题?二、研究1、研究一般自行1、(1)依据经验猜想。
2、一辆自行新知。
车的速度和内在车的前齿轮(25分构造的关系。
(2)议论后报告。
有28个齿,钟)(1)指引学生猜明确:能够蹬一圈直接后齿轮有14测:一般自行车蹬丈量,也能够计算得出。
个齿,蹬一圈一圈能走多远?(3)沟通议论结果,明行进5m。
求(2)指引学生疏组确:前齿轮转过一个齿,自行车的车议论:如何才能知后齿轮也转过一个齿,轮直径。
(保道这类自行车蹬由于链条间的孔与前后留两位小数)一圈走多远?两个齿轮的每一个齿相(3)指引学生察看对应。
3、一辆自行议论:前齿轮转过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车的车轮半一个齿,后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径是33cm,过几个齿?你是轮转数。
齿轮的齿数与前齿轮有26如何知道的?前齿轮的转数成反比率。
个齿,后齿轮齿轮转一圈,后齿(4)在议论、沟通中总结有14个齿,轮转几圈?齿轮公式。
蹬一圈自行的齿数与齿轮的蹬一圈的行程=车轮的车行进多少前齿轮齿数厘米?(保存转数有什么关周长×后齿轮齿数系?两位小数)(5)经过比较,明确:蹬(4)指引学生试试一圈直接丈量,偏差比总结蹬一圈的路较大。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6课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6课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6课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方法,探索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并应用”基本过程,获得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设计理念:学习知识应是一种主动构建的过程,本节课拟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与自行车有关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自行车实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咱们班的同学有多少人会骑自行车啊(大部分学生举手)师:你们知道自行车里也含有数学问题吗老师准备了一俩自行车,谁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知识(三角形的知识、圆的知识等) 师:其实自行车里还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自行车里的数学。
(板书课题)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师:大家知道自己的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生:可以直接测量。
师:课前我请几位同学对同一辆自行车蹬一圈所行的路程进行了独立测量,请他们来汇报一下测量结果。
生甲:我蹬一圈行了6.5米。
生乙:我行了5.7米。
生丙:我行了8.8米。
生丁:我只行了5.4米。
生:········师:这些同学的测量结果差距很大,说明测量这种方法不太准确,误差很大。
有没有准确一些的方法呢生:计算。
师:怎么算生:看看蹬一圈,车轮转几圈,再用车轮转的圈数乘车轮的周长。
师:蹬一圈是谁转动了一圈车轮转动的圈数实际是谁的圈数生分组操作,师注意引导,讨论交流后汇报。
4-13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13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的习惯,增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 学习重点: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如齿轮比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2. 学习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实际问题。
三、导学过程1. 课堂导入:展示自行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提出问题:“自行车中蕴含着哪些数学原理?”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如齿轮比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实际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四、学习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课堂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自行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的兴趣。
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重点讲解了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验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后拓展1. 让学生课后观察自行车,找出自行车中蕴含的其他数学原理。
2. 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自行车中的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行车中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方法,探索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2.引领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建立数学模型一一解释并应用”基本过程,获得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探索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2.弄清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自行车图片,师生对话引入课题。
二、学习准备1.观察并思考:自行车里蕴藏道哪些有趣的知识呢?预设1:车架是三角形,这利用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预设2:车轮是圆形的,车轴装在圆心的位置,这里利用了同一圆的半径都相等;预设3……2.讨论:自行车是怎样向前行进的呢?(引导学生得出:脚踏板带动前齿轮,前齿轮带动后齿轮,后齿轮又带动后轮转动。
)3.王老师骑着一辆车轮半径为30cm的自行车,从家到学校车轮刚好转了100圈,你能算出王老师家到学校有多远吗?三、探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辆自行车,脚踏板蹬一圈。
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3.方案一:直接测量。
学生讨论得出直接测量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条件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得出:测量的方法误差较大,不太准确。
4.方案二:计算的方法(1)思考:要计算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该怎样计算呢?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蹬一圈的路程=车轮转动的圈数×车轮的周长。
(2)探究车轮转动的圈数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展示:预设1:车轮转动的圈数与前后齿轮有关。
预设2:前齿轮转动几个齿,后齿轮也转动几个齿,也就是说“前齿轮转动的总齿数=后齿轮转动的总齿数”。
预设3:根据以上分析我得出:前齿轮齿数×1=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动圈数,从而得出:后齿轮转动圈数=后齿轮齿数前齿轮齿数1× 预设4:得出了后齿轮转动的圈数,也就知道了车轮转动的圈数,接下来用“车轮转动的圈数×车轮的周长”就得出了自行车蹬一圈所走的路程。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学案单位:年级:六年级设计者:学生姓名:教材分析:综合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下册中在第三单元“比例”之后安排的。
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并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自行车里的数学》主要研究两个问题: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变速自行车的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教学理念: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数学生活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过程。
”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购物,大到航空航天工程等数据的处理。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许多教学内容都建立了形象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自行车里的数学》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实际问题。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2一. 教材分析《自行车里的数学》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题,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主要包括自行车的结构、尺寸、比例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自行车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等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计量单位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自行车相关的数学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相关尺寸,认识自行车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等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行车的结构、尺寸、比例等方面的知识。
2.自行车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等概念及其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自行车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尺寸。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车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实例教学法:以实际自行车运动为例,讲解速度、时间、路程等概念。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自行车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数学知识资料,以便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引导。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自行车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自行车结构、尺寸、比例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自行车的相关数学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车相关问题,如自行车的比例、尺寸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以实际自行车运动为例,讲解速度、时间、路程等概念。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第【1】篇〗《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实际应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3、通过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分析其行进原理,帮助建立数学模型。
4、鼓励学生创新,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设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联系,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难点:齿轮组对自行车前进的影响,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自行车里隐藏着哪些数学问题?(1)车架是三角行,具有稳定性。
(2)车轮是圆形,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自行车是怎样向前运动的?脚蹬——前齿轮带动后齿轮——后齿轮带动后轮——后轮推动前轮前进。
(4)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呢?变速自行车,前后齿轮有多少种组最新Word合呢?哪种组合能使自行车走的更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自行车里的数学。
活动1.研究普通自行车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呢? 1.师:汇报一下课前布置的测量结果。
自行车蹬一圈到底能走多远?小结:自行车走的距离约是车轮周长的3倍左右。
测量的整个过程复杂,费劲,误差很大。
2:怎样通过自行车内部结构与速度的关系解决这一问题?(1).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师;假设前齿轮20个齿,后齿轮10个齿,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前齿轮的齿数×它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它的圈数 20 × 1 = 10 × 2 .小结:转的总齿数一定,齿数与圈数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前齿轮齿数是后齿轮齿数的几倍,后齿轮转的圈数就是前齿轮的几倍. 回答问题,填表. 前轮齿数 48 48 36 后轮齿数 16 12 12 后轮转动圈数 48÷16=3 48÷12=4 36÷12=3 最新Word例题讲解.(1).一辆自行车前齿轮48个齿,后齿轮19个齿,车轮直径71厘米,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惯性除外) 3.14×71×(48÷19) ≈564(厘米)小结: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2). 一辆自行车前齿轮26个齿,后齿轮14个齿,车轮半径33厘米,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惯性除外) 3.14×33×2×(26÷14)≈385(厘米) 三、活动2.研究变速自行车的问题.1、刚才我们研究的是普通自行车里数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人教版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自行车里的数学》。
我们将从自行车的各个方面探索和发现数学的奥秘。
我们会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包括车轮、车架、链条等。
然后,我们会学习如何通过测量和计算来确定自行车的尺寸和性能参数。
我们会探讨自行车设计中的数学原理,如圆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数学原理;2.掌握测量和计算自行车尺寸的方法;3.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数学原理;测量和计算自行车尺寸的方法。
难点:自行车设计中的数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自行车模型、测量工具、计算器。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辆自行车,并引导他们观察自行车的各个部分,提出问题,如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架是什么形状的?链条是如何连接的?2.讲解:我会根据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讲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数学原理,如圆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的性质。
3.实践: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自行车的尺寸,如车轮的直径、车架的长度等,并使用计算器计算相关数据。
4.讨论:学生们会分组讨论自行车设计中的数学原理,如如何通过数学计算确定自行车的尺寸和性能参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自行车的基本结构、数学原理、测量和计算方法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设计一辆自行车,并计算其尺寸和性能参数。
答案:由于答案可能因学生的设计而异,因此无法提供具体的答案。
但学生们应该能够根据他们所学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计算出自行车的尺寸和性能参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我会在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数学原理,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应用测量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自行车里的数学的导学案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2、小组解疑合探
、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主备人:徐博文审核:数学教研组
课 题
自行车里的数学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授课教师
科目
数学
年级班级
六年级( )班
课标解读
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二、分组讲解,相互评价。
一辆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5米。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保留两为小数)
三、全课总结,获得发展。
整体建构,形成体系。(谈谈我的收获)
反思总结
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合作交流
1、自学提示:
分析问题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 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 后齿轮的齿数
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自行车里的数学]
1、踏板蹬一圈,是不是车轮也走一圈?
2、踏板蹬一圈,所走的路程与什么有关?
【2021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自行车里的数学
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运用:自行车里的数学使用人班级:小组名称:成员姓名:学习目标:1.综合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研究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的组合数。
教学难点:研究普通自行车的前、后齿轮数与它们的转速的关系。
活动一:探究普通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一.活动内容:找一辆普通自行车,测量出以下数据。
这辆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二.活动过程:1.我解决这个问题有()种方法,分别是()。
2.小组讨论:(1)观察自行车,探究前齿轮转动,车轮是否转动?(2)探究前齿轮与后齿轮转速有什么关系?你能总结出计算蹬一圈的路程公式吗?(3)我会运用公式:①填一填:一辆普通自行车的前齿轮数是26,后齿轮数是16。
后齿轮转速是13转时,前齿轮的转速是()转,车轮半径是33厘米,蹬一圈,自行车前进了()厘米。
三.活动小结:1.蹬一圈的路程=()×( )。
活动二:探究蹬同样的圈数,使变速自行车走得最远的方法。
一.活动内容:思考: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二.活动过程:1.上表中的这辆变速自行车可以变化出()种速度。
2.计算出前后齿轮的齿数比,填在表格中。
3.等同样的圈数,前后齿轮的齿数比是()的组合使自行车走的最远。
三.活动小结:1.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不同速度的最大种数=()×()。
(补充:相同速度只算一种。
)2.前齿轮的齿数越多,后齿轮的齿数越少,也就是()的比值越大,蹬同样的圈数,自行车走得距离越远。
课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四_《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设计
(2)讨论后明确:
①蹬一圈,所走的路程与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有关。
② 的比值越大,蹬同样的圈数,自行车走的距离越远。
(3)交流讨论结果,明确: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也转过一个齿,因为链条间的孔与前后两个齿轮的每一个齿相对应。
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齿轮的齿数与齿轮的转数成反比例。
(4)在讨论、交流中总结公式。
蹬一圈的路程=车轮的周长×
(5)经过比较,明确:蹬一圈直接测量,误差比较大。而根据公式计算的结果相对准确。
(1)引导学生猜测:普通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才能知道这种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
(3)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前齿轮转过一个齿,后齿轮转过几个齿?你是怎样知道的?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齿轮的齿数与齿轮的转数有什么关系?
(4)引导学生尝试总结蹬一圈的路程公式。
(5)实际操作、测量、计算,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2、一辆自行车的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前进5m。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3、一辆自行车的车轮半径是33cm,前齿轮有26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厘米?(保留两位小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 m,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谈话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自行车的种类,你有哪些了解?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自行车里的数学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自行车里的数学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自行车里的数学优秀教案第【1】篇〗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阐述我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自行车里的数学》这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下册66页—67页,本节主要研究两个问题: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2.教材地位作用《自行车里的数学》这节课是比例这一单元后的综合运用,这节课是对圆、比例、排列组合的一个有机整合,也是这些知识的一个巩固练习,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这样的一个基本过程。
3.教学目标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制定如下目标: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方法,探索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这样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学习建模思想。
情感目标: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认识自行车的运动原理,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的计算方法。
5.教学准备:课前我让学生预习课本,了解本课相关资料,实际测量蹬一圈车子走多远。
二、说学情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有关知识、排列组合、比例之后的一个综合运用。
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个考验,以前的知识学会多少,能不能灵活运用,是本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三、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课我就直接提出:我们每个人都会骑自行车,自行车的种类也很多,你们知道自行车里也含有数学问题吗?老师准备了几辆自行车,谁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知识?(三角形的知识、圆的知识等)其实自行车里还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自行车里的数学。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人教版 (1)一. 教材分析《自行车里的数学》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自行车的结构、尺寸、速度、路程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加减乘除、比例、单位换算等数学运算。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能力,但对自行车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自行车结构、尺寸、速度、路程等概念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尺寸、速度、路程等基本知识。
2.掌握相关的数学运算方法,如加减乘除、比例、单位换算等。
3.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行车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相关数学运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行车相关知识和数学运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自行车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增强课堂氛围。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展示自行车相关知识和数学运算方法。
2.实例:准备一些自行车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3.练习题: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自行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
提问:“你们对自行车有什么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体现在哪些方面?”2.呈现(10分钟)讲解自行车的结构、尺寸、速度、路程等基本知识,以及相关的数学运算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行车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每组选出一个问题,进行汇报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自行车中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吗?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思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6课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6课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6课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建立解决“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少米”的数学模型,了解车轮周长和转动圈数之间存在的反比例关系,能解决简单的此类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实际应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感知变速自行车的变速原理,鼓励学生创新,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设计观念。
学情分析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有关圆的知识、比、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排列组合等知识。
内容难度比较大,学生不易掌握,特别是在学习“前齿轮齿数×转动圈数=后齿轮齿数×转动圈数”时,学生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比较困难。
由于是小学阶段学生首次完整的建立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模型,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数学建模构建过程的完整性,合理运用课件解决学生思考的难点。
重点难点重点: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联系,建立解决“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少米”的数学模型。
难点:齿轮组对自行车前进的影响,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师:自行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代步工具,咱们班同学有多少人会骑自行车啊?哪些同学有自己的自行车?那么它是怎么行进运动的?(展示自行车实物)请学生介绍自行车结构及自行车的行进原理:人给力脚踏板,脚踏板带动前齿轮转动,前齿轮通过链条传动给后齿轮,后齿轮转动带动后车轮转动,从而使自行车向前行进。
一生说,师演示,其余生看、听。
同桌互说。
全班齐说师相应课件演示。
2.师:自行车里有很多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自行车里的数学)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1.师:打开书66-67页,快速浏览这两页内容,合书,你想研究什么问题?预设问题1: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师:我也很想知道。
六年级下册数学综合与实践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人教版
(4)①学生转动自行车踏板,观察后回答。
②学生观察前、后齿轮转动情况。
③链条间的孔与前后两个齿轮的每一个齿一一对应,前齿轮转动一个齿,后齿轮也一定转动一个齿。
④后齿轮也转动2个齿、10个齿。前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
⑤学生分组讨论前、后齿轮转过的圈数与齿数的关系。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这辆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2)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方法。
(3)学生汇报课前测出的这辆自行车蹬一圈所行的路程。
(4)根据方法二,计算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
①蹬一圈是谁转动了一周?后齿轮转动的圈数实际是谁转动的圈数?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普通、变速自行车实物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普通、变速自行车实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普通、变速自行车实物。
师: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自行车,它们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自行车里的数学。
教师板书课题。
六、教学反思
本活动中,需要学生尝试实际测量,研究自行车行进的原理。研究行进过程中脚踏带动前齿轮转动,通过链条带动后齿轮转动的过程,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多观察、多操作,教师在必要时适当引导。
教师点评和总结:
后齿轮的转数=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前齿轮转数
2.(1)学生观察变速自行车完成教材第67页表格。
(2)变速自行车是通过前、后不同齿轮的多种组合而实现变速的,判断这辆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就是看它的前齿轮个数和后齿轮个数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 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
综合与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汪村中心小学钱少华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圆、比例、排列组合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研究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难点研究普通自行车的前、后齿轮数与它们的转数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活动激情。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普通、变速自行车实物。
结。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本活动中,需要学生尝试实际测量,研究自行车行进的原理。
研究行进过程中脚踏带动前齿轮转动,通过链条带动后齿轮转动的过程,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多观察、多操作,教师在必要时适当引导。
教师点评和总结:【素材积累】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这一年,他摘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
一些人哪怕有钱了,心里也永远甩不脱穷的影子。
2、10月19 日下战书,草埠湖镇核心学校组织全镇小学老师收看了江苏省泰安市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摘宜昌所作的教训呈文录象。
秦校长的讲演时光长达两个多小时,题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13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13自行车里的数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学习重点1. 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2. 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1. 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学习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发现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2. 实践法:通过实践操作,体验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3. 合作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五、学习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自行车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2. 新课导入:讲解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如齿轮比例、轮胎周长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共同探讨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5. 总结提升:总结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课后作业1. 观察自行车,找出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并记录下来。
2.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收集关于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合作精神的培养。
4.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原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自行车里的数学》-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自行车里的数学》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行车相关的数学知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自行车的结构、自行车的零件、自行车的运动等,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能力。
但是,对于自行车的结构和运动等知识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相关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零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让学生掌握自行车运动的相关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自行车结构和相关零件的名称和功能。
2.自行车运动中的数学知识,如速度、时间、路程等。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自行车,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零件。
2.讲解法:讲解自行车运动中的数学知识。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自行车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自行车知识。
2.准备一些关于自行车运动中的数学问题的案例,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自行车比赛的精彩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运动中的数学知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自行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和零件,并讲解自行车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自行车运动中的数学问题的案例,如计算自行车行驶的路程、速度、时间等。
然后,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设计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自行车运动中的数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自行车运动中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自行车里的数学1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
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
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
(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四、课堂作业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米,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2、一辆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5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下面的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 )种速度。
前齿轮齿数
48
40后齿轮齿数28242018
16
14
思考:蹬同样的圈数,( )的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更远。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蹬一圈自行车行进的距离=车轮的( )×(前轮齿数∶后轮齿数)。
4.同一辆变速自行车,要想速度快,后齿轮转的圈数就要( ),前齿轮的齿数与后齿轮的齿数之间的倍数越( )越好。
3.周长
4.多大
5.6.594米
6.0.80米
5.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米,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
6.一辆自行车,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5米。求自行车的车轮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圆、比例等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
1.(1)反(2)正
2.(1)相同(2)11 48和14
12自行车里的数学
项目
内容
1.说一说下列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口袋中的钱一定,买的苹果质量与单价成( )比例关系。
(2)车速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行驶的时间成( )比例关系。
2.蹬一圈,自行车能行多远。
(1)前、后齿轮转动的总齿数是( )的,所以只要用前轮的齿数除以后轮的齿数,就知道前轮转一圈,后轮转几圈了。用车轮的周长乘后轮转的圈数就是蹬一圈自行车行的距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