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导学案上课讲义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2、过程与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经历知识产生过程的情境。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会学数学了,这是因为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面请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研究比例的另外一个规律。
2、导入: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这些相关联的量之间有的是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成其他形式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二、创设情景引新(出示:十二个小方块)师:同学们,这十二个小方块有几种排法?(生答后,老师板书下表的排列过程)每行个数 1 2 3 4 6 12行数 12 6 4 3 2 1师:请你观察上表中每行个数与行数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生:……师:这两种量这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出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三、合作自学探知1、学习例4。
(1)出示例4。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再选出一位组员作代表进行汇报。
A、表中有哪两种量?B、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变化C、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学生讨论……生反馈:……师:能不能举出三个例子生:10×20=600 20×30=600 30×20=600……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数量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生: ……[板书出示: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2、自学例5:(1)出示例5:师:先请同学们按要求在书上填空,并说说是怎样算的?根据什么?生: ……师:模仿例4的方法,提出三个问题自己学习例5(出示三个问题)生: ……3、讨论准备题:(1)请你根据例4的方法,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数学人教六年级下册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优秀导学案
备 课 组 方 案
修改调整
课堂流程
课堂流程
A
目标导入
二、教学目标。
1.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B
达标
活动
达标
活动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1)出示课文情境图,描述例题内容。
年 级
六年级
学 科
数学
备课组成员
学习内容
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编号
备 课 组 方 案
学习
目标
使学生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难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关键:弄清题中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
资源
①检验答案是否一样。
②比较算理。算述解答时,关键看什么不变?
板书:先算第吨水多少元? 12.8÷8=1.6(元)
每吨水价不变,再算10吨多少元。 1.6×10=16(元)
(4)即时练习。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C
达标训练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3~5题。
D
达标
测评
课件,教参,网络习题。
预习
指导
一、旧知铺垫
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4-11 用比例解决问题2(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11 用比例解决问题2(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一、导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
2. 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导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比例的性质,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运用比例公式。
三、导学过程1. 引入新课- 老师简要介绍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 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与比例相关的问题。
2. 学习新课- 老师讲解比例的性质,如比例的倒数、交叉相乘等。
- 学生通过例题,学习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 老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互相批改,交流解题心得。
- 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收获。
- 老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四、导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与比例相关的事物,并尝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鼓励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导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练习。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正确率高。
3. 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思路清晰。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学会了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科书P59—60的例5、例6,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九3—7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通过例5和例6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用比例解答。
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3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1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5和相关的“做一做”。
说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说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法: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说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培养能力1.教学例5(1)出示挂图:观察画面,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3)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4)学生试着解答,并汇报解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12.8÷8×10 生2:10÷8×12.8=1.6×10 =1.25×12.8=16(元) =16(元)(5)激励引新师: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什么叫做解比例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①240÷3×2=160(厘米)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厘米。
240:=3:23=240×2=240×2÷3=160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二)、关键点拨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厘米,建立比例240:=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3:2的?(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的值是正确的?(检验)(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解下面的比例:10=:0.4:=1.2:2=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
(单位:厘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成比例。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第【1】篇〗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新课1、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2)学生交流解比例的意义。
(3)教师归纳:(出示课件)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着解答此题,一名学生演板。
(3)师生共评。
(4)归纳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A. 设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为x;B. 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C.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D. 检查、写答语。
(5)试一试:完成练习六第8题。
3、自学例3。
(1)学生独立把例3补充完整。
(2)学生口述解答过程和解答依据。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再解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
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求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
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1)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2)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3)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5、完成第3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解比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解比例。
2、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教具: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说出下列方程的解答过程:2X=8x91/2=1/5x1/4。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把下面比例改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3:8=15:40,9/1.6=4.5/0.8二、新课1、出示图片,介绍这是法国著名上午埃菲尔铁塔,塔高320米,在北京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塔的模型,高度32米,问模型与原来塔高度的比是多少?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2、出事例题,读题并观察,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讨论,研究解题办法4、汇报分析不同的解法(此时揭示课题并说明什么是解比例)5、注意强调列式是两个比前后的一致性6、出示例31.5/2.5=6/X比较与例2的不同,明确解题思路7、小结:说明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也就是解方程三练习1、求X的值1/2X=1/4x1/57.8:X=8.2:102、书上练习第8题3、团结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30000,它的图上距离是六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4、小兰说她只用一把尺子,一根竹竿就能量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你信吗?为什么?下课后尝试去测量。
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怎样解比例?〖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第【2】篇〗一、教材分析《比例的应用》为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从构建上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养成和知识的运用。
把通过三个相关联的量求第四个量的运算,用方程的方法呈现为比例的形式,这样从视觉上更附和了聋生的认识特点,同时也把复杂的等量关系更清晰的更简单的体现在比例的内容里。
让学生轻松的理解比例就是在等号两边表示两组相等的比。
这样的方法也是比例应用题的一大特点。
同时更有助于学生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的转变,使新课程理念融入于特教课堂。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_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_教学设计导学案设计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目的,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正、反比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巩固用比例知识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1.感知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
先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用学过的比例知识分析并解答问题。
再出示思考题,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并试着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订正,让大家领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2.在比较中体会知识的实质。
引导学生对两道例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
在学生进行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发现和体会。
3.在练习中掌握解题的方法。
练习的设计,紧扣例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比例关系中,进一步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中,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铺垫。
(5分钟)引导学生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思考后回答:(1)成正比例。
(2)成反比例。
(3)成正比例。
(4)成正比例。
1.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了90 km,照这样的速度,7小时行了多少千米?题中有哪三种量?其中哪种量是一定的?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二、探究新知。
4.3.3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1. 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难点1. 比例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1)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 比例的运用(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正反比例:相关联的两种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 实际问题(1)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用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比例关系,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练习题的布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并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比例关系,举例说明。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之,本节课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比例关系,学会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例的运用”,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第【1】篇〗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种比例?好,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
师:你能准确地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吗?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回合的抢答||比拼:我会判断。
(抢答要求:举手证明你有勇气,你||会做,你没有抢答到但是你的手势判断正确,你仍然是最棒的。
)出示: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二、探究新知(一)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究例5)1、师:(对于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看样子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那么,学习了正反比例到底有什么用呢||?(学生交流)来我们一起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吧!出示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4-10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10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410节,主要用比例来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教材的第78页到第82页,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以及如何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且能够运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性质,能够运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比例的应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以及相关的比例计算工具,比如计算器。
学生们需要准备好笔记本,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和性质,以及一些实际的例题和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如果一个人以80米每分钟的速度跑步,他跑240米需要多少分钟?2. 一辆火车以7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它行驶140公里需要多少小时?答案:1. 240/80 = 3,所以需要3分钟。
2. 140/70 = 2,所以需要2小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课后,我会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际问题进行练习。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比例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际问题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两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们尝试解决。
这些问题与学生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让他们认识到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引入问题时,我会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确保它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思考,但又不会过于复杂,让学生们感到困惑。
二、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在讲解比例时,我会详细解释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并给出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人教课标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59用比例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判断问题中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3、培养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会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1、同学们知道校园里最高的树是那一棵吗?老师很想知道这棵树的高度大概有多少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其实我们有一种既科学又方便的测量方法,但需要同学们掌握好这节课的知识才能正确地测量出这棵树的高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3、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自学互动(一)探讨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也就是“12.8:8和李奶奶家的水费:10”的比值相等。
可以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从而列出方程。
(3)例式解答。
二种:用比例解决问题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12.8:8=x:108X= 12.8×10X=16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4)展示学习成果,请二名同学到黑板板演。
三、课堂检测(一)测评练习1、按要求做题。
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
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1)题中的()一定,所以()和()成()比例。
也就是说两人的()和()的比值是相等的。
(2)设要用x元。
列比例是()。
2、用比例解答下面各题。
(1)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了14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需要行驶多少小时?(2)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子长2.4m。
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到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板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即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整理)六年级数学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导学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学习内容】:P59页例5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能判断实际问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比例正确解决实际问题2、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2、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预习案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回答:(1)各有哪三种量?(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2、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⑴、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⑵我们班的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探究案【学习例5】1、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
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读题后,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①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
相关联的两种量对应数据张大妈李奶奶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可以知道:()一定,所以()和()成()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4、讨论怎么检验?把检验过程写下来。
5、【举一反三】: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并交流订正,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6、小组讨论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什么呢?【提示: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解决步骤。
】(1)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2)若成正比例关系,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即方程);(3)解比例;(4)检验,作答。
测评案1、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认识》导学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认识》导学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比例的推导过程。
2. 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比例的推导过程。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例的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旧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比例的相关知识,如比例的定义、性质等。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比例来解决。
二、新课导入1. 讲解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例如,a:b = c:d,表示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
2.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具有传递性、对称性和逆用性。
即如果a:b = c:d,那么a、b、c、d四个数构成的两组比相等。
3. 演示比例的推导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从两组相等的比推导出比例。
三、巩固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例的知识。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基本性质和推导过程。
2. 总结:强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例的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晰,学生是否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已知 A÷B=C。
当A一定时,B和C()比例;当B一定时,A和C()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1.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2.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答。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教学重点:运用比例解决问题,会正确解比例。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一、知识链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你知道了比例的哪些知识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
3.我们学习比例有什么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比例的应用。
(板书:比例的应用)二、新知探究,自主学习1.了解“物物交换”。
2.出示情境: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我有?个玩具汽车。
(1)说信息。
(2)举例说。
(我有8个玩具汽车可以换20本小人书)(3)说理由。
3.追问:不论玩具汽车的个数和小人书的本数如何变化,它们之间的什么没有变?(比或者比值)那么说明玩具汽车和小人书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的,你能写出比例么?(学生尝试写比例)4.再次出示情境图: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我有14个玩具汽车。
(1)找条件的不同。
(2)假如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比例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么?5.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示:独立尝试列出比例,并尝试计算。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阅读课本19页的活动二)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样列比例?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2)小组交流三、展示交流、合作探究1.列比例的依据:(1)学生交流这样列比例的理由。
(2)对比算法不同、沟通知识的联系。
对比课堂前测中做这道题的方法,感受算法的不同、知识的联系。
2. 解比例的依据:(1)学生交流解比例的过程,说清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2)再次尝试解比例。
(课本活动三)(3)师生共同总结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规范书写过程。
(六年级数学教案)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导学案
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导学案六年级数学教案教材分析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5和例6的教学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学情分析这类问题学生在前面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
学生对相关知识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量掌握良好。
教学目标(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法、学法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想、交流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变式练习”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媒体运用任务导学明确任务1.师:同学们,熟悉这个地方吗?现在我很想知道这根旗杆的高度有多少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师:其实我们有一种既科学又方便的测量方法,但需要同学们掌握好这节课的知识才能正确地测量出旗杆的高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3.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导学案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学习内容】:P59页例5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能判断实际问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比例正确解决实际问题2、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2、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预习案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回答:(1)各有哪三种量?(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2、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⑴、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⑵我们班的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探究案【学习例5】1、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
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读题后,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①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
4、讨论怎么检验?把检验过程写下来。
5、【举一反三】: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并交流订正,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6、小组讨论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什么呢?【提示: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解决步骤。
】(1)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2)若成正比例关系,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即方程);(3)解比例;(4)检验,作答。
测评案1、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
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1)题中的()一定,所以()和()成()比例。
也就是说两人的()和()的比值是相等的。
(2)解:设要用x元。
列比例:2、用比例解答下面各题。
(1)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了14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需要行驶多少小时?(2)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子长2.4m。
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到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3、一根木料,锯3段需要9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锯6段,需要多少分钟?(用比例知识解答)【评价】1、教师评价2、自我评价用反比例解决问题【学习内容】:P60页例6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存在的反比例关系的量。
2、学生能够熟练的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加深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并能利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1、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并列出等式。
2、利用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案1、口答:反比例的意义。
2、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3、写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并判断在什么条件下,其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
①已知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和加工时间,求加工原件的总数。
②已知每本书的价格和购买的本书,求应付的钱。
③房间铺地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所需地砖的块数。
探究案1、出示例6:书店运来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
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小组交流:(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
(2)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小结】:()一定,所以()和()成()比例。
(3)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4)小组讨论交流解比例。
2、小组讨论: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什么呢?测评案用比例知识解答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
如果每本50页,可以装订1200本;如果每本30页,可以装订多少本?2、一辆汽车从甲地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四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千米?3、同学们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35行,如果每行站25人,要站多少行?4、一个修路队,原计划每天修400米,15天可以修完。
结果12天就完成任务,实际每天修多少米?5、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18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可飞行1800千米,返回时逆风每小时可飞行128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评价1、教师评价:2、自我评价:旧城镇下学期六年级数学导学案编号:29 编制人:谢俊昆修编学校:旧城小学审核人:荣武荣审定人:王志平使用时间:【学习内容】: P66-P67页自行车里的数学。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自行车前进时;链条与前后齿轮的运动特点,发现并得出前后齿轮与转数之间的关系,能够综合运用圆,比例及排列组合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教学模式——求解的问题解决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通过观察现象,发现本质,得到规律性的结论。
3、通过解决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在总齿数一定的情况下,“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关系的发现过程。
2、自行车前进过程前后齿轮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应用。
【使用说明】:准备自行车、齿轮学具、图片。
【我的预习疑惑或补充】预习案1、如果m:n=a,当a一定时,m和n成()比例;当n一定时,m和a成()比例;当m一定时,n和a成()比例。
2、大小齿轮的个数比是8:5,小齿轮有40个齿,大齿轮有()个齿。
3、应用比例的知识,说说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4、你们对自行车了解吗?自行车中存在哪些教学问题?探究案1、小组讨论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提示:小组可采取测量的方法,用尺子量量自行车蹬一圈,前进的距离。
2、小组合作寻找计算的方法。
(1)观察自行车的前后齿轮,明确自行车是如何前进的?(2)锁定目标,观察理解转速。
(3)借助自行车和齿轮学具,研究前齿轮的齿数与转动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与转动的圈数之间的关系。
(4)小组讨论并做实验,前后齿轮转动的总齿数怎样?齿轮与转数之间成什么关系?(5)讨论计算方法:测评案a)某自行车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20个齿。
如果前齿轮转动5圈,那么后齿轮转动几圈?b)华华所骑的自行车的车轮直径为71cm,前齿轮有40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他蹬一圈自行车走的距离是多少?蹬20圈呢?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旧城镇下学期六年级数学导学案编号:30 编制人:谢俊昆修编学校:旧城小学审核人:荣武荣审定人:王志平使用时间:【学习内容】:P68页例1扇形统计图【学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学习重难点】:重难点: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预习案下图是阳光小学喜欢动物统计图。
1、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喜欢大熊猫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
喜欢滇金丝猴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
喜欢藏羚羊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
2、喜欢﹙﹚的人数最多。
喜欢﹙﹚的人数最少。
探究案一、探究例1(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
B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
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
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
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
(2)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
(3)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
测评案完成课文练习十一第1题(1)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2)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有什么修改建议评价: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旧城镇下学期六年级数学导学案编号:31 编制人:谢俊昆修编学校:旧城小学审核人:荣武荣审定人:王志平使用时间:【学习内容】:折线统计图 p68页例2【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
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预习案1.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说一说这里观众数量的变化情况?探究案一、探究例2。
1.出示课文例题。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7月份到﹙﹚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元 8月份:﹙﹚元 9月份:﹙﹚元10月份:﹙﹚元 11月份:﹙﹚元 12月份:﹙﹚元(3)、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情况是一样的。
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测评案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旧城镇下学期六年级数学导学案编号:32 编制:段海友编修学校:督捕抚小学审核人:秦武荣审定人:王志平使用时间:【学习内容】:数学广角P70页例1、【学习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