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合集下载

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林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生态功能最全、持续时间最长的生态工程,对保护和改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是确保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省、市、县人大三级联动听取和审议政府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专项工作报告是今年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的工作部署,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农资环工委,先后到林业局、乡镇、街道对我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生态公益林建设背景和我县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为了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2001年国家实施了重点生态公益林制度,2004年建立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并在全国实施。

**省政府于1999年率先在21个江河源头县、重点林区县开展了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

2001年,**省出台《**省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第一阶段(2001-2010年)建设重点生态公益林200万公顷,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30.5%;第二阶段(2011-2020年)建设生态公益林333.3万公顷,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51%。

我县土地总面积148.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5万亩。

全县共界定重点生态公益林79.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3.8%,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63.9%。

按事权等级分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4.5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35.4万亩。

按林种主要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其他林。

重点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石塘、赤石、紧水滩、元和等乡(镇)、街道及云和县林场、营林公司2个国有经营单位的重点生态区域。

2007年,我县成功创建**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成为丽水市首批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之一。

全县森林生态状况持续改善,森林生态防护效能持续增强,主要表现为:一是森林资源得到快速增长。

全县公益林区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78.1%提高到82.6%,树种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公益林优质林分(主要是阔叶林和混交林)面积达53.8万亩,优质林分比例由原来是23.2%提高到44.1%。

贵州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

贵州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

贵州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 14-12-09 17:13 多彩贵州网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科学划定我省生态红线,扎实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最新要求,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林业工作实际,特制定我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方案。

一、我省林业生态红线的内容林业生态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林业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底线,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控制线、保障生态安全的警戒线、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按照《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确保红线区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以上”的规定和《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我省林业生态红线包括林地保有量、森林面积保有量、森林蓄积保有量、公益林面积保有量、湿地面积保有量、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物种数量、古大珍稀树木保有量、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等9项内容。

具体红线指标如下表。

序号红线名称2020年目标1 林地保有量不少于1.32亿亩2 森林面积保有量不少于1.32亿亩3 森林蓄积保有量不少于4.71亿立方米4 公益林面积保有量不少于8891.39万亩5 湿地面积保有量不少于315万亩6 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不少于1890万亩7 物种数量不少于现有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8 古大珍稀树木保有量不少于现有古大珍稀树木的种类和数量9 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5.2%二、我省林业生态红线区域及其分级管控区的划分(一)红线区域。

按照我省林业生态红线内容和指标,将全省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迹等在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水源地、重要湿地、湿地公园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中的林地、湿地及禁止开发区以外的国家级和地方公益林地等重要区域划为林业生态红线区域。

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林业科技Li n y e Keji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陈园林(湖南省东安县林业局,湖南东安425900)摘 要:在针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区划界定的时候,要保证整个环节在操作过程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这 样不仅能够为生态公益林的规划和建设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还能够将生态公益林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 来。

本文针对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71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9)17-0082-02近年来,我国森林资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大量的森林资源被破坏,过度的乱砍滥伐现象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

这样不仅会直接导致森林资源越 来越匮乏,而且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生态公益林的概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不断扩大,这样不仅有利于促使生物的多样性被有效落实到实 处,而且还能够实现对水土流失现象科学合理的 控制,对当前的生态环境能够起到良好的改善和优化作用。

但是在当前针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区划界定的时候,仍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中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必须要妥善 处理,从而保证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存在的问题1.1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我国当前森林资源严重匮乏,乱砍滥伐现象直接导致森林资源已经呈现出一种供不应求的状 态。

在这种背景下,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适当恢复森林植被面积,为植物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生态公益林概念的提出,对森林资源的匮乏能够起到良好的缓解性效果,但是在区划界定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生态公益林的落实效果并不理想。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公益林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不仅是为了恢复植被面积,而且还要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基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的大方县林地动态变化分析

基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的大方县林地动态变化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根本[1]。

森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承载体,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产和林业行业发展的基础,是增强生态防护、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与保障之一[2]。

林地是指一切用于林业生产的区域,是土地分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由于经济社会等发展需要,森林资源利用不当、消耗过快等现象频频出现,水土流失、石漠化加剧,空气污染、自然灾害等时有发生,因此,研究林地的动态变化,可为林业部门及时有效地提供林地及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信息,提高林地监管能力[3];同时依据林地变化情况,提出合理的林业发展对策并制定符合实际的林业工作计划。

可见,林地动态变化研究,不仅是支持政府宏观决策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3]。

目前,针对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林地变化情况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大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和大方县2020年度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成果为基础,基于转移矩阵分析通过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以来大方县的林地变化情况,以便为大方县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生态文明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地处东经105°15′47″~106°08′04″,北纬26°50′02″~27°36′04″。

2020年,全县总面积为2646.38km 2,占毕节市总面积的13.04%。

县城距毕节市人民政府驻地46km [4]。

大方县地处黔西北高原(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斜坡地带,属中山地貌类型,县境大部分海拔在1400~1900m ,最高海拔为2325m ,最低海拔为720m [5]。

境内山峦重叠,地形多样,地势中部和东北高,全境呈南北向狭长不规则走势,碳酸盐岩溶分布较广,形成了类型特殊的岩溶生态环境[4],岩溶收稿日期:2023-04-11作者简介:何孝龙(1995—),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与规划设计研究。

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方案

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方案

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工作台上,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拿起笔,思绪如泉涌,关于公益林区划界定的工作方案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

一、项目背景公益林,那是大自然的绿色宝库,是生态平衡的守护者。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公益林区划界定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本项目旨在明确公益林的具体范围,加强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二、目标定位我们的目标是清晰的,那就是确保每一片公益林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区划界定。

具体来说:1.明确公益林的具体边界,确保公益林资源的有效保护。

2.建立完善的公益林区划界定体系,提高区划界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提升公众对公益林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公益林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步骤1.数据收集与分析我们需要收集公益林的相关资料,包括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植被类型等。

通过数据分析,初步确定公益林的大致范围。

2.现场踏查我们要深入实地,对初步确定的公益林范围进行现场踏查。

这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专业的判断力,确保每一片公益林都能得到准确的界定。

3.制定区划方案在收集数据和现场踏查的基础上,我们要制定具体的区划方案。

这个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植被类型等多种因素,确保公益林的区划界定既科学合理,又具有可操作性。

4.征求意见与修改区划方案制定后,我们要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意见。

这个过程可能会遇到各种质疑和建议,我们需要耐心倾听,认真分析,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5.实施与监督区划方案确定后,我们要组织实施。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监督,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按照方案执行到位。

同时,还要定期对公益林的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难点与对策公益林区划界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

比如:1.公益林范围的界定难度较大。

对策: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结合现场踏查,确保区划界定的准确性。

2.公众参与度不高。

贵州大方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贵州大方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贵州大方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作者:郭江雪张璇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13期摘要:指出了林地资源管理作为一项重大意义的社会性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生态的稳定持续发展。

分析了大方县林地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林地保护;发展对策;大方县中图分类号:S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85021引言大方县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正处于脱贫建设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非法侵占林地、毁林开荒、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违法行为十分突出。

致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工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为保障大方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对大方县林地保护利用进行了探讨。

2基本概况2.1自然地理概况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乌江上游六冲河北岸,地跨东经105°15′~106°08′、北纬26°50′~27°36′。

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县,南靠六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以瓜仲河为界与纳雍县相望,西部和西北部同毕节市七星关区相连。

大方县地貌处于乌蒙山脉东麓的黔西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峰林、峰丛、溶洞、竖井、漏斗等岩溶地貌十分发育。

山地、丘陵、盆地等3种成为地貌主体。

境内山地面积占该县土地总面积的37.3%;丘陵占该县土地总面积的46.7%;盆地(坝子)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6.0%。

2.2气象气候大方县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长夏短、春秋相近、无霜期长、阴雨天气多、日照时数少、相对湿度大,具有高海拔、低纬度的高原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12.85 ℃,年均日照数1294.56 h,年均降雨量982.32 mm,无霜期250 d。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8月低温、干旱、冰雹、暴雨、大风等,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2.3森林资源概况大方县林地总面积139333.85 hm2(209.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9.79%。

公益林 判定标准

公益林 判定标准

公益林判定标准
公益林判定标准主要考虑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状况脆弱,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具体来说,下列区域的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应当划定为公益林:
重要江河源头汇水区域。

重要江河干流及支流两岸、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重要湿地和重要水库周围。

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防风固沙林基干林带。

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

未开发利用的原始林地区。

需要划定的其他区域。

如需更多信息,可查阅关于公益林的文献资料,或者咨询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获取。

森林管护项目管理细则

森林管护项目管理细则

大方县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护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护工作,促进持续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制定的《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农〔2007〕7号)制定本办法。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大方县34个乡镇及国有大海坝林场的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区。

第三条森林管护,是指对纳入国家级重点公益林范围内的进行看管和巡护,以及相关的组织管理。

第二章管护原则第四条森林管护要在明确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实行地方行政领导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责任到人。

第五条森林管护要实行分类管护,根据状况和生态区位重要性,对重点林区实行重点管护。

第六条森林管护应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提高。

第七条森林管护要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实行合同制管理,明确管护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管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在确保不降低森林生态功能、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允许开发和合理利用管护区内的资源,增加收益。

对国有林管护区内的林副产品资源,原则上实行有偿利用。

集体林和个体林管护区内的林副产品资源开发利用权,依法属于林权所有者。

第三章组织管理第九条根据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建设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的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层层落实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将森林管护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安全。

第十条工程乡镇、大海坝国有林场等工区,具体负责所辖域内森林管护的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工程实施乡镇要成立相应的森林护机构,合理配备管护人员,建立健全乡(镇、林场)、村(组、管护站点)及管护人员的森林管护体系,把森林管护责任落实到森林管护人员。

公益林界定书

公益林界定书

国家公益林现场界定书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和《山西省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2013年月日经现场界定,将山(场)小班,面积亩,区划界定为国家级公益林(地)。

二级林种为;工程类别为;造林年度;林地权属:;林木权属:;主要受益对象;相关负责单位;所在1:10000地形图符号;编号为;四至界定东至;南至;西至;北至;地形示意图后附。

参加界定人签字:县林业局:林业局盖章:乡镇政府:林业站:(技术员)乡镇政府盖章:村委会:村民小组:村委会盖章: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批准认可单位(县、市、区政府)盖章年月日(四)“国家级公益林现场界定书”的填写1.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到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经营者。

2.林班号、小班号,指界定书所在的林班或小班号,一份界定书内有多个小班时,小班号都要填写。

一份界定书内所涉及的范围均应地块相连、二级林种一致。

3.二级林种指森林法规定的五大林种的属种。

防护林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护岸林、护路林、其它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分为: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自然保护区林。

4.林地权属分国有、集体两种填写。

5.林木权属分国有、集体、联营、个人四种填写;两种以上并存的都要填写。

6.“号地形图”指界定地块所在的地形图图幅号。

7.编号,公益林现场界定书以县或乡为单位统一编号。

8.地形示意图,按四址界限绘制比较详细的示意图。

9.填写工程类别和造林年度。

10.参加界定人员签字、盖章。

11.根据确定或量算的各地类面积,填写界定地块各类面积统计表。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在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在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9680 49680
86.26 177.16 743.93 12301.50 18144.71 18144.71 18144.71 18144.71 1099.17 1099.17 88086.03
124533.33 124026.67
198440 198440 198440 59733.33 59733.33
图 1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组成
由图 1 可知,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组成面积为:水源 涵养林 > 水土保持林 > 其他林。这是源于大方县位于长江上 游,乌江水系,其森林资源保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 水量的调节,关系着大方县及周围县区和下游地区国民经济 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4 公益林开展情况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纳入补偿面积及资金情况(见表 2)。 表 2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汇统计表
3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是充分发挥不同森林的主导功
能,以利于全县生态、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全县生态
公益林区划的重点是:支嘎阿鲁湖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及石 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集中连片 30hm2 以上的有林地、疏 林地、灌木林地区划为重点生态公益林[3],同类型、同事权的 森林、林木和林地应相对集中连片。
关键词院自然保护区;营林;发展策略
人工造林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是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这 种措施,能够有效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 盖率,进而改善气候条件和整体的生态环境。人工造林是重 要的营林措施,对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的 现实意义。
1 建设与发展自然保护区与营林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要求越来越 高。但传统的发展模式比较粗放,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 导致自然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加剧。 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绿色发展、保护自然的重要价值,国 家也倡导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在这种先进发展理念支持 下,自然环境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并成为我国经济 建设的重要内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系统性的工程,内容 非常庞杂繁多,在建设前期,应深入、全面地摸清自然保护区 实际情况,在分析结果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建设 规划与方案,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设自然保护 区,促进营林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有效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森林中生活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其中有不少物种濒临灭 绝,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保护。营林发 展主要途径是植树造林,利用植物根系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优化,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

公益林区划界定暨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报告

公益林区划界定暨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报告

公益林区划界定暨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公益林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保护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公益林及退耕还林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说明(一)

生态公益林及退耕还林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说明(一)

生态公益林及退耕还林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说明(一)
生态公益林及退耕还林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说明
一、背景介绍
•生态公益林的概念
•退耕还林政策的出台
•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
二、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
•建设目标和意义
•所涉及的地区和面积规模
•建设进展和成果
三、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情况
•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范围
•实施效果和成果
•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调整
四、古树名木保护现状
•古树名木的特点和价值
•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五、未来展望
•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发展方向
•退耕还林政策的完善与调整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以上是对生态公益林及退耕还林古树名木保护情况的说明,经过
多年的努力和政策的支持,相关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然而,仍然
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

希望在未来各方的共同
努力下,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我们的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大方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报告

前言森林分类经营,是指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相应地把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其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体制和发展模式。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我国生态建设和强农患民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我国林业经营思想的重大突破。

大方县石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生态十分脆弱。

为使现有的森林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再遭受破坏,实施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

根据林资发[2009]214号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黔林资通〔2009〕318号《关于上报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核查报告和规范国家级公益林补充申报工作的通知》和省财政厅、林业厅《关于下达2009年度第二批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通知》(黔财农[2009]224号文件精神。

我县组织技术人员从2009年12月,在各乡镇政府及林业站配合下,对全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顺利完成大方县森林分类经营界定外业工作。

2010年2月转入内业资料整理,编制工作报告,统计汇总,大方县生态公益林1264594.8 亩,其中地方公益林427900.8亩,重点公益林为836694万亩(其中原定655094亩,新增181600亩)。

一、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大方县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5°15′47″~105°08′04”,北纬26°50′02″~27°36′04″之间,东西长86.2公里,南北宽85.2公里。

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蒙山脉东麓,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

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县,南至六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与瓜仲河与纳雍为界,北部及西北部与毕节市相连,全县共辖34个乡镇389个村(居委会)3844个村民组(街道办事处)。

(二)地质地貌大方县属于黔西高原中山区。

全县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貌类型复杂多变,地面零星破碎,山地、丘陵、盆地、洼地交错分布,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切割较深,最高海拔2325米,最低海拔720米,相对高差1605米,县城海拔1700米,具有地势高,地形起伏大,山大坡陡,沟多谷深的高原山地特点。

公益林现场界定书模版 (1)

公益林现场界定书模版 (1)

公益林现场界定书
贵州省县(市、区)人民政府
年月日
贵州省地(州、市)县(市、区)乡(国有林场)编号:
公益林现场界定书
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是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建立两大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是签订公益林保护管理合同的依据。

根据《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及《贵州省公益林保护和经营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黔林资通〔2014〕199号)文件精神,经与乡(镇、国有林场)村(工区)村民小组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同现场认定,将山(场)(林班号小班号,小班面积合计亩),区划界定为: 公益林,划定保护等级为:二级林种为: 。

林地所有权权利人:(国有或集体)
林地使用权权利人:(具体使用单位或个人的名称)
森林或林木所有权权利人:(具体所有单位或个人的名称)
森林或林木使用权权利人:(具体使用单位或个人的名称)
主要受益对象:(长江或珠江中下游、XX水库)
事权责任主体:(具体管理单位或个人的名称)
四至界线(准确位置见号地形图): 东起;南至;西至;北至。

(附图见后)
参加界定人签字:本人签字
县(市、区)林业局(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
负责人本人签字、盖公章。

乡(镇)政府(国有林场):
负责人本人签字、盖公章。

乡(镇)林业工作站:
负责人本人签字、盖公章。

村委会:
负责人本人签字、盖公章。

村民小组:
负责人本人签字
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代表人签字,盖手印
现场界定日期年月日
批准认可单位(县、市、区人民政府)盖章
年月日。

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方案(文本)前言附后

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方案(文本)前言附后

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社会、经济情况(一)地理位理沙河林场始建于1963年,位于阿城区东南部,距阿城区30公里。

行政区划隶属阿城区交界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7°0′20″—127°13′27″,北纬45°16′14″—45°25′56″。

东部与小岭林场相邻,南部与五常市隔河相望,北部与亚沟、玉泉林接壤。

本场东西17.2公里,南北18公里。

(二)气候条件我场地处张广才岭西坡,整个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东南—西北方向狭长,坡度10—22度,最大坡度35度,属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海拔250—600米。

本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最高气温34.9度,最低气温—35度,年平均气温2.6度,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2560小时,积温2739度,无霜期为117天。

(三)社会状况全镇有10个村,50个自然屯,本场现有职工66人,其中干部13人,内含工程技术人员7名,总人口182人。

(四)经济状况沙河林场现有固定资产128万元,年产商品材2000立方米,年产值168万元,年上缴利税20万元,交通便利,境内平均公路网密度达5.3米/公顷。

第二节森林资源状况全场施业区面积698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6911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77532立方米。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6711公顷,其中用材林2035公顷,蓄积189130立方米,防护林面积4876公顷,蓄积388402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64公顷,灌木林面积21公顷,宜林地11公顷,无林地73公顷。

第三节林业生产建设情况从建场以来,共生产木材62.24万立方米,森林采伐消耗蓄积92.9立方米,封山育林300公顷,更新造林5400公顷。

经过四十年的建设,现已具备年生产木材2000立方米,造林130公顷,育苗50万株。

第四节自然环境与森林资源状况分析(一)自然环境状况分析根据2008年省勘察设计院二类调查结果,我场林业用地面积6911公顷,占总面积98.9%,非林业用地面积73公顷,占总面积的1%。

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方案

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方案

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方案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方案根据《××省林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省地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的通知》(×林联发〔XX〕34号)及全州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会议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县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执行森林分类经营的方针、政策,依法对我县省级公益林进行区划、补偿,以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为目标,以“三个落实”(即地块落实、责任落实、管护落实)为重点,突出公益林的管理保护,建立管护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大力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提高,充分发挥公益林的三大效益,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我县生态环境,促进传统林业向现化林业转变,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二、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全县182272亩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对地方公益林合理区划界定,科学管理保护,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真正使省级公益林形成高效、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

三、领导机构为加强对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的领导,成立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双玉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副组长:李金奎县林业局局长和秋梅县财政局局长成员由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八乡(镇)人民政府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业局,李金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四、工作步骤(一)准备阶段(XX年11月20日至11月25日)。

成立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准备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的各种资料。

(二)现场界定阶段(XX年11月25日至12月10日)。

由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县林业局、八乡(镇)人民政府、八乡(镇)林业站、各村(组)及村民代表,深入实地进行现场界定,签订禁、限伐协议等工作。

公益林界定书

公益林界定书

公益林界定书第一篇:公益林界定书国家公益林现场界定书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和《山西省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2013年月日经现场界定,将山(场)小班,面积亩,区划界定为国家级公益林(地)。

二级林种为;工程类别为;造林年度;林地权属:;林木权属:;主要受益对象;相关负责单位;所在1:10000地形图符号;编号为;四至界定东至;南至;西至;北至;地形示意图后附。

参加界定人签字:县林业局:林业局盖章:乡镇政府:林业站:(技术员)乡镇政府盖章:村委会:村民小组:村委会盖章: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批准认可单位(县、市、区政府)盖章年月日(四)“国家级公益林现场界定书”的填写1.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到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经营者。

2.林班号、小班号,指界定书所在的林班或小班号,一份界定书内有多个小班时,小班号都要填写。

一份界定书内所涉及的范围均应地块相连、二级林种一致。

3.二级林种指森林法规定的五大林种的属种。

防护林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护岸林、护路林、其它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分为: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自然保护区林。

4.林地权属分国有、集体两种填写。

5.林木权属分国有、集体、联营、个人四种填写;两种以上并存的都要填写。

6.“ 号地形图”指界定地块所在的地形图图幅号。

7.编号,公益林现场界定书以县或乡为单位统一编号。

8.地形示意图,按四址界限绘制比较详细的示意图。

9.填写工程类别和造林年度。

10.参加界定人员签字、盖章。

11.根据确定或量算的各地类面积,填写界定地块各类面积统计表。

第二篇: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经营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制定本办法。

公益林区划界定手册0305

公益林区划界定手册0305

湖南省公益林区划界定操作手册湖南省林业厅分类经营办公室湖南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2010年3月目录前言 (4)第一章准备工作 (5)一软件要求 (5)二数据准备 (5)三参数准备 (6)第二章公益林分级区划和调整 (6)一建立各乡镇“二类林相图2008工作图层 (7)1 注册到县级单位,接收数据表模版 (7)2. 将全县数据拆分为各乡镇“二类林相图2008”图层 (7)二统计公益林面积和数据检查 (8)1 公益林面积统计 (8)2 小班地类错误和面积及事权等级错误检查 (9)三核定补进或调出公益林界线 (10)1 注册到乡级单位 (10)2 添加1:1万地形图 (10)3 分类显示 (11)4小班分割 (11)5小班合并 (11)四国家级公益林属性修改 (12)1、将符合区划界定条件的原省级公益林修改为国家级公益林 (12)2、新增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属性修改操作 (13)4、调出国家级公益林操作方法 (15)五省级公益林属性修改 (16)第三章公益林保护等级和生态区位修改 (16)一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修改 (16)1 重赋“保护等级”值 (16)2 设置一级保护等级 (17)3设置二级保护等级 (18)二省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修改 (20)三生态区位值修改 (20)第四章全县数据汇总和成果上报 (22)一数据错误检查 (22)二、全县数据汇总 (23)1、乡镇级数据导出 (23)2、全县数据汇总 (23)二成果上报 (23)1 数据库文件 (24)2报表(excel格式) (24)3上报文件 (24)4 数据库要求及报表填制说明 (24)附录1:修改过的数据字典 (26)附件2 : 表格样式 (28)前言根据《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国家林业局财政部 [2009]214号)、《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财农发[2009]381号)的要求和湖南省林业厅的安排部署,2010年我省对国家级公益林进行区划界定,并结合具体情况,按规定程序补充申报和调整部分国家级、省级公益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森林分类经营,是指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相应地把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其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体制和发展模式。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我国生态建设和强农患民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我国林业经营思想的重大突破。

大方县石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生态十分脆弱。

为使现有的森林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再遭受破坏,实施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

根据林资发[2009]214号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黔林资通〔2009〕318号《关于上报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核查报告和规范国家级公益林补充申报工作的通知》和省财政厅、林业厅《关于下达2009年度第二批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通知》(黔财农[2009]224号文件精神。

我县组织技术人员从2009年12月,在各乡镇政府及林业站配合下,对全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顺利完成大方县森林分类经营界定外业工作。

2010年2月转入内业资料整理,编制工作报告,统计汇总,大方县生态公益林1264594.8 亩,其中地方公益林427900.8亩,重点公益林为836694万亩(其中原定655094亩,新增181600亩)。

一、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大方县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5°15′47″~105°08′04”,北纬26°50′02″~27°36′04″之间,东西长86.2公里,南北宽85.2公里。

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蒙山脉东麓,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

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县,南至六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与瓜仲河与纳雍为界,北部及西北部与毕节市相连,全县共辖34个乡镇389个村(居委会)3844个村民组(街道办事处)。

(二)地质地貌大方县属于黔西高原中山区。

全县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貌类型复杂多变,地面零星破碎,山地、丘陵、盆地、洼地交错分布,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切割较深,最高海拔2325米,最低海拔720米,相对高差1605米,县城海拔1700米,具有地势高,地形起伏大,山大坡陡,沟多谷深的高原山地特点。

(三)河流水系大方县地处长江流域,海马箐连续山脉为分水岭,北部为赤水河水系,流域面积816.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3.3%;南部为乌江水系,流域面积2688.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6.7%。

全县有干河20条,河道总长727.3公里,其中乌江水系14条,河道和溪沟长232.1 公里,平均河网密度20.75公里/百平方公里。

在20条干河中,长度10公里以上的15条,10公里以下的5条,最长的六仲河沿县界长达63公里,最短的哥槎罗河仅6.1 公里。

按流域面积分10—50 平方公里的有3条,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条,流域面积最大的白甫河有1069.8平方公里,最小的哥槎罗河只有25.6 平方公里。

这些河流总的特点是:河道落差大,跌水瀑布多;洪枯流量变化大,陡涨陡落突出;伏流暗河多,季节和常年到处可见。

主要河流有六仲河、上坝河、冷底河、哥搓罗河、八堡河、凉水河、新基河、木弄河、白布河、二道河、油沙河、母都河、蚂蚁河、果瓦河、马洛河等。

河流天然落差大,跌水、陡滩交替出现,水力理论蕴藏量达24.48万千瓦,主要水库有洪家渡水库、官田水库、牛集水库、毛栗水库、移山水库等。

(四)气候特点全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日照数1335.5小时,年平均气温11.8°C,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1.8℃,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为20.7℃,极端最高气温32.7℃,极端最低气温-9.3℃。

年平均降水量1180.8mm,无霜期254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4%,多年平均风速2.8m/s。

有冬无严寒,夏季温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的特点。

(五)土壤条件在复杂的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作用下,大方县土壤资源类型非常丰富,全县土壤可分为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13个亚类,45个土属,105个土种。

在分布上,各土类和亚类表现为地带性土壤、非地带性土壤和耕作土壤交错分布。

全县的土地资源所处海拔高、坡度大,形态组合明显地表现出山地土壤的垂直变化特点。

(六)森林植被大方县植被属于贵州省东部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西部干湿性半干湿性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类型,由于气候温和,水热同季,植被生长繁衍较快,加上人为活动影响,常绿阔叶林已不多见,大部分现存植被均为破坏后的次生植被类型。

次生植被乔木树种主要有华山松、杉木、云南松、马尾松、桦木、杨树、桃、李、梨等,灌木树种主要有杜鹃、火棘、栎类、茶叶、花椒、女贞等。

(七)森林资源根据2005年二类调查结果得出,大方县国土总面积321234公顷,其中林地142758.35公顷,占44.63%;非林地面积177139.65公顷,占55.37%。

全县森林覆盖率34.86%,林木绿化率39.89%。

全县142758.35公顷林业用地中:生态公益林(地) 145448.62公顷,占90.94%;商品林(地)14495.32公顷,占9.06%。

在地方生态公益林中:有林地40773.17公顷,占28.03%;疏林地1697.18公顷,占1.17%;灌木林地69039.16公顷,占47.47%;未成林造林地20742.97公顷,占14.26%;苗圃地3.41公顷,占0.00%;无立木林地1469.57公顷,占1.01%;宜林地11721.38公顷,占8.06%;辅助生产林地1.78公顷,占0.00%。

在重点公益林中,重点公益林31651.69公顷,占21.76%,其中:有林地11098.19公顷,占35.06%;疏林地334.41公顷,占1.06%;灌木林地14440.16公顷,占45.62%;未成林造林地3130.76公顷,占9.89%;无立木林地348.2公顷,占1.10%;宜林地2298.19公顷,占7.26%;辅助生产林地1.78公顷,占0.01%。

二、社会经济概况大方县2008年年未总人口103.2万人。

居住有汉、彝、苗、白、仡佬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0086万元。

农业总产值20921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25507万元,林业产值3396万元,牧业产值76745万元,渔业1036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2534万元。

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545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

三、公益林区划界定的目的和任务(一)目的通过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建立和构建新型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问题,实现林业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对接,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任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林业局有关林业分类经营的文件要求,林业分类经营要从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入手,把现有森林资源区划界定为公益林(重点公益林、地方重点公益林)、商品林两大类型五大林种,并落实到山头地块,明确林业事权责任,通过林业主管部门、林权单位和对森林经营管护有连带责任关系的单位共同确认后,现场签订界定书,明确各方权、责、利关系。

四、公益林区划界定的指导思想、原则、依据(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执行森林分类经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依法对省级公益林进行区划、补偿,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为目标,以“三个”落实为重点,突出公益林的管理保护,建立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大力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提高,充分发挥公益林的三大效益,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我县生态环境,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二)原则1. 生态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全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要以保护和改善石漠化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为主,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服从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的要求。

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森林分类区划界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要根据当地生态区位和经济发展状况,交通条件等,合理确定各林种比例,以利于全县林业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3. 坚持林业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依法维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利的原则分类区划界定要以原有林权为基本依据,不得随意变更原有林地、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

分类区划界定要与林权单位及个人协商,现地认定,逐块登记界定书,由林权单位及个人签字确认。

坚持“四个不界定”,即基层领导不到现场不界定;林权所有者和经营主体不到现场不界定;群众代表不到现场不界定;村民委员会不认可不界定。

4. 突出重点原则全县公益林区划的重点是:支嘎阿鲁湖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及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集中连片30公顷以上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区划为重点公益林;其它生态区位较为重要而未进入重点公益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区划为地方重点公益林。

5. 因害设防,合理布局的原则依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条件,森林资源特点,生态脆弱程度,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使公益林、商品林布局合理,充分发挥不同森林的主导功能,以利于全县生态、社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6. 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的原则同类型、同事权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应相对集中连片,以保持适度规模经营,便于管理和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

(三)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3、国家林业局林策发[1999]191号《关于开展全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的通知》;4、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林资发[2009]214号《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5、《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6、贵州省林业厅黔林资通[2002]215号《关于做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的通知》;7、贵州省林业厅黔林资通【2004】58号《关于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界定有关问题的通知》;8、《贵州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方案》;9、《贵州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技术方案》;10、《贵州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方法》;11、黔林资通〔2006〕30号关于印发《贵州省重点公益林经营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12、[2005]黔林资通309号文内容《贵州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补充规定》13、黔林资通〔2005〕308号关于印发《贵州省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办法》的通知14、黔林资通〔2009〕318号《关于上报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核查报告和规范国家级公益林补充申报工作的通知》15、黔林资通〔2009〕277号转发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16、毕地财总[2009]1501号财农126号《关于下达2009年度第二批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通知》17、《贵州省县级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细则》;18、黔林资通[2008]415号《关于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同步进行公益林界定工作有问题的通知》19.《大方县森林分类区划公益林界定技术方案》;20、大方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大方县199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2005年大方县森林资源现状调查成果资料;21、大方县2009年林权制度改革所有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