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教案化学高中物质的量
教案化学高中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掌握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的定律;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
2. 摩尔的概念和摩尔质量;
3.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4. 物质的量和化学方程式;
5.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定律。
难点: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例分析;
2.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实验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讲授:介绍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的定律;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和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4.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资源:
1. 课件;
2. 实验器材。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练习成绩;
3. 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1. 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和摩尔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解题能力。
以上是本节化学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6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我精心为您带来了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 ,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其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学生必做实验。
对于定量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学生初中学习过基于质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并且掌握情况较好。
所以当学生接触“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概念,是比较难主动使用的。
所以教学过程,应该突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的建立,确实为化学研究链接微观和宏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学生初步掌握微粒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1、“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 一) 环节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任务 1]教师引导: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教案:物质的量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
3. 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黑板、白板笔。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盐、铁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物质都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
二、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解释物质的量与物质粒子数量之间的关系。
2.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验现象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三、讲解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15分钟)1. 教师介绍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并解释摩尔的定义和含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计算实例,帮助学生掌握摩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摩尔比的确定等。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实例分析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与讨论(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学生提出问题或讨论相关问题,教师解答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讲解概念、进行实例分析和计算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总结与讨论,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的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掌握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摩尔和质量的转化和计算。
2. 理解并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计算器和白板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
二、讲解与探究(15分钟)
1. 讲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解释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尔和质量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计算。
四、训练与应用(15分钟)
通过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摩尔和质量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应用物质的量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拓展问题进行思考。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提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应用,拓展课外学习内容。
物质的量教案 (4)
物质的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2.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和符号;3.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4.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整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和符号•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2. 教学难点•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实验器材、实验数据表格等;•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PPT,通过提问或讲解,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量。
2. 概念讲解(10分钟)2.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用来表示物质中含有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符号为n。
•1摩尔表示物质中含有的基本粒子的数量,与物质的质量和化学反应有关。
2.2 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和符号•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是摩尔(mol),符号为n。
•1摩尔等于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
•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3. 计算练习(15分钟)教师通过教材上的例题引导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包括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量计算等。
4. 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测量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到表格中。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容量瓶、移液管、称量器等;2.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物质,加入容量瓶中,并用适量的溶剂溶解;3.配制溶液的体积至容量瓶刻度线处;4.将溶液均匀搅拌,使溶质充分溶解;5.用移液管吸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经过称量器称量溶液的质量;6.根据所测得的质量和溶液的密度,计算出溶液中的物质的量。
5. 实验数据处理(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溶液中物质的量,并填写到表格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让学生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原因。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相关单位;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4. 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
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摩尔的概念、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化学方程式与物质的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概念解释(10分钟)
解释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的概念,并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
方法。
3. 实例演练(15分钟)
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实例演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讨论与分组练习(15分钟)
分组讨论物质的量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溶液的浓度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等,并
进行练习。
5. 实践操作(15分钟)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的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物质的量的知识;
2. 思考物质的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单调研。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增强了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下节课可继续拓展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引入相关的计算方法。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7篇)学问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力量目标:培育学生的规律推理、抽象概括的力量。
培育学生的计算力量,并通过计算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稳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熟悉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讨论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育学生敬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加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标准化,单位使用精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学生思索: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响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
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响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叙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生疏。
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答复: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根本单位物理量单位名称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发光强度坎[德拉] 物质的量摩尔叙述:在定量地讨论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
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讨论、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殊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根底。
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根底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留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提问:通过观看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熟悉是什么?答复: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案
目标: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掌握摩尔、原子量、分子量等概念,能够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量。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2. 摩尔与物质的关系
3. 原子量、分子量及摩尔质量的概念
4.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计算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差异,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学习: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并讲解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实验,学会如何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
4. 总结:复习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5. 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方式:
1. 完成练习题和实验报告,检验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参与讨论和答疑,考察学生对物质的量理解的深度。
3. 考试及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掌握程度。
延伸拓展: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研究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比如摩尔的应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消耗和生成等方面的研究。
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拓展物质的量的应用领域。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摩尔的概念、单位及其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3. 学会使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4. 能够应用物质的量解决实际问题,如配平化学方程式。
教学内容- 物质的量定义- 摩尔概念及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题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开始上课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购物的经历来引出“计量”的概念。
例如,询问他们是如何确定购买水果的数量(按个数、重量等)。
随后指出,在化学领域,我们也需要对物质进行准确的计量,从而自然过渡到“物质的量”的概念。
讲解新知1. 物质的量定义:首先明确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所含基本单位(原子、分子、离子等)数量的物理量。
2. 摩尔概念:接着介绍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强调一摩尔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目为6.022 x 10^23,即阿伏伽德罗常数。
3. 物质的量与质量关系:详细解释如何通过物质的摩尔质量将质量转换为物质的量,以及如何使用这个转换在实验室准确称取试剂。
4. 化学方程式中应用:结合化学方程式,展示如何利用物质的量进行配平,以及如何根据反应物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物的预期产量。
课堂练习为了巩固知识点,设计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完成。
例如:- 给定某物质的质量,要求学生计算其物质的量。
- 提供一系列化学反应,指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配平。
- 根据实验数据,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物质的量预测反应的理论产率。
总结回顾课程结束前,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简要回顾,确保学生对关键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作业布置分发课后习题,包括一些涉及物质的量计算的题目,以及实际应用题,如配平复杂的化学方程式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验问题,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课程内容。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优秀4篇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本着学生学会实验操作为目的,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注意细节问题。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两大部分,一、视频演示。
二、实地操作。
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总结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怎样操作和体会实验的快乐。
为此设计以下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方法。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耳听、目看、书写、脑思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品质。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获得成就的快乐。
三、重点: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五、重点突破方法:根据有效学习思想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采用视频观法达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学习,然后进行实地演练进一步巩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实地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之深刻。
六、教学方法: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指导,让学生上课有据可依。
细节中采用视频观看、讨论总结、自学阅读、实验实地操作、小组间自评互评、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
七、学习方法:自学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互评自评法、合作学习法。
八、导学过程:溶液的概念: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理解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3. 能够根据物质的量计算质量、体积等数值。
教学重点:1. 掌握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理解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讲义、教具等。
2. 向学生出示实验器材图和化学反应现象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出示实验器材图和化学反应现象图,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些实验器材和化学反应有关系吗?”指导学生想一想实验器材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进行化学反应。
二、讲解(25分钟)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关系。
它是以摩尔为单位,记作mol。
1mol物质中所含粒子的数目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A。
2. 摩尔摩尔是化学计量中粒子数目的单位,1mol氢原子的质量是1.008g,1mol氧分子的质量是32.00g。
因此,计算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质量和体积物质的量用的都是摩尔。
3.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一种物质量的度量单位,通常用于表达摩尔中所含物质的质量。
即物质中每一摩尔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用单位g/mol表示。
4. 摩尔体积摩尔体积是指1mol气体的体积,标准条件下为22.4L。
如某些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摩尔体积可以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计算。
三、实例分析(10分钟)老师向学生出示一个问题:“一个分子的KClO3需要分解为KCl和O2,需要使用多少克KClO3才能得到2mol氧气?”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四、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知识和技能?对化学反应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学生课后需要进行了解和巩固。
五、作业(5分钟)1. 编制2个摩尔质量数值的表格,其中包括一些常见的离子的摩尔质量。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4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4篇)物质的量篇一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板书]一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物质的量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单位米千克秒安培摩尔开尔文坎德拉符号mkgsAmolKcd[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
从中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设问]正如1kg有多重,1mol有多少个微粒呢?[板书] 2,物质的量的基准请大家从教材45页的第二段中找出答案。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二课时](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二课时](精选3篇)第二课时教案: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大小的物理量,能够运用摩尔的概念进行物质量的计算。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包括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等。
3. 能够解决简单的物质的量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计量瓶、天平、试剂瓶等课件:物质的量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相关知识点的PPT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Step 2 学习新知1. 引入新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物质的量相关问题,例如:“如果我们要制作100g的盐水,我们需要多少克的盐?”2. 学习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 讲解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的定义和公式:物质的量 = 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
- 对于给定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使用公式计算物质的量。
3. 学习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 定义摩尔的概念:1摩尔物质的量是指含有6.022×10^23个原子、离子或者分子的物质,简称1mol。
- 学习物质的量与摩尔的换算关系:物质的量 = 摩尔数 ×1mol。
- 使用对数运算与计算器或者Excel进行换算的方法。
Step 3 解答疑惑学生提出关于物质的量相关计算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示范。
Step 4 深化理解结合实验进行物质的量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实际问题。
Step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确保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Step 6 课堂扩展对学生进行物质的量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Step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Step 8 辅助学习推荐学生参阅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学习。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1一、课题:高一化学-物质的量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授课教师:五、教学目的: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知道摩尔,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粒子的数目、摩尔质量中的任意一个求另一个。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物质的量、质量中的任何一个求另一个。
六、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摩尔质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求法已知质量求摩尔质量已知物质的量求粒子数七、教学难点对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八、教学过程1、通过复习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从宏观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的数量两个角度来分析该方程式,从而得到宏观与微观必然存在某种联系的结论,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物质的量”。
2、举出几个与物质的量作用相似的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发明。
如:12 个 = 1 打等。
3、讲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符号、单位。
4、物质的量的单位引出本课的第二个重点——“阿伏加德罗常数”;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由来,数值(强调其单位)。
5、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给出公式:n = N / NA6、运用上述公式做计算练习。
7、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注意“粒子”的概念。
物质的量教案2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第二标题。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__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学科:化学年级:高一单元:物质的量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大小的基本概念。
2. 熟练运用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摩尔、质量和体积的计算。
3. 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3.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4. 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教学难点:1.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2. 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准备教案及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例如一个苹果和一升水之间的比较。
2. 概念讲解:a. 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包括定义和单位。
b. 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例如摩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计算练习:a.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b. 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并解答问题。
4. 实验操作:a. 进行一个涉及物质的量的实验,例如利用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进行中和反应。
b. 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c.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
5. 总结和应用:a. 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引导学生应用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化学方程式中的问题。
6. 反思和评价:a.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物质的量的计算题和相关应用题。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教材;2. 实验器材:酸溶液、碱溶液、容量瓶、烧杯等;3. 学习资料:PPT 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计算练习和问题解答的准确性;3. 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4. 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高中的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的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摩尔的概念进行量的转换和计算。
教学内容:
1. 化学物质的量的定义和单位
2. 摩尔的概念及其应用
3. 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关系
4. 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5. 摩尔浓度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方法:
1. 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物质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2. 解释法:介绍化学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摩尔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应用摩尔概念解决问题;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化学量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质的量对反应的影响,引出化学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概念讲解:介绍化学物质的量的定义和单位,引入摩尔的概念;
3. 计算练习:让学生进行摩尔的计算练习,加深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摩尔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总结化学物质的量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评估方式:
1. 课堂练习:进行计算题练习,检测学生对化学物质量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扩展阅读:
1. 《化学物质的量与摩尔概念》教育部教学参考书
2. 《化学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化学学术期刊
3. 《化学量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实验技术手册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摩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精选3篇)课时一内容:物质的量概念的引入【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式质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相关术语的定义。
2. 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例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实验器材、板书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通过投影仪播放一段实验视频,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1. 实验中的物质量的变化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2. 实验中的物质量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概念解析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的概念。
然后通过示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1. 如果有一个苹果,我们可以用苹果的个数来表示,如一个苹果、两个苹果等。
那么,如果有一些水怎么表示呢?是否也可以用个数来表示?2. 由此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解释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含有多少个基本粒子(原子、分子)。
三、物质的量及相关术语的定义1. 引导学生回顾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并给出相对式质量的定义。
2. 给出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所含有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的个数。
3.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概念,解答疑惑通过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五、练习与应用1. 练习:完成课本上与物质的量相关的练习题。
2. 应用: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实验视频引入新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通过示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并且能够运用相关术语。
通过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解答疑惑,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质的量§1 摩尔【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摩尔的意义,了解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与式量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摩尔质量的计算。
2.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难点】: 1.对摩尔概念的内涵的理解;2.运用摩尔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摩尔有关概念及内涵;第二节时解决有关的计算。
【教学过程】: 点燃●引入:问学生反应 C + O2 === CO2所表达的意义?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微观粒子(1)在实验室里,拿一个原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容易做到吗?一般用质量是否: 1克 1克 2克呢?反应是按比例: 12克 32克 44克 --------宏观质量(2)怎样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多少微粒?(3)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之间有什么联系?科学家统一确定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它将微粒与质量联系起来了。
●投影:物理量单位符号长度米 m质量千克 Kg时间秒 s电流安培 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K发光强度坎德拉 cd物质的量摩尔 mol●学生阅读:采用多大的集体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呢?请看书本33页第二自然段。
●分析讲解:阿氏常数为什么要定12克---数值与原子量同12克 C-126.02×1023学生计算得出N A--- 12/1.997×10-26阿氏常数(精确值)与6.02×1023(近似值)的关系就象π与3.14一样。
使用时应注意: 1摩尔碳原子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每摩尔碳原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
●学生朗读:摩尔的概念●展示样品:1摩尔碳;1摩尔水;1摩尔硫酸●分析讲解:理解摩尔概念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一.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比喻:一打---12个;一令纸---500张;一盒粉笔---50支12克碳原子有6.02×1023个,作为一堆,称为1摩尔有多大?6.02×1023粒米全球60亿人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
二.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微粒:(1)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约6.02×1023个)举例:1摩尔氢原子含有6.02×1023个氢原子1摩尔氧分子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1摩尔氧分子含有2×6.02×1023个氧原子)比喻:一打人有12个,每人有两只手,所以有两打手共24只(2)对象: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样说法对吗? 1摩尔人;1摩尔米;1摩尔细菌1摩尔氧中含有N A个氧原子问: 1摩尔氯中含有多少个微粒?注意:一般说多少摩尔物质,指的是构成该物质的微粒。
(如: 1摩尔水,指水分子而不指水分子中的原子;1摩尔铁,指铁原子。
)2.质量:(1)数值-----与该物质的式量(或原子量)相等以上结论从碳可以推出:C O 试推:1摩尔铁1个 1个 1摩尔硫酸N A个 N A个 1摩尔钠离子1摩尔 1摩尔12克 16克(2)摩尔质量:概念:1摩尔物质的质量。
单位:克/摩注意说法的不同: 1摩尔水的质量是18克(可作为问题问学生)水的摩尔质量是18克/摩【板书设计】:一.摩尔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
(1)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个(1)数值上与该物质的式量(约6.02×1023个)(或原子量)相等(2)对象:微粒(2)摩尔质量:(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概念:1摩尔物质的质量。
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单位:克/摩(第二节时)●复习:摩尔和摩尔质量的概念。
●学生阅读:课本例题1—例题3,找出已知量和要求的量及其换算关系。
●提问: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物质的量与微粒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质量与微粒之间的换算应抓住什么?●讲解: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方法,引导学生找到解决任意两者之间换算的“钥匙”。
×M×N An ÷N A N“钥匙”: M---摩尔质量N A---阿伏加德罗常数●提问:若在不同的物质间进行换算,又怎样计算呢?首先应解决同种微粒中更小微粒的计算问题。
●投影:[例题4]4.9克硫酸里有:(1)多少个硫酸分子?(2)多少摩尔氢原子?多少摩尔原子?(3)多少个氧原子?(4)多少个质子?●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抓住物质的分子组成●投影:[例题5]与4.4克二氧化碳(1)含有相同分子数的水的质量是多少?(2)含有相同原子数的一氧化碳有多少个分子?●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微粒数相同即物质的量相同●投影:[例题6]含相同分子数的SO2和SO3的质量比是,摩尔质量比是,物质的量之比是,含氧原子个数比是硫原子个数比是。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微粒数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课堂练习:课本40页第1题(学生回答答案,教师评价)●师生活动:问:反应 C + O2 == CO2的微观意义是什么?答:1个原子 1个分子 1个分子问:同时扩大N A倍,恰好是多少?答: 1mol 1mol 1mol问: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答: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 == 物质的量之比 == 微粒数之比讲:利用这个结论可以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题7]6.5克锌和足量的硫酸反应,(1)能生成多少摩尔氢气?(2)能生成多少克氢气?(3)产生多少个氢分子?多少个氢原子?●学生活动:一人做在黑板上,其他人在草稿上做。
●讲解:解题方法和格式以及注意事项方法一: 6.5g÷65g/mol == 0.1molZn + H2SO4== ZnSO4+ H2---------- H2H1mol 1mol 2 2mol0.1mol X = 0.1mol Y=0.2克 Z=0.2N A个方法二:Zn + H2SO4== ZnSO4+ H2上下单位统一65g 1mol6.5g X = 0.1mol 左右关系对应【板书设计】:二.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N AM n ÷N A N “钥匙”: M---摩尔质量N A---阿伏加德罗常数三.不同种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
微粒数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1.化学方程式系数比 == 物质的量之比 == 微粒数之比2.只要上下单位一致,左右关系对应,则可列比例式计算【教后记】:1.应加强不同物质之间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之间的换算规律的讲解和练习如:《学习指导》页第题和页第题。
2.对“上下单位统一,左右关系对应”的理解应设计一道例题,同时包含有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的计算,使学生看到其优点。
§2 气体摩尔体积【目的要求】: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及其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解题归纳的能力。
【重、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计算导出体积,揭示实质,强调概念要点形成计算网络。
【课时安排】:第一节时重点完成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概念和内涵及基础计算;第二节时解决有关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导出和推论。
【教具】: 固体和液体体积样品;气体摩尔体积模型;投影片。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复习1摩尔物质包含的微粒的属性和质量的属性;问:1摩尔物质有无体积的属性?●学生活动:1 请计算课本 <第一节摩尔> 的习题5,1.计算1mol水和1mol硫酸的体积:(密度:水---1 g/㎝硫酸---1.83 g/㎝)2.计算标准状况下,1mol O2、H2、CO2和空气的体积(空气:M=29 g/㎝ρ=1.29 g/L)●提问:1从上面的计算,你得到什么结论?2.为什么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而气体的体积却大约都相等呢?(学生讨论)(1)决定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决定1mol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有什么不同?(3)决定1mol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决定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分析讲解:以篮球和乒乓球为例子,逐步分析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1)决定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2)决定1mol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3)决定1mol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因素(4)决定1mol气体物质的体积的主要因素微粒的多少●讲述: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纯净的和不纯净)的体积约为22.4L。
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L/ mol。
应注意:前提条件:标准状况(0℃ 1.01×105 Pa ;1mol)对象:任何气体(纯净或不纯净)结论:约22.4L●投影: [练习]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1mol氢气的体积约为22.4L 。
2.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约22.4L。
3.20℃时,1mol氧气的体积约22.4L。
4.2×105 Pa时,1mol氮气的体积小于22.4L●引问:我们已经找到了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换算的“钥匙”那么,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N An ÷N A N吗?●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例题1-例题3,分别提出以下问题:[例题1]:生成的氢气中含氢分子多少个?[例题2]:需要盐酸多少克?生成溶液中含多少个氯离子? [例题3]:从该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你认为解决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微粒数和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之间的计算应抓住什么?【板书设计】:微粒的多少●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纯净的或不纯净)的体积约为22.4L。
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L/ mol。
应注意前提条件:标准状况(0℃ 1.01×105 Pa ;1mol)对象:任何气体(纯净或不纯净)结论:约22.4L(第二节时)●复习引入:什么叫气体摩尔体积?为什么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纯净的或不纯净)的体积大约相同?气体分子间的间距有何特点?●讲解:气体分子间的间距有何特点(1)(1)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2)(2)分子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3)(3)与分子的种类无关(相同条件下,间距几乎相同)●师生活动:讨论以下情况并从中得出结论温度压强物质的量微粒数体积对A气体 0℃ 1.01×105 Pa 1mol N A 22.4L2g/mol 对B 气体 ? 1.01×105 Pa 1mol N A 22.4L20℃ 1.01×105 Pa 1mol N A >22.4L对C 气体 20℃ 1.01×105 Pa 1mol N A V B =V C对任何 相同 相同 ? 相同 气体若 相同 相同 相同 ?? 相同 相同 相同相同 ? 相同 相同结论:1.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阿伏加德罗定律2.气体摩尔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个特例推论一: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 == 物质的量之比● 学生回答:1.为什么推论一成立?(教师评价归纳)2.若是气体间的反应,其配平系数与体积有关吗?此时推论一是否仍然成立?● 提问:如何求标准状况下H 2和O 2的密度比?●师生活动: ρH 2 = ----------ρO 2 = ---------- ρH 2 M H 2 任何气体 ρ1 M 1(相对密度) D = ----- = ----- D = ---- = ----ρO 2 M O 2ρ2 M 2推论二: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 == 摩尔质量之比(即式量之比)● ● 投影:[例题] 某有机气体A 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5,求A 的式量是多少?若已知该气体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试推测其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