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精)

合集下载

第一节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精)

第一节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精)

第一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1. 腐败变质概念: 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其原有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如鱼肉的腐败、油脂的酸败、果蔬腐烂、粮食的霉变等。

原因: 食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被污染的微生物分解代谢的过程,或自身的酶进行生化过程。

2. 腐败: 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蛋白质食品发生的变质。

食物 + 分解Pro.的微生物AA + 胺 + 硫化氢等3. 酸败: 是脂肪食品发生的变质,特征是产生酸和刺激性的哈喇味。

脂肪食物 + 解脂微生物 脂肪酸 + 甘油及其它产物酸败的原因:微生物产生的酶解作用;或是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发生的水解过程和脂肪酸的自身氧化,使油脂分解成脂肪酸、醛类和酮类等,食品的色、香、味发生改变,酸败产物醛、酮具毒性,危害健康。

4. 发酵: 由微生物引起糖类物质的变质。

碳水化合物 + 分解糖类的微生物 有机酸 + 酒精 + 气体5.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1) 感官鉴定:以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来查验食品的色泽、气味、口味,简单灵敏。

2) 物理鉴定:食品变形、软化。

鱼肉类肌肉松弛、弹性差,组织体表发粘等。

液态食品出现浑浊、沉淀,表面有浮膜、变稠等。

3) 化学鉴定:测定微生物代谢的腐败产物,如鱼、虾、肉类常以挥发性氮的含量作评定的化学指标。

糖类食品缺氧时常以有机酸含量或pH 值变化作为指标。

4) 微生物鉴定:一般以检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作为判断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

第一节 引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 现代食品加工的三个目标:①确保加工食品的安全性②提供高质量的产品③使食品具有食用的方便性 (延长新鲜产品供应期和货架期,减少厨房操作)一 生物学因素非细胞结构 : 病毒、亚病毒、噬菌体◆ 微生物 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细胞结构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及病原真菌)、 澡类植物和原生动物食品腐败 变质因素 物理因素:温度、水分、光化学因素:酶的作用、非酶作用、氧化作用 生物学因素:微生物、昆虫、寄生虫、其他因素:机械损伤、乙烯、外源污染物◆在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微生物。

第一章食品腐败变质因素

第一章食品腐败变质因素

第一章食品腐败变质因素及其控制现代食品加工的三个主要目标:一、确保加工食品的安全期;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三、使食品具有食用的方便性(延长新鲜产品供应期和货架期,减少厨房操作)。

微生物因素和化学因素可能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影响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原因,对加工食品而言,主要是微生物。

而所谓的食品质量如风味、颜色和质地等同样与微生物引起的腐败,酶的作用和和化学反应等密切相关。

1.引起食物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征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其他因素。

1.1生物因素微生物的特点是种类多,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且分布极广。

微生物大量存在于空气、水和土壤中,吸着在食品原料、加工用具、容器和工作人员的身体上。

这些环节是食品加工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除了暴露于空气、水或土壤的表面外,健康的植物和动物组织内部是无菌的)。

因此食品保藏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控制污染微生物的生长,以及避免食品保藏过程中微生物的再污染。

尤其是原料经加工处理后,生命活动制止,失去天然的抗病性与耐贮性,而加工及成品保藏过程中存在大量微生物污染源,那么这种对微生物的控制就成了食品保藏的关键。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细菌,霉菌,酵母菌。

1.1.1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特点细菌:在绝大多数场合,食品变质主要原因是细菌引起的。

细菌活动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恶臭或异味的结果。

产芽孢细菌非常耐热。

酵母菌: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生长发育;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中一般不生长;PH值5.0左右的微酸环境中生长发育良好。

霉菌:易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中生长发育;在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中也容易滋生霉菌。

由于霉菌具有好气性,所以无氧的环境可抑制其侵害,在水分含量15%以下,可以抑制其侵害。

1.1.2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PH值:大多数细菌易在中性至微碱性环境中生长繁殖。

霉菌和酵母菌则一般能在酸性环境中生长发育。

果蔬加工工艺学期末复习重点(孟宪军)

果蔬加工工艺学期末复习重点(孟宪军)

2013年琼州学院果蔬加工工艺学重点第一章果蔬加工保藏原理与预处理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①生物因素,此类败坏常有生霉、产气、变味、混浊、腐败、酸败等现象。

且大部分食品会失去使用价值。

且败坏速度发生快②化学因素,主要为酶的作用和非酶的作用,此类败坏常引起食品变色或者变味,但一般不会失去其使用价值,而且一般是成批发生。

③物理因素,指的是光、温度、压力、湿度等,通过引起化学变化或改变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而引起食品败坏。

属于间接因素。

④物理化学因素,指的是保质期内发生沉淀的此类现象,此类败坏不会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但感官质量下降,包括外观和口感。

2、食品的保藏原理保藏原理采取措施应用无生机原理密封和杀菌罐头、果蔬汁假死原理降低pH、降低Aw、降低T、气调、提高Π果蔬干制品、腌制品、速冻制品不完全生机原理利用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分泌产物酸奶完全生机原理维持果蔬正常的、缓慢的生命活动鲜活农副产品的保鲜3、保藏的方法①加热杀菌,以细菌为杀菌对象②pH>4.5要采用高压杀菌③冷杀菌包括:紫外线杀菌、辐射杀菌、超高压杀菌、高压脉冲电场杀菌④15%以上的食盐和65%以上的食糖可以对绝大多数食品有较强保藏能力⑤运用低温保藏时,温度需要控制在—18℃以下4、原料的加工适性①定义:指原料适应于某种加工的特性,其与原料本身的特性和加工工艺有关。

②主要取决于:原料的种类与品种、原料的成熟度、原料的新鲜度5、果蔬加工原料的预处理挑选→分级→清洗→去皮→去心、去核、切分、破碎→烫漂→护色①分级的方式:品质分级和大小分级(人工分级、机械分级)②去皮的方式:手工、机械去皮、碱液去皮(浸碱法、淋碱法)、热力去皮、酶法去皮、真空去皮、冷冻去皮③烫漂的作用:1)钝化酶活力,防止褐变,减少营养素物质的损失2)增加细胞透性,烫漂后杀死细胞,破坏了细胞的膜系统,增加了组织透性,提高了组织内外物质交换的能力3)改善组织结构,能顾去除果蔬组织内的气体,增加透明度,改善原料外观,使原料体积收缩,增强耐煮性4)降低微生物的数量,杀灭部分果蔬表面附着的部分微生物和虫卵,减少原料的初菌数,利于产品的保存5)改善产品风味,可以减轻某些蔬菜原料的不良风味,如芦笋的苦味,菠菜的涩味,从而改善产品品质。

食品工艺原理复习提纲2

食品工艺原理复习提纲2

复习第一、二章概论、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生物学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其特性,相应的例子?生物学因素:微生物、害虫和口齿齿动物(1)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特点:食品种类不同,引起变质的微生物种类不同;变质快慢程度不同;有的微生物在使食品成品发生变化的同时产生毒素例子:细菌分解食物中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恶臭或异味;酵母菌在含谈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生长发育;霉菌在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容易滋生(2)害虫引起食品变质特点:是某些食品储藏损耗加大的直接原因;鼠类对食品,包括食品及包装物品均有危害例子:甲虫类、蛾类、蟑螂类、螨类、鼠类化学因素:酶、非酶褐变、氧化作用、与包装容器发生电化学反应(1)酶作用引起的食品变质:主要表现在食品色、香、味、质地的变劣例子:氧化酶类使苹果果实剥皮或切分后出现褐变;脂肪酶引起牛奶、奶油、干果类等含脂肪食品产生酸败臭味及变色;果胶酶引起果实的软化(2)非酶褐变引起食品变质:褐变一般由于加热及长期的储藏而发生例子: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反应(常见于柑橘汁储藏)(3)氧化反应引起食品变质:含油脂食品在储藏初期逐渐吸收氧,至某一阶段氧化迅速进行生成醛、醇、酮等而产生异臭味,同时黏度增加色泽变劣;脂肪的氧化受温度、光线、金属离子、氧气、水分等影响,及时在低温条件下,也难以抑制反应进行;脂肪酸不饱和度增加,易氧化程度增大例子:脂肪的氧化使食品产生酸败臭味及变色;含酸量高果汁使马口铁罐内壁的锡溶出;含花青素的食品与金属罐壁的锡、铁反应,颜色从紫红色变成褐色;甜玉米等加热杀菌时产生硫化物,常与铁、锡反应产生紫黑色或黑色的变色;单宁物质含量较多的果蔬,也易与金属罐壁起反应而变色物理因素:温度、水分、光、其他(环境气体成分、原料损伤等)特点:物理因素是诱发和促进食品发生化学反应及微生物活动而引起变质的原因2、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与保藏技术的四大类:(维持最低生命活动、抑制微生物活动和酶的活性、运用发酵原理、无菌原理),相应的例子?无生机原理—无菌原理—加热、辐射、过滤、罐头保藏方法假死原理—抑制微生物和酶活性—低温、减低水分活性、防腐剂、干制保藏方法不完全生机原理—发酵原理—乳酸发酵、腌渍保藏方法完全生机原理—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低温保藏方法3、微生物的控制途径、栅栏因子微生物控制途径:加热/冷却、控制水分活度、控制渗透压、控制pH、使用添加剂、辐照、微生物发酵、改变包装气体组成、烟熏栅栏因子:F(高温)、t(低温冷藏)、Aw(降低水分活度)、pH(酸化)、Eh(降低氧化还原电位)、Pres(各种防腐剂及杀菌剂)、cf(应用乳酸菌等竞争性微生物)4、酶活性的控制钝化酶活性——热烫;减少氧气——盐溶液浸泡、亚硫酸盐处理等;控制pH;控制水分活度第三章食品的干藏1.水分活度的概念,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活动的影响,水分活度与食品保藏性的关系。

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第一章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第一章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死后僵硬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糖原无氧分解生成乳酸, ATP发生分解反应;与此同时,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 生成肌动球蛋白,肌肉收缩,使鱼体进入僵硬状态。
返回
解僵和自溶阶段
当鱼体肌肉中的ATP分解完后,鱼体开始软化,形成的 肌动球蛋白从肌节的Z线脱开。于是,肌肉松软,促进 自溶作用。
自溶作用同鱼的种类、保藏温度和pH有关。低温保藏 中,酶活动受抑,自溶作用缓慢。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斑呈暗淡、油污水渍状,暗白色;
草莓软腐病 病斑上产生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 根霉属真菌
长期贮藏时,各种酶的作用能使蛋腐败变质。
胡萝卜、白菜中主要有欧氏杆菌等 。
有限扩散性
柑桔绿霉病 半知菌亚门、 主要是细菌有假单孢菌属、无色杆菌属、黄杆菌属、微球菌属等。
紫并有臭味。
青霉属真菌 高酸性食品(pH﹤3.
主要症状
苹果轮纹病 半知菌亚门、大 病斑不洼陷;褐色水渍状;呈
茎点霉属真菌
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状
苹果霉心病 苹果青霉病
葡萄炭疽病
葡萄灰霉病
链格孢菌
心室发病,褐色病斑,腐烂
青霉属真菌 局部产生病斑,洼陷;浅褐色; 上覆盖青绿色粉状物
炭疽菌属真菌 病斑洼陷、软烂;病斑上产生 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
葡萄孢属真菌 病斑洼陷、软烂;病斑上产生 灰色霉层
食源性细菌
空肠、结肠弯曲杆菌 耶尔森氏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大肠杆菌 弧菌 芽孢杆菌 李斯特氏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源性病毒
肝炎病毒(HAV) 诺沃克病毒(SRSV) 疯牛病病毒(BSE) 口蹄疫病毒(EMD)
严重危害
伤寒沙门氏菌
痢疾志贺氏菌 创伤弧菌 霍乱弧菌01 猪布氏杆菌 肉毒梭菌 肝炎病毒 猪绦虫 旋毛虫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第一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食品腐败变质:指食品收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第一节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一、生物学因素(一)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菌、)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温度(≥100℃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pH、气体成分、Aw、基质条件。

(二)害虫和啮齿动物:害虫、啮齿动物、寄生虫。

二、化学因素(一)酶的作用:①酚酶:酶促褐变需要酚酶或多酚氧化酶、氧气和底物三要素;脂氧合酶,可作用于脂肪酸,产生多种不完全氧化产物。

②酯酶,催化酯键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的水溶性酶。

③果胶酶,可使细胞壁及细胞间的果胶物质转变为水溶性的果胶,质地变软。

④蛋白酶,催化蛋白质中肽键水解。

(二)非酶褐变:1、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反应生成棕色甚至黑色的大分子物质。

食品为加热或长期贮存后褐变的主要原因。

防止美拉德反应的措施:降低储藏温度;调节食品水分含量;降低食品pH值,使食品变为酸性;用惰性气体置换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氧气;控制食品转化糖的含量;添加防褐变剂如亚硫酸盐等2、焦糖化反应,糖类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发生脱水与降解发生褐变3、抗坏血酸氧化褐变①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进而与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生产红褐色产物;②抗坏血酸在缺氧的酸性条件下形成糠醛并进一步聚合为褐色物质的结果。

防止措施:降低产品温度;用亚硫酸盐溶液处理产品,抑制葡萄糖转变为5-羟甲基糠醛,或通过还原基团的络合物抑制抗坏血酸变为糠醛,从而防止褐变。

4、食品成分与包装容器发生的的化学反应。

(三)氧化作用:食品中含有的不饱和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

脂肪的氧化酸败,主要是脂肪水解的游离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双键容易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并进一步分解的结果。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食品加工与贮藏
食品加工方式
加工温度
高温处理可能导致食品中 的酶失活和微生物死亡, 但也可能引起食品营养成 分的损失和变色。
加工时间
长时间加工可能导致食品 中水分和营养素的流失, 加速食品变质。
加工环境
加工过程中可能引入污染 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等 ,导致食品变质。
食品包装材料
密封性
01
包装材料的密封性能不好,可能导致食品与外界环境接触,加
速食品变质。
阻隔性
02
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不好,可能使食品中的水分和氧气等物质
流失,影响食品的保鲜效果。
化学稳定性
03
包装材料应稳定,不易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避免引入有害物
质。
食品贮藏方式
温度
温度是影响食品贮藏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 温度都可能导致食品变质。
生影响。
02
添加剂使用不当
如果添加剂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加速食品变质腐败的过程。例
如,过量添加防腐剂可能导致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反而缩短
食品的保质期。
03
非法添加剂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可能会使用一些非法添加剂,如苏丹红、
三聚氰胺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会导致食品变质腐败。
03
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氧化或分 解,影响食品品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微生物因素
细菌
革兰氏阴性菌
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容易引起食品中毒和肠道疾病。

食品工艺课后思考题附带答案

食品工艺课后思考题附带答案

第一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生物学因素及其特性。(1)外在因素1.微生物:细菌:细菌引起的变质一般表现为食品的腐败;细菌会分解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臭味或异味,甚至伴随有毒物质的产生;酵母菌:在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生长发育,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一般不生长;在pH5.0左右的微酸性环境生长发育良好;霉菌: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能够生长发育;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容易生长霉菌,出现长霉现象;2.害虫和啮齿动物:害虫:主要有甲虫类、蛾类、蟑螂类、螨类。啮齿动物:对食品危害最大的啮齿动物是老鼠。(2)内在因素食品自身的酶作用和各种理化作用2. 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因素及其特性。酶的作用:(1)酶作用引起的食品变质主要表现在色、香、味、质地的变劣;(2)非酶褐变: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反应(3)氧化作用:脂肪的氧化3.温度和水分对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何影响。答:温度:影响食品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和酶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速度以及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水分:水分不仅影响食品的营养成份,风味物质和外观形态的变化,而且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4.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无生机原理……无菌原理;假死原理……抑制微生物;不完全生机原理……保鲜;完全生机原理……发酵原理5.如何根据食品的腐败变质的症状判断食品败坏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6.栅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食品生产和保藏过程中如何应用栅栏技术?答:基本原理:各栅栏因子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效应” ,使微生物不能逾越,从而达到保藏食品的目的。应用:⑴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的微生物控制;⑵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的工艺改造、新产品开发;⑶与HACCP有某些相同的作用。7.食品标签的内容及其基本要求有那些?1.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日期标志和储藏指南;质量等级:按标准中的规定标注;产品标准号;特殊标记内容;条形码;各种标志2.基本要求:(1)食品标签不得与包装容器分开。(2)食品标签的一切内容,不得在流通环节中变得模糊甚至脱落;必须保证消费者购买和食品时醒目,易于辨认和识读。(3)食品标签的一切内容,必须清晰,简要,醒目,文字,符号,图形应直观,易懂,背景和底色应采用对比色。(4)食品名称必须在标签的醒目位置,食品名称和净含量应排在同一视野内。(5)食品标签所用文字必须是规范的文字。(6)食品标签所用的计量单位必须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第二章食品干藏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发育和耐热性的关系答:1)与发育的关系:A.水分活度下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下降,甚至等于零。B.微生物的种类不同,最适宜的水分活度和最低水分活度不同;C.最适宜的水分活度和最低水分活度除与微生物的种类有关,还与食品的种类、温度、酸度有关;2)与耐热性的关系:水分活度降低,微生物的耐热性增加。2.水分活度与酶活性和酶耐热性的关系答:1)与酶活性的关系:各种生化反应的发生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水分活度条件;水分活度降低,酶的活性下降,对应的生化反应速度减慢;酶起作用的最低水分活度与酶的种类、温度、pH有关。2)与酶耐热性的关系:水分活度降低,酶的热稳定性增加,食品干制过程的条件难以钝化酶的活性。食品干制后,酶的活性降低,但底物的浓度增加,生化反应的速度可能加快或减慢。3.水分活度与氧化,非酶褐变的关系答:1)与氧化的关系:当食品的水分活度小于单分子吸附水所对应的水分活度时,氧化反应速度随水分活度降低而增大,脂肪的氧化表现为过氧化物价的增加;当食品的水分活度大于单分子吸附水所对应的水分活度时,氧化反应速度随水分活度降低而减小,脂肪的氧化表现为水解。2)与非酶褐变的关系:一般非酶褐变最适宜的水分活度为0.6~0.9,当水分活度为0或1,非酶褐变的速度等于零即食品中的水分活度特高或特低,非酶褐变的速度也很低,反应物的浓度对非酶褐变反应速度有重大影响。4.影响食品湿热传递的因素干燥介质的温度;干燥介质的湿度;干燥介质的流速;食品的种类、大小、表面积;原料的装载量;5.什么是干燥曲线,干燥速度曲线和温度干燥曲线?它们有什么意义?(1)干燥曲线:说明食品含水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曲线。意义: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干燥开始后的很短时间内,食品的含水量几乎不变。随后,食品的含水量直线下降。在某个含水量以下时,食品含水量的下降速度将放慢, 最后达到其平衡f式中:G为待干食品的重量;A为待干食品的蒸发面积;N为降率干燥速度;W1为降率干燥阶段结束时的含湿量;W2为降率干燥开始时食品的含湿量。7.常见食品的干燥方法有哪些?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答: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1)自然干制特点:A.方法和设备简单,无能耗,生产费用低,管理粗放;B.干制时间长,干制品质量差;C.受气候条件限制;D.需要大面积的晒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2)人工干制特点:A.干燥速度快,干制品质量好;B.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工艺条件易于控制;C.卫生条件好;D.需专用设备,管理要求严格;E.能耗大,干制费用高;8.试述升华干燥的原理,如何加快升华干燥速度?答:原理:根据水相平衡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水的三种相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当水的温度和压力与其三相点温度和压力相等时,水就可以同时表现出三种相态。而在压力低于三相点压力时,或在温度低于三相点温度时,改变温度或压力,就可以使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方法:9.食品干制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食品质量有什么影响?一.物理变化:1)干缩:干缩导致体积缩小,肌肉组织细胞的弹性部分或全部丧失,而且干缩之后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多孔性结构;2)表面硬化:发生表面硬化之后,食品表层的透气性将变差,使干燥速度急剧下降,延长了干燥过程;3)溶质迁移现象:溶解在水分中的溶质随水分向表层迁移。二.化学变化:1)营养成分的变化:A.碳水化合物的减少;B.脂肪氧化;C.蛋白质脱水变性; D.维生素的损失2)色泽的变化:①非酶褐变;(A.羰氨反应;B.焦糖化反应;C.维生素C的氧化)②酶褐变;③色素物质本身的变化3)风味的变化:A.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损失;B.脂肪类物质氧化形成的异味和异臭;C.产生某些特殊香气三.组织学变化:干制品复水性变差,复水后的口感较为老韧,缺乏汁液。10.不同的干制品放在一起储藏时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可能会发生串味不同种类的食品在同一个冷藏间内储藏,气味强烈的食品会将味道传给其他食品;防止酶促褐变的措施:热烫、硫处理、稀盐水浸泡防止非酶褐变的措施:亚硫酸盐处理11.你是否认为干燥技术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食品保藏技术?第三章食品低温保藏1.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是什么?答:借助人工制冷技术降低食品温度达到适当程度的低温并始终维持这样的低温来保藏食品,在这样的低温下能阻止或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2.低温对微生物和酶的影响?答: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对低温的敏感性较差,绝大多数微生物处于最低生长温度时,新陈代谢已减弱到极低程度,呈休眠状态。再进一步降温,就会导致微生物死亡。低温对酶的影响:A.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 B.当食品温度低于冻结点时,一部分水结冰,导致食品的水分活度下降,酶的活性降低;C.低温并不能完全抑制酶的活性; D.食品解冻时酶的活性大大增强,从而使食品品质快速下降。3.食品的冷却目的和方法有那些?答:目的是快速排出食品内部的热量,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化反应速度方法:空气冷却法,冷水冷却法,碎冰冷却法,真空冷却法4.食品的冷藏方法及其特点?1)自然空气冷藏法:通风库效果不如冷库,但费用较低2)机械空气冷藏法:制冷通过机械进行,利用空气作冷却介质的,故热传导较慢。3)气调冷藏法:a)抑制果蔬的后熟;b)减少果蔬损失;c)抑制果蔬的生理病害;d)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e)防止老鼠的危害和昆虫的生存。5.食品冷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表现在哪里?其控制措施是什么?答:A.水分蒸发:表现:失去新鲜饱满的外观,出现明显的调萎现象。措施:控制温差,湿度和流速B.冷害:表现:表皮凹陷;果肉组织的褐变;未成熟的果实采后受到冷害将不能正常成熟或着色不均匀,不能达到食用标准;叶菜上和有些果实上出现的水浸状斑点;快速腐烂。措施:控制冷害临界温度的值和时间的长短。C.后熟作用:表现: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糖酸比例趋于协调,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果实香味变得浓郁,颜色变红或变艳,硬度下降。措施:控制其后熟能力,低温。D.移臭和串味:表现:互相吸收气味。措施:凡是气味互相影响的食品应该分别储藏,或包装后进行储藏。E.肉的成熟:表现:经过一段时间肉质变得粗硬,持水性大大降低。继续延长放置时间,则粗硬的肉又变成柔软的肉,持水性也有回复,而且风味极大的改善。措施:低温。F.寒冷收缩:肉质硬、嫩度和风味差;G.脂肪氧化;H.其他变化。6.简述食品的冻结过程及其常用的冻结方法?答:食品的冻结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初阶段:从初温到冻结点,降温快,其中会出现过冷现象。2)中阶段:降温慢,食品中大部分水冻结成冰。3)终阶段:从成冰后到终温,此时放出的热量,一部分用于降温,一部分用于继续结冰。常用的冻结方法:1)间接冻结:静止空气冻结,送风冻结,强风冻结,接触冻结。2)直接冻结:冰盐混合物冻结,液氮与液态二氧化碳冻结。7.冻结食品在包装和储藏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包装应注意:为避免冻品的干耗、氧化、污染等,包装材料应选择透气性能低的材料。在分装时,应保持在低温下进行工作,同时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重新入库。储藏应注意:要求贮温控制在-18℃以下,或者更低,而且要求温度要稳定,减少波动,并且不与其他异味的食品混藏,最好采用专库储存。8.食品在冻藏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变化?如何对其进行控制?答:1)冰晶的成长和重结晶:来不及转移就在原位置冻结,保持冻藏库温度稳定,避免储运温度波动。2)干耗:保持冻藏时足够的低温,减少温差,增大相对湿度,加强冻藏品的密封包装,采取食品表面镀冰衣的方法。3)冻结烧:采用较低的冻藏温度,镀冰衣或密封包装。4)化学变化5)液汁流失9.TTT的概念,计算及其重要性?概念:速冻食品在生产,储藏及流通各个环节中,经历的时间和经受的温度对其品质的容许限度有决定性的影响。计算:1)算出品质下降值为1.0时的每天品质下降量q; (q =1.0/ d)。2)算出各阶段的品质下降量Qi;(Q i= q×d)。3)将各阶段的品质下降量累计,即为最终品质下降量。Q < 1.0 品质可认为优良; Q > 1.0 品质下降明显,数值越大,品质越低劣。重要性:10.简述冻结食品的解冻过程和方法?如何控制解冻过程中食品质量的变化?答:食品的解冻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 A.冻藏温度~ —5℃; B. —5℃~ 冻结点(最大冰晶融化带),有效解冻温度带,与最大冰晶生成带相反; C. 冻结点~解冻终温。方法:1)空气式;2)液体式;3)水蒸气式(常压型、真空型);4)内部加热式如何控制:第四章食品罐藏1.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热处理温度;食品成分。2.高温如何影响食品中酶的活性?答:p1063.罐头为何要排气,常见的排气方法有哪些?1)防止或减轻因加热杀菌时内容物的膨胀而使容器变形或破损,影响金属罐的卷边和缝线的密封性,防止玻璃罐跳盖。2)防止罐内好气性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3)控制或减轻罐藏食品在储藏过程中出现的马口铁罐的内壁腐蚀。4)避免或减轻罐内食品色,香,味的不良变化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的损失。热力排气法,真空封罐排气法,蒸汽喷射排气法。4.封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5.罐头传热的方式有哪几类?哪些因素会影响传热效果?答:导热,对流传热,对流导热。食品的种类;罐藏容器材料的物理性质;罐头食品的初温;杀菌锅的形式和罐头的大小、在杀菌锅内的位置、排列方式6.如何计算罐头的合理杀菌时间?答:τ=D(lga—lgb)(a:细菌初始数;b:τ分钟加热处理后的残存活菌数)D2=D1 10(t1 – t2)/ Z,τn= n D已知肉毒杆菌在121℃时的D值为0.26min, Z值为10℃。若要把芽孢数从107减少到105,求在115℃下所需的加热时间。7.什么是安全F值?它与实际杀菌时间有何关系?答:安全F值:在一定温度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或芽孢所需要的热力致死时间。关系:F值越大,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或芽孢所需要的热力致死时间越长;反之,F值越小,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或芽孢所需要的热力致死时间越短。8.罐头食品常用的杀菌方式有哪些?答:热处理,辐射,加压,微波,阻抗9.高压杀菌的规程和注意事项有哪些?答:10.简述罐头食品胀罐的类型及原因?答:隐胀,轻胀,硬胀①物理性胀罐:装罐量过多、顶隙太小、排气不足、杀菌后冷却速度过快等造成,一般在杀菌冷却后即可发现。②化学性胀罐:酸性食品与罐内壁发生电化学反应,使罐内壁被腐蚀,同时产生氢气聚积在罐内,一般要在罐头贮藏了一定时间才能发现。③细菌性胀罐:由产气细菌的生长繁殖引起,在罐头贮藏期间出现,同时伴随着食品的变质,经保温检查也能发现11.分析罐内食品变质的原因,生产中应如何防止变质现象发生?答:原因:罐头密封性不好;微生物存在;质量严格要求;加强冷却水的卫生管理;12.分析罐头容器腐蚀的类型,原因,如何采取防止措施?均匀腐蚀:酸性食品腐蚀,降低食品酸度或使用耐酸性罐;部分腐蚀:顶隙残存氧气的氧化作用,尽可能排气干净;集中腐蚀:酸性食品腐蚀或空气含量高,降低食品酸度和含气量异常脱锡腐蚀:食品内含有特种腐蚀因子;硫化腐蚀:含硫蛋白质较高的食品,在杀菌和贮藏时分解放出硫化氢或其它有机硫化物,与锡、铁作用产生黑色化合物。其他腐蚀:13.新含气调理食品的生产原理是什么?答:食品原料预处理后,装在高阻氧的透明袋中,抽出空气后注入不活泼气体并密封,然后在多阶段升温,两阶段冷却的调理杀菌锅内进行温和式杀菌,用最少的热量达到杀菌的目的,较好的保持了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份,并可在常温下保藏和流通长达6-12个月。来自食工(老胡)课件的思考题:可以看一下!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1、食品工艺学的内涵2.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其特性。2.温度和水分对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何影响?3.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与保藏技术的四大类(维持最低生命活动保鲜贮藏、抑制微生物活动和酶的活性干制。冷冻冷藏。腌制、运用发酵原理乳酸。酒精。醋酸发酵、无菌原理罐藏)?4、酶活性的控制(降温与热处理、化学处理)5、微生物的控制途径(加热/冷却、控制水分活度、控制渗透压、控制pH、使用添加剂、辐照、微生物发酵)5、栅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食品生产和保藏过程中如何应用栅栏技术?5.食品标签必须标注的内容及其基本要求有哪些?第2章食品的低温保藏1.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发育和酶及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有何影响?2、为什么要预冷,预冷有哪些方法;2. 什么条件下冷冻产品会腐败和食用不安全?保证冷冻产品安全的关键有哪些方面?3. 冻结过程可分哪几个阶段?如何理解快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区是保证冻品质量的最重要的温度区间?快速冻结可获得均匀致密的干制品,细胞膜和蛋白质受破坏小,复水后食品弹性好,持水力强4. 冻结和冻藏对果蔬有何影响?4、冻结速度快慢对冷冻食品质地有什么影响。5. 为什么蔬菜冻结前要热烫?如何掌握热烫的时间?6. 单体速冻(IQF)设备有何特点?适合哪些物料的冻结?冻结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食品在悬浮状态下冻结,彼此不会粘连,又称为“单体快速冻结”(individual quick frozen, 简称IQF);适合体积小、比重较小的食品冻结。7. 冻结果蔬对原料有哪些要求?水果和蔬菜在冻结工艺上有何异同?8. 影响速冻、冻结果蔬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和保证冻结果蔬的质量?第3章食品罐藏小结:D值与微生物的种类、菌种及温度有关,与微生物细胞或芽孢的原始浓度无关;D值本身并不代表全部杀菌时间,不能根据D值制定杀菌的工艺条件;根据D与F的关系式,可以比较容易地知道F值。当T=121℃时,F = nDF值与微生物的种类、菌种及微生物细胞或芽孢的原始浓度有关;F值代表全部杀菌时间,实际生产时应根据F值制定杀菌的工艺条件。食品的干制保藏水分活度的概念;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说明原因;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和其他反应有什么影响。干制脱水与浓缩脱水的区别;食品干制过程的核心问题;1.什么是导湿性和导湿温性?的定义与意义①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的存在促使水分从含量高处向含量低处转移②导湿温性:食品内部由于温度梯度的存在促使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2.简述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干燥速率和食品温度的变化3.如果想要缩短干燥时间,该如何控制干燥过程?4.干制条件主要有哪些?他们如何影响湿热传递过程的?(如果要加快干燥速率,如何控制干制条件)5.影响干燥速率的食品性质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干燥速率?6.合理选用干燥条件的原则?7.食品的复水性和复原性概念1)复水性:指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常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衡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干制品的品质状况。2)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水后在重量、大小、形状、质地、颜色、风味、成分、结构及其它可见因素等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有的可以定量衡量,有的只能定性衡量。8. 列出干燥设备的基本组成结构;干燥室、冷冻系统、抽真空系统、捕集器、加热系统几部分。9. 简述顺流和逆流干燥设备的区别和特点;1.顺流式特点:A.前期干燥速度快,易产生表面硬化现象;B.后期干燥速度下降,干制品最终水分较高(≥10%),不适宜用于干吸湿性强的物料。2.逆流式特点:A 前期干燥速度缓慢;B 不易出现表面硬化现象,但在干燥后期容易出现焦化现象;C 干制品的最终含水量较低(<+5%)10.在人工干制方法中有哪几大类干燥方法,各有何特点?1。固定接触式对流干燥柜式(箱式)干燥设备、隧道式干燥设备特点:间歇式,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食品的干制生产。2。输送带式干燥设备特点:a、干燥可连续化,生产能力大、劳动强度较低;b、可以分段自动控制温度、空气流速等工艺参数;c、适宜于品种单一、产量大的物料干制;d、如果干制产品或工艺条件经常变换,则不宜使用带式干燥设备。3。悬浮接触式对流干燥将固体或液体食品悬浮于热空气中进行干燥,有气流干燥、流化床式干燥、喷雾干燥等。4。接触式干燥特点:A、不用象对流干燥那样必须加热大量空气,热能利用较经济;B、被干燥物料的热传导率一般较低,若与加热面接触不良,热传导率会更低;C 、加热温度高,只能用于对热不敏感的胶状、膏状和糊状食品的干燥。5。微波干燥特点:属于内部加热方式,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制品外观好;节能高效;温度易控制、自动化程度高;⑤清洁卫生;⑥对水分含量高的食品,易产生过热,耗电量大,成本高。最好能与热风干燥配合使用。11.在空气对流干燥方法中有那些设备?每类设备的适用性?12.喷雾干燥设备的组成及特点;特点:⑴蒸发面积大,干燥迅速快,一般只需5~100s;⑵干燥过程液滴温度较低,适合热敏性物料的干燥;⑶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可连续化生产;⑷产品质量好(颗粒均匀,溶解性好);⑸单位产品耗热量大,设备的热效率较低。⑹用于喷雾干燥的物料固形物浓度、细度、含糖量要达到一定要求。以下为赠送考试练习部分2002级食品工艺期末试卷。

第1章_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概要

第1章_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概要

Q10
k( t 10 ) kt
k(t+10)、kt分别表示在(t+10) ℃ 和t℃时的反应速率常数。
由阿雷尼乌斯(Arrhenius)方程可知:
k Ae
31
E /( RT ) E:活化能;R:气体常数;
T的微小变化可导致k的较大改变。
T:热力学温度;A:频率因子。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6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 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控制品质的下降 防止腐败的发生
7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表面的微生物 食品内部的酶 空气中的氧 …… 感官品质的下降 营养价值的损失 安全性的降低 腐败、不能食用
变软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产生厌恶感 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引起急慢性中毒或潜在危害 食品腐败变质的 危害
11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感观鉴定
视觉 味觉 触觉 色泽 气味 口味 组织状态等
12
化学鉴定
pH
挥发性盐基氮 TVB-N 组胺 过氧化值等
物理检验
食品浸出物量 浸出液电导率 折光率 冰点下降 粘度上升 pH改变等变化
物质(焦糖或酱色)的过程。
c、抗坏血酸褐变作用 是指抗坏血酸自动氧化分解为糠醛和CO2,而糠醛 与氨基化合物又可发生羰氨反应。 非酶褐变对食品的影响: 颜色变化;营养物质损失:氨基酸、还原糖和抗坏血酸。
26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第1章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及其控制gxs-精选文档

2第1章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及其控制gxs-精选文档

况下才能生长;氧气浓度降低,生长繁殖速
度下降;
兼性厌氧菌——葡萄球菌、大多数酵母菌,有氧或无
氧的情况下均能生长;
厌氧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无氧的情况下能生长
水分(耐旱性):霉菌>酵母>细菌


营养成分
温度(耐热性):细菌>霉菌>酵母
1.1.2 害虫、病虫害和啮齿动物(一般加工食品可不
考虑)
害虫:主要有甲虫类、蛾类、蟑螂类、螨类。
啮齿动物 对食品危害最大的是老鼠。
1.2化学因素
1.2.1 酶的作用
pH 氧气
温度

水分
1.2.2 非酶作用 温度 反应类型: 酸度 美拉德反应(羰胺反应)
焦糖化反应
抗坏血酸氧化反应
水分
叶绿素的变化
花色素的变化 食品成分与包装容器发生化学反应
光线
1.2.3氧化作用
脂肪的氧化主要指不饱和脂肪酸与氧气反应使双
细菌
霉菌
酵母
⑴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特点
变质现象 细菌 霉菌 酵母 腐败 长霉 发酵
食品成分特点 蛋白质、氨基酸 淀粉和糖 糖
温度 pH 微生物生长
氧气
水分
食物
⑵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酸度(pH) 氧气 水分活度 温度 营养物质
pH(耐酸性):霉菌>酵母>细菌


氧气
好氧菌——产膜酵母菌、霉菌、部分细菌,有氧的情
pH、渗透压、烟熏、气体组成、防腐剂、发酵、辐照
2.1.2控制酶反应
温度、水分活度、pH、光线、氧气。
2.1.3非酶反应的控制
温度、水分活度、pH、光线(氧气)。
2.2食品保藏方法及分类 食品保藏学:

自学考试05767食品加工与保藏知识点总结

自学考试05767食品加工与保藏知识点总结

食品工艺学绪论一、食品工艺学的内容和任务领会1、食品工艺学的主要任务:A.研究充分利用现有食品资源和开辟食品新资源的途径;B.探索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C.改进食品包装,提高食品的保藏质量,以便于运输、储存和消费;D.开发新型、方便和特需食品E.以提高食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为目标,研究合理的食品生产组织、先进的生产方式及科学的生产工艺;F.研究并提出食品工厂的综合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方案。

掌握2、食品工艺学定义:是运用食品科学原理研究食品资源的选择、加工、包装、保藏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卫生安全、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使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科学。

二、食品储藏加工的目的和类型领会3、食品保藏方法的分类:a 、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主要用于新鲜水果蔬菜的保藏);b、抑制变质因素的活动达到食品保藏目的的方法(冷冻、干制、腌制、熏制、食用化学品保藏等保藏属于此类);c、运用发酵原理的保藏方法(泡菜和腌黄瓜就是采用此法);d利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罐藏、辐照保藏及无菌包装技术等)掌握4、食品保藏学的定义:是专门研究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食品保藏方法的原理和基本工艺,解释各种食品腐败变质现象的机理并提出合理的、科学的防治措施,从而为食品的储藏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的学科。

第一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一、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掌握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a、生物学因素微生物(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害虫和啮齿动物;b、化学因素酶的作用,非酶作用(非酶褐变: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氧化作用;c、物理因素温度,水分,光;d、其他因素机械损伤,乙烯,外援污染物等。

熟练掌握2、生物学、化学及物理因素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特性:二、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无生机原理、假死原理、不完全生机原理和完全生机原理)领会、3、酶活性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掌握4、微生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三、食品保存期限和食品标签领会5、食品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定义A、食品保存期:也称推荐最终食用期,指在规定的保藏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课件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课件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 用课件
目录
• 食品的化学成分 • 食品的物理特性 • 微生物因素 • 环境因素 • 食品添加剂 • 食品包装材料
01
食品的化学成分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食品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易受微生物分解产生酸,导致食品变质。
在高湿度条件下,碳水化合物易吸湿膨胀,导致食品软化和发霉。
面包酵母
在面粉中生长,可产生二氧化碳和 气体,使面包膨胀。
毕赤酵母
在水果、蔬菜等食品中生长,可导 致食品发酵变质。
04
环境因素
温度
低温
在低温条件下,食品中的酶和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减缓食品的变质腐败速 度。然而,低温并不能完全阻止食品的变质腐败。
高温
高温可以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但同时也会导致食品中的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的变性失活,进而加速食品的变质腐败。
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防止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 而发生腐败变质。常见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山梨酸、丙酸及其盐类等,它们能够干扰微生物的细胞膜 结构及功能,抑制或杀死微生物,从而达到防腐效果。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是用于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的一类添加剂,主 要通过抑制或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酶的活性等途径来实现 。
金属包装材料
金属包装材料的种类
包括铝、铁、不锈钢等。
金属包装材料的性能
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耐腐蚀性和加工性能,能够有效地保护食品不 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金属包装材料的缺点
金属包装材料成本较高,且不易回收再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 度的污染。
玻璃包装材料
玻璃包装材料的种类
01
包括钠钙玻璃、高硼硅玻璃等。

食品工艺学基础合肥工业大学PPT课件

食品工艺学基础合肥工业大学PPT课件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 及其作用
第26页/共28页
第27页/共2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 及其作用
第28页/共28页
• 啮齿动物: • 对食品危害最大的啮齿动物是老鼠。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 及其作用
第10页/共28页
§2.2 化学因素
• 酶的作用 • 酶促褐变、呼吸作用、……
• 非酶化学反应 • 非酶褐变 • 氧化作用 • 脂肪、色素、维生素等的氧化。 • 淀粉老化 • 与包装容器发生的化学反应 • ……
阳极:Fe → Fe2++2e
阳极:Fe → Fe2++2e
有氧存在时:O2 4H 4e 2H2O
❖ 花青素与金属罐壁的反应、含硫蛋白质与锡、铁反
应发生变色。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28页
§2.3 物理因素
• 物理因素是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诱发或加快食品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变质的外在原因。 • 主要因素有:
• 温度、光照、氧气分压、水分、金属离子、脂氧合酶等。
• 维生素的降解、色素的氧化也导致食品的色泽、风味和营养价值降低。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 及其作用
第18页/共28页
d.淀粉的老化
• 淀粉老化的机理
• 在淀粉粒中,淀粉分子彼此排列得非常紧密,即β-淀粉;
• 淀粉粒与水共同加热——糊化,称为α-淀粉; • 在30℃以下温度时,α-化的淀粉部分恢复为β-淀粉。即产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 及其作用
第12页/共28页
a.酶促褐变
• 定义
• 在酚酶的作用下,使果蔬中的酚类物质氧化而呈现褐色,这种现象称为酶促褐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1. 腐败变质概念: 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其原有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如鱼肉的腐败、油脂的酸败、果蔬腐烂、粮食的霉变等。

原因: 食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被污染的微生物分解代谢的过程,或自身的酶进行生化过程。

2. 腐败: 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蛋白质食品发生的变质。

食物 + 分解Pro.的微生物AA + 胺 + 硫化氢等3. 酸败: 是脂肪食品发生的变质,特征是产生酸和刺激性的哈喇味。

脂肪食物 + 解脂微生物 脂肪酸 + 甘油及其它产物酸败的原因:微生物产生的酶解作用;或是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发生的水解过程和脂肪酸的自身氧化,使油脂分解成脂肪酸、醛类和酮类等,食品的色、香、味发生改变,酸败产物醛、酮具毒性,危害健康。

4. 发酵: 由微生物引起糖类物质的变质。

碳水化合物 + 分解糖类的微生物 有机酸 + 酒精 + 气体5.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1) 感官鉴定:以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来查验食品的色泽、气味、口味,简单灵敏。

2) 物理鉴定:食品变形、软化。

鱼肉类肌肉松弛、弹性差,组织体表发粘等。

液态食品出现浑浊、沉淀,表面有浮膜、变稠等。

3) 化学鉴定:测定微生物代谢的腐败产物,如鱼、虾、肉类常以挥发性氮的含量作评定的化学指标。

糖类食品缺氧时常以有机酸含量或pH 值变化作为指标。

4) 微生物鉴定:一般以检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作为判断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

第一节 引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 现代食品加工的三个目标:①确保加工食品的安全性②提供高质量的产品③使食品具有食用的方便性 (延长新鲜产品供应期和货架期,减少厨房操作)一 生物学因素非细胞结构 : 病毒、亚病毒、噬菌体◆ 微生物 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细胞结构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及病原真菌)、 澡类植物和原生动物食品腐败变质因素 物理因素:温度、水分、光化学因素:酶的作用、非酶作用、氧化作用 生物学因素:微生物、昆虫、寄生虫、其他因素:机械损伤、乙烯、外源污染物◆在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微生物。

如果某一食品经过彻底灭菌或过滤除菌,则食品长期保藏也不会发生腐败。

反之,如果某一食品污染了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引起变质。

故微生物的污染是导致食品发生变质的主要根源。

◆微生物分有益微生物、腐败微生物、致病微生物。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以分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

一般情况下细菌比酵母菌占优势。

1.微生物引食品腐败变质的特点✧细菌:∙食品变质主要由细菌引起,表现为食品的腐败。

∙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恶臭或异味,无氧时产生有毒物质,引起食物中毒。

如:肉毒杆菌耐热强,中性环境中100℃数小时不能完全被杀死。

✧酵母菌:∙在含碳水化合物较多、pH值5.0左右的酸性食品中生长发育良好,在蛋白质食品中不生长。

易受酵母菌变质的食品有蜂蜜、果冻、酱油、果酒等。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由碳、氢、氧所组成。

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霉菌:∙易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中生长,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易滋生霉菌。

无氧环境可抑制霉菌生长➢ 食品腐败变质大多是细菌、霉菌或酵母菌同时污染的结果。

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依赖于微生物的初始数量、加工过程的除菌和防止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控制2.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主要pH 值、氧气、水分、温度等因素。

✧ pH 值∙ 三大微生物的耐酸性:霉菌>酵母菌>细菌∙ 酸性越强抑制细菌生长的发育的作用越显著∙ 微生物的耐热性随PH 值的降低而减弱1) 大多细菌,尤其是病原菌易在中性至微碱性环境中生长,pH4以下不能生长。

如果汁饮料等高酸性环境可减少细菌生长。

2) 霉菌和酵母菌一般在酸性环境中生长3) 微生物对热的耐热性在最适宜的pH 值下最强。

微生物对热的抵抗性在最适pH 范围内较强,离开最适pH 范围,耐酸性变弱,耐热性极强的细菌芽孢也易被杀死。

4) 以pH 值4.6为界,4.6以上加压高温杀菌,4.6以下常压杀菌。

5)✧ 氧气微生物有好氧、兼性厌氧、厌氧之分。

∙ 好氧性菌—— 产膜酵母菌、霉菌、部分细菌① 产膜酵母菌:葡萄酒最经常染的菌是酒花菌,就是液面长膜长毛。

酒花菌病害是由产膜酵母产生的。

病害开始形成时是光滑的轻而薄的膜,时间长了逐渐加厚,有时还较硬,膜上面还有许多皱纹。

这种膜能够将酒面全部盖满,在膜的下面,最初是非常透明的,食品高酸性食品:pH <3.7 酸性食品:pH =3.7~4.6低酸性食品:pH >4.6随着病害的发展,老的一层膜会破裂。

在酒瓶内受到摇动,会分成无数白色的小片颗粒下沉、布满酒中,造成酒液混浊。

特别是在红葡萄酒发生这种病害时,薄膜的颜色多数为白中带红、难看的土灰色,酒的颜色没有改变。

病害初期的葡萄酒,风味基本不改变,但时间长了以后,特别是这种病害在最严重时,酒中可以闻到一种不愉快的怪味(乙醛味CH3CHO)、青梗气味和油耗味等。

酒的滋味也会变淡,酒度略降低,酒体衰弱平淡,后味短。

这些产膜酵母到处可以生存,多数是在葡萄破碎时和其他细菌一同进入发酵罐中,在有氧环境下和SO2偏低时,它就会大量繁殖,潜伏在酒中,给以后的生产带来麻烦。

∙兼性厌氧菌——葡萄球菌、大多数酵母菌①葡萄球菌:金葡萄球菌为例。

金葡菌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骨髓炎、食物中毒等,此外尚可导致心包炎、乳突炎、鼻窦炎、中耳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

金葡球菌污染淀粉类食物(如剩饭、粥、米面等)、牛奶及奶制品、鱼、肉、蛋等食品后,可在室温下(22℃左右)大量繁殖而产生耐热的肠毒素(外毒素),100℃,30min只能杀灭金葡菌而不能破坏毒素,后者可引起恶心、呕吐、中上腹痛、腹泻等症状。

当皮下组织和毛囊被金葡菌感染时,则可有疖的形成,常见于颈、腋下、臀部及大腿等处,复发多见。

青霉素类、红霉素对其有治疗作用。

肉食品加工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来源,通过卫生方面:严格工作人员本身的卫生,衣着要穿特定工作服,并注意紫外线杀菌、个人卫生方面着手(头发遮起来,不留长指甲,勤洗澡);工作人员的走动:进入操作间要洗手消毒等操作,并且要规划人行道,工作人员在操作见不得乱走。

防止包装过程的二次污染。

3 做一个模拟实验,从鲜肉开始,并且对加工设备、包装、用水,成品进行微生物培养,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有些工厂微波杀菌时,机器的传感器易失真,显示数据与实际不符;或者包装上杀菌不彻底。

∙厌氧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①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所有菌株发酵葡萄糖,形成含有醋酸和酪酸化产物。

水解明胶,每一菌株都产生内毒毒素。

根据毒素抗原性的差异。

水解明胶,每一菌株都产生内毒素。

根据毒素抗原性的差异,分为A、B、C(C1和C2)、D、E、F、G7型。

A、B、E和F型能引起人体肉毒中毒症。

C型和D型只引起人类以外的动物的中毒。

G型在被特殊噬菌体溶化后才产生毒素。

广泛存在于土壤、海洋和淡水等中。

A型肉毒杆菌除皱,少量,(Botox)是一种神经毒素,作用于周围运动N末梢的神经肌肉接头处,阻断乙酰胆碱在突触后膜的作用,从而影响肌肉收缩,A型肉毒毒素不阻断神经兴奋的传播,神经和肌肉都没有兴奋性和传导性的损害,这种作用称为化学去神经作用。

注射后肌收缩在6小时后减弱,7天后完全麻痹,维持3-6个月。

大多由植物性食品(主要是豆、谷类发酵食品,如豆酱、喜鼓、面酱等),也有鱼类、蔬菜罐头等引起。

肉毒中毒以对称性脑神经损害的症状为特征,先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眼球震颤等,同时出现语言障碍、咀嚼与吞咽困难、头下垂、四肢无力等。

因肉毒毒素对热不稳定,在100℃加热10~20min或80℃加热45~60min,可以破坏。

发现中毒,应及早治疗,愈早愈好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大多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豆瓣酱、豆酱、豆豉、臭豆腐等,有少数发生于各种不新鲜肉、蛋、鱼类食品。

日本以鱼制品引起中毒者较多,美国以家庭自制罐头、肉和乳制品引起中毒者为多,欧洲多见于腊肠、火腿和保藏的肉类。

肉毒梭菌存在于土壤、江河湖海的淤泥沉积物、尘土和动物粪便中,其中土壤是重要污染源。

土壤表层的肉毒梭菌附着于农作物上,家畜、家禽、鸟类、昆虫也能传播肉毒梭菌。

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被肉毒梭菌污染,并产生毒素,食前对带有毒素的食品又未加热或未充分加热,因而引起中毒。

✧水分∙食品中的水分:结合水,不易流动的水,自由水∙微生物生长发育只能利用自由水。

如:干制品脱去了自由水,可防止细菌、酵母菌、霉菌的生长∙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所需水不取决于总含水量,而取决于水分活度(Aw,即water activity)水分活度Aw 是指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即水分与食品结合程度(游离程度)。

水分活度值越高,结合程度越低;水分活度值越低,结合程度越高。

食品中的水以3种不同的状态存在,,但实际上除了自由水,其他状态的水都是以不同的舒服状态存在,我们介绍了不同水分测定的方法,但单纯的水分含量并不是表示食品稳定性的可靠指标,因为食品在存放过程中,经常会有腐败变质发生,其原因固然与食品中的水分含量有关,但是却与腐败变质程度不成正比,因为相同的含水量却有不同的腐败变质现象,为了更好说明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更好的阐明食品水分含量与食品贮藏性能之间的关系,引入Aw这个概念i.Aw= f/f0 ≈p/p0 = ERH / 100f 溶液中水的逸度(逸度是溶剂从溶液中逃离的趋势)f0 纯水逸度P 食品水蒸气压,p0同温下纯水蒸气压。

ERH 平衡相对湿度(指食品中的水分蒸发达到平衡时,即单位时间脱离食品的摩尔数= 返回食品的摩尔数时,食品上方恒定的水蒸汽分压与此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乘以100后的整数表示) ii.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平衡相对湿度概念不同水分含量:是食品中水的总质量,即一定量的食品中水的质量分数水分活度:反映了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即水分与食品结合程度(游离程度)。

水分活度值越高,结合程度越低;水分活度值越低,结合程度越高。

在同一食品中,水分含量越大,则水分活度值越高;但不同食品,即使水分含量相同,水分活度往往却不同平衡相对湿度:食品周围的空气状态iii.水分活度数值的意义:A w=1的水是自由水(或纯水),可以被利用的水;Aw<1的水就是指水被结合力固定,数值的大小反映了结合力的多少。

Aw越小则指水被结合的力就越大,水被利用的程度就越难;水分活度小的水是难以或不可利用的水。

iv.在食品中,水分活度的意义①Aw 影响食品的色、香、味和组织结构等品质食品中的各种化学,生物化学变化对水分活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