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代谢综合征存在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与阐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论坛・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No.2009BAI80B0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No.7082082);国家973计划项目(No.209CB523004)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通讯作者:刘喜明,Email:lxmhos@yahoo.com.cn
中医研究代谢综合征存在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与阐释
刘喜明
【摘要】 代谢综合征(MS)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MS的中医研究现状,提出MS目前存在的病名、病因病机、症状分布、证候、中医药干预和疗效评价等六大关键科学问题,并逐一剖析,认为MS的病名当属“肥满”,病机为“中满内热”和“中满脾虚”,病位以脾胃为主,其次为肠道肝胆,最后涉及心肾。MS的研究首先要开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掌握MS的病因病机、症状分布和证候特征,开展药物筛选并结合临床进行多中心干预,规范研究方法,同时建立MS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在国内外推广应用。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中医研究;关键科学问题
代谢综合征(MS)正在全球流行和肆疟,已经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MS患病率为16.5%,年龄标化后,MS的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0.0%和
23.3%[1-2]
,MS以腹部脂肪分布异常为主,并伴有脂肪、糖、蛋白质等代谢异常,属于系统性/整体性失调,这与中医整体观念相吻合,可以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但前提是建立在准确认识和正确理解以及系统研究MS的基础上,而目前中医研究MS还存在许多关键科学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针对MS的研究现状,笔者提出六个关键科学问题并进行了客观分析。
一、病名问题
代谢综合征(MS)是一个近年来西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西医病名,严格来说,MS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个综合征,尽管西医对MS还存在许多争议,对MS的诊断标准争论不休,但MS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中医没有MS的病名,但中医学对MS如何进行归类,病名如何命名,是临床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因为这牵涉到中医病历书写和中医诊断的实际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如用“气虚”“痰浊”“肥胖”“眩晕”“消瘅”“消渴”“心悸”“胸痹”等命名MS极为模糊,也不准确。
1.按照体型归属于中医“膏人”:枟灵枢・卫气失常枠把肥胖人体分为三类,其中的膏人类似MS,枟灵枢・卫气失常枠篇中“人有脂,有膏,有肉。……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膏人的特点
有三:即“纵腹垂腴”“皮缓”“肉不坚”。枟说文解
字枠“膏,肥也”。丹波元简枟灵枢识・九针十二原枠“腴者,脐下腹也”,也就是在脐以下小腹以上的部位。可见,膏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形体丰腴,肚腹硕大,纵腹垂腴,腹部凸出高过胸(腹部增大超过胸部的下垂线),皮肤松弛,质地绵软,弹性减弱,肌肉不坚实。膏人当属脂肪之肥,也就是脂肪增多,其脂肪主要沉积于腹部为主,并且腹部有下垂现象,故“纵腹垂腴”;“皮缓”即腹部皮肤纵缓,质地绵软,皮肤与肌肉连接不紧密有分离的感觉;“肉不坚”指肉之质地按之不够坚实,缺乏块状肌肉感,与皮缓一致。这种“堆金积玉,腹若悬箕,大腹便便,腹大硕满”的特征与MS的腹型肥胖基本相同
[3]
。
2.按照特征归属于“肥满”:笔者在2008年12月受邀在“韩国肥满学会”作学术报告,韩国的大韩医师学会下属有一个“韩国肥满学会”,“肥满”二字即来源于此。“肥满”具有浓厚的中医学特点和腹型肥胖的特征,作为MS对应的中医病名准确而贴切。“肥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肥指的是脂肪增多,而非胖以骨骼增大增粗或肌肉增多为主;第二,“满”指的是腹部脂肪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才达到满的程度;第三,“肥”和“满”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就专门指腹型肥胖,作为MS专有的疾病病名具有排他性,是独一无二的,符合国际疾病命名要求。
3.肥胖的区别:枟现代汉语词典枠说“肥,含脂肪多”,“胖,脂肪多,肉多”,说明肥和胖是有区别的,由于二者常同时并见,故合称“肥胖”,原则上应该分为“肥人”和“胖人”,但“肥胖”并不能体现MS的腹型肥胖特征,而且肥胖有多种类型,不具有排他
万方数据
性,所以MS不能用肥胖进行命名。
二、病因病机问题
1.病因问题:MS是一个现代疾病,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改变有密切的关系,在生活方式改变中以饮食最为重要,其次为运动量减少,因此,过食肥甘,久坐少动是MS的直接或重要因素,但到底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需要进行研究。
(1)饮食失调,过食肥甘:腹型肥胖为“膏人”,“膏”的本质是机体内过剩的精微物质以油脂方式沉积于体内,其产生与精微物质的吸收、转化和消耗失衡有关,饮食失调是膏浊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脾胃为后天之本,人身全赖饮食滋养,饮食入胃,经脾之散精,肝之疏泄,水谷精微方化为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营卫气血津液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若饮食过量,或过食肥美,水谷精微摄入过多,积聚于体内,遂成肥人。如枟素问・奇病论枠说:“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甘”指甜食,“美”指好吃可口的食物,“肥”指油脂或肉类食物。因此,饮食失调是导致膏浊形成的重要原因。
(2)久坐少动,好逸恶劳:久坐少动,好逸恶劳是“肥满”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适当的劳作能使脾胃运化有权,增加精微物质的消耗。若少劳多逸,久坐少动则气机不畅,中焦之气上下斡旋受阻,饮食精微不归正化,变为营浊,其中积于体内肌肤者即成为“膏”。膏积于腹部皮下,则成腹型肥胖,即“多气而皮缓”之膏人;若全身各处分布,则成周围型肥胖;若流于血脉中,成为“血浊”等,随血周流全身,即构成MS其他组分的异常。
(3)其他因素:情志失调可导致气机疏泄失常,肝胆气机郁滞;或者中焦气机壅滞导致土壅木郁,由脾胃而累及肝胆导致MS的发生。
2.病机问题:MS的基本/核心病机是什么?病机是如何转变的?目前仍然不清楚,中医对MS病机学的研究如何摆脱以往的条条框框,建立创新思路,是研究MS的又一关键科学问题。
(1)MS的第二致病因素:①基本致病因素为“膏浊”:笔者认为腹型肥胖为“膏”,这个类型的人为“膏人”。凡精微异常沉积于血中通称为“浊”,从浊的类型上可以分为血浊(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增多等)、脂浊(血脂异常)、蛋白浊(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蛋白升高)、尿酸浊(高尿酸血症)等。“浊”的特点:一是血中或组织中某种物质过多,但尚处于流动状态;二是尚未出现疾病状态,属于疾病的前期阶段;三是可以是持续性,也可以为间断性,如果浊邪持续性增高日久,可以生痰生瘀,就会发生疾病。形象比喻之,雨后之水为“浊”,沉积到河床属“痰”,阻塞河道就为“瘀”,所以,浊是一种中间的过渡状态或过渡产物[3]。②“痰湿”在MS中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医认为“痰为有形之物”,肥胖为痰浊积聚所致,所以前人有“胖人多痰”,“肥白人多虚”之说,湿聚生痰,痰积成肥。宋代杨仁斋指出“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元代朱丹溪首次提出“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清代枟石室秘录枠“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运行,故痰生之”,强调肥胖人痰湿的形成与气虚的关系。清代叶天士指出:“夫肌肤柔白属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惟多痰多湿……”。李中梓认为“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由于禀赋遗传,素体肥胖,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运化,痰湿凝聚。枟内经枠曰:“素嗜肥甘,好酒色,体肥痰盛”。这些论述,构成了中医把肥胖分为虚和实两个基本类型的基础。王琦[4]教授把中医体质分为9型,其中痰湿质形体特征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症,类似MS体型。
(2)MS的病机探讨:中医对MS病机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入透彻,理论阐述不够圆满法括,理解存在许多片面和偏差,成为制约中医研究MS的瓶颈之一,也是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①MS的病机:MS的病机分析必需建立在四个方面的基础上:第一,腹型肥胖,特点为中焦满墩,病机应为“中满”,但“中满”当分虚实,李东垣枟脾胃论・脾胃胜衰论枠“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第二,基于枟内经枠消渴病理论,枟素问・奇病论篇枠指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中满内热”为病机特点。第三,基于历代医家的论述:如肥胖与痰湿之间的关系,肥胖和脾以及肝肾之间的关系。第四,腹型肥胖与其他疾病之间的关系:枟内经枠明确指出,肥贵人与消渴等疾病皆为膏粱之疾。因此,把MS的病机概括为“中满内热”和“中满脾(内)虚”两个方面。②MS的病位病性:由于
MS的特点为腹型肥胖,因此病位在中焦,以脾胃为主,涉及肠胃、肝胆和子宫等,日久可以累及心肾,但中焦病变是根本。初起以实证为主,日久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中青年以实证为主,老年以虚证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