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教案

合集下载

《戊戌变法》教案最全版

《戊戌变法》教案最全版

《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失败的原因。

2.能力方面:(1)通过揭示19世纪末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新维新思想产生与发展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思想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历史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认识戊戌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

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通过对维新变法从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继而成为社会改良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这一演变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必然产物。

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趋势。

(3)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4.学法指导方面:(1)通过分析认识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是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

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及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划出戊戌变的图示,训练学生用图示反映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发展演变过程的方法。

历史优质课件《戊戌变法》教案(人教版)

历史优质课件《戊戌变法》教案(人教版)

历史优质课件《戊戌变法》教案(人教版)如何让学生通过对戊戌变法的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并变法对社会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戊戌变法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戊戌变法教案一:【教材分析】戊戌变法是在清朝洋务运动失败后的又一次旨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刻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虽然失败了,却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一次重要的探索。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戊戌变法的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并变法对社会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掌握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与难度】1、重点:公车上书与百日维新。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通过前段历史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了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展开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已失败。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知道了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能救中国的历史,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责任感思考如何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制作powerpoint 课件【组织过程】一、复习提问1、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2、战后中日签订的条约是?它的内容是?二、导入(多媒体示中国与日本地图及回忆中日的交往和复习提问,对比古代史上中日的交往与近代的中日的战争,得出两国近代的差距,进而思考中国如何才能恢复昔日的强大,激发学生的历史荣辱情绪及历史的责任感)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运动自强救国的梦想破灭。

《戊戌变法》教案最全版

《戊戌变法》教案最全版

《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失败的原因。

2.能力方面:(1)通过揭示19世纪末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新维新思想产生与发展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思想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历史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认识戊戌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

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通过对维新变法从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继而成为社会改良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这一演变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必然产物。

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趋势。

(3)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4.学法指导方面:(1)通过分析认识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是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

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及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划出戊戌变的图示,训练学生用图示反映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发展演变过程的方法。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导言】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政治变动中的一次重要事件,即戊戌政变。

光绪十三年(1889年)七月,慈禧太后篡位,并下旨废黜光绪帝,另立溥仪为帝。

由于慈禧太后的专制统治导致清朝内外各种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变法,企图改变国家的命运。

然而,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本教案将从戊戌变法的背景、目的和失败原因等方面为学生展开讲解。

【教学内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 清朝末年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2. 清廷腐败无能,无力改革。

3. 国家各项事务被外国列强控制。

二、戊戌变法的目的1. 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

2. 实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现代化改革。

3. 重建一个强大的清朝。

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 清廷内部自私自利,缺乏合作。

2. 内外交困,列强干涉。

3. 社会保守势力阻碍改革。

4. 缺乏顶层设计和信任关系。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清朝王朝末年的图片,鼓励学生观察,了解清朝末年的社会状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戊戌变法。

步骤二:探究(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并请学生分组探究变法失败的原因。

每组选择一种原因进行研究,回答以下问题:1. 清廷内部自私自利,缺乏合作。

2. 内外交困,列强干涉。

3. 社会保守势力阻碍改革。

4. 缺乏顶层设计和信任关系。

步骤三:展示(10分钟)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研究结果,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步骤四: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戊戌变法的背景、目的和失败原因,并扩展思考,让学生思考如果当时的变法运动成功了,对中国历史和国家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或者历史爱好者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了解其他历史时期的变法运动,并进行比较分析。

3. 鼓励学生就戊戌变法在现代中国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写一篇短文或者演讲稿。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

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二、百日维新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导入语例示三]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同时也是一部探索史。

面对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大肆入侵和疯狂瓜分,中国人民在思索着寻找一条救亡图存之路,在帝国主义的隆隆炮声中,戊戌变法拉开了帷幕(注意语气)。

本节课我们。

[导入语例示四]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一课。

我们清楚,《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在19世纪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紧要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救亡御侮。

主要有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

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的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故称为“公车上书”。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逐步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势力范围。

紧接着俄国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和新疆划为势力范围。

法国强租广州湾,把两广和云南划为势力范围。

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把长江流域和云南、广东的一部分划为势力范围。

日本除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外,又把福建划为势力范围。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救亡图存有机地结合起来,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②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b.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分组学导”的教学方法②本课通过课前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③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戊戌变法》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戊戌变法》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戊戌变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晚清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理解民族危机加深的社会根源。
2.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过程、改革措施及其影响,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与分析能力。
3.认识到《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理解其对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解放等方面的贡献。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5.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戊戌变法》的知识点和启示,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巩固所学,提升认知。
6.课后拓展,延伸学习
-推荐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学生应学会尊重历史,尊重改革者,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4.学生应认识到改革事业的艰巨性,培养面对困难、勇于担当的品质。
5.通过学习《戊戌变法》,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曲折,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三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其深入的改革措施、影响以及改革失败的原因等方面可能仍存在理解不深、认识模糊的问题。
2.练习过程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教学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改革措施、影响及改革成败原因。

《戊戌变法》优教教案

《戊戌变法》优教教案

《戊戌变法》优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知道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掌握公车上书的影响。

(重点)
目标3:了解创办的组织及报刊,以及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目标4: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结果及历史意义,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难点)
目标5: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部分读书人冲破“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开始寻求从政治制度方面解决危机的方法。

你知道上面的两位人物是谁吗?他们是怎样挽救中国民族危亡的?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1.何谓“公车”?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背景、代表人物、目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2.康有为、梁启超为什么在反对签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
3.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
4.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5.戊戌变法的背景、标志、性质、内容及影响、意义?
6.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课时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初中历史戊戌变化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化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影响;
2. 掌握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和推动者;
3. 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
2. 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和国家危机的背景,引出戊戌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学习新知(15分钟)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戊戌变法的起因、内容和推动者,并回答相关问题。

3. 深入探讨(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戊戌变法的成功和失败原因,并向全班汇报。

4. 活动设计(10分钟)
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表演戊戌变法的关键环节,以加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5. 练习与检测(10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文章,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理解这段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作业;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戊戌变法的内容。

戊戌变法 教案一

戊戌变法 教案一

戊戌变法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影响及其失败的原因。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过程、主要内容及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甲午战争,让学生思考甲午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

(2)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1)介绍戊戌变法的起因,包括民族危机、维新派的主张等。

(2)讲述戊戌变法的主要过程,包括变法的实施、戊戌政变的爆发等。

(3)分析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1)戊戌变法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2)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讨论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1)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原因,如维新派的局限性、改革策略不当等。

(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外部原因,如列强的干涉、封建势力的阻挠等。

(1)从戊戌变法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如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避免类似戊戌变法的失败?6.课堂小结(1)回顾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意义、失败原因及启示。

(2)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7.作业布置(2)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如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推进改革。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戊戌变法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意义、失败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避免对戊戌变法的过分美化,理性看待历史问题。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戊戌变法纪念馆,加深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2.开展课堂辩论,让学生就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6课 戊戌变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6课 戊戌变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斗争;3.探究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思考变法的意义和启示。

教学方法1.讲授;2.探究;3.比较;4.启发。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斗争;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1.广告局和新建陆军的设立及其意义和作用;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内容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甲午战争的原因及影响;2.戊戌政变的背景;3.戊戌变法的意义。

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1.废除科举制度和八股文;2.设立广告局,刊行新式报刊;3.设立新建陆军和筹建海军;4.兴办新式教育和开设工厂等。

三、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斗争1.王树声、康有为等变法派的主张;2.光绪帝、慈禧太后等保守派的反对。

四、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袁世凯的叛变;2.西方列强的干涉;3.慈禧太后等保守派的反对。

提高思维:比较中国近代变法与其他国家的改革1.比较中国近代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2.比较中国近代变法与俄国的改革;3.总结改革的成功和失败,探究其原因。

拓展阅读1.《戊戌变法》;2.《康有为与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康有为回忆录》。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了解了其主要内容以及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并探究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同时,我们也比较了中国近代变法与其他国家的改革,总结了改革的成功和失败,探究了其原因。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培养改革思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戊戌变法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材料、图片,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能够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教学难点: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复习提问:洋务运动的结果怎样?这说明了什么?导入新课:洋务运动的失败,促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于是,他们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分析戊戌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及经济原因。

自学指导:1、公车上书的原因是什么?2、公车上书的时间、要求、带头人,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3、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后,有哪些主要活动?4、戊戌变法的时间。

5、变法法令的内容。

6、变法期间,遭到了哪些人的反对?7、变法结果如何?新课学习:1、请学生依次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2、解释公车的含义。

3、出示资料:思考:“拒和”指的是什么?变法指的又是什么?结论:“拒和”指拒绝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指改变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4、介绍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分析君主立宪制与封建君主专制的区别。

5、对比: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区别。

结论: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维护封建统治。

6、材料: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写了一份万言书,阐述变法的迫切性和变法措施,这份上书没有送到皇帝手里,但全文辗转传诵,风行一时。

上海、广州等地还特地刊印《公车上书记》,广泛宣传。

各省举人回到本省后,也多次传播了这些言论。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教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教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过程。

2、水平目标:(1)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2)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逐步形成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在了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基础上,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

4、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体验学习、分组讨论、列表分析等方式,组织学生阅读分析、交流探讨。

教学重难点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维新运动的*,变法法令的内容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即使这些改革措施带有很多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教育四个层面对变法内容逐项分析,加深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理解,全面把握变法在社会上所起到的思想启蒙作用和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在《走向共和》主题曲的背景音乐中导入课)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实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通过介绍当时中国社会背景实行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更好地理解内容,便于解决重点和难点。

)教师出示:第7课戊戌变法设计情境模拟题目——“献计献策”:(二)自主学习(出示幻灯片,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戊戌变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分析戊戌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4.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5.激发学生对改革与发展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戊戌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三、教学难点1.分析戊戌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讨论法: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改革的思考和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包括甲午战败、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等。

重点解读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新政四项基本原则、各项改革措施等。

3.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戊戌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原因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理性、客观地分析各种因素。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实施过程和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5.综合评价对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展示,让学生总结戊戌变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展示对改革与发展的思考和热情。

六、教学资源1.课本:世界历史教材、中国历史教材等。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相关案例和资料:戊戌变法的史料、研究成果等。

七、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个人或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综合把握和表达能力。

3.以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戊戌变法的历史印记。

2.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戊戌变法的国际背景和影响,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外原因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和影响。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高中历史戊戌变法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起因、经过和失败的原因。

(2)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二、教学重点:1. 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2. 讨论法: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总结戊戌变法的教训。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起因和过程。

2. 讲解戊戌变法:(1)讲述戊戌变法的原因和目的。

(2)详细介绍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3)分析戊戌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

4. 总结戊戌变法的意义:(1)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5. 布置作业:(2)让学生复习戊戌变法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及其贡献。

2. 分析戊戌变法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戊戌政变、戊戌教案等。

3. 掌握戊戌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及其贡献。

2. 讨论法:分析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事件,探讨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课标要求】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提高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影响。

【教学难点】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失败原因。

【新课导入】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应,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

前面我们学习了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洋务派兴办的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而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而成了明日黄花。

既然农民教师:(提出问题)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教师:(分析、总结)变法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

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无策。

四、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教师:(展示材料)材料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教师: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看出戊戌变法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失败了。

教师: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顽固派是如何破坏变法,打击维新派的?学生:(讨论归纳)①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②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教师:(展示谭嗣同的绝命诗)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教师:(提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学生:“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戊戌变法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戊戌变法的背景: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经济困境、民族危机。

2. 戊戌变法的过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光绪皇帝的支持,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

3. 戊戌变法的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4. 戊戌变法的意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激发了民族觉醒。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

2.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戊戌变法中的具体事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清朝末年的政治、经济、民族危机,引出戊戌变法。

2. 讲述戊戌变法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变法的原因。

3. 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重点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光绪皇帝的支持,以及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

4. 分析戊戌变法的结果,讲述戊戌政变,引导学生认识变法失败的原因。

5. 讲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强调其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总结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将戊戌变法与后来的辛亥革命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次革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探讨戊戌变法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改革的重要性,改革者的勇气与担当,民众的觉醒与参与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知识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戊戌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戊戌变法 教案(精选5篇)

戊戌变法 教案(精选5篇)

戊戌变法教案(精选5篇)戊戌变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同学熟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通过引导同学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育同学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逐步把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大事的力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学问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转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

培育同学关怀时政,关怀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育同学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缘由教学思想:本课涉及的理论学问较多,特殊是重点、难点部分,学校同学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老师要把叙述、体温、争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细心设问,引导同学参加教学过程,敬重同学,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怀时政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帮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同学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然后老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进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老师设问,引导同学分析。

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生:改革旧制部分(同学可能会回答详细内容)师:对。

这样变法必定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缘由之一。

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生:人民、当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戊戌变法(定稿)
主备人:代明月
参备人:王华成、周梦宇、李娇娇、何英
课标内容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文,利用课文图片、材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
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百日维新的内容及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
认识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既具有进步性又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由此来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人物的辩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戊戌变法的历史,了解到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
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的艰难历程。

(2)就百日维新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失败的理
解,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解决历史问题。

(3)就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是学生学会在共同探
讨和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
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

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争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
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不断追求真理的优秀品德。

(3)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和破坏,加深对改
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及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运用课文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有为、梁启超的活动入手,结合问题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维新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先让学生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讨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后教师再加以引导,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探究法、提问启发法
板书设计
1、维新变法拉开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
2、维新变法的发展:维新政治团体形成积极、极其机关报------强学会、《中外纪闻》
3、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百日维新)
4、维新变法运动的结果:戊戌政变1898年9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我国一部分先进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六课,戊戌变法。

第六课戊戌变法(板书)
师:何为维新变法运动呢?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展开的一系列改良活动。

那么,维新运动为什么会兴起呢?请让我们带着设问进入下一个问题。

维新变法拉开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板书)师:同学们认识康有为和梁启超吗?老师为你们讲解一下关于他们的资料。

课本第29页第一段。

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具有初步资本主义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然而,当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公车上书。

1. 公车上书(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8页,并把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动者、内容和意义划出来。

老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维新运动拉开序幕。

随后设问:同学们结合教材卡片内容及所学知识想一想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总结:课本29页小卡片
过渡:老师提问公车上书这件事反应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讨论后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为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进行了哪些活动?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为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进行了哪些活动。

请同学们看课本29页第一第二段
老师总结:维新派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和舆论宣传,先后创办了多份报刊和政治团体。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外纪闻》和强学会,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中外纪闻》是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师:那同学们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又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揭晓吧。

三、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板书)
1、光绪帝下诏变法(板书)
教师指出,维新派的改良运动的到了当时的王帝——光绪帝的支持,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下令变法。

也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学的“百日维新”请同学们看课文P29 -31页。

师提问: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变法?其目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国家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光绪帝又深受康梁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震动,并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所以支持变法,此次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请同学看课本戊戌变法的注解。

当然了,此次变法除了康梁之外还有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汐等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可是他们最后都壮烈牺牲了。

光绪帝支持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而不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接下来学习变法的内容。

2、变法的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变法的内容,然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变
法内容的理解:
1、变法中那些措施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
2、“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里的“民”指的是什么人?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有什么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3、文化方面的改革有什么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4、哪些内容对封建顽固势力的冲击最大?(裁撤机构、取消旗人特权、废八股、裁汰旧军等)
5、那些人会拥护和支持变法?(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
6、那些人会强烈发对?
7、想一想当时社会各界对变法有什么样不同的反应?(顽固派、民族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开明地主、普通老百姓等)
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学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掌握变法的进步性在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两大方面,局限性表现在:“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和“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3、
维新变法的结果——戊戌政变(1898年9月)(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 30页小字(关于袁世凯的介绍)及“史海拾贝”,了解政变的过程,体会维新志士的英雄气慨。

然后让学生深入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谭嗣同就义到底值不值得?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得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
1、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阶级中顽固派的利益。

2、顽固派的实力强大
3、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王帝,力量较弱。

4、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的软弱性,不敢发动和依靠
人民群众,
随后再设问,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从充分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后回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小结
我们本课的重点就是维新变法的意义及影响。

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而且维新派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仅仅依
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王帝,反之,顽固派实力较强,又拥有军权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变法虽然失败,但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具有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进步的、爱国的。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谭嗣同等人的血没有白流,他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去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为后来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清政府统治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作业1、
填空题
1898年,康有为组建的维新派的政党是()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南学会C、广学会
2、填空题
1)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百日维新开始。

2)“自我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维新志士()诗句。

3、列举戊戌六君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