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2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开设对象(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目的:初步掌握化学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化学工作的初步能力和从事化学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使学生获得先进的化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

其任务是从理论和观念上引导本科生“入门”,从教学技能培养训练上教他们“上路”、“上手”,从教学研究思路上让他们“开阔眼界”。

(三)开设对象: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生二、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无机化学及实验》。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一)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探究式学习为基础,采用讲授、自学、案例、讨论、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

在情景中学,在探究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求异中学,在研讨中学,在实践中学。

(二)考核方式:考试四、学时数分配:总学时:54学时1、教学内容[主要内容]绪言(2学时)0.1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体系.0.2化学教学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0.3化学教育的发展和化学教学论的形成[重点难点]:化学教学论的内容体系和教学目的[学生掌握要点]:研究对象、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体系.第一章化学教师(4学时)[主要内容]:1.1.我国中学化学教师教育现状1.2. 21世纪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和评价1.3 .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重点难点]:了解现代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初步掌握发展型化学教师的评价方法;认识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和途径。

[学生掌握要点]:化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和途径。

第二章化学课程(6学时)[主要内容]:2.1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置及其发展2.2中学化学教科书2.3中学化学课程标准2.4国外中学化学教材概览2.5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趋势[重点难点]: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其指导思想。

对中学化学教科书三序结合编写原则的理解。

[学生掌握要点]: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作用及新课程理念,中学化学教科书的结构体系、编写原则,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趋势。

最新化学教学论试题2

最新化学教学论试题2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A. 教学科目B. 教学进程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 前三项都包括2、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A. 第一层级B. 第二层级C. 第三层级D. 综合的方法3、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A. 图式B. 同化C. 顺应D. 平衡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标准差B. 标准分C. 算术平均数D. 区分度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A.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7、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2003年高考题*江苏卷)A. 2w1=w2B. 2w2=w1C. w2>2w1D. w1<w2<2w1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加反应的Y和生产物Q的质量之比为(2005年全国高考题)()A. 46:9B. 32:9C. 23:9D. 16:99、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A. 有放射性B. 易燃、易爆C. 能导电D. 有剧毒10、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

[整理版]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精选全文完整版

[整理版]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全集精选全文完整版

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1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2-1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2-2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3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4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5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6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7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8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9-1课时计划(教案)编号:09-2课时计划(教案)编号:10“化学教学论”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隶属于教育学中的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化学本科专业一门特色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微格教学实践三个部分。

本课程曾于1997年、2001年两度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旨在培养化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师教育能力,为他们成为优秀的中学化学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体系和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我校“化学教学论”课程,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内容体系结构,并添加了新的元素。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其中显性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微格教学实践三部分,随着时代变迁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本课程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化探究实验”、“远程化学实验”研究实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引领基础教育进入数字化化学探究实验时代的新人才。

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入门篇、理论篇、技能篇、实践篇,既保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和应用理论,更指导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提高综合素质,达到全面发展。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实验教学设计思想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进行实验内容设计,包括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务求所设计的学生实验符合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及实用性的原则。

教学方法:本学科的教学对象是化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师范性﹑示范性。

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方法改革。

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第一篇:化学教学论以德为主1在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四种“知识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2 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而设计的内容,他与教学的起点(课程目标)教学的过程(课程观念课程内容教科书)和教学结果(课程评价)密切相连,课程实施就是将预期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化学课程是为实现化学教育目标所设计的全部内容。

公众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二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一是理解科学本身;二是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4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是国家教育意志,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载体,课程结构的革新与实践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5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

必修课程模块有2个,化学1,化学2;选修课程模块有6个。

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学分。

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倡导多样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建议理工类修至8个学分,化学类修至12个学分。

8 教材概念和形式(什么是教材呈现的形式)在传统观念中,化学教材就是学生学习的化学课本,即教科书,教科书是唯一的教材。

是教学内容的源泉和主宰。

现代观念认为,电子的,纸质的,视听的学习材料均可称为教材。

9 栏目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名实相副整体自洽数量适当便与运用 10 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教学设计经历了设计意识由朦胧到清晰,理念由自发到自觉,操作由经验到规范的发展过程。

国家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

国家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

国家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电子教案第一章:化学教学论概述1.1 化学教学论的定义与意义理解化学教学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2 化学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了解化学教学论的历史背景掌握化学教学论的发展阶段及主要成就1.3 化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熟悉化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化学教学论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第二章:化学课程与教学目标2.1 化学课程概述理解化学课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法2.2 化学教学目标明确化学教学目标的内容与分类学会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方法2.3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理解课程标准的作用与意义熟悉教材的编写原则与结构第三章:化学教学方法与策略3.1 化学教学方法掌握化学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学会选择与运用化学教学方法3.2 化学教学策略理解化学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方法3.3 化学教学手段与技术了解化学教学手段的种类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第四章:化学教学评价与测量4.1 化学教学评价概述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概念与作用掌握化学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4.2 化学教学测量熟悉化学教学测量的内容与方法学会制定化学教学测量工具4.3 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掌握化学教学评价的结果分析与处理学会进行化学教学反思的方法与技巧第五章: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5.1 化学教学设计概述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概念与流程掌握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5.2 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学会分析化学教学案例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化学教学案例的编写与评价5.3 化学教学设计实践能够独立完成化学教学设计学会对化学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第六章:化学实验教学论6.1 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与作用理解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6.2 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与策略学习化学实验教学的常用方法学会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方案6.3 化学实验安全与实验技能培养掌握化学实验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第七章: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7.1 化学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理解化学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掌握化学课程资源的分类方法7.2 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学习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方法学会化学课程资源的利用技巧7.3 化学课程资源的应用与实践能够运用化学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学会对化学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第八章: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8.1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意义理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基本原则8.2 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种类与功能学习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种类掌握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使用方法8.3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学会设计化学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案第九章:化学教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9.1 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学会运用化学教学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9.2 化学教学论文的写作技巧学习化学教学论文的写作规范掌握化学教学论文的写作步骤与要点9.3 化学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学会展示化学教学研究成果掌握化学教学研究成果的交流技巧第十章: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10.1 化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趋势理解化学教学改革的驱动力与挑战掌握化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10.2 化学教学创新的理念与实践学习化学教学创新的理念学会化学教学创新的实践方法10.3 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与路径掌握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与路径能够规划化学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解析: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程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

化学教学论第二章

化学教学论第二章

2-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二、我国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2)民国时期 1922年,民国政府在教育部总长蔡培元的主 持下,颁布了我国的正式学制,学习六、 三、三制,沿用至今。

1936年,颁布《初高级中学课程标准》,比 较规范的规定了中学化学的教学目标。
2-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二、我国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3)建国以后 课程体系初建期(1949—1965年); 文革混乱期进期(1996年至今)。
什么是科学素养?
一、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
2-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Literacy)简单的讲就
所谓科学素养(Science
是借助理科教学所应当培育的公民素质,是人们认识 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解决社会问题的内在特质。 1958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赫德发表了一篇 题为“科学素养——对美国学校的意义”的论文,并 首次使用“科学素养”一词来探讨科学教育问题。从 此,科学素养就和科学教育改革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 起。
2-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一、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
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所受教育程度高低的象征, 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类普遍文明的标志,是人们对 自然和社会的态度,人们运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一、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
2-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一、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
2-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二、我国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1)清政府时期 我国的化学课程设置始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 1867年,京师同文馆增设算学馆,开设了 我国最早的化学课程。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了 《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 国新教育制度中正式确定自己的位置。

化学教学论[5篇范例]

化学教学论[5篇范例]

化学教学论[5篇范例]第一篇: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论是高校化学(师范)专业的一门教育必修课程。

理论部分阐述化学教学的原理、原则,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化学说课的理论及化学教学的组织、设计、实施、测量和评价的理论;分论部分分析化学教学各专题的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实践部分主要以试讲或微格的形式研究中学化学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工作的初步能力,具备优良的从教素质。

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实例:回想我的高中化学学习生活,我记得我的化学老师非常关注每一位同学对他所教内容的掌握程度,有时甚至还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免费辅导,所以他跟我们走的比较近,同学们也都很喜欢他,我觉得他是一名成功的化学教师。

现在回想起来,这位化学教师其实在平常的教学中运用了很多化学教学论里面的许多理论呢!学习化学教学论的必要性: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教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我们的师范生在将来当教师时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少吃些苦头,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不至于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再浪费时间来摸索,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点。

而且学了这门课程之后,可以让教师懂得如何把握课堂进度,如何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甚至于还可以设计课堂教学,推进化学教育事业的进步,充实化学教育内容。

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学习化学教学论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议:1、化学师范类的专业必须开设《化学教学论》这门课程。

2、理论联系实际,让理论真正转化为学生内部的知识,使其将来当老师时能够实际运用。

3、授课时可以结合一些相关事例,可以播放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视频等。

第二篇:化学教学论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案列—网络媒体教学设计案我们选择了在课堂教学应用的一个案列:网络媒体教学设计案列。

关于多媒体教学设计案列教学中应用较多,在此不再讨论。

一、网络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 1.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和学习结果的描述等。

(完整)化学教学论

(完整)化学教学论

1、化学教学论的定义:是研究化学教育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化学教学系统2、中学化学教材教法课程开设于1932年,我国化学教育始于19世纪60年代3、考标准化考试涉及的量化指标及其含义:1)效度2)信度3)难度与区分度效度:表示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关程度,它是衡量考试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信度:表示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考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它也是衡量试卷质量的重要指标难度与区分度:用得分率或答对率表示试题的难易程度,一般考试的难度分布要求在0.3—0.8之间,总难度适中,区分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

4、导入新科技能的构成程序是:集中注意、明确目的、进入课题5、化学中的“课程"指:化学课程是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规划和设计,亦即课程方案(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或教材)中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6、化学新课标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7、化学教学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8、教学目标:预期的教学效果9、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10、教学方法的十六字方针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亦多法、贵在得法11、《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1)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2)化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3)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4)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5)注重科学渗透,关心科技发展6)构建新的评价体系12、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要素是:教学活动主体、教学活动内容、教学活动技术手段、教学活动方法、教学活动情境13、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14、教案的基本型式:15、化学教科书是遵循化学课程标准,依据构建教科书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杰哥的原则编织而成的16、高中化学新课标是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两部分构成,选修包括的6个模块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必修分为2部分:化学1、化17、教案是在制定课时备课时完成的18、中学教学常用的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谈话—讨论法19、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对科学的情感,获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教学论ppt课件——教材及教学内容

化学教学论ppt课件——教材及教学内容

化学与社会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 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发展
化学教学论
主题 1 科学探究 主题 2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主题 3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题 4 物质的化学变化
融入各章内容之中
第二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燃烧 燃料 金属与矿物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食品中的有机物
拓展视野 知识支持
方法引导
主题
主题图
生活指南 动手空间
各课题
课题
图、表 学以致用
“鲁科版”内容呈现方式
化学教学论
中学化学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专题名 专题目录 主题图 各单元
归纳与整理 回顾与总结 本专题作业 你知道吗 交流与讨论 请你决策 信息提示 新闻链接 调查研究 资料卡 生活向导 活动与探究 各抒己见
化学科学的发展趋势义务教育化学教材内容一览二级内容主题科学探究方法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九年级上教版内容标准融入各章内容之中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四章燃烧燃料第五章金属与矿物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物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四章燃烧燃料第五章金属与矿物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四章燃烧燃料第五章金属与矿物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物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1科学探究主题2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3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4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类别内容主题必修模块化学11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2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主编复习2

化学授课论第一章:导论奏章学堂章程,1903年规定标志住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立了自己的地址,化学教育系统进入成型期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加的行动;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就。

科学教育的广域四个目的:态度、过程、知识、技术。

平时被教师或研究者采用的化学教育的研究方法有检查法,采访法,实验法统计解析法和内容解析法等化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大学前化学授课系统及研究化学授课中教育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一致6.2000年初,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第二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化学课程的改革:初建系统时期;相对稳准时期;发展改革时期;校正完满时期(1)科学涵养框架成立的化学课程包括:一、科学内容,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三、科学的推理过程,四、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五对科学的积极态度我国自1996年起公众的科学涵养,最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对科学术语和见解的基本认识;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认识;三是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互有关系的基本认识。

在2001年义务教育、2003年一般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中,都将提升学生的科学涵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主旨,并从知识与技术、课程与方法、感神态度与价值观三大领域恩赐明确的界定。

化学学科核心涵养:宏观鉴别与微观探析、变化见解和平衡思想、凭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研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照: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三、依照化学学科的特点。

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点:突出科学研究目标;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目标;重视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合成路线的内容标准描述方式的多样化:一般应吻合四个要素,也称abcd法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2024年化学教学论教案

2024年化学教学论教案

1 2
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注意 力、合作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测验法
通过定期的小测验或作业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 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内 容、方法、效果等方面的反馈意见。
2024/2/29
16
总结性评价报告呈现
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 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方法分层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探究等,满足 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024/2/29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9
2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 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 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合作式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 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 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 任务。
2024/2/29
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 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 和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 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Chapter
2024/2/29
19
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自身素质
参加专业培训
参加由教育部门、学术机构或专业组织举办的化学教师培训,学 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实验技能。
参与研讨会
积极参加化学教育领域的研讨会,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 学心得,共同探讨化学教育中的问题和挑战。
加入专业组织
加入化学教师协会、化学教育研究会等专业组织,参与组织的活 动,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源和信息。

化学教学论第二版课程设计

化学教学论第二版课程设计

化学教学论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化学教学论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3.适用专业:化学类专业4.学年学期:大三下学期5.教学方式:面授6.学分:27.先修课程:无8.开课单位:化学系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进度课时内容进度1 课程介绍,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 12 教育学基础、教学设计原则和教学评价 23-4 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 45-6 实验教学技能和实验教学方法 67-8 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论文写作8课时内容进度9-10 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管理10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PPT讲解、视频案例分析、小组研讨和论文写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理论和方法。

五、课程考核考核方式比例课堂表现30%课程论文30%教学设计20%小组研讨10%期末考试10%六、教学团队1.主讲教师:张老师,副教授,化学教育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2.辅导教师:李老师,讲师,化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管理。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1.《化学教学论》,李兰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参考书目1.《教育学概论》,刘丽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2.《教学设计与评价》,王玉明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3.《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叶华勤、周文和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

八、教学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能力:1.理解和掌握教学理论和方法;2.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评价;3.学习和掌握实验教学技能和方法;4.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管理技能;5.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九、总结化学教学论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教学能力的重要课程。

化学教学论2(有答案)

化学教学论2(有答案)

《化学教学论》14秋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V 1. 下面对实验教学评价策略表述错误的是()A.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B. 整体性评价与专题性评价相结合,以整体性评价为主C.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D.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他评为主满分:3 分2. 下面实验中,只对一种实验条件加以控制的是()A.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 炭粉还原氧化铜C. 氨氧化制硝酸D. 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满分:3 分3. 下面属于逻辑方法的是()A. 分类B. 模型C. 实验D. 假说满分:3 分4. “认识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属于()A. 结果性目标B. 体验性目标C. 过程性目标D. 认知性目标满分:3 分5. 下面教学目标表述正确的是().A. 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B. 掌握观察、推理等科学方法C.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D.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满分:3 分6.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化学实验现象而产生的兴趣属于()A. 创造兴趣B. 操作兴趣C. 探究兴趣D. 感知兴趣满分:3 分7. 通过有机化合物的同系物的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 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C. 辩证唯物主义联系观点与发展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质量互变规律满分:3 分8. 教案设计属于()A. 学期(或学年)教学系统设计B. 章(或单元)化学教学系统设计C. 课时化学教学系统设计D. 整体设计满分:3 分9. 比例模型属于()A. 物质模型B. 思考模型C. 符号模型D. 演绎模型满分:3 分10. 酸碱滴定实验属于()A. 基本操作实验B. 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制备实验C. 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论的实验D. 解答化学习题的实验满分:3 分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V 1. 下面的教学内容适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是().A. 炼铁炼钢B. 醇C. 硫磺D. 蛋白质满分:3 分2. 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作用包括()A. 可以获得化学实验现象和化学事实B. 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思维能力C. 是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的基本途径之一D. 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主要方法之一满分:3 分3. 获得事实的科学方法主要()A. 观察B. 表格化C. 实验D. 化学用语化满分:3 分4. 化学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模型方法中模型的功能是( ) .A. 解释B. 直观化C. 预见D. 归纳整理满分:3 分5.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学生重点观察的内容是()A. 观察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B. 观察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C. 观察化学实验操作D.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满分:3 分6. 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 目标比目的具体,目标是目的的展开B. 目的决定目标C. 目的直接可测D. 化学教学目标既是化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化学教学活动的归宿满分:3 分7. 化学科学兴趣包括哪些层次()A. 感知兴趣B. 操作兴趣C. 探究兴趣D. 创造兴趣满分:3 分8. 结合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可以对学生进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A. 化学运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B. 物质形态和种类的多样性与统一性C. 构成物质微观粒子的物质性D. 物质结构的层次性满分:3 分9. 下面学生实验中属于定量实验的是().A. 测定某物质的溶解度B. 测定某晶体中的结晶水的含量C. 中和热的测定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满分:3 分10. 下面属于基本自然科学方法中的理论认识方法的是()A. 资料和事实的处理方法B. 观察C. 实验D. 假说满分:3 分三、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2024版化学教学论第二章PPT课件

2024版化学教学论第二章PPT课件

输入 标优点题
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定义
缺点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形式;控制多媒体的 使用时间和频率,避免学生产生疲劳感;注重与学生
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应用策略
过度依赖多媒体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 学效果。
04 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01
02
03
04
学科专业知识
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原 理、实验技能等,具备深厚的
化学学科素养。
教育教学知识
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 学相关理论,了解化学教学的
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育教学能力
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实施和 评价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 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科学素养
实验技能
评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完 成情况。
思维能力
评价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的内容与策略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教学内容与方法是否合适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有效。
教学反思的内容与策略
案例三
03
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其动手
能力和实验技能。
大学化学教学实践案例
案例一
无机化学教学实践。通过讲解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掌握 无机化学知识体系。
案例二
有机化学教学实践。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有机化学 中的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
案例三
分析化学教学实践。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数据 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化学教学论上课课件2

化学教学论上课课件2

04 化学与社会生活 联系
环境保护中的Leabharlann 学知识应用大气污染与防治了解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危害,探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 高空气质量的方法。
水污染与治理
分析水污染的成因,介绍水处理技术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探讨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途径。
能源问题中的化学原理探讨
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未来化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发展,引进国际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06 课堂互动与讨论 环节
学生提问及解答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表 扬,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酸碱盐及其性质
01
酸碱盐的定义
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指电离时产生的
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
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02
酸碱盐的性质
酸具有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碱具有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
和水;盐则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某些盐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01
02
03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 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 合物,混合物则由多种物 质组成。
元素的分类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 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 性质各不相同。
创新能力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创新 性实验和研究。

化学教学论2技能2011

化学教学论2技能2011
9
教学步骤: 一般的教学环节包括: 引入→学习新知识→巩固→小结→布置作业
10
教学活动: 教师教的行为包括:讲述、板书、展示、演示、 提问、对话、指导等。 学生学的行为包括:听讲、观看、观察、模仿、 回答、对话、讨论、实验、阅读等。
11
作业:根据右面教 学材料编写一个教 学片断(教案)
干冰在气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 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 成人造云雾,甚至降水。
12
3、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作用于教学内容的行为过程。教 学活动直接产生教学效果。常见教学活动有:
13
物质的量浓 度概念
[板书] 一 物质的量浓度
c
n(mol) V(L)
[提问]
(1)1L的NaCl溶液中有1molNaCl,那么它的物质 的量浓度为多少?
(2)在0.5L的NaCl溶液中有1molNaCl,那么它的 物质的量浓度又是多少?
[观看] 注意提醒学生记录。
[回答] 引导学生表达清楚:每升溶液中有1mol 氯化钠,该氯化钠的浓度为1mol/L; 每升溶液中有2mol氯化铵,该氯化钠溶 液的浓度为2mol/L。
2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系
课题
科 目 化学 班 级
人数
教师
时间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器材:
教学过程:
备注 3
* 了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这个目标意味着学生能说出原子内部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 在简单需求中应用三价铁的氧化性
这一目标意味着学生能够在象制作电路板这样比较简单的需求环 境下运用三价铁的氧化性
4
(1)撰写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经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概念:1.学科课程:以学科为基础设计的课程。

便于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学生可以从不同内容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策略;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

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组织各种基本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体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监控和调节的准绳。

3.教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

它往往既含有操作的成分,又含有心智的成分,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

4.化学实验设计;是指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依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等在头脑中所进行的一种规划。

5.行动研究:教师对具体教学情景所作的一种反思性研究。

它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实践得以进行的情境,促进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以及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6.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的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是国家教育意志、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载体。

7.必修课程是每一位学生为达到规定的学业要求必须学习的课程,一般是工具性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知识和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8.教学模式是在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和体系。

9.教学情境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中也可能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

10.化学情意内容是指能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产生影响的有关内容。

它包括科学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科学的物质观、对化学科学的认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爱国主义情感等。

11.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12.化学课程目标是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低教育要求。

是由课程总目标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展开目标、构成的。

13.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

14.手持技术是由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两部分组成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

15.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16.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学习而设计的内容,它与教学的起点、过程、结果密切相连。

17. 教学设计指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象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

18. 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学系统中的主体,为实现化学教学目的、完成化学教学任务而作用于客体,以及跟系统内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手段的规定。

是由相互联系着的化学教导方法和化学学习方法两部分组成。

19. 化学技能性知识指与化学概念、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知识内容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20. 教师职业倾向性是指教师的职业动机、职业理想、职业观念。

21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从性质上可分为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课程。

22.先行组织者:新的学习材料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23.概念同化策略指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来学习新概念的一种方法。

23.探究式教学指符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基本特征和要素,并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具有明显支持和促进作用的教学活动和过程。

简答题;简述化学教材单元中“先行组织者”的形式和意义。

教材单元中“先行组织者”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如学习前的引导性材料,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提示;也可以通过设置有关生活的背景材料、反映化学现象的插图、具有启发意义的化学问题或生动的化学实验等,在后继学习的内容之间建立“桥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易化”。

简述化学教学情境及教学情境设置的主要途径。

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设置途径: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简述化学教学语言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遵守语言逻辑规律;适应教育教学要求;符合化学学科特点;化学教学语言应该能够有效地承载化学教学信息,适应化学思维的需要。

简述化学实验教学在实验内容和实验设计方面的改革及意义。

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包括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趣味化;化学实验设计改革包括化学实验的探究化、绿色化设计;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人性化教学。

简述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涉及的领域。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包括:教学理念的更新与重整、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发、教学评价方法的跟进等。

在主要形式上的反映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信息网络化与网络课堂等。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不同在于:学科课是以学科为基础设计的课程。

便于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学生可以从不同内容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程是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它能弥补传统学科课程的缺陷。

呈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有:讲授、板书、谈话、提问题、情感表达与副语言行为、展示和演示。

化学理论性知识是指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特点: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在教材中起着统领和制约全局的作用。

掌上实验室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电脑组成。

特点:由手持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整合而成。

掌上实验室对科学教育的影响与帮助在于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式改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的五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教师应该掌握的化学教学基本技能:创设教学情景的技能、呈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调控与管理的技能。

化学技能性知识指与化学概念、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知识内容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学习策略有多重联系策略、练习反馈策略、可视化策略。

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提出问题:学生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收集证据:学生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形成解释: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问题做出回答;评价结果: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交流发表。

化学教材内容选择的两个关注:一要关注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化学知识的要求,帮助他们认识常见的化学现象,能合理地利用化学知识去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教材应关注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具体体现在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推进技术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上。

为什么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重要归宿。

世界变化已使科学素养成为每个人的需要,而不为少数人所持有。

科学素养不仅是所受教育程度高低的象征,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类普遍文明的标志,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是人们运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是培养中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公民的需要。

科学素养:按国际上对公民科学素养调查建议的内容来看,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科学过程和方法、科学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化学情意类内容及养成策略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策略;主动参与策略;合作交流策略。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模式: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网络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计算机管理教学。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一是对来自于哲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学习科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一般理论以及化学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二是在整合的基础上,结合化学教学实践经验,在头脑里形成有关的设想和理念,制定化学教学工作的具体方案。

简述化学实验设计方案应该包括的内容: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及结果处理、实验讨论与交流。

简述学习策略的涵义和特征(1)学习策略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系统;(2)掌握学习策略的标志不是记住了学习方法和程序本身,也不是对学习方法和程序的机械套用,而是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自身的认知水平和预期的学习目标等因素自觉而灵活的选择、调控和应用特定的学习方法和程序。

(3)学习策略有其自身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学习策略。

(4)学习策略不能凭空产生,也难以单靠直接传授的方法获得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主要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信息网络化与网络课堂。

论述题:论述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特点和“必修+选修”这种课程模式的意义。

必修课程是每一位学生为达到规定的学业要求必须学习的课程,一般是工具性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知识和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从性质上可分为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课程。

必修加选修模式既考虑了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和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同时又考虑了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及兴趣、特长和职业倾向等要求。

论述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以其未知性、发现性与探索性、过程性与开发性、主动性与互动性而有利于学生掌握与应用科学知识,建构与发展科学概念,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科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与应用科学知识,建构与发展科学概念,理解科学的本质与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问题意识,掌握学习策略、探究方法和实验技能,锻炼实践能力;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有利于利于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程教学设计解决课程教学的总体规划、学段教学设计是对一学段教学工作阶段性的规划、单元教学设计对一个内容单元教学工作的局部规划、课时教学设计是在课程教学设计、学段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

教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它往往既含有操作的成分,又含有心智的成分,能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

教学技能是联系有关认识和教学能力的桥梁,它以有关的认识为基础,形成相应的行为规则;经过熟练、概括化、内化、个性化、心理化之后,教学技能可以转变成相应的教学能力。

论述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化学实验是引发化学教学问题,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化学实验能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提供化学实验事实;化学实验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论述教师反思的意义和内容: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性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