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数据的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数据的分析——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2、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代表的不同的数据特征.3、了解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及求法,体会它们在刻画数据波动时的不同特征.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掌握分析数据的思想和方法.4、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要点梳理】要点一、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 个数123n x x x x 、、、…,我们把()1231n x x x x n⋅⋅⋅++++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 .计算公式为()1231n x x x x x n=⋅⋅⋅++++. 要点诠释: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1)当一组数据较大时,并且这些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附近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计算公式x x a '=+.其中x '为新数据的平均数,a 为取定的接近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特殊值的影响.若n 个数12n x x x 、、…的权分别是12n w w w 、、…、,则112212......n nnx w x w x w w w w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要点诠释:(1)相同数据i x 的个数i w 叫做权,i w 越大,表示i x 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简便运算. 要点二、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一般地,n 个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数据各占一半.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要点三、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其中以平均数最为重要. 区别: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位置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众数主要研究各数据出现的频数,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要点四、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1.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数据-最小数据. 要点诠释:极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一组数据极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2.方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方差2s 的计算公式是:()[]222212)(...)(1x x x x x x nS n -++-+-=,其中,x 是1x ,2x ,…n x 的平均数. 要点诠释:(1)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2)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常数,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不变. (3)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变为原来的k 倍,则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变为原来的2k 倍.3.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符号s 表示,即:;标准差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一致.4.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极差与方差、标准差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区别:极差表示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它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较大;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的大小.方差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稳定性越好.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求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时用极差,在考虑到这组数据的稳定性时用方差. 要点五、用样本估计总体在考察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时,往往都是通过抽取样本,用样本的平均水平或方差近似估计得到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 要点诠释:(1)如果总体数量太多,或者从总体中抽取个体的试验带有破坏性,都应该抽取样本.取样必须具有尽可能大的代表性.(2)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越精确.样本容量的确定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所付出的代价.【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2015•福州)若一组数据1,2,3,4,x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同,则实数x的值不可能是()A.0 B.2.5 C.3 D.5【答案与解析】解:(1)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2,3,4,x,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3,∴中位数是3,平均数为(1+2+3+4+x)÷5,∴3=(1+2+3+4+x)÷5,解得x=5;符合排列顺序;(2)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2,3,x,4,中位数是3,此时平均数是(1+2+3+4+x)÷5=3,解得x=5,不符合排列顺序;(3)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x,2,3,4,中位数是2,平均数(1+2+3+4+x)÷5=2,解得x=0,不符合排列顺序;(4)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x,1,2,3,4,中位数是2,平均数(1+2+3+4+x)÷5=2,解得x=0,符合排列顺序;(5)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2,x,3,4,中位数,x,平均数(1+2+3+4+x)÷5=x,解得x=2.5,符合排列顺序;∴x的值为0、2.5或5.故选C.【总结升华】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涉及到分类讨论思想,较难,要明确中位数的值与大小排列顺序有关,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解答不完整.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举一反三:【变式】若数据3.2,3.4,3.2,x,3.9,3.7的中位数是3.5,则其众数是_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__.【答案】3.2;3.5;解:由题意3.43.5, 3.62xx+==,所以众数是3.2,平均数是3.5.2、(2016•广州)某校为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举办“玩转数学”比赛,现有甲、乙、丙三个小组进入决赛,评委从研究报告、小组展示、答辩三个方面为各小组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甲、乙、丙三个小组各项得分如下表: 小组 研究报告 小组展示 答辩 甲 91 80 78 乙 81 74 85 丙798390计算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并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小组的排名顺序:如果按照研究报告占40%,小组展示占30%,答辩占30%,计算各小组的成绩,哪个小组的成绩最高?【思路点拨】(1)运用求平均数公式()1231n x x x x n⋅⋅⋅++++即可求出三人的平均成绩,比较得出结果;(2)将三人的成绩按比例求出测试成绩,比较得出结果. 【答案与解析】解:(1)由题意可得, 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从高分到低分小组的排名顺序是:丙>甲>乙; (2)由题意可得, 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由上可得,甲组的成绩最高. 答案:甲组的成绩最高【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统计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举一反三:【变式】小王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测验一得89分,测验二得78分,测验三得85分,期中考试得90分,期末考试得87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10%、30%、60%量分,那么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多少?【答案】解:小王平时测试的平均成绩897885843x ++==(分).所以8410%9030%8760%87.610%30%60%⨯+⨯+⨯=++(分). 答: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87.6分.3、下表是七年级(2)班30名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表(已破损).已知该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平均分是76分. (1)求该班80分和90分的人数分别是多少?(2)设此班3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为a ,中位数为b ,求a b +的值. 【答案与解析】解:(1)设该班得80分的有x 人,得90分的有y 人.根据题意和平均数的定义,得257330,763050260570780901003,x y x y +++++=⎧⎨⨯=⨯+⨯+⨯+++⨯⎩ 整理得13,89109,x y x y +=⎧⎨+=⎩ 解得8,5.x y =⎧⎨=⎩即该班得80分的有8人,得90分的有5人.(2)因为80分出现8次且出现次数最多.所以a =80,第15、16两个数均为80分,所以b =80,则a b +=80+80=160.【总结升华】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建立等量关系. 举一反三:【变式】某教师为了对学生零花钱的使用进行教育指导,对全班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数额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绘制了统计图表如图所示的统计图.零花钱数额(元) 5 10 15 20 学生个数(个)a15205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求a 的值;(2)求这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额的众数和平均数. 【答案】解:(1) a =50-15-20-5=10.(2)众数是15.平均数为150(5×10+10×15+15×20+20×5)=12.类型二、极差、方差和标准差4、(2015•徐州)某中学开展“唱红歌”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九(1)85九(2)85 100(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3)计算两班复赛成绩的方差.【思路点拨】(1)观察图分别写出九(1)班和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的求法以及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2)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中位数高的成绩较好;(3)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s2=[(x1﹣)2+(x2﹣)2+…+(x n﹣)2](可简单记忆为“等于差方的平均数”)【答案与解析】解:(1)由图可知九(1)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5、80、85、85、100,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0、100、100、75、80,∴九(1)的平均数为(75+80+85+85+100)÷5=85,九(1)的中位数为85,九(1)的众数为85,把九(2)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0、75、80、100、100,∴九(2)班的中位数是80;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九(1)85 85 85九(2)85 80 100(2)九(1)班成绩好些.因为九(1)班的中位数高,所以九(1)班成绩好些.(回答合理即可给分)(3),【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求法,同时也考查了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定义并能熟练运用公式. 举一反三:【变式】某工厂甲、乙两名工人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数据如下(单位:分)甲 95 82 88 81 93 79 84 78 乙8375808090859295(1)请你计算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2)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操作技能比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选派哪名工人参加合适?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9582888193798478)858x =+++++++=甲(分), 1(8375808090859295)858x =+++++++=乙(分).甲、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为83分、84分. (2)由(1)知85x x ==甲乙分,所以22221[(9585)(8285)(7885)]35.58s =-+-++-=甲, 22221[(8385)(7585)(9585)]418s =-+-++-=乙.①从平均数看,甲、乙均为85分,平均水平相同; ②从中位数看,乙的中位数大于甲,乙的成绩好于甲;③从方差来看,因为x x =甲乙,22s s <乙甲,所以甲的成绩较稳定;④从数据特点看,获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次数,甲有3次,而乙有4次,故乙的成绩好些;⑤从数据的变化趋势看,乙后几次的成绩均高于甲,且呈上升趋势,因此乙更具潜力. 综上分析可知,甲的成绩虽然比乙稳定,但从中位数、获得好成绩的次数及发展势头等方面分析,乙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应派乙参赛更有望取得成绩. 类型三、统计思想5、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刚在他所在班的50名同学中,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1)求这1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多少户.【思路点拨】(1)根据条形统计图,即可知道每一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再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2)首先计算样本中家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用户所占的百分比,再进一步估计总体. 【答案与解析】解:(1)观察条形图,可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62 6.54717.52816.810x ⨯+⨯+⨯+⨯+⨯==.∴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6.8.∴在这组样本数据中,6.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5.∵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 6.5,有6.5 6.56.5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5.(2)∵10户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有7户,有7503510⨯=. ∴根据样本数据,可以估计出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35户.【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复习课》课件
3、了解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举例说明加权平均数中“权”的意义。
4、举例说明极差和方差是怎样刻画数据的波动情况 的。
问题1:求加权平均数的公式是什么?
若n个数 x1, x2, ,xn 的权分别是 w1, w2 , ,wn 则: x1w1 x2w2 xnwn w1 w2 w3 wn
哪些收获?
平均数
数据的代表 众数
中位数 数据的波动: 方差
数据的分析
2、区别:①平均数计算要用到所有数据,它能充分利用所有 的数据信息,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 动,并且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②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 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 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 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③众数是 当一组数据中某一数据重复出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 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它是它的一个优势。
合计
频数累计
频数
应用2: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 加男子跳高的23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 所示:(单位:米)
求出它们的跳高成绩的平均数、众数、 中位数。
成 1.50 1.6 1.6 1.70 1.7 1.80 1.85 1.90
绩
05
5
人1 2
4
5
7
2
1
1
数
提高升华: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踢毽 子比赛活动,每班派5名学生加.按 团体总分多少排列名次,在规定时间 每人踢100个以上(含100个)为优秀, 下表是成绩最好的甲班和乙班5名学 生的比赛数据(单位:个)经统计发现 两班总分相等,此时有学生建议,可 通过考查数据中的其他信息作为参 考.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1 平均数【学习目标】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及加权平均数. 【学习重点】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学习难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在篮球比赛中,队员的身高、年龄都是影响球队实力的因素,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的更高”?怎样理解“甲队队员比乙队更年轻”?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2011-2012赛季冠、亚军球队队员身高、年龄如下表:北京金隅队 广东东莞银行队号码 身高/cm 年龄/岁 号码 身高/cm 年龄/岁 3 188 35 3 205 31 6 175 28 5 206 21 7 190 27 6 188 23 8 188 22 7 196 29 9 196 22 8 201 29 10 206 22 9 211 25 12 195 29 10 190 23 13 209 22 11 206 23 20 204 19 12 212 23 21 185 23 20 203 21 25 204 23 22 216 22 31 195 28 30 180 19 32 211 26 32 207 21 51 200 26 0 183 27 55 227 29上述两支篮球队中,哪支球队队员的身高更高?哪支球队的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1.阅读教材第136页下面的内容,归纳平均数的定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1n (x 1+x 2+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1n(x 1+x 2+…+x n ).2.想一想:小明是这样计算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的:年龄/岁19 22 23 26 27 28 29 35相应的队员数1 42 2 1 2 2 1平均年龄=(19×1+22×4+23×2+26×2+27×1+28×2+29×2+35×1)÷(1+4+2+2+1+2+2+1)=25.4(岁).你能说说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说明】 通过思考,分析小明的计算方法与以前学过的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有何区别.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以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知识模块二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师生合作完成教材第137页例题的学习与探究.例 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 、B 、C 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测试成绩/分A B C 创新 72 85 67 综合知识 50 74 70 语言884567(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3)(1),(2)问的结果一样吗?说明了什么?【归纳结论】 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例如在例题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则72×4+50×3+88×14+3+1为A 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知识模块二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中位数与众数【学习目标】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2.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并能灵活应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的概念.【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员工经理经理副职员A 职员B 职员C 职员D 职员E 职员F 杂工G月工资7000 4400 2400 2000 1900 1800 1800 1800 1200 (元)问题:这个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你如何看待?【说明】为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和值得深思的问题,激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因为疑问是构建数学的起点,对学生的心理智力产生刺激,让他们从问题中发现,有利于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观察:(1)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是按从高到低排列的,哪一位员工工资处在“正中间”?(2)9个员工当中,哪一种月工资出现的次数最多?【说明】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心目中对于中位数和众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面正确理解它们的概念打下了基础.【归纳结论】一般地,几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讨论:(1)在上面的问题中,你认为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哪个数据描述该公司员工收入的集中趋势更合适?(2)为什么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说明】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是为了比较三个量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不同角度,从而有助于了解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现了它们各自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意义,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知识模块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与同伴合作完成下面问题的学习.做一做:(1)2011~2012赛季北京金隅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2)你课前调查的20位男同学所穿运动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你认为学校商店应多进哪种尺码的运动鞋?【说明】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况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处理问题.(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们各自有哪些特征呢?【说明】学生讨论得出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认清了它们各自存在的优劣以及如何利用这三种数据解决实际问题.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知识模块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四、检测反馈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了解它们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2.会从扇形、折线和条形等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学习重点】对统计图进行分析计算,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教材第145页“议一议”上方的内容.【说明】在同一个问题中求出众数,从而估计平均数,这是为了体现这两个量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时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意义,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从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先阅读教材第145页“议一议”的内容,再独立完成书中设置的3个问题,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说明】利用统计图让学生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求出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主要是为了比较这三个量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不同角度,从而有助于了解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识模块二从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先阅读教材第145页“做一做”和第146页“想一想”的内容,并独立完成书中设置的问题,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说明】在扇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众数,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求加权平均数,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46页例题的学习与探究.仿例:为了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运动鞋供学生借用,现从各年级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鞋号,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____,图①中m 的值为____; (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3)根据样本数据,若学校计划购买200双运动鞋,建议购买35号运动鞋多少双? 解:(1)40;15;(2)∵在这组样本数据中,35出现了12次,出现次数最多,∴这组样本的众数为35;∵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为36,∴中位数为36+362=36;(3)∵在40名学生中,鞋号为35的学生人数比例为30%,∴由样本数据估计学校各年级中学生鞋号为35的人数比例约为30%,则计划购买200双运动鞋,有200×30%=60双为35号.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从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知识模块二 从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数据的离散程度【学习目标】1.知道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学习重点】 方差的概念和计算. 【学习难点】应用方差对数据的波动情况进行比较、判断.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教材第149页的内容,找到极差的概念,并完成书中设置的问题.【说明】 应用实例并提问启发思考,导入极差的概念,自然而又有探索性.【归纳结论】 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往往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先阅读教材第150页“做一做”的内容,并完成书中设置的前两个问题.【说明】 通过问题的分析以及阅读指导的再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方差是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常用方法.【归纳结论】 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方差(v ariance )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s 2=1n[(x 1-x -)2+(x 2-x -)2+…+(x n -x -)2].其中,x -是x 1,x 2,…,x n 的平均数,s 2是方差.而标准差(standard de v iation )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知识模块二 用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先自学自研教材第150页“做一做”和上方的例题,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说明】 让学生学会用计算器求方差,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体会现实生活中常常根据方差考虑数据波动大小,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知识模块三 平均数与方差的综合运用师生合作完成教材第152页的图象问题及教材第153页的“议一议”和“做一做”的内容.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 知识模块二 用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知识模块三 平均数与方差的综合运用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章复习小结【学习目标】1.掌握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数据离散程度所表示的意义,并会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整理,回顾解决问题中所涉及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重点】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各自的计算公式;会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会用极差、方差、标准差来研究数据波动的大小.【学习难点】理解数据代表的意义和方差、标准差代表的意义.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师生共同回顾本章知识点,构建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个整体把握,体会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时要有的放矢.数据的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平方数⎩⎨⎧算术平均数:x =1n(x 1+x 2+…+x n )加权平均数:x =x 1f 1+x 2f 2+…+x n fnf 1+f 2+…+fn中位数:一般地,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数据的离散程度⎩⎪⎨⎪⎧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s 2=1n [(x 1-x )2+(x 2-x )2+…+(x n-x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从统计图中分析数据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知识清单 加深理解 1.求加权平均数求算术平均数是求加权平均数的特例.加权平均数的实质就是考虑不同权重的平均数,当加权平均数的各项权重相等时,就变成了算术平均数.2.求中位数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时,要把这些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求中位数,不可直接取中间的数为中位数.3.方差在平均数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方差是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就越小,证明数据越接近平均数.知识模块二 典例引路 全面复习例1:某鞋店为了了解中学生穿鞋的鞋号情况,对某中学七年级(2)班的20名女生所穿鞋号统计如下:那么由这20名女生的鞋号组成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鞋厂最感兴趣的是________数.分析:平均数可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x =21.5×3+22×4+22.5×4+23×7+23.5×1+24×120=45120=22.55(cm ).中位数是第10个和第11个两个数据的平均数,而这两个数据均是22.5.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同时也证明这种号码的鞋是学生中穿得最多的,也是厂家销售得最好的,是这组数据中最重要的.解:22.5,22.5,23,众.例2:某样本x 1+1,x 2+1,…x n +1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求样本x 1+2,x 2+2…,x n +2的平均数及方差.分析:由平均数及方差的性质可知,若x 1,x 2,x 3…,x n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s 2,则ax 1+b ,ax 2+b ,ax 3+b ,…,ax n +b 的平均数为ax +b ,方差为a 2s 2.解:由题意可知:1n [(x 1+1)+(x 2+1)+(x 3+1)+…+(x n +1)]=10,1n [(x 1+1-10)2+(x 2+1-10)2+…+(x n +1-10)2]=2,所以样本x 1+2,x 2+2,x 3+2,…,x n +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x =1n [(x 1+2)+(x 2+2)+…+(x n+2)]=1n [(x 1+1)+(x 2+1)+…+(x n +1)]+n n =10+1=11.s 2=1n [(x 1+2-x)2+(x 2+2-x)2+…+(x n +2-x)2]=1n [(x 1+2-11)2+(x 2+2-11)2+…+(x n +2-11)2]=1n[(x 1+1-10)2+(x 2+1-10)2+…+(x n +1-10)2]=2.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知识清单 加深理解 知识模块二 典例引路 全面复习四、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见《名师测控》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2025学年北师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教案第六章数据的分析6.2中位数与众数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2中位数与众数教学目标教学反思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2.能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教学重难点重点: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求法;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经常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所以对数据作出恰当的评判是很重要的.下面请看一例:某次数学考试,小英得了78分,全班共32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2个62分,1个30分,1个25分.小英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4分,所以小英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数学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小英对妈妈说的情况属实吗?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出评判: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五的成绩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是不属实的.原因是全班的平均分受到了两个极端数据30分和25分的影响,利用平均数反应问题就出现了偏差.引出中位数与众数.新课讲授1.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经理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 700元.职员C说:我的工资是1 9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教学反思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 800元.一位应聘者心里在琢磨: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问题1: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上述问题中,经理、职员C、职员D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的收入情况:(1)月平均工资2 700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 700元,但只有正、副经理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高,是他两人的工资把平均工资“拉”高了.(2)职员C的工资是1 900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1 900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 8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1 800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问题2: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用中位数1 900元或众数1 800元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因为平均数2 700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教师指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让学生用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解释引例中小英的数学成绩的问题.求中位数的一般步骤:1.将这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2.两种情况:a.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b.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处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求众数:不用排序,直接数每个数出现的次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众数.练习:对于一组数据:3,3,2,3,6,3,10,3,6,3,2,下列说法教学反思正确的是()A.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B. 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相等C.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D.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答案:A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如体操比赛评分中,个别裁判不公正打分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成绩,为此一般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其余得分的平均数作为运动员的得分.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信息.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个量.如选举,就是选择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人,因而可以将当选者的名字当作“众数”,但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课堂练习1.为了参加市中学生篮球运动会,一支校篮球队准备购买10双运动鞋,各种尺码的统计如下表所示,则这10双运动鞋尺码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2.某校八年级(1)班50名学生参加数学质量监测考试,全班学生的成绩统计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是__________,众数是 .(2)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3)该班张华同学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是83分,能不能说张华同学的成绩处于全班中游偏上水平?试说明理由.3.为了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某中学组织了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初中三个年级根据初赛成绩分别选出了10名同学参加决赛,这些选手的决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下表所示:决赛成绩(单位:分)(2)请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三个年级的决赛成绩进行分析:①从平均数和众数相结合看(分析哪个年级成绩好些);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分析哪个年级成绩好些).(3)如果在每个年级参加决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3人参加总决赛,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实力更强一些?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25.5厘米 25.5厘米2.(1)85.08分 88分 (2)86分 (3)不能说张华同学的成绩处于全班中游偏上水平.因为全班同学总成绩的中位数是86分,张华同学的成绩为83分,低于全班成绩的中位数.3.(1)(2)①因为平均数都相同,八年级的众数最高, 所以八年级的成绩好一些.②因为平均数都相同,七年级的中位数最高, 所以七年级的成绩好一些.(3)因为七、八、九各年级前三名学生决赛成绩的平均分分别是93、91、94,所以从各年级参加决赛的选手中分别选出3人参加总决赛,九年级的实力更强一些.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中位数、众数的定义教学反思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布置作业习题6.3板书设计第六章数据的分析2中位数与众数。
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第6章 数据的分析 单元培优卷 (含详解)
第6章《 数据的分析》(单元培优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某单位定期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工作业绩、出勤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的满分均为100分),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依次为3:5:2.小王经过考核后所得的分数依次为90、88、83分,那么小王的最后得分是( )A .87B .87.5C .87.6D .882.在某次演讲比赛中,五位评委给选手圆圆打分,得到互不相等的五个分数.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 ;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 ;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 ,则( )A .y >z >xB .x >z >yC .y >x >zD .z >y >x3.某市6月份日平均气温统计如图所示,则在日平均气温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21,21B .21,21.5C .21,22D .22,224.下列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极差是( )A .B .C .D .5.小明、小聪参加了100m 跑的5期集训,每期集训结束时进行测试,根据他们的集训时间、测试成绩绘制成如图两个统计图.75,80,85,85,8585,1085,580,8580,10根据图中信息,有下面四个推断:①这5期的集训共有56天;②小明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11.68秒;③从集训时间看,集训时间不是越多越好,集训时间过长,可能造成劳累,导致成绩下滑;④从测试成绩看,两人的最好成绩都是在第4期出现,建议集训时间定为14天.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6.一组数据的方差可以用式子表示,则式子中的数字50所表示的意义是( )A .这组数据的个数B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C .这组数据的众数D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7.一组数据的方差为,将这组数据中每个数据都除以3,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A .B .3C .D .98.已知a 、b 均为正整数,则数据a 、b 、10、11、11、12的众数和中位数可能分别是( )A .10、10B .11、11C .10、11.5D .12、10.59.小明统计了某校八年级(3)班五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的平均时间,其中四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分别是小时、小时、小时、小时,第五位同学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既是这五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中位数,又是众数,则第五位同学每周课外阅读时间是( )A .小时B .小时C .或小时D .或或小时10.有5个正整数,,,,.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5个正整数作规律探索,找出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的数.①,,是三个连续偶数,②,是两个连续奇数,③.该小组成员分别得到一个结论:甲:取,5个正整数不满足上述3个条件()()()()22221231025050505010x x x x s-+-+-++-=2s 213s2s 219s2s 58104585858101a 2a 3a 4a 5a 1a 2a 3a ()123a a a <<4a 5a ()45a a <12345aa a a a ++=+26a =乙:取,5个正整数满足上述3个条件丙:当满足“是4的倍数”时,5个正整数满足上述3个条件丁:5个正整数,,,,满足上述3个条件,则(为正整数)戊:5个正整数满足上述3个条件,则,,的平均数与,的平均数之和是(为正整数)以上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个.A .2B .3C .4D .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下表是某学习小组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表:分数708090100人数13x1已知该小组本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85分,则x =_____.12.春节期间,重庆某著名旅游景点成为热门景点,大量游客慕名前往,市旅游局统计了春节期间5天的游客数量,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这五天游客数量的中位数为__.13.某人学习小组在寒假期间进行线上测试,其成绩(分)分别为:,方差为.后来老师发现每人都少加了分,每人补加分后,这人新成绩的方差__________.14.数据,,,的平均数是4,方差是3,则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_____________.15.我们把三个数的中位数记作,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2个交点,则的取值为212a =2a 2a 1a 2a 3a 4a 5a 5a =k k 1a 2a 3a 4a 5a 10p p 586,88,90,92,9428.0s =2252s =新1x 2x 3x 4x 011x +21x +31x +41x +,,a b c ,,Z a b c 1(0)2y kx k =+>21,1,1y Z x x x =-+-+k___________________16.已知一组数据a1,a2,a3,……,an的方差为3,则另一组数a1+1,a2+1,a3+1,……,an+1的方差为 _____.17.已知 5 个数据:8,8,x,10,10.如果这组数据的某个众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18.某单位设有6个部门,共153人,如下表:部门部门1部门2部门3部门4部门5部门6人数261622324314参与了“学党史,名师德、促提升”建党100周年,“党史百题周周答活动”,一共10道题,每小题10分,满分100分;在某一周的前三天,由于特殊原因,有一个部门还没有参与答题,其余五个部门全部完成了答题,完成情况如下表:分数1009080706050及以下比例521110综上所述,未能及时参与答题的部门可能是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8分)19.(8分)某一食品厂从生产的袋装食品中抽出样品20袋,检测每袋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超过或不足的部分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记录如下表:这批样品的平均质量比标准质量多还是少?多或少几克,若每袋的标准质量为450克,则抽样检测的总质量是多少?20.(8分)个体户王某经营一家饭馆,下面是饭馆所有工作人员在某个月份的工资;王某3000元,厨师甲450元,厨师乙400元,杂工320元,招待甲350元,招待乙320元,会计410元.计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计算出的平均工资能否反映帮工人员这个月收入的一般水平?去掉王某的工资后,再计算平均工资;后一个平均工资能代表一般帮工人员的收入吗?根据以上计算,从统计的观点看,你对的结果有什么看法?21.(10分)某餐厅共有10名员工,所有员工工资的情况如下表:请解答下列问题:(1)、餐厅所有员工的平均工资是多少? (2)、所有员工工资的中位数是多少?(3)、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描述该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恰当? (4)、去掉经理和厨师甲的工资后,其他员工的平均工资是多少?它是否能反映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1()2()3()4()5()()3422.(10分)某市民用水拟实行阶梯水价,每人每月用水量中不超过w 吨的部分按4元/吨收费,超出w 吨的部分按10元/吨收费,该市随机调查居民,获得了他们3月份的每人用水量数据,绘制出如图不完整的两张统计图表:请根据以下图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表1组别月用水量x 吨/人频数频率第一组1000.1第二组n第三组2000.2第四组m 0.25第五组1500.15第六组500.050.51x <≤1 1.5x <≤1.52x <≤2 2.5x <≤2.53x <≤3 3.5x <≤第七组500.05第八组500.05合计1(1) 观察表1可知这次抽样调查的中位数落在第_______组,表1中m 的值为_________,n 的值为_______;表2扇形统计图中“用水量”部分的的圆心角为___________.(2) 如果w 为整数,那么根据此次调查,为使80%以上居民在3月份的每人用水价格为4元/吨,w 至少定为多少吨?(3) 利用(2)的结论和表1中的数据,假设表1中同组中的每个数据用该组区间的右端点值代替,估计该市居民3月份的人均水费.23.(10分)某商店3,4月份销售同一品牌各种规格空调的情况如表所示:3.54x <≤4 4.5x <≤ 2.5 3.5x <≤1匹 1.2匹 1.5匹2匹3月1220844月1630148根据表中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该商店3,4月份平均每月销售空调______台.(2)该商店售出的各种规格的空调中,中位数与众数的大小关系如何?(3)在研究6月份进货时,你认为哪种空调应多进,哪种空调应少进?24.(12分)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射击训练,每次射击的环数均为整数.其成绩分别被制成如下统计图表(乙队员射击训练成绩统计图部分被污染):平均成绩/环中位数/环众数/环方差/环2甲7712乙78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求出的值;(2)直接写出乙队员第7次的射击环数及的值,并求出的值;(3)若要选派其中一名参赛,你认为应选哪名队员?请说明你的理由.参考答案一、单选题abca b c1.C【分析】将三个方面考核后所得的分数分别乘上它们的权重,再相加,即可得到最后得分.解:小王的最后得分为:90×+88×+83×=27+44+16.6=87.6(分),故选C .2.A【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x 、y 、z 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由题意可得,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 最大,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 最小,其次就是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即y >z >x ,故选:A .3.C解:这组数据中,21出现了10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1,第15个数和第16个数都是22,所以中位数是22.故选C.4.A解:【分析】根据众数和极差的定义分别进行求解即可得.解:数据85出现了3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85,最大值是85,最小值是75,所以极差=85-75=10,故选A.5.A【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将每期的天数相加即可得到这5期的集训共有多少天;根据折线统计图可以求得小明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根据图中的信息和题意可知,平均成绩最好是在第1期.解:对于①:这5期的集训共有5+7+10+14+20=56(天),故正确;对于②:小明5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11.83+11.72+11.52+11.58+11.65)÷5=11.66(秒),故错误;对于③:从集训时间看,集训时间不是越多越好,集训时间过长,可能造成3352++5352++2352++劳累,导致成绩下滑,故正确;对于④:从测试成绩看,两人的最好的平均成绩是在第1期出现,建议集训时间定为5天.故错误;故选:A .6.B【分析】根据方差公式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解: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n 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 2[(x 1)2+(x 2)2+…+(xn )2],所以50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答案选:B 7.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方差的求法.解答此类问题,通常用x 1,x 2,…,x n 表示出已知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再根据题意用x 1,x 2,…,x n 表示出新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寻找新数据的平均数与原来数据平均数之间的关系.解:设原数据为x 1,x 2,…,x n ,其平均数为,方差为s 2.根据题意,得新数据为,,…,,其平均数为.根据方差的定义可知,新数据的方差为.故选C.8.B【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即可解答.解:分情况讨论:①当a=b=10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0,则其中位数是10.5②当a=b=12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2,其中位数是11.5③当a=b=11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1,其中位数是11④当a ≠b ≠11时,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1,其中位数要分类讨论,无法确定故选B9.Cx 1n =x -x -x -x 113x 213x 13n x 13x ()()(222222212121111111111])33333399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s n n ⎡⎛⎫⎛⎫⎛⎫⎡⎤-+-++-=⨯-+-++-=⎢ ⎪ ⎪ ⎪⎦⎣⎝⎭⎝⎭⎝⎭⎢⎣【分析】利用众数及中位数的定义解答即可.解:当第五位同学的课外阅读时间为4小时时,此时五个数据为4,4,5,8,10,众数为4,中位数为5,不合题意;当第五位同学的课外阅读时间为5小时时,此时五个数据为4,5,5,8,10,众数为5,中位数为5,符合题意;当第五位同学的课外阅读时间为8小时时,此时五个数据为4,5,8,8,10,众数为8,中位数为8,符合题意;当第五位同学的课外阅读时间为10小时时,此时五个数据为4,5,8,10,10,众数为10,中位数为8,不合题意;故第五位同学的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为5或8小时.故答案为C .10.B【分析】甲:根据条件求出,从而求出即可判断甲;乙:同甲判断方法即可;丙:设(n 是正整数),则,,同理求得,即可判断丙;丁:设(m 是正整数),则,,同理求得,即可判断丁;戊:设(k 是正整数),则,,由条件③得,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与的平均数之和为,即可判断戊.解:甲:若,则,,由条件②得,由条件③得,解得,∵是奇数,∴甲结论正确;乙:若,则,,由条件②得,由条件③得,解得,∵是奇数,∴乙结论正确;丙:若是4的倍数,设(n 是正整数),则,,由条件②得,由条件③得,14a =38a =48a =24a n =142a n =-342a n =+461a n =-12a m =222a m =+324a m =+534a m =+12a k =222a k =+324a k =+4566a a k +=+1a 2a 3a 4a 5a ()5551k k +=+26a =14a =38a =542a a =+4518a a +=48a =4a 212a =110a =314a =542a a =+4536a a +=417a =4a 2a 24a n =142a n =-342a n =+542a a =+4512a a n +=解得,∵是奇数,∴丙结论正确;丁:设(m 是正整数),则,,由条件②得,由条件③得,解得,∵当m 为偶数时,也为偶数不符合题意,∴丁结论错误;戊: 设(k 是正整数),则,,由条件③得,∴、、的平均数为,与的平均数为,∴、、的平均数与与的平均数之和为,∵是正整数,∴一定是5的倍数,但不一定是10的倍数,∴戊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11.3【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由题意,得70+80×3+90x+100=85×(1+3+x+1),解得x =3.故答案为3.12.23.4解:【分析】将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确定.解:从图中看出,五天的游客数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1.9,22.4,23.4,24.9,25.4,则中位数应为23.4,故答案为23.4.461a n =-4a 12a m =222a m =+324a m =+542a a =+4566a a m +=+534a m =+534a m =+12a k =222a k =+324a k =+4566a a k +=+1a 2a 3a 22224223k k k k ++++=+4a 5a 33k +1a 2a 3a 4a 5a ()5551k k +=+k ()51k +13.8.0【分析】根据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这组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即方差不变,即可得出答案.解:∵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常数后,它的平均数都加上(或都减去)这一个常数,方差不变,∴所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为S 新2=8.0;故答案为:8.0.14.41,3解: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原数组的平均数为,方差为=3,然后由题意可得新数据的平均数为,可求得方程为.故答案为:41,3.15.<k ≤1或k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函数的图象,要使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2个交点,只需直线经过(2,3)和经过(-1,0)之间,以此进行分析即可.解: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2个交点,当直线经过点(2,3)时,则3=2k+,解得:k=,1234414x x x x x +++==()()()()22222123414s x x x x x x x x ⎡⎤=-+-+-+-⎣⎦1234+1+1+1+1414x x x x x +++==2=3s 125421,1,1y Z x x x =-+-+1(0)2y kx k =+>21,1,1y Z x x x =-+-+21,1,1y Z x x x =-+-+1(0)2y kx k =+>21,1,1y Z x x x =-+-+1(0)2y kx k =+>1254当直线经过点(-1,0)时,解得:k=,当k=1时,平行于y=x+1,与函数的图象也有且仅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2个交点,则k 的取值为:<k ≤1或k =.故答案为:<k ≤1或k =.16.3【分析】设数据a 1,a 2,a 3,……,an 的平均数为,则可求得a 1+1,a 2+1,a 3+1,……,an+1的平均数,根据数据a 1,a 2,a 3,……,an 的方差为3,即可求得另一组数据a 1+1,a 2+1,a 3+1,……,an+1的方程.解:设数据a 1,a 2,a 3,……,an 的平均数为,即,则此组数据的方差为; ∵a 1+1,a 2+1,a 3+1,……,an+1的平均数为:,所以此数据的方差为:故答案为:3.17.8 或 10【分析】根据这组数据的某个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得出平均数等于8或10,求出x 从而得出中位数,即是所求答案.解:设众数是8,则由 ,解得:x=4,故中位数是8;1(0)2y kx k =+>1221,1,1y Z x x x =-+-+1(0)2y kx k =+>21,1,1y Z x x x =-+-+12541254x x 1231()n a a a a x n++++= 22221231()()+()++(3n a x a x a x a x n ⎡⎤-+---=⎣⎦…12312311(1111)()11n n a a a a a a a a x n n++++++++=+++++=+ 22221231(11)(11)+(11)++(11)n a x a x a x a x n ⎡⎤+--++--+--+--⎣⎦…22221231()()+()++()n a x a x a x a x n ⎡⎤=-+---⎣⎦ (3)=3685x +=设众数是10,则由,解得:x=14,故中位数是10.故答案为8或10.18.5【分析】各分数人数比为5:2:1:1:1,可以求出100分占总人数,90分占总人数,80、70、60分占总人数的,即各分数人数为整数,总参与人数应该为10的倍数,6个部门总共有153人,即未参加部分人数个位数有3,即可求得结果.解:各分数人数比为5:2:1:1:1,即100分占总参与人数的,90分占总参与人数的,80、70、60分占总参与人数的,各分数人数为整数,即×总参与人数=整数,∴总参与人数是10的倍数,6个部门有153人,即26+16+22+32+43+14=153人,则未参与部门人数个位一定为3,∴未参与答题的部门可能是5.故答案为:5.三、解答题19.解:与标准质量的差值的和为-5×1+(-2)×4+0×3+1×4+3×5+6×3=24,其平均数为24÷20=1.2,即这批样品的平均质量比标准质量多,多1.2克.则抽样检测的总质量是(450+1.2)×20=9024(克).36105x +=121511051521112=++++21521115=++++115211110=++++11020.解:根据题意得:元,答: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是750元;因为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低于平均水平,所以不能反映工作人员这个月的月收入的一般水平.根据题意得:元,答:去掉王某的工资后,他们的平均工资是375元;由于该平均数接近于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收入,故能代表一般工作人员的收入;从本题的计算中可以看出,个别特殊值对平均数具有很大的影响.21.(1)平均工资为(20000+7000+4000+2500+2200+1800×3+1200×2)=4350元;(2)工资的中位数为=2000元;(3)由(1)可知,用中位数描述该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恰当;(4)去掉店长和厨师甲的工资后,其他员工的平均工资是2062.5元,和(2)的结果相比较,能反映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22.解:(1)n=1-(0.1+0.2+0.25+0.15+0.05+0.05+0.05)=0.15,(人),(人),(人),∵100+150+200=450<500,100+150+200+250=700>501,∴第500与第501个数在第四组,中位数落在第四组;故答案为,四;0.15;250;72°;()1()30004504003203503204107750(++++++÷=)()2()3()4504003203503204106375(+++++÷=)()4()5110220018002+1000.11000÷=10000.25250m =⨯=150+50360=721000︒︒⨯10000.15=150⨯(2)∵0.1+0.15+0.2+0.25+0.15=0.85=85%>80%,∴为使80%以上居民在3月份的每人用水价格为4元/吨,w 至少定为3吨;(3)(元).答:估计该市居民3月份的人均水费为8.8元.23.解:(1)56(台),所以该商店3,4月份平均每月销售空调56台.(2)从总体上看,由于1.2匹售出50台,售出台数大于其他三种规格的售出台数,故其众数是1.2匹.将这112个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得中位数是1.2匹,所以中位数与众数相等.(3)由(2)可知l.2匹空调的销售量最多,所以l.2匹空调应多进;由题表可知2匹空调的销售量最少,所以2匹空调应少进.24.解:(1)甲的平均成绩a =(环);(2)∵已知的环数分别是: 3、4、6、7、8、8、9、10,平均数是7,可知剩余两次的成绩和为:70-55=15(环),根据统计图可知不可能是9和6,只能是7和8,所以乙队员第7次的射击环数是7环或8环;把乙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3、4、6、7、7、8、8、8、9、10,∴乙射击成绩的中位数b ==7.5(环),其方差c =×[(3﹣7)2+(4﹣7)2+(6﹣7)2+2×(7﹣7)2+3×(8﹣7)2+(9﹣7)2+(10﹣7)2]=×(16+9+1+3+4+9)=4.2;()()11002200 2.52503300 1.515040.51 1.5501010008.8⎡⎤⨯+⨯+⨯+⨯+⨯⨯+++⨯⨯÷=⎣⎦1220841630148562x +++++++==5162748291712421⨯+⨯+⨯+⨯+⨯=++++782+110110(3)从平均成绩看甲、乙二人的成绩相等均为7环,从中位数看甲射中7环以上的次数小于乙,从众数看甲射中7环的次数最多而乙射中8环的次数最多,从方差看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综合以上各因素,若选派一名队员参加比赛的话,可选择乙参赛,因为乙获得高分的可能更大.。
初中数学_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经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基本的统计知识,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也掌握了一定的数据处理的方法,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分析。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本章的学习活动中,利用基本统计知识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数学方法,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累了一些数学探究活动的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整理归纳本章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会用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培养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技能:会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差别,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评判,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调查、统计、分析、研讨等活动过程,在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的相关计算.教学难点:利用统计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采用了“基于小组合作和分层教学的三段五步n 环课堂内外兼修教学法”, 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步:情境导入;第二步:合作探究;第三步:巩固运用;第四步:收获感悟;第五步:拓展提升。
其中在第二步合作探究部分中又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了5个小的环节,即知识框架、例题展示、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跟踪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步:情境导入白明泽、杨航两名队员参加射击训练,成绩分别被制成下列两个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下:平均成绩/环 中位数/环众数/环 方差 甲 a 7 7 1.2 乙7b8c若选派其中一名参赛,你认为应选哪名队员?要分析这两名队员的射击训练成绩,需要运用哪些统计量?内容:我们班的白明泽、杨航同学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个话剧,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微视频——最佳射击队员之争目的: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取微视频中的用到的统计知识,为后面的讲解做好铺垫。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某班抽取6名同学参加体能测试,成绩如下:80,90,75,75,80,80.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众数是80B.中位数是75C.平均数是80D.极差是15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数据0、1、2、3、4、5的平均数是3B.选举中,人们通常最关心的数据是众数C.数据3、5、4、1、2的中位数是3D.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方差分别是S甲2=0.1,S乙2=0.11,则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更稳定3、数据,,,,,的中位数是()A. B. C. D.4、已知一组数据为8,9,10,10,11,则这组数据的众数()A.8B.9C.10D.115、某次器乐比赛设置了6个获奖名额,共有ll名选手参加,他们的比赛得分均不相同.若知道某位选手的得分。
要判断他能否获奖,在下列ll名选手成绩的统计量中,只需知道( )A.方差B.平均数C.众数D.中位数6、一组数据:6,3,4,5,6的中位数是()A.4B.5C.4.5D.67、某校男子男球队10名队员的身高(厘米)如下:179,182,170,174,188,172,180,195,185,18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81,181B.182,181C.180,182D.181,1828、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某队要从两名选手中选取一名参加比赛,为此对这两名队员进行了五次测试,测试成绩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应该选取B选手参加比赛;B. < ,应该选取A选手参加比赛;C. ≥ ,应该选取B选手参加比赛;D. ≤ ,应该选取A选手参加比赛.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不可能是同一个数B.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既不可能大于,也不可能小于这组数据中的所有数据C.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能与这组数据的任何数据都不相等D.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10、如果老师要求你作一个“去年北京市冬季气温统计表”,为了收集数据,你应该()A.实地测量B.询问北京的朋友C.查找资料D.等老师介绍11、已知数据,则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A.4B.6C.5D.7.512、某中学九年级二班六级的8名同学在一次排球垫球测试中的成绩如下(单位:个)35 38 42 44 40 47 45 4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分别是()A.42、42B.43、42C.43、43D.44、4313、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A.8.5,9B.8.5,8C.8,8D.8,914、已知A样本的数据如下:72,73,76,76,77,78,78,78,B样本的数据恰好是A样本数据每个都加2,则A,B两个样本的下列统计量对应相同的是()A.平均数B.标准差C.中位数D.众数15、某车间5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别为6,10,4,5,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4B.5C.6D.10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一组数据:5,8,7,6,9,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17、一组数据2, 4, 2, 3, 4的方差=________.18、数据1,2,3,4,6,3的众数是________.19、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一种零件,并且每天产量相等,在6天中每天生产零件中的次品数依次是:甲:3、0、0、2、0、1;乙:1、0、2、1、0、2.则甲、乙两台机床中性能较稳定的是________.20、从1,2,3,5,7,8中任取两数相加,在不同的和数中,是2的倍数的个数为a,是3的倍数的个数为b,则样本6、a、b、9的中位数是________ .21、甲、乙两人各进行10次射击比赛,平均成绩均为9环,方差分别是:S2甲,S2乙,则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22、一组数据3,9,4,9,5的众数是________.23、已知甲、乙两组数据的折线图如图,设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为S甲2、S乙2,则S甲2________S乙2(填“>”、“=”、“<”)24、某服装店为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根据每月销售目标完成情况发放奖金.该店统计了每位营业员前半年的月均销售额,并算出所得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为22,15,18(单位:万元).若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月销售目标,则月销售额定为________万元较为合适.25、数据1,2,3,4,5的平均数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6题,共计25分)26、某品牌电脑销售公司有营销员14人,销售部为制定营销人员月销售电脑定额,统计了这14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单位:台):(1)求这14位营销员该月销售该品牌电脑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销售部经理把每位营销员月销售量定为90台,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27、自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25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某中学八年级开展了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其中两名参赛选手的各项得分如表:如果规定:演讲内容、演讲技巧、仪表形象按 6:3:1 计算成绩,那么甲、乙两人的成绩谁更高?28、某公司抽查了10天全公司的用电数量,数据如下表(单位:度):(1)求出上表中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2)根据获得的数据,估计该公司本月的用电数量(按30天计算)?;若每度电的定价为0.5,估算本月的电费支出约多少元?29、为了了解学生关注热点新闻的情况,“两会”期间,小明对班级同学一周内收看“两会”新闻的次数情况作了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图所示(其中男生收看3次的人数没有标出).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各题:(1)该班级女生人数是?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中位数是?(2)对于某个群体,我们把一周内收看某热点新闻次数不低于3次的人数占其所在群体总人数的百分比叫做该群体对某热点新闻的“关注指数”.如果该班级男生对“两会”新闻的“关注指数”比女生低5%,试求该班级男生人数;(3)为进一步分析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特点,小明给出了男生的部分统计量(如表).统计量平均数(次)中位数(次)众数(次)方差…该班级男生3 3 4 2 …根据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适当计算女生的有关统计量,进而比较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波动大小.30、受疫情影响,某地无法按原计划正常开学,在延迟开学期间该地区组织了在线教学活动.开学后,某校针对各班在线教学的个性化落实情况,通过初评决定从甲、乙两个班中推荐一个作为在线教学先进班级,下表是这两个班的五项指标(10分制)的考评得分表(单位:分):班级课程设置课程质量在线答疑作业情况学生满意度甲班10 10 6 10 7乙班10 8 8 9 8如果学校把“课程设置”、“课程质量”、“在线答疑”、“作业情况”、“学生满意度”这五项指标得分按照2:2:3:1:2的比例确定最终成绩,则应推荐哪个班为在线教学先进班级?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B2、A3、B5、D6、B7、D8、B9、A10、C11、C12、B13、C14、B15、B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1、22、23、24、三、解答题(共6题,共计25分)26、27、28、3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据分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解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每个柱形代表的数据范围和频数。
举例解释:
-统计量选择:解释在不同数据特征下,如何选择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如数据存在极端值时宜使用中位数。
-方差计算:通过具体数据,分步骤演示方差计算过程,强调先求平均数,再求各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最后求平均。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团队意识,提高数学交流与表达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其应用:重点讲解这三个统计量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作用,并通过实例强调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极差、方差的意义和计算:详细解释极差、方差的定义,以及它们在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时的核心地位。
7.利用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析数据分布特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特征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增强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联性,提高数据解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提高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增强数学实践素养。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知识点详解:1.解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考查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问题的关键。
2.平均数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众数与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
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4.极差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5.方差与标准差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s2=[(x1-)2+(x2-)2+…+(x n-)2];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一、选择题1.一组数据3,5,7,m,n的平均数是6,则m,n的平均数是()A.6B.7C. 7.5D. 152.小华的数学平时成绩为92分,期中成绩为90分,期末成绩为96分,若按3:3:4的比例计算总评成绩,则小华的数学总评成绩应为()A.92 B.93 C.96 D.92.73.关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B. 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C.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D.以上说法都不对4.某小组在一次测试中的成绩为:86,92,84,92,85,85,86,94,92,83,则这个小组本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A.85 B.86 C.92 D.87.95.某人上山的平均速度为3km/h,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km/h,上山用1h,则此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A.4 km/hB. 3.75 km/hC. 3.5 km/hD.4.5 km/h6.在校冬季运动会上,有15名选手参加了200米预赛,取前八名进入决赛.已知参赛选手成绩各不相同,某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赛,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可以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42分)7.将9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第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8.如果一组数据4,6,x,7的平均数是5,则x = .9.已知一组数据:5,3,6,5,8,6,4,11,则它的众数是,中位数是 . 10.一组数据12,16,11,17,13,x的中位数是14,则x = .11.某射击选手在10次射击时的成绩如下表: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众数是 .12.某小组10个人在一次数学小测试中,有3个人的平均成绩为96,其余7个人的平均成绩为86,则这个小组的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 .13.为了了解某立交桥段在四月份过往车辆承载情况,连续记录了6天的车流量(单位:千辆/日):3.2,3.4,3,2.8,3.4,7,则这个月该桥过往车辆的总数大约为辆.数据的分析知识点:选用恰当的数据分析数据知识点详解:一:5个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数学内涵: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八年级数据分析初步知识点
八年级数据分析初步知识点在当今社会中,数据分析已成为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知识对未来的个人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初步数据分析的知识点。
一、数据的基础概念在数据分析中,数据是最基本的概念。
数据可以指定量或定性的信息。
例如,年龄和身高都是定量数据,而血型和性别则是定性数据。
数据的单位也有很多种类,常见的包括长度单位、体积单位和重量单位等。
二、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统计学是一种将事实数据转化为函数关系的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在统计学中,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
1.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数据所含信息进行总结和展示。
例如,通过平均数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通过标准差来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
2.推论统计推论统计则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数据进行推断,从而得到更广泛的结论。
例如,通过对样本平均数的估计,推断总体平均数的数值。
三、数据分析中的常见工具数据分析的工具可以有效地加快数据处理速度,并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分析工具:1.电子表格电子表格是最基本的数据分析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记录和处理数据。
通过电子表格,人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
2.图表图表是另一个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它将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形式。
通过图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关系和趋势。
常见的图表有折线图、柱状图和饼图等。
3.数据挖掘软件数据挖掘软件则是用于分析大量数据的复杂工具。
通过数据挖掘软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数据,发现所需信息中的潜在模式和规律。
总之,数据分析对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在初步数据分析的知识点介绍之后,读者能够更好的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对未来的个人和职业发展中。
新北师大八年级上第6章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1.平均数(第1课时)总体说明:本节课共有两课时,总体思路是:实际问题→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先从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抽象出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然后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简单地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技能: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与态度: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运用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1. 投影展示课本第八章的章前文字、章前图和一组问题,引入本章主题。
2. 用篮球比赛引入本节课题:篮球运动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尤其是男生们更是倍爱有加。
下面播放一段CBA(中国篮球协会)2005—2006赛季“广东宏远队”和“八一双鹿队”的一场比赛片段,请同学们欣赏。
鲁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析》复习学案
第三章数据的分析回顾与思考【学习目标】1.能说出并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能说出中位数、众数的定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3.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方差、标准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加以应用。
4. 能从各类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初步选取恰当的数据代表作为自己的判断,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学习过程】活动1:知识梳理1.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统计量有哪些?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有什么特点?举出生活中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有关的几个例子。
3.举出生活中与加权平均数有关的几个例子,并说明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
4.刻画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有哪些?举例说明。
6.如何从统计图上直观地估计出相应的统计量,举例说明。
7.用适当的方式整理并呈现本章有关知识,并进行班级交流。
学习链接活动2:典型例析1.某校八年级(6)班分甲、乙两组各10名学生进行数学抢答,共有10道选择题,答对8道题(包含8道题)以上为优秀,各组选手答对题数统计如下表:(1)补全上表;(2)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评价甲、乙两组选手的成绩.2.(1)三个小组,每组有20人,关于一道满分为4分的题目,三个小组的得分情况如下表。
通过估计,比较三个小组得分的平均数和方差的大小。
(2)具体算一算,看看自己的估计结果是否正确。
(3)小明发现,这三个图中“柱子的高度”总是1、2、3、6、8,只是排列的顺序不同,导致了平均数和方差发生了变化。
请你尝试将这些“柱子”重新排列,通过不断尝试,你觉得“柱子”怎样排列,可以使平均数最大?怎样排列,可以使方差最小?3.(1)计算下面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5,4,4,3,4.(2)若将上述数据均加上2,得到一组新的数据:7,6,6,5,6,求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
(3)若将原数据均减去3,得到一组新的数据:2,1,1,0,1,求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PPT课件(2篇)
+11)=14(cm),
s乙2
=
1 10
(17
14)2
(14
14)2
(11 14)2 =2.8,
因为s甲2<s乙2,所以甲种麦苗长势整齐.
计算器的使用
探索用计算器求下列一组数据的标准差:98 99 101 102 100 96 104 99 101 100请你使用计算器探索求一组数据的标 准差的具体操作步骤。
为了考察甲、乙两 种小麦的长势,分 别从中抽取了10株 麦苗,测得高度 (单位:cm)如表所 示。问哪种麦苗长 势整齐?
解:
x甲
=
1(15+15 10
+
+15)=13.9(cm),
s甲2
=
1 10
(15
13.9)2
(15
13.9)2
(15 13.9)2 =2.09,
x乙
=
1(17+14 10
+
极差越大,偏离平均数越大,产品的质量(性能)越不稳定
例题讲解
现有A,B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各有45名学生参加测试,每名参加 者可获得0,1,2,3,4,5,6,7,8,9分这几种不同分值中的 一种,A班的测试成绩如下表,B班的测试成绩如图.
测试成绩/分 0 1 2 3 4 5 6 7 8 9 人数 1 3 5 7 6 8 6 4 3 2
情景导入
如图是某一天A、B两地的气温变化图,回答问题:
(1)这一天A、B两地的平均气温分别是多少? 解:(1)A地的平均气温是20.42℃, B地的平均气温是21.35℃;
(2)A地这一天气温的极差、方差分别是多少?B地呢?
(2)A地的极差是9.5℃,方差是7.76, B地的极差是6℃,方差是2.78;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1 平均数
感悟新知
(2)如果想录取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候选人,把文化水平知、2-练 艺术水平、组织能力三项成绩分别按照 30%,20%, 50% 的比例计入 综合成绩,应该录取谁?
解:根据题意,甲的综合成绩为80×30%+96×20%+ 76×50%=81.2(分), 乙的综合成绩为80×30%+87×20%+82×50%= 82.4(分), 因为乙的综合成绩高于甲的综合成绩,
2.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知2-讲
(1)联系:算术平均数实质上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
况,即各项的权相等.
(2)区别:加权平均数不一定是算术平均数,若一组数据
较少,可用算术平均数描述数据的集中变化趋势;若
一组数据中的某些数据重复出现或各个数据的重要程
度不同时,可用加权平均数描述数据的集中变化趋势.
81×40%+74×30%+85×30% 40%+30%+30%
=
80.1(分);
丙小组的成绩=79×40%40+%8+3×303%0%++309%0×30%=83.5(分).
感悟新知
知2-练
方法点拨:用权重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 本题中, 利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得出丙小组的成绩最高,当 不同的指标给定了不同的权重后,甲小组的成绩 最高,结果不同,体现了权重在实际生活中的作 用,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需要在某个方面要 求比较高的时候,往往可以加大这方面的权重,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
定
义
法
计算 方法
新
数
据
法
数据 x1, x2,…, xn 的平均数为x , x͞ =n1(x1+x2+…+xn)
知1-讲
若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x ,则有 (1)数据ax1,ax2,…,axn的平均数为ax͞ ; (2)数据x1+b,x2+b,…,xn+b的平均数为͞x+b; (3)数据ax1+b,ax2+b,…,axn讲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4 数据的离散程度
知3-练
例5 用计算器求数据7,7,7,8,5,9,7,7,6,7的
标准差、方差.
解题秘方:按照计算器求标准差的步骤先求出标
准差,再求方差.
解:依次按键
,然后依次输入数据,计
算可得标准差为1,则s2=1.
知3-练
特别提醒 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应先清除以前的
数据,再操作.
定义 公式
数据的离散程度
平均数 ͞x
͞x+a k ͞x k ͞x+a
知2-讲
方差 s2 s2 k2s2 k2s2
知2-练
例2 [中考·自贡]一组数据6,4,a,3,2的平均数是5,
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A )
A. 8
B. 5
C. 2 2
D. 3
解题秘方:先由平均数是 5 计算 a 的值,再根据方差 的计算公式,直接计算即可 .
概念解 表示的是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之间的“距离”,
读
这个“距离”越大表明这组数据离散程度越大,
“距离”越小表明这组数据离散程度越小
感悟新知
知1-讲
特别提醒 1.极差与原数据的单位一致 . 2.极差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不能准确地反映一组
数据的离散程度.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1 如图 6-4-1,曲线表示一只蝴蝶某次飞行高度 h(m)与 飞行时间 t( s)的关系图,那么本次飞行高度的极差为
感悟新知
知1-练
1-1.已知一组数据:3, - 2,4, - 3,0, - 4,2,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极差分别是( A )
A.0,8
B. - 1,7
C.0,7
D. - 1,8
感悟新知
知1-练
1-2.一组数据 x1, x2,x3,…, xn 的极差为 5,则另 一组数据 2 x1 - 1,2 x3 - 1,2 x3 - 1, …,2 xn - 1的极差为( C )
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1、平均数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①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④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他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⑤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⑥各个数据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4、数据的离散程度①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
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②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数学的方法和技巧狠抓“双基〞训练“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是指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技能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已经程式化了的动作,初中数学基本技能包括运算技能、画图技能、运用数字语言的技能、推理论证的技能等。
只有扎实地掌握“双基〞,才能灵活应用、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解决疑难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理论知识
关键在于概念清楚。
1.总体和样本
总体:在统计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总体。
其中每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说明:样本的选取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很多种,也就是可以有很多个样本。
4.极差、方差、标准差
①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②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222121
()()...s x x x x n ⎡⎤=
-+-+⎣
⎦
方差性质:设数据12,,...,n x x x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2s ,则数据12,,...,n ax b ax b ax b +++的平均数为ax b +,
方差为22a s
③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222121
()()...s s x x x x n ⎡⎤==-+-+⎣
⎦ 二、典型题型
1.概念判断
例题1-1:为了了解某市2012年中考数学各分数段成绩分布情况,从中抽取15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 C )
A.150
B. 被抽取的150名考生
C. 被抽取的15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
D.某市2012年中考数学成绩
15名同学,结果如下表: 每天使用零花钱(单位:元) 0 1 3 4 5
人数
1 3 5 4
2 D )
A.众数是5元
B.平均数是2.5元
C. 极差是4元
D.中位数是3元
说明:A.众数是3;B..平均数=0113354452
2.9()15
⨯+⨯+⨯+⨯+⨯≈元
C. 极差=5-0=5
D.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为3元
2.数与差的计算及应用。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极差、方差、标准差
例题2-1: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刚在他所在班的50名同学中,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 ,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如下的条形统计图: (1)求这1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多少户?
说明:样本的情况可代替总体的情况,即样本中用水量不超过7t 所占的比例与总体中相同。
注意中位数的定义。
例题2-2:跳远训练时,甲、乙两同学在相同条件下各跳10次,统计他们的平均成绩都是5.68,
甲的方差是0.3,乙的方差是0.4,那么成绩较稳定的是(甲)(填“甲”或“乙”)
解:方差表示了数据偏离平均值的程度。
方差越小,数据波动越小,反之越大。
例题2-3:某学校要成立一支由6名女生组成的礼仪队,初三两个班各选6名女生,分别组成甲队和乙队参加选拔.每位女生的身高统计如图,部分统计量如表:
(1)求甲队身高的中位数;
(2)求乙队身高的平均数及身高不小于1.70米的频率;
(3)如果选拔的标准是身高越整齐越好,那么甲、乙两队中哪一队将被录取?请说明理由
说明:此题主要考查了条形图,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频率,关键是能正确从条形图中获取信息,掌握平均数,中位数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