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0096cc9195f312b3169a530.png)
(2)假定性 科学假说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根据,但开始研究 问题时,根据常常不十分充足,资料也不完备, 对问题的看法还只是一种推测,还没有经过实 践的检验,是否正确还不能断定。 所以任何假说都带有猜测性、假定性的成分, 其结果是或然的,它有待于科学实践的检验 和理论的论证,它不同于切实可靠的科学理 论。 假说的推测性,注定了假说的创造性,因为 凡是推测或假定的东西,都是原来没有或原 来未被发现的,因此,一旦这种假定被证实, 它就转化为一种创造或发现。
5
2.科学假说的特征
(1)科学性 假说的提出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已被证实的理论为 前提和根据,按照事物自身的内在逻辑提升和推断出 来的,因此,假说具有科学性。 假说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假说是以一 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是同客观实际相联系的,不同 于毫无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测;二是以一定的科学理论 为前提,经过科学推论而提出来的,不同于缺乏科学 论证的简单猜科学假说对科学研究有定向作用,是 寻求真理的向导。 (2)假说是由经验通往新的科学理论的必 要环节。 (3)假说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可以说,没有假说,就不会有真理的发现和 科学的创造。 (4)不同假说之间的争鸣促进科学研究的 深化。
13
假说的上述作用,使它成为科学发展的一
经过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而转化为科学理
论,或者是被否认、被淘汰。
10
造成假说易变性的原因是很多的。 假说的易变性不仅说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 是不断发展的,而且说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 践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人们对客观事物不断接近本质的认识正是通 过假说的易变性表现出来的。 因此,假说实际上是理论本身在形成之前的 一种过渡状态。假说在向理论转化的过程中, 推测性成分不断减少,科学性成分不断增加。
科学问题、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
![科学问题、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edc1e7401f69e31433294e4.png)
微波背景辐射
科学假说的一般特征
• 科学性:假说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科 学理论为前提而提出来的。 例如:爱因斯坦相对论(特别是广义相对论) • 假定性:假说中包含着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 猜测,并且这种猜测往往是在科学事实不够充分、 检验条件不够完备的情况下提出的。 例如:原子模型及运动轨道的不连续性 • 易变性: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认识水 平的不断深入,假说会发生变化。
人体的血液循环
科学假说
•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 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 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 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 的一种重要的形式。
科学假说的来源
• 当出现了用已知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时, 会产生对新事实的猜想性的说明。 例如:原子结构、同位素等。 • 当把某一理论类推到原来适用的范围之外,对其 它事物的属性、规律进行猜测或设想时,会提出 新的假说。 例如:类比中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 • 为解决新旧事实之间的矛盾会提出假定性说明。 例如:‚大爆炸‛假说与‚微波背景辐射‛。
科学问题
• 波普尔(Karl Popper):问题是背景知识 中固有的预期与所提出的观察或某种假说 等新发现之间的冲突。
科学问题
• 图尔敏(S.Toulmin):解释的理想与目前 能力的差距。 科学问题=解释的理想-目前的能力 P=St-Sp
科学问题:案例
• 问题1:把1、2、3、4、5、6、7、8、9这9个数填 在以下正方形中,并使边、对角相加相等? • 问题2:有无规律?
附录:人类对‚天‛的认识
• 观‚天‛的构思:春分、秋分、冬至、夏 至
附录:人类对‚天‛的认识
• 仪器与记录: • 巨石阵
附录:人类对‚天‛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6讲 科学假说与与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6讲 科学假说与与科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acee9b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2.png)
2024/9/29
11
判断假说解释能力的标准
1、看假说推论的数量和种类 2、看假说应付反常的能力 3、看假说的局部解释能力
2024/9/29
12
假说的对应性
在原有理论适用的范围内,新假说肯定 原有理论的经验结果。
新假说应界定原有理论的适用范围,并 解释其相对的正确性,将其作为特例或 极限形式包容于自身。
2024/9/29
16
假说检验的方法
1, 逻辑分析〔理论检验〕——辅助手段
逻辑分析的意义:
筛选作用:概念应具简单性、精确性、明晰 性等
假说自身不应存在矛盾,
假说不应与其他理论存在矛盾。
在假说与经验事实之间建立更加明晰的关系,
推出科学预见。
2024/9/29
17
2, 实践检验——根本手段
科学知识和活动的整体性和历史性,使得 不可能通过一组实验决定性地肯定或否认 某一假说。
C, 判决性实验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
判决性实验影响了科学共同体的心理取向 和游戏规那么。
2024/9/29
27
实验检验的双重性
确定性:在特定的知识和社会背景下, 可以重复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确定的, 对于相互竞争的假说的支持和批判也是 确定的。
来源:1,无法解释的新事实
2,理论外推到新范围
3,新旧事实之间的矛盾
2024/9/29
2
假说的结构
1,事实根底 2,理论背景 3,对现象本质的猜测 4 ,由猜测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
2024/9/29
3
科学假说的特征
1,科学性:建立在事实和理论背景上 2,假定性:对未知机制的猜测 3,易变性:根据新的知识不断调整、修
奥卡姆以不见于他本人著作中的一句格言而享有盛名, 这句格言获得了“奥卡姆的剃刀〞这一称号。这句格 言说:“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他作品中有句类 似的话:“能以较少者完成的事物假设以较多者去作 却是徒劳。〞这也就是说,在某一门科学里,如能不 以这种或那种假设的实体来解释某一事物,人们就没 有理由去假设它。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6讲 科学假说和和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6讲 科学假说和和科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206a28cc1c708a1284a44b9.png)
2019/9/5
第6讲----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16
假说检验的方法
1, 逻辑分析(理论检验)——辅助手段
逻辑分析的意义:
筛选作用:概念应具简单性、精确性、明 晰性等
假说自身不应存在矛盾,
假说不应与其他理论存在矛盾。
在假说与经验事实之间建立更加明晰的关
系,推出科学预见。
2019/9/5
2019/9/5
第6讲----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32
如:氯奎可以治疗疟疾,这个结论如果只是从许 多病人服用氯奎而治愈的经验而作出普遍性结论, 那是以特殊性来说明普遍性,是缺乏必然性的逻 辑根据的。
但如分析了一定量氯奎怎样作用于寄生在人体血 细胞中的疟原虫,而破坏了原虫正常新陈代谢过 程,从而必然引起原虫的死灭。
英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罗素在评论“奥卡姆的剃刀”时 说:“我自己觉得这在逻辑分析中是一项最有成效的 原则。”
2019/9/5
第6讲----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15
可检验性
可检验性实现的机制:假说提出或从假 说中推导出新的可以在实验中进行检验 的预言。如果一个假说只能解释它试图 解释的事实之外,不能作出任何新的预 言,那实际上就不具备可检验性。
辅助性假说和观察、实验也是要被怀疑 和被审查的。观察实验的结果与检验蕴 涵不一致,有可能是辅助性假说或观察 实验的错误造成的,所以不能简单地认 为,假说已经被驳倒了。
2019/9/5
第6讲----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23
特设性假说
特设性假说:为了保护某一理论特别提 出的无法独立检验的假说。
特设性假说的提出使得理论或假说受到 过度保护,无法接受经验检验,从而导 致理论的退化,丧失科学性。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PPT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6528e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1.png)
1、假说得含义
假说得来源就是多方面得:
当出现了用已知得科学理论无法解释得新事 实时,就需要提出对这些新事实得猜测性说明 。
当把某一理论类推到其适用范围之外得领域, 对其她事物得属性、规律性进行猜测和设想 时,就会提出新得假说。
为解决新旧事实之间得矛盾而提出假说。
(一)假说得含义、特点和作用
1、假说得含义
1、假说得含义
德国地质学家
魏格纳
(1880-1930)
在《海陆得起源》 (1915)一书中系统提出
“大陆漂移说”。
1、假说得含义
漂移说依据得地理发现事实有:
❖ 相隔在大西洋两岸得南美洲和非洲这两块大陆得 海岸线,有着惊人得相似性和连续性,恰如一张被撕 成两块得报纸,完全可以重新拼合起来;
❖ 南美洲巴西晚石炭纪地层中所发现得“中龙”化 石,在南非早二叠纪地层中也有发现;
实,对于评价一个假说来说具有更重要得意 义。
(二)假说得形成
魏格纳按照大陆漂移得观点,预言了大西洋两岸 得距离正在逐渐增大;格陵兰由于继续向西漂移,她与 格林威治得经度距离也正在增大。
一、科学假说
(一)假说得含义、特点和作用 (二)假说得形成
(三)建立假说得方法论原则
(四)假说得检验
(三)建立假说得方法论原则
❖假说得这一特点,使她与经过实践 证明了得科学理论划清了界限。
2、假说得特点
(3)易变性
❖对于同一自然现象,由于人们所占有得材料 不同,看问题得角度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使用 得方法不同等原因,而往往可以提出多种不 同得假说;即使同一假说,还会随着科学研究 中得新发现而变化,随着争论得发展而修改 。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一、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的检验与科学理论的评价
![科学假说的检验与科学理论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ff101a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f.png)
目录
• 科学假说的形成与提出 • 科学假说的检验 • 科学理论的评价 •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局限性
01
科学假说的形成与提出
假说产生的背景
观察与实验现象
科学家在实验或观察中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或数 据。
已有理论的局限性
现有理论无法完全解释或解决问题,存在缺陷或 局限性。
理论为假说检验提供方法
理论的发展为假说的检验提供了更加科学和有效的 方法,使得对假说的验证更加严谨和可靠。
理论的发展推动假说检验 的进步
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对假说的检验也得以 不断深入和完善,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假说与理论的互动发展
01
假说与理论相互促进
假说与理论在科学研究中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假说是理论形成
01
03
模拟实验
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来检验理论的预 测和解释能力。
历史检验
将理论应用于历史事件,评估其解释 和预测能力。
05
04
比较分析
将理论与其他理论或模型进行比较, 评估其优劣。
理论评价的实践
学术交流
通过学术交流,让更多专家参与理论评价, 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综述,了解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 为理论评价提供参考。
02
假说在理论形成过程中起着推动作用,通过不断对假说进行验
证和修正,理论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
假说提供理论构建的灵感
03
假说可以激发科学家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提出新的科学问题,
进一步推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理论在假说检验中的作用
理论为假说检验提供指导
理论为假说的提出和检验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通过理论的指导,可以对假说进行更加系 统和深入的检验。
自然辩证法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7f6f8aa7cd184254a353580.png)
在关于科学实在论的争论中,科学预测能够 得到证实这一点也成为科学实在论者最重 要的论据。预测得到证实还为科学理论带 来极大的公信力。
预测能力为什么对理论具有这么重要的意 义?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科学假说
假说的来源:
– 为解释新事实的猜测性说明; – 把理论外推,遇到新的现象而提出的新假说 – 新旧事实间的矛盾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1965年发现宇宙背景辐 射,后来更敏感的仪器测量到宇宙微波辐射 的温度为2·7K,正符合大爆炸理论的预言,这 对大爆炸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科学方法: 归纳-假说-验证
我们既可以说实证化的科学失去了形而上 学的支持,也可以说实证科学抛弃了形而上 学的支持,总之,它不用形而上学原理来支持 自己,而转向用证据来支持自己。事实以及 对事实所做的数学处理,取代了经验观念和 哲学原理
假说需要验证。而对这种外部验证来说,预 测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库恩总结出了评 价科学理论的五个尺度,第一个就是预测 的准确度,然后依次是一致性、广度、简单 性、丰饶。其中第五项,丰饶(fertility),其实 也差不多等于说能够产生新的预测。马赫 甚至把预测成功视作一个理论是否可被接 受的唯一标准。
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不杜撰假说”。
这句话引发了研究者广泛而持久的讨论,因为,如研 究者早已指明,牛顿本人像所有科学家一样提出假 说。
“假说”有多种相互纠缠的含义。我们说牛顿本 人也经常提出假说,指的是现在流行意义上的假说。 假说是需要加以验证的模式或理论。在这个意义 上,牛顿当然提出假说。但牛顿说到假说,意思不同。 牛顿认为:科学研究应当从现象中归纳出某种法则, 然后再尝试把这些法则应用到更广泛的现象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检验这些法则是否正确。
什么是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
![什么是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https://img.taocdn.com/s3/m/6354515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b.png)
什么是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
科学理论是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得出的具有解释和预测能力的知识体系。
它建立在大量实证数据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和系统化,形成一套能够解释现有知识并预测新现象的理论。
科学理论必须具备可验证性和一致性,能够经受来自实践和其他科学理论的检验。
科学假说则是一种未经证实的理论,通常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假设或推测。
它具有推测性和不确定性,需要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来验证。
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指导,提出研究方向和方法。
以上内容指出,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科学假说在得到足够多的实证数据支持后,可以转化为科学理论。
而科学理论则需要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七讲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第七讲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f1d6a462b160b4e767fcf4b.png)
三、科学理论的功能
1、解释功能 从内容上解释事实的本质。 例,开普勒定律、牛顿定律、血液循环理论 2、预见功能 能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有关未知事实地结论。 例,孟德尔遗传定律、哈雷彗星、海王星、冥王星 3、指导功能 对观察实验以及理论创造的指导。 例,人们利用任何常规实验都无法得到92号以后 的元素,但元素周期律说明,92号元素不是终点。
二、科学假说的特征(1)
1、科学性 以科学事实和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 得出规律性的解释。 宇宙大爆炸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2、推测性 科学假说是对科学问题的可能回答,这种回答常常是在 科学事实不太充分、检验条件不太完备的情况下作出的。
二、科学假说的特征(2)
3、易变性 对同一自然现象,由于占有材料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方法不同等原因,可以提出多种不同假说;假说也会 随着新发现而变化,随着理论的发展而修改。 原子结构说、地心说和日心说、太阳系演化说 自然发生说 、有生源论(生生论)、宇宙胚种论、 化学进化论
专家称智利地震改变判断 全球疑进入地震活跃期 继海地1月13日发生强烈地震后,2月27日在智 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 2月27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就相关问题 采访孙士鋐。他说:我个人认为,全球地震活动 出现一个明显增强的态势,也就是说有可能要进 入地震活动活跃时代。
地震局长:多次地震不代表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汶川、海地、智利、高雄、唐山……最近虽频频发生大小 地 震,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 “短期内 多 次发生地震,并不能轻易下结论说地球已进入地震活跃期, 要有具体的数据、证据。” 陈建民说,根据记载,全球每年要发生1-2次8级左右地 震,18次7级左右地震,200余次6级左右地震。多数地震发 生在海底,因此并不引人关注。 “今年一月份以来,发生了多次地震,几起地震都集中发 生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给人们造成地震频发的印象,并认为 全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这是缺乏依据的。”陈建民认为, 需 要进一步观察,不能轻易下结论。(2010年03月06日新华网)
第七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第七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926897f31b765ce05081438.png)
第一节 科学假说 第二节 科学理论
第一节 科学假说
一、科学假说及其特点 科学假说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 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 假定性的解释和说明。 假定性的解释和说明。 第一,科学性和猜测性的统一。 第一,科学性和猜测性的统一。 第二,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第二,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第三,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 第三,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
⑵ 科学假说的逻辑证明
第一,逻辑证明指导实践检验。 第一,逻辑证明指导实践检验。 第二, 第二,逻辑证明使实践经验由特殊提高到普 遍。 第三,有些理论只能靠逻辑证明。 第三,有些理论只能靠逻辑证明。 ⒉假说验证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⑴ 直接验证法 直接验证法就是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直 接验证假说的实质和内容,以证实或否定假说。 接验证假说的实质和内容,以证实或否定假说。
二、科学假说的作用
第一,假说对观察、实验具有指导作用。 第一,假说对观察、实验具有指导作用。 第二,假说是由经验到理论的桥梁。 第二,假说是由经验到理论的桥梁。 第三, 第三,不同假说的争鸣推动科学研究的深 入和发展。 入和发展。
三、科学假说形成的机制和过程
⒈科学假说形成的机制 第一, 第一,当出现了原有科学理论无法解释 的新事实时, 的新事实时,就会提出关于新事实的猜测性 说明。 说明。 第二,当原有理论与新事实矛盾时, 第二,当原有理论与新事实矛盾时,为 解决这一矛盾而提出假定性说明。 解决这一矛盾而提出假定性说明。 第三,当把某一理论外推到其它事物时, 第三,当把某一理论外推到其它事物时, 对其它事物的属性、规律提出猜测性说明。 对其它事物的属性、规律提出猜测性说明。
第七章形成科学假说和建立科学理论的方法
![第七章形成科学假说和建立科学理论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967ce05bb68a98271fefaae.png)
3. 形成科学假说的一般方法
①归纳方法:经抽象、概括,从特殊到一般, 例如哥德巴赫猜想(偶数能表示为两素数之和P185); ②演绎方法:从一般到特殊,前提必须正确
(任何一般都具有预见个别的功能,对研究个别对象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天狼星伴 星的假说);
2. 在西方科学哲学中,理论评价的标准大致有
①经验论(亨普尔):以经验事实为科学理论 评价的出发点,把经验的证实与证伪作为科学 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与理论评价的基本准则;
②整体论(蒯因):除了要有恰当的观察证据 外,还应该考虑理论的其他性质。(库恩)第 一,理论应当精确;第二,理论应当一致;第 三,理论应该有广阔的视野;第四,理论应当 简单;第五,理论应当产生大量新的研究成果。
2. 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 结构上的逻辑完备性; 功能上的科学预见性;
3. 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一般方法 建立科学理论体系有多种方法, 其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公理化方法、逻辑的和历史的相 统一的方法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①从抽象上升列具体的方法(电磁理论)
•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将科学研究已经获得的 结果(概念、原理、规律等),按照从低级到高级、 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上升过程加以系统化, 从而构造一个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例如,经 典电磁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过程:第一步从感性的具体 (如生动鲜活的雷电、摩擦生电、磁石吸铁等现象) 中,抽象出若干概念和定律,如电荷、电势、电场、 电流、磁场、磁通量,如库仑定律、欧姆定律、法拉 第定律、比奥·沙伐尔定律、安培定律;第二步寻找 各个侧面的概念和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麦克斯韦 引入“位移电流”新概念并建立了一组微分方程,揭 示了电荷、电流、电场、磁场之间的关系;第三步揭 示光、电、磁现象本质的统一,使认识达到“思维中 的具体”,亦即,把事物作为整体,在思维中再现出 来,并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 第六讲: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 第六讲: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3fe01282af90242a895e5f3.png)
太阳系模型——有核原子模型 太阳系模型——有核原子模型
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 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
α粒子散射实验
小太阳模型
玻尔的量子模型
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 轨道, 轨道,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 定性问题, 定性问题,描绘出了完整而 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 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
实验室的天花板上隐藏着迄今尚未发现的 磁力在吸引铁块,所以线没有断。 磁力在吸引铁块,所以线没有断。 线受到潮湿,它的抗张力随其潮湿度的增 线受到潮湿, 加而增加到两磅或两磅以上。 加而增加到两磅或两磅以上。 天平坏了,铁块的重量不是两磅, 天平坏了,铁块的重量不是两磅,而只有 一磅。 一磅。 线确实断了,但未观察出来。 线确实断了,但未观察出来。 这条线是“超线” 超线”是不会断的。 这条线是“超线”,“超线”是不会断的。 ………………….. …………………..
费耶阿本德的分界说 : “科学和非科学的分界不仅是人为 的,而且对知识的进展是有害的。” 的,而且对知识的进展是有害的。” 他认为科学只是人们发明出来以便应 付环境的工具,科学和其他思想形式, 如宗教、神话等等并无区别。这种说 法完全勾销了分界问题。
几个分界标准
1、可检验性 “物理学中没有任何概念是先念地必然的,或 者是先念地正确的。唯一地决定一个概念的生存 权的,是它同物理事件(实验)是否有清晰的、 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爱因斯坦 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爱因斯坦 2、可重复性 3、理性 科学理性是由逻辑、数学和实验三大要素组成 的,它们分别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性、精确性和可 靠性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4、批判性
科学假说的基本特征
科学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假说具有猜测性-----假说的核心内 假说具有猜测性-----假说的核心内 容是靠推测、想象、逻辑的跳 跃得到的
《自然辩证法》第五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第五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99eb528a26925c52cc5bf72.png)
一个案例: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1880.11.1-1930.10.30)
最初的猜想是1910年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 大西洋两岸海岸线的相似性,感到惊奇而引 发思考的,之后,他广泛涉猎地质学、古生 物学、古气候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大地测量 学的各个领域,从而形成和发展了大陆漂移 说。
3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五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第六章 科学假说
据已知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对象及 其规律提出的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科技理 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基本构成要素:*
①事实基础。 ②背景知识(包括推理规则)。 ③对想象本质的猜测。 ④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
2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以超高密、超高温状态下由某种机制引起的原 始火球的急剧膨胀为基本猜测,
以“氦丰度”和“3K背景辐射”等为预言与预 见
而构成的一个认识体系。
10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二节.假说的作用*
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科学是沿着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 的途径,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大西洋两岸的相似性
魏格纳首篇论文发表 1912年, 1915年出版《大陆和大洋 的起源》 设想的精髓:地球活动论,反对地球固定论。
4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图 右上:石炭纪晚期 右中:始新世 右下:第四纪晚期 白色为陆地 细点为浅水淹没的陆地 斜线为洋底
和思维方式; 3、科研选题有哪些“选题点”?解释说明其中的一个; 4、对科学和伪科学的认识; 5、谈谈你对李约瑟问题的认识(或者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明的看法,再
科学假设与科学理论
![科学假设与科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6d0446e1eb91a37f1115c91.png)
(一)什么是科学假说1、科学假说: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规律提出一种假定性的推测与说明,它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重要形式。
2、科学假说的来源:(1)当出现已知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时,提出猜测性说明。
(2)将某一理论推广到原适用范围之外时,对未知规律做出推测。
(3)为解决新旧事实、新旧理论之间的矛盾时,提出猜测性说明。
3、科学假说的特征:(1)科学性: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前提。
(2)假定性:在资料不足,认识不完备情况下的假定。
(3)易变性:对同一现象可以有不同的假说,随科学实践的发展而修正、变化更新。
二、科学假说1. 科学假说及其作用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要解决科学问题。
为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现象作出一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
这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就是假说。
根据所要回答的问题的不同,我们曾经把假说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可观察事实的普遍性而提出来的问题,由此而提出经验定律的假说;一类是关于如何理解某种现象而提出来的问题,为此就要提出理论和原理定律的假说;还有一类是为了解释理论和观察事实之间的矛盾而提出可能存在某种未知事实的预测。
其实,这三种类型并不是互相独立的,严格地说,应该看作是假说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类是关于某一类现象的普遍性概括,第二类是关于这种普遍性的理论说明,而第三类则不过是这种理论假说结合一定的事实所作出的推论。
显然,在这各个部分中,理论原理是整个假说核心。
假说同理论有着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功能,但它不同于理论,它对事物未知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推想出来的,具有一定猜测性质,它是否把握了客观真理,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然而,假说又不同于一般的推测,它是以确实可靠的科学事实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原理为根据合乎逻辑地推论出来的。
因此,它又与简单的幻想和随意的猜测不同,具有科学性。
自然辩证法第六章
![自然辩证法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ca86f6d549649b6648d7470d.png)
第六章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1、科学假说的定义、特点、作用、基本原则?科学假说: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的一种推测性说明。
特点:①科学性:表现在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科学家说的表述是明晰简洁的、有条理的、可以诉诸逻辑检验与实践检验的;②推测性:假说中包含着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猜测;③易变性:对同一自然现象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假说。
作用:①科学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②科学家说是对科学研究起着定向作用,由推测性决定;③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建立原则:①解释性原则:假说不能解释个别事实还能解释已知的全部事实;②相容性原则:假说不应与已知的科学理论中经过检验的真理成分相矛盾,而是应该能够包容其中;③可检验性原则:假说必须能够用观察与实验进行检验。
检验原则:假说转化为理论的基本调价是能够经受住科学实践的检验,实践检验是最终标准,但在检验过程中必须辅之以逻辑分析,坚持实践检验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是检验假说的基本原则。
2、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结构、建立方法、如何评价?基本特征:①客观真理性:科学理论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②普遍性:科学理论在它实用领域能够说明和解释相关的全部现象;③系统性:科学理论的各种概念、原理是按客观事物的实际联系组成的,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④逻辑性:科学理论必须有着明确的概念。
结构:基本原理,它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对所研究对象基本关系的反映;科学推论,是科学理论中基本原理演绎推导出来的结论。
建立方法:①公理化方法(无矛盾性/完备性/独立性);②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评价内容:真实性评价——真与假的判断、真的程度的判断;价值性评价——科学理论的学术意义及社会影响;评价标准:①理论与事实相一致:科学理论必须正确反映事物的运动规律,从理论推出的可检验的结论与实验的结果相符合,结论与实验符合的越好,越广泛,理论被接收的可能性就越大;②理论的预见性:一个科学理论揭示的自然规律越深刻、越普遍,它的预见性也就越强,预见的现象越多,它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就越大;③理论内在的逻辑性:理论内部的自洽性,即理论内部的无矛盾性;与公理的相容性,一个与背景知识在逻辑上相容的科学理论,要么包容背景知识,要么为背景知识所蕴含;④简单性:科学理论的简单性是指“这样的一种努力,它要把一切概念和一切相互关系都归结为尽可能少的一些逻辑上基本独立的概念和公理”。
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的区别
![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03dc4871f61fb7360b4c659a.png)
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的区别一、概念上的总体论述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是科学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科学假说是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一种猜测性的说明和尝试性的解答。
它是以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前提而提出来的,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科学理论包含着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猜测。
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死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两者的区别1、科学假说是科学性和猜测性的统一,其内容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却没有经过试验来验证,而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已经显示出自身理论正确性的理论,客观真理性是科学理论的根本特性。
科学理论必须从实际出发,能够经得起反复的实践证明,在实际应用中有知道的意义。
衡量两者的标准便是实践检验。
科学假说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2、物理学家普朗克说:“每一种假说都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产物。
”而大多数科学理论的最终确立,都要经过科学假说这个发展阶段。
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是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
理论的发展要经过想象力,再到科学假说,再到科学理论,而且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能确定一种理论的最终确阿定性。
3、科学假说,由于其“假说”性质的决定,可以存在对于同一种事物或事件的多方面的性质不同的假说。
而科学理论,对于同一种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只能是唯一的,原因在于真理的唯一性,或者事物存在的唯一性。
即使针对一种事物的一种假说,也会随时间过程中的新发现而变化,而科学理论具有系统性,他是按系统性原则组成的知识体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把相应的概念、原理、定律组成严格的逻辑体系。
4、根据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各自的特性,他们之间的界限表现为理论的经验基础相对假说而言更为充分,理论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假说而言更为完整。
两者的联系1、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有共同的构建基础:科学因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9dd2fbff705cc1755270949.png)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一、科学假说1.定义:就是指根据一致的科学事实与科学理论对其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提出的假定性说明。
要素:(1)科学事实(2)背景知识(3)进行猜测(4)形成预见例如:血液循环假说的提出最大的贡献就在于预见了毛细血管的存在。
------(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与繁荣)2.特征:科学性假定性易变性3.作用:(1)科学假说是发挥思维创造性的有效方法(2)具有导向作用(3)不同的假说有助于推动学术的繁荣(4)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形势和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4.科学假说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原则:解释性原则对应性原则可检验性原则(2)发展趋势:1)被证明是正确的科学假说,上升为理论2)与新的事实不完全相符或出现了新的逻辑困难需要进行部分修改或完善3)被新的事实证伪4)对于同一个事实会产生多种假说并存的现象。
一个战胜另一个或互相补充结合成一个完整的假说,或被一个新的假说所取代。
(3)诊断假说的择优标准1)可检验性标准:确定性标准>基本确定性标准>非确定性标准>功能性标准2)概率性标准:时空概率----人群概率----危险概率3)解释性标准4)效益性标准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预先在自己头脑中作出的假定性解释。
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可能方案。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科学假说是指“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
它是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这一对科学假说的规定中,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科学假说具有猜测、假设的性质,还不属于被实践所验证了的科学事实;二是科学假说又不同于毫无根据的主观随意臆断,而是以已知的既定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为基础,是在这些基础上提炼出的科学问题,并在多种科学知识基础上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类比和想象等方法,形成解答问题的基本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一、科学假说1.定义:就是指根据一致的科学事实与科学理论对其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提出的假定性说明。
要素:(1)科学事实(2)背景知识(3)进行猜测(4)形成预见例如:血液循环假说的提出最大的贡献就在于预见了毛细血管的存在。
------(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与繁荣)2.特征:科学性假定性易变性3.作用:(1)科学假说是发挥思维创造性的有效方法(2)具有导向作用(3)不同的假说有助于推动学术的繁荣(4)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形势和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4.科学假说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原则:解释性原则对应性原则可检验性原则(2)发展趋势:1)被证明是正确的科学假说,上升为理论2)与新的事实不完全相符或出现了新的逻辑困难需要进行部分修改或完善3)被新的事实证伪4)对于同一个事实会产生多种假说并存的现象。
一个战胜另一个或互相补充结合成一个完整的假说,或被一个新的假说所取代。
(3)诊断假说的择优标准1)可检验性标准:确定性标准>基本确定性标准>非确定性标准>功能性标准2)概率性标准:时空概率----人群概率----危险概率3)解释性标准4)效益性标准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预先在自己头脑中作出的假定性解释。
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可能方案。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科学假说是指“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
它是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这一对科学假说的规定中,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科学假说具有猜测、假设的性质,还不属于被实践所验证了的科学事实;二是科学假说又不同于毫无根据的主观随意臆断,而是以已知的既定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为基础,是在这些基础上提炼出的科学问题,并在多种科学知识基础上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类比和想象等方法,形成解答问题的基本观点。
正是由于立足于既有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事实,这就决定了作为科学假设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原则上的可检验性,如果不具备原则上的可检验性,有关陈述还不能称之为科学假说。
科学理论不同于科学假说。
科学理论是“具有某种逻辑结构的并经过一定实验检验的概念系统。
”或者说科学理论是一种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正确认识所构成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学说,它是人类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成果。
科学假说同科学理论的区别主要在于:科学假说带有或然性,尽管其内容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终究还没有经过实验来验证和确认,所以只能称为假说;而科学理论是经过了实践检验已经显示出自身正确性的理论。
当然,科学假说同科学理论决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种新的科学理论在形成的过程中,一开始往往是借助于科学假说开辟的方向,因此,科学假说往往是科学理论形成 8、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研究时认为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简洁明了的。
从这个理念出发,猜想落体运动也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从而为自由落体的研究打下了重要基础,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C)A、等效替代B、控制变量C、科学假说D、数学归纳的前奏,对科学理论的形成功不可没。
科学与非科学,以及科学假说科学和非科学的判据我们“满意”的,认为“可靠”,认为“比较正确”的知识,有两种。
一种是在可观察层面上进行的、与感官居和经验直接相联系的认识;一种是用抽象的或形式化的语言表述的、其对象与过程一般不可直接观察的认识。
前者是将已知事实互相联系起来,形成以经验概括的形式出现的试探性假说或所谓经验规律。
后者则在经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最终形成以抽象概念和若干公理为前提的逻辑演绎系统,这样的逻辑演绎系统一般被科学共同体确认为理论规律。
经验规律的例子有“在恒温下气体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波义耳定律)、“金属丝的延伸与应力成正比”(胡克定律)等,它们都是一种经验的概括。
理论规律的例子有基于“分子”概念的气体运动定律,它是通过定义一种人为创造的概念——分子,并描述其运动的规律来成立的。
经验概括的知识可靠吗?人为创造的概念又真实存在吗?为什么我们一直对这样的知识感到满意?这是因为,一方面,人在求知时除了诉诸经验和理性之外,就别无其他途径了;其次,经验规律和理论规律相比其他知识形式,起码有一个好处就是可确证性。
经验规律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的实际可观察性,或者实际的可确证性。
恒温下气体压强到底是不是与其体积成反比,总是可以多次验证。
而对于理论规律来说,由于其所描述的概念不是可观察的东西,其所表述的内容不能用简单的、直接的方法来测量(如“分子”的运动),但它也应当要求能推导出一系列经验规律的推论,而这些经验规律就可以被确证。
例如,气体的分子运动理论可以推出理想或实际气体的PVT关系,而PVT是可测量的量。
通过检验所推得的PVT关系,可以评价相应的气体分子运动模型。
事实上,认为分子没有大小,没有相互作用力的分子运动模形,推出的PVT关系仅仅适用于理想气体,实际气体的模型必需引入分子间力,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通过具体的,有限次的实验,并不能一劳永逸地确证一条经验概括的正确性;通过证明“推论为真”,也不能由此证明“原命题”的理论规律为真。
也就是说,无论经验规律还是理论规律,一个规律的任何确证都只能是部分的,不存在完全和绝对的确证。
尽管如此,这已经是人类凭借经验和理性所尽力做到的程度了。
况且,经验规律和理论规律的证伪在逻辑上倒是很便利。
也就是说,可确证性是人类知识可靠性的一根“救命草”,人类凭借经验和理性,反正最多只能得出某种经验的归纳概括,或者是抽象过的概念猜测,如果经验概括或者抽象的概念猜测还不可确证,那就失去了任何意义;相反,可确证的经验概括,就是一条经验规律,可确证的抽象概念的猜测,就是一条理论规律。
经验规律和理论规律,就是科学规律。
可确证性是“是否科学”的判据。
我们人类的知识注定是不可靠的。
科学同其他知识形式的区别在于,科学把它的理论置于可被观察所推翻的测试之上。
当有竞争的理论出现时,科学家选择那些与观察的真实最一致的理论,而放弃逊一等的理论。
这样,尽管我们不能确定现在维持的理论是否真实,但能保证它比过去的理论更接近真实。
关于理论本身是真是假的问题其实无关宏旨,惟一重要的是该理论必须是有关可观察的科学事实的真实概括(既经验规律)或经验规律的源泉(即理论规律)。
在真实和错误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没有理论可以被证明是对的,但有些理论可以被证明是错的。
科学与非科学由此可以界定:科学就是那些可能被证明为错误的理论,而非科学则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如宗教等。
取代牛顿物理学并不是爱因斯坦积累(归纳)了更多的事实,相对论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它通过了几项更为严格的实验测试。
在科学那里,至关重要的观念就是要“证错”或“证伪”,而不是“证对”。
科学假说的创立和检验这也许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许多人的“科学假说”被拒之门外,到底是什么原因。
上一节说到,科学规律就是要先对已有经验和事实进行归纳概括,得出经验规律;甚至进行抽象,得出理论规律。
而这些概括和抽象得到的规律,都是一种试探性解释和预测,唯其具有可确证性,才纳入科学的考虑;幸其经长期确证未发现有误,又暂时接纳为定律罢了。
一切其实仍然是假说。
科学假说通常由以下几个基本因素构成: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包括推理规则);对现象本质的猜测;由猜测演出的预言和预见。
比如,大爆炸假说就是以谱线红移(哈勃定律)等事实为基础,以广义相对论和高能粒子物理学等理论为背景,以超高密、超高温状态下由某种机制引起的原始“原子”的急剧膨胀为基础预测,以“氦丰度”和“3K背景辐射”等为语言而构成的一个认识体系。
科学假说有两种,一种是“革命性”的,一种就是“不那么革命”的。
对于常规科学问题,提出假说的主要目的在于修改、调整、扩展原初的背影知识体系。
一方面,当新的科学事实发现不能够纳入已有的理论框架中加以解释的时候,就需要创立新的、更具普遍意义的科学假说对新事实作出解释(但这又难免在逻辑上带出一堆新的推论,这些推任何一个如果被证伪你就玩完儿);另一方面,我们总希望知识是继承下去的,希望能在已知理论和辅助假说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导,得出一个新的关于经验事实的预测假说,如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假说、狄拉克关于正电子的假说等。
但现在问题是很多朋友的“大理论”“大体系”假说被“拒之门外”了,这咋整?如果科学领域中反复出现反常问题,那么科学家则可能提出突破背景知识体系的革命性理论假说,例如量子力学,狭义相对论等。
关键是我们检不检验,如何检验。
科学假说的检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是逻辑上的不完备性,这一点我刚才已经说过。
首先,一个全称判断所演绎出的经验推论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其中部分结论与观测事实相符合只是为该科学假说提供了某些辩护和支持,还不能说完全证实了这一科学假说。
其次,以全称判断形式出现的科学假说只能通过证实后件(即推论)为真从而证实前件(科学假说)为真的方法确证。
但是,在逻辑上,这种方法是不能完全保真的。
证实后件为真,前件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
如果认为后件真前件必真,那就犯了肯定后件推理的逻辑错误。
再者,一个科学假说(H)所演绎出的可被直接检验的结论(C)若与观测事实不符(非C),则在整体上这个假说被证伪(非H)。
这在逻辑上无疑是正确的。
然而事实上当结论与观测事实不符,往往还有可能是观测本身的误差或失误所致。
究竟是由于观测误差,还是由于假说有误,还需要长期论证。
作为提出假说的人,只能力求其假说可推导出尽可能多的经验定律以供世人检验。
至少应该是原则上可检验。
如果是原则上不可能被检验,就是说它根本没有检验蕴涵——它本身不能被检验,由它演绎推导出的命题也不能被检验,于是这样的假说就跟任何经验现象都没有关联,是完全脱离事实的天马行空。
既然找不到哪个经验能够与它相符合或相抵触,那还有什么考虑的价值呢?不被“拒之门外”才怪。
原则上不可被检验的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某假说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本矛盾。
并不是说某些基本原理就是金科玉律——它们其实也无非也是假说。
但不幸的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假说在几十甚至几百年经验事实的检验下没有被证伪,如果你的假说与它相抵触,在逻辑上很有可能就有很多经验事实与你的新假说相抵触,从一开始就不成立。
因此在提出新假说的时候才有必要这么惧怕与比较经典的理论相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并没有什么益处。
例如,关于速度为每秒40万公里的火箭行为的推测,在原则上就已经不可检验,因为它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本矛盾,实际上等于在推翻狭义相对论及其所有推论,把原本狭义相对论及其推论所解释或预言的经验事实重新置于未知和“神奇”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