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建设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合集下载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各国都积极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自己的国家应急管理体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充分认识到了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新时代下对国家应急管理体制进行了创新发展。

一方面,中国在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组织机构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和调整,建立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

新时代下,中国成立了国家应急管理部,将之前分散在多个部委的应急管理职责集中统一,加强了应急管理的一体化和协同性。

中国还建立了多层次的应急管理机构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管理机构,形成了完整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了应急管理的效率和协同作战能力。

中国在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法律法规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国制定了《国家安全法》、《应急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责和义务,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规范。

中国还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交流,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应急管理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

除了组织机构和法律法规的创新发展之外,中国在应急管理的科技手段方面也进行了重大升级,加强了预警监测和信息通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中国建设了全国性的灾害风险信息系统,对各类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评估,提前预警和应对灾害风险,保障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中国还加强了信息通信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建立了国家应急广播系统和国家应急公共信息平台,提升了信息传递和发布的效率和准确性。

除了在组织机构、法律法规、科技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之外,中国在应急管理的理念和能力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时代下,中国强调了应急管理的全社会参与和全要素保障,形成了全民应急管理的格局。

中国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形成了多元化、全方位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强化了应急管理的全面性和灵活性。

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推动安全发展 金点子 微建议

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推动安全发展 金点子 微建议

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推动安全发展金点子微建议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

应急管理工作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推动安全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金点子微建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1. 多部门协同合作。

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机制,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形成紧密配合的工作网络。

2. 设立应急管理专门机构。

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和指挥应急资源,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协同性。

3. 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

各地区和各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确保在危急时刻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置。

二、提升应急管理智能化水平1. 引入先进技术手段。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智能化监测和决策支持,提高对灾害事件的预警和响应能力。

2. 建设信息化平台。

建立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通讯,提升应急指挥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加强公众安全意识1.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演练和培训等活动,提高公众对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安全意识。

2. 利用新媒体宣传安全知识。

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向公众传播应急管理知识和安全技能,增强公众对应急事件的防范和自救能力。

四、加强资源储备和配置1. 建立包括物资和人力资源的完备储备体系。

根据各类灾害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储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和人力资源,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使用。

2. 提高救援力量的快速响应能力。

建立快速响应的救援力量,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投入救援行动。

五、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1. 加强国际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积极建立国际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灾害救援技术和经验交流,提升我国应对跨国界灾害的能力。

2. 参与国际救援行动。

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问题分析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不够完善:当前,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完善,制度不够健全,对于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应对能力有所欠缺。

2. 资源配置不均衡:在应急管理中,资源的配置存在着不合理和不均衡的情况,地方与中央的资源调配并不平衡。

一旦出现重大突发事件,可能会出现资源调配不到位、救援物资不足的情况。

3. 部门协同不畅:在应急管理中,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应急管理领域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但实际情况中存在着信息共享不畅、指挥调度不准确等问题。

4. 应急管理观念不足: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应急管理观念不够积极,危机意识不够强烈,缺乏预案和演练,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应对不及时,难以有效处置。

二、解决建议为了解决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1. 完善应急管理法规:加强应急管理法规的建设,完善与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救援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立法保障。

2. 建立资源统一调配机制: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资源调配,建立更为有序、便捷的资源统一调配机制,确保资源的及时、充分利用。

3. 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在应急管理领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起信息共享、指挥调度更为顺畅的工作机制。

4. 提高应急管理意识:加大应急管理意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应急管理知识的普及,提高公民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意识。

5. 加强演练和预案建设: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设和演练工作,提高各单位和地方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完善和健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结回顾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中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不够完善、资源配置不均衡、部门协同不畅、应急管理观念不足等方面。

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推动安全发展 金点子 微建议

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推动安全发展 金点子 微建议

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推动安全发展金点子微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应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

传统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灾害风险和安全威胁时显得力不从心,需要不断创新突破,提出更加有效的应急管理金点子和微建议,以推动安全发展。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创新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议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来提高应急管理效率。

建立多部门协作的大数据平台,整合海量数据资源,做到信息互通、共享资源,提高应急处理速度和精准度。

2. 构建全域覆盖的应急联动体系建议整合各类应急资源,打通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全域覆盖的灾害应急联动体系。

建立由政府牵头,涵盖企业、社区、学校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综合应急能力。

二、应急预警机制创新1. 建立多元化的预警传播渠道建议在传统的预警渠道基础上,加大对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利用,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预警传播渠道。

通过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预警信息传播,提高公众获取预警信息的速度和准确度。

2. 加强预警技术研发建议加强对应急预警技术的研发,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发智能化、精准化的应急预警系统,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率。

三、国际合作交流创新1. 建立国际灾害应急资源共享机制建议与国际社会建立起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等的资源共享合作机制,形成全球资源共享网络,提高对抗灾害和风险的能力。

建立全球灾害应急资源库,实现跨国边界的物资、人员、技术等资源共享。

2. 推动国际间的经验交流与技术合作建议积极推动国际间的经验交流与技术合作,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应急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

通过国际会议、专家交流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的应急管理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的应急管理水平。

四、社会参与和民防意识创新1. 提高公众应急救援能力建议加强公众应急救援能力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

应急预案长效机制

应急预案长效机制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应急预案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应急预案长效机制的构建。

二、应急预案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1.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1)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编制规范,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内容、格式等要求。

(2)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编制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形成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体系。

2. 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1)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编制,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预案内容,使之与时俱进。

3. 完善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发现和解决预案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完好。

(2)加强应急物资的管理,确保物资的合理使用和及时补充。

5. 强化应急信息报送和沟通协调(1)明确应急信息报送流程,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

(2)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6. 建立应急预案评估和反馈机制(1)定期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2)根据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应急预案长效机制的实施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预案长效机制建设,成立专门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实施。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应急预案编制、培训、演练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确保机制实施。

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应急预案长效机制,提高公众的应急处置意识和能力。

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健全安全长效机制。

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健全安全长效机制。

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健全安全长效机制。

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健全安全长效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应急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的安全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关键。

我们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加强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预警和监测体系的建设。

我们应该投入更多资源来改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预警能力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信息和经验,提前预警和应对跨国突发事件。

第三,加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发挥其在应急救援中的积极作用。

第四,加强应急资源的整合和管理。

我们应该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库存体系,确保各类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同时,加强与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合作,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五,加强应急演练和评估。

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协同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的应急评估机制,及时总结
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安全长效机制。

只有在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应急管理制度机制

应急管理制度机制

应急管理制度机制一、应急管理制度机制的意义1.保障国家安全。

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制度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减少灾害损失。

应急管理制度机制能够快速组织协调资源,做好应对和救援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提高社会凝聚力。

应急管理制度机制的建立,能够激发社会各界的爱心和自救互救意识,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团结力。

4.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健全的应急管理制度机制能够提高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危机应对能力,保障生产和生活正常进行,促进经济发展。

二、应急管理制度机制的构建1.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确立各级政府和单位的应急管理责任,明确灾害应对的程序和要求。

2.组织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政府和单位的应急管理职责,发挥各方力量,形成有机协同。

3.信息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信息处置的效率和及时性。

4.人才储备建设。

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提高灾害应对和救援能力。

5.资源保障建设。

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资源储备体系,确保各类物资设备的供应和调配,满足灾害应对的需要。

6.技术支持建设。

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提高应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灾害应对和救援效果。

三、应急管理制度机制的运行1.预防阶段。

在灾害发生前,要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范灾害风险,提高社会应急管理能力。

2.准备阶段。

在灾害发生前期,要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建立健全的应急协调机制,做好救援准备工作。

3.应对阶段。

在灾害发生时,各级政府和单位要迅速行动,组织协调资源,展开救援行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恢复阶段。

在灾害过后,要做好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修复受损设施,恢复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四、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机制1.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法规,提高法规的实施力度和适应性,保障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一、前言应急管理是一项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因此,建设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迫在眉睫。

二、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意义1.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应急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应急资源,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迅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减少灾害损失。

2. 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能够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 促进社会发展: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1. 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建设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得到国家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权限。

2. 系统化和全面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从预防、应对、救援、恢复等各个环节入手,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

3. 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应急管理体系需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各个环节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4. 社会参与和协同合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现多方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 体系建设(1)建立应急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协调统一应急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规定。

(2)组建应急管理团队:组织专业的应急管理团队,包括应急指挥中心、专家团队、后勤支援等,提供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服务。

(3)建立信息化系统:建立应急信息化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等环节,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流通。

(4)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提高应急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2. 预防和监测(1)加强突发事件预防工作:通过加强事前预案制定、巡查检查、宣传教育等措施,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

(2)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获取突发事件的信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如何实现长效机制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如何实现长效机制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如何实现长效机制消防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事项,实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是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然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

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消防安全法规和制度是实现长效机制的基础。

法律法规应明确规定各类场所的消防标准、责任主体的职责以及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等。

同时,制度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例如,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应及时更新和完善高层建筑消防相关的法规制度,明确消防设施配备、疏散通道设计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

宣传教育要覆盖社会各个层面,包括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

对于学校,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消防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

社区可以通过举办消防讲座、演练等活动,提高居民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企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消防培训,让员工熟悉工作场所的消防设施和应急预案。

消防设施的配备和维护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各类场所应根据其规模、用途等因素,配备符合标准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同时,要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使用。

一些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忽视消防设施的维护和更新,这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消防设施配备和维护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是确保消防安全的关键。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场所的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对于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改。

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群众举报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

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对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提高监督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加强消防队伍建设是提高火灾扑救能力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要加大对消防装备的投入,配备先进的灭火救援设备,提高消防队伍的硬件水平。

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机制范文

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机制范文

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机制范文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机制一、引言现代社会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威胁和挑战,对于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应急管理制度机制的完善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降低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机制方面,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分工明确、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畅通、应急培训和演练制度健全。

本文将分别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机制提供一些建议。

二、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才能够形成全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的氛围。

中央领导要牵头制定应急管理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明确应急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责,确保应急管理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中央领导还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督导和指导,定期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及时传达重大应急事件的处置情况和总结经验教训。

三、分工明确在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机制中,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分工必须明确,确保责任到人、协调配合、高效运转。

首先,应急管理机构要明确职责和权限,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应急工作,牵头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

各相关部门要划定自己的职责范围,明确在应急事件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到职责分工明确、工作协调配合、责任到位。

其次,各地区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应急事件中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同时,要建立起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通报和共享信息,保证信息畅通和协同配合。

四、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机制畅通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机制的畅通是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机制的重要保障。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快速传递的机制,及时发布和共享重大应急事件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一、中国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各种自然灾害、技术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这些突发事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安定造成了巨大威胁。

国家应急管理体制作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日益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的重要性1.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和技术事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能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救援伤亡人员,减少损失。

2. 促进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容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例如恐慌、恐惧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等,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可以为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保障。

3. 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发展,可以提高国家危机管理的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4. 适应全球化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例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事件等。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可以提供有效的响应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三、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1. 加强顶层设计和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国家应急管理顶层设计,将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整体规划,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国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2. 完善机构设置和职责布局: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管理机构和地方应急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推动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3. 加强能力建设和技术支持:加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提高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4. 强化国际合作和应急响应能力: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际救援机构的合作,共享经验,提升我国在国际应急援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引言- 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本文的目的和结构一、制定应急管理政策与法规- 政策与法规的意义- 制定应急管理政策与法规的步骤与要求- 现有法规的不足与改进方向二、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应急管理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层级与职责- 发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作用三、开展应急管理人员培训与教育- 培训与教育的必要性与价值- 培训与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进一步改善培训与教育的方法四、建立应急预警与信息发布机制- 预警机制的意义与目标- 建立有效的应急预警机制的主要措施- 信息发布机制的建设与改进五、优化资源保障与协同机制- 建立资源管理与调度机制- 加强协同与配合的机制- 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协同的效率六、完善应急演练与评估体系- 应急演练的重要性- 演练体系的建设与要点- 演练后的评估与改进七、提升应急指挥能力和综合素质- 应急指挥能力的要求- 提升指挥员的技能与素质- 加强应急指挥能力的训练与实践结语-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长期性与持续性- 建议与展望引言应急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面对自然灾害、安全事故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有效的应急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提高应对的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方案,以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制定应急管理政策与法规制定应急管理政策与法规是建设应急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

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能够规范和引导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明确相关职责和义务。

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确保政策与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要关注已有法规的不足,通过改进和完善法规,提高应急管理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是有效开展应急工作的基础。

应急管理组织的层级和职责需要明确,确保信息传递和指挥决策的顺畅与高效。

除了建立政府层级的应急管理组织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应急管理网络。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是指在遭受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时,
对人命财产及公共安全进行果断有序地处置和组织救援的能力。

针对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情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应急管
理能力。

首先,国家加强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中央政府和
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制度,包括《应急管理条例》、《突发
事件应对法》等,在法律层面上完善了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其次,国家加强了应急物资储备和技术装备建设。

政府积极购置
航空、海运、陆运等运输工具,购置各种应急物资和装备,提高了应
急救援能力。

再次,国家培养了大量应急管理专业人才。

政府加大了对应急管
理人才的培训和选拔力度,组织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并加
强了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和管理。

最后,国家增强了群众自救能力。

政府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应急
救援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了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总之,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未来,我国还要继续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人民日报/2006年/11月/27日/第016版实践与思考倡导“双零”管理目标建立应急管理长效机制曹广晶三峡工程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工程,工程建设决不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

早在2001年,三峡总公司就开始倡导安全零事故、质量零事故的“双零”管理理念,把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

作为工程业主,我们采取合同的、经济的和管理的手段,积极主动抓安全。

为了确保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在合同中明确投标人必须把安全方案、措施和安全费用单独列支,施工、监理都必须配置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

同时,三峡工地很早就抓住了民工管理这个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实行“统一用工、统一培训上岗、统一食宿、统一劳保”,把民工视作正式职工一样管理。

建立应急管理长效机制需科技先行,源头保证。

三峡建设者始终本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科学态度,重大的技术方案都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论证,风险大的项目基本上都有几套预案。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重要部位都埋设安全监测仪器,可以随时分析了解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正是由于科技做先导,所以在两次规模空前的截流、围堰施工、船闸高边坡等风险极高的项目施工中,没有发生大的事故。

根据工程施工、枢纽运行管理以及反恐的实际情况,我们分级编制了涵盖工程建设各方面、电力生产和枢纽运行的各种预案,成立了由三峡工程的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管理、地方政府、守卫部队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立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三峡总公司对应急管理科研和设备投入巨资,并已有计划地组织了几十次演练,应对应急事件的能力大大提高。

风险无处不在,但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

对于工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如爆破施工、大型设备安装与运行等重大危险源,分别制定了安全监测和防范措施。

并要求各个相关单位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及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评价已成为工程管理和安全管理的一项内容,并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强化安全管理的同时,我们更着重塑造安全管理的文化培养,使安全的理念、安全的意识和责任融化在每个员工的血液中,落实在每一个岗位上,体现在每一天的工作中。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

在组织体制上,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形成一体化的应急管理机制。

这意味着要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起紧密的联动机制,形成协同作战的态势。

要加强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的衔接,实现上下贯通,形成高效的决策执行体系。

还应当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格局。

在法律法规上,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要加强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行动指南,正确有效地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对于加强国家应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要加强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完善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还应当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增强公民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意识和能力。

在技术手段上,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应急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手段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应当积极推动科技与应急管理的深度融合,加强应急管理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应急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前预警和预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还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全国一张网的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信息的快速传递,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

在人员队伍建设上,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要注重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应急管理队伍。

应急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安全,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应急管理能力的人员来担当。

要加强对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创新实践: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效能提升

创新实践: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效能提升

创新实践: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效能提升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类安全生产风险也日益增大,而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导致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给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因此,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提升其效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定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急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际效益,科学地进行灾害风险评估、预警、预报和预测,采取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在灾害发生后,快速、有序地组织勘查、救援、抢险等各种应急工作,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调配不均衡、应急救援技术不足、应急预案不完善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应急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需要加强针对应急管理的创新实践,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智能化、便捷化和协同化。

三、创新实践应用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开展1、强化应急资源整合应急资源的整合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

通过开展创新实践,在资源协调的过程中,采用智能化的技术来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调配,将资源最大化利用,降低应急处理时间和损失。

例如,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应急资源库,进行应急资源的信息收集、整合和分析,将所有资源信息汇总到一个平台,实现资源的智能分配和衔接。

2、提高应急救援技术应急救援技术是应急管理的核心。

传统的应急救援技术存在着人为因素过大、应用范围有限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创新实践提出了新的技术手段。

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历史突发事件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并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可能影响范围,从而提高应急救援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完善应急预案在整个应急处理过程中,应急预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各种突发事件而制定的一系列应急措施、演练和指南等。

应急管理经验作法和创新举措

应急管理经验作法和创新举措

有关“应急管理经验”的做法和创新举措
应急管理经验作法和创新举措是一个广泛的话题,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应急管理都有其特殊性。

有关“应急管理经验”的做法和创新举措如下:
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
责任人,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2.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组织,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应急预案、
组织应急演练、协调应急资源等。

3.强化应急培训和演练:对应急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他们的应急意识和
技能,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收集、传递和处理应急信息,确保相关部
门和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5.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
的及时到位和有效使用。

6.创新科技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准
确性,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

7.加强合作与联动: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与联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形
成应急管理合力。

8.完善评估与反馈机制:对应急管理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
进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制度创新实施方案

应急制度创新实施方案

应急制度创新实施方案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和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应急制度的创新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应急制度的创新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更是为了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应急制度创新的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警机制。

预警是应急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做好应对准备,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预警系统,包括气象预警、地质灾害预警、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等,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性。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应急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种资源的调配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资源库,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资源等,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作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我们需要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

只有经过反复的演练和培训,才能在实际事件中做出正确的反应。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演练,包括突发事件处置演练、危险品泄漏演练、灾害事故救援演练等,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提高应急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指挥决策的效率。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信息化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建立健全的信息网络,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安全。

综上所述,应急制度的创新实施方案需要从预警机制、资源整合、演练培训、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推进。

只有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应急制度的创新实施,为应急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怎么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

怎么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

怎么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一、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是本国对于安全生产保障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应确立防范性的预防生产安全事故领域的体制机制,把协调做好人平易近与非职业炊事人员、特色餐饮小店之间的生产安全关系。

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归纳包括整合灾害防治、应急救援、安全生产三个大类事件管理;基层救援力量薄弱、物资筹集分配不畅;模拟演练能力以及地方应急态势评估、预警准确性不高等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应急管理领域的热门敏感问题,逐步提出了完善应急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思路和建议。

二、着力提高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的完备性。

“安全生产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防范条例》《中国褐煤矿安全规程》《应急管理相关法律》《食品安全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对预案》等法律法规必须完整强力实施。

必须做好市场准入和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关于危险化学品和危险物品,应具备中央企业做大做强风险管控公司,实施资金保障、“每名称”管理之利基工作。

要结合国家自然灾害风险陆续修订《中国地震安全设防工程技术规范》、《国家防灾减灾规划》等规范性文件。

提出完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合法依据和保障。

三、落实应急管理职责,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管理基地”建立是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要更具体地规范国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运行机构的职责范围及重要岗位工作责任制。

加强国家安全生产协调工作机构,运用和强化“国家应急办公室”地位,将国家公共安全等相关领域的事故灾害监管力度一揽子管理。

透明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不断加强对会同联动、多学科服务、逐级负责、专业做好全国受损地区应急救援工作,提前制订针对不同应急情况、不同阶段的预案、应急预案等实质行动文件。

四、加强资源保障,完整储备应急救援力量。

针对应急资源的紧缺性和不稳定性,应该对“STI”应急机柜系统、互联网+运动课教育者、全域物联网、河湖团建工程传感器等进行技术革新和行业升级,推行制定相关日益增长,根据实际需要就报警、骚扰ETF3等重要溢出欠债应对,确保资源储备供应和保障救援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实践建设应急管理长效机制神华集团是以煤为基础,矿、路、电、港、油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综合能源企业,项目横跨十几个省区,生产战线纵贯上万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运营商。

2009年,集团又提出了“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发展战略。

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带来的新变化,近年来,神华集团深化认识、创新实践,将应急救援管理与日常安全管理两者相结合,应急救援工作由事后单纯救援向事前综合预防与事后救援相结合转变,全面探索建立与中央企业安全发展相适应的应急救援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了“体系建设、队伍支撑、源头控制”“三位一体”的企业应急救援管理模式。

一、完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提高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搞好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提高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

经过不断完善,神华集团根据企业特点,建立了以“组织指挥、应急预案、规章制度、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通过制定完善各级应急预案体系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体系,对企业存在的各类重大事故风险,明确应急救援工作的责任、措施、流程和标准,为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建设综合应急信息平台体系,为实现“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应急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神华集团按照现有管理层次,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集团、分子公司、生产企业三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

二是制定完善各级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神华集团管理体制,建立了集团、分子公司、厂矿企业三级预案体系,三级预案的职责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又保持有机联系。

神华集团统一编制了包括1个综合预案以及煤矿、铁路、港口、发供电、煤化工等5个板块33个专项预案在内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所属各单位进一步细化,建立了上千个具体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系统、有机结合的应急预案体系,预案从注重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入手,规定了重大事故发生前、事中和事后的流程、救援程序等,力求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并做到定期修订,确保体系的实效性。

三是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体系,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

为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建立完善了包括日常训练学习、抢险救灾、物资装备保障、事故案例分析、定期汇报、考核奖惩等在内的20多项相关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与预案相结合,明确了应急救援工作的相关责任、管理流程和标准,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

其中包括物资装备保障机制,要求各单位根据《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储备足够抢险救援物资,使其经常处于战备状态。

应急响应机制。

集团根据事故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对不同的响应级别,相应地明确事故的通报范围、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物资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等等。

快速出警机制。

要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救护总队必须在1分钟内出动。

信息交流机制。

在集团、救护总队、各基层单位进行了联网。

一旦发生灾害,立即发布预警信息,及时采取相应行动。

完善了应急信息共享与交流,为应急管理提供了信息保障,确保了信息交流畅通。

健全的组织指挥体系和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成为全力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保障。

四是搭建信息平台体系。

几年来,神华集团逐步建立形成了与生产调度相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在线监测,实现了集团、分子公司、厂矿企业的三级联网,根据危险程度,实施升降级管理,达到一定程度时,及时预警,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排查隐患,并通过信息平台跟踪,直到隐患排除为止。

所有矿井均装备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井下有害气体、通风设施、风速、温度、机电设备的自动监控。

在铁路,各沿线车站安装了雨量实时监测、预警报警系统,实行雨量警戒值巡查制度。

规定连续降雨量达到20毫米为黄色警戒值,工队负责人和作业值班人员沿线检查;连续降雨量达到40毫米为橙色警戒值,除执行黄色警戒值检查要求外,严格执行雨后一至三天24小时三班不间断巡视制度;连续降雨量达到60毫米为红色警戒值,要求铁路公司分管与工队长以及所有作业组人员严格执行雨后三至五天24小时三班不间断巡检制度。

三级监控体系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全面掌控现场安全生产的能力。

同时,通过信息平台,建立有关应急资源信息库,实现了信息共享,形成了上下畅通、统一指挥的应急管理平台。

二、创新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队伍实战能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搞好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的重要保障。

神华集团按照“机构精简、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救援有效”的原则,既考虑现有救援资源的合理配置,又从发展的角度去谋划未来救援队伍的合理布局;既满足国家规定和矿区救灾现实需要,又要防止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根据集团企业规模布局,统一设置队伍,从队伍布局、机构设置、人员素质、装备配置、日常管理(培训、训练、演习)等方面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速胜的应急救援队伍。

1、充分发挥大企业大基地的保障作用,统筹兼顾,建立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应急救援队伍网络。

从建设之初就配套建设救援消防基地,是神华集团安全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煤化工企业是神华集团正在发展中的重要板块,在各项目投产之前,积极筹划化工救援基地建设,目前已在鄂尔多斯煤制油、包头煤化工、宁煤煤化工、乌海煤化工等项目中建立了相应的化工企业救护队伍。

目前,神华集团现有2个国家矿山救护基地、8支矿山救护队、4支化工消防队,专业救护队员近千人。

神华集团根据企业布局建成了以宁煤集团和神东煤炭集团两个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基地为核心,以专业救护队为骨干,以各厂矿企业兼职救护队为辅助的三级救援队伍体系,形成了集团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井然有序的救援网络,不仅成为确保神华事业安全发展的坚强后盾,同时履行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担负着企业周边上千个小井的应急救援任务。

2、探索有效的培训和训练方式,打造精干的应急救援队伍。

培训效果和训练水平是影响队伍人员素质和打造精干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因素。

在救护培训和训练方面,为解决培训教材缺乏针对性、煤矿实战应急救援演练困难、训练手段单一等问题,神华集团救护队伍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培训及训练的形式和方法。

首先,创新培训方式,自编有针对性的教材和手册。

神东救护队结合自身多年的矿山救援实践经验,探索和尝试编制有针对性的教材和手册。

自投资金30万元,与科研院校合作编写了78万字的符合本矿区特点的《矿山救援与地面消防》培训教材;组织编写了《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和基本技术操作指南》手册;根据事故抢救和指挥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编写了《神东矿区矿山救援典型案例汇编》,自我编制形成了系统的、符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开创了我国救援队伍组织编写应急救援培训教材的先河,培训效果显著提高。

其次,创新理念,在救护队伍中探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预控管理。

为避免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次生事故的发生和救援人员的自身伤亡,实现科学救灾、安全救灾。

神东救护队率先开展了风险预控管理,在对事故救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训练、演习及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的安全,同时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作业程序卡片,有效预防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提高自保和互保意识。

第三,平战结合,加强演练,以练备战。

集团在日常的救援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视有针对性的实战模拟演习,明确要求安全管理重点单位编制模拟实战演习计划,并认真付诸实施。

2006-2009年,神华各煤矿企业与救护大队联合共进行地面火灾和矿井井下救灾实战演习、反风演习500多次。

集团每年至少要组织8~10次地面消防和煤矿井下大型模拟救灾实战演习,6-8次的应急救援技术比武。

煤化工及港口、电厂等单位积极与地方消防部门配合,也开展了针对性很强的应急救援演练。

同时,还积极参加全国同行业的应急救援演习和技术比武。

在2008年全国举办的矿山救援技术大比武活动上,神华集团代表队获得了多项奖项。

2009年神华宁煤救护总队在宁夏自治区政府支持下,举办了由6支专业救护队伍、9支辅助救护队伍共700多人参加的矿山救援技术竞赛活动,充分展现了宁煤救护队作为国家矿山救援基地的精神风貌,有力促进了矿山救援队伍建设。

3、高标准、高起点,完善装备,改善设施,提高救援队伍的战斗力。

先进的救援装备和训练设施是增强队伍战斗力的重要条件,近年来,神华集团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近年来,累计投入3亿多元,用于提高装备和设施水平。

其中宁煤救护总队利用原宁夏工业学院校区改造,累计投入1亿多元,用于救援基地和救援装备建设,着重打造国内一流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神东救护大队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注重建设先进设施、购置重型装备和完善设备的成套性,在我国矿山救护领域创造了多项第一。

第一个建成了现代化的高温浓烟训练馆和救护队员心理行为训练系统,第一个拥有全国最高的53米消防云梯车的矿山救护队。

神华集团救护队配备仪器设备时,将先进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配备了种类齐全、性能先进的破拆工具、快速支护装备等,大大提高了救援队伍的战斗力。

三、加强源头风险控制,提高灾害防范能力神华集团多年来在生产活动中始终把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风险预控管理和强化隐患排查作为搞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力求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现,防患于未然。

一是在理念上进行创新。

大胆提出并全面提升“煤矿能够做到不死人”和“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超限就是事故”两个理念。

全面加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强化抽放、先抽后采,以抽定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生产规模化、设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队伍专业化的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涌现出了大柳塔、补连塔等7个千万吨矿井群,大大减少井下工作人员。

实践证明,改善开采条件、简化生产系统是灾害预防的重要基础。

二是大力实施风险预控管理。

从2005年开始,神华集团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共同组织开展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建立了体系建设行业标准并在全行业得到推广实施。

通过在煤炭企业构建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对生产中的各项任务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每个矿井均辨识出两千多条危险源,分别相应制定了管理标准和措施,并与质量标准化建设和隐患排查相结合,强化现场管理和监控,针对出现的隐患程度,实施风险预警,情况严重时,进行应急处置,实现了从措施的制定、执行到监督、改进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同时,加强班组建设,提高全员素质,进一步夯实了灾害预防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