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思考题及答案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名

1、说出菩提的体性、分类及比喻。

答:菩提体性分为二:一是断菩提,心中已将烦恼障和所知障无余净除;二是证菩提,现证如所有和尽所有一切诸法。

菩提分类:分法、报、化三身。从难以测度而甚深功德方面,安立为法身;从具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无量功德而广大的方面,安立为报身;从普应一切众生根机而行利他,因而是大自性的方面,安立为化身。

菩提比喻:智慧光明的证德,比喻为日轮;二障清净的断德,比喻为离云虚空。《宝性论》中宣说了九种比喻,即:莲花中显露的佛身;远离蜂群的蜂蜜;脱离皮壳的果实等。

2、解释道次第的涵义。

答:按照《现观庄严论》,“道”,指甚深道与广大道;“次第”,指深广二道在资粮、加行、见、修四道中的修行次第。

按照《入行论》,“道”,指菩萨行所依的菩提心,及依于此心所发起的六度万行,也即是愿行二种菩提心。“次第”,指内心安住不放逸之后修习布施、持戒等。

按照《道炬论》及本论观点,“道”,即三士道,包括共下士道,共中士道及不共上士道;“次第”,指在具足共下、共中二道次第的前提下,修习不共上士道。

以下士道为例,亲近善知识是修习佛法的基础,只有如理地

依止且德善知识,才能趣入佛法,因此是第一步,然后趣入佛法后,应思惟睱满人身难得,以此才能策励自心,勤行精进,修习正法,所修即是三士道。

如果不脱离恶趣,就没有修学佛法的机会,更不能出离生死,成就菩提,因此应先修下士道。

在修下士道中,如果贪著现世五欲,就不能对后世安乐生起猛得希求,也不能对恶趣苦生起真实怖畏,因此,应首先思惟人身无常,恶趣痛苦,才能由此怖畏恶趣。由怖畏恶趣的心推动,才能至心皈依三宝,深信佛所说的因果道理,由此遮止恶行,行持十善,才能远离恶趣。

3、以理成立本论所诠的深广智慧是道,并说出道的比喻。

答:《道炬论》和《广论》中所说的甚深和广大智慧,乃为正道,因为它是达到果地菩提的现证。

依于世俗中无误取舍的广大智慧及胜义中现证空性的甚深智慧,决定能现证无上菩提,因此安立是“道”。

道的比喻:能够到达城市的大路,是道的比喻。《俱舍论》云:“道义云何?谓涅槃之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三士道是从凡夫地出发最终到达佛地的完整道路,因此称为菩提道。

4、以理成立本论所诠的道次第决定,并说出次第决定的比喻。

答:三士道所摄的一切诸道皆需要遵照次第渐次修心而产生,前前为因,后后为果的缘故。

比喻:树有根、茎、枝、叶、花、果六位,需要依次而生,

以根为因才能生茎,以茎为因才能生枝等,如是,三士道中,以前前修心为因,方能入于后后,由此成立修心次第决定。

《欧罗尼自在王经》中讲述了一个善巧净治摩尼宝的大师的比喻,与此类似,欲证得远离一切垢染的断菩提,应当按照次第首先遣除粗垢,之后消除细垢,最后除尽极细垢。有从粗到细除垢的过程。

结合三士道来说,首先应遣除耽著现世的颠倒心,才能以后世为重,为求得后世义利,而精勤取舍因果,趣入十善业道;接道,要遣除耽著轮回盛事的乐执,才能发起出离心,趣入解脱道;再接着,要遣除唯求一己解脱的发心,才能发菩提心,趣入菩萨行;最后要遣除人我执和法我执,才能获利大乘解脱。总之,要依次遣除从粗到细的执著垢染,由此成立修行有决定的次第。

5、从多方面解释“广”的涵义。

答:一是本论由于能诠的教理极为丰富,故所诠义极为广博,从初发心开始终至成佛之间的修行次第无不具备,故称为“广“。

二是本论所化根机极为广泛,普被下、中、上三根,故称“广论”。

三是本论从始至终每一科的法义,都首先以正理证成,再广引经论加以证明;对有疑惑之处,再运用容易理解的譬喻加以启发,遣除各类邪见;又引述喝当派祖师的语录,显发其中义理;最后总结全科要义。以广博而精细的方式,层层递进,逐步演绎,相对省略了破立及教证等的《略论》,可称本论为“广”。

造论支分

1、敬礼尊重妙音!

(1)解释“尊重”和“妙音”的涵义。

答:尊重:姑如或上师,有无上和沉重二义。从功德方面说,成为一切众生中的无与伦比者,故称为“尊”;具有广大功德,贪嗔等烦恼不可动摇,故称为“重”。

妙音:曼殊廓喀,即文殊师利菩萨,代表智慧。“妙”指断德自性身,由于除尽了二障习气粗涩,故称为“妙”;由于从智慧法身中流现妙音,故以“音”表示智慧法身。或解释为:“妙”指断德自性身和智慧法身,“音”指听闻便能开启智慧的悦意之音。

(2)何故宗喀巴大师在造论一开始敬礼文殊本尊?

答:文殊师利菩萨是宗大师生生世世形影不离的本尊,在一切显密佛法的关要方面,宗大师都是在文殊菩萨前谛听教授而断除增益的;又因文殊师利菩萨代表智慧,因此首先归敬文殊本尊。

2、从因、作用及体性三方面解释如下颂义。

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

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于是释迦尊主稽首礼。

答:前三句分别顶礼释迦牟尼佛的身语意,主要从因方面赞

叹佛身,从作用方面赞叹佛语,从体性方面赞叹佛意。

因:“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是赞叹佛身的因行圆满,佛身是圆满集聚无量微妙善行而生,故极微妙。《无垢称经》说:“诸友伴,如来身者,从百福生,从一切善法生,从无量善道生。”

作用:“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是赞叹佛语作用圆满,佛以一音说法,众生普能获得与自己的根机相应的领解,因此称佛音为“令一切根机满足音”。无边众生依止佛陀圆音,能现前成就增上生,究竟获利决定胜。

体性:“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是赞叹佛意体性圆满,“无余所知”即一切如所有义和尽所有义。由于断尽了烦恼障和所知障,佛心无著无碍,普能照见一切所知,因此佛意是无余观见所知的体性。

3、按照以下颂文回答问题:

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

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辨教义力,

故离智者欢喜道,圆满教要胜教授,

见已释此大车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1)在宗喀巴大师时代,修行人存在的四种过失是哪些?

答:一是寡闻盲修;二是多闻不善修要;三是片面了解佛法;四是缺乏以理辨别教义的能力。

(2)“圆满教要胜教授的智者欢喜之道”是指什么?何故说它是圆满、教要、殊胜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