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合集下载

小二科学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小二科学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小二科学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我们每天都站在地球上,但你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在小二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他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了更深的了解。

接下来,小二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速度非常快,大约每小时约1670公里。

这种自转运动导致了地球的日夜更替。

白天,太阳位于地球的一侧,射来的阳光照亮了地球的一半,形成白天;夜晚,地球转到另一侧,太阳则照不到地球的这半边,形成黑夜。

地球的自转轴是一条通过地球两极的虚拟线,我们称它为地轴。

地轴的倾斜角度约为23.5度,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原因。

当地球公转到太阳的不同位置时,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所以地球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季节。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每年绕着太阳做一圈,这个圈称为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迹呈椭圆形,我们称之为椭圆轨道。

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距离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

地球公转的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这意味着地球每天要前进大约2900万公里。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所以每4年要多出一个闰年来弥补时间差异。

地球的公转轨道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地球离太阳更近,接收到的阳光较多,这时候是夏季;而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地球离太阳较远,阳光较少,这时候是冬季。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不仅仅影响到地球的日夜更替和季节变化,还对气候、生态和人类活动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气候: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气温高,常年气候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且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

2. 生态: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季节的变化使得植物和动物在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同时,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3. 人类活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农业、交通等各个方面均产生影响。

《地球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自转和公转》教案《地球自转和公转》教案1目的要求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 ;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 、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1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 、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提问:( 1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 )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 3 )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 4 )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2 、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学习新课:1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1 )讲述: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3 )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 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小学科学:地球自转和公转

小学科学:地球自转和公转

小学科学: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所在的行星,它既有自转,又有公转。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而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以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地球的重要性。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

地球的轴线倾斜约23.5度,所以在不同的季节里,地球不同地区的阳光照射角度和时间不同。

经过24小时的自转,地球上的地方就会经历一天的日夜交替。

练习题:1. 地球一周大约需要多少小时?2. 地球的自转是什么意思?3. 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4. 为什么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日夜交替时间不同?5. 地球的轴向倾斜角度是多少?答案:1. 地球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

2.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

3. 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周需要24小时。

4.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日夜交替时间不同是因为地球自转的运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阳光照射角度和时间不同。

5. 地球的轴向倾斜角度约为23.5度。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所以不同季节时,地球所接收到的阳光照射强度也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不同季节的气候也不同的一个原因。

练习题:1. 地球公转是什么意思?2.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3. 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是否一直不变?4. 为什么不同季节的气候不同?5. 地球每年公转多少天?答案:1.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

2.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

3. 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所以不是一直不变的。

4. 不同季节的气候不同是因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不同,所以接收到的阳光照射强度也不同。

5. 地球每年公转365.24天。

三、小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运动,孩子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应该重点理解地球运动的原理和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反思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反思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反思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反思
在本次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中,我担任了教师的角色。

通过本次教学,我收获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之处。

首先,我认为本次教学中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

我通过
使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
概念。

我还设计了一些互动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增强
他们的研究兴趣。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学中没
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研究需求。

有些学生可能对这些概
念比较陌生,我应该提前准备一些简单的例子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

此外,我在教学中的语言表达也有待提升,有时候我的表述比
较晦涩难懂,没有达到简洁清晰的效果。

另外,我在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方面也有一些不足。

我主要采用了书面作业和口头提问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然而,这些评价方式并不全面,无法准确反映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掌握程度。

下次我打算增加一些实际操作和观察的环节,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总的来说,本次《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通过这次教学,我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名师教案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名师教案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本节内容可以划分成三个局部。

一、地球的自转:本局部从概念、周期、方向、速度几个角度介绍地球的自转;二、地球的公转:教材先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轨道等几个方面展开地球的公转的内容;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本局部先图文结合了解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几个概念,然后分析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综合思维:运用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释与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2地理实践力: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3人地协调观:认识真实的地球运动,形成正确的地球观。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重点〕
2.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难点〕
3.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难点〕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PPT翻页笔、粉笔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小学科学知识探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小学科学知识探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季白天长夜晚短,冬季白天短夜晚长 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 地球公转影响昼夜长短的原因是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的倾角
定义: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变化
影响: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
规律:每年从春分到夏至、从夏至到秋分、从秋分到冬至、从冬至到春分, 太阳直射点分别在北半球、赤道、南半球、赤道附近移动
影响: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生活、 气候、生态系统和资源等方面产生 深远影响。
探索:科学家正在不断探索地球自 转和公转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对人 类未来的影响和挑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挑战:随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变化, 人类需要面对一系列挑战,如气候 变化、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等。
应对: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 对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和挑战,如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可持 续能源等。
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我们能够看到日 夜的交替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周期为一年 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交替 产生日食和月食等现象
自转周期: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5天。
自转意义:地球围 绕自己的轴线旋转, 产生了昼夜交替现 象
公转意义:地球围 绕太阳旋转,产生 了四季变化现象
自转和公转的相互 关系:共同维持了 地球的稳定和生命 的存在
自转和公转在地球科 学中的重要性:为人 类探索宇宙提供了基 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地球自转的影响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倾斜 昼夜交替现象的周期为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昼夜交替现象对地球的气候、生物活动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小学科学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小学科学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小学科学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是如何运动的呢?通过开展科学活动,孩子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增加对地球运动的认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参与的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观察太阳的运动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以引导他们观察太阳的运动。

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观察点,例如校园的操场或者教室的窗边,每天定时观察太阳的位置。

孩子们可以记录太阳从早晨起来到傍晚落山的过程,包括太阳在不同时间点的高度和方向。

通过观察和记录,他们能够感受到太阳的运动轨迹是从东方升起,到正午最高,再到西方落山的。

二、制作地球仪制作地球仪是一个有趣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可以使用材料如纸板、剪刀、彩色铅笔等,按照指导步骤制作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标注赤道、南北极,然后让孩子们观察地球仪上的标记并观察地球仪的转动。

通过手动转动地球仪,孩子们可以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三、模拟自转公转的实验孩子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例如,可以使用一个橘子作为地球模型,插上一根牙签,然后将牙签斜插到一块厚木块上,使橘子自由旋转。

孩子们可以观察橘子的自转现象,并思考为什么地球也会自转。

另外,可以用一个大球和一颗小球来模拟地球和月亮的公转。

孩子们可以围绕大球转动小球,观察并思考地球、月亮之间的运动关系。

四、观察星空夜晚的星空常常给人们带来无穷的遐想,同时也是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好机会。

可以带领孩子们到安全的户外环境中观察星空,让他们亲眼目睹星星的闪烁和移动。

可以教导他们如何识别北极星,并解释为什么北极星几乎不会移动。

通过观察星空,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星星运动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适合小学生参与的科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观察实验,深入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和提问,帮助孩子们理解地球运动的原理。

小学科学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小学科学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小学科学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展开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以地球运动为主题,介绍几个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活动,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一、地球自转活动: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材料:手电筒、地图、小球(可用网球代替)步骤:1. 将地图用胶水固定在桌子上,地图中心点表示地球自转中心;2. 将手电筒打开,将其光线对准地图的中心点;3. 小组学生轮流扮演地球,手持小球,围绕地图中心点进行自转;4. 学生观察手电筒光线照射到地球上的变化,体验地球自转的过程。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地球自转的现象和规律。

他们会发现,地球自转是顺时针方向的,而且自转速度较快,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自转引起白天和夜晚的变化。

二、地球公转活动:模拟地球公转的实验材料:地球仪、文具盒(或其他小物体)步骤:1. 将地球仪放在桌子上,确保它处于一定的固定位置;2. 将文具盒(或其他小物体)放在地球仪上,表示地球;3. 学生手持太阳模型或使用室内灯光,代表太阳;4. 学生以地球为中心,围绕地球公转。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地球的公转运动。

他们会发现,地球是围绕太阳公转的,而且公转速度相对较慢。

同时,他们还可以观察到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和昼夜交替。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活动:了解时间的变化材料:电子钟(或手机)步骤:1. 学生在上午测量当前的时间;2. 学生将钟表向前调整一小时,并再次测量时间;3. 学生观察自己的感受和周围的环境变化。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时间变化。

他们会发现,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日出日落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作息和活动。

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他们能够从实际操作中亲身体验,并通过观察和讨论,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学习到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温带
南极圈
66.5ºS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6象6.50N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
现象
23.50N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
现象
66.50S
有极昼极夜现象
900N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赤热 道带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0S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定义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地球(地轴倾斜)围绕
叫做地球自转
太阳不停地运转,叫做
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365天)
地球公转示意图
北回归线
夏至 6.22
春分 3.21
赤道
冬至 12.21
赤道
秋分 9.23
南回归线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地球上的五带与气候
总结
地球绕太 阳公转
地轴倾斜
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之
间来回移动
各地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的形成(时) 五带的划分(空)
总结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
地球运动
地球公转 (地轴倾斜)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各地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变化 五带划分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0° )
昼夜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23.5 °N) 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 0°)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23.5°S ) 昼最短夜最长
想一想 1、全年昼夜平分的地方出现在哪? 赤道 2、一年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日子 有哪些? 春分日和秋分日
北 极 的 午 夜 阳 光
1、最左边的时刻是早7点还是晚7点?你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时刻太阳升到最高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
阳光直射和斜射与地面获热多少的关系
3、四季的形成 温带地区最明显 (地面获得热量的时间分配)
3、4、5 月
获热适中
春季
6、7、8 月
获热最多
夏季
9、10、11 月 获热适中
夏至日的太阳照射情况
这天,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23.5ºN),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 短,北极圈以内出 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则昼最短夜 最长,南极圈内出 现极夜现象。
想一想 冬至日会是
什么情形? 春秋分日又 会是什么情 形?
2、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 (北半球)昼

名称及纬度 夜长短情况
秋季
12、1、2 月 获热最少
冬季
想一想 1、以上四季的划分是南北哪个半球的四季? 2、与之相反的那个半球的四季是怎样的?
四、五带的划分 (地面获得热量的空间分布)
北寒带
北极圈
66.5ºN
有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北温带
北回归线
23.5ºN
无 极
有阳光直射 赤道
热带



南回归线

23.5ºS
无阳光直射
想一想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从地面看到的日月 星辰怎样运动?
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方向:围绕地轴 自西向东 转动
周期:一天 (24小时)
想一想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 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在南极上空呢? 逆时针转、顺时针转
三.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轨道 方向: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 周期:一年 轨道:椭圆形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观察:
昼半球 夜半球 晨昏线
想一想 地球的白昼 和黑夜是如 何产生的?
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地球自身不会发光 太阳照射 昼与夜
地球是个不透明体 产生 地球不停 地自转
昼夜交替
1、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方向:围绕地轴 自西向东 转动
周期:一天 (24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