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运动疗法ppt课件

运动疗法ppt课件

3
• 内脏器官疾病:慢支、肺气肿、哮喘、 冠心病、高血压、各种心肺和腹腔术后 等。 • 代谢疾病: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 • 其它:神经官能症、子宫位置异常等。
4
(三)应用原则
• 循序渐进:量的渐进和质的渐进(如 ↑ ROM 时↑肌力;肌力未达正常,耐力训 练应减少) • 持之以恒、积极主动及全身性锻炼注意运 • 动治疗方法的选择:三大类(见运动治疗 基本方法)
• • • • • • • 放松练习 牵张练习 呼吸练习 平衡练习 协调性练习 水中运动 牵引
14
(五)根据神经生理发育规律 所采取的治疗方法: 促进治疗技术/易化技术
• 共同点:改善神经损伤患者的运动控制 能力,强调感觉(运动觉)对完成运动 动作的重要性,重复进行对学习的必要 性。
15
• Bobath法:学习运动的感觉及那些日后 要组成功能性技能的基本姿势和运动模 式,通过运动使头颈与躯干相对位置发 生变动,以诱发出非随意反射,从而达 到调节肌紧张或引出所需运动目的。常 用于脑性瘫痪患儿和成人偏瘫。 常用治疗手段:反射性抑制模式,翻正 反射和平衡反射,感觉刺激。
16
• Brunnstrom法:主要用于评估和治疗成年 偏瘫患者。 理论:脑血管意外后,高级中枢调控失 常,原始姿势反射、联合反射和肢体的 协同运动等重新出现,Brunnstrom将这些 功能在早期加以促进,通过本体感觉刺 激、皮肤刺激、感觉与视觉反馈等方法 来诱发这些动作。
17
•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PNF) • Rood方法 • MRP方法
7
四 、运动治疗的基本方法
• 肌肉收缩形式:等张收缩(向心/离心), 等长收缩 • 功能位:肩屈曲45,外展60;肘屈90, 前臂中立位;腕背伸30~45稍内收;掌指 关节和指间关节轻度屈曲;拇指在对掌 中间位。下肢髋伸直,无内外旋,屈膝 20~30,踝90中间位。

Bobath技术(运动疗法课件)

Bobath技术(运动疗法课件)

康复目标
具有重要影响。 ➢ 治疗师用手法控制患者的身体的关键点,可改
变其运动模式、肌张力、运动质量的方法 等。 ➢ 作用:抑制异常的肌张力 。
➢ 中心控制点:胸骨中下段→躯干 ➢ 近端控制点:头部→全身 ➢ 肩部→肩胛带,骨盆→骨盆 ➢ 远端控制点:手指→上肢、手部 ➢ 足→下肢、足
➢ 远端和近端关键点相互配合可控制肢体 的运动
治疗原则
(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 Bobath认为运动的感觉可通过后天的学习、
训练而获得。 • 反复学习的方式及运动可促进患者获得正
常运动的感觉。 • 只有反复刺激和重复动作才可促进和巩固
动作的学习。
治疗原则
(2)强调患者学习基本运动模式
每一种技能活动均是以姿势控制、翻正反应、平 衡反应及其他保护性反应等模式为基础而发生的。
治疗原则
(4)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还
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 掌握肢体在进行正常运动时的感觉结合
ADL进行训练。 训练下肢时候,要抑制上肢痉挛的出现。
四、常用治疗技术
➢ 反射性抑制模式 ➢ 关键点的控制 抑制痉挛 ➢ 良肢位的摆放 ➢ 患侧肢体的负重 ➢ 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 拍打叩击 ➢ 空间的定位放置和控制等
病例
• 患者,男性,60岁,因左侧肢体瘫痪入院 治疗28天,CT显示右侧基底核区有 0.5×1.0cm的高密度灶,诊断为右侧基底 核区脑出血。
• 患者目前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呼吸、血 压、脉搏正常,左侧偏瘫体征不再进展。
病例
• 运动功能检查: • 患肢肌张力增高,至于耳旁的上肢仅能触
碰到脐,不能触及对侧腰,坐位手不能转 及背后; • 手呈钩状抓握; • 下肢仰卧位膝关节伸展状态下屈髋达10度, 坐位髋膝屈曲90度足平放地面不能。

运动治疗技术PPT课件

运动治疗技术PPT课件
运动疗法:徒手或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 疗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力学 因素)
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属关系
4
基本概念
理疗(物理因子疗法):利用电、光、声、水、 温度等物理因子治疗疾病的方法。
与运动疗法关系——都是属于物理疗法。 与运动疗法的区别——主动、被动 与物理疗法在名称上相近,但不完全相同。
8
神经系统疾病
1. 脑卒中。 2. 颅脑外伤。 3. 小儿脑瘫。 4. 脊髓损伤。 5. 周围神经损伤。 6. 帕金森病。
9
骨科
1. 骨折和脱位。 2. 截肢与假肢。 3. 关节炎。 4. 肩周炎。 5.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6. 人工关节置换。
10
其他疾病
内脏方面:心肌梗死、慢阻肺、糖尿病等。 肌肉系统方面:肌营养不良。 体育外伤及烧伤。
•关节松动术 •肌力训练 •牵伸技术 •牵引技术 •平衡与协调训练 •有氧训练 •呼吸训练放松训练 •轮椅与转移训练 •不行训练 •医疗体操
•ba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 •rood技术 •PNF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7
三、应用范围
1. 神经系统疾病 2. 骨科系统疾病 3. 内脏器官疾病 4. 运动损伤
14
六、实施原则
设计运动,注意强度、目的、疲劳问题等。 -----运动处方
要注意:不过量、不疼痛、不伤皮肤、轻柔、 保护、合作等。
15
七、常用运动疗法
肌 小 1.被动运动 0~1级 2.助力运动 2~3级 3.主动活动 3级
力 大 4.抗阻活动 4~5级
5.牵张运动。
16
常用运动方法
1. 被动运动:徒手或利 用器械进行活动,患 者自己不做。

《运动疗法全》课件

《运动疗法全》课件
详细描述
牵引疗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对于适应症的选择和牵引强 度的控制要求较高。
按摩疗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按摩疗法是指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法来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的 治疗方法。
按摩疗法包括深层组织按摩、瑞典式按摩等,通过按摩和推拿 的手法,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总结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难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 求。
详细描述
适应性原则是运动疗法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康复目标各不相同,因此需 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反馈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难 度,以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物理因子疗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物理因子疗法是指利用物理因子(如电、 光、热、磁等)来治疗疾病和促进身体功 能恢复的方法。
物理因子疗法包括电疗、光疗、热疗、磁 疗等,通过物理因子的作用,改善血液循 环、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散等。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物理因子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引起的疼痛 和炎症,具有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等优 点。
运动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运动疗法源于古代的体操 和按摩疗法,随着医学和 科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 现代的运动疗法。
发展
现代运动疗法结合了生物 力学、神经生理学、心理 学等多学科知识,不断发 展和完善。
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运 动疗法将更加个性化、智 能化和普及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
适应性原则
发展趋势
运动疗法技术不断更新

呼吸训练(运动疗法课件)

呼吸训练(运动疗法课件)

➢ 吸气肌训练?
腹肌训练:腹肌是最主要的呼气肌 吹蜡烛法
4.局部呼吸
• 单侧或双侧低胸扩张训练
• 患者坐位或屈膝仰卧位。 • 治疗师双手置于患者下肋骨侧方。 • 让患者呼气,同时可感到肋骨向下向内移动。 • 让患者呼气,治疗师置于肋骨上的手掌向下施压。 • 恰好在吸气前,快速地向下向内牵张胸廓,从而
➢ 作用和机制
该呼吸方法可以增加呼气时的阻力,这种阻 力可向内传至支气管,使支气管内保持一 定压力,防止支气管及小支气管为增高的 胸内压过早压瘪,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 减少肺内残气量,从而可以吸入更多的新 鲜空气,缓解缺氧症状。
训练要领
• 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 强调呼气时噘嘴(O型嘴) • 吸:呼=1:2-1:5 • 呼吸频率<20次/分
持呼吸道卫生 • 采取多种措施,防治并发症 • 提高患者心功能和全身体能,尽可能恢复活
动能力,重返社会
适应证
急慢性肺疾病(肺炎、慢阻肺等) 因手术或外伤引起的胸部或肺部疼痛 分泌物滞留引起的及继发性气道堵塞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严重骨骼畸形(脊柱侧弯)
二、呼吸训练方法
• 膈肌呼吸(腹式呼吸) • 吹笛式呼吸(缩唇呼吸) • 局部呼吸 • 呼吸肌训练 • 胸腔松动练习
• 呼气肌 肋间内肌 辅助肌(腹肌)
膈肌
• 最主要的吸气肌 • 横膈活动度1.5cm,深呼吸7-8cm,最大10cm。 • 膈肌的神经(C3-C5)损伤或麻痹导致膈肌活动减
弱或丧失,显著影响呼吸,甚至危及生命。 • 膈肌训练是呼吸康复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肋间肌
• 主要的呼吸辅助肌 • 肋间外肌收缩使胸廓向上、向外扩张,胸
三、体位引流
定义:
以支气管解剖为基础 将身体摆放于不同位置 病变部位在上,支气管开口处在下 借助重力并辅以各种有效技术 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运动疗法技术学PPT课件

运动疗法技术学PPT课件

二、发展简史
推广康复医学知识,培养康复医学人才是康复医学的一 个重要任务。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党和国家的重视、有全体康复医学 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一定会获得快速发展, 缩短与世界的差距,更好的为中华民族健康服务。
三、目的及技术分类
(一)目的 总目的:是通过运动的方法,治疗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 个人的活动能力,增强患者的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1946~ 康复医学(物理 1969 医学与康复)成
为康复医学的一 个专科得到医学 界的承认
1970~ 康复医学分科化 的趋向出现;康 复医学渗透到各 临床学科
学科技术的发展 学会及医疗机构的 发展
物理医学与康复紧 英国物理医学会成立
密结合。运动治疗、(1943)、美国物理
功能训练、作业治 治疗医师协会成立
三、目的及技术分类
(一)目的 具体目的:
7、对平衡功能和运动协调性有障碍的患者,施行提高平衡和协调性 功能的训练。 8、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运动动作训练。 9、针对不同伤病或为健身需要进行各种体操训练。 10、通过运动治疗,增进患者的体力,改善全身功能状态。 11、通过运动疗法的活动刺激,改善心脏、肺脏等内脏器官的功能。 12、通过运动训练预防或治疗各种临床并发症,如压疮、肌肉痉挛、 关节挛缩、骨质疏松。
二、发展简史
近代康复大体上分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物理治疗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 第二阶段——物理医学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 3. 第三阶段——康复医学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现在)
二、发展简史
年代 学科总的发展
1937~ 1945
对伤兵进行较全 面的康复治疗, 促进了现代康复 医学的形成

第六章 传统运动疗法ppt课件

第六章  传统运动疗法ppt课件
本节所介绍的易筋经继承了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的精要, 融科学性与普及性于一体,其格调古朴,蕴涵新意。各 式动作是连贯统一的有机整体,动作注重伸筋拔骨,舒 展连绵,刚柔相济;呼吸要求自然,动息相融;并以形 导气,意随形走;易学易练,健身、康复效果明显
编辑版pppt
32
(一)功法
预备势 动作一: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体侧;下颏微收,
编辑版pppt
29
第八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动作一:接上式。两脚跟提起;头上顶,动作略停;目视前方 动作二:两脚跟下落,轻震地面;目视前方 本式一起一落为一遍,共做七遍 操作提示:上提时脚趾要抓地,脚跟尽力抬起,两腿并拢,百
会穴上顶,略有停顿,要掌握好平衡。脚跟下落时,咬牙,轻 震地面,动作不要过急
动作三:同动作一,唯左右相反 动作四:同动作二 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
第三遍最后一动时,两腿膝关节 微屈;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指 尖相对,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操作提示:头向上顶,肩向下沉。 转头不转体,旋臂,两肩后张
编辑版pppt
22
第五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动作一:接上式。身体重心左移;右脚向右开步 站立,两腿膝关节自然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与 胸同高时,两臂内旋,两掌继续上托至头上方, 肘关节微屈,掌心向上,指尖相对;目视前方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腿徐缓屈膝半蹲成马步; 同时,两臂向两侧下落,两掌扶于膝关节上方, 肘关节微屈,小指侧向前;目视前方
编辑版pppt
23
第五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动作三:身体重心向上稍升起,而后右移; 上体先向右倾,随之俯身;目视右脚
动作四:上动不停。身体重心左移;同时, 上体由右向前、向左旋转;目视右脚
“八段锦”功能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可以行气活血、调和五 脏六腑功能,男女老幼皆可锻炼。现代研究也已证实,这套功 法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 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 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体育运动

平衡与协调训练(运动疗法课件)

平衡与协调训练(运动疗法课件)

站立位的平衡反应
站立位向侧方倾斜时的平衡反应
自动迈步以保持平衡或重获平衡
引导迈步获得平衡
侧方迈步
后方迈步
单脚站立的平衡
协调训练
一、概述
• 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地运动的能力 • 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
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 方面 • 简单的动作也需要多个肌群共同参与 •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 指鼻试验 • 指-指试验 • 跟-膝-胫试验 • 拍地试验 • 一侧性或双侧性? • 什么部位最明显?
五、协调训练原则
•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 重复性训练 • 针对性训练 • 综合性训练
• 卧位→坐位→立位→步行 • 简单→复杂 • 大范围快速→小范围缓慢 • 先做健侧、残疾较轻的一侧、或是右侧 • 单块肌肉→多块肌肉 • 分解→整体 • 睁眼做→闭眼做
平衡训练
一、概述
• 平衡是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 人体平衡是一种姿势状态,指人体在突然受
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
• 平衡功能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功能和基本运 动技能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依赖于有效的 平衡功能
• 许多疾病会引起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类
• 静态平衡: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 • 自动态平衡: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能重新获得稳定
平衡反应的促进
• 一定要让患者有安 全感,否则因害怕、 紧张而诱发全身痉 挛
• 密切监护以防意外, 但又不能把患者过 度扶劳,否则患者 不会作出反应
俯卧位平衡
手膝位平衡
坐位平衡
立位平衡
平衡板训练
仰卧位平衡板倾斜
一侧时的平衡反应

运动疗法概述ppt课件

运动疗法概述ppt课件
16
运动方式--抗阻运动
适用于肌肉不但能移动肢体的自重或能抗地心 吸力运动,而且还能对抗其他阻力的情况。
17
运动方式--牵引运动
被动牵引 /主动牵引,使因软组织弹性丧失 而引起的活动范围受限得到恢复;或通过 牵拉减轻对某些局部的压迫
18
运动处方--内容
• Ⅰ. 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院(门诊)号等 • Ⅱ. 疾病诊断和残疾状态 • Ⅲ. 病历和康复评定(含体检)摘要(含目前主要存在问题) • Ⅳ. 治疗种类 • Ⅴ. 治疗部位 • Ⅵ. 治疗目的 • Ⅶ. 治疗方法及所用设备或用品用具 • Ⅷ. 治疗剂量和参数 • Ⅸ. 治疗持续时间 • Ⅹ. 频度(次/d或次/星期) • Ⅺ. 治疗总次数 • Ⅻ. 注意事项 • ⅩⅢ. 医生签名 • ⅩⅣ. 日期
26
相关基础知识
• 功能位是指当肌肉、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复时,必须使肢体处于发挥最佳功
能活动的体位。故肢体受伤骨折后,一般需固定在功能位置,它是依据该部位 功能的需要而综合考虑得出的一种位置。
• 人体各大关节的主要功能位(中立位为0°)一般为:
• 肩关节:外展60°,前屈45°,无内外旋 • 肘关节:屈曲90°左右。
• 运动(exercise)泛指物体的各种物理性活动,例如人体运动、车辆
运动、分子运动、山体运动等。在运动医学范畴特指人体有特定目 标的各种躯体活动。
5
概念
• 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therapeutic exercise或
movement therapy)是在物理治疗中利用力学的因素缓解患
者症状或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亦称治疗训练( therapeutic exercise)。也可定义为:是通过手法操作或体 操或借助器械等主动和/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来达到改善或代偿 肢体或脏器功能的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课件

《运动疗法》课件
运动疗法可以增强身体健康,提高体质和免疫力,预防疾病,促进康复。
心理健康
运动疗法有助于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提高心理幸福感和自信心。
运动疗法的应用
病后康复
运动疗法可以帮助病人恢复体力,促进康复,降低 并发症风险。
心理治疗
运动疗法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帮助人们Βιβλιοθήκη 对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运动疗法实践案例:瑜伽疗法
瑜伽疗法是一种结合了呼吸控制、体位法和冥想的综合性疗法。它的基本动作具有多种效果,适用于减压和焦 虑症治疗。
总结与展望
未来的发展前景
运动疗法在健康领域的作用被越来越认可,未来它 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不断演化和创新。
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运动疗法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对现代医学的重要启示, 促使医学界更加注重运动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运动疗法ppt》PPT课件
欢迎来到《运动疗法ppt》课件!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运动疗法,探讨其作 用和应用,并介绍瑜伽疗法作为一种实践案例。
什么是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一种利用运动和体力活动来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方法。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 独特的特点和原理。
运动疗法的作用
身体健康

《运动疗法》PPT课件

《运动疗法》PPT课件

10/19/2020
h
16
关节功能牵伸法
是指拉长关节周围挛缩或短缩的软组织以增强其伸展性、 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方法。
利用反复多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牵引可使挛缩及粘连的 纤维产生塑性延长,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基本方法 将挛缩关节的近端肢体用支架或特制的牵引器稳定 地固定于合适姿势,然后在其远端肢体上按需要方 向用沙袋作重力牵引,或以自己的体重作重力进行 功能牵引。
第一节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应用力、电、光、声、磁和温度等物理学 因子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
其中利用力学因子,徒手以及应用器械和仪器进行运 动训练,以治疗伤、病、残患者,消除或改善其功能 障碍的方法称为运动疗法;
利用光、电、声、温度、水等其他物理学因子治疗疾 病,促进患者康复的疗法为物理因子疗法,常常被称 为理疗。
10/19/2020
h
10
关节松动技术
指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 的手法操作技术,是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 被动活动患者的关节,以达到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缓解疼痛的目的。
常用关节松动技术的基本手法包括摆动、滚动、滑动、 旋转、分离和牵拉等。
10/19/2020h Nhomakorabea8
关节活动度训练
主动助力运动 滑轮练习 悬吊练习 器械练习 --------
10/19/2020
h
9
关节活动度训练
主动运动 具有温和牵拉作用,能松解疏松的粘连组织,牵拉 挛缩不严重的组织,有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 围,并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 用主动运动恢复关节活动时,动作宜平稳缓慢,尽 可能达到最大幅度,然后稍加维持,用力程度以引 起紧张或轻度疼痛感为度。

运动疗法概论ppt课件(1)

运动疗法概论ppt课件(1)

运动疗法的目的
1.通过运动疗法发展、增强或保持肌力和肌肉耐力。 2.保持或改善全身耐力,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全身 机能状态。 3.通过牵张短缩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及其他软组 织,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 4.通过抑制肌肉的异常张力,使肌肉松弛,缓解肌 肉紧张度。
运动疗法的目的
5.对平衡功能和运动协调性有障碍的患者,进行提 高平衡和协调性功能的训练,可以改善平衡能 和运动的协调性。 6.通过日常生活活动的动作训练,提高患者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 7.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躯体、心 理、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等。 8.预防或治疗各种临床并发症,如长期卧床导致的 肌肉萎缩、关节挛缩、骨质疏松、压疮等。
• 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等
代谢障碍性疾病
• 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
超越传统观念,早期临床康复
运动疗法禁忌症
绝对禁忌 相对禁忌 • 危重病需绝对休息者 • 运动时血压急剧升高者。 •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 心室室壁瘤 持续发作的冠心病 • 心传导异常 安静时舒张压在 • 严重骨折疏松 120mmHg以上者及收缩 • 运动器官损伤未作妥善处 压在180mmHg以上 理 重症的心律不齐 动脉瘤 • 体位性低血压 • 高热 • 剧痛
3M
Modality 仪器治疗— 精之於器
Manual therapy 手法治疗— 操之於人 Movement 动作治疗— 成之在我
Physical Therapy,PT
仪器治疗Modality
物理因子治疗(理疗) 功效
• • • • 控制与解除疼痛 降低水肿与肌肉痉挛 维持与增进组织愈合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等
运动疗法的定义
运动疗法(exercise therapy, kinesiotherapy, therapeutic exercise, movement therapy) 是在物理治疗中利用力学 的因素(躯体运动、牵引、 借助器械的运动等)缓解 患者症状或改善功能的一 种治疗方法,亦称治疗性 训练。

运动疗法临床应用及总结 PPT课件

运动疗法临床应用及总结 PPT课件

7、帕金森病 8、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 是一種
神經脫髓鞘疾病,癱瘓往往始於下肢, 逐漸上升。 9、脊髓灰質炎 10、多發性硬化症 是一種青壯年多發的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
(二)骨科疾病 1、骨折和脫位 2、截肢與假肢 3、關節炎 4、肩周炎 5、頸椎病
6、腰椎間盤突出症 7、全髖、膝人工關節置換術後
5、運動治療過程中有可能發生嚴重併發 症,如動脈瘤破裂者
6、有大出血傾向者 7、運動器官損傷未作妥善處理者
8、身體虛弱,難以承受訓練者 9、患有靜脈血栓,運動有可能脫落者 10、癌症有明顯轉移傾向者 11、劇烈疼痛,運動後加重者
六、實施原則
1、運動治療的方案目的要明確,重點要 突出
是物理治療的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國際Team的組成形式 物理因數治療由運動療法治療師兼顧完
成,僅作為一種附屬性的被動治療方式 在某種意義上運動療法=物理治療
二、目的
目的:
主要是通過運動的方法 治療患者的功能障礙 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增強社會參與的適應性 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其目的包括以下幾方面:
8、提高ADL的運動動作訓練。 9、針對傷病和為健身設定醫療體操。 10、通過運動療法,增強患者體力,改
善全身功能狀況。 11、改善心肺等內臟器官的功能。 12、預防臨床併發症,壓瘡、痙攣、關
節攣縮、骨質疏鬆等。
三、技術分類
1、常規運動療法技術①維持關節活動度 的運動療法②增強肌力的運動療法③增 強肌肉耐力的運動療法④增強運動協調 能力的運動療法⑤恢復平衡功能的運動 療法⑥恢復步行能力的運動療法⑦增強 心肺功能的運動療法。
2、神經生理學療法 主要是針對治療中 樞神經損傷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的治療 方法。
3、運動再學習法 4、其他 水中運動、醫療體操、牽引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1个月:全前倾,竖头不稳 2—4个月:半前倾,逐竖头稳 5个月:扶腰坐 6个月:弓背坐,前方平衡建立 7个月:直腰坐 8个月:直腰坐,侧方平衡建立 9个月:扭身坐 10个月:坐位自由玩,卧坐位
自由转换
-
4
1个月:扶腋下阳性支持反射 2个月:扶腋下不支持 3个月:扶腋下短暂支持 4个月:扶腋下尖足支持 5—6个月:扶手臀立位跳跃 7个月:扶物站起,支持体重 9个月:扶站,一脚抬起 10—11个月:独站牵手走 12—18个月:独走
-
14
目的及意义
促进躯体回旋运动完成,促使非对称性姿 势的消失。为坐位平衡打下基础。
-
15
1、躯干直立反射出现 2、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等原始反射消失。 3、股膝关节屈曲 4、躯干回旋运动良好 5、肘关节、膝关节支撑的实现
-
16
1)仰卧位、俯卧位肩部控制翻身训练 2)仰卧位、俯卧位骨盆控制翻身训练 3)巴氏球、被单、楔形垫上体轴回旋训练 4)主动翻身训练 5)双下肢被动伸展训练 6)上田正下肢法(右下肢法) 7)弯腰拾物训练 8)长坐位训练
3)促通长坐位坐位平衡手技
4)由俯卧位到坐位、仰卧位到长坐位、俯 卧位到长坐位、长坐位到横坐位、长坐位 到正坐位姿势转换
-
20
目的及意义
促进下肢的交互动作协调,为独立行走打下基础。 促使患儿重心前移,双下肢分离运动出现,提高 双下肢负重能力。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基础。
-
21
1)手支撑位双肩关节负重训练 2)滚桶上四爬位训练 3)四爬位重心移动训练(控制肩部、髋部) 4)助爬器或围巾悬吊辅助四爬训练 5)四爬训练 6)高爬训练 7)三点支撑训练
-
24
1)下肢异常姿势(主要指下肢的)的消除 2)髋关节充分伸展 3)良好的髋关节控制能力及负重能力 4)跪位立直建立 5)跪位平衡出现
-
25
1)下肢外展训练及使用外展训练器 2)搭桥训练 3)燕式训练 4 ) 髋关节自我控制训练 5)膝立位保护性伸展训练 6)双膝、单膝立位训练 7)单、双膝立位转换训练 8)跪位平衡板训练
-
10
1)上肢的支撑与保护性伸展 2) 脊柱的对称性伸展 3)体轴回旋 4)仰卧、俯卧与坐位的平衡反应建立 5)从仰卧位到坐位到四爬位的姿势变化,拥抱反射消失。
-
11
1、肘、手支撑训练及加压训练
2、头控重力训练
A、仰卧位拉起头抗重力训练 B、俯卧位头抗重力训练 C、坐位头抗重力训练 D、坐位上肢伸展头抗重力训 练
儿童运动疗法的应用目的在于改善功能、 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 发育
-
8
1)头部控制训练 2)翻身训练 3)独坐训练 4)爬行训练 5)膝(跪)立位训练 6)独站训练 7) 行走训练 8)从坐位到站位的转换训练
-பைடு நூலகம்
9
目的及意义
主要是完成头与颈的中间位控制,为翻身运动完成 与躯干控制打下良好基础。
2)具有两下肢持重能力及立位静态反应
3)立位动态平衡反应及两下肢交互伸展能 力
-
32
1)站立双肩、髋关节加压训练 2)纵向站立重心转换训练 3)并足、齐肩、分腿、纵向、弓步站立训练 4)控制肩关节、骨盆带助行训练 5)踩小车、踩脚踏器训练 6)扶球、助行器协助行走训练 7)扶双杠、上下斜坡、上下楼梯训练 8)走直线、纠内外八字步态、纠内外翻步行
-
17
目的及意义
完促进躯干立直及平衡反射的发育,为站 立打基层。它的完成标志着人最基本动作— —坐位的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完成。
-
18
1)上肢将身体支起到坐位高度 2)从四爬位独自进行体轴的回旋 3)坐位平衡反射出现 4)躯干肌群的连锁反应
-
19
1)坐位前、侧、后方平衡训练
2)在治疗师、滚桶、巴氏球、平衡板上进 行坐位平衡及体轴回旋训练
小儿姿势运动发育
-
1
1个月:头向一侧
2—3个月:头正中位, 手入口
4—7个月:四肢对称性 屈曲、手口眼协调,翻 身出现
8 —10个月:四肢自由 伸展,翻身坐起
-
2
新生儿期:TLR姿势,瞬间抬头 2个月:臀头同高, TLR姿势,瞬间抬头 3个月:抬头45度,手移位,两肘支撑 4个月:抬头45—90度,胸离床 5个月:抬头90度,两手支撑 6个月:单手支撑 7个月:向后爬 8个月:腹爬 10个月:四爬 12个月:高爬
3、侧卧位、坐位体轴回 旋训练
-
12
4、脊柱伸展训练
A、上田正颈部2法 B、上田正颈部2法变法 C、坐位被动头控训练 D、巴氏球、楔形垫上脊柱伸展训练 E、治疗师胸前俯卧位促脊柱伸展 F、滚桶刺激腰骶部 G、手法提高腰部肌力
-
13
5、手口眼足协调模式训练 6、仰卧位、坐位抱球姿势训练 7、角椅训练
-
5
4个月
头不能控制
6个月
不能翻身
9个月
不能独坐
18个月 不能走
发育落后超过3个月
异常姿势出现
-
6
廖凤芝 2014年12月16日
-
7
运动疗法是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 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 功能障碍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部分。 是患者应用各种运动来治疗机体功能障碍, 矫正运动姿势异常的方法。
-
26
目的及意义
完成正确的站位姿势是为正确行走打基础, 也是完成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良好的 控制能力。是行走的基础。
-
27
1)四爬运动完成 2)站位立直及立位平衡反应出现
-
28
1)手法牵拉跟腱、足背屈训练器、立位楔 形板辅助、立位牵拉跟腱、主动踝背屈、 跳跳床训练
2)股四头肌训练器训练
3)直腿抬高训练
4)纠内、外翻板站立训练
-
29
5)扶站位及单膝立位骨盆控制、膝立位行 走、立位姿势控制、被动站、单膝立位向 立位的姿势转换训练
6)单脚站训练
7)立位平衡板训练
8)儿童脚踏车训练
-
30
目的及意义
独立行走,步态协调正常。为患儿以后的 生活自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31
1)四爬运动完成良好
-
22
1)两手支撑的完成 2)四爬位的实现 3)直立和平衡反应的进一步完善 4)从俯爬位到四爬位再到俯爬位姿势变换
的能力 5)四肢交互运动模式的完成 6)侧卧位单肘支撑的完成
-
23
目的及意义
促通跪位立直反射,促通跪位静、动态平 衡反射,增强髋关节的负重能力及自控能 力。是站立位的前期训练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