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学期第二十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是()A.极差B.方差C.众数D.平均数A解析:A【分析】根据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能反映数据的波动范围大小解答.【详解】解: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是极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极差、方差、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能反映数据的波动范围是解题的关键.2.某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为95,90,85.则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A.88.5 B.86.5 C.90 D.90.5A解析:A【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用95分,90分,85分别乘以它们的百分比,再求和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得:95×20%+90×30%+85×50%=88.5(分),即小彤这学期的体育成绩为88.5分.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熟练掌握公式是解题关键.3.在5轮“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0分,甲的成绩方差是15,乙的成绩的方差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B.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C.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B解析:B【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详解】∵乙的成绩方差<甲成绩的方差,∴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4.某校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知识竞赛中,通过激烈角逐,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胜出,他们的成绩如表: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去参加市级比赛,应选()A.丁B.丙C.乙D.甲B解析:B【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丙成绩较好,然后比较方差得到丙的状态稳定,即可决定选丙去参赛.【详解】∵甲、丙的平均数比乙、丁大,∴甲和丙成绩较好,∵丙的方差比甲的小,∴丙的成绩比较稳定,∴丙的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应选的是丙,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5.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小明的两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A.50分B.82分C.84分D.86分D解析:D【分析】计算出各项学习成绩的分数再相加即是数学成绩.【详解】⨯=分研究性学习成绩为:8040%32⨯=分期末卷面成绩为:9060%54+=分数学成绩为;32548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相关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加权平均数的相关定义计算. 6.小明、小华两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10次,两人的平均成绩均为7.5环,如图做出了表示平均数的直线和10次射箭成绩的折线图.S1,S2分别表示小明、小华两名运动员这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则有()A.S1<S2B.S1>S2C.S1=S2D.S1≥S2A解析:A【分析】各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就越小;反之,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就越好.【详解】根据图形可得,小明、小华两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10次所得的成绩中,小明的成绩与平均成绩离散程度小,而小华的成绩与平均成绩离散程度大,故S1<S2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方差和折线统计图,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7.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要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应该选择( )A.甲B.乙C.丙D.丁C解析:C【解析】【分析】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选出方差最小,而且平均数较大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详解】∵3.6<7.4<8.1,∴甲和丙的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方差最小,发挥稳定,∵95>92,∴丙同学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数高,∴要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数学比赛,应该选择丙.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含义和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8.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抢微信红包成为了春节期间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某中学八年级六班班长对全班50名学生在春节期间所抢的红包金额进行统计,并绘制成了统计图.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红包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0,20 B.30,20 C.30,30 D.20,30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就是众数,把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中间那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中位数.【详解】解:30元的人数为20人,最多,则众数为30,中间两个数分别为30和30,则中位数是3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众数和中位数,这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9.为了解某校计算机考试情况,抽取了50名学生的计算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所示,则50名学生计算机考试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考试分数(分)2016128人数241853A.20,16 B.l6,20 C.20,l2 D.16,l2A解析:A【解析】【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详解】解:在这一组数据中20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20;将这组数据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16,16,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6.故选:A.【点睛】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0.甲、乙两位射击运动员参加射击训练,各射击20次,成绩如下表所示:设甲、乙两位运动员射击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 2甲和S2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2甲<S2乙B.S 2甲=S2乙C.S 2甲>S2乙D.无法比较S 2甲和S2乙的大小C解析:C【解析】【分析】先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再计算它们的方差,选择正确的答案即可.【详解】甲的平均数为:120×5×(7+8+9+10)=172乙的平均数为:120×(4×7+6×8+6×9+4×10)=172S甲2=120×{5×[(7-172)2+(8-172)2+(9-172)2+(10-172)2]}=14×[94+14+14+94]=54;S乙2=120×[4×[(7-172)2+6×(8-172)2+6×(9-172)2+4×(10-172)2]=120×[9+64+64+9]=21 20;∵54>2120∴S甲2>S乙2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及方差的知识.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x,则方差S2=1n[(x1-x)2+(x2-x)2+…+(x n-x)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二、填空题11.在学校演讲比赛中,10名选手的成绩统计图如图所示,则这10名选手成绩的平均分是____分.885【分析】首先求出10名选手的总成绩再求出平均分即可【详解】解:根据统计图可知这10名选手成绩的平均分为=885(分)故答案为88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知识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解析:88.5【分析】首先求出10名选手的总成绩,再求出平均分即可.【详解】解:根据统计图可知,这10名选手成绩的平均分为28018559029510⨯+⨯+⨯+⨯=88.5(分),故答案为88.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知识,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2.北京市 7月某日 10 个区县的最高气温如表(单位:C ):34343234323431333234区县大兴通州平谷顺义怀柔门头沟延庆昌平密云房山最高气温则这 10 个区县该日最高气温的众数是_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34335【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详解】解:将10个区的气温数据进行从小到大重排解析:34 33.5 【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详解】解:将10个区的气温数据进行从小到大重排: 31,32,32,32,33,34,34,34,34,34,则中位数为:333433.52+=, 众数为:34,故答案为:34,33.5. 【点睛】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按要求将重新排列,是找中位数的关键.13.已知一组数据:3,3,x ,5,5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_.【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定义求得x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方差【详解】根据题意得:3+3+x+5+5=4×5解得:x=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3-4)2+(4-4)2+2(5-4)2=08故答案是:0 解析:0.8【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定义求得x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方差. 【详解】 根据题意得: 3+3+x+5+5=4×5, 解得:x=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15×[2(3-4)2+(4-4)2+2(5-4)2]=0.8, 故答案是:0.8. 【点睛】考查了求一组数的方差,解题关键是熟记方差计算公式:()()()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14.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是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_.15岁15岁【分析】由图得到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及对应的人数再根据平均数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详解】∵由图可得:13岁的有2人14岁的有6人15岁的有8人16岁的有3人17岁的有2人18岁的有1人∴平均数为解析:15岁 15岁 【分析】由图得到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及对应的人数,再根据平均数、中位数的概念求解. 【详解】∵由图可得:13岁的有2人,14岁的有6人,15岁的有8人,16岁的有3人,17岁的有2人,18岁的有1人,∴平均数为13214615816317218115268321⨯+⨯+⨯+⨯+⨯+⨯=+++++;∵足球队共有队员2+6+8+3+2+1=22人,∴中位数是11名和第12名的平均年龄,即15岁, 故答案是:15岁,15岁.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和中位数.解题关键是求中位数时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15.某次数学竞赛共有15道题,下表是对于做对n (n=0,1,2…15)道题的人数的一个统计,如果又知其中做对4道题和4道以上的学生每人平均做对6道题,做对10道题和10道题以下的学生每人平均做对4道题,问这个表至少统计了______人. n0 1 23… 12 13 14 15200【解析】【分析】设统计的总人数为x答对11道题的人数为a根据做对4个题和4个以上的人数乘以其平均分加上做对4个以下题的人答对的总题数等于所有被统计的人答对的总题数;做对10个题和10个以下的人解析:200【解析】【分析】设统计的总人数为x,答对11道题的人数为a,根据做对4个题和4个以上的人数乘以其平均分加上做对4个以下题的人答对的总题数等于所有被统计的人答对的总题数;做对10个题和10个以下的人数乘以其平均分加上做对10个以上题的人答对的总题数等于所有被统计的人答对的总题数.做对10个题和10个以下的人数乘以其平均分加上做对11,12,13,14道题的人答对的总题数等于所有被统计的人答对的总题数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统计的总人数为x,答对11道题的人数为a.∵做对4个题和4个以上的人数为(x-7-8-10-21)=(x-46)人,∴所有学生做的总题数为:(x-46)×6+0×7+1×8+2×10+3×21=6x-185;又∵做对10个题和10个以下的人数为(x-a-15-6-3-1)=(x-a-25)人,∴所有学生做的总题数为:(x-a-25)×4+15×1+14×3+13×6+12×15+11a=4x+215+7a,∴6x-185=4x+215+7a,2x=400+7a,x=200+ 72 a,∵a为自然数,∴当a=0时x取最小值200.所以至少统计了200人.故答案为200【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及方程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解题关键是根据答对的总题数不变列方程.16.某校在“爱护地球,绿化祖国“的创建活动中,组织了100名学生开展植数造林活动,其植树情况整理如下表:则这100名学生所植树棵数的中位数为_____.5【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中位数定义求解【详解】第50个数和第55个数都是5所以这100名学生所植树棵数的中位数为5(棵)故答案为5【点睛】考查了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解析:5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中位数定义求解. 【详解】第50个数和第55个数都是5,所以这100名学生所植树棵数的中位数为5(棵). 故答案为5. 【点睛】考查了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7.已知一组数据为:5,3,3,6,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解析】【分析】先求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方差:一般地设n 个数据的平均数为则方差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 解析:1.6【解析】 【分析】先求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336354++++÷=, 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22221S [(54)3(34)64) 1.65⎤=-+⨯-+-=⎦; 故答案为1.6. 【点睛】此题考查了方差:一般地设n 个数据,1x ,2x ,n x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222212n 1S [(x x)(x x)x x)n⎤=-+-+⋯+-⎦,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8.一组数据1,3,2,7,x ,2,3的平均数是3,则该组数据的众数为________.3【分析】首先根据这组数据的总和等于各个数据之和或等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乘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列出方程得出x 的值再根据众数的概念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3+2+7+x+2+解析:3【分析】首先根据这组数据的总和等于各个数据之和,或等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乘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列出方程,得出x的值,再根据众数的概念,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解: 1+3+2+7+x+2+3=3×7解得:x=3,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故该组数据的众数为3.故答案为3.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和众数的概念.注意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只一个.19.春节期间,重庆某著名旅游景点成为热门景点,大量游客慕名前往,市旅游局统计了春节期间5天的游客数量,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这五天游客数量的中位数为__.234【解析】【分析】将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确定【详解】从图中看出五天的游客数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19224234249254则中位数应为234故答案为234【解析:23.4【解析】【分析】将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确定.【详解】从图中看出,五天的游客数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1.9,22.4,23.4,24.9,25.4,则中位数应为23.4,故答案为23.4.【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熟知“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解题的关键.20.某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如下:2、4、8、x、10、14,已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10【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为9可求出x的值继而可判断出众数详解:由题意得:(8+x)÷2=9解得:x=10则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0故众数为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及众数的知识解析:10【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为9,可求出x的值,继而可判断出众数.详解:由题意得:(8+x )÷2=9,解得:x =10,则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0,故众数为10.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及众数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中位数及众数的定义是关键.三、解答题21.某市射击队甲、乙两名队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耙10次,每次射耙的成绩情况如图所示: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甲 7 ① . 7 乙② .5.4③ .(1)请将右上表补充完整:(参考公式:方差2222121[()()()]n S x x x x x x n=-+-++-)(2)请从下列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__________的成绩好些;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___________的成绩好些; (3)若其他队选手最好成绩在9环左右,现要选一人参赛,你认为选谁参加,并说明理由.解析:(1)①1.2;②7;③7.5;(2)①甲;②乙;(3)乙,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方差公式直接计算即可得出甲的方差,然后根据折线图信息进一步分析即可求出乙的平均数以及中位数;(2)①甲乙平均数相同,而甲的方差要小,所以甲的成绩更加稳定,从而得出甲的成绩好一些;②甲乙平均数相同,而乙的中位数较大,即乙的成绩的中间量较大,所以得出乙的成绩好一些;(3)根据甲乙二人成绩的相关数据结合实际进一步分析比较即可. 【详解】(1)①甲的方差为:2222221[(97)(57)4(77)2(87)2(67)] 1.210S =-+-+⨯-+⨯-+⨯-=, ②乙的平均数为:()24687789910107+++++++++÷=, ③乙的中位数为:()7827.5+÷=, 故答案为:①1.2;②7;③7.5;(2)①甲乙平均数相同,而甲的方差要小,所以甲的成绩更加稳定,从而得出甲的成绩好一些;②甲乙平均数相同,而乙的中位数较大,即乙的成绩的中间量较大,所以得出乙的成绩好一些;故答案为:①甲;②乙; (3)选乙,理由如下:综合看,甲发挥更稳定,但射击精准度差;乙发挥虽然不稳定,但击中高靶环次数更多,成绩逐步上升,提高潜力大,更具有培养价值,所以应选乙.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22.某公司销售部有营业员15人,该公司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月销售目标,公司有关部门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1)直接写出这15名营业员该月销售量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月销售目标,你认为(1)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哪个最适合作为月销售目标?请说明理由.解析:(1)平均数为278,中位数为180,众数为90;(2)中位数最适合作为月销售目标,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以及求解方法分别进行求解即可; (2)分析不低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人数,根据题意进行确定即可. 【详解】(1)这15名销售人员该月销售量数据的平均数为177048022031803120390415++⨯+⨯+⨯+⨯=278,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为180,故中位数180, 数据90出现了4次,出现次数最多,故众数为90; (2)中位数最适合作为月销售目标.理由如下:在这15人中,月销售额不低于278(平均数)件的有2人,月销售额不低于180(中位数)件的有8人,月销售额不低于90(众数)件的有15人.所以,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销人员都能够达到月销售目标,(1)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中位数最适合作为月销售目标.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意义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3.某校学生会向全校2400名学生发起了爱心捐款活动,为了解捐款情况,学生会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的捐款金额,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如下统计图1和图2,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系列问题:(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 人,图1中m 的值是 ; (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本次活动捐款金额为10元的学生人数.解析:(1)50,32;(2)16,15;(3)768. 【分析】(1)根据题意由5元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可得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用10元人数除以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可得m 的值;(2)由题意根据统计图可以分别得到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3)由题意根据全校总人数捐款金额为10元的学生人数所占乘以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的比例,即可估计该校本次活动捐款金额为10元的学生人数. 【详解】解:(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4÷8%=50人, ∵16100%32%50⨯=, 32m ∴=.故答案为:50;32.(2)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451610121510208301650⨯+⨯+⨯+⨯+⨯=(元);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15元.(3)估计该校本次活动捐款金额为10元的学生人数为2400×32%=768人. 【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平均数、中位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4.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重庆某中学为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开展了“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知识竞赛活动.初一、初二年级各500人,为了调查竞赛情况,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收集数据:从初一、初二年级各抽取20名同学的测试成绩(单位:分),记录如下:初一:68、79、100、98、98、86、88、99、100、93、90、100、80、76、84、98、99、86、98、90初二:92、89、100、99、98、94、100、62、100、86、75、98、89、100、100、68、79、100、92、89 整理数据: 表一分析数据: 表二得出结论:(1)在表中:m =_______,n =_______,x =_______,y =_______; (2)得分情况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填初一或初二);(3)估计该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本次测试成绩中可以得满分的人数共有多少人? 解析:(1)2,5,93,98;(2)初一;(3)225 【分析】(1)根据给出的初一20名同学测试成绩,成绩在7080x ≤<范围内的共有2名,可知m 值,成绩在8090x ≤<范围内的有5名,可得n 值,再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即可得出x、y;(2)判断哪个年级得分情况较稳定,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3)先求出各年级满分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用该校各年级的总人数分别乘以得满分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根据给出的数据可得:∵成绩在7080x≤<范围内的共有2名,∴m=2∵成绩在8090x≤<范围内的有5名,∴n=5把初二成绩从小到大排列,则中位数x=92942+=93,∵初一成绩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98∴y=98;故答案为:2,5,93,98;(2)∵根据表二可得初一的方差是84.75,初二的方差是123.05∴初一的方差小于初二的方差∴得分情况较稳定的是初一故答案为:初一(3)根据20名初一同学测试成绩,取得100分的同学有3个,占3 20根据20名初二同学测试成绩,取得100分的同学有6个,占6 20则该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本次测试成绩中可以得满分的人数共有:500×320+500×620=225(人)该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本次测试成绩中可以得满分的人数共有225人.故答案为:2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已知一组数求中位数和众数;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在考虑稳定性时,利用方差来判断;会用样本估算总体.25.甲、乙两运动员的五次射击成绩如下表(不完全):(单位:环)()1若甲、乙射击平均成绩一样,求+a b的值;()2在()1条件下,若,a b 是两个连续整数,试问谁发挥的更稳定?解析:(1)17a b +=;(2)乙更稳定 【分析】(1)求出甲的平均数为9,再根据甲、乙射击平均成绩一样,即乙的平均数也是9,即可得出+a b 的值;(2)根据题意令8,9a b ==,分别计算甲、乙的方差,方差越小.成绩越稳定. 【详解】 解:(1) 108910895x ++++==甲(环)109995a bx ++++==乙(环)17a b ∴+=(2)17a b +=且,a b 为连续的整数∴令8,9a b ==()()()()()22222211098999109890.85S ⎡⎤=-+-+-+-+-=⎣⎦甲,()()()()()2222221109999989990.45S ⎡⎤=-+-+-+-+-=⎣⎦乙,22S S >甲乙∴乙更稳定【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求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以及方差,掌握算术平均数以及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此题的关键.26.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射击训练,成绩分别被制成下列两个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下:平均成绩/环 中位数/环 众数/环 方差 甲 a 7 7 1.2 乙7b8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小结(教案)
-方差、标准差的计算与应用:这两个指标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关键,要使学生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方差:重点讲解方差计算公式,强调每个数据值与平均数差的平方在方差计算中的重要性。
-标准差:介绍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使学生理解标准差在数据标准化描述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处理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2.提高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能力,理解并运用方差、标准差描述数据离散程度。
3.培养学生制作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提升几何直观和数据分析素养。
4.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希望以此激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在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基本概念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指标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作用。同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方差、标准差等概念时存在一定难度。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举例和比较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指标在描述数据离散程度方面的意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并进行了实验操作,这有助于巩固他们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对于难点部分,如方差的计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据分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指标来描述班级同学的体育成绩”。
八下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教案、习题讲解分析教案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教案》课标要求: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单元\章节内容分析:全章共分三节:20.1数据的集中趋势.本节是研究代表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本节中,教科书首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引进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为了突出“权”的作用和意义,教科书通过两个例题,从不同方面体现“权”的作用.接下去,教科书对加权平均数进行扩展,包括如何将算数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统一起来,如何求区间分组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如何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求平均数,如何利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问题等.对于中位数和众数,教科书通过几个具体实例,研究了它们的统计意义.在本节最后,教科书通过一个具体实例,研究了综合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的例子,并对这三种统计量进行了概括总结,突出了它们各自的统计意义和各自的特征.20.2数据的波动本节是研究刻画数据波动程度的统计量:极差和方差.教科书首先利用温差的例子研究了极差的统计意义.方差是统计中常用的一种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教科书对方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首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提出对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的研究,并画出散点图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引进了利用方差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方法,介绍了方差的公式,并从方差公式的结构上分析了方差是如何刻画数据的波动的.随后,又介绍了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求方差的方法.本节最后,教科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本章前言中提出的问题,并研究了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问题.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教科书在最后一节安排了一个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题学习”.这个“课题学习”选用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体质健康问题.由于本章是统计部分的最后一章,因此这个课题学习的综合性比前面两章统计中的课题学习更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梳理素材】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梳理】第20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算术平均数(1)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加权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出现,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众数不易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也是数据的一种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众数可作为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极差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意义: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极差越大,波动越大。
极差的优势在于计算简单,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方差概念: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计算方差的方法:(1)基本公式:(2)简化计算公式(Ⅰ):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
(3)简化计算公式(Ⅱ):意义: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统计量的选择(1)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多数数据相对集中,整体波动水平较小,但个别数据的偏离仍可能极大地影响极差、方差或标准差的值.从而导致这些量度数值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问题情景进行具体分析,选用适当的量度刻画数据的波动情况,一般来说,只有在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时,才用极差、方差或标准差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2)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和极差、方差在描述数据时的区别:平均数:表示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表示数据的中等水平众数:表示数据的普遍情况方差、标准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更能反映情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为评估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效果,选了8块地作试验田,这8块地的亩产量(单位:kg )分别为1x ,2x ,…,8x ,下面给出的指标中可以用来评估这种农作物亩产量稳定程度的是( )A .1x ,2x ,…,8x 的平均数B .1x ,2x ,…,8x 的方差C .1x ,2x ,…,8x 的中位数D .1x ,2x ,…,8x 的众数2.小王在清点本班为偏远贫困地区的捐款时发现,全班同学捐款的钞票情况如下:100元的3 张,50元的9张,10元的23张,5元的10张.在这些不同面额的钞票中,众数是( )A .10B .23C .50D .1003.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恰好都是9.2环,方差分别是20.56S =甲,20.45S =乙,20.50S =丙,20.60S =丁;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4.某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为95,90,85.则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 ) A .88.5B .86.5C .90D .90.55.如果将所给定的数据组中的每个数都减去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组的 ( ) A .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 B .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C .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D .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6.某次数学趣味竞赛共有10道题目,每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 人数 2 5 13 10 7 3 成绩(分)5060708090100全班40名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75,70 B .70,70 C .80,80 D .75,80 7.一组数据,6、4、a 、3、2的平均数是5,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A .8 B .5 C .6 D .3 8.已知数据x ,4,0,3,-1的平均数是1,那么它的众数是( )A .4B .0C .3D .-19.通过统计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某学期的四次数学测试成绩,得到甲、乙、丙、丁三明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 甲2=17,S 乙2=36,S 丙2=14,丁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单位:分).如下表:则这四名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最稳定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一个数B . 8. 99,1010,1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9 C .如果123,,,,n x x x x ⋯的平均数是1,那么()()()121110n x x x -+-+⋯+-= D .一组数据的方差是这组数据的极差的平方 11.八(1)班45名同学一天的生活费用统计如下表:A .15B .20C .21D .2512.为了比较甲乙两足球队的身高谁更整齐,分别量出每人身高,发现两队的平均身高一样,甲、乙两队的方差分别是1.7、2.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队身高一样整齐 B .甲队身高更整齐C .乙队身高更整齐D .无法确定甲、乙两队身高谁更整齐13.体育课上,某班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短跑训练,要判断哪一位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要比较两名同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B .方差C .众数D .中位数14.某班体育委员记录了第一小组七位同学定点投篮(每人投10次)的情况,投进篮筐的个数为6,9,5,3,4,8,4,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 .3B .4C .5D .815.为了解某小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随机对居住在该小区的40名居民一周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这40名居民一周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 A .14,5B .14,6C .5,5D .5,6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参考答案二、填空题16.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数减去4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_______________.17.图中显示的是某商场日用品柜台10名售货员4月份完成销售额(单位:千元)的情况,根据统计图,我们可以计算出该柜台的人均销售额为___________千元.18.已知一组数据为1-、x、0、1、2-的平均数为0,则x=__________这组数据的标准差为___________.19.甲、乙两个篮球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都为2.07米,方差分别是2S甲、2S乙,且22S S>甲乙,则队员身高比较整齐的球队是_____.20.若一组数据4,,5,,7,9x y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__.21.某班体育委员对本班所有学生一周锻炼时间(单位:小时)进行了统计,绘制了统计图,如图所示,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①该班学生共有44人;②.该班一周锻炼时间为10小时的学生最多;③该班学生一周锻炼时间的中位数是11;④该班学生一周锻炼的平均时间为910111213115++++=小时.22.已知一组数据为:5,3,3,6,3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23.某班45名同学的数学平均分是80分,其中女生有20名,她们的数学平均分为82分,那么这个班男同学的数学平均分为______分.24.某样本数据是:2,2,x,3,3,6如果这个样本的众数为2,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25.一组数据:3、5、8、x、6,若这组数据的极差为6,则x的值为__________. 26.某班一次数学竞赛考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已知全班共有38人,且众数为60分,中位数为70分,则x2-2y=_________.成绩30405060708090100(分)人数235x6y34三、解答题27.英语老师对八年级某班级全班同学进行口语测试,并按10分制评分,将评分结果制成了如图两幅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该班级学生总人数,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求该班学生口语测试所得分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3)若全年级共有260人,请估计得分在9分及以上的同学有多少人?2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北京市民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小武同学为了了解自己小区300户家庭在2018年4月份义务植树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随即抽取了其中30户家庭,收集的数据如下(单位:棵):1 123 2 3 2 3 34 3 3 4 3 35 3 4 3 4 4 5 4 5 3 4 3 4 5 6(1)对以上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①绘制如下的统计图,请补充完整;②求这30户家庭2018年4月份义务植树数量的平均数是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2)“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是新时代首都全民义务植树组织形式和尽责方式的一大创新,2018年首次推出义务植树网上预约服务,小武同学所调查的这30户家庭中有7户家庭采用了网上预约义务植树这种方式,由此可以估计该小区采用这种形式的家庭有多少户?29.某校需要选出一名同学去参加温州市“生活中的数学说题”比赛,现有5名候选人参加该校举办的模拟说题比赛,挑选出成绩最高者参加说题比赛.已知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情况如表所示.某校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情况(1)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的中位数是;(2)由于C、E两名候选人成绩并列第一;所以学校决定根据两人平时成绩、任课老师打分、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按2:3:5的比例最后确定成绩,最终谁将参加说题比赛.已知C、E两名候选人平时成绩、任课老师打分情况如表所示.30.八(2)班组织了一次经典朗读比赛,甲、乙两队各10人的比赛成绩如下表(单位:分):甲789710109101010乙10879810109109)甲队成绩的中位数是分,乙队成绩的众数是分;(2)计算乙队的平均成绩和方差;(3)已知甲队成绩的方差是1.4 分2,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第26讲_中位数和众数 讲义
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6讲:中位数和众数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一: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意义:中位数是刻画一组数据“中等水平”的一个代表,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求法:1.把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2.确定这组数据的个数3.当数据是奇数个时,取最中间的一个数作为中位数;当数据是偶数个时,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例1:求数据2、3、14、16、7、8、10、11、13的中位数例2: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种零件的个数是15、17、14、10、15、19、17、16、14、12。
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零件的中位数。
知识点二:众数➢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意义:众数是刻画一组数据“大多数水平”的重要代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众数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求法: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出现次数,若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出现的次数并列最多,则这些数据都是众数,故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例3:一组数据2、3、x、5、7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知识点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综合➢平均数✧优点:平均数能充分利用各数据提供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常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缺点:在计算平均数时,所有的数据都参与运算,所以它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优点: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一般用中位数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缺点:不能充分地利用各数据的信息。
➢众数✧优点:众数考察的是各数据所出现的频数,其大小只与部分数据相关,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更能反映问题。
✧缺点:当各数据重复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时,它往往就没有什么特别意义。
八下数学第20章知识点总结
第20章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在一个函数内,可以取不同值得量叫做变量,而数值保持不变得量叫做常量。
2.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地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地值,那么y是x的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
3.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可以先得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式,然后解出函数关于自变量的函数解析式4.求函数解析式的取值范围时,应当从两方面考虑①代数式要有意义②符合实际情况5.表示函数的三种方法:①图像法可以直观看出因变量如何随这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②列表法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变量地值与因变量的对应值③解析式法可以方便计算出函数值6.画函数图像的过程:列表 描点 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当函数地自变量有取值范围地限制时,不能无限延长6.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①自变量的取值应当符合时间问题②自变量的取值要使函数表达式自身有意义a.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取全体实数b.表达式时分时时,自变量的取值要使坟墓不为0c.表达式是偶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若为奇次根式,取任意实数7.判断y是x的函数:①在同一个变化过程中②有两个变量③本质上是一种对应关系,即给出一个x的值,就能确定唯一一个y的值题目一、用35m长的篱笆围城一个长方形养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墙长18,另三边用篱笆围成,设养鸡场宽AB为x米,面积为y平方米(1)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x的取值范围(1)解:由题意得:y=(35-2x)*x=35x-2x²即y=35x-2x²(2)解:由题意得,该长方形的长边最长有18m∴2x>=(35-18)/2即x>=8.5由题意得AD和BC不为0,AB=DC∴AB=DC<35/2∴8.5<=x<17.5(此题的第一题通过正方形面积的求法列出关系式化简即可,第二题由长方形的边不能为0,所以由此确定x的最大值,因为长方形的长最长是16,一次确定x的最小值)二、一动点P由O沿OA——AB——BO运动,O到该动点的距离s与运动t之间的图像如图2所示,(Π=3)求:(1)该半圆的半径是 4 ,a= 8 .(2)当t<=2时,求s与t之间的关系式s=2t(3)若P在a——11分钟之间停留了2分钟,求:①P停止的位置到O的距离②返回O的时间解:①由题意得,P在第11-2=9分钟停下∵半径为4∴P有4/2=2分钟的路程∴P已经前进了9-8=1分钟的路程∴P在BO中点∴PO=4-2=2②∵BO=OA又∵AO=4∴BO+AO=8∴P在BO和OA上运动的时间为8/2=4∵a=8∴P在AB上的运动时间为8∴P一共运动8+4=12min(此题的第一题的半径可以直接有图像观察得出,因为圆上各点圆心距离相等,a的值可以通过求P在弧线上的运动时间来解;第二题观察图像可得当t<=2时,t在OA上,由此可以列出s与t的关系式;第三题的第一小问关键是确定P停下的时候在OB中点上,进而求解,第二小问则是将两个半径的长度除以速度得出时间,再将时间与在圆周上运动的时间相加即为运动的时间也就是返回O的时间)三、小明从家步行到学校,几分钟后,爸爸拿上小明忘记带的数学书跑步追赶小明,小明拿到书后以原速的5/4快步前往学校,并在出发后第23分钟后到达学校,爸爸以原速跑步返回家中。
新人教版八下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考点提要+精练精析(经典题目)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提要:本章的重点是用样本估计总体,这是是统计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当所要考察的总体的个数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我们常常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分析来估计总体的情况。
这里涉及两个主要内容,即数据的集中量和差异量。
数据的集中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而数据的差异量表示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一类特征量。
本章的难点是对“加权平均数”、“权”、“方差”这3个概念的理解。
尤其是要注意它们的实际意义及计算方法。
习题:一、填空题1.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期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
已知小明的期考80分,作业90分,课堂参与85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________。
2.在一次测验中,某学习小组的5名学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68 、75、67、66、99。
这组成绩的平均分x= ,中位数M= ;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后的平均分'x= ;那么所求的x,M,'x这三个数据中,你认为能描述该小组学生这次测验成绩的一般水平的数据是。
3.从一个班抽测了6名男生的身高,将测得的每一个数据(单位:cm)都减去165.0cm,其结果如下:−1.2,0.1,−8.3,1.2,10.8,−7.0。
这6名男生中最高身高与最低身高的差是__________ ;这6名男生的平均身高约为________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一位)4.已知一个样本:1,3,5,x,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5.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6.若样本x1+1,x2+1,…,x n+1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另一样本x1+2,x2+2,…,x n+2,的平均数为,方差为。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一组数据:3,2,1,5,2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和2B.1和5C.2和2D.2和1答案:C分析:根据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可求得众数,将所给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是最中间位置的数据即可求得中位数.解:该组数据中2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将所给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2,2,3,5,最中间位置的数为2,所以中位数为2,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中位数、众数,熟练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是解答的关键.2、某校评选先进班集体,从“学习”、“卫生”、“纪律”、“活动参与”四个方面考核打分,各项满分均为100,所占比例如下表:,则该班四项综合得分(满分100)为()A.81.5B.82.5C.84D.86答案:B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可得.解:80×40%+90×25%+84×25%+70×10%=82.5(分)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定义.3、在一次素养比赛中,6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65分,65分,80分,85分,90分,90分,统计时误将一位学生的成绩65分记成了60分,则其中不受影响的统计量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答案:B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可知统计时误将一位学生的成绩65分记成了60分,平均数和方差都要变,可对A,D作出判断;同时众数也要变化,可对C作出判断;此时的中位数不变,可对B作出判断.解:∵6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65分,65分,80分,85分,90分,90分,统计时误将一位学生的成绩65分记成了60分,∴众数要变,故C不符合题意;平均数与每个数有关,因此平均数也要变,故A不符合题意;方差与每个数据有关,数据变了方差也要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中位数是82.5,不会变化,故B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众数等知识,掌握平均数、方差、中位数、众数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4、在一次15人参加的歌唱比赛中,预赛成绩各不同要取前8名参加决赛杨超越已经知道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15名选手成绩的()A.平均数B.众数C.方差D.中位数答案:D分析:15人成绩的中位数是第8名的成绩,杨超越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决赛,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即可.解:共有15名学生参加预赛,取前8名,所以杨超越需要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否进入前8,我们把所有同学的成绩按大小顺序排列,第8名的成绩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所以她知道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赛,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熟练掌握中位数的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5、为考察两名实习工人的工作情况,质检部将他们工作第一周每天生产合格产品的个数整理成甲,乙两组数据,如下表:B.甲、乙的中位数相同C.甲的平均数小于乙的平均数D.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分析:分别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进行求解后进行判断即可得.甲:数据7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7,排序后最中间的数是7,所以中位数是7,x 甲=2+6+7+7+85=6, S 甲2=15×[(2−6)2+(6−6)2+(6−7)2+(6−7)2+(8−6)2]=4.4, 乙:数据8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8,排序后最中间的数是4,所以中位数是4,x 乙=2+3+4+8+85=5, S 乙2=15×[(2−5)2+(3−5)2+(4−5)2+(8−5)2+(8−5)2]=6.4, 所以只有D 选项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相关定义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一组数据为5,6,7,7,10,10,某同学在抄题的时候,误将其中的一个10抄成了16,那么该同学所抄的数据和原数据相比,不变的统计量是( )A .极差B .平均数C .中位数D .众数答案:C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极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判断即可解:将一组数据为5,6,7,7,10,10,中的一个10抄成了16,不影响找第3、4位的两个数,因此中位数不变,故选:C .小提示:考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各个统计量的意义是正确解答的前提.7、北京今年6月某日部分区县的高气温如下表:则这10个区县该日最高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解:在这一组数据中32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32;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这组数据中间位置的数是32、32,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2.故选:A.小提示: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8、二次根式√2x+4中的x的取值范围是()A.x<﹣2B.x≤﹣2C.x>﹣2D.x≥﹣2答案: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满足的条件是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答案.由题意,得2x+4≥0,解得x≥-2,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利用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9、若x1,x2,…,x10的平均数为a,x11,x12,…,x30的平均数为b,则x1,x2,…,x30的平均数为()A.12(a+b)B.130(a+b)C.13(a+2b)D.14(a+4b)答案:C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求解.因为x1,x2,…,x10的平均数为a,x11,x12,…,x30的平均数为b,根据平均数的定义,x1,x2,…,x30的平均数=10a+20b30=13(a+2b).小提示:本题考查平均数,掌握平均数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如果x1与x2的平均数是5,那x1−1与x2+5的平均数是()A.4B.5C.6D.7答案:D分析:根据x1与x2的平均数是5,求出x1+x2=10,再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答案.解:∵x1与x2的平均数是5,∴x1+x1=2×5=10,∴x1−1与x2+5的平均数是x1−1+x2+52=x1+x2+42=7,故选:D.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公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某地10家电商6月份的销售额如下表所示,销售额的中位数为 _______万元.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解:∵10家电商6月份的销售额为:1,2,2,2,2,3,3,3,11,11,∴中位数为第5个数和第6个数的平均数,即中位数为2+32=2.5(万元),所以答案是:2.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某校开展主题为《党在我心中》的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征集活动,从八年级5个班收集到的作品数量(单位:件)分别为50,40,30,70,60,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_.答案:50分析: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求法计算即可.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50+40+30+70+605=50,所以答案是:5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13、某公司欲招聘工人,对候选人进行三项测试:语言、创新、综合知识,并按测试得分3:3:4的比例确定测试总分,已知小王三项得分分别为88:72:50,则小王的招聘得分为 _____.答案:70.2分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小王的招聘得分为:88×310+72×410+50×310=70.2(分)故答案为70.2分小提示: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计算的前提.14、已知一组数据4,x,5,y,7,9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答案:5.5分析:先判断出x,y中至少有一个是5,再用平均数求出x+y=11,即可得出结论.∵一组数据4,x,5,y,7,9的众数为5,∴x,y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4,x,5,y,7,9的平均数为6,∴16(4+x+5+y+7+9)=6,∴x+y=11,∴x,y中一个是5,另一个是6,∴这组数为4,5,5,6,7,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2×(5+6)=5.5,故答案为5.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等概念,熟练掌握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概念、判断出x,y中至少有一个是5是解本题的关键.15、若四个数据4,5,x,6的平均数是5,那么x的值是________.答案:5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4+5+x+6)=5,解得:x=5.根据题意知14故答案为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构建方程解决问题.解答题16、新世纪百货茶江商都统计了30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统计图如图,根据统计图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设营业员的月销售额为x(单位:万元),商场规定:当x<15时为不称职,当15≤x<20时为基本称职,当20≤x<25为称职,当x≥25时为优秀.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共有的人数为.(2)根据(1)中规定,所有称职以上(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平均数是多少?(写出计算平均数的解答过程)(3)为了调动营业员的工作积极性,决定制定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凡到达或超过这个标准的营业员将受到奖励.如果要使得称职以上(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有一半能获奖,你认为这个奖励标准应定月销售额为多少元合适?并简述其理由.答案:(1)21(2)中位数是22万元,平均数是225万元21(3)这个奖励标准应定月销售额为22万元合适,因为称职以上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是22万元,说明销售额达到和超过22万元的营业员占称职营业员的一半,正好使称职以上营业员有一半能获奖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即可求出称职、优秀层次营业员人数;(2)根据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意义解答即可;(3)如果要使得称职和优秀这两个层次的所有营业员的半数左右能获奖,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可以定为称职和优秀这两个层次销售额的中位数,因为中位数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1)由图可知营业员优秀人数为:2+1=3(人),称职人数为:5+4+3+3+3=18(人),所以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共有的人数为:18+3=21(人),所以答案是:21;(2)由(1)知称职以上的营业员人数为:21人所以,月销售额的中位数是第11人的销售额,即22万元,平均数是:(5×20+4×21+3×22+3×23+3×24+2×25+1×26)÷21=225(万元).21所以答案是:22万元;(3)这个奖励标准应定月销售额为22万元合适.因为称职以上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是22万元,说明销售额达到和超过22万元的营业员占称职营业员的一半,正好使称职以上营业员有一半能获奖.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本题也考查了加权平均数、中位数的认识.17、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小刘同学登录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到了我国2021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数据(万吨).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反映2021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数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数据分成8组:0≤x<1000,1000≤x<2000,2000≤x<3000,3000≤x<4000,4000≤x<5000,5000≤x<6000,6000≤x<7000,7000≤x≤8000):b.2021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在1000≤x<2000这一组的是:1092 .8,1094.9,1231.5,1270.4,1279.9,1386.5,1421.2,1735.8,1930.3(1)2021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为______万吨;(2)小刘同学继续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北京市与河南省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千克/公顷)比较接近,如下图所示,他将自2016年至2021年北京市与河南省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表示出来:)(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自2016-2021年间,设北京市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平均值为x A,方差为S A2;河南省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平均值为x B,方差为S B2;则x A______x B,S A2______S B2(填写“”或“<”);(3)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一年增长2.0%.如果继续保持这个增长率,计算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约为多少亿斤(保留整数).答案:(1)1279.9(2)>,<(3)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30亿斤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计算即可;(2)分别计算出北京和河南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平均数即可比较平均数大小,方差大小根据图像判断:方差越小越稳定,方差越大波动越大;(3)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2.0%),即可得出.(1)解:将2021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从小到大排列:1092 .8,1094.9,1231.5,1270.4,1279.9,1386.5,1421.2,1735.8,1930.3,一共9个数字,中间的数字1279.9即为中位数,2021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为:1279.9(2)(6148+6146+6137+6183+6244+6197)≈6176,x A=16(5781+5894+6097+6237+6356+6075)≈6073,x B=16∴x A>x B,由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波动小,比较稳定,河南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波动大,所以可知S A2<S B2;(3)由题意得: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1+2.0%)=13657×1.02≈13930故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30亿斤.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平均数和方差的公式,方差的意义以及增长率问题,牢固掌握各项概念和公式以及正确计算是本题关键.18、某校依据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教育.该校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利用课后托管服务时间,对七年级学生一周参加家庭劳动次数情况.开展了一次调查研究.请将下面过程补全.①收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兴趣小组获得了这20名学生每人一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数据如下:3 1 2 24 3 3 2 3 4 3 4 05 5 26 4 6 3②整理、描述数据:整理数据,结果如下:6≤x<8 2③分析数据(1)兴趣小组计划抽取该校七年级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下面的抽取方法中,合理的是()A.从该校七年级1班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B.从该校七年级女生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C.从该校七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男、女各10名学生(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填空:a=___________;(4)该校七年级现有400名学生,请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达到平均水平及以上的学生人数;(5)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写出一条你能得到的结论.答案:(1)C(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见解析;(3)3(4)160人(5)七年级一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偏少,故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答案不唯一)分析:(1)根据抽样调查的要求判断即可;(2)根据频数分布表的数据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即可;(3)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4)用样本的比估计总体的比进行计算即可;(5)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解答即可.(1)解:∵抽样调查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兴趣小组计划抽取该校七年级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合理的是从该校七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男、女各10名学生,故选:C(2)解: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3)解:∵被抽取的20名学生每人一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从小到大排列后为:0 1 2 2 2 2 3 3 3 3 3 3 4 4 4 4 5 5 6 6 ,排在中间的两个数分别为3、3,∴中位数a=3+3=3,2所以答案是:3;(4)解:由题意可知,被抽取的20名学生中达到平均水平及以上的学生人数有8人,=160(人),400×820答:该校七年级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达到平均水平及以上的学生为160人;(5)解:根据以上数据可知,七年级一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偏少,故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答案不唯一)小提示:此题考查条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答.。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0章 数据的分析小结与复习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
2.(2016年宜昌中考试题)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来临之际,华明中学围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主题,组织师生到当地戒毒所开展相关问题的问卷 调查活动.其中“初次吸毒时的年龄”在17至21岁 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这些年龄的众数是( C). A.18 B.19 C.20 D.21
准为:86分及以上为优秀;76分~85分为良好;60分~75分为及格;59分及
以下为不及格.某校从九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的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
得分情况如下图.
(1)在抽取的学生中不及格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
;
(2)小明按以下方法计算出抽取的学生平均得分是:(90+78+66+42)÷4=
69.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判断小明的计算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
质量好些;
(2)计算出s2B 的大小,考虑平均数与方差,说明哪台机器出的
产品质量好些; s2B 0.008 s2A
∴B的操作更稳定
例题4
甲
乙
专业的杨梅质检员有检测杨梅糖度的仪器.
质检员抽样调查各10 颗甲、乙两种杨梅的糖度,得
到的结果分别如下(糖度越高,杨梅越甜):
甲:10 11 11 12 12 13 13 13 14 15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 小结与复习
“数据,已经渗透
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 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 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 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 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 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 到来。”
麦肯锡
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
数据收集 数据整理
数据描述 数据分析
本章知识结构图
数据的 集中趋势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二十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代表1.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 个数n x x x ,,, 21我们把)(121n x x x n +++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 ,读作“x 拔”。
温馨提示:(1):平均数、数的个数以及所有数的总和这三个量中,已知任意两个就能求出第三个;数的个数所有数的和平均数=(2)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一种常用指标,反映了这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或者是集中趋势。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只有一个;(3)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平均数容易受个别极端值的影响;(4)数据n x x x ,,, 21的平均数为x ,则a x a x a x n ±±±,,, 21的平均数为a x ±;n kx kx kx ,,, 21的平均数为x k (k a ,为常数);(5)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一般说来,由于每个指标有不同的重要性,因而各指标在总结果中所占的百分比也会不一样,我们把在总结果中所占的百分比称为每个指标所获得的权,各指标乘以相应的权后所得的平均数就是加权平均数。
当数据中有数据重复出现时,如在n 个数据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n f f f k =+++ 21),那么这n 个数据的平均数可表示为:nf x f x f x k k +++ 2211,这个平均数也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 21分别叫做n x x x ,,, 21的权。
或者,若n 个数n x x x ,,, 21的权分别是,,,,n w w w 21则nn n w w w w x w x w x ++++++ 212211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人教版数学初二下学期第二十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知识点:
选用恰当的数据分析数据
知识点详解:
一:5个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数学内涵:
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巧计方法,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s2.巧计方法:方差是偏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记作s 。
二教学时对五个基本统计量的分析:
1 算术平均数不难理解易掌握。
加权平均数,关键在于理解“权”的含义,权重是一组非负数,权重之和为1,当各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时,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数作为数据的代表值。
第 1 页共3 页
学生出现的问题:对“权”的意义理解不深刻,易混淆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采取的措施:弄清权的含义和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关系。
并且提醒学生再求平均数时注意单位。
2 平均数、与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于联系。
联系: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其中以平均数的应用最为广
泛。
区别:A 平均数的大小与这组数据里每个数据均有关系,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B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C 众数主要研究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些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我们往往关心众数。
其中众数的学习是重点。
学生出现的问题:求中位数时忘记排序。
对三种数据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
采取的措施:加强概念的分析,多做对比练习。
3 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重难点,它是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稳定性的非常重要的量,离散程度小就越稳定,离散程度大就不稳定,也可称为起伏大。
极差、方差、标准差虽然都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特征,但是,对两组数据来说,极差大的那一组方差不一定大;反过来,方差大的,极差也不一定大。
学生出现的问题:由于方差,标准差的公式较麻烦,在应用时常由于粗心或公式不熟导致错误。
采取的措施:注意方差是“偏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这一重要特征。
或使用计算器计算。
这些数据经常用来解决一些“选拔”、“决策”类问题。
中考中常常综合在一起考察。
第 2 页共3 页
第 3 页共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