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NVC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去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

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表达自己,又尊重、倾听他人。

●四个要素:

?观察:清晰表达观察结果,不判断不评估

?感受:受伤、害怕、喜悦、气愤等

?需要:导致感受的需要(或价值、愿望)

?请求:期待他人采取何种行动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异化的沟通方式,倾向于忽视人们的感受和需要,造成负面影响,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

害。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

做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对他人的评价实际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

于对方。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试图回避责任的行动理由:

?受说不清的力量驱使——“因为不得不”

?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因为我是个酒鬼”

?其他人的行为——“因为他做了XXX”

?上级的命令

?同伴的压力——“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XXX”

?机构的规章制度和政策

?性别角色、年龄角色、社会角色

?无法控制的冲动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

●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强调人性本恶并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这导致我们对

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鲁米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NVC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甚

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NVC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的表达方式:

?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

?把对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做唯一可能

?把预测当事实

?缺乏依据

?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价当事实

?使用形容词或副词时,把评价当事实

?“总是”“从不”“经常”“很少”等词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

●示弱、表达感受有助于解决冲突。

●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被抛弃”“被误解”“被忽略”这类通常是想法。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NVC强调感受的根源在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

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4种选择:

?责备自己

?指责他人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如下表达方式可能忽略了感受与事件的关系:

?只提及相关事情

?只提及他人行为

?指责他人

*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的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通过批评提出主张,

得到的反应往往是反击或申辩,直接说出需要更有可能得到积极回应。

●基本需要:

?自由选择(梦想、目标、方向等)

?庆祝(生命力的创造及梦想实现,失落时表达悲伤)

?言行一致(真诚、创造、意义、自我肯定)

?滋养身体(食住行)

?玩耍

?情意相通(美,和谐,激励,秩序,平静)

?相互依存(爱,接纳,尊重,欣赏,支持,信任,理解)

●个人成长经历的三个阶段:

?情感的奴隶期:认为自己有能力使他人快乐

?面目可憎期: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生活的主人:意识到为自己的意愿、感受、行为负完全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

同时也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第六章请求帮助

●提出具体请求

?清楚说出希望对方做什么,而非不做什么

?越具体越好,而非抽象语言

?明确谈话目的,单说出感受和需要或是单提出请求,得到的回应可能不同:单说出

感受需要,对方可能不知道你要什么;单提出请求,可能被理解成命令或是指责

●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已准确明白所表达的意思

?当对方给予反馈时,表达感激

?如果对方不愿意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在确认对方已明白后,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反应,关心的内容大致分三方面:

?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对方正在想什么

?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集体讨论时提出请求

?清楚发言目的,说清楚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

?明确发言者是否已得到满意的答复

●区分请求和命令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人批评或是指责,那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

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就会受到责罚时,他们会把请求看作是命令;经常受到指责的

人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在诚实、倾听基础上与人联系,重视每个人的需要。

第七章用全身心倾听

●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判断和想法,一心一意体会他人。以下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

他人处境:

?建议:“我想你应该……”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更大的好处”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回忆:“这让我想起……”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给你的,但昨晚……”

?纠正:“事情不是这样的……”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人的需要而非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上,将会发现

他人并没那么可怕,并且他人的不高兴是因为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之后,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给他人反馈

?建议使用疑问句

?询问前,可以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在自己理解没有把握或他人期待具体反馈时,给予反馈

?一般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情绪时,会期待得到他人反馈

?注意语气,让他人意识到我们是试图在体会,而非下结论

●保持关注: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请求之前,为他人充分创造表达感受的条件。当对方

得到充分倾听:1)气氛将会变得轻2)对方停止谈话

●当我们痛苦地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大声提出请求

?换一个环境

*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他不高兴时因为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

第八章倾听的力量

●倾听的力量,能帮助治愈心灵创伤

?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

?预防潜在暴力

?使谈话生动有趣

?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第九章爱自己

●当我们表现不完美,倾向于内疚羞愧,但更好的改变和学习的驱动力是出于对生命的爱,

而非出于内疚、羞愧的负面心理影响。“应该”“必须”这些词容易让人产生内疚羞愧感。

●自责,出于自己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便开始体会到除了内疚、

羞愧以外的情感,其目的是推动我们去满足需要、追逐梦想。

?非暴力沟通自我宽恕: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

●让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

1、列出那些自己认为没意思、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2、向自己坦白这些事是自己选择做而非不得不做,在每个事件前加上“我选择做”

3、承认某一行为是自己的选择后,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我选择做……是因为我

想要……”。深入理解的行为动机可能包括:1)为了钱2)为了得到赞同3)为了

逃避惩罚4)不想感到羞愧、内疚5)为了履行职责

*失误揭示着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

第十章充分表达愤怒

●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指责和评判。愤怒由思维方式造成,其核心是尚

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不能归咎于他人,而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与需要上。与其

沉浸在愤怒中,不如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

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停下来,呼吸

?留意我们的指责

?体会我们的需要

?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在表达自己之前,需要先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十一章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运用强制力的目的是出于防卫,而非惩罚。NVC认为,如果一个人做的事会伤害到自己

或他人,那是因为他不够成熟,为此他需要得到帮助。

?惩罚性强制力(希望痛苦能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感到懊悔/改变行为)会加强

对方敌意或抵触心理,使双方关系更加疏远

?惩罚类型包括:体罚,指责或否定他人,不给某种好处

?惩罚的代价:出于忧虑而忽视事情本身的价值,导致关系疏远

?惩罚的局限性:我们希望对方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惩罚很难实现

目的

第十二章重获生活的热情

●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需要,能够释放压力。

●心理咨询/治疗行业专业人员可以借助非暴力沟通与来访者进行坦诚交流。

第十三章表达感激

●用NVC表达感激时,我们只是为了庆祝他人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想得

到任何回报。

●NVC表达感激的方式:

?对方做了什么使我的生活得到改善

?我们有哪些需求得到了满足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接受别人的感激

?在受到别人感激时的两种反应:自我膨胀和假谦虚

?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提升他人的生活品质,在受到别人的感激时,我们可以与对方

一同庆祝生命的美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1、我们的注意力做出了某些选择,让我们忽视了对爱的觉知。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在想,它所设立的条件:我们心中是存在爱的。可是,却又为什么我们存在着这样的爱,却无法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呢,正如我们眼前摆放着一束鲜花,而我们却视而不见。 我在想,我们心中所存在的那一份爱的感受,假如能被单单纯纯的摆放在我们眼前,我们或者并不会去忽视他们的存在。可是,当这份爱的情感,出现在我们眼前,却被我们所忽视,他们的原因又在哪里呢?是否是由于其他的情绪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呢? 我思考着,正如注意力具有选择性一样,在一个嘈杂的环境当中,当我们专注的去倾听我们想要倾听的声音的时候,于是其他的声音就会显得不那么的刺耳,进入耳朵内的,则大多数是哪部分你想要努力听到的声音。那么,当这份爱的情感,被与其他情感被一起摆放在我们眼前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注意力又会被那种情感所吸引呢?正如一位老师所言,我们的思维被区分为弊导性思维和利导性思维,而假如我们的思维被停留在弊导性思维当中的时候,则那部分利导性思维则会被限制,那么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哪些消极情感所吸引的时候,我们对这份爱的情感的注意力自然会慢慢减弱甚至被完全所忽视。

这告诉了我一点,爱是一种平和的能量,而一些的情绪当中却充斥着大量的冲动性导向,当他们同时出现的时候,很容易的就吸引住了我们的注意力,于是让我们被那部分情绪所吸引,而散失了我们对爱的觉知。 2、我们的感受被掩饰或者伪装了,于是我们被变形后的情感所牵引。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中,曾经提及到感受以及感受背后的感受和想法,于是我在想,有这样的一部分人,他们把心中的那份爱的感受,直接体现在行为表面上,而也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行为表面上的感受,那是一份被伪装后的爱,需要被分解被挖掘,才能把他们的这部分爱的感受显露出来。 小孩将朋友家的玩具带回家,妈妈的责骂声是愤怒感受后的行为反应,于是妈妈被愤怒的情绪所支配。妈妈为小孩的不问而取的行为所担心,害怕小孩违反正常的道德规范而学坏,希望小孩能成为一个自己眼里的好孩子。 3、我们所习得的让我们否认了自己的感受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这也有一个角度,是在否认我们内在的情感的结果。他们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否认在精神分析当中是一种心理防御形式,但我们观察,一个人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不断的习惯性的在使用这样的形式,不停的去否认,那是一种什么养成? 家庭教育当中,假如一个强势的父母,他们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坚持自己的判定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价值观,于是不断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000字欣赏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000字欣赏 我们花了三年时间学会说话,用一生的时间学会闭嘴。 —题记 也许世界上不存在奇迹,但我们能找到更多的快乐,找回对生活的热爱。我非常渴望被信任的安全感,这是我大部分开心、悲伤、愤怒时刻的起因。情绪素来是人的软肋,如同《象与骑象人》里说,理智无法拉住情绪的大象。这本书里最启发我的其实是章节小测题,让我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觉察到非暴力沟通与普通沟通方式的不同,我试着做了一下,发现真的挺难的,不过进行完之后感觉自己比原来有了更多的安全感,慢慢来。 这是2018年读的最后一本书。沟通上的困局通常表现为两种极端,一种是情绪炸裂的吵架,另一种则是情绪压制的沉默。无论张扬的还是克制的,最后都被证明是无效的“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则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而真正的倾听,是放下自己心中

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 观察而不作评论,体会感受,了解需要,表达请求。观察了解自己以及他人自动的语言行为情绪表达背后真正 的需求是什么,学会倾听,请求,满足需求后表达感激接受感激。我们都是自己的主人,承担起自己生活的责任,不要逃避,没有什么应该、必须、不得不,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想清楚自己的目标,你可以选择别的。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会好好说话了?那个打砸抢的年代之后,我们总是习惯在别人身上找毛病、挑刺。喜欢给别人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也喜欢给自己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要么抬高自己,要么给自己开脱。看起来我们给自己套上了厚厚的壳,保护自己,也给别人贴了一脸的即时贴。 拉远了人的距离,让自己学会了逃避,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需要,看不到自己的渴望,更看不到别人行为的原因和需求。《非暴力沟通》恰恰就是以这样的起点告诉我们,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心声。当静下来,听到自己的心跳,听到自己的渴望的时候,自然就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需求。 非暴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一句话。 非暴也很难,因为最难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内心。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人民小学施红秋 教育家感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今天让更多一线教师感慨的是“有爱也不见得有教育”。君不见,一些老师对学生满腔热情,而有的学生却敬而远之;君不见,有的老师很负责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却遭到“敌视”,甚至于恶语相向、爆发激烈冲突……何以至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增强了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却相对滞后了。 在教育部颁布试行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三个“教师专业标准”中,“沟通与合作”被同时列为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能力。提升沟通品质,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一项必要的修炼。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虽然不是专为教师而写,但在提升教师的沟通品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却是一本经典之作。 你是否以为拳脚相加才是“暴力”或许你知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是否意识到自己对当事者陈述不当行为时却把“观察”与“评价”混为一谈了你是否经常会给孩子以“道德评判”、说张三却拿李四来比较以及惯于使用“我不得不”“你让我”这类口头禅你与学生或家长交流时,是否只顾自己说话而忽视了“倾听”对方你是否喜欢用“安慰式”“同情式”“反驳式”“辩解式”“建议式”等等方式向倾诉者作出反馈 当我看到《非暴力沟通》对种种“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剖析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就足以让我震惊了。原来,一直为伶牙俐齿而自得的我其实常常像在公园里丢了钥匙、却因为光线比公园里好而趴在街灯下寻找的醉汉,由于表达方式不当而偏离了沟通的初衷和方向。 许多老师认为自己依法执教,不体罚学生,根本与暴力扯不上关系。但实际并非如此。本书把“暴力”分为“身体的暴力”和“隐蔽的暴力”两类。教师涉及使用武力的“身体的暴力”比较容易辨别、发生的概率也比较低。但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让对方产生精神恐惧、紧张和痛苦的“隐蔽的暴力”,往往连自己都很难察觉,政策法律更管不到,发生的频率也就更高。如果我们用心体会和留意一下自己和同事、哪怕是优秀教师的日常谈话方式就会发现,我们的语言的确经

非暴力沟通的读书笔记2000字

非暴力沟通的读书笔记2000字 《非暴力沟通》是2009年1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当我们说起暴力,第一反应是打人、杀人以及战争等,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非暴力现象,它们激怒受害者而作出暴力的反应。比如,当我们辛苦完成工作而面对上级的指责时,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看到孩子并没有按照我们的指定做事情时,这时候最容易爆发语言上的暴力。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融入我们的生活。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以及需求,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避免暴力。通过强调倾

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发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晰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气愤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典型的例子,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我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你是否愿意把袜子拿到房间或者放进洗衣机。” 关于非暴力的四个要素详细解释如下, 1、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观察和评论的典型案例, 第一组: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NVC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去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 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既诚实、清晰表达自己,又尊重、倾听他人。 ●四个要素: ?观察:清晰表达观察结果,不判断不评估 ?感受:受伤、害怕、喜悦、气愤等 ?需要:导致感受的需要(或价值、愿望) ?请求:期待他人采取何种行动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异化的沟通方式,倾向于忽视人们的感受和需要,造成负面影响,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 害。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 做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对他人的评价实际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 于对方。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试图回避责任的行动理由: ?受说不清的力量驱使——“因为不得不” ?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因为我是个酒鬼” ?其他人的行为——“因为他做了XXX” ?上级的命令 ?同伴的压力——“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XXX” ?机构的规章制度和政策 ?性别角色、年龄角色、社会角色 ?无法控制的冲动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 ●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强调人性本恶并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这导致我们对 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鲁米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NVC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甚 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NVC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的表达方式: ?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 ?把对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做唯一可能 ?把预测当事实 ?缺乏依据 ?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价当事实 ?使用形容词或副词时,把评价当事实 ?“总是”“从不”“经常”“很少”等词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 ●示弱、表达感受有助于解决冲突。 ●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被抛弃”“被误解”“被忽略”这类通常是想法。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NVC强调感受的根源在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 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4种选择: ?责备自己 ?指责他人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如下表达方式可能忽略了感受与事件的关系: ?只提及相关事情 ?只提及他人行为 ?指责他人 *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的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通过批评提出主张, 得到的反应往往是反击或申辩,直接说出需要更有可能得到积极回应。 ●基本需要: ?自由选择(梦想、目标、方向等) ?庆祝(生命力的创造及梦想实现,失落时表达悲伤)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导读: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文丨海燕。在寒冬腊月中聆听最美的“春天”。这是最冷的一个周四,也是最暖的一个周四。纷纷扬扬的大雪如期而至,早晨起来,白茫茫一片,学校昨天已宣布停课,儿子还在睡梦中,看着身边安安静静酣睡的小人儿,忍不住俯首亲了亲他红扑扑的小脸蛋,许是扰了他的美梦,他抽搐了一下嘴角,小手深出被窝扫了一下自己脸颊,又安静的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轻轻地掖了掖他的被子,不禁想起了昨晚的对话。 “妈妈,我不想长大!”坐在被窝里,儿子靠着我说。 “长大了多好啊,可以学到很多本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以为儿子怀念幼儿园的无忧无虑,开始为期末的复习焦虑。 “妈妈,我长大了你是不是就变老了?”儿子坐起身,扭头看着我的脸,期盼的问。 “肯定了!”我摸摸他的头回答。 “虽然我想做很多事情,但我还是不想长大。”儿子对我的回答有些失落,撅着最开始赌气的样子,我不明他气什么? “你是在担心妈妈变老吗?”我试探着问他。 “妈妈,你的妈妈在哪?”儿子问的我有些心酸,我是远嫁,一

年半载回娘家一次,儿子从小爷爷奶奶带带,对外公外婆没有太大的概念。 待我回答之后儿子又说:“妈妈,我觉得你好可怜啊,你都不能跟你妈妈一起!” 我这才明白,儿子不想长大,是怕长大了就要与我分开。我安慰他说:“没事,你长大了就不需要妈妈照顾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儿子摆摆手,着急地说:“不是的,不是的!妈妈,我是想到你没有妈妈照顾好可怜,我怕我长大了离开了你,你就更可怜了。”儿子的话似一股暖暖的气流,氤氲我心。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在一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时,就打断儿子,实际是中途我确实有强制中终止话题的打算,因为我儿子经常会跟我说:“妈妈,我不想变老!”、“妈妈,我不想老死!”之类的话。小小的年纪,小小的脑瓜,装的东西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他奶奶每次听到他说“老啊、死啊”之类的也是很忌讳,所以我们每次都没有让这个话题继续下去,而是用斥责或转移话题终止。 《非暴力沟通》第七章中,告诉我们要用全身心倾听,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的体会他人,也许正是因为我放下对儿子“这个问题太没意义”的主观判断,才让我在寒冬腊月中聆听到最美的“春天”。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言语之力,可以把生者活埋,把巨无霸彻底打垮。------海涅 有一段时间,感觉生活一团乱麻。为什么那么多烦心事?为什么我说的话总是错的?为什么我的感受总是被忽略?为什么没人理解我?无数的为什么,让我每天愁眉苦脸,躁动不安。 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一篇介绍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的文章。他告诉我: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语言,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在深深地伤害着我们,而我们也总是以条件反射式的不满伤害别人,于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温暖,便因此遭到破坏。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人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对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我所有的问号也许在《非暴力沟通》中可以找到答案。于是,我加入了有书共读营,希望能得到帮助。 “你瞅啥?” “瞅你咋地?” “就瞅你了怎么地?” “信不信我削你?”

这是一个网上流行的关于东北人的一个梗,说是百分之五十的冲突都是由这几句话开始的。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暴力沟通的例子,这样的对话接下来很可能会引起暴力事件。 大部分语言暴力的根源,其实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而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寻求心灵的和平。这或许是暴力的蝴蝶效应吧。 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为“长颈鹿语言”。之所以称之为“长颈鹿语言”,是因为长颈鹿有一颗大大的心脏,长长的脖子让它拥有的良好视野。长颈鹿在进食时能够把刺化为自身的营养,代表着沟通顺利进行,最终达成一致。 长颈鹿语言是解决争端,让生活和工作的沟通更加顺利有效的最好沟通方式。它提醒我们专注于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书中通过一系列生活对话实例,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回应,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能尊重与倾听他人。特别是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可以促进倾听、理解和发自内心的互助,让爱和尊重重新融入生活。 人们常说: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如果你希望周围

阅读《非暴力沟通》有感十篇

阅读《非暴力沟通》有感十篇 【篇一】 从小到大,或许我从来不会想到,自己可能会和“暴力”产生什么联系,但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我的目光穿梭于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著作——《非暴力沟通》的字里行间中,我的思绪开始不停地流转,我的心念也不断地思索着,原来,沟通,可能会伤人。 依托于流畅的文字与具体的案例,马歇尔博士仿佛一位亲切的老者,向我述说着沟通的种种。当我伴着书中的言语,慢慢回忆并留意起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时,恍然间与一种强大的震撼不期而遇。指责、否定、说教,亦或者是任意打断、脱口而出的评价等等,那一系列给人带来内心伤害的言语交流,仿佛一支支利剑刺穿内心。而马歇尔博士所介绍的“非暴力沟通”正是我们青少年事务社工在实务工作中值得借鉴的一种沟通方式。于是,怀着真挚与渴求,细细品读和学习着书中所传递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作为一种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的沟通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第一要素,观察,即在特定的时间和情景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期间需明确区别观察和评论。例如,青少年事务社工对服务对象说,“最近我组织了2场活动,你都没有来”(观察)还是“你不太支持我的工作”

(评论),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第二要素,感受,即表达感受,但在表达时需要区分感受和想法的差别,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误将想法作为感受,或者难以表达内心的情感。例如,处于单亲家庭中母亲罹患癌症,长期失业的服务对象在与母亲发生言语冲突后告知社工,“我不想出去上班,可是又一定要出去,我现在不知道我该怎么做了?我该怎么办?”对此,青少年事务社工可引导服务对象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即痛苦与矛盾;而后协助服务对象寻找到导致其内心纠结感受背后的需求,即“非暴力沟通”中的第三要素——需要,即清楚地了解是哪些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有时,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因为感受植根于我们自身未被满足的需要。在之前的案例中青少年事务社工在与服务对象的面谈后,逐渐引导其表达与了解到内心的需求——社会融入,因为单亲家庭,母亲身体不佳,家庭经济不佳,让母子都感到压抑;但因自身长期失业,害怕甚至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进而担心自己在未来的职场中难以与他人融洽相处。第四要素,请求,即清楚地告知对方希望他们做什么,且越具体越好。例如,在开展社区或者小组活动时,青少年事务社工在活动前与服务对象做的约定。 在拜读《非暴力沟通》时,跟随行间字里内心被尊重、理解和慈悲等慢慢浸润;时常情不自禁地回想起日常实务工作中的对话与沟通,而非暴力则意味着让爱融入生命,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倾听。我缓慢地合上书的封页,如获至宝般,细细品味。希望假以时日,您也会在其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龚纯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的时候,估计都会给人一种很震惊的感觉,暴力?往往给人打架,造成身体伤害的一个攻击性强的名词,而这样的一个名词与“沟通”相联系,往往让人好奇而又觉得有些牵强。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非常技术性的书,它将沟通分成明确的不同阶段,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而每一个阶段中的用词都有清晰地界定,什么表述是观点,什么是感受;什么是自己的需要,什么是对方的指责。这些看起来略微刻板的交代,让一直对纯然的表达有疑虑的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如何解释清楚缘由的同时,又不给对方压力呢?试举书中一例: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甲与乙的表述之间,哪个是纯然的表达就很明了。 这里要把握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我们任何的情绪都是因自身而起。所以,我们表达的需要也应该基于自己。我们今天正好和一个朋友谈起之前的一次沟通。她是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因为彼此关系的亲密,我就会出现某种程度地退行。一次在我倾诉焦虑的过程中,她无心的一句话语,唤起了我心中早期儿时的“被抛弃感”。在这种“被抛弃”恐惧的席卷下,就如文中最初提到的那样,我启用了“冷漠”的防御机制。反过来,又深深伤害了她。在几个小时的斗争之后,又进行交谈时,我痛苦地流下眼泪,坦诚自己的那种“被抛弃感”,并表示自己很需要对方的支持(其实这个表述仍然不能够将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于是,大家很快互相谅解。今天再次提起这件事情,她说,其实如果一开始我就直接表达她会更能接受。哎,旧有模式真的是很难打破,我还在学习。 在谈完自我的表达之后,再说到倾听。大家都能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最缺乏的是倾听,但从切身的感受来说,这个并不容易做到。书中列举了一些妨碍我们体会他人处境的行为。 建议:“我想你应该……”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回忆:“这让我想起……”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 这段时间有点疲惫,心中那个懒惰的小我时常在作怪;期末孩子的学习也让我焦虑,书读得也不走心。 前一段时间孩子生病,落了许多课,最近忙着恶补,家里家外判若两人。在外面和风细雨,在家里一看到儿子不急不忧的神态,心里就极度不舒服,虽不是河东狮吼,勉强的微笑也是丑陋至极。儿子说我没有耐心,我特意在他的书桌上写了“耐心”。看到我写了“耐心”,自己也写下了“认真”二字,说:“希望自己写作业能专心,不让妈妈生气了。”当听到儿子的话,心中满是悔恨。 其实人生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对孩子那份直执(我所期望的),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我之所以觉得痛苦,是因为我害怕失败(事情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发展运行,事情到最后,并没有获得“我”预期的结果)所以“我”就会痛苦。 《非暴力沟通》让我们学习如何让爱融入生活,世间最大的误区不是不爱,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观察,道德评判,比较,强人所难),世间最大的欠缺、比爱还奢侈的,是“懂得”,给予对方所想要的,而不是给予对方我们想给予的。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心态的建设,就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 不知不觉已经读过两本书了,跟着精进小组一起前行了两个月了!今天读了《非暴力沟通》深有感触,觉得这本书太适合我了,我就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不会沟通,不会说话,说话性子急,有时候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发火。看了《非暴力沟通》,尽量学着沟通。 今天上午一家人出去逛街,孩子一路上这里动动,那里动动,什么都想动。用大人的角度看是该走的时候不走,该停的时候乱走。但是转眼通过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孩子当然最关心的是他所关注的零食玩具,除非孩子特别出格了我会提醒他,因为在家里我很少让他吃糖果。到了商场,导购桌子上放了一盘水果糖,导购给孩子吃了一颗,孩子吃了很喜欢吃,吃完还往口袋里塞。我看着觉得脸都红了,我对孩子说:“儿子!你这样吃完了还往口袋里塞别人会瞧不起你的!”孩子看我脸色不好看赶紧都放下了,导

2020《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篇

读书是领导干部提高能力的一项基本功。以下是《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非暴力沟通》是我在过去的年所读的书中最喜欢的一本,也认为,在读完第一遍后,它确实对于我个人产生了的影响和改变。它是我当初加入《妈妈你听》全国读书会大群读的第一本书,和其他群里的妈妈们每天读书打卡,每次阅读都能感受到收获良多。每天读书,也会特意留意观察自己与别人相处的日常,反思了自己与周围人的相处模式是不是有不妥的地方。 慢慢懂得了,原来自己与别人的沟通并不是真正的沟通,因为最后的结果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使我们之间矛盾更加激烈化了。以前的我们总以不是你输就是我赢,或是两败俱伤收场。 把书读了第一遍后我懂得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是让非暴力沟通顺利进行的四个基本要素。我也把它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有时孩子无理取闹,我也多了一份耐心。 有时候,有些话,从老人嘴里说出来,我在以前可能会不高兴立马反驳,但是我现在不会,因为他们说出的并不一定是事情的全部,或是他们说的不一定就是他们真正想表达的。他们之所以感受到不满意或愤怒的言论,只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观察结果,给他们带来的评价而已。当初因为太喜欢它,迫不及待想更多的人分享它,所以在阅读完第一遍之后,就在参与的同城读书会中把它和其他人的书给交换了,目前它还是没有被交换回来。 很高兴,在进精进小组后,我还能再次和大家再次阅读这本书,但我不想耽误进度,想跟上和大家一样的读书进程,我就再在上买了一本新的。因为我认为,这本书它是值得反复去读,多读多领悟。 依稀记得,中学时代的我特别顽皮而母亲总是“以柔克刚”地训导我:“瑞汉,看到茶几下的两双脏祙子和电视机旁那三双,我不太高兴,因为我很看重整洁。”接着,她沉心静气地向我问道:“你是否愿意将它们放进房间或洗衣机?”母亲期待的眼神使得我立马收拾好杂物,这种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可惜现在却没有多少机会感受她的“唠叨”。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沟通方式,但《非暴力沟通》绝对不只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的书,经过一个多月的阅读,我仿佛找到了一个“新大陆”。或许你在工作上感到很懊恼,为什么大家总是不懂我呢?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效率提不上去?此时,我建议你要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包括我们的言语是否给别人带来伤害?这本书可以有效地促进我们内心的和谐、自我理解、改善关系。 美国著名作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蕴含着人与人之间语言的深度和文字的简洁,勾勒出我阅读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在脑海中构造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非暴力沟通时刻提醒我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我的母亲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却能机缘巧合地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来培育母子间的尊重与爱,怀惴着这份难忘的经历,站在未婚男士的角度来看一些家长对孩子语言上的批评,有时候远胜于他们肢体上受到的伤害。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与体会5篇2020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与体会5篇 2020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非常技术性的书,它将沟通分成明确的不同阶段,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与体会5篇2020,希望大家喜欢!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与体会1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指导手册,教会我们如何观察生活周遭发生的情况,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通过倾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最后根据这些需要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请求,促进自己加强与他人的联系。 作者以案例和对话的方式,让读者在实例中体会观察和评论、感受和想法、请求和命令的区别(我们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让我们常常无法区分他们的差异),认识到倾听和表达的重要性。 去年六月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正在自责和懊悔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当读到第一首诗《语言是窗户(否则,他们是墙)》时,情不自禁的感动的热泪盈眶,诗里描述的正是我犯的错误,是我亲手把语言变成了墙。那时的我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倾听他人的需要

和感受,希望能学习到加深与他人交流的方法。这次再读,收获的焦点更加广阔了,深刻的理解了如何倾听自己和爱自己的重要性,只有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如何满足自我的需要,才能明白他人的哪些行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才能明白自己气恼责备他人的原因,也才能看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理解和陪伴。 书里对观察、沟通、倾听的技巧讲了很多很多,无法一一赘述,对我来说最有帮助的是一个认识自我的方法,通过“不得不改作我选择”的练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行为和需要,深深的理解了自己曾经说出的话和做出的选择,也终于看到了一点点真实的自我。 我想这本书将是我经常翻阅的手册了,因为非暴力沟通是要在生活中、关系中去实践的,就如作者所说,非暴力沟通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觉察和提醒。只有不断的去观察、去倾听自己和他人,去打开自己体验更多的互动,才能收获到我们希望得到的爱和被爱吧。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与体会2 之前有一篇流传很广、让我很震撼的微信推文:“你眼中的问题,其实正是别人的解决方案”,当时觉得颠覆了我的认知,看见了自己的自以为是。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_心得体会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完美的回答都是相似的,不完美的回答各有各的不同。课堂上面对着孩子们脑洞大开的答案,那份茫然衬托出我的黔驴技穷。是时候加强我的沟通技巧了。于是,我翻开了这本《非暴力沟通》。我原本以为它会讲述一种闻所未闻的沟通技巧,谁知它花了两章来讲述人的需要。谁会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我不想浪费时间,于是我带妮妮出门吃饭。 旁边餐桌上坐着父女俩,他们一边吃火锅一边等妈妈。妈妈来了之后,垮着张脸不动筷子。爸爸一边往女儿碗里夹烫好的菜,一边问妈妈:“你莫样了撒,做个鬼样?”孩子妈妈看起来很生气的样子:“你一直在跟她夹菜,还管我吃不吃!”孩子爸爸觉得莫名其妙,骂骂咧咧的把筷子一甩,买单走人了。母女俩坐了一会后,也离开了,留下一桌子动都没动过的饭菜。 夫妻俩看似都很爱孩子,还夹菜给孩子吃。可是他们让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看他们吵架。他们的沟通很失败。孩子妈妈很想让爸爸哄一哄她,可是她没有说出自己的需要,孩子爸爸用愤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于是事情一团糟。 大哥莫说二哥,其实我自己说话也这风格。我很想改变这低效的沟通方式,于是我静下心来,耐心研读《非暴力沟通》。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经常把对别人的批评错误理解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以为把别人吼一顿就能改变别人。所以书中安排了好些练习,来就事论事的判断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感受,了解自己为什么生气了。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了,才可能心平气和的去了解别人的需要。 我身边有大把的事例可以练习。上课上到一半,有一个同学插嘴,全班大笑。我正准备批评那个插嘴的同学。突然想到了非暴力沟通的步骤。我问自己为什么生气,是因为自己的什么需要没有满足而生气。我慢条斯理的说:“我计划今天把认识人民币的知识讲完,可是没想到课堂上被这个同学打断了,我好担心啊!我担心其它班会比我们班学得好、学得快。我担心这个插嘴的同学没有真的听到我在说什么,那么他这节课就没有收获。”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发现,就我担心是没用的,那是皇帝不急急太监。课堂上花时间批评某一个同学更是没效率的做法。我应该想其他有效的办法才行。 虽然,目前我还没有用这种沟通方式解决任何问题,但是我的心情好了许多。因为我知道我为什么生气了。 一天早上我还在刷牙,妮妮就起床了。孩子自己起床,当妈的不是应该高兴吗?可是我不高兴。因为妮妮发现衣服洗好了,想帮我晒衣服。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看到妮妮晒衣服我这么焦虑,我在担心什么?我很认真的思考并回答自己的问题。我担心妮妮不是像我那样晒衣服,我担心妮妮不会用晾衣架。我继续追问自己,我为什么担心这些?最后我明白了,其实是我自己不知道妮妮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应该怎样帮助她。想清楚了之后,我不焦虑了,静静等待。果然不出我所料,妮妮被晾衣架夹了手。我没有像平时那样惊呼着批评她,而是一边关心的看她被夹到的手指,一边和妮妮一起研究为什么会被晾衣架夹到。虽然,妮妮最后晒好的衣服我很不满意。但是我没有像平时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pdf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非暴力沟通》中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分两个步骤:一、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二:关注倾听他人。在这两个步骤中各有4个完全一样的小节奏,1、明确的表达观察结果。2、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3、引发此感受的需求是什么。4、向对方提出具体的请求。这4个节奏中,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想和别人沟通前,先和自己沟通好。当你看到别人插队怒火起来时,先和自己进行非暴力沟通,去关照此时此刻自己的情绪是什么,这个情绪的后面自己有什么样的需求。任何一个人做事背后都有原因。想像一下对方的情绪,他也许1、买了火车票,时间非常紧,而孩子非常非常想要玩,以后可能很多年都没机会来了2、非紧急状态,插一下队看看情况3、有不得已的理由,不想轻易放下。大家把自己排队的焦躁投射到他身上。没人考虑他的情绪及需求,在公共场合很多情况下,如果并非与对话的人直接沟通,运用非暴力沟通并不多,作为旁观者,我们要做的是与自己进行非暴力沟通,让自己踏实下来,暴力是怎么发生的?刚才已经成为一个暴力的影子。如果对方彪悍,就可能出现暴力状况。插队真的很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四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四篇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四篇 【篇一】 今天学习了《非暴力沟通》,首先了解到暴力沟通的类型和特点,告诉自己要引以为戒,更重要的是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操作步骤,可以让自己在人生路上更好地前行。 观察事实 表达感受 讲述需求 请求帮助 这是非暴力沟通提供的沟通方式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对

于生活中、工作中的我们都具有指导帮助意义,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虽然沟通效果要因人而异,但我觉得它确实能帮助我们创设良好的沟通氛围,而这良好的沟通氛围的创设应该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因为观察事实,表述事实,所以我们不会轻易给别人下定义,也就叫停了给别人贴标签这种会伤人使对方尤其是小孩子产生自我暗示的道德评判行为。让对方看到他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对我们可能不甚恰当的评判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导致沟通无法进行下去。这样也避免了评价的随意性,甚至是不自觉中流露出的嘲讽或指责等不好的情绪。比如,学生们不喜欢老师翻旧账,所以咱们可以也是应该做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可以让学生无可辩驳,以保证沟通的进行。 清晰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会我们认真而负责任地审视自己的情感情绪,教会我们准确表达,有节制地表达,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情绪是否有过激的成分或部分,是否会对对方造成伤害,尤其是在面对小孩子时,我们是否是在真诚沟通而非无能地宣泄自己不可控制的情绪。我们无形中也是在做出一种理性处理问题的表率,教会我们的孩子或学生学会认知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要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讲述需求,首先要做的就是反问自己:我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需求就是前面提出的感受的根源。既然是在交流中,就要让自己的需求可以在太阳下曝光晾晒,而非不可告人的阴暗。《巴黎圣母院》中的弗洛罗,道貌岸然,阴暗、阴损,就是他的需求不可告人。久而久之,他自己给自己挖掘了坟墓。需求的提出先要经过自己理性的过滤,是否正当,是否合理,是否合情。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人会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会真正的成长。因为正确的需求应该是出于爱,出于帮助别人,让别人自由、快乐的,让孩子健康成长。 请求帮助而不是命令对方。做久了老师,习惯了命令的说话方式。既然我们的初衷是希望人们包括我们所爱的家人、学生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那么我们就要让对方接受,进而做出改变,有所行动。所以我们表达的方式很重要,语气很重要,把请求表达得具体明确很重要。 今天我是走近非暴力沟通,把这些理念和做法落到实际行动中尚需学习、实践、磨练,尚需不断反思、完善,也许过程漫长,但我至少接收到一种较好的思维模式,沟通方式,同时也学习一种做人的准则,体谅他人,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用爱去关注生命的成长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000字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2000字 非暴力沟通四个要点: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感受的根源

1、面对不中听话的4种反应: 1)责备自己 2)责备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收获:表达感受时,多一些延长语的补充效果会更加。如: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已: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常用句:我(感到)......因为我 (050)

2、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回应(051) 3、人的基本需要分类: 1)自由选择 2)庆祝 3)言行一致 4)滋养身体 5)玩耍 6)情意相通 7)相互依存 总: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做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053) 4、社会文化并不鼓励人们表达自我需要,特别是妇女,一旦照顾他人当做最高职责,她们也倾向于忽视个人的需要。(054) 评析:可惜的是很多人把自己的需要当成了辩词,当我们在与人争执时,不管是谁不妨先弄清楚各自双方的需

要。而非一位的评价或提出想法。(以退为进) 反思自己:自己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是否会以委婉的方式或冷战的方式来表达需求。 5、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以爱情为例,把让对方快乐当做一种自己的责任。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由第一阶段引发的不愿意再为他人负责,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三阶段:乐于互助,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 总:感受与需要往往是伴生,随着感受的表达也有进一步需要的提出。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它重视每个人的需要,使人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互相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语言是窗户,否则他们就是墙。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悲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一)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 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二)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库,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此外,非暴力沟通还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以及观点的词语作了区分。 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 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作振奋开心 高兴快乐愉快幸福陶醉满足欣慰心旷神怡喜出望外 平静自在舒适放松踏实安全温暖放心无忧无虑 2、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担心焦虑忧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 忧伤沮丧灰心气馁泄气绝望伤感凄凉悲伤 恼怒愤怒烦恼苦恼生气厌烦不满不快不耐烦不高兴 震惊失望困惑茫然寂寞孤独郁闷难过悲观 沉重麻木精疲力尽委靡不振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尴尬惭愧内疚妒忌遗憾不舒服 (三)说明我们哪些需要没有满足/或满足才导致我们有那要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四)提出具体的请求 人们感到沮丧或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000字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1000字 《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听到《非暴力沟通》这个书名,我就想到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暴力指不同的团体或个人之间,如不能用和平方法协调彼此的利益时,常会用强制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称为暴力。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没有犯罪记录的公民,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每次在责骂小孩后,孩子妈都会建议我去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她说我的言语给小孩带来了一定的伤害,这应该也算是暴力的一种。 当我读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有两大方面的感受: 一、关注非暴力沟通模式的要素,反思“修身” 作者认为,非暴力沟通模式包含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以及请求。当发生一件事情,要求我们不加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进行复述,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分析自身的(或者他人的)哪些需要导致出现那样的感受,最后表达自己的请求——具体的、细化的请求,当中必须明确是请求而非命令。 例如:一个学生在一个星期内迟到了三次,老师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

情境一: 老师:“怎么次次迟到都有你的份?以后按时到校,如若再迟到就把你移交学校处理!” 情境二: 老师:“你这个星期已经迟到了三次了,我很不高兴。你的迟到行为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所以请你按时到校。” 我国古籍《大学》里有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说明成大事者,必先正心修身。情境一违背了非暴力沟通。但细想一下,绝大多数的人,对每一件事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老师就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即使该学生本周迟到的次数比上周少,老师也觉得他是经常迟到,似乎没有任何改正。想要做到不加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地进行复述,必须加强个人修养。 二、对待愤怒与多角度思考 作者认为,当人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

老师读书随笔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老师读书随笔《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今天师德师风专题会议上,我们观看了樊登讲了一本书《非暴力沟通》。平时,我们都遇到过被别人暴力沟通,自己也有过暴力沟通。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暴力,只认为打杀才是暴力,其实语言的暴力更会引发自己和别人的痛苦。 暴力沟通有4个来源:1.道德评判,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揣测别人的想法、评判别人的对错;2.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们通常会说“你看别人家的谁谁都怎样”,这也是非常的伤害人的。3.回避责任,沟通时,最忌讳把责任都推给对方,这样会带来对方的厌恶,接下来的谈话,都不会再得到认同。4.强人所难,特别是我们对待孩子,最常用威胁的语言,“你要不听话,就怎样”,不但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会让对方难以接受。 非暴力沟通是让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是需要反复练习的,我们要区分观察和评论、感受和情绪、请求和命令,要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

书中引用了鲁思·贝本梅尔的一首诗,其中一段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作为一名老师,每天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我们是否用心去聆听过孩子的心声,是否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当孩子犯错,我们有没有耐心地去听听孩子的想法,去理解他们。 当这些疑问还在心中回荡的时候,晚上就收到一个家长的留言: “荊老师,晚上好!给您沟通一个问题。首先说明一下:不是老师的问题,是孩子的问题。先发几张照片,老师先看看。”然后发了好多图片,全是孩子在数学练习本上涂鸦的小画,还有家长撕碎的本子。接着又是家长质疑的话语:“这是在奕洁的数学作业本上发现的涂鸦。有两个本子,一个是有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