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皮下注射部位的选择
两种不同皮下注射法在肿瘤科患者中的比较与应用
【 摘 要】 目的
探讨 两种不 同皮下注射法对高干病房老年 肿瘤患者疼 痛 的影响 , 增加 老年 患者注射 时 的舒 适度。方法
选择 2 0 1 3年 3~1 2月在我科化疗 期 间出现 骨髓 抑制需要进行皮 下注射治疗 的老年 患者 1 2 7例 , 患者按照单双月分 为对照 组( n= 6 8 ) 和试 验组( n: 5 9 ) , 对 照组采用 常规皮下注射方法 , 试 验组 予旋转式皮 下注射法 , 评定 患者患者疼 痛 自评分数及 满意度 情况 , 比较其 差异 性。结果 论 试 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及 临床满意度 指标优 于对照组 ( P<0 . 0 1 ) , 具有统 计学差 异。结 旋转式皮下注射法能减轻老年 肿瘤 患者 疼痛 , 增加舒适度 。
物常见副反应及疼痛相 关知识。
1 . 2 . 2 对照 组行 常 规皮 下注 射 法。选 择 注射 部 位 : 上 臂、 股外侧 、 腹部 。操作者 左手绷 紧患 者皮 肤 , 右手 持注 射器
注射 回抽无 回血后先 缓慢 注射 0 . 3 m l 后再 转动 针尖 , 针尖 顺 时针或逆 时针方 向缓 慢转 动 , l r n l 药液以 4点方位 、 总量 的 1 /
4左 右 缓 慢 推 注 , 注 射 完 毕 询 问患 者 感 受 , 清理 用 物 。
理结果 ) 包括 : 非小 细胞 肺癌 、 胃癌 、 平滑肌 肉瘤 、 结肠癌 、 前列 腺癌 等。为减少注射器及针头等 因素对患者造成 注射疼痛影 响,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抗癌药 物急性 及亚 急性毒 性反应 分度
I 关键 词】 皮 下注射 益 比奥 老 年
疼痛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4 8 6 0 . 2 0 1 4 . 0 5 . 0 6 0
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部位的选择
分患者容易 出现过敏反应 , 如局部红 、 肿、 痛、 低热 等现象 , 给患
者增加 了痛苦 。教科书 传统的注射方法是上臂 j角肌外侧 、 大腿外侧 , 因为注射 范围小 , 造成局部过敏或局部结节 后 , 再 次 注射不易更换部位 , 冬季及 卧床患者穿脱 衣服不便 , 容易着凉 。 给患者护理操作 人员带来 诸多 不便。 因此 , 我们 自1 9 9 9年 以
没有做有效 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 最 近我们通过对 5 0 0例患者腹 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 刺激 因子后 进行 了认 真 的观察 与研
究 。发 现 腹 部 皮 下 注 射 重 组 人 粒 细 胞 刺 激 因子 的方 法 , 确 实 优
录。通过随访 、 问卷调查 、 统计进行分析判断 。 1 . 4 . 1 局部过敏情况 : 注射后第 2天, 观察注射部位 周嗣无红
5 5例 次 。 1 . 2 方法 将5 0 0例 患 者 按 每 人 每 疗 程 注 射 重 组 人 粒 细 胞 刺 激 因 子 平 均 4次 及 以 上 , 以 自身 对 照 的 方 法 , 进 行 观 察 比对 。
5级 以上 为 重 度 疼 痛 , 疼痛 感明显 , 患者表情 痛苦如皱 眉 , 嘴
・
护 理 园 地
・
皮 下 注射 重 组 人 粒 细 胞 刺 激 因子 部 位 的选 择
刘纯一 胡新 彦 徐 立霞 吕雅 蕾 刘凤玲
【 关键 词】 皮下注射 ; 腹部 ; 护理 【 中图分类 号】 R 4 7 2 【 文献标 识码 】 A
孔燕
【 文章编号 】 1 0 0 2— 7 3 8 6 ( 2 0 1 3 ) 2 0 — 3 1 8 0— 0 2
1 . 1 一般 资料
小鼠皮下荷瘤标准操作规程
小鼠皮下荷瘤标准操作规程小鼠皮下荷瘤(或称移植瘤)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动物实验方法,用于研究肿瘤生长、药物疗效等方面。
为了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动物福利的最大化,下面是一份小鼠皮下荷瘤标准操作规程。
一、实验动物1. 鼠种选择:建议使用常用的实验动物品系(如BALB/c、C57BL/6等)。
2. 年龄选择:选择6-8周龄的小鼠,确保其免疫系统和器官发育成熟。
3. 处理:在实验之前,将小鼠隔离一段时间,以适应新环境,并遵循动物实验伦理和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二、荷瘤动物的准备1. 荷瘤细胞株的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肿瘤细胞株。
细胞株应来源于可靠且经验证的来源,如细胞库、研究机构合作实验。
2. 细胞培养:在符合无菌条件下,将细胞培养在合适的培养基中,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3. 细胞计数:使用细胞计数仪准确计算细胞数目,并调整细胞浓度。
4. 细胞检测:定期检测细胞的纯度、鉴定和验证细胞的肿瘤特性。
5. 注射剂量:根据实验需求和细胞特性,确定荷瘤细胞的注射剂量。
三、手术准备1. 操作间的准备:在符合无菌条件下进行手术,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具和仪器。
2. 麻醉与镇痛:使用适合的麻醉方法对小鼠进行麻醉,并在手术中给予镇痛以减轻小鼠的疼痛。
3. 无菌操作:实施手术之前,用适当的方法消毒手术台和手术器械。
四、手术操作1. 注射位置选择: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皮下注射(如腹部、背部),确保容易观察和测量肿瘤的生长。
2. 手术操作流程:(1) 麻醉小鼠并进行镇痛。
(2) 将小鼠定位到手术台上,以固定小鼠的身体。
(3) 使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
(4) 使用规格合适的针头将预定剂量的荷瘤细胞注入小鼠的皮下组织中。
(5) 注意注射的角度和深度,避免插入过深或过浅。
(6) 注射完毕后轻轻拍打注射部位以防止荷瘤细胞漏出。
(7) 小鼠苏醒后放回适宜的养护环境。
五、术后护理1. 观察:术后密切观察小鼠的行为和健康状况,特别是对于术后48小时内的小鼠,要加强监测,以及记录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不同部位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对疼痛的影响
度较上臂低 (担 心刺人腹腔 )。为避免影 响结果 ,对 两组患者
作者单位 :610072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 民医院 肿瘤科 徐永琼 :女 ,大专 ,主管护师
在注射前进行注射部位认 知教育 ,并一对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进行心 理护理。 腹壁脐周注射 ,不仅 疼痛感轻 ,注射安全 ,可采用钟表式方法交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1.02.048
在肿瘤患者治疗 中辅 以免 疫调节剂 ,保护 机体 的免疫 功 能已成为临床治疗的常规方案 J。胸 腺肽 d1(亦 称迈普新 ) 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免疫调节 剂 J。该 药治疗 时间长 ,临床 中习惯采用三角肌 下缘 30。~40。角行皮 下注射 ,患者普遍疼 痛感明显 ,将溶媒 无菌 注射用 水改 为生 理盐 水 ,起 到一定 效果 ,且部分患者因着衣 等因素 ,常导致注射 部位不 易暴露。 我们通过对 35例患 者采用脐 周腹 壁皮下 注射胸腺 肽 1,局 部疼痛感 轻 ,部分患 者可达无 痛状态 ,且 易于暴 露注射 点,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现 报道 如 下 。
3 讨 论 疼 痛 已成为继 体温 、脉搏 、呼吸、血压之后 的第五生命 体
征 ,如何减轻患者疼痛已成 为护理工作 的重 要 内容 J。选择 较适合患者 的注射部位 ,减轻患者痛苦 ,是我们护理工作应关 注 的 问 题 。
临床上常采取 选择 上臂 三角肌下缘 30。~4O。角皮下 注 射胸腺肽 仅1,发 现推药时患者疼痛感 明显 ,而在冬季 ,这一注 射点又不易暴露 ,衣袖 太紧会对推药造成 阻力 ,增加患者疼 痛 感 。我们通过对 35例肿瘤 患者不 同部位 皮下注射胸腺 肽 1 疼 痛感 的观察 ,发现腹 壁脐 周皮下注 射较上臂三 角肌皮下 注 射疼痛轻。从表 1可 以看 出 ,虽然两种注 射部位均无 重度 疼 痛病例发生 ,但 中度疼 痛发生率 观察组 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无 痛 、轻度疼痛发生率观察组 高于对照组 ,表明脐周皮下注射胸 腺肽 d1患者 的耐受性好 于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
各种注射法的进针角度
各种注射法的进针角度引言注射是医疗领域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将药物或其他治疗物质直接注入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进针角度是注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的进针角度可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患者的不适或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各种常见注射法的进针角度,帮助医护人员正确进行注射操作。
1.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注射方法。
一般来说,皮下注射的进针角度应为45度或90度。
具体选择哪种角度,取决于皮下组织的厚度。
当皮下组织较薄时,可选择90度角度进行注射;当皮下组织较厚时,应选择45度角度进行注射。
2. 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的注射方法,常用于给予一些需要缓慢释放的药物。
肌肉注射的进针角度一般为90度。
在注射时,需要将注射器垂直于皮肤表面,以确保药物能够完全进入肌肉组织。
3.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中的注射方法,常用于给予需要迅速生效的药物。
静脉注射的进针角度一般为15度至30度。
较小的进针角度有助于减少刺激和损伤静脉壁的风险,并促使药物更快地进入循环系统。
4. 脊椎穿刺脊椎穿刺是一种将针管插入腰部脊髓空腔的操作,用于获取脑脊液样本或注射药物。
脊椎穿刺的进针角度一般保持为可调角度,根据手术需要进行调整。
通常,脊椎穿刺的进针角度在10度至30度之间。
5. 关节腔注射关节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关节腔内的注射方法,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等疾病。
关节腔注射的进针角度一般为90度。
在注射时,需要注意避免进针过深,以免损伤关节组织。
6. 动脉注射动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动脉血管中的注射方法,常用于紧急情况下输送药物。
动脉注射的进针角度一般为15度至30度。
与静脉注射类似,较小的进针角度可以减少对血管壁的伤害,并促进药物的快速输送。
总结在不同的注射方法中,进针角度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因素。
恰当的进针角度可以确保药物在目标组织或血管中的准确输送,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脐周划格定位法在肿瘤患者皮下注射胸腺肽α1中的应用
胸 腺肽 0 【 1 又 称迈 普 新 .是 临 床上 较 为 常用 的 免疫 调节 剂Ⅲ 。 主要 用 于肿瘤 患 者 的辅 助治 疗 该 药
缘3 0 。 ~ 4 0 o 角 皮下 注 射方 法 ( 对照组) : 后 1 2周 采 用 脐 周划 格 定位 法 ( 观察组) , 按 腹 部皮 下 注 射 表格 图 的4 4个 注射 点规 律 轮换注 射部 位 1 . 2 . 1 准备 工作 1 ) 注 射前 与 患 者进 行 沟通 . 对 2种 注 射 部位 及 注 射方 法进 行认 知教 育 。2 ) 所 用 的胸 腺肽 1 ( 成都 地 奥 九泓 制 药 厂 , 批号 : 1 3 0 3 0 7 ) 、 剂型 ( 粉针剂 ) 、 剂
这 一 问题 . 江西省人 民医院 自 2 0 1 3年 1 —1 2月 起
通 过 自身 对 照 法 . 对3 5例 肿 瘤 患 者 采 用 传 统 方 法
量( 1 . 6 mg ) 、 注射器 ( 1 mL ) 及推注速度 ( 1 0 s ) 均 相
同 。3 ) 固定 3名 护理 人员 治0  ̄ ~ 4 0 o 角. 进 针 长 度 1 0 m m; 腹部 4 5 o 角, 进针长度 1 0 mm) 及 推 注速 度 ( 1 0 s ) , 强 化注 意事项 和观察 评估 要点 。如腹 部注射
・
1 0 0 ・
实 用 临床 医 学 2 0 1 4年 第 1 5卷 第 1 O期
P r a c  ̄ c a l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 2 0 1 4 . V0 l 1 5 . No 1 0
脐周 划格 定 位 法在 肿 瘤 患者 皮 下 注 射 胸腺肽 1中的应 用
药品相关注射知识
药品相关注射知识
1、皮下注射技术:皮下注射时,患者易取卧位,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细胞组织内左右交替。
注射针应垂直、完全插入注射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而不是水平插入。
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维持皮肤皱褶的存在。
2、用法用量:本品应通过皮下注射给药。
在血透中,通过血管内注射给药。
不能用于肌肉注射。
脊髓麻醉、硬膜外麻醉或腰椎穿刺时,那屈肝素的给药时机应遵循特殊注意事项。
初始剂量可通过一次性静脉推注和皮下注射给药。
3、使用注意事项:
①给药途径不能肌肉注射。
②在缺乏可靠治疗方案的情况下,脊柱或硬膜外麻醉时应尤其小心。
③关于皮肤坏死的报道非常罕见。
皮肤坏死的部位先出现紫瘢或浸润性或疼痛性红斑点,伴有或不伴有全身体征。
这种情况下,应该立即终止治疗。
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胃肠道肿瘤的适应症和用法指导
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胃肠道肿瘤的适应症和用法指导胃肠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困扰。
奥曲肽注射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其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适应症和用法指导。
本文将对奥曲肽注射液的适应症和用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奥曲肽注射液的适应症奥曲肽注射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多肽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肿瘤作用。
其主要适应症包括:1. 胃肠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是一种罕见但常见的肿瘤类型。
奥曲肽注射液能够通过抑制多种胃肠肽的释放,从而减缓胃肠道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减少与NETs相关的症状。
2. 胃肠道非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奥曲肽注射液也被广泛应用于胃肠道非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的治疗。
GEP-NETs是一组异质性的肿瘤,奥曲肽注射液能够通过调节生长激素和胃肠肽的释放,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3. 胰岛细胞瘤:奥曲肽注射液在胰岛细胞瘤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适应症。
胰岛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肿瘤,奥曲肽注射液能够通过抑制胰岛素和胰高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控制肿瘤的进展。
4. 胃类癌:奥曲肽注射液在胃类癌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效果。
胃类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奥曲肽注射液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可以有效抑制胃类癌的生长和转移。
二、奥曲肽注射液的用法指导1. 剂量和使用频率:奥曲肽注射液的剂量和使用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一般推荐的剂量为每次90-120微克,每日2-3次。
剂量的选择应考虑到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年龄和其他相关因素。
2. 给药途径:奥曲肽注射液主要通过皮下注射给药,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通常在腹股沟区域或腹部侧面进行,每次注射时应更换注射部位,以避免局部反应和皮下脂肪萎缩。
3. 治疗周期:奥曲肽注射液的治疗周期可以根据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进行调整。
治疗通常持续数个月至数年,直到肿瘤控制和不良反应的平衡达到最佳。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方式,通过将药物注射到人体皮下组织中实现治疗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也被许多人所熟悉和接受。
本文将介绍皮下注射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技巧以及常见的注意事项。
皮下注射的原理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浅层,这样药物可以通过皮下血管和淋巴管循环而达到全身的治疗效果。
与其他注射方式相比,皮下注射更为温和和安全,疼痛感较小,适用范围较广。
皮下注射的适应症非常多样,主要包括不同类型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例如,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皮下注射可以准确地给予患者所需的药物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而在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中,皮下注射同样是一种常见的给药途径。
进行皮下注射时,操作技巧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消毒剂、注射器等。
接着,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常用的部位包括上臂外侧、腹壁、大腿前外侧等。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我们要避开神经血管、淋巴结和瘢痕组织等。
然后,进行局部消毒,将消毒剂涂抹在注射部位,并用干净的纱布擦拭干净。
在进行皮下注射时,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深度。
一般来说,注射角度应该约为45度或90度,具体根据注射部位和注射液体的性质而定。
注射时,我们需要使用拇指和食指固定皮肤,用另一只手持注射器,以均匀的速度推入皮下组织。
注射结束后,使用纱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防止药物外渗。
在进行皮下注射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确认注射器中的药物是否正确,避免出现误注。
同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注射器和注射部位的干净和消毒。
此外,也要关注药物的温度和保存条件,避免因药物受热或保存不当导致其活性降低。
总之,皮下注射作为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皮下注射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加安全和有效地进行注射操作。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参考。
干扰素怎么注射方法
干扰素怎么注射方法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因此,干扰素的注射方法对于治疗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干扰素的注射方法。
首先,选择注射部位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干扰素可以选择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对于常见的皮下注射,可以选择上臂、腹部、大腿等部位,而肌肉注射则可以选择臀部、上臂三角肌等部位。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注意避开静脉和神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其次,准备注射器和干扰素药物是必不可少的。
注射器的选择要根据注射部位和药物剂量来确定。
一般来说,皮下注射可以选择容量较小的注射器,而肌肉注射则需要选择容量较大的注射器。
在准备药物时,需要按照医嘱将干扰素溶液抽取到注射器中,确保药物的纯净度和剂量准确。
接着,进行注射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重要。
在注射前,需要对注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以避免感染。
同时,还需要准备棉球、酒精棉球等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可以进行注射操作。
注射时,需要注意注射的角度和深度。
对于皮下注射,可以选择将注射器垂直插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注射药物。
而对于肌肉注射,则需要将注射器斜插入肌肉组织,确保药物注射到肌肉深部。
在注射过程中,需要保持注射部位的稳定,避免药物外溢或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注射完成后,需要及时处理注射器和药物残余物,并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和包扎。
同时,需要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如红肿、疼痛等,及时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干扰素的注射方法需要注意选择注射部位、准备注射器和药物、进行注射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正确的注射操作。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干扰素的有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规范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规范一、概念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二、目的药物治疗、预防接种、局麻药的注射等。
三、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前侧、外侧。
四、适应症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给药。
3、预防接种。
五、禁忌证1、注射部位有炎症、肿瘤、外伤。
2、血友病患者,有严重出、凝血倾向,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明显减少或用肝素、双香豆素等进行抗凝治疗者。
3、破伤风发作期、狂犬病痉挛期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
4、癫痫抽搐、不能合作的病人也相对禁忌,必要时可予以镇静。
六、护理评估患者的病情、用药史与过敏史、注射部位皮肤情况、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肢体的活动能力、患者对用药计划的了解及合作程度。
七、操作方法(一)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服装整洁,仪表大方,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注射盘(内有2%碘酒、75%酒精、无菌棉签)、无菌治疗盘、1ml注射器、5号~6号针头、药液、砂轮、弯盘、治疗单。
3、病人准备: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按需要询问药物过敏史;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4、环境准备:清洁,安静,光线适宜。
(二)操作程序1、携物品至病床旁,核对、解释,并取得合作。
手消、打开无菌治疗盘。
2、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
3、再次核对,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4、一手绷紧局部皮肤(过瘦者捏起皮肤),另一手以平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进针的深度为针柄的1/2~2/3。
5、松开绷紧皮肤的手,抽吸无回血,固定针头,缓慢推入药液,同时观察患者反应。
6、注射完毕,无菌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
7、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8、再次核对:核对所用药物及病人的床号、姓名。
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时选择肘正中部位穿刺与上臂穿刺的区别
24 4 ・ 3
吉林 医 学 20 08年 1 2月第 2 9卷第 2 4期
2 护 理 2 1 术 前 护 理 .
活动 , 抬高患肢 3 。促进静脉 回流 , 当天起给予低分 子肝 O, 术后 素钠皮下注射, 防止静 脉血栓形成。② 假体脱位 的预 防: 假体
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度 , 保持 呼吸道通畅 , 必要时予 以氧气吸
入 。观察切 口有无 明显渗血 , 保持 引流通畅 , 并密切观察引流
后第 3天 即协助患者下床 , 在床边站立 , 下床 时患肢先下 床 ,
患侧上肢先扶拐 , 再健 肢下床 , 健侧 上肢扶拐 , 然后扶双拐站
液色 、 、 质, 量 性 如在短时间内引流量异常增多 , 及时通知医生
2O 0 ld做 好 尿 管护 理 。 0 m/ ,
增 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
2 1 2 术前 准备 : .. 协助 医生做 好术前检查如心肺功能 、 血尿 常规、 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能 、 电解质等 , 同时行 c 、 T B超检查。
全 面 了解 病 史 , 常 规 检查 与 特 殊 检 查 的 基 础 上 , 在 配合 医生 对
患肢要伸髋屈膝 , 穿无鞋带的鞋。术后 3个月 内避免侧 卧位 ,
并保持患肢外 展 1 。一3。 避免两 腿交 叉 , 能坐低 凳 或下 5 0, 不 蹲, 避免剧烈活动及登高负重。定期复查。
[ 收稿 日期 :0 8 0 2 0 — 3—1 编校 : 丽娜 4 王 杨宇]
肿 瘤 患者 应 用 P C I C置管 时选择肘 正 中部 位穿刺 与上臂 穿刺 的区别
2 1 1 心理护 理 : .. 患者对髋关节 置换术缺乏 了解 , 担心 自身 不 能耐受手术 , 出现紧张 、 惧 、 虑等情绪。护士要 了解 患 恐 焦
肿瘤免疫治疗的注射方法与频率调整
肿瘤免疫治疗的注射方法与频率调整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其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
它已经在许多肿瘤类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然而,注射方法和频率对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肿瘤免疫治疗的注射方法与频率的调整问题。
首先,肿瘤免疫治疗的注射方法有多种选择,包括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淋巴注射等。
选择合适的注射方法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肿瘤的位置。
一般来说,皮下注射被广泛应用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和CTLA-4抗体。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患者可以在门诊进行,避免了住院治疗。
而静脉注射主要用于基因改造的T细胞疗法和肿瘤疫苗等复杂的治疗方案。
淋巴注射则常用于注射给予肿瘤局部的免疫药物,以提高局部治疗效果。
其次,注射的频率也是调整的重要因素。
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的标准剂量和频率是每两到三个周进行一次注射。
这种频率的选择是基于临床试验数据和大规模的患者疗效评估。
然而,对于每个患者来说,需要根据其病情和反应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治疗的早期反应,如疲劳、发热和皮疹等,这些反应可能会影响治疗的持续进行。
因此,一些医生可能会调整注射频率,以更好地平衡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耐受性。
此外,对于特定的免疫治疗方案,如基因改造的T细胞疗法,其注射方法和频率也需要进行调整。
这种治疗方法涉及提取患者的T细胞,经过基因改造后再注射回患者体内,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性。
对于这种治疗,注射方法一般采用静脉注射,以确保基因改造的T细胞顺利进入体内并发挥作用。
而注射的频率则根据病情和患者反应进行调整,通常需要监测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并根据结果调整治疗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是独特的,因此调整肿瘤免疫治疗的注射方法和频率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
这需要医生根据个体化的病情评估和临床经验做出决策。
此外,医生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治疗反应和副作用,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腹部时钟定位轮换皮下注射法在中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 探讨腹部时钟定位轮换皮下注射法在中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 1月-2011年 1月 120
例 中 晚 期 肿 瘤 患 者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观 察 组 各 60例 ,观 察 组 采 用 腹 部 时 钟 定 位 轮 换 法 定 位 皮 下 注 射 部 位 ,对 照 组 则 采 用 腹 部 环 形 轮 换 法定 位注射部位 ,比较两组患者皮下 淤血 、硬结 、疼痛程度 、舒适情况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皮下 淤血及 硬结 阴性率高于对照组 , 疼 痛程度轻 于对照组 ,舒适度优 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 论 腹部时钟定位轮换皮 下注射法简单易行 ,实用 性 强 ,降低 了患 者注 射 局 部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增 加 患 者 舒 适 感 。
【关 键 词】肿瘤 ,中晚期 ;皮下注射 ;腹部 ;时钟定位 【中 图 分 类 号】R471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008—9969(2011)11B一0059—03
随着 医学 的不 断发展 .各种 细胞刺 激 因子 和 免 1.2.2 注射部 位
疫 制剂 广泛 用 于肿瘤 患 者 的治疗 中 , 由:f药物 剂 量 1.2.2.1 观 察组 观察 组 采用 时钟定 位轮 换注 射法 ,
我科 住 院 的 中晚期 非 首 程 治疗 的肿 瘤 患者 120例 。
年 龄 28~80岁 ,其 中男 性 69例 ,女性 51例 ;鼻 咽癌
52例 ,肺 癌 17例 ,乳 腺癌 2O例 ,食 道 癌 l1例 ,恶 性
淋 巴瘤 2O例 。纳 入标 准 :患者 意识 清楚 ,语 言表 达 、
良反应,增 加患 者痛 苦 ,导 致 患者 治疗 的依 从 性差…。 顺 时针方向进 行分区,共 分为 12个区域 。12 1点 区域
皮下针注射方法和位置
皮下针注射方法和位置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给药途径,适用于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
正确的皮下注射方法和位置对药物的吸收和疗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皮下针注射的方法和位置。
首先,进行皮下注射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一次性注射器、消毒棉球、医用酒精和生理盐水。
在注射前,要先洗手,并将所需的物品摆放整齐,确保注射过程的顺利进行。
接着,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常见的皮下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和臀部。
一般来说,注射部位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注射药物的特点来确定。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要避开静脉、神经和骨头,选择肌肉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以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然后,进行皮肤消毒。
使用医用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从注射部位向外圆圈状擦拭,以确保注射部位的清洁和无菌。
接下来,抓起注射部位的皮肤,使之形成一个皱褶。
将注射器垂直插入皱褶中,然后慢慢注射药物。
在注射过程中,要保持注射器的稳定,避免晃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
最后,注射完成后,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减少局部出血。
注射完成后,将使用过的注射器和棉球等一次性用品放入专门的医疗垃圾袋中,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总之,皮下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正确的注射方法和位置对药物的吸收和疗效至关重要。
在进行皮下注射时,患者应该仔细阅读医嘱,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避免自行更改注射部位和方法。
同时,定期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以免影响皮下组织的吸收和代谢功能。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皮下注射方法和位置有所帮助。
肿瘤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致局部出血的护理体会
肿瘤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致局部出血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大小,同时找出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合并血液高凝状态并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0例,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数及面积的大小。
结果:肿瘤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皮下出血为其主要并发症。
结论:提高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细节护理,十分必要。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出血;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244-02抗凝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 LMWH)在预防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深静脉血栓中广为使用,且效果比较理想。
本文就LMWH的使用方法及出血情况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笔者科室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肿瘤患者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30~82(平均54.5)岁。
所有患者经病理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
根据医嘱使用LMWH。
1.2 方法均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IU0.4ml/支,每12h一支,7d一个疗程。
按常规方法抽吸药液后排气保持针管上端活塞处的空气(约0.1ml)保留,注射部位为脐上下5cm、左右10cm范围内(脐周1cm除外),左右交替,2次注射点间距大于2cm,针头垂直进入捏起的皮肤皱折,到达皮下,抽无回血,缓慢推注药物,注射完毕后拔针,观察注射24h后局部皮下出血的例次和皮下出血面积的大小。
1.3评价标准瘀斑直径<0.5cm为阴性(未出血),0.5~1cm为轻度出血,1~2cm为中度出血,>2cm为重度出血[1]。
2.结果其中重度出血1例,局部出血时间达3min,瘀斑面积达8*10cm2。
3.讨论LMWH虽然较普通肝素出血的危险性较小,不需要实验室监测,但其毕竟是一种抗凝、抗血栓药物,皮下出血的危险性依然存在,注射局部出现出血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
肿瘤患者皮下注射部位的选择
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超过1300万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发展,医疗保险逐渐普及健全,数以万计的肿瘤患者能得到正规、系统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
皮下注射胸腺法新(通用名注射用胸腺肽α1)、胸腺五肽等免疫调节剂就是生物治疗的一部分。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普遍低下,所以多数可以每日皮下注射胸腺法新、胸腺五肽等免疫调节剂[1]。
皮下注射的部位包括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后背、大腿前侧及外侧[1]。
临床常选上臂三角肌及腹部作为注射点。
作者随机调查了100例皮下注射胸腺五肽的患者,探讨注射部位的不同对患者疼痛及是否方便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9~11月的100例皮下注射胸腺五肽的患者,包括门诊和住院患者各50例,年龄45~65岁,肿瘤患者皮下注射部位的选择分析谢桂群(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成都610072)【关键词】肿瘤;注射,皮下;注射部位;疼痛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8-1242-02中图法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4月30日第28卷第8期J Mod Med Health ,April 30,2012,Vol.28,No.8静脉给药是救治危重新生儿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低体质量儿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由于不能经口喂养,胃肠营养功能差,需要长时间的胃肠外营养。
自静脉留置针技术推广使用以来,临床上多数患儿采用头皮、上肢、下肢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
而上述部位由于留置时间相对较短,且在静脉滴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局部渗出、肿胀等现象,很难达到理想的留置效果。
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不用反复多次穿刺,便于抢救用药。
现将本院新生儿科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对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274例,胎龄28~36周,出生体质量900~2800g 。
不同部位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皮肤红斑情况
不同部位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皮肤红斑情况张聪颖;刘雪梅;张雪;宋爱民【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患者疼痛程度及皮肤红斑情况,以期为选择最适合的注射部位以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15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风湿病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注射部位为左右上臂的外侧区域、腹部左右侧及左右大腿中部前侧,注射剂量为25 mg/次.比较上述6个部位注射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红斑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左上臂、右上臂、腹部左侧、腹部右侧、左大腿中部、右大腿中部注射数字疼痛分级法(numeric pain intensity scale,NPIS)评分分别为(2.94±2.34)、(2.91±2.20)、(1.86±1.89)、(1.90±1.99)、(4.13±2.69)、(4.05±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上臂、右上臂、腹部左侧、腹部右侧、左大腿中部、右大腿中部注射部位皮肤红斑发生率分别为8.20%、8.20%、4.10%、4.10%、14.75%、1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大腿中部、右大腿中部注射NPIS评分及注射部位皮肤红斑发生率均高于腹部左侧、腹部右侧、左上臂、右上臂注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左上臂、右上臂注射NPIS评分及注射部位皮肤红斑发生率均高于腹部左侧、腹部右侧注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部皮下注射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并减少皮肤红斑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年(卷),期】2016(033)017【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依那西普;皮下注射;疼痛;红斑【作者】张聪颖;刘雪梅;张雪;宋爱民【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1.1生物制剂注射用药依那西普是一种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超过1300万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发展,医疗保险逐渐普及健全,数以万计的肿瘤患者能得到正规、系统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
皮下注射胸腺法新(通用名注射用胸腺肽α1)、胸腺五肽等免疫调节剂就是生物治疗的一部分。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普遍低下,所以多数可以每日皮下注射胸腺法新、胸腺五肽等免疫调节剂[1]。
皮下注射的部位包括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后背、大
腿前侧及外侧[1]。
临床常选上臂三角肌及腹部作为注射点。
作者随机调查了100例皮下注射胸腺五肽的患者,探讨注射部位的不同对患者疼痛及是否方便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9~11月的100例皮下注
射胸腺五肽的患者,包括门诊和住院患者各50例,年龄45~65岁,
肿瘤患者皮下注射部位的选择分析
谢桂群(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成都610072)
【关键词】
肿瘤;
注射,皮下;
注射部位;
疼痛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8-1242-02
中图法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4月30日第28卷第8期J Mod Med Health ,April 30,2012,Vol.28,No.8
静脉给药是救治危重新生儿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低体质量儿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由于不能经口喂养,胃肠营养功能差,需要长时间的胃肠外营养。
自静脉留置针技术推广使用以来,临床上多数患儿采用头皮、上肢、下肢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
而上述部位由于留置时间相对较短,且在静脉滴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局部渗出、肿胀等现象,很难达到理想的留置效果。
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不用反复多次穿刺,便于抢救用药。
现将本院新生儿科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对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274例,胎龄
28~36周,出生体质量900~2800g 。
其中94例早产儿选用头皮
静脉,四肢静脉和颈外静脉,其余180例选用腋静脉留置。
1.2物品准备美国BD 公司生产的24GY 型静脉留置针、肝素帽、3M 透明敷贴。
1.3
选择血管
腋静脉解剖位置相对固定。
在体表投影相当于
上肢外展90°,自锁骨中点至肘窝中央的连线上1/3为腋静脉。
腋静脉在腋窝底部,位置较表浅,仅有浅筋膜及皮肤遮盖,易于分
辨。
有的患儿有时可见双腋静脉,如果出现双腋静脉,两腋静脉间总有明显的横支相连。
腋静脉在腋窝始终位于腋动脉的前内侧。
1.4操作方法将患儿平卧于开放式抢救台上,取仰卧位,头转
向对侧,在肩胛下垫一软枕,使其肩抬高20°~30°,将一侧手臂轻轻地拉直背伸,腋窝呈水平暴露,使穿刺侧上肢的肢体与躯干成
110°~145°角,由助手协助固定躯干,并用食指或两根棉签按压腋
静脉的近心端,使血管充盈暴露。
常规消毒皮肤,面积8cm ×10cm ,待干后,操作者左手稍绷紧腋窝外皮肤,在距穿刺点0.5~1.0cm 处与皮肤呈15°~30°角直刺血管,见回血后,放平套管针呈0°~5°角,再将套管针整体缓慢送入血管内0.2~0.5cm ,以确保针在静脉内,然后拔出针芯,连接肝素帽。
用预先抽吸好的生理盐水试通畅
后,用无菌透明胶贴固定套管针。
记录穿刺日期、时间及操作者姓名,然后将手臂恢复自然位置。
2护理体会
2.1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腋下静脉穿刺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止感
染的主要保障。
腋下静脉留置过程中,必须保持腋下静脉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分泌物、呕吐物的污染。
一般情况下3d 换1次透明敷料,如有穿刺部位渗血或可疑污染情况应立即更换敷
早产儿腋静脉穿刺的应用及护理
刘
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鞍山114011)
【关键词】
腋静脉;
输注,静脉内;
导管,留置;
早产儿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8-1243-02中图法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其中男45例,女55例。
1.2方法每例患者以3周为1周期,连续进行2周期,第1周,
采用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即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示指固定针栓,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快速刺入皮下,进针约1/2或2/3,松左手,抽吸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2];第
2周采用传统的腹部注射法,注射方法同上臂三角肌注射法;第3
周采用腹壁垂直进针法,即左手拇指、示指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襞,右手以执笔式持注射器,迅速垂直进针约1cm (根据患者胖瘦程度决定注射深度)。
2结果
2.1
疼痛比较
51例女患者和36例男患者认为腹壁垂直注射
较前两种方式疼痛减轻,其余患者认为每种注射方式都差不多,都比较疼,作者注意到这些患者都较偏瘦。
2.2是否方便比较门诊患者一致认为腹部注射比上臂三角肌
注射方便,因作者是在秋冬季作的调查,肿瘤患者都着秋冬装,上臂三角肌注射需脱衣服或捋袖子,极不方便还容易感冒;腹部注射则比较简单,只需解开裤带,露出脐部即可。
卧床患者对方便程度未作答。
3讨论
3.1
腹部注射面积相对较大,较少出血,更利于药液吸收
从生
理角度分析,腹部皮下脂肪层较厚,组织疏松,毛细血管相对较少,护士在操作中提起皮肤形成皱褶,使皮下间隙增大,细小血管松弛,屈曲,不易被破坏,减少出血,便于药液扩散和吸收[3];上臂三角肌下缘的注射范围小,皮下脂肪层相对较薄,反复注射易形
成硬结,影响药物吸收,30°~40°注射,针头易刺入肌肉层,肌肉层毛细血管丰富,刺破后易形成深部血肿[4]。
3.2垂直进针法较传统进针法疼痛减轻垂直进针法较传统进
针法使患者的痛感明显减轻,垂直进针时,进针速度快,针头在皮肤内行程短,损伤组织较少,不易损伤神经末梢或对神经末梢损伤较少。
传统进针时,针头在皮肤内行程长,针头斜面对组织的切割面积大,损伤组织较多,以至针头不慎损伤神经末梢较多,表现为患者疼痛明显。
3.3腹部注射较上臂三角肌注射更人性化,关爱患者肿瘤患
者长期静脉滴注治疗后,外周静脉发生静脉炎者较多或安置
PICC 导管居多,他们是个特殊群体,不愿别人用异样的眼光审视
他们,哪怕在夏天,他们很多人都会着长袖。
这样的患者选择上臂三角肌注射时需把衣袖捋到肩部,春夏天着装少还好,秋冬季节就比较麻烦,穿的多,捋不起衣袖,不得不脱衣服,极不方便容易感冒。
腹部注射则不受季节限制,更易被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的医院用药现状[J].中国执业药师,2011,8(3):16-18.
[2]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3]王伟薇.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2):42.[4]
姚
文.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护理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
志,2008,25(19):39-40.
(收稿日期:2011-12-19)
(本文编辑:苏
畅)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