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学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训练

合集下载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把所选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1.决定教育得领导权得就是( )。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2.教育与经济得关系,总得来说就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3.直接决定教育目得得因素就是( )。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4.( )水平决定教育得规模与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得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得需求C.生产力得水平D.教育得规模6、决定教育目得得就是( )A.家长 B。

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7.对教育结构得变化具有制约作用得就是( )。

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8.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得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

信息革命后9.提出普及初等教育得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10.能改变教育者观念得因素就是( )。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1.B2.A3.D3.4.C4.C5.C6.C7.D8.D9.A 10.B11.科学知识再生产得最主要途径就是( )。

A.社会科研机构得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得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12.“金字塔形”得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13.“平等得”开放式教育就是( )得特点。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14.环境文化与设施文化属于( )。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与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15.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得( )。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答案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答案
与此同时,通过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不断调整,珠海已经形成若干优势产业。近几年来,全市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生物医药以及精密机械制造等六大优势产业,其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这些优势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提升了珠海市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结构层次。在近期公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 - 2006中,珠海市制造业在全球城市产业竞争力排名跻身前20名,列第19名。报告指出,近年来珠海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脑软件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发展迅猛,有的产品甚至占全世界市场半数以上。此外,科技经济、港口经济和旅游产业,近几年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参考答案: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制定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3、简述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社会文化传统对教育诸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2)社会文化水平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的发展取决千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其提供的物质条件;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需求。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 )。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是( )。

A.科技B.经济C.综合国力D.教育2.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

A.1957年B.1982年C.1986年D.1990年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生B.教师C.学校的观念文化D.校园设施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 )提出的。

A.邓小平B.毛泽东C.胡锦涛D.周恩来9.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

A.师生的交互作用B.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C.同伴群体的影响D.社区的影响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2.(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17.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 )。

A.专业结构B.布局结构C.层次结构D.需求结构18.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19.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 )。

A.质量B.可能规模C.规模D.速度.20.( )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的研究范畴。

A.18世纪9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19世纪50年代D.19世纪9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1.学生文化的成因有( )。

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的影响 C.师生的交互作用 D.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E.社区的影响2.教育的功能有( )。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科学技术发展功能3.下列描述属于“网络教育”特点的有(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含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含答案)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填空题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____.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____.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____.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____、____的关系.6、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____.其核心是____、____.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____、____和制度文化等.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____;三是____.10、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11、学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1、学校文化2、人力资本理论三、选择题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六艺B、三科C、四学D、七艺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6、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四、简述题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填空题1、生产力2、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4、舒尔茨5、相互依存、相互制约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7、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8、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9、规章制度、角色规范10、校风11、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二、名词解释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三、选择题1-5:BABAB6:A四、简答题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答:(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答: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中学教育学同步训练

中学教育学同步训练

中学教育学同步训练第一篇:中学教育学同步训练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2.“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国家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3.“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教育所推崇的理想。

A.前制度化 B.非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里特5.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照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学校 B.学生 C.国家 D.教师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8.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茨基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20年代。

B.3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二、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2.教育(狭义)3.制度化教育三、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经历了哪些阶段?2.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

3.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

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D 《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B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许多文士设立私学,招收生徒,也有传授天文、数学的文士学校,于是“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3.B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认为每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的选择他的道路。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的政治功能受因素的影响。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2.教育的经济功能受因素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3.教育的文化功能受因素的影响。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 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4.教育的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受因素的影响。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 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5.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文化传统6.受教育的权利取决于。

A.家长B.政治经济制度C.学校D.生产力水平7.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8.提出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10.提出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11.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12.19世纪中叶提出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的是。

A.杜威B.洛克C.斯宾塞D.赫尔巴特13.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舒尔茨D.洛克14.“金字塔形”的登记制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15.“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教育的特点。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16.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学校文化D.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17.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18.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C.教师文化D.学生文化1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教育学题(华图课后同步训练我亲自总结的)

教育学题(华图课后同步训练我亲自总结的)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真题精解1、下列教育形式中属于狭义教育的是( ) 单选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2、多选教育的基本要素()A 教育场地B 教育者C教育管理D 受教育者E 教育措施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A 神话起源说B 生物起源说C 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历史时期是()A 原始社会B 古代社会C 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5、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 复杂性B示范性 C 创造性D主体性6、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A 重视道德教育B 重视文史教育C 轻视礼乐教育D轻视科技教育7、在中国古代,为后来中国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的著作有()多选A 《史记》B《论语》C 《学记》D《墨子》E 《战国策》同步训练1、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A礼乐射御书数 B 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天文 C 礼乐射辞书数D 算术几何文法修辞辩证法历法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A 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20世纪以后3“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5、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做是一个生物学过程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6、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A《民主主义与教育》B政治学C理想国D大教学论二、填空题7、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同步训练2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同步训练2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同步训练2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递文化知识B.发展生产力C.发展教育制度D.培养人2.( )是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A.学习B.同伴交往C.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活动D.课外活动3.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 )。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D.信息革命的出现5.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6.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 )。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教师文化D.学生文化7.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这说明制约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是( )。

A.社会意识形态B.社会政治制度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D.生产力发展水平二、多项选择题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主要体现在( )。

A.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C.是否确立重点中学D.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E.师生如何交往2.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 )。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价值成分D.理想成分E.制度成分3.校园文化可细分为( )。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文化C.学校精神文化D.教职工文化E.非物质文化三、填空题1.舒尔茨提出的__________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2.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四、简答题1.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2.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有哪些制约作用?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D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教育学 第二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教育学 第二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教育学第二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教育产生于社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四、问答题1.简述学校产的条件2.试述原始形态教育的特征3.试述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4.试述近代社会的教育特征5.试述现代社会的教育特征6.简述现代教育普及制度化的具体表现7.简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五、论述题联系当前社会实际,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六、案例分析小李失学谁之罪小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曾留级,原在城北小学读书。

暑假,小李家因城市规划拆迁至实验小学附近,全家户口随即由公安局统一迁到实验小学学区范围内。

放假时,城北小学教导处将转学证开给小李。

开学时,小李在父母陪同下满心欢喜来到实验小学教导处办理插班手续。

实验小学在县城内声誉极高,学额爆满,教导主任以无法接纳为由将小李拒之门外。

小李回到城北小学,城北也不予以接收,理由是户口不在城北小学学区,转学证已开出,学籍已不在保留。

开学已三天,两所学校推来推去。

小李父母到当地教育局反映,教育局找实验小学领导,该校领导两手一摊说,上级规定每班不得超过45人,先已经60人,再收无法安排课桌,也不符合教学卫生要求。

教育学概论习题1-4章(配答案)

教育学概论习题1-4章(配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判断题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 尽心上》。

(√)P12.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P23.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

(√)P2 4.“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 )P35.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与元朔五年,设博士弟子,是中国大学建立之始。

(√)P37.奴隶社会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四书”和“五经”。

( )P58.东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的建立。

(√)P59.“五经”包括《诗》、《书》、《礼》、《易中庸》、《春秋孟子》。

( )P61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

(√)P711.隋炀帝大业二年,设进士科,是科举制之始。

(√)P712.上个世纪末,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了两大教育上的决策:其一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二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 )P1113.中世纪的“四艺”指的是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伦理。

(√)P1414.中世纪的“七艺”指的是骑马、游泳、投矛、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 )P141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

(√)P1516.教育普及化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保证。

(√)P1817.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

(√)P2318.赫尔巴特的学生齐尔和赖因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 )P2319.杜威提出传统教育三中心是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教材中心。

( )P2420.十九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不断改造”。

( )P24 2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学-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A、25%B、28%C、33%D、36%5、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生B、教师C、学校的观念文化D、校园设施8、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什么的制约 ( )A、生产力水平B、生产关系C、国家的社会制度D、自然环境9、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A、师生的交互作用B、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C、同伴群体的影响D、社区的影响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什么()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13、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政治需要B、科技进步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业革命14、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A、人口环境B、社会生产C、政治制度D、自然环境1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和行为方式。

A、精神面貌B、思想观念C、抽象思维D、理性思考16、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A、“兴趣选择”B、“价值取向”C、“成功秘笈”D、“工作需要”17、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上。

A、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B、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C、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D、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18、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19、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互补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
2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3 .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D皮亚杰
4 .“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 1948年
B 1952年
C 1958年
D 1960年
5.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6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
7.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
A.文化B政治经济制度C生产力D.科学技术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B.组织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课程活动文化
9.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信息革命后提出了()的要求。

A.普及初等教育B.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C普及高级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大众化
10.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人力资本
11.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人力资本
二、填空题(不是考试题型,但可以训练知识要点的掌握)
1.-----------------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力量。

3. ------------------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5. -------------------------------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6.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

7. --------------------------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8. -----------------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9. 学校的精神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1.教育具有____功能、____功能、____功能、____功能。

12.通过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1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____和____。

14.世界各国重大的教育改革以____改革和____改革为核心。

15.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

16.舒尔茨通过____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__________
17.人力资本投资包括____、____、____和为适应____
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

18.教育对整个文化起着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9.从形态上看,可把文化分为____、____、____在文化诸因素中_________处
于核心地位。

20.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____和____两种形式。

21.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注重学生____能力的培养。

22.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开始就和____的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

23.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路实现:____和____。

24.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____的选择,对____的选
择来实现。

25.____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三、判断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学校教育应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
任务。

3.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而与一个国家的教育无
关。

4.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5.教育的规模,速度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

6.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7.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8.科技革命的影响,更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