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裂病(肛裂)(TCD编码:BWG030、ICD-10编码:K60.2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二、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脱肛病(直肠脱垂)(TCD编码:BWG060 ;ICD-10编码:K62.3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二、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TCD编码:BWG040,ICD-10编码:K61.0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二、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痔(混合痔)(TCD编码:BWG000,ICD-10编码:I84.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
二、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漏病(肛瘘)(TCD编码:BWG050,ICD-10编码:K60.3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
— 11 —
—12 —。
肛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肛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行肛瘘挂线术、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期可发热。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肛周及会阴部查体、直肠指诊。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分泌物培养4.辅助检查:肛周彩超、直肠腔内彩超,必要时瘘管造影,盆腔CT、盆腔MRI及结肠镜检查.5.鉴别诊断:肛周皮脂腺感染、肛周毛囊腺感染、大汗腺炎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凝血功能、生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乙肝三系、血型;(3)心电图;(4)胸片;(5)肛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盆腔CT、盆腔MRI、心脏彩超及结肠镜检查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若头孢类药物过敏,可替代应用其他种类抗生素(八)手术日为住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和全麻。
肛漏(肛瘘)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
又称痔漏。
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复杂低位肛瘘: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高位肛瘘: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
(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中医临床路径在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
中医临床路径在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发表时间:2013-12-10T14:58:31.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尹海英雷红梅胡雪梅[导读]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疾病,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溃破后的后遗症。
尹海英雷红梅胡雪梅(云南省德宏州中医院肛肠科 678400)【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091-02【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医临床路径在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意义。
方法将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肛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5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和护理方式,50例为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
然后对两组的患者满意度以及住院天数和治愈率进行数据比对,得出分析结论。
结果首先从患者的满意度来看,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8%,而观察组的满意度高达98%;其次从平均住院天数来看,对照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在6.01±2.24,而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平均只有4.24±1.26;从治愈率的结果来看,对照组的治愈率在84%,有少数并发症。
而观察组的治愈率在98%,基本无并发症。
结论中医临床路径在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使诊疗步骤更加清晰明确,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为患者的诊疗效果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种对于临床医疗行为的指导与监督,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优化、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即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又提升了医护的工作效率,资源利用更加科学,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关键词】中医临床路径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本文就探讨研究中医临床路径在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意义,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肛瘘患者资料,在加强患者病愈和提升护理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调查的100例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肛瘘患者,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临床路径
肛瘘 肛漏 中医诊疗方案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 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 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
肛瘘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 在肛肠疾病中占第三位。
中医称为“肛漏” 难自愈。
如手术不当可致肛门功能受损。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症状 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 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 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1 探针检查 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 肛门直肠镜检查 与亚甲蓝配合使用 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 瘘道造影 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 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辩证分型1、湿热下注证候 肛周有溃口 经常溢脓 脓汁稠厚 色白或黄 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按之有索条状物通向肛内 可伴有纳呆 大便不爽 小便短赤 形体困重 舌红 苔黄腻 脉弦滑。
治法 清热利湿方药 二妙丸合龙胆泻肝汤加减2、正虚邪恋证候 肛周瘘口经常流脓 浓汁稀薄 肛门隐隐作痛 外口皮色暗淡 时溃时愈 按之较硬 多有索条状物通向肛内 可伴有神疲乏力 面色无华 气短懒言 舌淡 苔薄 脉濡。
治法 补益中气、托里透毒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3、阴液亏虚证候 瘘管外口凹陷 周围皮肤颜色晦暗 脓水清晰 按之有索条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 心烦不寐 口渴 食欲不振 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 脉细数无力。
治法 养阴清热方药 青蒿鳖甲汤二、中医治疗肛瘘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
若管道内脓液引流不畅 可出现局部肿痛 或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称为瘘管性脓肿。
肛瘘的复杂程度与急性发作次数和程度有关。
以肛管括约肌深度为标志 瘘管经过此线为高位 在此线以下为低位。
只有一个内口、瘘管、外口称单纯性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口或瘘管、外口称复杂性。
肛瘘(单纯性低位肛瘘)日间手术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单纯性低位肛瘘)日间手术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瘘的单纯低位肛瘘患者。
一、肛漏(低位肛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漏病(TCD 编码:BWG0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 编码:K60.3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治指南”。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复杂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复杂高位肛瘘。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内治法: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二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炒栀子、车前子包、白术、茵陈。
(2)正虚邪恋证:扶正祛邪。
推荐方药:托里消毒饮加减,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芎、炒白术、茯苓、白芍、熟地、甘草。
(3)阴液亏虚证:养阴托毒。
推荐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
肛瘘临床路径标准【含表单】
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K60.3)行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肛瘘挂线术、肛瘘瘘管闭合术等。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王吉甫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多数病人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史;(2)如瘘管外口暂时封闭,则重新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症状,并可再次破溃流脓;(3)肛瘘外口经久不愈,常有分泌物排出,可引起肛门周围皮肤湿疹、瘙痒。
2.体格检查:(1)肛门视诊观察瘘外口的位置、数目、距肛缘的距离,以及瘘外口周围有无红肿、分泌物;(2)肛管直肠指检:自瘘外口至肛管可扪及条索状物,即瘘管,挤压瘘管时可见脓性分泌物从瘘外口溢出,并有疼痛。
3.辅助检查:(1)肛门镜检查:肛瘘的内口常在肛隐窝,局部可有充血水肿,有时可见分泌物。
(2)注射亚甲蓝双氧水混合液:可先用白纱布置入肛管内,再从瘘外口注入亚甲蓝,以了解瘘内口的大概位置。
探针探查用软质探针从瘘外口插入,可以探明瘘管的走行及瘘内口位置。
(3)瘘管造影:对高位或复杂性肛瘘可用碘油或泛影萄胺做瘘管造影,以了解瘘管的走行及其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4)直肠腔内超声:了解瘘管的走行及内口大大致位置。
(5)CT或MRI:对复杂性肛瘘或多次手术失败的肛瘘可行CT瘘管三维重建或MRI,以了解瘘管的分布走行及其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6)纤维肠镜检查:对复杂性肛瘘或多次手术失败的肛瘘可行纤维肠镜检查,以排除肠道炎性肠病等其它疾病。
肛门功能评估对高位或复杂性肛瘘或多次手术失败的肛瘘,术前可做肛管直肠测压行肛门功能评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手术学》(汪建平、詹文华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理疗、温热水坐浴,只适用于脓肿形成初期及术前准备。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3、对于有明确禁忌症者,先治疗原发病,可予以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3肛瘘疾病编码;2、无手术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粪三大常规;2、凝血功能检查;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4、肝肾功能;5、血糖、血脂;6、电解质检查;7、心电图;8、胸部X线片;9、肝胆脾B超检查及肛周彩超。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抗菌药物;2、术前按感染性疾病选择使用抗菌药物;3、术后视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必要时肛瘘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腰麻或鞍麻。
2、手术方式:肛瘘切开挂线术。
3、必要时输血。
4、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18天。
1、腰麻或鞍麻术后返回病房暂禁饮食6小时后,开始进食流食、流食,进而恢复至普食(忌食辛辣刺激、易上火之品)。
2、术后第二天伤口换药,中药熏洗;3、术后视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5、术后3天复查血常规;(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2、伤口生长良好,肛门肿痛流脓症状消失。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因任何因素导致的未能按临床路径履行流程的病例,包括患者在认知与知情同意/签名时不同意者,均作为变异情况。
(十二)参考费用标准:5000-6000元二、肛瘘临床路径表单(A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瘘(TCD:BWG050,ICD10:K60.3); 行肛瘘切开挂线术(ICD9CM-3:49.7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21天记录□完成初步诊断□完成术前评估□完成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式□向家属交待病情和手术事项□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下达手术医嘱、提交手术通知单□麻醉医生生命体征及创面渗血情况□评估疼痛程度□了解术后首次排尿情况,必要时留置导尿嘱:□肛肠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半流质饮食□陪客一人临时医嘱: □血细胞分析□血型□凝血功能□心电图□DR胸部□腹部立位光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15.0015.00137.0027.0084.0084.□肛肠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半流质饮食□陪客一人临时医嘱:□拟定于明日在会诊麻醉下行肛瘘部分切开挂线术□明晨禁食水3.8医嘱:□肛肠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饮食◎半流质饮食◎禁食水□陪客一人(术前)临时医嘱:□补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Ivgtt st○肛周彩超□免疫九项00105.0040.00280.00122.00122.00145.00○0.9%NS10ml+头孢呋辛钠1支皮试用(术后)长期医嘱:□停术前长期医嘱□肛肠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吸痰prn○吸氧prn○测血压Q1/2H平稳后改◎Q2H◎Q4H◎Q6H□抗生素使用◎0.9%NS100ml+头孢呋辛钠2.5 IVgttbid◎盐酸左氧酸酯注射液0.6 IVgtt bid ○5%GS250ml+维生素c 3.0+维生素b60.2+氨甲环酸0.5Ivgtt qd ○醋氯芬酸缓释片片 po prn ○0.9%NS250ml氯诺昔康医嘱:□护理常规◎局麻后◎腰麻后◎全麻后□去枕平卧位6H○曲马多0.1 肌注 st□按入院流程做入院介绍□进行入院健康教育□介绍入院各项检查前□完成各项入院检查的护理操作。
肛肠科临床路径病种
国家规定西医临床路径
济宁市中医院西医临床路径
国家规定中医临床路径
济宁市中医院中医临床路径
序号
病种名称
序号
病种名称
备注
序号
病种名称
序号
病种名称
备注
1
肛裂
1
肛裂
重复疾病分为县级医院适用版和通用版
1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
1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
2
血栓性外痔
2
血栓性外痔
2
痔病(混合痔)
8
肛门湿疡病(肛门湿疹)
8
肛门湿疡病(肛门湿疹)
9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9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10
痔病(内痔)
10
痔病(内痔)
11
痔病(外痔)
11
痔病(外痔)
12
肠澼(溃疡性结肠炎)
13
锁肛痔(肛管直肠癌)
14
息肉痔(直肠息肉)
总计
5种
总计
7种
总计
11种
总计
14种
2
痔病(混合痔)
3
肛裂
3
肛裂
3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3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4
肛周脓肿
4
肛周脓肿
4
脱肛病(直肠脱垂)
4
脱肛病(直肠脱垂)
5
血栓性外痔
5
血栓性外痔
5
肛裂病(肛裂)
5
肛裂病(肛裂)
6
肛乳头瘤
6
肠澼(放射性直肠炎)
6
肠澼(放射性直肠炎)
7
肛隐窝炎
7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中医临床路径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瘘行肛瘘除术。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病史: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必要时行CT或MRI定位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手术切除瘘管。
2、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止血、止痛药物、消肿药物等。
(四)标准住院日15-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瘘疾病;2、无手术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粪三大常规;2、凝血功能检查;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4、肝肾功能;5、血糖;6、电解质检查;7、心电图;8、胸部X线片;(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应用抗菌药物;2、术前按感染性疾病选择使用抗菌药物;3、术后视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必要时肛瘘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鞍麻。
2、手术方式:肛瘘切除术。
3、必要时输血。
4、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12-18天。
1、术后返回病房暂禁饮食6小时后,开始进食流食,进而恢复至普食(忌食辛辣刺激、易上火之品)。
2、术后伤口换药1-3次/日,物理治疗(红外线治疗);3、使用抗菌药物4、复查血常规;5、术后异常反应处理:(1)疼痛处理:酌情选用镇静药、止痛药;(2)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处理:理疗、导尿等;(3)伤口渗血处理:换药、出血点压迫或使用止血剂;(4)排便困难:口服软化大便药物,必要时诱导灌肠;(5)创面水肿:使用局部或全身消水肿药;(6)术后继发大出血的处理:压迫、填塞止血,必要时手术止血;(7)其他处理:呕吐、发热、头痛等,对症处理。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肛漏(肛瘘)临床路径表单
□对症处理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入院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完成各项入院检查的护理操作
□根据医嘱执行各项术前准备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交代术前注意事项
□术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年月日
(第日,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上级医师查房,指导术后治疗
□观察术后局部情况
□医师查房,观察术后局部情况
□询问排便情况
□术后换药
□中药熏洗坐浴
□上级医师查房,观察局部情况
□观察手术结扎线情况
□根据伤口情况,适时紧线
□术后换药
□中医辨证施治
□中药熏洗坐浴
□理疗
□疗效评估,确定出院时间。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地奥司明片2# Bid po
□换药qd
□红光治疗Bid
□中药熏洗Bid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肛肠科护理常规
□II级护理
□普食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维生素C针2.0 ivgtt qd
□生理盐水100ml+头孢呋辛针1.5 ivgtt Bid(头孢类过敏使用克林霉素)
□地奥司明片2# Bid po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术后康复、健康教育
□术后饮食指导
□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术后卫生宣教
肛漏病(肛瘘)中医诊疗方案
肛漏病(肛瘘)中医诊疗方案肛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其症状包括肛周肿痛、流脓以及可能的发热。
局部检查可以观察到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辅助检查包括探针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瘘道造影、直肠腔内超声以及CT或磁共振成像。
肛瘘可以分为低位和高位,单纯性和复杂性。
中医治疗肛瘘的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内治法。
一般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和减少发作,包括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大便规律、通畅,以及保持肛门清洁。
内治法则主要用于减轻症状和控制炎症发展。
辨证分型论治是中医治疗肛瘘的常用方法。
对于湿热下注证,可以使用清热利湿的方剂,如萆薢渗湿汤加减。
对于正虚邪恋证,可以使用扶正祛邪的方剂,如托里消毒饮加减。
对于阴液亏虚证(结核性肛瘘),则需要使用滋阴补液的方剂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栀子、XXX、白术、茵陈、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刺、川芎、白芍、熟地、甘草等。
病症表现为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脓水清稀,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等症状,舌红少津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治疗方法为养阴托毒,常用方剂为青蒿鳖甲汤加减,药物包括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等。
外治法包括熏洗法和外敷法。
熏洗法适用于手术前后缓解症状,先熏后洗,能活血消肿、止痛。
肛瘘协作分组协定方包括野菊花、蒲公英、艾叶、苦参、黄柏、花椒、大黄、冰片等,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胜湿止痒,用法为每次用1袋,用沸水冲泡袋中药品,温度25℃~30℃,时间5~10分钟,先熏后洗(坐浴),便后或睡前使用,每日1~2次。
外敷法适用于肛瘘急性期局部肿痛者,可选用拔毒膏、金黄膏等,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手术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肛肠科肛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肛痿肛痿,是肛门痈的继发病,由于瘦道内有炎性肉芽组织,肛窦部有原始感染病灶,因此经常化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必须进行切开、挂线等有效治疗。
【诊断】望诊:可见肛周有屡口,一个或多个;指诊应检查屡道的长短、粗细、行径及其内口部位,同时作肛门指检、银针探查,看是否能够贯通内口,亚甲蓝染色探测内口是否存在,也可作手术前的病灶染色,必要时可作碘油造影和活检。
1低位单纯瘦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即肛门直肠环下方),内口在肛窦部位(齿状线附近)的单支痿管。
2 .低位复杂髅管道在外括肌深层以下,内口在肛窦部位,外口和管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3 .高位单纯屡仅有一支管道,行径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屡管穿越肛门直肠环上方),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4 .高位复杂痿有两个以上管道或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治疗】一、疹管切除术适用于低位单纯性或低位复杂性肛瘦,以及高位肛瘦的低位部分。
手术方法:局部常规准备,1%普鲁卡因液局麻,而后用银针仔细探查痿道,贯通瘦道的内外口,用剪刀沿银针将肛瘦剖开,并将管壁剪平成V形。
另一手术方式,是将银针二端提起,沿疹道两侧底部全部剥离。
屡道手术成功的关键,不在管壁清除得彻底与否,而在于有否残存支道和内口是否彻底清除。
手术后创面,应仔细止血,外敷生肌散加油布加压固定。
术后处理:术后照常或减量饮食,24〜48小时开始排便,便后温开水洗创面,而后清除创面污物,消毒换药。
如有肉芽组织或创缘皮肤增生,可给腐蚀剂外敷或直接修除,创面约于2周左右愈合。
二、肛疹挂线疗法挂线对各种类型的肛疹都有效。
但由于挂线后的疼痛较切开为重,疗程较切开为长,因而适应证仅限于高位肛疹的高位部分。
挂线技术操作:取银针在探孔上系丝线,而后自疹孔慢慢探入瘦道,仔细寻找原始内口,拉出探针,丝线已由内口或外口进入瘦道,而后丝线的一端嵌入另端的双股中,握紧前端丝线,用力由瘦口内拉出。
这样丝线成为双圈,收紧,打上活结即成。
2~3天紧线一次。
肛漏中医诊疗方案2013
肛漏(肛瘘)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版)一、概述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肛周皮肤相通形成的瘘管,也称肛瘘。
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有内口或外口着,肛漏多是肛痈的后遗症。
其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其主要症状,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直肠。
中医诊断为肛漏,西医诊断为肛瘘。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2010版)。
(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又称痔漏。
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1)单纯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2)复杂低位肛瘘:具有2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2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高位肛瘘1)单纯高位肛漏: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2)复杂高位肛瘘:具有2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2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方案》(2010版)。
(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脓肿形成引流通道与肛管相通,造成病人排出脓液或渗液的症状。
肛瘘的治疗需要通过临床路径来规范化和标准化,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下面是一个包括肛瘘的完整临床路径,以便了解肛瘘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入院阶段:1.院前门诊接诊:病人首次出现肛门疼痛、瘙痒、坠胀等症状,前往就近医院进行初步检查和初步诊断。
2.住院手术鉴别诊断:病人住院后由肛肠外科医生负责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包括问诊、体格检查、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等。
3.影像学检查:如果需要进一步确定疾病的范围和程度,可以进行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4.术前准备和评估:根据鉴别诊断结果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并进行相关的体检、化验和心电图等检查,以评估病人的手术风险。
手术治疗阶段:1.术前准备和麻醉:病人术前住院,麻醉科医生根据手术类型和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手术方式选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瘘管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包括内开放、外开放、择期内瘘内切、肛门肛周ADVANCE闭合等。
3.手术操作:根据手术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包括局部感染皮肤切开、瘘管探查和切除、内瘘内切或ADVANCE等。
4.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给予病人止痛药物、宽谱抗生素和盐水冲洗等处理,预防术后感染。
术后康复和出院阶段:1.术后康复护理:包括术后伤口护理、坐浴、保持肠道通畅、避免便秘等。
2.术后并发症处理:如术后感染、伤口裂开、出血等并发症的处理。
3.住院期间随访:连续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出现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4.出院指导:包括术后护理要点、饮食指导、注意事项等出院指导。
术后随访阶段:1.术后复查:术后一定时间后进行复查,观察手术效果、伤口愈合情况和排恶臭脓液等症状。
2.远期随访:手术治愈后定期复查,观察是否复发或有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通过以上完整的临床路径,可以使肛瘘的诊断和治疗遵循标准化流程,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肛瘘-临床路径表
附件3肛裂临床路径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瘘行肛瘘切除术(二)诊断依据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体征: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必要时行瘘道造影、直肠腔内超声、CT或MRI定位诊断。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1)湿热下注: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非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行肛瘘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 1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1肛周、直肠区脓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 天(指工作日)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血糖、血脂、肾功、肝功、两对半、尿常规、心电、心彩、腹彩、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瘘的单纯高位肛瘘患者。
一、肛漏病(肛瘘)中医临
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漏病(TCD编码:BWG05)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
编码:K60.3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7-94)。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
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治指南”。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复杂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复杂高位肛瘘。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
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治指南” 。
肛漏病(肛瘘)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下注证
正虚邪恋证
阴液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
瘘)诊疗方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漏病(肛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漏病(TCD编码:BWG050和肛痿(ICD-10编码:K60.301)的患者。
2.单纯高位肛瘘者。
3.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
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凝血功能。
(3)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肝功能、肾功能。
(5)血糖。
(6)心电图。
(7)胸部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腹部超声、腔内超声、盆腔影像学检查(CT或MR)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 1 )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
( 2 )正虚邪恋证:扶正祛邪。
( 3 )阴液亏虚证:养阴托毒。
2.外治法
( 1 )中药熏洗法:适用于手术前后,缓解症状。
( 2 )中药外敷法:适用于肛瘘急性期局部肿痛者。
3.外用中成药:清热祛湿、理气止痛。
4.手术治疗:肛瘘切开挂线术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2.挂线已正常脱落,伤口生长良好,肛门肿痛、流脓症状消失。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肛漏病(肛痿)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漏病(肛痿)(TCD编码:BWG050 , ICD-10编码:K60.301 )
患者姓名: _________ 性别:_____ 年龄: _ 门诊号:____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___
住院日期:年月曰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d天—实际住院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