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9f41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c.png)
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在语言交流中,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八种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
一、上下文推断法上下文推断法是一种根据词语所在上下文来推断词语意思的方法。
通过观察词语在文章中的出现位置和前后搭配,可以推断出该词语的意思。
这种方法常用于推断生词的意思,也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技巧之一。
二、查字典查字典是了解词语意思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查阅字典,可以找到准确的意思,还可以了解该词语的读音、用法等信息。
在查阅字典时,要注意选择权威、准确的字典或词典,以确保获得正确的信息。
三、词素分析法词素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词语的组成来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通过对词语进行拆分和词汇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该词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四、语境分析法语境分析法是一种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将词语放在具体上下文中,结合其他语言手段进行分析和判断,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这种方法有助于准确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意思,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近义词比较法近义词比较法是一种通过比较同义词或近义词来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通过比较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等,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细微差别和不同用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扩展词汇量,提高同义替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反义词对比法反义词对比法是一种通过对比反义词来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通过对比一对反义词,如“伟大”和“渺小”,“快乐”和“悲伤”等,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情感色彩。
这种方法有助于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提高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七、词义演变法词义演变法是一种通过考察词语的词义演变来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词汇的含义也在不断演变和变化。
通过了解词义的演变过程,可以深入理解词语的现代含义,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历史文化知识。
八、语言文化背景了解法语言文化背景了解法是一种通过了解词语所代表的语言文化背景来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如何有效理解重点词语
![如何有效理解重点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e3e31e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6.png)
如何有效理解重点词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阅读有一定的速度。
在进行阅读时,为了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就必须学会正确地利用语境理解词语。
语文阅读教学中,特别强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文中”,即指扣语境,这是正确理解词义的前提;“重要词语”,主要指显示文章要旨的关键词语、耐人寻味的词语、显示结构层次的联络性词语以及起指代作用的词语等。
所谓“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就是揣摩、推断在语境中被具体化或被引申了的词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依托文本,丰富词语内涵引导学生对词语理解、感悟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内容、意思的理解,而要依托文本,将词语纳入文本的具体语境进行品味推敲,感悟词语潜在的、隐含的深层意思,领略的精妙用意。
如教学《灰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结尾处“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中的“欢蹦乱跳”一词时,我先引导写生读读句子再想一想句子里“欢蹦乱跳”是什么意思?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时,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课文里找哪些句子能帮助我们看到那只欢蹦乱跳的灰雀?学生便通过朗读找到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说“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这句话就是描写欢蹦乱跳的灰雀的。
我进而追问:哪些词语能让你体会到灰雀的“欢蹦乱跳”?学生又通过朗读这句话找到了“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这几个词都是说灰雀在很高兴地唱歌跳舞。
对“欢蹦乱跳”一词的理解,我将之放在全文语境中,引领学生通过联系上文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的确,对文章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在课文中便有相关的句子可以解释,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找到关键语句以便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二、创设情境,理解词语含义语文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不但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而且有趣有效。
如教学《争吵》一课,对“挨”字的理解:教学这部分时,我创设情境,“我“与克莱蒂争吵后想到父亲的话心情怎样,彼此对对方说“我在外边等着你”心情怎样,再引导学生找到“毕竟我心里有事,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这句话想象当时我的心理,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挨”字的用法: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理解词语的三种方法
![理解词语的三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cfe7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b.png)
理解词语的三种方法
理解词语是每个人在语言学习中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语境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是指通过上下文语境来推断词义的方法。
在语言交际中,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与上下文密切相关。
通过理解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推断出词语的含义。
例如,在句子“他是个十足的书呆子”中,“书呆子”的含义可以从上下文中推断出来,即指喜欢读书、痴迷于书本的人。
二、词根词缀法
词根词缀法是指通过分析词语的构成来理解词义的方法。
大多数英语单词都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
词根是单词的基本部分,表示单词的基本意义;词缀分为前缀和后缀,可以改变单词的意义。
例如,“unhappiness”是由“un”前缀和“happiness”词根组成的,因此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是“不快乐”。
三、近反义词法
近反义词法是指通过寻找与目标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来理解词义的方法。
在语言中,有些词语的含义相近或相反,通过比较这些词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对目标词语的理解。
例如,“beautiful”和“ugly”是反义词,前者表示“美丽的”,后者表示“丑陋的”。
总之,语境推断法、词根词缀法和近反义词法是三种非常有效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在实际的语言学习中,可以将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如何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如何在语境中理解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6f1004d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1.png)
如何在语境中理解词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小学的每个年段都提出了“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要求:低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中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高年级: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词语教学,关于'解释词语” 也总结出了很多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如结合图画,来了解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结合上下文,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查字典,查阅重点字,通过重点字义来解释整个词语一般情况下的意思;查字典,查词语中的几个字,通过字义串联组合的方式;联系已有积累,尝试用'设想中的近义词” 来“更换”理解(近义词互换解释词语的方法,对学生来讲,就是一个“试悟””的过程。
)实际的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与一般情况下的解释词语不完全相同,阅读的理解词语,不单单是为了完成词语意思的解释,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解词语,来实现对文章内容、情感表达的理解,促进词语积累与运用。
阅读中的词语理解目标有五种类型。
第一种,理解所有生词的意义。
阅读过程中,所有的生词,都需要通过解释来读懂文字。
也就是说,学生需要一边读书,一边经历对词语字面意思进行解释的过程。
遇到一个生词,这个词语不理解,就得想一想,查一查,顺一顺,把这个词语的意思解释明白,从而能够读懂句子,知道作者这个词、这个句子在写什么。
第二种,体会词语意思的“具体性”“唯一性〃特点。
在阅读过程中,有些词语,仅仅读懂词语的一般意义、字面意思还不够,还需要读懂一些词语所写事物的具体特征,也就是这个词语与作者所描写的特征进行对照,体会出这个词语在语境中的独特意义。
如《木兰从军》中有一个词语“挎〃,这里,除了一般意义外,还得体会到这里的“挎〃,不是“挎篮子〃的动作,而是“斜背着〃,不是用手臂“挎〃而是用肩背来“挎〃。
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44ef443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8.png)
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要如何帮助孩子表述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在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是基础,也是关键。
对于一些抽象概念或生僻的词语,孩子们往往难以理解其含义和用法,更谈不上运用。
教育专家建议您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一、创设情境,理解词义1. 增强语境,表述词语:不要孤立地讲解词语,而是要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孩子从阅读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例如,可以让孩子观察句子中词语所处的环境、人物的行为、事件的背景等,最大限度地推断出词语的含义。
2. 举例说明,加深理解:可以用孩子熟悉的事物或生活常识来解释词语的意思,或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明白词语的具体含义。
例如,讲解“勤劳”这个词语,可以用“小蜜蜂勤劳地采蜜”,“农民伯伯勤劳刻苦地种植粮食”等例子来证明。
3. 角色扮演,体验词义: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体验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例如,解释“勇敢”这个词语,可以让孩子们扮演勇敢的小英雄,说出坚强的言行。
二、强化练习,巩固记忆1. 词语搭配练习:引导孩子参与词语搭配练习,例如“春风、春雨、春光、春意”等,帮助孩子理解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
2. 词语造句练习:进行造句练习,巩固孩子们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并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词语辨析练习:可以选择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让孩子们参与辨析练习,帮助他们区分词语的细微差别。
4. 游戏化练习:将词语练习融入游戏,比如“词语猜谜”、“词语配图”等,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加深他们对词语的记忆。
三、拓展延伸,丰富积累1. 课外阅读,积累词汇: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从阅读中学习积累更多词汇,并学习词语的用法。
2. 联系生活,丰富词语:引导孩子将学习到的词语与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生活中遇到了生词,可以不查字典或询问家长,并尝试将新词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
3. 词典查询,掌握规律:鼓励孩子使用字典,并引导他们观察词语的结构、词性、用法等,掌握词语的规律,进而提升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年级理解词语的五种方法
![三年级理解词语的五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3994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3.png)
理解词语在三年级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及五种方法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理解词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这一阶段的词汇量积累与运用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沟通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掌握正确的理解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情境体验法情境体验法是通过模拟或重现文中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
操作步骤如下:1. 仔细阅读课文,找到需要理解的词语。
2. 通过查找资料、询问老师或家长,了解该词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3. 与同学合作,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情境的方式,重现课文中的场景。
4. 在模拟情境中,尝试运用该词语,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查阅字典法查阅字典法是学生在遇到生词时,通过查阅字典来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
操作步骤如下:1. 当在课文中遇到生词时,及时查阅字典。
2. 了解该词语的读音、基本含义和用法。
3. 结合上下文,理解该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4. 在笔记中记录该词语的常见用法和例句,方便以后复习。
三、联系上下文法联系上下文法是通过阅读上下文,借助语境的提示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操作步骤如下:1. 在阅读课文时,注意观察上下文中与生词相关的内容。
2. 通过上下文的提示,理解生词的含义和用法。
3. 结合生词在文中的具体语境,加深对其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4. 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该词语的含义,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
四、讨论分享法讨论分享法是通过与同学、老师或家长讨论,分享对词语的理解和体会。
操作步骤如下:1. 在学习课文后,挑选出需要深入理解的词语。
2. 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展开讨论,分享各自对词语的理解和体会。
3. 听取他人的观点和建议,反思并修正自己的理解。
4. 记录讨论过程中的关键信息,整理成笔记,方便以后复习。
五、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操作步骤如下:1.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课文或段落,从中找出需要理解的词语。
理解词语的五种方法
![理解词语的五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119f9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0.png)
理解词语的五种方法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
理解词语的含义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理解词语的五种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词语的含义。
首先,通过词语的词义来理解。
词语的词义是指它在语言中所代表的具体含义。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词典、语法书等工具来了解词语的词义。
例如,我们可以查阅词典来了解“美丽”这个词的具体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其次,通过词语的词性来理解。
词性是指词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理解词语的词性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它。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性,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
第三,通过词语的搭配来理解。
词语的搭配是指它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时所具有的特定含义。
了解词语的常用搭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语言材料来了解词语的常用搭配,从而提高我们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第四,通过词语的语境来理解。
词语的语境是指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包括句子、段落、篇章等。
理解词语的语境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它的含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词语所处的具体语境来确定它的具体含义,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它。
最后,通过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来理解。
词语的内涵是指它所包含的抽象含义,而外延是指它所涵盖的具体对象。
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它。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思考词语所包含的抽象含义和涵盖的具体对象来拓展我们对词语的理解。
综上所述,理解词语的含义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基础,而理解词语的五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词语的含义。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准确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词语解释的方法和技巧
![词语解释的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d1a87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6.png)
词语解释的方法和技巧词语解释的方法1、语境理解法: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
通过上下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在句子“他是个有抱负的人”中,“抱负”一词可以理解为“远大的志向或理想”。
2、拆拼串联法:把词拆开来,先解释每个字,再把每个字的意思串联起来表示词语的意思。
3、近义换词法:借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解释词语。
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句的基本意思不变,那么就说明这个替换的词语与原词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4、反义词否定法: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不”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运用时,先找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然后在这个反义词前加一个否定词“不”,就是这个词的意思。
5、比喻解释法:将需要解释的词与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
6、扩充解释法:对词中需要解释的词素进行适当扩充的方法。
7、归类解释法: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语可以采用归类的方法进行解释。
8、重难点攻破法:找出词中重点字、难点字进行推敲、解释。
9、故事迁移法: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的词语,往往是通过故事引申出一个道理。
这种情况先解释成语本意,再解释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10、下定义解释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解释。
词语解释的技巧1、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习词语时,要尽可能准确理解其含义,包括其语境、语用和情感色彩等方面。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要特别注意区分它们的含义和使用场合,避免在使用时出现错误。
2、重视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学习:近义词和反义词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词语的重要工具。
通过比较它们的含义、用法和区别,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还可以扩展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语境学习:词语的含义和使用往往与具体的语境密切相关。
因此,在学习词语时,要尽可能结合具体的语境,例如通过例句、段落或对话等形式,来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词语,并在实践中更加准确地运用它们。
课文中理解词语意思的三种方法
![课文中理解词语意思的三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11026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d.png)
课文中理解词语意思的三种方法在阅读课文时,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掌握文章内容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三种在课文中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领悟文章的精髓。
一、语境分析法语境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词语所在的上下文环境来推断词语的意思。
在课文中,每个词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前后句子、段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把握这种联系,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有“袅娜”一词。
单从字面上看,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其含义。
但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描述荷花时使用了“袅娜”一词,同时提到了“轻盈”、“柔美”等形容词。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袅娜”在这里指的是荷花优美、轻盈的姿态。
二、词义追溯法词义追溯法是指通过查找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来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词语的来源,从而更好地把握其在文章中的含义。
例如,《背影》一文中出现了“蹒跚”一词。
我们可以先查找“蹒跚”的本义,了解到它是指行走不稳、摇摆的样子。
然后,结合文中描述父亲送别儿子时的情景,我们可以理解到“蹒跚”在这里用来形容父亲年迈、步履维艰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三、同类比较法同类比较法是指将课文中的词语与同类的其他词语进行对比,从而推断出词语的意思。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已知的词语来理解未知词语的含义。
例如,《庐山谣》一文中出现了“峥嵘”一词。
我们可以将其与文中其他形容山的词语如“险峻”、“雄伟”等进行对比。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峥嵘”与这些词语具有相似的含义,从而推断出“峥嵘”在这里是指山势高大、壮丽。
总之,掌握这三种方法,有助于我们在阅读课文时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提高学习效果。
词语理解的方法
![词语理解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6182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8.png)
词语理解的方法词语理解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关键之一。
掌握好词语理解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词汇,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词语理解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重词语的词义辨析。
词义辨析是指理解和区分词语不同词义的能力。
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词语有多个词义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
例如,“明天”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表示时间的明天,也可能表示将来的某一天。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避免武断地理解词语,以免造成误解。
其次,要善于运用词语的搭配和固定搭配。
词语的搭配是指在语言表达中,某些词语常常与其他词语搭配在一起使用,形成固定的搭配习惯。
比如,“酷暑”、“炎热”、“酷热”都是用来形容天气的词语,但它们的搭配习惯不同,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语搭配。
因此,我们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和运用词语的固定搭配,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准确性。
此外,要注重词语的词汇搭配。
词汇搭配是指在语言表达中,某些词语在搭配时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约束性。
比如,“热烈欢迎”、“热情接待”中的“热烈”、“热情”都是表示热情和热烈的意思,但它们在搭配时所表达的语义和情感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要注重词语的词汇搭配,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最后,要善于通过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语境是指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和语言情景。
在语境中,词语的含义会受到语言环境和语言情景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比如,“明天”这个词在“我明天去上海”的语境中表示时间的明天,在“他的未来前途一片光明”中表示将来的某一天。
因此,我们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避免脱离语境武断理解词语。
总之,词语理解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注重词义辨析、词语搭配和固定搭配、词汇搭配以及语境的理解。
重点解析如何通过语境推测词语意思
![重点解析如何通过语境推测词语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08855d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2.png)
重点解析如何通过语境推测词语意思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或不熟悉的词语,这时候通过语境来推测词语的意思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解析如何通过语境推测词语意思的方法和技巧。
一、词义辨析法在篇章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往往会因为上下文的关系而产生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对上下文进行仔细思考和分析,从而推测出词语的意思。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词义辨析:1. 上下对应法:通过前后文的对应关系,推测词语的意思。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中,我们遇到了“生态系统”的词语,通过对上下文的仔细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推测出“生态系统”指的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组成的系统。
2. 反义词法:通过上下文中的反义词或相对词,推测词语的意思。
例如,在一篇描述人物性格的文章中,我们遇到了“善良”的词语,而在后文中提到了该人物的“阴险”,通过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我们可以推测出“善良”是指这个人物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善良。
3. 举例词法:通过上下文中的举例说明,推测词语的意思。
例如,在一篇讲述夏天天气的文章中,我们遇到了“酷热”的词语,在后文中出现了“烈日炎炎、汗如雨下”等描述,通过对这些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出“酷热”是指天气非常炎热。
二、词根词缀法大部分词语都有词根和词缀,通过分析词根和词缀的含义,我们可以推测出词语的大致意思。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分析:1. 前缀分析法:通过分析词语的前缀,推测出词义。
例如,我们遇到了“反对”的词语,通过前缀“反-”可以推测出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同意、持反对意见”。
2. 后缀分析法:通过分析词语的后缀,推测出词义。
例如,在一篇描述身体状况的文章中,我们遇到了“疲劳”的词语,通过后缀“-劳”可以推测出这个词的意思是“身体疲倦、感到疲劳”。
3. 词根分析法:通过分析词语的词根,推测出词义。
例如,在一篇讨论科技发展的文章中,我们遇到了“生物技术”的词语,通过词根“生物”可以推测出这个词的意思是“利用生物原理、方法进行技术研究”。
完整版)阅读技巧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完整版)阅读技巧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b84ed3f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7.png)
完整版)阅读技巧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怎样准确地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意思呢?最有效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借助语境来理解词语。
在具体解释词语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方法一:拆拼法。
将词语拆开来,先解释每个字,再将每个字的意思组合起来表示词语的意思。
例如,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中,“自勉”一词,“自”指自己,“勉”是勉励,二者合起来的意思是“自己勉励自己”。
例题:1.如果你站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纵目四望,就会感到气质、风度不一般,你也必定会深深爱上这宏伟壮观的广场。
气度不凡的意思是气质和风度不一般。
2.太阳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梦幻的世界。
梦幻的意思是梦中的幻境。
3.XXX的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书本不离手。
方法二:近义换词法。
这种方法是借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解释词语。
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句的基本意思不变,那么就说明这个替换的词语与原词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例如,在《第一朵杏花》中,XXX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如果将“顷刻间”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突然间”、“一转眼”、“转瞬间”,词语的意思就出来了。
例题:1.XXX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顷刻间的意思是一转眼、转瞬间。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一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诚实的意思是做人要老实厚道。
方法三:反义词否定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反义词或否定词来解释词语的意思。
例如,在《草房子》中,作者用“寂静无声”来形容夜晚的安静,这里的“无声”是通过否定词来解释的。
经过以上三种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意思。
1、一天中午放学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无法回家吃午饭,于是到学校对面的幸福餐厅去吃面。
倾盆大雨:形容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雨势很大。
词语理解的方法
![词语理解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b6075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9.png)
词语理解的方法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理解和运用各种词语。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词语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词语理解的方法。
首先,要注重词语的语境。
词语的意义是随着语境而变化的,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时,要注意词语所处的具体语境,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其次,要善于查阅词典。
词典是我们理解词语的重要工具,通过查阅词典,我们可以了解词语的词义、词性、用法等信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词语。
在查阅词典时,我们可以选择多种工具,如纸质词典、电子词典、在线词典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词语的含义。
另外,要注重词语的词缀和构词法。
词缀是构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词缀的含义和作用,我们可以推测词语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词语。
此外,了解构词法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词语,例如通过词根、前缀、后缀等构词成分来推测词语的含义。
此外,要通过语境推测词义。
有时候,我们在理解词语时可能会遇到生僻词或者不熟悉的词语,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推测词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词语。
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系,我们可以推断词语的意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词语理解方法。
最后,要注重词语的实际运用。
词语的理解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地使用词语。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语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词语理解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词语理解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75acc9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c.png)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理解词语是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词语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是通过词语的词义来理解。
词义是词语的基本含义,是我们理解词语的出发点。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词典、语法书等工具来了解词语的词义,也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语言材料来积累词语的词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来理解其词义,比如通过阅读文章、听取讲座等方式。
其次,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二是通过词语的词性来理解。
词性是指词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理解词语的词性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词语。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新词时,可以通过词尾、前缀等来判断其词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第三,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三是通过词语的搭配来理解。
词语的搭配是指词语在句子中常常搭配出现的现象,通过词语的搭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比如,一些动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积累这些搭配来更好地理解词语。
最后,理解词语的方法之四是通过词语的语境来理解。
词语的语境是指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环境,通过词语所处的语境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在理解词语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所处的语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词语。
总之,理解词语是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通过词义、词性、词语的搭配和语境等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
希望大家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61bce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7.png)
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掌握了正确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词语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词语的词义来理解它。
词义是词语所代表的意思,是词语的基本特征。
在理解词语时,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阅读相关的语境来了解词语的词义。
比如,对于生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在句子中找到上下文来理解它的意思。
通过了解词语的词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词语的搭配来理解它。
词语的搭配是指词语在句子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
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搭配习惯,通过了解词语的搭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比如,一些动词和介词的搭配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记忆和积累来掌握它们的用法。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词语的词缀来理解它。
词缀是指词语中具有一定意义的部分,包括前缀、后缀和词根。
通过了解词语的词缀,我们可以推测出词语的意思,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
比如,通过词缀“un-”我们可以理解“unhappy”是“不快乐的”这个意思。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词语的语境来理解它。
词语的语境是指词语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上下文。
通过了解词语所处的语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比如,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来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
总之,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词义、词语搭配、词缀和语境来进行。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能够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词语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如何结合文章语境理解词语
![【高中语文】如何结合文章语境理解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8a444b9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0.png)
【高中语文】如何结合文章语境理解词语作者:山西苗满红汉语博大精深。
有时,对词语的解读不仅可以看其表面意义,还可以看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这类话题的思路是:首先,我们应该找出原文的意思或字面意思。
这个似乎不太难。
其次,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这个词是否是文本中的原意。
一般来说,它不是原意或字面意思。
更常见的情况是,它可能是引申意义或比喻意义,并使用原单词的意思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第三,试着在课文中解释这个词的意思。
1.云好像天气的招牌,天是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朱勇的“见云知天”(1)招牌原是挂在店铺门外同人打招呼的牌子。
例如群英药店的牌子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买药的地方,小徐快餐的牌子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吃饭的地方,寿衣店的牌子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卖死人衣服的地方。
(2)这句话的意思显然不是关于商店,而是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标志的使用就是一个例子。
这意味着云层对天气的影响就像商店的招牌一样。
事实上,这意味着人们知道当他们看到什么样的云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3)“招牌”在这句中的意思是说云就像店铺外的牌子一样,看见什么样的云,就知道将要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美国宇航员在太空探索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1)里程碑的原意是指道路两侧用来记录里程的石碑,后来又延伸到重大事件,可以作为历史进程中的标志。
(2)本句子的意思显然不是在说道路的事,那就应该考虑引伸义---在历史进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在本句中这个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是什么呢?是登月。
登月是什么进程中的大事呢?是人类中的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我们现在明白了本句在说登月和宇航事业的关系时用里程碑是打了个比方,是说登月对宇航事业的作用就像是里程碑的作用,其实就是说登月对于宇航事业来说是一件大事,就像是一个里程碑一样。
(3)这句话中的“里程碑”意味着登月是人类探索太空的航空航天行业的里程碑事件。
3.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语境中理解词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小学的每个年段都提出了“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要求:低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中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高年级: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词语教学,关于“解释词语”也总结出了很多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如结合图画,来了解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语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结合上下文,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查字典,查阅重点字,通过重点字义来解释整个词语一般情况下的意思;查字典,查词语中的几个字,通过字义串联组合的方式;联系已有积累,尝试用“设想中的近义词”来“更换”理解(近义词互换解释词语的方法,对学生来讲,就是一个“试悟”的过程。
)实际的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与一般情况下的解释词语不完全相同,阅读的理解词语,不单单是为了完成词语意思的解释,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解词语,来实现对文章内容、情感表达的理解,促进词语积累与运用。
阅读中的词语理解目标有五种类型。
第一种,理解所有生词的意义。
阅读过程中,所有的生词,都需要通过解释来读懂文字。
也就是说,学生需要一边读书,一边经历对词语字面意思进行解释的过程。
遇到一个生词,这个词语不理解,就得想一想,查一查,顺一顺,把这个词语的意思解释明白,从而能够读懂句子,知道作者这个词、这个句子在写什么。
第二种,体会词语意思的“具体性”“唯一性”特点。
在阅读过程中,有些词语,仅仅读懂词语的一般意义、字面意思还不够,还需要读懂一些词语所写事物的具体特征,也就是这个词语与作者所描写的特征进行对照,体会出这个词语在语境中的独特意义。
如《木兰从军》中有一个词语“挎”,这里,除了一般意义外,还得体会到这里的“挎”,不是“挎篮子”的动作,而是“斜背着”,不是用手臂“挎”而是用肩背来“挎”。
第三,体会词语所表达事物的特点,作者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有一些关键的词语,还需要体会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特殊作用。
如《可贵的沉默》中的“稚拙”,意思就不单纯是“简陋、笨、粗糙”,这里还表达着“虽然……但是……”的语气转折,强调着对“稚拙礼物”的喜爱的情感态度;再如,《触摸春天》中“悄然合拢”的“拢”,一个字,一个词语,表达了文中主人公安静“对蝴蝶那种非常小心呵护”的内心,表达了作者对安静热爱生活态度的赞美。
第四种,体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发生的意义变化。
有些词语,在实际的语言环境当中,产生了引申意义、变化的意义、比喻的意义、象征的意义。
这类词语,一般在表达感情上起着特殊的作用。
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里程碑”;《再见了亲人》中的“洒满鲜血”,就是引申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碰壁”,这就是“转义”;《白杨》中结尾的“小白杨”就是象征意义。
这类词语,就必须结合语言环境去体会它们在语境中发生了变化的“确切含义”。
第五种,体会词语用法的奥妙与规律。
理解词语,不单单是为了获取意义,更是为了将来能够很好的积累和运用。
所以,要体会词语的运用环境、用法的一般性特征、词语运用的奥妙。
这第五种类型,一般是阅读者在第二、三、四中类型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自然实现对“表达规律”的一般性思考,可以在第三、四类型中同时发生,也可以是单独作为一个“理解目标指向”,去思考体会,去归纳整理。
上面五种类型,根据课文中词语的特点,根据年级阅读要求的提升,而逐步从词语的一般性、字面性所指,过渡到在文中的特定所指,再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独特性、用法奥妙所在。
从“解释”的角度看,但凡阅读中成为“阅读障碍”的词语(生词),都需要去解释,可以针对词语特点和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条件实际,选择前面提出的各种方法来读懂词语的基本意思。
而第二、三、四类型的词语,则不是全部,更多的是一些在表达事物特征上起特定作用的、在表情达意上起关键作用的关键词语。
阅读者会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而各自有不同的选择。
实际阅读中,完成对生词意义的一般性了解,可以采用前面谈到的各种策略。
在“解释”词语一般意义的基础上,完成后面几种类型目标,还需要教学生学会在语境中体会独特意思、情感态度、变化意义和作用的思考方法。
在语境中去体会词语的意思、作用、表达的情感,有哪些方法呢?与自己的日常表达相比较,体会文中用词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
联想自己日常如何表述,比较所写事物特点与自己的日常表述有何异同,体会文中词语表达出了“自己日常表达中没有表达清楚或者不能的意思”或者“原来自己不能找到合适词语表达的意思”。
读书的时候,认真思考:作者在这里用词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过去我知道笔下的事物的特点用什么词来表达吗?过去我是用什么词来写这个事物特点的?我的写法与文中的用词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文中的用词好在哪里?这个时候,如果可能,再查查字典、词典,体会文中用词所表达意思的特殊意义所在。
如《月亮的心愿》中“月亮又来到另一个家的窗前,只见一个小女孩正在照顾生病的妈妈。
”这里有个词语“照顾”,通过研究“顾”的字理,明白了“照顾”就是“用心看护”的意思之后,就可以结合课文的语境来思考“这里是谁照顾谁”?可能怎样“照顾”,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到“用心、细致”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体会:过去我们怎么说?可能就是“帮”。
于是就可以比较:“帮”是怎样的行为?“照顾”的行为跟“帮”有什么不同点?从而更好理解“照顾”的含义,更好地理解小女孩“照顾父母”的行为特点和内心特点。
再如,《可贵的沉默》中的“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这里,用了“稚拙”这个词语。
通过查字典,可以了解到稚拙原意的是动作“笨、不熟练、生疏”,而在这里写的是“礼物”,是礼物稚嫩、不成熟、不完美的意思。
在读懂基本意思之后,思考:日常,我们说礼物会怎么说?简单、不像样子。
而在这里,用“稚拙”写出了“简单、不像样子”这样的词句没表达出来的什么意思?稚嫩,我们很小,还不成熟。
所以,我们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也是透着“小”这样的意思,是孩子做出来的,而“简单”则不能表达出来这个意思。
这就是课文中“稚拙”表达出来的意思。
在语境中进行“用上”和“不用”的比较,体会文中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课文中的很多用词,在对事物属性、特点进行限制或者形容说明。
而学生在日常表达中,常常会省略掉。
读书过程中,就可以联系自己日常的表达,体会“用上这个词”和“不用这个词”,在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上有什么不同点?从而通过阅读,对事物特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明白写话的时候,该如何用词来具体表达事物特点。
如《我为你骄傲》,作者写道:“一直等到天黑,我才悄悄地来到老奶奶的家门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
”这里,作者投完了信,心里感到轻松的时候,用了“顿时”,“顿时”就是“立刻、一下子”的意思。
而我们日常很可能就写“我的心里感到一阵轻松”。
用上“顿时”与不用“顿时”,意思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联系文中的内容“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心里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
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
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不自在。
我决定把送报纸的钱攒起来,给她修理窗户。
三个星期过去了,我已经攒了7美元。
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
”用上“顿时”就表达出了“我”从“害怕、不自在、沉重、有压力”到“轻松”的变化速度,表达出了“我”终于能弥补过错,真诚道歉,心里才坦然,有了解脱。
再如《月球之谜》开头部分:“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这里,作者写月光用了“皎洁”一词。
皎洁:从形声字理解“皎”,并结合上文的“明月”可以理解为“洁白、明亮”;洁,洁白。
“皎洁”意思就是明亮、洁白的。
用上这个词与不用,有何区别?结合下文“美好的遐想”去思考,就可以明白:“皎洁”与“美好的遐想” 相联系,“美好的事物”才能产生“美好遐想”的。
这里写出了月亮美好的特点,也在表达作者赞美的感情。
在语境中进行“同义、近义换词比较”,读懂词语在语境中的“唯一性”特征。
前面我们说过,作者所要表达的事物特点是具有独特性的,用词也具有“唯一性”。
要读懂这“唯一性”,进而读明白作者笔下事物的特点,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感情,就需要去研究文中词语与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其他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如《触摸春天》写蝴蝶在安静掌心和被放飞的动作,一个是“扑腾”,一个是“扑闪”。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两个词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思考这样的问题,再把词语分别放到语境中细细思考,就会发现“在掌心被拢住”,蝴蝶在里面只能不断撞击安静的手掌,“扑腾”写出的是这样“被囚禁”的特点;放飞后,自由了,翅膀可以任意扇动,于是,就可以扑闪了,作者写出的是这样的特点;而在《生命生命》中,飞蛾在手指尖,翅膀不能动,它也在挣扎,但是只能“鼓动”了。
词语虽然意义相近,但是细微差别表现着细微的特点。
这样进行比较,就准确地体会到了事物特点,并且揣摩到了用词“唯一性,准确性”的特点。
如《孔子拜师》,老子说:“我在这里迎候你”,这里用“迎候”表达了对孔子的尊重。
既然是尊重,还有一个词语是“恭候”。
老子为什么没用“恭候”?联系人物的身份,我们去思考,老子是老师,长者,辈分高,用“恭候”,辈分和学识不如孔子了,所以,“迎候”既表达了尊重,又符合老子的身份。
这样的比较,不但体会到了词语意思的细微差别,体会到了文章中词语所表达的意思特点。
而且,还准确地体会到了作者所表达思想感情、用词搭配合适等独特的奥秘。
从上下文中,找出作者用词所表达观点的理由。
在课文中,作者经常会用词语来表达一些观点。
而总是要有理由的,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很多时候,这个理由,是可以从课文的上下文中找出来的。
找出了这个理由,就能对作者“用词语表达的观点”更加信服,理解更加透彻。
如《翠鸟》一文,作者写翠鸟的外形:“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这里,作者用了“鲜艳”一词来表达作者对翠鸟羽毛颜色赞美的态度。
词典中,鲜艳的意思是:“颜色鲜明而美丽”,为何说是“鲜明而美丽”?去看看下文,“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这么多色彩,让人感觉很美,而且这么多色彩,让人感觉新鲜、明亮。
这就叫“鲜艳”,这是作者发出赞叹的理由。
再如《观潮》,作者在开头写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观,词典中有几种解释。
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则是景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