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学生研究语文、运用语文的一项重要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那么,怎样准确地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正所谓词不离句,我们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在具体解释词语时,我们总结出五种常用的方法:
方法一拆拼法
把词拆开来,先解释每个字,再把每个字的意思组合起来表示词语的意思。
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中的“自勉”一词,“自”是自己,“勉”就是勉励,二者合起来就是“自己勉励自己”。
方法二近义换词法
用近义词对要解释的词语进行解释的方法。
如,《画龙点睛》一文中的“推辞”一词,它的近义词是“推却、拒绝”,所以“推辞”的意思就是“推却、拒绝”。
方法三反义词否定法
利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不”来解释词语的方法。
运用时,先找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然后在这个反义词前加一个否定词“不”,就是这个词的意思。
如,《读书莫放“拦路虎”》一文中
的“模糊”一次,可以在“模糊”的反义词“清楚”的前面加“不”来解释。
“模糊”的意思就是“不清楚”。
方法四联系糊口法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推敲》中的“犹豫不决”一词,可回想当我们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一时拿不定主意,无法做出相应的决定时,这种感觉就可以用“犹豫不决”来形容。
方法五分析综合法。
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移动版] 作者:佚名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怎么办联系上下文准确意会理解词语重要而实用的方法,我们应熟练地去掌握它。
因为我们读书看报经常会碰到生词新词,如果我们碰到生字新词都去查字典、词典,就会花费很多时间,而且字典、词典总不能随身带着吧。
因此,我们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每一个词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关键是要仔细阅读全文,上上下下地看,前前后后地读,找出文中与词语意思有联系的内容,就能比较准确地意会出词语的意思。
如《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简朴”是什么意思?从上文看总理办公室的陈设,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接后文从总理深夜工作时的饮食有:一杯绿茶,一小碟花生米,花生米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
这样从总理日常工作中的两个方面去思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总理是极其简单朴素的,也就准确地理解了词语。
其实就是查字典词典,也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少年闰土》一文中:“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许多新鲜的事……”“新鲜”这个词在词典中有三个解释:①指食物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风干等加工;②指空气流通,不混浊;③指不普遍,少见的希罕的事物。
这个词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是才能确定是第三种解释,指闰土讲的捕鸟、看瓜等事,这些事“我素不知道”,因此感到“新鲜”。
还有些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本来的意思会发生变化,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解释得确切。
如《飞夺沪定桥》一文中“红军的主力渡过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浩浩荡荡”原意是形容水势很大,但在这里是指红军队伍声势的浩大。
1、借用课题概括法。
小学教材中的课文,有一大部分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大自然的声音》《齐白石的画》《动物远游》等。
这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去阅读,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适合记叙文。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词语
(一)“找—读”既然要解释文中某个词语,首先就要学生在文中找到该词语,找到词语后,还要将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找到,然后反复的读。
当然,有时仅读一句话可能还不够,这就需要去读更多的话,这样才能找到这个词语的意思。
并且,老师在教学时,对于一些很难的词语,要学会用生活中的事例将其通俗化,简单化。
(二)替代法有时,一些词语的意思很难判定,反复读它所在的句子也难判定,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替代法”来解决,这一方法对形容词尤其管用。
替代法是指当一个词语很难说出它的意思时,我们可以先不看这个词语,而是根据全文,用另外的语言(一句话或词语等)去替代它,只要与全文表达的意思不矛盾、把它与“词语”所在的句子连起来读的通顺,那么,这句话就是这个词语在本文的意思。
当然,这需要在正确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
这也正说明“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对理解全文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案例一:有一篇描写漓江的短文,第一句话是:“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漓江”,然后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讲漓江的美。
文章最后:漓江的景色“美不胜收”……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美不胜收”的意思。
对于这道题,可以采用“替代法”,按下面步骤进行:(1)先暂不看这个词语,则该词语所在的句子就只剩下:漓江的景色()(2)本文主要描写漓江的景色,我们就该自问:“漓江的景色到底怎样呢?”(3)从文章一开始就知道漓江美丽,学生读了全文后也很容易知道漓江景色美,这时,我们把“美”放到括号中去,就变成“漓江的景色(美),与全文不矛盾,因此,就能判定“美不胜收”的意思与“美”相关。
(4)如果只写一个“美”字,显得不够理想,我们只需加一些修饰词:“非常,特别”,该词语的意思就是:“非常美,特别美”。
(5)强调其在文中的意思:本文指“漓江的景色非常非常的美,特别的美”。
学生理解到这个程度就很不错了,我们不能苛求。
(三)搭配法搭配法是同学们根据已拥有的知识,根据词语搭配规律判断某个词语后面该搭配什么,如生活,可以表示两种情况:好或者不好。
小学阅读——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1、答题模式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即本义\形容义+文中指(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注:本义与形容义的区别(为什么有了本义还要形容义呢?通过下面两个例题就能说明)例1: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转过头来或侧身看着这个瘦男孩,而后又把目光对着老师。
鸦雀无声——本义:乌鸦和麻雀都没有了声音。
形容非常安静。
(通过这个例题就能看出,在这里如果只写本义,不写形容义,这是不对的,必须答到形容义才得分。
你总不能说“文中指教室里乌鸦和麻雀都没有了声音”。
)例2:女儿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酒杯洗干净了。
刚松了一口气,没有想到身子一歪,撞倒了杯子。
如履薄冰——本义:像踩在薄薄的冰上。
形容非常小心谨慎。
(通过这个例题就能看出,在这里如果只写本义,不写形容义,这是不对的,必须答到形容义才得分。
你总不能说“文中指女儿像踩在薄薄的冰上洗干净了酒杯”。
)总结:有些题目只要回答本义,有的题目要回答形容义。
文中指是根据你前面的回答进行的。
2、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1)联系上下文。
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起理解文章的一个注意点: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其实,这里就告诉了我们解释词语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
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上下文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
练一练: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
(完整版)阅读技巧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阅读技巧之 -------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小贴士 ----在做以前,要先给词语定位呦!从文中找到该词语的地点如何正确地理解课文中相关词语的意思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详细解说词语时,常用的方法有:方法一拆拼法把词打开来,先解说每个字,再把每个字的意思组合起来表示词语的意思。
如,《滴水穿石的启迪》中的“自勉”一词,“自”是自己“,勉”就是鼓励,两者合起来就是“自己鼓励自己”。
例题1、假如你站在广场中央,纵目四望,就会感觉英姿飒爽、神清气爽,你也必然会深深爱上这雄伟壮观、心胸非凡的天安门广场。
心胸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胸非凡:气:气质。
度:风采。
非凡:不一般。
因此意思是气质、风采不一般。
2、太阳的身影消逝了,只剩下一片奇特的、漂亮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梦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幻:梦:做梦。
幻:想象。
因此意思是梦中的幻梦。
3、毛泽东的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安闲就手不释书地看起来手不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不卷::松开;卷:本。
因此意思是本不离手。
方法二近法种方法是借意思同样或邻近的来解。
假如在特定的言境中,句的基本义思不,那么就明个替的与原的意思同样或邻近。
如,《第一杏花》中,竺刻像年了几十,立刻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理解“ 刻” 成一个与它意思同样或邻近的,如“忽然”、“一眼”、“ 瞬”,的意思就出来了。
1、竺刻像年了几十,立刻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一眼,瞬。
2、第二次世界大前,我一家六口人全靠父一人工作持生,生活很拮据。
母常宽慰家里人:“一个人只需活得有信誉,就等于有了一大笔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人要老老实。
一年级阅读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年级阅读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概述本文档旨在为一年级学生提供阅读指导,帮助他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意思是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之一,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发展都至关重要。
指导策略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 阅读整个句子学生在阅读时应当先读整个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语境。
句子中的其他词语和句子的结构可以提供线索,帮助学生推测词语的意思。
2. 寻找关键词学生可以通过寻找句子中的关键词来理解未知词语。
关键词通常是与未知词语相关联的词语,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来帮助学生解释词义。
3. 使用上下文线索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中的信息推测词语的意思。
上下文可以包括前后句子、段落和整篇文章。
通过理解上下文中的其他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未知词语。
4. 利用插图和图表一年级的阅读材料通常配有插图和图表,这些图像可以提供额外的线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像中的细节和与词语相关的图片来推测词义。
5. 使用字母和音节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拆解词语的字母和音节来理解词义。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已知的字母和音节来推测未知词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上下文中的整个句子。
实践建议以下是一些实践建议,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 阅读练提供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阅读练,让他们有机会运用上述指导策略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练可以包括填空、选择题或解释词义等。
2. 词语分类让学生参与词语分类活动,将一些相关联的词语放在一起。
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词汇网络,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
3. 绘制语境图让学生通过绘制语境图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可以在图纸上画出词语相关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义。
4. 读故事书鼓励学生阅读故事书,故事书中通常有很多未知词语。
学生可以通过以上指导策略来理解故事中的词语,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结论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词汇理解能力。
以上提供的指导策略和实践建议将帮助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为他们的阅读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阅读理解中,联系上下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只有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和暗示,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进而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来通过一些例子来探讨一下如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基本思路1. 通过词义的参考词进行理解当我们阅读一个不太熟悉的词语时,我们可以通过它周围的词语或者句子来判断它的意思。
比如:The company's growth has stagnated in recent years. (这家公司最近几年的增长陷入了停滞。
)我们可以通过前一句话中的“growth”以及后一句话中的“stagnated”来猜测“stagnated”的意思为“停滞”。
2. 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理解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文章中的句子和词语之间有着特定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逻辑关系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比如:Growing up in a household with three siblings can be difficult. (在一个有三个兄弟姐妹的家庭中成长可能会很困难。
)我们可以通过这句话中的“difficult”以及“siblings”来理解“difficult”的含义为“困难”。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具体实例1. 定义性词语当我们遇到一个不太熟悉的定义性词语时,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来理解它的含义。
比如:A histogram is a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data using bars to represent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直方图是一种利用条形图表示频率分布的数据图形。
)这句话中的“histogram”、“graphical representation”以及“bars”等词语都为“直方图”的定义性词语,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轻松地理解“histogram”这个词语代表了一种数据图形。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汉语里,词是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意义单位。
在不同语境里,同一个词表达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词叫多义词。
当一个词有几个意义时,词语本来的意义叫本义,词除了本义之外还有引申义和比喻义。
在文句中词的含义就丰富了,变化了,要准确理解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必须注意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还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等。
具体的步骤:①读句子,明内容。
这一步就是要明句义,初步知道带点词的意思。
②查解释,知诸义。
这一步要了解这个词有几种解释。
③选择词义,放句中。
这一步根据句义,选一个最恰当的意思,放进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必须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在解释、理解词语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词语要正确、完整。
2、要选择准确的意思。
3、理解引申义和比喻义。
4、注意词的感情色彩。
5、注意近义词的差异,体会用词的准确。
6、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般体会词语表达效果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换比。
就是把要重点理解和体味的词语,换成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然后把二者加以比较。
例: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个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漾”是指液体太满而向外溢。
这里是指刘老师看到自己放的风筝在空中翱翔盘旋,内心充满快乐和满足。
如果换成“露”或“显”,就不能把他内心的那种满足表达出来。
如果换成“绽放”又显得太过,不能表达他这种快乐是从内心呢发出的。
所以“漾”用得最准确,最精妙。
②删比。
就是把重点理解的词语删去,然后和原句对比。
例: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终于”如果删去就不能表达当时巴金先生已经病重,拿笔似有千斤重,写回信是多么的不易。
也不能表达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关心和期望。
尽管病重,但不让孩子们失望,为了给孩子们回信,终于拿起了笔。
还可以用“调比”,就是把要理解的词语调换一下位置,再把它与原句加以比较。
有些词语在文中反复出现,可以用“联比”。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探索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探索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教学探索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可以使用图片、故事、短文等各种形式的材料,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词语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中使用图片,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根据图片中的内容猜测生词的含义。
在讲解故事或短文时,教师可以提前选取一些关键词汇,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如,在朗读或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含义。
这种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词语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配对游戏,将一些词语和对应的上下文配对起来,让学生通过分析上下文来确定正确的答案。
这种互动的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指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上下文的信息,帮助他们理解生词的含义。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讨论和分享,以进一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探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教师可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建立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几种教学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几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词语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正确的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不仅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而且要理解对作者写作目的的作用。
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为此,要逐步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众所周知,语言是很复杂的。
它不仅具有抽象性,还具有多义性。
阅读时要在词语所可能代表的各种意义中找出它在句中的特定含义,才能正确理解。
要做到这一点,只有结合(或者说理解)上下文,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单靠查字典是不行的。
从实际教学工作中可知,好多词语包括句子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找到答案,可以结合上下文体会出来。
这正是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吧!譬如:苏教版第四册的《狐假虎威》一文的最后一段话:”凶恶的老虎受骗了。
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通过这句话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含义了。
像这样的例子在不少课文中都有,这就需要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
在我们的言谈习惯中,还有这种情况,有些词语后面的话,往往就是对这些词语的解释或说明。
例1:”他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了。
”(自相矛盾)例2:苏教版十二册《螳螂捕蝉》:螳螂捕蝉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
课文的第五节有这样一段话:”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的叫着,自由自在的喝着露水。
却不知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只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类似的情况在教材中随处可见。
这就为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提供了条件,成为可能。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基本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复习要求: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de)意思.复习提示:由于词语(de)多义性和使用上(de)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de)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必须在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de)意思.其方法大致有:1、找出前后文中(de)有关语句——明确词义.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比如:马踏飞燕中(de)“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de)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学生就把握住词义了.有时,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比如将相和中有“完璧归赵”这个词语,但课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那就“完”没有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de)意思也就有了.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de)“和氏璧”是怎样(de)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de)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2、在具体(de)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de)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de)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de)意思,就能领会这里(de)“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de)意思了.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de)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de)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de)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de)学习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词意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在中国(de)语言中,有很多精炼简洁却含义丰富(de)词语,成语就是最好(de)例子,往往四个字就能表达深刻、多层次(de)意义.要掌握这些词语,我们不能死记硬背,必须在理解(de)基础上学会巧记.现在,给大家介绍几种巧记词义(de)方法.一、串字成句法有些词语,只要将组成这一次(de)几个字中间再加入几个字,串字成句,就是他(de)词义.如“争先恐后”便可解释成“争着抢先唯恐落后”;“舍己为人”便可解释成“舍弃自己为了别人”.二、突破难字法有些词义中,有一两个字较难理解,只要突破这一两个难字,其次一边一目了然.如“心急如焚”,期中“焚”字较难理解,通过查字典得知“焚”即“火烧”,因此,“心急如焚”(de)词义便是“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焦急”.又如“各抒己见”,把其中(de)“抒”和“见”弄懂了,词义就清楚了.“抒”即“发表”,“见”即“意见”,因此,“各抒己见”(de)意思就是“各人充分发表自己(de)意见”.三、引申理解法有些词语含义较深,不能单从字面上来解释,而必须深入思考,引申理解.如“掩耳盗铃”不能简单理解为“捂着耳朵偷铃铛”,而必须进一步思考:“捂着自己(de)耳朵偷铃铛难道他人听不见吗”于是就引申出这个成语(de)词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巧妙(de)记忆词义(de)方法还很多,以上几种都是一线老师和同学积累总结出来(de)实用方法.同学们还可以在平时(de)学习中自己也可以摸索出很多(de)技巧.。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例2.第27课《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yù)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 只是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
学习词语的要求
学习词语的要求
1、正确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 2、懂得词语的意思; 3、注意词语的积累并能在口头和书面 表达中正确运用。
理解词语绝非指单纯记住词典上对词 语的解释,而是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理解词语绝非指单纯记住词典上对词 语的解释,而是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
2、联系上下文,了解关键词语在表情源自 意上的作用。例4.第3课《爬天都峰》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
峰顶。
联系上文: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
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个样……
由“奋力”“一会儿……一会儿……”可知,“我们”都付 出了艰辛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才爬上了天都峰,可 见,“终于”一词表示经过艰辛达到了某种结果。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游手好闲:闲散懒惰,不愿意劳动。
蹒跚:腿脚不灵便, 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例3.第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联系上下文,小女孩在回答教育家的问题时,毫 不犹豫,脱口而出,一点也没有思考,这就是“不假 思索”。
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不假思索”说明了先人后 己的优秀品质已经扎根于小女孩的心中,先人后己成 了小女孩理所当然的行为,突出表现了小女孩的优秀 品质。
小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和练习(适合三四五六年级)
1.难字突破法:把这个词中最难的一个字找出来加以反复推敲琢磨,我们可用汉字的特点来解决问题。
如:心急如焚这次词中最难的是“焚”,看“焚”的特点,上面是“林”,林里面是木,下面是“火”。
“木”的下面有“火”,结果会怎么样?当然是燃烧了。
再把简单的三个字解释出来:“心”就是心里,“急”就是着急,“如”就是好像,结合这个稍难的“焚”字,按一定顺序和连接,词语就理解到了:心里急得就像火在烧一样。
形容很着急。
根据理解写出下列词语意思(1)一泻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杞人忧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泪盈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串字成句法:把每个字的意思解释出来然后连接起来。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如:争先恐后“争”是争抢;“先”是前面、第一;“恐”是害怕;“后”是落后。
然后连接起来每个字的意思:指争抢第一,害怕落后。
根据理解写出下列词语意思(1)画蛇添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井底之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南闯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近义替换法:这是对于不认识的词语的另一种有效理解方法,就是根据文中语言环境的意思寻找一个用在此处恰当的词语,理解替换词语的意思也就基本理解到了原词的意思。
如:招徕----招来或招揽或招呼。
根据理解写出下列词语意思(1)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悠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义否定法:就是用反义词“没有”或“不”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
完整版)阅读技巧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完整版)阅读技巧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怎样准确地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意思呢?最有效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借助语境来理解词语。
在具体解释词语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方法一:拆拼法。
将词语拆开来,先解释每个字,再将每个字的意思组合起来表示词语的意思。
例如,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中,“自勉”一词,“自”指自己,“勉”是勉励,二者合起来的意思是“自己勉励自己”。
例题:1.如果你站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纵目四望,就会感到气质、风度不一般,你也必定会深深爱上这宏伟壮观的广场。
气度不凡的意思是气质和风度不一般。
2.太阳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梦幻的世界。
梦幻的意思是梦中的幻境。
3.XXX的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书本不离手。
方法二:近义换词法。
这种方法是借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解释词语。
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句的基本意思不变,那么就说明这个替换的词语与原词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例如,在《第一朵杏花》中,XXX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如果将“顷刻间”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突然间”、“一转眼”、“转瞬间”,词语的意思就出来了。
例题:1.XXX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顷刻间的意思是一转眼、转瞬间。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一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诚实的意思是做人要老实厚道。
方法三:反义词否定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反义词或否定词来解释词语的意思。
例如,在《草房子》中,作者用“寂静无声”来形容夜晚的安静,这里的“无声”是通过否定词来解释的。
经过以上三种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意思。
1、一天中午放学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无法回家吃午饭,于是到学校对面的幸福餐厅去吃面。
倾盆大雨:形容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雨势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根据词语所属的语言环境,把难懂的词语换成其他词语。
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句的基本意思不变,那么就说明这个替换的词语与原词意思相同或相近。
例如,“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对“顷刻间”一词的理解,可以想一想,把“顷刻间”换一个词,看是否能讲得通,这样会很自然的想到“突然间”“一转眼”“转瞬间”,问题就解决了。
再如,“在微风中,在阳光里,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
”这句话中对于“掠过”一词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读这句话,通过琢磨、思考,很自然地想到“飞过”。
接着想:“怎么样的飞过。
”便很容易想到:“很快的飞过。
”
二、想象语言环境所描述的当时的情景,在上下文中理解词语,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悟”。
”例如,“手中的榆钱吃完了,你会把目光停留在更高更密的榆树枝上,然后想方设法爬上墙头,骑着树杈,在枝叶的遮蔽下吃个够。
”在理解“想方设法”一词时,可想象孩子们为了吃到香甜可口的榆钱,不怕墙高,想尽一切办法爬上墙头,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爬上墙头,因为那诱人的榆钱正等着他们去摘呢!那么“想方设法”一词的词意便迎刃而解了。
再如,“巨人冷得缩在屋子里,苦恼地望着窗外荒凉的花园,他不懂春天为什么来得这么迟。
”理解“荒凉”一词,我们要进入情境之中:“巨人的花园原来是十分迷人的,那我们看,巨人花园现在变成了怎样的景象?”答案是:“冬天时的荒凉景象。
”接着读出相关的语句。
”生读关于荒凉景象的语句。
思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巨人的花园现在变成了什么样?”答案1:“不像春天那样富有生机了。
”答案2:“冷清清的,没有人去。
”答案:“荒凉的意思就是‘巨人花园里花草树木没有生机,冷冷清清的没有人来。
’”
三、对有些词可以先进行拆字解词的方式进行对该词的解释。
例如:“巨人冷得缩在屋子里,苦恼地望着窗外荒凉的花园,他不懂春天为什么来得这么迟。
”在理解“苦恼”一词时,可拆字来解释,思考:“‘苦’什么意思啊?”答案:“痛苦。
”再想:“那‘恼’呢?”答案:“烦恼。
”继续想:“连在一起怎样解释呢?”答案:“痛苦烦恼。
”思考:“巨人的花园变成了冬天时的荒凉景象,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他的心情怎么样啊?”答案:“他的心情很痛苦,也很烦恼。
”思考:“课文就用一个词来概括巨人当时的心情,什么词啊?”答案:“苦恼。
”
四、词语的上下文中往往就隐含着对该词语的解释。
例如,“清晨,露水还浸润着榆钱的时候,它们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
”这段话中的“晶莹”一词不易理解,我们可着重理解“榆钱亮晶晶、绿莹莹的样子像晶莹的玉荚”,那么很自然地便会理解“晶莹”的意思了。
再如,“‘外公,伞歪了。
’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
’我困惑了:‘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对于“困惑”一词的理解,如果读书经验丰富了,会发现后面一句话便是对这个词的很准确的解释。
思考:“伞歪了吗?”答案:“伞歪了。
”思考:“那外公却说伞没歪,我当时怎么了?”答案:“很不明白。
”思考:“对哪件事不明白?”答案:“丹丹说伞歪了,外公却说伞没歪,丹丹对这件事不明白。
”思考:“于是课文就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呢?”答案:“困惑。
”就这样反复思考,以及课文的提示下,很容易联系上下文理解了“困惑”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