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合集下载

国际货币国际化历程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国际货币国际化历程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国际货币国际化历程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货币国际化实质是一国的主权货币跨越国境,在国际市场上行使货币的职能并被大多数国家接受的过程。

货币职能向境外延伸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同的货币职能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的前后关系。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遵循这种逻辑关系,采取渐进的方式不断深化人民币在境外的货币职能和扩大人民币在境外使用的范围。

一、主权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进程中货币职能的逻辑关系按照在不同经济主体层面发挥作用的不同和职能发挥深度的递进,国际货币的职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职能主要发挥货币的基本职能,发挥货币的计价尺度和支付手段的职能;第二层发挥货币的派生职能,被其他国家或经济体作为汇率的设定基准、外汇市场干预工具和官方外汇储备。

这些基本和派生职能随着主权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呈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第一层职能是货币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货币的基本职能如果没有被世界范围的经济主体接受,第二层职能也无从派生,经济主体所在国的政府也不可能将其作为外汇储备;第二层职能又会加强国际货币的第一层职能,在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安排下,国际货币进入门槛之高,导致现有的国际债权债务货币的清偿和经济贸易的往来只能使用现有的国际货币币种,从而国际货币的第一层职能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的深化和扩大被接受的范围(见图1)。

图1 国际货两个层面职能的关系二、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的历程(一)英镑国际化的历程一战前,英国经济实力堪称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金融资产的供给者;殖民地遍布全球,在同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中使用英镑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再加之英国政府宣布英镑同黄金直接挂钩,因而英镑无可厚非的成为替代黄金的国际货币。

国际贸易通常以英镑计价,并且90%以上使用英镑结算,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主要国际储备是英镑而非黄金。

英镑的国际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经济实力和全球军事化殖民的必然结果。

(二)美元国际化的历程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不仅没有因为战争受到损失,反而大幅增长,经济实力远远超过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同时美国的黄金储备规模不断增加,1945年占资本主义国家的59%之多。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及其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及其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及其影响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货币体系也在不断变革。

尤其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更是促使国际货币体系朝着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及其影响进行探讨。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联合国成员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集会上达成共识,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并将金本位货币制度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得美元成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因此大大提升。

(二)1971年美元脱钩然而,1960年代后期美国的经济形势逐渐恶化,由于大规模的贸易赤字和大量的军事支出,美元所代表的黄金储备逐渐减少。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取消,美元的金本位制也随之瓦解。

(三)新一轮的货币体系变革1973年,主要的工业国家在日内瓦达成共识,将汇率制度转变为浮动汇率制度。

从此,货币汇率开始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和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货币价格的波动也变得更为剧烈。

三、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影响(一)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当前,美元仍然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经济体的崛起,其他货币逐渐引起投资者和国家的关注,如欧元、日元和英镑等。

同时,国际金融机构的丰富多样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也正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和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二)货币政策影响的加剧由于国际货币体系变得更加开放化和多元化,导致各国的货币政策之间互相影响的程度更加重要。

由于货币政策的改变,汇率波动的幅度也会更大,这会对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产生更大的影响。

(三)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除上述原因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崛起也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变化。

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决定实行市场化汇率制度,并致力于提高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

四、结语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其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影响I. 前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关于国际金融的讨论都需要考虑它对投资、商业和贸易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其对全球财经的影响。

II.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因无法应对其与盟国签订的巨额赔款,引发了一系列债务危机。

为了阻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华盛顿会议于1922年召开,讨论国际货币问题。

在此会议上,参与国商定了奥斯曼法案,建立了金本位制度。

到了二战后期,盟军占领了德国和日本,成为经济强国。

战后,美国及其盟国签署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硬性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并且允许其他国家以美元兑换黄金。

这标志着世界货币体系的进一步发展,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

但在1971年,美国因应付越南战争开支及家内的通货膨胀,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

自1970年代以来,货币体系已经演化成为一种由多个主要货币共同管理的联合体系,其中美元依然是最重要的储备货币。

III. 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目前,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和国际组织都使用美元作为外汇储备和交易货币,其他货币包括欧元、日元和英镑,但美元的份额仍然占主导地位。

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不断地推动全球把货币流动化和货币货物紧密结合起来。

事实上,随着全球网络化和数字化的不断演变,不仅是国家,公司和个人,都在构建一种类似于全球货币体系的支付结构,如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出现也在不断地挑战着现有货币秩序。

IV. 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1. 货币储备国际货币体系中,某些主要货币被用作外汇储备,具有稳定价格和高流动性,可以用于国际交易。

世界各国都在保有外币储备作为唯一途径来平衡自己的贸易平衡,在货币储备上的消耗变得越来越大,国家奉行的政策也应该更多地考虑到这些外汇储备的变化。

2. 跨境贸易国际货币体系对跨境贸易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很少有国家能够专注本国市场,大多数公司都将目光放在了国际市场。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影响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影响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影响分析第一章前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重大事件。

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取消美元与黄金挂钩以来,世界货币体系开始呈现了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影响也日益显现。

本文将通过对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影响分析,探讨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经历了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目前的多层次、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建立的一种固定汇率体系,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并与黄金挂钩。

然而,由于美国长期出现贸易赤字,加上美国当时实行的印钞政策,美元供应量不断增加,最终导致了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取消美元与黄金挂钩,从而结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货币体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95年,北美自贸区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投资和跨国企业大幅增加,多重货币体系出现,组成了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三章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各国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也越来越复杂多元。

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从“一国货币一种储备资产”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变为“多元化外汇储备”型的货币体系,以及以特别提款权(SDR)为代表的多货币替代体系。

第四章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影响1. 改变了全球贸易环境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使得货币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力相对减弱,同时使得贸易交易变得更加多元化、灵活化。

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也使得各国更容易进行国际收支平衡。

2. 提高了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以及多元化对于全球的金融风险的管理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多元化的货币体系使得国际金融市场更能够应对金融危机等变化,同时降低了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元的过度依赖。

3. 增加了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机遇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可能会为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的演变与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的演变与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的演变与影响近几十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革,其演变过程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及相关的经济影响展开论述。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间货币交流、支付和结算的制度和规则。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多次演变。

首先,国际金本位制度是20世纪早期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该体系中,黄金被视为货币的基础,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

然而,该制度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面前暴露出固有的弱点,最终导致了该制度的破裂。

其次,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根据此体系,美元被确定为世界主要货币,其他货币则与美元挂钩。

然而,由于美国面临内外部经济挑战,并采纳了不负责任的经济政策,这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随后,1970年代后期至今,浮动汇率体系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

在这个体系中,各国货币的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力量决定的,没有固定的汇率安排。

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各国应对外部冲击和经济变化,但也容易导致市场波动和贸易压力。

二、汇率制度的演变汇率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间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安排。

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汇率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固定汇率制度是规定汇率保持不变的一种制度。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持汇率稳定,例如干预外汇市场或进行货币政策调整。

然而,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这种制度难以持久。

其次,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制度。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家不会干预汇率的具体水平,而是让市场力量决定汇率的波动。

这种制度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接受,并成为现代国际汇率制度的主要形式。

三、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的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的演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得到了推动。

随着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的演变,国际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成为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重要推动力。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究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1.1 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本位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金本位制是一种将货币与黄金相联系的货币制度,国家的货币发行量应与其黄金储备的规模相匹配。

这种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较为稳定,但随着各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加之战争导致黄金储备的流失,金本位制逐渐瓦解。

1.2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诞生。

该体系以美元为基础货币,国际储备货币被转换为美元,并以此换取黄金。

所有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汇率稳定,国际贸易取得大量发展。

但随着美国在60年代后期面临经济危机和越南战争的挑战,其往来国家开始对美元失去信心,同时也增加了兑换黄金的压力,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宣布过时。

1.3 浮动汇率制1973年,Bretton Woods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体系转向浮动汇率制。

这种制度下,货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与官方干预无关。

在浮动汇率制的框架下,国际金融市场开始迅速发展,交易量不断扩大。

然而,汇率波动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利影响,且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增加了风险。

二、未来发展趋势2.1 全球货币多元化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将是全球货币多元化。

当前,主要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但在新兴国家和地区,如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等,货币国际化的速度也在加快。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未来其他货币也可能成为国际货币。

2.2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崛起预示着货币系统将进一步变革。

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货币已经开始为一些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有效的替代品,区块链技术也被广泛认为可能成为下一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2.3 新多边主义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也将更多地与新多边主义紧密相连。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趋势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趋势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趋势分析随着国际经济的蓬勃发展,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趋势备受关注。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货币的交流和流通方式,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本文将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起源、演变和趋势分析三个方面,来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趋势。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起源国际货币体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贸易往来时期。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中,用银、铜等贵重金属作为流通货币。

中世纪的贸易中,宝石、贵金属和战利品等被用作流通货币。

但是,在中世纪以前,没有一个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到了20世纪,随着众多国家之间贸易的频繁发生,货币贬值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各国开始寻求建立一个国际货币体系。

最初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度,即以黄金作为国际货币储备和结算货币的主导货币体系。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然而,黄金提供的货币储备不足以支撑增长迅速的全球贸易。

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晚期,货币周期波动、股市崩盘和失业率的加剧,使得各国政府开始尝试建立固定汇率制度。

这样的制度要求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保持固定的汇率,人民币与美元相对稳定。

这时的货币体系,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由于经济增长和全球通胀导致黄金储备下降,加之美国大幅度印发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6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困难。

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印钞票的继续增加,导致美国的黄金储备过少,国际投资者对欧元和美元的需求大幅下降。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取消美元与黄金的挂钩,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破产。

接下来,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真正的浮动汇率体系,同时以美元为主导的新货币体系。

三、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趋势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趋势是多元化和充分流通。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体量的快速增长,各国渴望减少与美元、欧元等少数货币的依赖。

因此,国际机构积极推动发展人民币、卢布、卢布、印度卢比和巴西雷亚尔等地区性和新兴货币。

此外,数字货币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诸如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在全球扩大使用。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一、引言国际货币体系是全球贸易和金融交流的基石,对于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二、主权货币时代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早期阶段,主权货币占据主导地位。

国家使用自己的货币进行贸易和支付,并且货币之间的兑换大多基于黄金。

这种体系的优势是国家有自主权和主导权,但也存在着不便之处,比如兑换过程繁琐且耗时。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

布雷顿森林体系显现出来,美元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并与黄金挂钩。

这一体系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稳定的货币基础,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存在着一定挑战。

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对美元高度依赖,储备货币的需求增加,而且美元的强势对其出口和债务带来压力。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投机行为的冲击,导致经济波动。

四、金融自由化与新自由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及新自由主义政策成为主流。

国际货币体系向更加自由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货币汇率的浮动程度加大,资本流动更加自由。

这一变化对于全球化的经济体系有积极影响,但同样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挑战。

他们往往经历了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尤其是在外汇市场上面临较大的风险。

由于资本外流和投机者的关注,发展中国家常常面临汇率动荡和金融脆弱性增加的困境。

五、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重要变革。

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全球贸易和金融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国家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主张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性。

这一变化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提供了机遇,但其实现可能还需要时间和努力。

六、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与建议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启示与建议。

首先,发展中国家应支持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样化和改革,以提高自身的地位。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及其启示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及其启示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及其启示一、引言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上各国之间的货币关系网络,它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合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也经历了多次演变。

本文将从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现行的浮动汇率体系,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并针对每个时期的演变,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启示。

二、金本位制度时期金本位制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盛行于世界各国。

根据该制度,国际货币的价值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基本稳定。

这种制度保持了货币的稳定性和可信赖性,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然而,金本位制度的刚性导致了经济周期的加剧,并给世界大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金本位制度给我们一个启示,即货币制度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经济状况和需求。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

根据该体系,美元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与黄金进行固定兑换。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重建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然而,这一体系随着美国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金本位制度的矛盾愈发突显。

197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这一时期的启示是,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建立稳定的汇率机制,并应确保参与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得到平衡。

四、现行的浮动汇率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了现行的浮动汇率体系的建立。

按照这一体系,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各国货币兑换比率不再固定。

浮动汇率体系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经济政策的需要。

然而,浮动汇率制度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汇率波动的增加和金融风险的加剧。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是,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平衡市场自主和政府调控之间的关系,确保货币汇率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五、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发展当前,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化加速了资本和金融流动,对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其对国际经济治理的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其对国际经济治理的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其对国际经济治理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以及这种演变对国际经济治理的影响。

1. 货币体系的起源和演变货币体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交换贸易。

当时,人们使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贸易,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物物交换逐渐不再高效。

于是,货币作为一种媒介交换工具产生并得到广泛应用。

最早的货币体系是以黄金和白银为基础的金本位体系,而且大多数国家货币的价值都是以黄金为单位来衡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接使用黄金和白银进行交易变得越来越不便,纸币逐渐取代了黄金和白银成为通用的交易媒介。

然而,纸币并没有摆脱金属货币背后的信用基础。

国际货币的演变经历了不同的货币体系,如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以及现在占主导地位的特别提款权体系。

2.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对国际经济治理的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对于国际经济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货币体系的演变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金本位体系时代,国际贸易和投资以黄金为基础进行计价和结算,这种稳定的货币体系为全球经济合作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而随着固定汇率制度的引入和特别提款权的出现,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给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加剧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其次,货币体系的演变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特别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明显增加,汇率的大幅波动给全球投资者带来了巨大风险,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套利机会。

这种波动性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增加了金融危机的爆发概率。

另外,货币体系的演变对全球金融治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发达经济体主导,大国货币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着重大影响。

然而,在新兴经济体崛起的过程中,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权力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这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提供了新的动力。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意味着全球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国际货币体系必须适应这种多中心的格局。

国际货币机制演变

国际货币机制演变

国际货币机制演变
国际货币机制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货币交易和支付的相关规则和机制。

在历史上,国际货币机制经历了多次演变。

1. 金本位制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际货币机制以金本位制度为基础。

根据金本位制度,黄金被用作货币的基础,每个国家的货币的价值与其持有的黄金储备成正比。

这一制度的优点是货币稳定,但需要大量的黄金储备,限制了货币的供应。

2.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又与美元挂钩。

这样,美元成为了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发展放缓和大规模军费开支,美元逐渐超发,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3. 浮动汇率制度:1971年,美国宣布取消以黄金为基础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向浮动汇率制度。

根据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可以自由浮动。

这样一来,国际货币机制更加灵活,但也带来了汇率波动和资本流动的挑战。

4. 欧元区:1999年,欧元正式引入,成为欧洲货币联盟成员国的共同货币。

欧元区采用了统一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机制,旨在促进欧洲一体化。

然而,欧元区也面临着成员国经济不平衡、政府债务危机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国际货币体系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逐渐提升,国际人民币使用量不断增加,对国际货币机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数字货币的崛起也对国际货币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国内经济问题的加剧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导致了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破裂。

在20世纪70年代,多国通胀和石油危机引发了
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元的地位。

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将美元与黄
金挂钩,并开始采用浮动汇率制度。

这意味着各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
货币汇率而不受固定比例的限制。

随着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破裂,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不确定的时期。

各国开始运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或者混合型汇率制度。

1980年代,由于
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汇率波动和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这引发了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

在21世纪初,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体系的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
焦点。

中国的经济崛起以及其庞大的外汇储备使人民币具备了进一步国际
化的潜力。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逐渐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各国之间的
货币互相影响和相互竞争。

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全球化和科技
进步使得跨境支付和数字货币得以发展,这给国际货币体系带来了新的机
遇和挑战。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将需要各国的合作和协调,以确保
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经济联系也逐渐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逐渐增多。

在这种背景下,货币体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多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流和使用,同时也是国际支付、结算、储备资产等方面的基础设施。

本文将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货币体系的演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是固定的,货币政策相对保守。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上出现了两个经济大国:美国和苏联。

这时,货币体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取代了原来的固定汇率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元基础上的国际货币制度,它规定了所有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而美元则可以与黄金兑换。

这种货币制度主要是为了帮助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方便顺畅,但由于它过于依赖美国,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崩溃了。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混乱期。

1971年,美国取消了美元与黄金的兑换,使得美元成为了一种自由浮动的货币。

这也加剧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波动,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在1973年开始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即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自由浮动。

这种制度也被称为自由浮动汇率制。

二、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货币体系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致力于稳定人民币汇率,而这也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逐渐增大。

截至2021年8月,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高达3.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为中国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随着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外贸贡献率也逐渐提升。

其次,货币体系的稳定对于保持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扮演着全球重要经济体的角色,而货币政策的稳定对于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转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调整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调整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调整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多次演变与调整。

这一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一些金融危机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调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以黄金作为基础,在英镑和美元的主导下运作。

然而,这一体系在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后出现了严重的动荡。

为了应对经济衰退,国际货币体系在1930年代进行了调整,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和货币贬值的措施。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

这一体系以美元为中心,在美国所持有的黄金上建立了固定的汇率。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和高通胀的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结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段不稳定的时期。

各国开始采用浮动汇率制度,货币的价值由市场供求决定。

这种制度虽然有助于适应市场的波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金融风险的增加和汇率波动的不可预测性。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

其中最重要的是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其目标是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IMF通过提供紧急贷款和政策建议等方式,帮助了许多国家度过了金融危机。

此外,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一体化,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建立共同货币的可能性。

欧盟是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欧元成为了许多成员国的共同货币。

然而,这种共同货币体系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经济差异和主权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货币体系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一些国家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以反映新的力量平衡。

例如,中国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想法,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总之,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对我国政策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对我国政策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对我国政策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贸易和金融联系越来越紧密。

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不仅关系到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也直接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对我国政策的影响。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人民币汇率稳定二战后,国际社会迫切需要重建全球金融体系。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酒店,代表44个国家的金融部长和央行行长共同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该协议规定,各国的货币汇率都要以美元为基础,而美元则以黄金为支撑。

这个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它维持了长达27年的时间。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中国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国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一直拒绝承认中国大陆政府,其实也就不可能使用人民币计价。

直到197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取消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

此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极度落后。

于是,人民银行决定通过一系列货币改革,推出新的人民币,并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

由于新中国的经济状况不佳,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非常有限。

同时,美元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因此人民币的汇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逐渐取得成功,国际贸易有了大规模的增长。

人民币的汇率也因此面临了更大的压力。

二、弗洛特利体系与资本自由流动197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取消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制度,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

随后,各国纷纷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1990年代初,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新的货币制度,那就是弗洛特利体系。

弗洛特利体系是基于资本的自由流动的。

它强调市场的主导作用,不支持中央银行干预汇率市场。

在这个体系下,货币市场会自动调整供需,从而维持汇率的稳定。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弗洛特利体系往往导致货币大量流入一些表现非常好的国家,从而推高汇率。

这甚至导致了亚洲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自古以来,国际贸易和货币一直是不可分割的。

国际货币体系作为支撑全球经济运转的基石,在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并讨论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 国际货币体系的起源国际货币体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货币的发展史。

在古代,贸易通常采用以大宗商品为媒介的实物交换,如粮食、金属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金属作为货币媒介,如以黄金和银币为基础的货币体系。

然而,由于黄金和银的稀缺性,这种货币体系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

2.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随着工业革命和全球化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贸易迅速增加,国际货币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于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前,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一系列的演变。

2.1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主要国际货币体系。

根据金本位制,货币的价值与一定数量的黄金挂钩,国际贸易结算以黄金为媒介进行。

这种货币体系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汇率和一定的信用保证,但同时也受到黄金供给不足的制约。

2.2 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

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被确认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并将其与黄金挂钩。

此外,各国的货币也与美元保持一定的固定汇率。

这种体系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并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2.3 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面临了挑战,随着美元兑换黄金的限制被取消,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制阶段。

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市场供求,国际贸易结算不再以固定汇率为基础。

这种体系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但也引发了汇率波动和金融风险。

3. 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 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使得跨境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同国家间的货币交换更加便捷,并且市场参与者可以更好地规避汇率风险,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增加。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历程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历程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历程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历程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之间的货币关系和结算方式的系统。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国际货币体系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1. 金本位制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黄金被普遍接受作为国际货币的支持和衡量标准。

各国的货币价值与黄金相挂钩,国际贸易的结算以黄金为基础。

这个系统的好处是货币稳定,但缺点是黄金供应受限,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2.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二战后的1944年,为了重建战后世界经济秩序,布雷顿森林协议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根据协议,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并与黄金挂钩。

其他国家的货币则与美元挂钩。

这个系统的目标是维持固定汇率和货币稳定,但随着经济的衰退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失去平衡。

3. 浮动汇率制度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破裂,国际货币体系在1971年转向了浮动汇率制度。

这意味着各国的货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而不再与黄金或其他货币挂钩。

浮动汇率制度的好处是能够自由调整汇率以应对经济变化,但也容易导致汇率剧烈波动和不稳定。

4. 特别提款权(SDR)为了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性问题,在196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引入了特别提款权(SDR)。

SDR是一种由多种货币组成的国际储备资产,其价值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

SDR的引入旨在提供一种替代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平衡国际货币体系。

5. 区域货币协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地区合作的深入发展,一些地区开始考虑推行区域货币协定。

例如,欧盟的欧元区就是一个区域货币协定的例子。

这种区域货币协定的目标是提高区域内贸易的便利性和稳定性,减少对其他国家货币的依赖。

总的来说,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系统。

从金本位制度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浮动汇率制度和SDR的引入,以及区域货币协定的兴起,国际货币体系不断适应全球经济的需求和变化。

未来,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不断进步,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演变和发展,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3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李晓阳,王 钊3(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北碚 400716)摘 要:通过对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及其动因的综合分析,阐述了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国际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制度变迁中图分类号:F8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5)03-0022-05EVOLUTI O N OF THE I N TERNATI O NAL MONET ARY SYSTE MAND ITS I M P L I CATI O N T O CH I N AL I Xiao-yang,WANG Zhao(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400716,China)Abstract:This paper p resents a comp 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 on of the internati onal monetary syste m and the driving force f or it and expatiates its influence on China.Key words:internati onal monetary syste m;exchange rate syste m;evoluti on of the syste m 国际货币制度具备3大功能: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规定一国货币同其它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保持各国货币间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国际货币制度包括3个基本目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含本国货币可兑换问题)。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究第一阶段:金本位制度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基于金本位制度。

这一制度下,各国货币对黄金的兑换率相对稳定,国际贸易得以促进。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为了满足军费开支的需求,纷纷搁置了金本位制度。

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当时受到列强压迫和割让,由于国内政治动荡,货币政策缺乏统一,造成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

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货币制度进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根据该体系,美元被作为中心货币,各国货币与美元的兑换比例是固定的。

同时,美国承诺将黄金兑换为美元。

这一体系推动了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发展,确保了货币的稳定性和可兑换性。

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1950年代遭受了战争和经济困难,中国政府采取了封闭的经济政策,并拒绝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导致了中国长期以来与国际间的分离和隔离。

第三阶段:浮动汇率制度1971年,美国突然宣布不再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兑换为黄金,国际货币制度从此摆脱了固定汇率体系。

浮动汇率制度的出现使得货币汇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国际间的汇率关系更加灵活。

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1978年开始开放,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包括汇率。

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种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有序引导人民币的升值。

第四阶段:前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新挑战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制度面临新的挑战。

全球性的货币打印,低利率和经济政策的宽松被认为是2024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后,一些国家开始寻求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加强本国货币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该国对国际货币制度的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旨在加强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并寻求建立更为公平和可持续的国际货币制度。

总之,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金融大国,对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责任和影响力。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历史与现实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历史与现实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历史与现实第一章概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组规则和制度。

它以货币为核心,包括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和组织、货币政策协调和监管机构等内容。

随着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国际货币制度从金本位制到固定汇率制再到浮动汇率制经历了多次变迁。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来探讨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第二章历史篇2.1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国际货币体系以黄金为基础,所有货币的价值都与黄金挂钩。

这个制度在19世纪末开始出现,直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才结束。

其主要作用是限制了国际信贷扩张和通货膨胀。

2.2 固定汇率制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签订后,金本位制被放弃,固定汇率制开始实行。

固定汇率制的核心是以美元为基础,所有其它货币的汇率与美元固定。

这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面临美国通货膨胀导致金本位制失败的影响,最终也被废除。

第三章现实篇3.1 浮动汇率制197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引入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也就是让市场自由浮动。

这个制度的出现打破了过去货币汇率被政府操纵的模式。

3.2 货币政策协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协调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一个重要议题。

货币政策协调旨在通过一系列协商和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

但是,在美国的“美元霸权”和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冲突的影响下,全球货币政策协调一直面临巨大的挑战。

3.3 区块链技术对国际货币制度的影响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按照预定规则,去中心化地协调和交换信息和价值。

它可以帮助金融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安全保障。

在国际货币制度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改变现有的金融模式,促进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和贸易融合。

第四章结语随着全球市场越来越复杂和全球化的趋势加剧,国际货币制度变得更加重要。

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和现实一样,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在未来,各国政府需要通过一系列协商和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推动全球货币政策协调进一步深入,进而建立更加公正、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货币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李晓阳,王 钊3(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北碚 400716)摘 要:通过对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及其动因的综合分析,阐述了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国际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制度变迁中图分类号:F8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5)03-0022-05EVOLUTI O N OF THE I N TERNATI O NAL MONET ARY SYSTE MAND ITS I M P L I CATI O N T O CH I N AL I Xiao-yang,WANG Zhao(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400716,China)Abstract:This paper p resents a comp 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 on of the internati onal monetary syste m and the driving force f or it and expatiates its influence on China.Key words:internati onal monetary syste m;exchange rate syste m;evoluti on of the syste m 国际货币制度具备3大功能: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规定一国货币同其它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保持各国货币间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国际货币制度包括3个基本目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含本国货币可兑换问题)。

在当今中国加入W T O后研究国际货币制度对中国未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构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 货币自身的发展主要有两条源流:一条是货币形式的演变;一条是货币职能的发展。

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

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生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时期。

这一演变大致分为3个阶段: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现在和不远未来电子货币将占主导地位时期。

而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基本上有货币本位及汇率制度两条线索。

其中,货币本位制度基本上是沿着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直至信用本位制度的线索发展下来的,而汇率制度似乎并没有这种继起关系。

1.1 货币本位制度分类 货币制度既可以分为3类: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又可以可分为两类,即金属本位与信用货币本位,其中金属本位又分为金本位、银本位、复本位。

1.1.1 金本位制度 从英国1813年首先确立金本位一直到1930年左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又可分为金铸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3种形式:1.1.2 银本位制 银本位从运行原理上看,类似于金本位,只是采用的是银而不是金。

事实上银本位并不十分流行,主要是在一些经济不很发达的国家,如中国。

其最大缺点是价格不稳定,原因在于银矿的分布广,开采成本低。

随着技术革新,产量变动很大,形成了对货币流通的冲击。

1.1.3 复本位制 复本位制是指一国同时规定两种金属金和银同为本位币金属的货币制度。

在复本位制下,金和银都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和自由输出入。

但从各国实行复本第3卷第3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3,No.3 2005年9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 Sep t.20053收稿日期:2005-05-09作者简介:李晓阳(1969—),女,四川郫县人,西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

3为通讯作者,男,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位制的情况看,复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并不能同时流通,而是在某一时期实行金本位制,另一时期实行银本位制。

1.1.4 信用本位制 信用本位制度的广泛实行是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的结果之一。

其主要特征是:(1)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是纸币和银行存款。

(2)各国货币规定的含金量仅是名义的,不能按此单位兑换黄金。

(3)黄金不再是一国货币发行的准备。

在信用本位制度下,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不取决于该国的金属贮存量,而是取决于一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或其他因素的判断而制订的货币政策。

在这种制度下,货币创造过程轻而易举,成本费用微不足道,并且受政府不同程度的控制。

1.2 汇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和金汇兑本位制度时期,有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之分;在纯粹的信用本位制度时期,同样也有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之分。

在汇率制度的研究方面,对于加强灵活性而又保持稳定性的方案很多。

有学者建议主要工业国家之间的货币建立一个汇率软目标区,每种主要货币按一特定公式计算出“基础均衡实际汇率”并随主要经济基础指标的变动采取爬行钉住的原则进行阶段性调整,各国货币市场汇率可以在其“基础均衡实际汇率”的上下10%的软目标区内波动。

有学者建议采用主要货币互相钉住各自汇率的方式,各国货币当局执行不抵冲的干预外汇市场的政策,改变有关国家国内货币供给而保持世界货币供应总量和增长率不变。

有学者建议对国际金融交易征收托宾税,以抑制金融投机。

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认为,对外汇交易征收一定比例的税,可以大大减少投机收益,缓和金融市场动荡,且有利于政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充分就业和公平分配。

托宾1978年提出这个建议时并未引起注意,因为当时外汇交易额不大,且与主流观点不一致。

现在情况不同了,金融市场游资达150万亿美元之巨,每天交易额达数万亿美元,消除金融动荡已经成了金融界和理论界普通关注的问题。

全球托宾税预期收入的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当初托宾建议把此税的全部收入用作向第三世界贷款的资金。

现在即使把全球交易量压缩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按5%的税率征收,就会使每个纳税年度世界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3000~4000亿美元,只要以其中10%~20%作为对第三世界的长期贷款储备资金,也会大大减少对储备货币总量的需求。

有关汇率制度的变迁,是国际经济众多因素演化的结果。

现在总的势头是鼓励资本自由流动,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鼓励I M F成员国货币自由兑换,全球金融一体化。

随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一体化进程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上世纪80年代占其G NP的33%,在今后10年超过50%),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也在加速。

据统计,1990-1994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增加了4倍,占流向发展中国家全部净长期资金的3/4,而且这些资金流动过去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而现在却方式多样。

在世界直接投资流入中,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20世纪80年代为23%,1992-1994年超过40%。

私人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增加,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政策和前景的改善。

另外,资本流入流出国家结构的变化,诸如放松市场管制、资产多样化、跨国公司经营的国际化等,也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体化更起了重要作用。

金融一体化有利于汇率安排的合作与稳定。

2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动因2.1 制度变迁动因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作为制度变迁的一种,尽管有其独特性,但是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动力因素仍然具有制度变迁的共性,因而在研究国际货币制度变迁之前,我们需要探究一下制度变迁的共同动因。

根据现有的理论文献可以将制度变迁的动因概括为五类:经济增长推动论、利益格局变化论、技术变迁决定论、技术变迁自我循环论、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互动论。

2.1.1 经济增长推动论 这种假说认为,制度变迁是由于经济增长所造成的,经济增长是推动制度变迁的动力源泉。

舒尔茨和拉坦持这种观点。

舒尔茨(Schultz,1968)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一文中,认为广义的制度是指管束人们的一种行为规则,限制到经济学领域内,制度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服务的供给者,是经济领域里的一个内生变量,因对经济增长动态的反应而发生制度变迁。

尽管如此,舒尔茨也承认并非所有的制度变迁都可以这样来分析,如一些不依赖于经济增长的制度变迁就不是这样。

拉坦(Ruttan,1978)也认为,“制度变迁不仅会影响资源的使用,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使用性的活动。

制度变迁可能是由对与经济增长相联系的更为有效的制度绩效的需求所引致的”。

2.1.2 利益格局变化论 这种假说认为,制度是经济主体或行动团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安排,制度变迁是指由于制度环境的变化导致经济主体或行动团体之间利益格局发生变化,通过相互博弈所达成的新的制度安排。

戴维斯与诺斯(Davis and North,1979)持这种观点,他们在《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一文中,认为在现有的制度结构下,由于规模经济、外部性、风险和交易费用等制度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经济主体或行动团体之间利益格局或收入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动团体)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即利益格局变化导致制度变迁。

2.1.3 技术变迁决定论 这种假说将技术视作为推动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动态原因,主张技术变迁决定制度变迁。

持这种观点的有马克思(Marx)及其后的马克思主义者、老制度主义者凡勃伦(Veblen)及其追随者。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生产方式的变化(即技术变迁)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即制度变迁),尽管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对前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反作用,但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相信前者是提供社会制度变迁的更为基本的动态力量。

老制度主义者凡勃伦(Veblen)及其追随者阿里斯(Ayres)提出了老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第一个主要纲领:考察了新技术对制度安排的影响,考32第3卷第3期 李晓阳等: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察了既定社会惯例和既得利益者阻碍这种变迁的方式。

因此,他们也认为,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动态因素,技术变迁导致制度变迁。

2.1.4 制度变迁自我循环累积论 这种学说认为,制度变迁本身是经济发展的动态原因,具有自我循环累积机制,也就是主张制度决定论而否定技术决定论。

诺思与托马斯(North and Thomas,1973)持这种观点,他们反复强调了制度变迁比技术变迁更为优先且更为根本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