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3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李晓阳,王 钊3

(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北碚 400716)

摘 要:通过对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及其动因的综合分析,阐述了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国际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F8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5)03-0022-05

EVOLUTI O N OF THE I N TERNATI O NAL MONET ARY SYSTE M

AND ITS I M P L I CATI O N T O CH I N A

L I Xiao-yang,WANG Zhao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40071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 resents a comp 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 on of the internati onal monetary syste m and the driving force f or it and expatiates its influence on China.

Key words:internati onal monetary syste m;exchange rate syste m;evoluti on of the syste m

国际货币制度具备3大功能: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规定一国货币同其它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保持各国货币间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国际货币制度包括3个基本目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含本国货币可兑换问题)。在当今中国加入W T O后研究国际货币制度对中国未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构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

货币自身的发展主要有两条源流:一条是货币形式的演变;一条是货币职能的发展。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生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时期。这一演变大致分为3个阶段: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现在和不远未来电子货币将占主导地位时期。

而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基本上有货币本位及汇率制度两条线索。其中,货币本位制度基本上是沿着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直至信用本位制度的线索发展下来的,而汇率制度似乎并没有这种继起关系。

1.1 货币本位制度分类 货币制度既可以分为3类: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又可以可分为两类,即金属本位与信用货币本位,其中金属本位又分为金本位、银本位、复本位。

1.1.1 金本位制度 从英国1813年首先确立金本位一直到1930年左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又可分为金铸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3种形式:

1.1.2 银本位制 银本位从运行原理上看,类似于金本位,只是采用的是银而不是金。事实上银本位并不十分流行,主要是在一些经济不很发达的国家,如中国。其最大缺点是价格不稳定,原因在于银矿的分布广,开采成本低。随着技术革新,产量变动很大,形成了对货币流通的冲击。

1.1.3 复本位制 复本位制是指一国同时规定两种金属金和银同为本位币金属的货币制度。在复本位制下,金和银都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和自由输出入。但从各国实行复本

第3卷第3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3,No.3 2005年9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 Sep t.2005

3收稿日期:2005-05-09

作者简介:李晓阳(1969—),女,四川郫县人,西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

3为通讯作者,男,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位制的情况看,复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并不能同时流通,而是在某一时期实行金本位制,另一时期实行银本位制。

1.1.4 信用本位制 信用本位制度的广泛实行是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的结果之一。其主要特征是:(1)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是纸币和银行存款。(2)各国货币规定的含金量仅是名义的,不能按此单位兑换黄金。(3)黄金不再是一国货币发行的准备。在信用本位制度下,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不取决于该国的金属贮存量,而是取决于一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或其他因素的判断而制订的货币政策。在这种制度下,货币创造过程轻而易举,成本费用微不足道,并且受政府不同程度的控制。

1.2 汇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和金汇兑本位制度时期,有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之分;在纯粹的信用本位制度时期,同样也有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之分。

在汇率制度的研究方面,对于加强灵活性而又保持稳定性的方案很多。有学者建议主要工业国家之间的货币建立一个汇率软目标区,每种主要货币按一特定公式计算出“基础均衡实际汇率”并随主要经济基础指标的变动采取爬行钉住的原则进行阶段性调整,各国货币市场汇率可以在其“基础均衡实际汇率”的上下10%的软目标区内波动。有学者建议采用主要货币互相钉住各自汇率的方式,各国货币当局执行不抵冲的干预外汇市场的政策,改变有关国家国内货币供给而保持世界货币供应总量和增长率不变。有学者建议对国际金融交易征收托宾税,以抑制金融投机。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认为,对外汇交易征收一定比例的税,可以大大减少投机收益,缓和金融市场动荡,且有利于政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充分就业和公平分配。托宾1978年提出这个建议时并未引起注意,因为当时外汇交易额不大,且与主流观点不一致。现在情况不同了,金融市场游资达150万亿美元之巨,每天交易额达数万亿美元,消除金融动荡已经成了金融界和理论界普通关注的问题。全球托宾税预期收入的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当初托宾建议把此税的全部收入用作向第三世界贷款的资金。现在即使把全球交易量压缩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按5%的税率征收,就会使每个纳税年度世界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3000~4000亿美元,只要以其中10%~20%作为对第三世界的长期贷款储备资金,也会大大减少对储备货币总量的需求。

有关汇率制度的变迁,是国际经济众多因素演化的结果。现在总的势头是鼓励资本自由流动,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鼓励I M F成员国货币自由兑换,全球金融一体化。随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一体化进程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上世纪80年代占其G NP的33%,在今后10年超过50%),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也在加速。据统计,1990-1994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增加了4倍,占流向发展中国家全部净长期资金的3/4,而且这些资金流动过去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而现在却方式多样。在世界直接投资流入中,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20世纪80年代为23%,1992-1994年超过40%。私人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增加,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政策和前景的改善。另外,资本流入流出国家结构的变化,诸如放松市场管制、资产多样化、跨国公司经营的国际化等,也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体化更起了重要作用。金融一体化有利于汇率安排的合作与稳定。

2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动因

2.1 制度变迁动因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作为制度变迁的一种,尽管有其独特性,但是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动力因素仍然具有制度变迁的共性,因而在研究国际货币制度变迁之前,我们需要探究一下制度变迁的共同动因。根据现有的理论文献可以将制度变迁的动因概括为五类:经济增长推动论、利益格局变化论、技术变迁决定论、技术变迁自我循环论、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互动论。

2.1.1 经济增长推动论 这种假说认为,制度变迁是由于经济增长所造成的,经济增长是推动制度变迁的动力源泉。舒尔茨和拉坦持这种观点。舒尔茨(Schultz,1968)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一文中,认为广义的制度是指管束人们的一种行为规则,限制到经济学领域内,制度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服务的供给者,是经济领域里的一个内生变量,因对经济增长动态的反应而发生制度变迁。尽管如此,舒尔茨也承认并非所有的制度变迁都可以这样来分析,如一些不依赖于经济增长的制度变迁就不是这样。拉坦(Ruttan,1978)也认为,“制度变迁不仅会影响资源的使用,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使用性的活动。制度变迁可能是由对与经济增长相联系的更为有效的制度绩效的需求所引致的”。

2.1.2 利益格局变化论 这种假说认为,制度是经济主体或行动团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安排,制度变迁是指由于制度环境的变化导致经济主体或行动团体之间利益格局发生变化,通过相互博弈所达成的新的制度安排。戴维斯与诺斯(Davis and North,1979)持这种观点,他们在《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一文中,认为在现有的制度结构下,由于规模经济、外部性、风险和交易费用等制度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经济主体或行动团体之间利益格局或收入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动团体)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即利益格局变化导致制度变迁。

2.1.3 技术变迁决定论 这种假说将技术视作为推动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动态原因,主张技术变迁决定制度变迁。持这种观点的有马克思(Marx)及其后的马克思主义者、老制度主义者凡勃伦(Veblen)及其追随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生产方式的变化(即技术变迁)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即制度变迁),尽管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对前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反作用,但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相信前者是提供社会制度变迁的更为基本的动态力量。老制度主义者凡勃伦(Veblen)及其追随者阿里斯(Ayres)提出了老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第一个主要纲领:考察了新技术对制度安排的影响,考

32

第3卷第3期 李晓阳等: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察了既定社会惯例和既得利益者阻碍这种变迁的方式。因此,他们也认为,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动态因素,技术变迁导致制度变迁。

2.1.4 制度变迁自我循环累积论 这种学说认为,制度变迁本身是经济发展的动态原因,具有自我循环累积机制,也就是主张制度决定论而否定技术决定论。诺思与托马斯(North and Thomas,1973)持这种观点,他们反复强调了制度变迁比技术变迁更为优先且更为根本的观点。在他们看来,荷兰和英国在1500-1700年间发展比法国和西班牙更快的原因,就在于当时荷兰和英国进行了有效的所有权制度变迁,而法国和西班牙由于不能创建一套提高经济效率的所有权制度,其经济曾经一度陷入停顿。

2.1.5 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互动论 这种假说认为,制度变迁是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不应该把两者割裂开来、只强调其中一极,而应该把两者统一起来看作为一个互动的过程。拉坦(Ruttan,1978)持这种观点,拉坦认为,“导致技术变迁的新知识的产生是制度发展过程的结果,技术变迁反过来又代表了一个对制度变迁需求的有力来源”。拉坦主张,“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之间相互依赖性很高,必须在一个持续的相互作用的逻辑中来进行分析”。

2.2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普遍归因 作为制度变迁的一种,国际货币制度变迁也可以普遍归因于经济增长、利益格局变化、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本身。

2.2.1 从经济增长来看,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由于平稳的汇价机制推动了国际间经济贸易得以快速地增长,结果,快速的经济增长与有限的贵金属货币供给量产生了矛盾,致使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制度内在地向信用货币制度转变,汇率制度也随之内生地发生变迁 以当时最主要的国家英美法为例,信用货币的比重从1885年的66%上升到1913年的87%。信用货币比重的大幅增加,使得原有的金属货币自动调节机制逐渐弱化,国际金本位制度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革。正如特里芬指出:“总的来看,19世纪实际更确切地说应是信用货币本位制度的出现和增长的世纪,同时也是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安乐死的世纪,而不应说是金本位的世纪”。这其中就暗含着,由于快速的经济增长与有限的贵金属货币供给量之间的矛盾,即使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国际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也会内生地发生制度变迁。

2.2.2 从国际利益格局变化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资本债权下降了大约40亿美元;法国也损失了40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德国则几乎损失了其全部海外投资 二战后,欧洲和日本更是一片废墟,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陷于瘫痪。而与此相反,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却一跃成为最大的国际债权国。这样,战争摧毁了英国的国际金融霸主地位,英镑已不再是人们唯一乐于接受的货币,美元已强烈地威胁并直接替代英镑,充当起新的国际货币的职能。这样,国际利益格局的根本性变化,内在地需求国际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发生变革,由此,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黄金本位制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便孕育而生。2.2.3 从技术变迁来看,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货币经历了铸币时代到纸币时代的变迁,进一步进入电子货币时代。2.2.4 从制度变迁本身来看,20世纪60,70年代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运动直接导致各国外汇管理制度发生变革,进而引致汇率制度变迁 据资料显示,到1994年,西方主要工业国基本上实现了资本账户的开放;并且,从1991到1993年,部分拉美和亚洲国家相继实现了货币可自由兑换,还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地放松外汇管制。而外汇管理制度变革必然会引致汇率制度变迁。从实践来看,70年代中期以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直在改变其汇率制度,从钉住单一货币转向钉住一篮子货币,或是采用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据统计,钉住单一货币的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例从1976年的62.6%下降到1994年的29.0%,而选择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国家所占的比例却从1976的2

3.4%上升到1989年的28.2%。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国家比例却又明显地减少,从1989年的28.2%下降到1994年的17.4%。相反,发展中国家却愈来愈倾向于选择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采用的国家比例从1989年的33.6%增加到1994年的53.5%。

2.3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独特的主导影响因素和直接动力因素 除共性因素之外,国际货币制度变迁还有其独特的主导影响因素和直接动力因素。经济学家Poirs on(2001)以1990 -1998年间93个国家为样本,选取了16个影响变量作为检测标准。其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制度变迁的主导影响因素有: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水平、生产和产品多样化、贸易开放度、贸易冲击脆弱性、政治不稳定、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地理集中度、G DP增长率、失业率或通胀诱因、资本流动、外币储蓄、M

2

、美元化以及外币定值债务等。相比而言,在这16个影响变量中传统的最佳货币区衡量标准,诸如贸易开放度、贸易地理集中度、经济发展水平或户均G DP似乎没有显著的作用(Poirs on,2001)。

在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主导影响因素中,通货膨胀率、贸易冲击脆弱性和资本流动造成的货币危机是推动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力因素。以新兴市场经济墨西哥和泰国为例。1987年12月墨西哥在经历了数年高通货膨胀之苦后,将比索钉住美元。其后,从1989年1月始墨西哥由固定汇率变为预先宣布的爬行钉住,1991年末又引入了汇率带,允许货币缓慢贬值。这一系列汇率制度变迁的主要目的都旨在通过货币钉住来确立低通胀信誉。但是,事实上墨西哥并没有因此而确立低通胀信誉。同时,外贸出口十分脆弱, 1993年墨西哥经常账户赤字已占其G DP的7%,1994年为8%。这样,1994年12月在墨西哥新政府宣布比索贬值15%之后,市场信心骤然丧失,投资者恐慌,资本市场发生逆转,比索急剧贬值,货币危机很快恶化。结果,墨西哥政府不得不放弃钉住汇率制而转向浮动汇率制(Obstfeld and Rogoff, 1995)。

同样,泰国搞新兴市场经济,为了吸引外资,1990年5月泰国宣布了第一轮外汇自由化改革方案,接受I M F第Ⅷ条条

42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9月

款,消除对经常账户下支付的所有限制。1991年5月泰国又进行了外汇自由化第二轮改革,实行资本账户自由化,对非居民在资本、货币市场从事的证券、信贷交易和直接投资以及商业银行交易全面放开,实现自由化;基本取消对资本流出的管制。结果在1994年以后,泰国经济出现了过热迹象,通胀率高增不下、经常账户赤字显著扩大,尽管政府当局实行了紧缩的财政政策,但是由于泰铢与升值的美元固定钉住而使泰国出口竞争力丧失。虽然巨额的经常账户赤字为强大的资本流入所融资,但是由于将近60%的资本流入是短期资本,致使泰国经济对资本市场风向的逆转十分脆弱。结果,1997年7月2日,当局在损失了巨额外汇储备情况下不得不放弃了自1984年11月以来实行的泰铢钉住美元为主的货币篮子制度,转向管理浮动汇率制。

货币制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增长速度与规模的发展变化,货币制度必然变迁。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因在于原有制度均衡被打破,原有制度安排无法满足国际经济活动,原来的一系列规则和规范形同虚设,从而产生对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需求。同时,改变旧的国际货币制度既需要达成国际社会多方共识,又需要有一种为众多成员接受的可供选择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一项合适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一种国际公共产品,所有成员国都可以因此受益:但是国内公共产品由本国政府出面提供。。那么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就只能是受益最多的国家。比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由美国牵头成立,并负责执行,金本位制度中英国扮演了主角,至于欧元区和欧洲货币体系主要是德国人担当了重任。既然国际社会多极化成为潮流,也就难以有一个国家能够胜任建立全新的统一的国际货币制度的重任。

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目的在于进一步降低国际间交易费用和减少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日益发展.特别是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头痛的事情。在这个形势下.试图控制资本流动几乎不大可能;所以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出发点是选择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保持较为稳定的汇率。主要在稳定汇率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之间权衡,即汇率越是稳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越差、反之亦然。就此而论,短期内难以建成和发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国际社会更多的是在构成国际货币制度3个基本内容之间寻求合作,E MS模式或者欧元模式也许会成为众多经济区域的国际货币合作首选方式。

3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3.1 从经济增长来看,1995-2004年中国G DP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都在7%以上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国内经济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阶段非国有经济已占到G DP的2/3强。这些非国有企业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很高,从而决定它们迫切要求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由此,它们内在地要求人民币汇率由钉住汇率转向管理浮动汇率,以反映外汇市场资金供求的真实价格。

3.2 从制度变迁本身来看,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贯穿于整个中央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制度,对应的汇率制度为固定钉住制 改革开放后,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改为强制性外汇计划,对外汇实行留成制度,对应的汇率制度为双重汇率制度。其中,1979-1985年为官方汇率与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 1985-1993年为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94年我国对外汇管理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强制性外汇计划,允许外汇使用者凭有效进口单据从指定银行购买外汇;取消外汇留成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兑换。与此相对应地,我国实现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并轨后的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从制度变迁的共同动力因素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需要退出钉住汇率制,重归管理浮动汇率制。

3.3 根据汇率制度变迁独特的主导影响因素和直接动力因素,我们可以推论出入世后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应由钉住汇率制重归管理浮动汇率制,这种汇率制度变迁属于需求诱致性汇率制度变迁。

鉴于汇率制度变迁的主导影响因素有: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水平、生产和产品多样化、贸易开放度、贸易冲击脆弱性、政治不稳定、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地理集中度、G DP增长率、失业率或通胀诱因、资本流动、外币储蓄、M2、美元化以及外币定值债务等。而且,通货膨胀率、贸易冲击脆弱性和资本流动造成的货币危机是推动汇率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力因素。根据Poirs on(2001)观点:贸易开放度、贸易地理集中度、经济发展水平或户均G DP对汇率制度的选择没有显著的作用。另外,我国不存在“美元化”现象和政治不稳定。因此,根据剩下的影响指标可以看出:中国合意的汇率制度应该在HB,CP,C B,MF或I F中选择,而实际上1995-1999年人民币汇率逐年变动幅度非常小,表现为I M F传统的固定钉住制,具体为钉住单一货币美元(史晋川、沈国兵, 2001)。

尽管中国实际实行的汇率制度与其合意的汇率制度完全不符,但是由于中国实行了严格的资本管制,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因而阻止了资本流出,隔离了外来游资对汇率制度的冲击,从而幸运地规避了货币危机和汇率制度崩溃。但是,在我国正式加入W T O后,按照中国加入W T O后金融市场开放时间一览表:(1)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后,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外资银行可以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开办外汇业务;(2)银行及证券2003年开放银行间人民币往来;(3)2004-2005年,A、B股合并,允许外资参股中资银行、基金管理,并开放人民币汇率政策。

(下转29页)

52

第3卷第3期 李晓阳等: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供的服务,它具有无时不在、无所不在、成本核算低廉、安全快捷、方便周全等明显的优势。其业务分为3大块:(1)传统商业银行服务以及证券清算、外币业务、信息咨询、消费信贷等新型商业银行服务;(2)在线支付,既包括商户对商户商务模式下的网上采购等批发交易,以及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融通与清算。(3)新的业务领域,比如集团客户通过网络银行查询子公司的账户余额和交易信息,在签定多边协议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公司内部的资金调度与划拔,提供财务信息咨询、账户管理等理财服务,还可以进行中际收支早报、发放电子信用证、开展数据统计等。因此,将来的银行将能够提供“AAA式服务”,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这种服务包括更多的针对性、个性化和人情味。同时,降低金融服务成本。金融电子化的引入和深化持续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并使网上银行代表着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方向,网上银行的经营成本只占经营收入的15%~20%,而相比之下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经营收入的60%左右。银行业务电子化、网络化还将改变金融企业管理方式、提高金融企业管理的深度、广度和效率。

正如江泽民同志强调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固步自封的代价将是灭亡。商业银行如果不希望成为比尔?盖茨所言的“行将在21世纪灭绝的恐龙”,就必须战略性地

,实现自身发展里程中脱胎换骨的变革,抢占未来竞争中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 严 勇.国外核心竞争力理论综述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

1999,(10):33-35

[2] 亢 林,苗春林,刘庆丽.网上银行与网上支付[J].金融会计,

2002,(9):121-123

[3] 杨德勇.金融效率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4] 李 萱.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J].金融研究,2000,(9):

58-60

[5] 刘 荻.中国银行业:外资的冲击[M].北京:远东出版社,

2000

[6] 彭中文.论我国网上银行的风险及其监控对策[J].商业研究,

2002,(3):9-11

[7] 李元旭.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J].

金融研究,2000,(3):98-100

[8]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2001年货币政策执行

报告[N].经济日报,2002-03-07

[9] 陈 郝.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环境及对策[J].福建金融,

2002,(5):27-29

[10] 吴一兵.网上银行的发展和对策[J].甘肃金融,2002,(2):

60-62

(上接25页)

(4)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对象限制。入世后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办理人民币业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到2006年,外资银行获准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可以预测,在未来的4-5年内,不管愿意与否,人民币利率和汇率都将实现市场化,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将完成由准外汇管理向宏观间接外汇管理转变,并逐步实现资本账户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中国要想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就必须放弃实际实行的汇率制度(单一货币钉住),而转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显然,这是一种需求诱致性汇率制度变迁。惬意的是,既然中国官方宣布的汇率制度———管理浮动与其合意的汇率制度已经相符,所以,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无非是货币当局在实际中重归真正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而已。

3.4 从长远来看,我国可考虑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国元”共同货币区 根据W T O非歧视性和贸易便利化原则,台湾当局有义务开放两岸、实现直接三通,取消对两岸经贸交流一切不合理的限制。可以预测,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不久的将来,大陆和港澳台经济金融一体化必将取得长足的发展。出于节约外汇交易成本和规避汇率风险,必将推进自由贸易区内经济金融高度一体化。这样,“一国两制”下大陆和港澳台自由贸易区在不久的将来建立一个“中国元”共同货币区应比当初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欧元区”更加必要和可行。当然,要真正建立一个完整的“中国元”共同货币区,还有赖于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政治框架,实现直接三通;而且,人民币必须要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在这些前提下,随着自由贸易区内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可逐步实现人民币、港币、澳元和新台币4种货币由汇率稳定到汇率固定,并适时创造出共同货币“中国元”,然后按照拟定的期限逐步完成货币统一的任务。因此,未来建立“一国两制”下“中国元”共同货币区既是符合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趋势,也是推进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文平,冯 健.货币制度与经济绩效[J].社会科学辑刊,

2002,(3):68-73

[2] 杨胜刚,黄文青.全球货币制度的历史变迁与亚洲区域货币整

合前景[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5):12-18

[3] 赵晓冬,杨兆廷.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缺陷[J].经济论坛,

2003,000(007).-14-14

[4] 石 雷.新中国货币政策若干问题回顾[J].西安金融,

2003,000(004).-45-46

[5] 王 建.看世界货币制度危机,警惕全球金融风暴[J].上海投

资,2002,000(010).-7-11

92

第3卷第3期 陈伟: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国际货币制度演变

国际货币制度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大部分国家的货币同美元或黄金挂钩,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际金汇兑本制, 也即黄金-美元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主要内容是: ①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这是根据1944 年7 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城举行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形成的。《协定》规定, 一美元含金量为0.888671 克,即35 美元= 一盎司黄金。各成员国须协助美国维持美元官价。美国则承担接受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②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制。通过这个挂钩, 美元成为资本主义各国的重要国际支付手段和外汇储备。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

助性储备供应。④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首先,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同于黄金,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投资和信贷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活动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但从20 世纪60 年代起, 美元发生多次危机,美国政府被迫于1971 年8 月15 日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先后实行浮动汇率。金汇兑本位崩溃, 实行不兑现的纸币制度。1974年4月1日国际协定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表现在:(1)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操纵国际金融活动。(2)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美国若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

国际货币制度习题及答案

国际货币制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B.国际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牙买加体系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B.国际金块本位制 C.国际金本位制 D.严重削弱的金本位制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 A.金汇兑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牙买加体系 4.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以()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A.美元 B.黄金 C.特别提款权 D.多种储备资产 5.特别提款权的创立是()。 A.第一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B.第二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C.第三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D.以上都不是 6.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汇率制度是()。 A.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 B.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C.浮动汇率制度 D.弹性汇率制度 7.二战后的第一次美元危机发生于()。 A.1960年 B.1969年 C.1971年 D.1973年

8.欧洲货币体系实行的汇率制度是()。 A.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B.自由浮动 C.联合浮动 D.管理浮动 9.欧洲货币体系创立的一篮子货币是()。 A.特别提款权 B.欧元 C.欧洲计算单位 D.欧洲货币单位 10.目前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实行的单一货币是()。 A.特别提款权 B.欧元 C.欧洲计算单位 D.欧洲货币单位 11.欧元正式启动的时间是()。 A.1999年1月1日 B.2000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2年7月1日 12.根据欧盟的有关规定,欧元现钞开始流通的时间是()。A.1999年1月1日 B.2000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2年7月1日 13.发行特别提款权的时间是()。 A.1968年 B.1970年 C.1971年 D.1973年 14.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采纳了()的结果 A 怀特计划 B 凯恩斯计划 C 布雷迪计划 D 贝克计划 15. 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习题与答案

第十章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说,国际货币体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2、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体现了为适应不同的历史条件而对这些准则所进行的变革。从时间先后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及现行的________阶段。 3、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关键的部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是这一体系的两大支柱。通过两个挂钩实际上让美元代表黄金,各国货币便通过固定汇率制同美元联系,从而使美元成为国际中心货币。 4、________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是按________原则由共同市场国家货币混合构成的货币单位。 5、欧洲货币体系的目标是________,其重点落在________上。通过建立双重机制稳定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即________和平价篮体系。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波动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总是围绕着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其界限是( )。 A.铸币平价B.黄金平价 C.黄金输送点D.法定平价 2、按照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规定,两个挂钩是指( )。 A.美元同黄金挂钩B.英镑同黄金挂钩 C.各国货币之间相互挂钩D.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 3、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内部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即( )。 A.J曲线效应B.里昂惕夫之谜 C.米德冲突D.特里芬难题 4、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一般包括( )。 A.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B.货币比价的确定 C.汇率制度的确定D.平衡国际收支方式的确定 5、以下关于牙买加货币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是多元储备体系B.采取国际收支的多种调节机制 C.是无体系的体系D.拥有多元化的国际货币 6、国际货币体系进入到浮动汇率时代开始于( )。 A.国际金本位制度B.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C.牙买加货币体系D.欧元诞生之后 7、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A.创建欧洲货币单位B.构建汇率稳定机制 C.建立欧洲货币基金D.构建多元化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8、以下关于区域性经济集团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共同市场(简称南共市)的主要目的是使南美在美国和欧盟之间取得平衡 B.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 C.东盟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 D.日本当局有意识地推进“亚洲日元经济圈”战略,全力推进日元国际化 9、以下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说法正确的是()。 A.IMF是联合国系统的一个专业机构,其总部设在华盛顿 B.作为该组织创始国之一,中国一直保有该组织的合法席位 C.IMF是以成员国入股的方式组成的企业性金融机构,会员国的基金份额构成其主要的资金来源 D.普通提款权的期限不超过5年,贷款最高额度为成员国所缴份额的100% 10、亚洲开发银行(ADB)简称亚行,是西方国家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联合创办的亚太地区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其宗旨是()。 A.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筹集官方及私人资金 B.向其成员特别是本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 C.对成员的经济发展计划提供技术援助 D.帮助各成员之间协调其在经济贸易和发展方面的政策

国际金融课件_第十章_国际货币制度

第十章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又称国际货 币体系,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使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各国政府都共同遵守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方面内 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第一节国际金本 位制一、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并建立起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 间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 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主要有三种形式: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 本位制。1.??金铸币本位制( 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金铸币本位制的特点是:①以法律规定货币的含金量;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③流通中其 他货币和金币之间可以按法定比率自由兑换,也可以兑换与金币等量的黄金;④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或输入本国。 2.??金块本位制( Gold Bullion Standard ) 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 ①金币仍作为本位货币,但市场不再流通和使用金币,而是流通纸币;②国家储存金块,作 为储备;③不许自由铸造金币,但仍以法律规定纸币的含金量;④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金币,但在国际支付或工业用金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用纸币向央行兑换金块(如英国在1925年规定一次至少兑换400 盎司,约值1700 英镑)。3. 金汇兑本位制( Gold Exchange Standard )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①国家无需规定货币的含金量,市场上不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②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这些 外汇在国外才能兑换成黄金;③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从金 币本位制到金块本位制,再到金汇兑本位制,可以看出:第一,货币和黄金的联系越来越薄弱。第二,实行金块本位制,金币不再流通,货币的可兑换性受到限制,可以节约国内经济交易中所需的黄金。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则因大量持有外汇而不仅可以节约国内经济交易所需的黄金,还可以节约国际经济交易中所需的黄金。第三,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和国际货币制度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通常所说的国际金本位制 是指世界主要国家均实行金币本位制情况下的国际货币制度。特点: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 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实行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三、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国际金本位制的缺点从根本上讲是它过于“刚性”,这表现在:① 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②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黄金产量的增长。然而,世界黄金产量(增长)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这就使国际金本位制的物质基础不断削弱。第二节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凯恩斯计划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及中国的机遇[J]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及中国的机遇 李扬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个被国际社会热议了半个多世纪但迄无结论的问题。广大非关键货币国家(地区)一直在抱怨如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但是,这种主要基于道义理由的责难不可能产生实质性效果,因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及其演化,一向就只相信经济和金融的实力:在国际金本位时期,拥有大量黄金储备的国家可以主宰世界;而在不兑换的法偿货币时代,则是那些在全球生产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能够让自己的货币走遍全球,为其他国家使用和持有,并且以此来左右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动态。基于这样的道理,今天我们所以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问题列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议题之一,也正是因为本世纪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的长达20余年的高速增长,更已经大大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实力对比。实力格局的这种变化,必然会引发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诉求。 一、少数国家主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非关键货币国家的潜在风险因素 为了探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回顾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是有益的。上个世纪50年代,在美国的主导下,国际社会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是一种“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同美元挂钩。这个制度正常运行的条件,一是美国在保证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不断向国际社会提供清偿力,二是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并维持该制度的稳定。众所周知,这个制度隐含着“特利芬两难”的矛盾,于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上半叶,该制度寿终正寝,代之而起的是以“牙买加协议”为标识的国际浮动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世界各国都开始自谋生路,以求自救。其路径基本上有两条。 第一条路径是寻求建立某种货币联盟,在一个小范围内另起炉灶。最具代表性且最成功的例证是欧元区的建立。经过长达30余年的艰苦努力,这个地区终于在上个世纪末,以国际协议的方式形成了统一货币区。欧元的启动以及随后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可,使得欧元区各国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以汇率波动为要点的国际货币制度不稳定给区内各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冲击。另外,在这种体系下,区域内每个国家不必保持高额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外汇交易起始于1973年,但最初的萌芽则可追溯到古代中东的外汇交易市场,当时的货币兑换仅局限于金属铸币之间的交换。直到欧洲中世纪时,随着旅行者人数的增加,金属铸币的弊端不断暴露,一些商人银行家开始设计出汇票,外汇交易也逐渐成型。 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中,金本位体系是最早且相对最稳固的一种体系。金本位制的盛行始于19世纪中期,止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其间多数西方国家均采行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共有三种实现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各国在流通中使用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冶炼、铸造、交换并在国与国之间流动。在金本位制下,货币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之比,即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只要两国的货币含金量不变,则汇率就维持稳定。 一战爆发后,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等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出口,金本位体系实际上已经崩溃了,虽然英国于1925年宣布恢复金本位制,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已经不再支撑这样一个旧有体制。其彻底的终结则始自1929年开始的世界股市大崩溃,由其触发的1931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迫使英国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其后诸多国家纷纷效仿,1936年达成的美英法三国货币协定则宣告该体制的正式结束。在一战与二战之间的这段时期,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基本上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市场极度波动造成投机活动盛行。 二战期间,外汇市场实际上已经消失了。战争对英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害,并对英镑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且人们对英镑的信心亦因德国大量伪造英镑而收到严重冲击。自美国加入二战之后,美元就顶替英镑成为全球地位最突出的货币。鉴于欧洲主要国家以及日本均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国民经济严重受损,作为唯一一个本土没有受到战争洗礼的大国,美国自然成为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主导者。 (杀戮是正确的,你也可以攻击宗教但却不受惩罚,但你正在威胁的是很多人视之比生命更加宝贵的东西......——美国总统罗斯福写给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信,拒绝其提出的伪造德国货币的建议。) 到了二战末期,盟国已胜利在望。1944年,45个同盟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布雷顿森林村(Bretton Woods)召开了一次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秩序和支付体系的重要会议——联合国货币与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等文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由此开启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会议上,一种改头换面的金本位制被视为激励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扩张的最好办法。根据协议,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各国有义务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便使汇率维持在平价上下1%的区间内。事实上,该协议使得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并取代黄金成为国际支付体系的储备资产。 几近固定的汇率机制源于以下几个目的。首先,其会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汇率机制混乱的问题。其次,当时的世界最需要的是稳定的重建环境,各国均不希望看到大量的货币投机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最后,由于战争导致多数货币受到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客观上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柱以树立信心。IMF的建立亦令成员国可以维持稳定的货币买卖体系方面进行磋商,以便国际支付更加顺畅。当某些成员国遭遇财务困难的时候,IMF会向其提供贷款以助其度过难关。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和缺陷以及对历史上各种货币体系的回顾,来试图寻找和建立一种既能够维持各国币值稳定、汇率稳定又能削弱美元的霸主地位、减轻美元单一作为国际货币的压力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这种新的体系中,黄金将重新发挥重要的作用——货币与黄金挂钩。世界货币不单单是美元,还应有欧元、日元、人民币,形成四方货币联盟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金本位四方货币联盟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through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as well as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various monetary system, to try to find and establish a value both to maintain national stability,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but also weaken the U.S. dollar's dominance, reducing U.S. dollars the single currency as an international pressure on the new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n this new system, gold will be re-play an important role - the currency was pegged to gold. A world currency is not only in dollars, there should be the euro, yen, yuan, the formation of the Quartet monetary union diversifie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Keywords: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form Gold standard The Quartet Monetary Union

国际货币体系习题及答案

国际货币体系 一、重点 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和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特点和作用,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原因,战后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欧洲货币体系的发展、沿革及其内容,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趋同标准、作用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二、难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金本位制的差异,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差异,欧洲货币体系发展对世界区域性货币体系发展的启示作用 三、习题 (一)名词解释 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总库,借款总安排,货币互换协定,特里芬难题,欧洲货币单位,美元危机,联合浮动汇率制,欧元 (二)对比题 1.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的异同点是什么? (三)单项选择题 1.凯恩斯计划中建议创造的国际货币称为()。 A.SDR B.班柯 C.尤尼他 D.份额 答案与解析:选B。 2.怀特计划中建议创造的国际货币称为()。 A.SDR B.班柯 C.尤尼他 D.份额 答案与解析:选C。 3.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 B.世界各国有充足平衡的黄金储备,以维持对黄金的充分兑换 C.美国有充足的黄金储备,以保持美元对黄金的有限兑换性 D.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上 答案与解析:选B。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的双挂钩机制,所以世界其他各国没有将其货币兑换成黄金的义务,故不需要有充足平衡的黄金储备。 4.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的是()。 A.《史密森协定》的签订 B.黄金双价制的实行 C.美国“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D.特别提款权的创建 答案与解析:选C。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 伴随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入,对其爆发和传播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究都直接指向了现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各国学者和政要都以不同形式发出了改革现行体系的呼吁,使其成为了近期国际经济协商的最重要议题之一。由于对现行体系的批评由来已久,要求其改革的声音也从未间断,而纵观国际货币体系的历次重大调整,无不伴随着经济形势的骤变。那么此刻是否到了重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得绝佳时机呢?可以期待的变革将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出现?中国适宜在这场变革中的确立怎样的地位与角色?本文尝试围绕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发展的最新态势来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一、全球金融危机与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缺陷 (一)从危机爆发的结构性因素来看 全球经济失衡早在“次贷”危机爆发的多年前,一些经济学家就基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提出了长期出现“双赤字”的美国迟早将爆发金融危机的预言。这个预言终于在市场泡沫最严重、最脆弱的一环兑现了,并给全世界经济带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时至今日,也并没有明显的复苏迹象。对于这场危机爆发的根源,尽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Dooly等,2009),这只是金融市场失控造成的,因而只要对症下药的加强市场监管就可以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悲剧。但是更多学者认为,这场危机的病灶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埋下——如果说对“次贷”市场的过度放任是这场波及全球危机的导火索,那么在危机前,美联储为了应付上一轮的网络经济泡沫长期维持过低的利率水平,早已为这场危机埋下了隐患。长期的低利率造成的结果,一边是美国国内需求的过度膨胀、经常账户巨额赤字和流动性全面泛滥;另一边是新兴国家长期的高储蓄、高投资,经常账户巨额盈余。而最终资本又重新流入美国,资助美国成为最终消费国。这种微妙的均衡,在美国经济形势出现逆转苗头和利率水平快速攀升的情况下,立刻土崩瓦解,并显示其惊人的破坏力。而这还只是世界经济发展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构性危机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推动上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源泉的逐渐枯竭[1]。 概言之,我们认为这场危机是结构性因素并增长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应对策略上来说,我们既要重视反周期的刺激计划,又要针对结构性矛 腹有诗书气自华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3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李晓阳,王 钊3 (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北碚 400716) 摘 要:通过对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及其动因的综合分析,阐述了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国际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F8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5)03-0022-05 EVOLUTI O N OF THE I N TERNATI O NAL MONET ARY SYSTE M AND ITS I M P L I CATI O N T O CH I N A L I Xiao-yang,WANG Zhao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40071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 resents a comp 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 on of the internati onal monetary syste m and the driving force f or it and expatiates its influence on China. Key words:internati onal monetary syste m;exchange rate syste m;evoluti on of the syste m 国际货币制度具备3大功能: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规定一国货币同其它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保持各国货币间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国际货币制度包括3个基本目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含本国货币可兑换问题)。在当今中国加入W T O后研究国际货币制度对中国未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构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 货币自身的发展主要有两条源流:一条是货币形式的演变;一条是货币职能的发展。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生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时期。这一演变大致分为3个阶段: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现在和不远未来电子货币将占主导地位时期。 而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基本上有货币本位及汇率制度两条线索。其中,货币本位制度基本上是沿着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直至信用本位制度的线索发展下来的,而汇率制度似乎并没有这种继起关系。 1.1 货币本位制度分类 货币制度既可以分为3类: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又可以可分为两类,即金属本位与信用货币本位,其中金属本位又分为金本位、银本位、复本位。 1.1.1 金本位制度 从英国1813年首先确立金本位一直到1930年左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又可分为金铸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3种形式: 1.1.2 银本位制 银本位从运行原理上看,类似于金本位,只是采用的是银而不是金。事实上银本位并不十分流行,主要是在一些经济不很发达的国家,如中国。其最大缺点是价格不稳定,原因在于银矿的分布广,开采成本低。随着技术革新,产量变动很大,形成了对货币流通的冲击。 1.1.3 复本位制 复本位制是指一国同时规定两种金属金和银同为本位币金属的货币制度。在复本位制下,金和银都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和自由输出入。但从各国实行复本 第3卷第3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3,No.3 2005年9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 Sep t.2005 3收稿日期:2005-05-09 作者简介:李晓阳(1969—),女,四川郫县人,西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 3为通讯作者,男,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现状、困难与趋势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现状、困难与趋势 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涉及三方面的管理:(1)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供应(2)汇率的规定和变动(3)国际收支的调节(陈彪如,1996)。 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现状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1976年1月8日,IMF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定,称为《牙买加协定》。主要内容包括:取消平价和中心汇率制度,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废除黄金官价,实行黄金非货币化;使“特别提款权(SDR)”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加强IMF对国际清偿能力的监督。基本特征是:第一,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是储备货币。第二,汇率制度多元化。根据IMF的分类,现行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可分为8种。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样化。汇率、利率、IMF贷款、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等多种调节方式。该协定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从此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国家与依附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使以浮动汇率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能够比较灵活的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多种手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总体上适应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但也存在许多缺陷:第一,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是牙买加体系的根本缺陷。黄金非货币化后,信用货币充当本位货币,受储备货币国的经济影响大,基础不稳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的地位虽有下降,但仍处于核心地位。从国际储备的变动和国际清偿能力的提供,处处体现着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全球的27%,但国际结算货币的53%、全球外汇储备的57%和外汇交易货币的40%都是美元,这显示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美国的经济实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走向虚拟化,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逆差,“特里芬难题”引发的“美元悖论”开始显现,这都给现行体系的运行机制造成冲击。由于美元的发行没有了黄金准备的约束,货币发行量完全取决于美联储的操纵,加上货币发行调控机制的缺失,美国货币超发导致了美元泛滥,加剧了现行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第二,汇率体系不稳定。现行体系下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汇率制度自由作出安排,多种汇率制度并存加剧了汇率体系运行的复杂性。汇率波动和汇率战不断爆发,助长了国际金融投机活动,金融危机风险大增,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影响。浮动汇率为国际投机资本套取汇率差价提供了机会,巨额投机资本在汇率市场上

2019年国际货币体系专题

专题:国际货币体系 一、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1、全球货币政策的决定因素。主要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创造机制与国际金融环境息息相关,其他国家经济运行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会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很大影响。 2、通过资本流动来传导货币政策。储备货币发行国货币当局的负债是其他国家的资产,并且由于全球货币乘数的存在,会有越来越多的货币通过这样的方式创造出来,这就使得储备货币发行国必须通过特定途径使这些货币从本国流出进入到国际市场中,一条途径是通过经常性账户,另外一条途径是通过资本流动来实现的财富转移。 3、需要为各国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让出空间。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对主要国家银行、企业及个人的资产负债表进行修复。欧洲债务危机后,也需要首先对欧洲国家政府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进行修复。 二、美国的过度负债现象及其解决方案 对于美国的过度负债现象及其解决方案的分析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1、停止进一步的过度负债是一个政治问题。 2、解决过度负债的一条途径是以通过膨胀的形式减少债务负担,将实际利率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在必要时还可以为负。如果实际债务负担加重,则一国可以通过加深本国的通货膨胀水平来缓解债务压力,而债权人将承担由此带来的损失。 3、解决过度负债的另一条途径是滥发货币,让汇率自由变动以反映经常性账户的真实情况。这次金融危机中,货币滥发成为美国躲避危机的最有效避风港。在滥发美元的过程中,债权人承担了相应的货币风险,而且该风险不足以通过其他主要国际货币进行对冲。从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可以看出,美国较高的通货膨胀水平使得美元从危机后就开始不断贬值,而人民币则一直在不断升值。 三、中国的应对之策 对于中国的应对之策的分析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 1、中国有着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所以要求大量的资本输出,中国政府已经从去年开始允许在海外使用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这是其资本输出的一个良好开端。 2、体制改革。目前在这些国际机构中,并不存在制定全球货币政策的全球中央银行。现在需要建立一个国际货币政策委员会来承担全球中央银行的职能。 3、市场法则,即市场行为。事实上,是市场决定了一种货币是否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市场更加倾向于接受在金融市场中拥有广泛流动性的货币。 4、对美元未来的发展有清醒认识。基于市场规模的考虑,我认为美元仍将在未来很长一

国际货币制度习题及答案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国际货币制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B.国际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牙买加体系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B.国际金块本位制 C.国际金本位制 D.严重削弱的金本位制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 A.金汇兑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牙买加体系 4.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以()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A.美元 B.黄金 C.特别提款权 D.多种储备资产 5.特别提款权的创立是()。 A.第一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B.第二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v1.0 可编辑可修改 C.第三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D.以上都不是 6.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汇率制度是()。 A.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 B.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C.浮动汇率制度 D.弹性汇率制度 7.二战后的第一次美元危机发生于()。 A.1960年 B.1969年 C.1971年 D.1973年 8.欧洲货币体系实行的汇率制度是()。 A.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B.自由浮动 C.联合浮动 D.管理浮动 9.欧洲货币体系创立的一篮子货币是()。 A.特别提款权 B.欧元 C.欧洲计算单位 D.欧洲货币单位 10.目前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实行的单一货币是()。 A.特别提款权 B.欧元 C.欧洲计算单位 D.欧洲货币单位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1.欧元正式启动的时间是()。 A.1999年1月1日 B.2000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2年7月1日 12.根据欧盟的有关规定,欧元现钞开始流通的时间是()。 A.1999年1月1日 B.2000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2年7月1日 13.发行特别提款权的时间是()。 A.1968年 B.1970年 C.1971年 D.1973年 14.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采纳了()的结果 A 怀特计划 B 凯恩斯计划 C 布雷迪计划 D 贝克计划 15. 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A 德国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16.下列哪一项不是金币本位制的特征() A. 金币自由铸造

7国际货币制度作业答案

7国际货币制度 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B.国际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牙买加体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是() A.怀特计划 B.凯恩斯计划 C.布雷迪计划 D.贝克计划 *3、特别提款权的创立是() A.第一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B.第二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C.第三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D.第一次英镑危机的结果 *4、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开始的事件是()A.互惠信贷协议 B.黄金双价制 C.尼克松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D.史密森氏协议 5、布雷顿森林体系又称() A.国际金本位制 B.国际金块本位制 C.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D.新金本位制 *6、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 A.固定汇率制 B.浮动汇率制 C.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D.可调整的浮动汇率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 A.是自发形成的 B.具有统一性 C.具有固定性 D.具有分散性 E.具有松散性

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前的国际金融环境是() A.各国存在严重国际收支危机 B.各国的外汇管制普遍增强 C.各国汇率频繁波动 D.各货币集团间的矛盾与斗争日益尖锐 E.货币战接连不断 *3、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是() A.“稀缺货币”条款 B.美元同黄金挂钩 C.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D.取消外汇管制 E.其他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是() A.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B.缓和了东西方经济关系 C.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 D.使美元充斥世界 E.是美国对外传播通货膨胀的工具 *5、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A.创建欧洲货币单位 B.创建欧洲记账单位 C.建立双重的中心汇率制 D.建立欧洲货币基金 E.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 三、判断题 1、欧洲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别称(×) 2、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体制。(×) *3、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4、国际货币体系的法律权威性高于各国的货币主权。(√) 5、一国主权的货币能充当国际货币时,它就能通过输出货币来弥补国际收支的逆差。(√) *6、国际金本位制的最大缺点是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要受制于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 7、在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下,黄金依然充当支付手段。(×) 8、牙买加体系完全摒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9、黄金非货币化是指黄金既不是各国货币平价的基础,也不能用于官方之间的国际清算。(√) 四、名词解释 *1、特里芬两难:特里芬两难是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首先提出来的,说明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美元既是一国的货币,又是世界的货币。作为一国的货币,美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作为世界的货币,美元的供应又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需要。由于规定了双挂钩制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 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走向超主权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还是推进多极储备货币体系尚存在不同意见。 关于超主权货币的讨论由来已久,欧元更是成为第一个实践中的地区性超主权货币。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周小川提出超主权货币概念,认为特别提款权(SDR)具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特征和潜力,特别提款权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希望。 超主权货币的最大优点在于国际货币的发行可按照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来进行,避免现行体系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所产生的不稳定性和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之间的冲突。 但是各种超主权货币方案的共同缺陷是过于理想主义,不仅缺乏政治上的可行性,而且也缺乏经济学上的合理性。首先,像SDR这样的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价值是建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全球央行的信用之上的,既没有如黄金般的实物担保也没有任何国家的经济实力作为货币的后盾。因此很难指望各成员国将SDR 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和最后支付手段。其次,从政治上看,超主权货币方案以否定现存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为前提,现行体系最大的既得利益国家—美国不可能接受这类方案。此外,世界各国和地区存在经济差异,不可能成为同一个最优货币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很大程度根源于此。 与之相应的,构建多极化储备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当前更具现实意义的改革方向。原因在于:在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与单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冲突正在加深的背景下,储备货币的多极化发展能够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多极化趋势。同时,多极储备货币体系给各国提供了分散化的选择,国际货币之间具有竞争性,从而也有助于发行国遵守相应的货币纪律。 但是,多极化储备货币体系也存在一些缺陷。多极化储备体系不能解决主权国家货币被用作国际储备货币的相关问题,如特里芬难题、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性问题等,还会带来储备货币之间汇率波动的不稳定因素。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大国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在未来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人民币应成为其中重要一元。随着中国经济和贸易

高考历史复习之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高考历史复习之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简述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提示:夏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岀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晚清时,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1948年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和银圆券。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2.简述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和银圆券的背景及结果。 提示:(1)背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2)结果: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不过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但仍未摆脱发行失败的命运。 3.简述金本位制的特点。 提示: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4.简述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 提示:此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英镑虽然仍然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近半数的世界贸易还由英镑结算,但法国和美国等国构建了以法郎和美元等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阵,一片混战,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矛盾冲突。 5.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和内容。 提示:(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美国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 (2)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6.简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职能。 提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以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世界银行则向成员国提供中长期贷款,促进经济复苏。 7.中国古代货币的六次重大演变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海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海贝作为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国际货币制度演变

国际货币制度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大部分国家的货币同美元或黄金挂钩,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际金汇兑本制 , 也即黄金-美元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主要内容是 : ?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这是根据 1944 年 7 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城举行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形成的。《协定》规定 , 一美元含金量为 0.888671 克,即 35 美元 = 一盎司黄金。各成员国须协助美国维持美元官价。美国则承担接受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制。通过这个挂钩 , 美元成为资本主义各国的重要国际支付手段和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 助性储备供应。?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首先,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同于黄金,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投资和信贷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活动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但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 , 美元发生多次危机,美国政府被迫于 1971 年 8 月 15 日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先后实行浮动汇率。金汇兑本位崩溃 , 实行不兑现的纸币制度。1974年4月1日国际协定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表现在:(1)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操纵国际金融活动。(2)美元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