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职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使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性质,极限的定义及性质,无穷小比较,函数的极限,无穷小求极限。
教学难点:极限的运算,无穷小比较,函数的极限。
2.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学重点:导数的定义,基本导数公式,导数的应用,微分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导数的运算,高阶导数,隐函数求导,参数方程求导。
3.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教学重点: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导数在函数性质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微分中值定理的证明,洛必达法则的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及拐点。
4. 第四章:不定积分教学重点: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分部积分。
教学难点:换元积分的计算,分部积分的运用,有理函数的积分。
5. 第五章:定积分教学重点:定积分的定义,基本定积分公式,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定积分的运算,反常积分的计算,定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通过实例分析、讨论、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教材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能力、合作精神等。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课时安排1. 第一章:10课时2. 第二章:12课时3. 第三章:10课时4. 第四章:12课时5. 第五章:10课时六、第六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学重点:向量的概念、运算,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投影,空间向量的运算,线性方程组,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高职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职阶段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等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导数导数的定义基本导数公式导数的应用单调性极值曲线的凹凸性和拐点2. 第六章:积分不定积分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定积分定积分的定义定积分的性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积分的应用面积计算体积计算质心、质矩计算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问题解决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作业、小测验等情况,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高职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学习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高职学生的权威高等数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高等数学学习网站、在线课程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 习题集:提供丰富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辅导资料:提供详细的辅导资料,包括学习指南、解题技巧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 视频讲座:录制高水平教师的高等数学讲座,供学生在线学习和参考。
3. 数学软件:介绍和使用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本章主要介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
2. 能力点:培养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实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域等。
2. 性质:实数的四则运算、相反数、平方根、立方根等。
3. 运算规则: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等运算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实数的运算规则,特别是乘方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3. 练习法: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引出实数的概念。
2. 讲解实数的基本概念:介绍实数的概念,解释实数的分类,如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等。
3. 讲解实数的性质:讲解实数的相反数、平方根、立方根等性质。
4. 讲解实数的运算规则:讲解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等运算规则。
5.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6.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对实数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实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高等数学教材,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和实例分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形、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示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 掌握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 极限的定义与计算(3) 导数的定义与计算(4) 积分的定义与计算(5) 应用举例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利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进行实时演示和验证。
(3) 开展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4)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教学手段:(1) 教材: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材(2) 课件:采用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软件制作(3) 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4) 图形计算器:如图形计算器、平板电脑等5.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3) 应用能力: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二、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 掌握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2)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微分方程的定义与分类(2)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3) 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4)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5) 应用举例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基本概念和解法。
(2) 利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进行实时演示和验证。
(3) 开展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4)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教学手段:(1) 教材: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材(2) 课件:采用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软件制作(3) 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4) 图形计算器:如图形计算器、平板电脑等5.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3) 应用能力: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三、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 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学会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1.2 极限的概念与性质理解极限的定义掌握极限的性质,如保号性、传递性等学会运用极限的性质解决问题1.3 函数的极限理解函数的极限定义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如保号性、存在性等学会运用函数极限的性质解决问题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概念与性质理解导数的定义掌握导数的性质,如保号性、单调性等学会运用导数的性质解决问题2.2 微分的概念与性质理解微分的定义掌握微分的性质,如微分与导数的关系等学会运用微分解决问题2.3 求导法则掌握常见函数的求导法则,如幂函数、指数函数等学会运用求导法则求解函数的导数第三章:积分与微分方程3.1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理解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定义掌握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性质,如保号性、可加性等学会运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性质解决问题3.2 常见积分公式掌握常见积分公式,如幂函数、指数函数等学会运用积分公式求解不定积分与定积分3.3 微分方程的概念与解法理解微分方程的定义掌握微分方程的解法,如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等学会运用微分方程的解法解决问题第四章:级数4.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理解数列的定义掌握数列的性质,如收敛性、发散性等学会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4.2 级数的概念与性质理解级数的定义掌握级数的性质,如收敛性、发散性等学会运用级数的性质判断级数的收敛性4.3 常见级数求和法掌握常见级数求和法,如等比级数、等差级数等学会运用求和法求解级数的和第五章:向量与线性方程组5.1 向量的概念与运算理解向量的定义掌握向量的运算,如加法、减法、数乘等学会运用向量的运算解决问题5.2 线性方程组的概念与解法理解线性方程组的定义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如高斯消元法等学会运用线性方程组的解法解决问题5.3 矩阵的概念与运算理解矩阵的定义掌握矩阵的运算,如加法、减法、数乘等学会运用矩阵的运算解决问题第六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1 随机事件与概率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等学会运用概率论解决问题6.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的分布,如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等学会运用随机变量的分布解决问题6.3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如样本、总体等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学会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七章:线性代数7.1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理解线性空间的概念掌握线性变换的定义与性质学会运用线性变换解决问题7.2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理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掌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学会运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解决问题7.3 矩阵的特殊类型理解对称矩阵、正交矩阵等特殊矩阵的概念掌握特殊矩阵的性质与运算学会运用特殊矩阵解决问题第八章:微分几何8.1 微分几何的基本概念理解微分几何的基本概念,如曲线、曲面等掌握微分几何的基本方法,如切线、法线等学会运用微分几何的方法解决问题8.2 微分几何的方程理解微分几何方程的概念掌握微分几何方程的求解方法学会运用微分几何方程解决问题8.3 微分几何的应用理解微分几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曲面拟合等学会运用微分几何解决实际问题第九章:常微分方程9.1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解常微分方程的定义掌握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如分离变量法、积分因子法等学会运用常微分方程的解法解决问题9.2 常微分方程的应用理解常微分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口增长模型等学会运用常微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9.3 常微分方程组的解法理解常微分方程组的概念掌握常微分方程组的解法,如消元法、矩阵法等学会运用常微分方程组的解法解决问题第十章: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10.1 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复变函数的定义掌握复变函数的性质,如解析性、奇偶性等学会运用复变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10.2 积分变换的概念与方法理解积分变换的定义掌握常见积分变换的方法,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学会运用积分变换解决问题10.3 复变函数的应用理解复变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信号处理等学会运用复变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函数的极限性质需要重点关注函数极限的保号性和传递性。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教学内容:介绍函数的定义,讨论函数的性质,举例说明。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1.2 极限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的性质,如保号性、夹逼性等。
教学内容:介绍极限的定义,讨论极限的性质,举例说明。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极限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定义与计算教学目标:理解导数的定义,掌握基本函数的导数计算。
教学内容:介绍导数的定义,讲解基本函数的导数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2 微分的概念与计算教学目标:理解微分的概念,掌握微分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微分的定义,讲解微分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微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三章:积分与微分方程3.1 定积分的定义与计算教学目标:理解定积分的概念,掌握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定积分的定义,讲解定积分的计算法则。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定积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2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解法教学目标:理解微分方程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微分方程解法。
教学内容:介绍微分方程的定义,讲解常见的微分方程解法。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微分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第四章:级数与常微分方程4.1 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收敛性教学目标:理解数项级数的概念,掌握级数的收敛性判断。
教学内容:介绍数项级数的定义,讲解级数的收敛性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收敛性判断。
4.2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与应用教学目标:理解常微分方程的概念,掌握常见的解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介绍常微分方程的定义,讲解常见的解法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常微分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及其应用。
2024年高等数学(高职)教案

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向量概念
01
介绍右手坐标系和左手坐标系的区别和应用
02
向量的概念和性质
定义向量及其表示方法
03
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向量概念
阐述向量的模、方向和单位向量的概 念
介绍向量的相等、共线和垂直等性质
向量运算和向量场初步
向量的线性运算
1
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其性质
2
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性质
3
向量运算和向量场初步
平面和直线方程及其性质
01
平面的方程和性质
02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和一般式方程
03
平面与坐标轴的交点和截距
平面和直线方程及其性质
01
两平面的夹角和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02
直线的方程和性质
03 直线的点向式方程、参数式方程和一般式方程
平面和直线方程及其性质
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和截距
两直线的夹角、直线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04
积分学
不定积分概念及计算方法
不定积分的定义与性质
通过实例引入不定积分的概念,阐述 其性质,如线性性、可加性等。
基本积分公式与法则
介绍基本的不定积分公式和法则,包 括幂函数、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的 积分方法。
换元积分法
通过变量代换简化被积函数,从而求 出原函数的方法。
分部积分法
将复杂函数拆分为简单函数进行积分 的方法。
高等数学(高职)教案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函数、极限与连续 • 导数与微分 • 积分学 • 微分方程初步 • 无穷级数初步 •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 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初步
01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大专版)-2024鲜版

02
函数与极限
2024/3/28
8
函数概念及性质
2024/3/28
函数定义
设$x$和$y$是两个变量,$D$是一个数集。如果存在一种对应法则$f$,使得对于$D$中 的每一个数$x$,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在数集$M$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 则称$f$为从$D$到$M$的一个函数,记作$y = f(x), x in D$。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通过常数变易法,将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化为 可求解的形式。
2024/3/28
伯努利方程
通过变量替换法,将伯努利方程化为一阶线 性微分方程进行求解。
22
二阶微分方程解法
2024/3/28
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 方程
通过特征根法,求解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
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微 分 通过方来自程定系数法或常数变易法,求解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的特
向量的线性运算
详细讲解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 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向量 的点积、叉积等,以及这些运算 的几何意义和性质。
向量空间的概念
引入向量空间的概念,介绍向量 空间的基本性质和向量在向量空 间中的表示方法。
2024/3/28
29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向量的坐标表示法
空间直角坐标系
介绍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包括坐标 原点、坐标轴、坐标平面等,以及空间点的 坐标表示方法。
偏导数与全微分的关 系
如果函数在某点的全微分存在,则该 点的偏导数一定存在;反之则不成立 。
34
多元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链式法则
如果函数$u=g(x),v=h(x)$都在点 $x$处可导,那么复合函数 $z=f(u,v)$在点$(u,v)$处也可导 ,且其导数可以通过链式法则计 算。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本章主要介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 能力点: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函数的连续性和导数的应用。
2. 第二节:极限与无穷小教学重点:极限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无穷小的概念及其比较。
3. 第三节:导数与微分教学重点:导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高阶导数和隐函数的导数。
4. 第四节:积分与面积教学重点:积分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计算。
5. 第五节:级数与方程教学重点:级数的概念、收敛性和应用。
教学难点:级数求和的方法和级数解方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函数图像、极限和积分计算等,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3. 提供适量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习题练习:布置课堂习题,评估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单元测试:进行定期的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习题库:提供丰富的习题库,供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续)六、第六节:多元函数与微分教学重点:多元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教学难点: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
七、第七节:重积分与向量分析教学重点: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向量场的概念、散度和平移旋度。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编写示例二2024新版

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成绩分布统计
对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成绩分布情况,包括 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
知识点掌握情况
通过分析试卷中不同知识点的得分情况,评估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 掌握程度。
难易程度评估
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反馈,对试卷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估,为后续教学 提供参考。
学生意见反馈及改进措施
05 教学效果评价与 反馈
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学生课堂参与度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评 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正确率、提交及时性等, 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测验
在课堂上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当堂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应 用能力。
01
03 02
教学内容安排
连续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导数的定义、性质及计算
教学内容安排
01
微分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02
高阶导数及隐函数求导
第三章: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03
教学内容安排
01
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02
洛必达法则及应用
03
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 基本概念和理论。
学生意见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 意见和建议。
问题诊断与改进
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找出问题 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经验总结与分享
将收集到的学生意见和改进措施进行整理和总结 ,与同行教师分享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等数学高职高专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高等数学高职高专完整全套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函数的概念、性质与图像极限的定义、性质及运算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2.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定义、运算法则及求导公式微分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高阶导数的概念及其求法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函数、极限、导数与微分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 能够运用求导公式和法则进行导数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与极限的概念,导数的求法,微分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导数的计算,微分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与图像,配合实例进行分析。
介绍极限的概念、性质及运算,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阐述导数与微分的定义、运算法则,配合求导公式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公式及例题。
2. 黑板右侧: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方便学生对照学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求下列函数的极限:lim(x→0) sin(x)/x,lim(x→∞)(1+1/x)^x。
求函数f(x) = x^3 3x^2 + 2x 1的导数。
求函数f(x) = e^x在x=1处的微分。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极限、导数与微分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
推荐相关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高等数学的知识体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布局6. 作业设计的题目选取与答案提供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实际需求。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教案标题: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教案目标:1. 确保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 函数与极限2. 导数与微分3. 积分与不定积分4. 微分方程5. 无穷级数与级数应用教学步骤:第一课:函数与极限1. 引入函数的概念,讲解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 介绍极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 给出一些典型的函数极限计算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极限的计算方法。
第二课:导数与微分1. 介绍导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讲解导数的计算方法和常见函数的导数。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第三课:积分与不定积分1. 介绍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讲解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和常见函数的积分。
3. 给出一些典型的积分计算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积分的计算方法。
第四课:微分方程1. 引入微分方程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2. 讲解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3. 给出一些典型的微分方程求解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第五课:无穷级数与级数应用1. 介绍无穷级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讲解级数收敛的判定方法。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掌握级数求和的方法。
教学方法:1. 结合理论讲解和例题演练,注重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2.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估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解题演练,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出错误并给予指导。
3.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核,检验他们对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高等数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针对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在线教学资源。
教学反思:1. 及时总结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函数的概念,利用图形演示函数的性质。
1.2 极限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理解极限的基本概念,掌握极限的性质。
教学内容:极限的定义,极限的性质,无穷小,无穷大。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极限的概念,利用数学推理证明极限的性质。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概念与计算教学目标:理解导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函数的导数计算。
教学内容:导数的定义,导数的计算规则,基本函数的导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导数的概念,利用公式计算基本函数的导数。
2.2 微分的概念与计算教学目标:理解微分的概念,掌握微分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微分的定义,微分的计算规则,微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微分的概念,利用公式计算微分。
第三章:积分与面积3.1 积分的概念与计算教学目标:理解积分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函数的积分计算。
教学内容:积分的定义,积分的计算方法,基本函数的积分。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积分的概念,利用公式计算基本函数的积分。
3.2 面积的概念与计算教学目标: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面积的定义,面积的计算方法,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面积的概念,利用公式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第四章:级数与级数求和4.1 级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理解级数的基本概念,掌握级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级数的定义,级数的性质,收敛级数,发散级数。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级数的概念,利用数学推理证明级数的性质。
4.2 级数求和的方法教学目标:掌握级数求和的方法。
教学内容:等差级数的求和,等比级数的求和,交错级数的求和。
教学方法:利用数学推理和实例讲解级数求和的方法。
第五章:常微分方程5.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理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职高数学优质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提出问题: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求解?二、新课讲解1. 以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数量关系。
2. 教师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列出方程。
3.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步骤:a. 确定未知数;b. 建立方程;c. 求解方程;d. 验证结果。
三、小组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实际问题及练习题。
2. 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列出方程,求解。
3. 小组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完善。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方法。
2. 提醒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严谨、求实。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的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专科高数教案

解:
特别:
例11设 (u为实数),求 .
解:
例12设 求
解:
(4)、隐函数求导法:
例13求由方程 所确定的隐函数的导数
解:方程两端对 求导:
有 即
注意: 表达式允许有含y的式子;
例14求曲线 在点(2,2)处的切线方程;
分析:(1)关键求斜率k;
(2 )由导数几何意义知: 可用隐函数求导法来解决;
例26 在x=1是什么间断点。
解:函数 在x=1处没有定义,且 = 则x=1为f(x)的无穷间断点。
例27求极限 ]
解: 在 处连续 =ln(sin )=ln1=0
例28求极限
解: = ,复合函数 是由lnu和u= 组成,又 =e,在u=e点lnu连续。
=
例29证明方程 至少有一个根介于1和2之间。
解: = =
例22求
解: = =
例23
解: = = =
注:1 用等价代换时,必须对分子或分母的整体替换(或对分子、分母的因式进行替换)
2 分子或分母中若有“+”“-”号连接的各部分不能分别作替换。
(6)利用函数的连续性
定义1设y=f(x)在点 的某邻域上有定义,如果自变量的增量 趋于零时,对应的函数增量也趋于零,即 则称f(x)在点 是连续的。
定义2设函数y=f(x)在点 的某邻域内有定义,若 ,则称函数f(x)在点 处连续。
定义3(间断点的分类):设 是 的一个间断点,如果:
(1) 的左右极限都存在,称 为 第一类间断点,当 ,则称 为 的跳跃间断点
(2) 的左右极限都存在,称 为 第一类间断点,当 存在,但不等于 ,则称 为 的可去间断点
(3)除(1)(2)以外的,称 为 的第二类间断点,当 = ,称 为 的无穷间断点。
职高高中数学教案

职高高中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1.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2. 掌握通过反复合并同类项、合并系数、去括号消去分母等步骤将方程化简为标准形式
3. 通过逆运算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独立解一元一次方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学会通过逆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1. 掌握方程的变形步骤
2. 运用逆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堂演示用的一些方程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堂笔记和练习纸
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2. 讲解:通过实例演练,教师解析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步骤和解法
3. 练习:学生自主解题练习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反馈:
1. 课后布置学生课外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下节课对学生课外练习进行检查和讲解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课堂参与与课后练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 1 次课学时 2
第 2 次课学时 2
第 3 次课学时 2
第 4 次课学时 2
了解)
)惟一性;(2)有界性;
)局部保号性;局部保号性的推论;(
根据函数的图形,一一讲解极限的性质,使学生们对函数的极限有更进
第 5 次课学时 2
第 6 次课学时 2
第 7次课学时 2
第 8 次课学时 2
第 9 次课学时 2
第 10 次课学时 2
第 11 次课学时 2
第 12 次课学时 2
第 13 次课学时 2
第 14 次课学时 2
第 15 次课学时 2
第 16 次课学时 2
第 17次课学时 2
第 18 次课学时 2
第 19次课学时 2
第 20 次课学时 2
第 21 次课学时 2
第 22 次课学时 2
第 23 次课学时 2
第 24 次课学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