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高职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职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使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性质,极限的定义及性质,无穷小比较,函数的极限,无穷小求极限。

教学难点:极限的运算,无穷小比较,函数的极限。

2.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学重点:导数的定义,基本导数公式,导数的应用,微分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导数的运算,高阶导数,隐函数求导,参数方程求导。

3.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教学重点: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导数在函数性质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微分中值定理的证明,洛必达法则的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及拐点。

4. 第四章:不定积分教学重点: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分部积分。

教学难点:换元积分的计算,分部积分的运用,有理函数的积分。

5. 第五章:定积分教学重点:定积分的定义,基本定积分公式,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定积分的运算,反常积分的计算,定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通过实例分析、讨论、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教材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能力、合作精神等。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课时安排1. 第一章:10课时2. 第二章:12课时3. 第三章:10课时4. 第四章:12课时5. 第五章:10课时六、第六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学重点:向量的概念、运算,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投影,空间向量的运算,线性方程组,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高职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高职阶段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等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导数导数的定义基本导数公式导数的应用单调性极值曲线的凹凸性和拐点2. 第六章:积分不定积分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定积分定积分的定义定积分的性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积分的应用面积计算体积计算质心、质矩计算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问题解决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作业、小测验等情况,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高职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学习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高职学生的权威高等数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高等数学学习网站、在线课程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 习题集:提供丰富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辅导资料:提供详细的辅导资料,包括学习指南、解题技巧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 视频讲座:录制高水平教师的高等数学讲座,供学生在线学习和参考。

3. 数学软件:介绍和使用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本章主要介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

2. 能力点:培养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实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域等。

2. 性质:实数的四则运算、相反数、平方根、立方根等。

3. 运算规则: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等运算规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实数的运算规则,特别是乘方和除法的运算规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3. 练习法: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引出实数的概念。

2. 讲解实数的基本概念:介绍实数的概念,解释实数的分类,如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等。

3. 讲解实数的性质:讲解实数的相反数、平方根、立方根等性质。

4. 讲解实数的运算规则:讲解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等运算规则。

5.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6.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对实数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实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高等数学教材,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和实例分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形、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示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高职中专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高职中专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二次函数的应用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

2. 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能够根据函数的性质判断图像的形状。

3.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最优化问题、方程求解等。

教学重点:1. 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及其性质。

2. 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与性质分析。

教学难点:1.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2. 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练习题3. 课堂活动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物线运动轨迹、跳水等,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

2. 介绍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y=ax^2+bx+c\)(\(a \neq 0\))。

二、新课讲解1. 讲解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及其性质,包括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等。

2. 通过示例,展示如何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图像的形状。

3. 讲解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包括确定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和性质。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和性质。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和性质。

2. 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二、新课讲解1. 讲解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如最优化问题、方程求解等。

2.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思考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高等数学教程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教学设计

高等数学教程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教学设计

高等数学教程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教学设计背景简述高等数学是大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职高专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需求与本科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一份专门为高职高专学生打造的高等数学教程。

目标学生本教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别注重实用性。

学生主要从事实用型专业,因此本教程将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等数学知识,提高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本教程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分别介绍高等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内容设置如下: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本章介绍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 - 函数与极限,包含以下内容:•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极限的概念与性质•极限存在准则•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本章介绍导数与微分,具体包含以下内容:•导数的概念、性质与计算方法•导数与函数的图像、单调性•微分的概念与应用第三章数列与级数本章介绍数列与级数的基本概念,内容如下:•数列的概念与性质•数列极限的概念与性质•级数的概念与性质•收敛级数的判别法第四章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学本章介绍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学,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高阶导数、微分中值定理•泰勒公式、泰勒多项式•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第五章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学本章介绍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学,内容如下:•多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偏导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最值与最优化问题•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第六章常微分方程本章介绍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内容如下:•常微分方程的概念、基本概念•一阶微分方程•高阶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的应用教学方法本教程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法,重点突出实际应用问题,强化实践操作。

同时,在讲解重点概念时,也注重解释其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总结本教程是为高职高专学生打造的高等数学教程,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实用性。

希望教师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本教程,让学生学有所成。

高职数学教案

高职数学教案

高职数学教案课题:高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高职数学中所学内容,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1. 数的集合及表示法2. 实数的基本运算3.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应用4. 函数及其应用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集合及表示法、实数的基本运算。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函数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师以教授内容为核心,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2.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

2. 学生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考试等形式,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3.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查漏补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资源与环境1.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PPT、学习资料等。

2.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等。

七、教学时间安排1. 每周2-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2.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灵活调整教学进度。

八、教学效果评估1. 考试测试:针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考试,评价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2. 作业和实践: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和实践任务,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评价记录: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评价和指导。

九、教学参考书目1. 《高职数学》教科书2. 《高职数学考试指导教程》3. 《高职数学习题集》以上为高职数学教案的大致框架,具体教学内容、方法和资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推敲,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案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 掌握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 极限的定义与计算(3) 导数的定义与计算(4) 积分的定义与计算(5) 应用举例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利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进行实时演示和验证。

(3) 开展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4)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教学手段:(1) 教材: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材(2) 课件:采用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软件制作(3) 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4) 图形计算器:如图形计算器、平板电脑等5.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3) 应用能力: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二、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 掌握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2)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微分方程的定义与分类(2)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3) 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4)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5) 应用举例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基本概念和解法。

(2) 利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进行实时演示和验证。

(3) 开展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4)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教学手段:(1) 教材: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材(2) 课件:采用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软件制作(3) 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4) 图形计算器:如图形计算器、平板电脑等5.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3) 应用能力: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三、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 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

教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学会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1.2 极限的概念与性质理解极限的定义掌握极限的性质,如保号性、传递性等学会运用极限的性质解决问题1.3 函数的极限理解函数的极限定义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如保号性、存在性等学会运用函数极限的性质解决问题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概念与性质理解导数的定义掌握导数的性质,如保号性、单调性等学会运用导数的性质解决问题2.2 微分的概念与性质理解微分的定义掌握微分的性质,如微分与导数的关系等学会运用微分解决问题2.3 求导法则掌握常见函数的求导法则,如幂函数、指数函数等学会运用求导法则求解函数的导数第三章:积分与微分方程3.1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理解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定义掌握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性质,如保号性、可加性等学会运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性质解决问题3.2 常见积分公式掌握常见积分公式,如幂函数、指数函数等学会运用积分公式求解不定积分与定积分3.3 微分方程的概念与解法理解微分方程的定义掌握微分方程的解法,如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等学会运用微分方程的解法解决问题第四章:级数4.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理解数列的定义掌握数列的性质,如收敛性、发散性等学会运用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4.2 级数的概念与性质理解级数的定义掌握级数的性质,如收敛性、发散性等学会运用级数的性质判断级数的收敛性4.3 常见级数求和法掌握常见级数求和法,如等比级数、等差级数等学会运用求和法求解级数的和第五章:向量与线性方程组5.1 向量的概念与运算理解向量的定义掌握向量的运算,如加法、减法、数乘等学会运用向量的运算解决问题5.2 线性方程组的概念与解法理解线性方程组的定义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如高斯消元法等学会运用线性方程组的解法解决问题5.3 矩阵的概念与运算理解矩阵的定义掌握矩阵的运算,如加法、减法、数乘等学会运用矩阵的运算解决问题第六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1 随机事件与概率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如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等学会运用概率论解决问题6.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的分布,如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等学会运用随机变量的分布解决问题6.3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如样本、总体等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学会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七章:线性代数7.1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理解线性空间的概念掌握线性变换的定义与性质学会运用线性变换解决问题7.2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理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掌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学会运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解决问题7.3 矩阵的特殊类型理解对称矩阵、正交矩阵等特殊矩阵的概念掌握特殊矩阵的性质与运算学会运用特殊矩阵解决问题第八章:微分几何8.1 微分几何的基本概念理解微分几何的基本概念,如曲线、曲面等掌握微分几何的基本方法,如切线、法线等学会运用微分几何的方法解决问题8.2 微分几何的方程理解微分几何方程的概念掌握微分几何方程的求解方法学会运用微分几何方程解决问题8.3 微分几何的应用理解微分几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曲面拟合等学会运用微分几何解决实际问题第九章:常微分方程9.1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解常微分方程的定义掌握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如分离变量法、积分因子法等学会运用常微分方程的解法解决问题9.2 常微分方程的应用理解常微分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口增长模型等学会运用常微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9.3 常微分方程组的解法理解常微分方程组的概念掌握常微分方程组的解法,如消元法、矩阵法等学会运用常微分方程组的解法解决问题第十章: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10.1 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复变函数的定义掌握复变函数的性质,如解析性、奇偶性等学会运用复变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10.2 积分变换的概念与方法理解积分变换的定义掌握常见积分变换的方法,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学会运用积分变换解决问题10.3 复变函数的应用理解复变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信号处理等学会运用复变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函数的极限性质需要重点关注函数极限的保号性和传递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法,板书,课件展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原函数,不定积分的概念;
难点:利用积分公式求函数的积分。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一、引入新课
通过实例(变速直线运动(课件展示))的分析和讲解,知其速度是路程函数 对时间 的导数,即速度 。反过来,如果已知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函数 ,如何求出物体的路程函数 ,使得它的导数 等于已知的速度函数 。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解的重点。
提问:积分运算与微分运算有什么样的关系?
小结:
① ,此式表明,先求积分再求导数(或求微分),两种运算的作用相互抵消。
② ,此式表明,先求导数(或求微分)再求积分两种运算的作用相互抵消后还留有积分常数 。对这两个式子,要熟练运用。
2、基本积分公式
课件展示:基本积分公式。
说明:求不定积分就是求导数的逆运算。
四、课堂小结
本次课程的内容有:原函数的定义,不定积分的概念,基本积分公式。
(5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5分钟)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作业题:
P71: 5.1, 1
课后总结分析:
第2次课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不定积分
§2不定积分性质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研讨课□ 习题课□ 复习课□ 其他□
注意: 为复合函数。
分析此不定积分:
通过观察在积分表中没有此公式,只有 ,若将公式改写为员 。令 ,
则上式变为

这种先凑微分形式,再作代换的积分方法,叫做第一换元积分法。
说明:第一换元积分法,又称凑微分法。
设计思路:讲练结合,给出例题,让学生们利用第一换元积分法求函数的不定积分,加强对上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板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一换元积分法;
难点:会用第一换元积分法求函数的不定积分。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一、引入新课
引入一个例子,通过例题的讲解;
提问:你能通过例子总结一下不定积分的积分方法吗?
二、讲授新课
1、第一换元法的概念
给出不定积分 ,计算了它的原函数,
高等数学教案
系部:基础部
任课教师:
教师职称:
授课对象:大一
课程学时:120
学年学期:60
第1次课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不定积分
§1不定积分的概念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研讨课□ 习题课□ 复习课□ 其他□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原函数,不定积分的概念;
2、熟悉基本积分公式。
教学方法、手段:
2、利用第一换元法求函数不定积分的步骤。
提问:通过以上对第一换元法例题的讲解,同学们总结一下第一换元法求函数的不定积分的步骤是什么?
小结:
(1)先凑微分,即 凑微分 ;
(2)变量代换后积分,令 , ,
令 ;
(3)最后回代, 回代 。
其中,第一步凑微分是关键,因而第一换元法又常称为凑微分法。
设计思路:给出例题,根据所讲的求积分的步骤,求函数的不定积分,加强对此步骤的应用。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不定积分的性质,掌握性质求简单函数的不定积分。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板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不定积分的性质;
难点:会利用性质求函数的不定积分。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
补充内容和时间分配
一、引入新课
提问:上次课程我们学了不定积分的概念,引入实例,通过实例的求解,引入不定积分性质的话题,初步分析不定积分的性质。
2、不定积分的概念
不定积分的概念(课件展示),强调不定积分的重要性。
说明:根据不定积分的定义可知,求函数 的不定积分,只需求出 的一个原函数再加上一个常数 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函数的不定积分既不是一个数,也不是一个函数,而是一个函数族。例如: ,有 ; ,有 ; ,有 。
注意:求不定积分时,不要忘记在一个原函数后面再加任意常数 ,否则求的只是一个原函数,不是所有的原函数,即不定积分。通常把求不定积分的方法称为积分法。
二、讲授新课
1、不定积分的性质
1. 积分对于函数的可加性,即

可推广到有限个函数代数和的情况,即

设计思路:给出几个例题,让学生们练习不积分的可加性,加强学生对性质的理解。
2. 积分对于函数的齐次性,即

说明:利用不定积分的基本积分公式和性质,就可以求一些简单函数的不定积分。
2、典型例题
例1求下列各式的不定积分:
三、课堂练习
例1 求下列函数的不定积分。
(1) ;(2) ;(3) ;
(4) ;(5) ;(6) ;(7) ;
(8) ;(9) ;(10) 。
四、课堂小结
本次课程的内容有:第一换元积分法的概念;不第一换元积分法求不定积分的步骤
(15分钟)
(20分钟)
(20分பைடு நூலகம்)
结合例题加以分析讲解基本的积分公式,加深学生对于积分公式的记忆,常用的积分公式着重讲解。
强调:以上13个公式是积分法的基础,必须熟记,不仅要记住等式右端的结果,还要熟悉左端被积分函数的形式。
三、课堂演练
练习题:
1、求下列各式的不定积分。
(1) ;(2) ;(3) ;(4) 。
2、已知曲线上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为 ,且该曲线过 点,求曲线方程。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思考题、作业题、讨论题:
作业题:
P71 5.1 2.(2)(4)(6).
课后总结分析:
第3次课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不定积分
§3第一换元积分法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研讨课□ 习题课□ 复习课□ 其他□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第一换元积分法;
2、会利用第一换元积分法求简单函数的不定积分。
说明:从数学的观点来看,它的实质是:已知函数 ,求一个函数 ,使得 。这就是与求导数相反的问题。
通过对此例题的讲解,引出此节课要讲的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1、原函数的概念
定义3.1设函数 在某区间上有定义,若存在函数 ,使得在该区间任一点处,均有

则称 为 在该区间上的一个原函数。
设计思路:通过几个例子加以说明,加强学生对于原函数概念的理解,为不定积分概念的学习做铺垫。
(1) ; (2) ; (3) 。
讲解:略
例2求 。
讲解:略
例3求 。
讲解:略
例4求 。
例5求 。
例6求 。
例7求 。
说明:不定积分性质运用,理解比较困难,这种加强例、习题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
(15分钟)
(25分钟)
5分钟学生消化以上所讲的知识。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