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讲课稿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第二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一、课前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二、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出示:畅言电子课本)
1、正确朗读古诗。

并在诗句中用“/”划出朗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

2、解诗题,知作者: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

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

谥文穆。

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抓字眼,明诗意: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绩麻:耘田:当家:童孙:供耕织:桑阴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④诗中描写了乡村人们怎样的生活情景?作者的心情怎样?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
1、诗人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你读懂了哪一句,试着说说它的意思。

3、那两句诗写出了乡村的宁静,抄写下来。

4、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四、自结强化:
1、你从这两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大人:昼耘田夜绩麻
儿童:学种瓜。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四时田园杂兴(2)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四时田园杂兴(2)_人教新课标

《四时田园杂兴》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3.随机浸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说明理解古诗的粗心,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经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辅助同学体验境界,感觉田园生活带来的情味,领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培育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累积的好习惯。

二、教课重难点 :要点:学习借助说明的方法理解古诗的粗心,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难点:理解诗句,指引同学想象境界,感觉田园生活带来的情味。

三、教课准备:采集田园诗范成大简介资料四、课时一课时五、教课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1.复习导入师:诗歌是诗人生命的激动,是感情的倾吐。

歌唱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乡村光景一人置身于漂亮的田园世界里,很简单让人有感而发。

因此好多诗人游遍大江南北,即兴创作了相关田园的诗歌。

此中有一首《乡村四月》大家还记得吗?背给老师听听。

2.读准课题师:今日我们来持续学习范成大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和老师一同写课题,(板书)一同读课题。

师:“兴”是兴致的意思,在这儿读第四声,大家齐读一遍。

3.认识作者师:作者是谁?(生:范成大)(板书:范成大)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范成大。

(播放课件:老师范读范成大资料)(二)初读诗词,掌握节奏。

师:请翻开课本 108 页《四时田园杂兴》,连忙自由的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吧!生:自由读师:(课件出示古诗)谁来读一读生:有错误吗?请你帮他改一下。

你来读一遍好吗?师:这一课有三个生字(点课件),谁认识?读一下昼耘绩生:(生读)师:(课件挨次出示拼音)齐读两遍师:诗中“供”是多音字,在词典中有两种读音,分别有不一样的解说。

依据解说,这个字在文中应读哪个读音呢?生:读 gòng师:对,读一下这个词。

(点:供耕织和读音),再一遍。

师:来,试着把这首诗读四遍。

北师大版六下_古诗二首 四时田园杂兴(二)【优质课件】.pptx

北师大版六下_古诗二首 四时田园杂兴(二)【优质课件】.pptx

( )古诗主旨Fra bibliotek这首诗通过描写初夏农 村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 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04
古诗拓展
推荐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思考: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梅子、杏子、麦花、菜花,描 绘了一幅“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的图景,写出了有花有果、有形有色的初夏江南的特点,写 出了田园之美。
古诗详解
思考: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运用了衬托的写法。一是用“日长篱落无人过”衬 托农民都干活去了或者正在午间休息,村庄里面静悄悄 的;二是用“惟有蜻蜓蛱蝶飞”来以动衬静。
03
古诗赏析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延伸问题
一读:读课文,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这首诗写了金黄的梅子、雪白的麦花、稀稀落
落的油菜花及飞舞的蜻蜓、蝴蝶等景物,这些景物 构成了初夏农村美丽的自然画卷。
延伸问题
二究: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试着分析一下。
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
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 叫——田园诗。
古诗详解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梅子:梅树结的果。】 【杏子肥:本文指杏花开过了,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麦花:指麦子吐花秀穗。】 梅子已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
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古诗详解
拂堤杨柳醉春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三首描绘四季田园景色的古诗。

本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理解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感受诗中的美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美景。

2.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

3.教学用具:准备相关的教学用具,如词典、课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时田园杂兴》第2课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第2课教学设计

2.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词语。

2、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Mp3音乐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宋代范成犬的《四时田园杂兴》一首,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齐读)过渡语:为了让同学们能顺利达到学习目标,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自学指导。

(出示)出示自学指导(一)同学们可借助工具书,2分钟后,看谁能读准古诗。

学生自由读,遇疑字查工具书。

选2组赛读,个别学生赛读。

听录音,模仿读。

出示自学指导(二)同学们在小组内理解诗意,(方法:可通过查字典、看插图理解,用揣摩诗句的方法理解,或联系已知解决疑难。

)看哪组小朋友理解最全面。

学生在小组内学习、交流。

学生汇报,不足同学补充。

重点词如“肥”、“稀”应强调用词作用及妙处。

出示自学指导(三)结合诗意、想象画面,看谁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学生自由揣摩。

学生之间赛读。

听录音,吟诵这首诗。

三、当堂训练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四、拓展学习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

老师这里再提供三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

夏时田园杂兴范成大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学习目标:自学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词语。

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欣赏夏日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默写。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二》教学设计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二》教学设计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二》教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范成大及其《四时田园杂兴》,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进一步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诗歌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教学重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1.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

(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

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60首诗。

而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再读一遍)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用的巧,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60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60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整体感知1.美读古诗:在范成大眼中,田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能成为《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角。

(出示)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请大家自由读读,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四时中那个季节的风景?(生自由读)蛱,蛱蝶指的就是蝴蝶。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是《田园四时杂兴》组诗中的一篇。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首诗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是,对于这首诗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和景色,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诗词的鉴赏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了解农村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和景色,培养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对于诗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和景色,能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鉴赏。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深入的研究,准备相关的讲解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这首诗,对诗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农村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这首诗,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的节奏。

然后,教师呈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对诗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对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理解和鉴赏。

问题可以包括: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中的农村生活和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对诗的内容进行巩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义。

2.通过朗读、理解和默写,掌握《四时田园杂兴》的内容和情感。

3.能够通过朗读或演讲的方式表达《四时田园杂兴》中的意境和情感。

4.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讲解《四时田园杂兴》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细致品味古诗中情感和意境。

2.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四时田园杂兴》中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美学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四时田园杂兴》的教材资料和课件。

2.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录音机。

3.学生课前预习《四时田园杂兴》的作业。

4.学生课后复习的资料和任务安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四时田园杂兴》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 学习和理解(15分钟)•分段解释并讲解《四时田园杂兴》的诗句,指导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并体味整体意境。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加深理解。

3. 朗读和默写(10分钟)•学生朗读整首《四时田园杂兴》,体会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进行课文默写,检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程度。

4. 情感表达(15分钟)•学生分组,选择一段古诗进行朗读或表演,展示对古诗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学生展示完毕后,进行小结和讨论,分享对《四时田园杂兴》的感悟和体会。

5. 练习和拓展(10分钟)•设计相关练习题目,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给予同学一定时间自由发挥,写一段类似古诗的小段落,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体会,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思考。

五、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复习本课所学内容。

2.自主写一首类似《四时田园杂兴》的小诗,体会古诗的意境和美感。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诗词的传统和发展,做一份研究报告。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和意义,引导学生细致品味古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第二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第二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属于古诗文学习单元。

本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通过对四季田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同情。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田园景色。

课文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学习基础,对诗歌的节奏、韵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本文涉及到四季的田园景色,以及一些古代农业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讨论、品味等方法,体会诗文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农民的同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文的理解和朗读。

2.原因:课文涉及到四季的田园景色,以及一些古代农业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同时,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也需要学生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想象、讨论、品味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季田园景色,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四季田园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自读: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讲解: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诗文意境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

5.品味:引导学生品味诗文中的优美词句,感受诗文的美。

6.朗读: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巩固对诗歌的理解。

7.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四时田园杂兴春 -> 景色 -> 热爱夏 -> 景色 -> 同情秋 -> 景色 ->冬 -> 景色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讨论、作业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三首描绘四季田园景色的古诗。

这些古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和自然景色的变化。

本课时的内容将围绕着这些古诗进行学习和探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三. 说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中描绘的四季田园景色,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能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2.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3.古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古诗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节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3.词语解释:对古诗中的重难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4.句子分析: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时田园杂兴》2

《四时田园杂兴》2

主题特点
这组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 季不同的景色和农村生活的细 节,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通过对四季景色的描绘和对农 村生活的刻画,这组诗展现了 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
这组诗主题鲜明、情感真挚、 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田园诗 的代表作之一。
03
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
写实主义
情景交融
诗人通过描绘四季田园风光和农人生 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场 景,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特点。
诗人善于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过情 景交融的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细腻入微
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十分细腻,如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通过 细腻的笔触展现出田园的宁静与美丽 。
修辞手法
对偶
诗人运用大量的对偶句,如“绿 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使诗 歌语言更加工整、优美。
该组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宋农村的风俗人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
该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典范之作,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02
主题内容
主题概述
《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的组诗作品,共60首,分为“春日” 、“晚春”、“夏日”、“秋日”、 “冬日”五组。
这组诗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展现了四 季不同的景色和农村生活的细节,表 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具体内容分析
01
02
03
04
05
“春日”组诗描绘了春 天的景象,如“蝴蝶双 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 田家”、“柳色黄金嫩 ,麦香白粉柔”等,表 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晚春”组诗则描绘了 春末的景象,如“轻风 袅断珠帘雨,落日遮尽 海棠花”、“枝上青梅 已结子,栏边白日不到 门”等,表现了春末的 宁静和美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

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针对优美句子,进行想象、补充,构成美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三、说教学程序以及对教法学法的渗透运用。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前提。

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情感导语”,使教学主体—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学习。

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

而我的学习诗文探究诗意让学生充分自学。

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利用课件检查学生对词的理解。

最后试着让学生简单概述全诗大意,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为下面的品读作好铺垫。

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时田园杂兴2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时田园杂兴2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五、总结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2021年整理)六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二》教学设计

(2021年整理)六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二》教学设计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二》教学设计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二》教学设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二》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二》教学设计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二》教学设计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二》教学设计〉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范成大及其《四时田园杂兴》,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进一步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诗歌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教学重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1.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这片风景。

(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现代汉语词典》上,以上异形词均以 “惟X”为正词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 宋·范成大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jiá]蝶飞。
1.梅子:梅 用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食 2.麦花:荞[ qiáo ]麦花。花为白色或淡红色,
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答: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 菜花稀,色彩鲜丽。,写出了夏季 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 有色有形。
2.请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 蜻蜓蛱蝶飞。”两句。可以是从描 写方法和手法上进行思考。
答:“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 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 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 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 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 飞蝶舞,以动衬静。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东晋·陶渊明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点面结合的写法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蝶: 蝴蝶。
梅子金黄杏子肥
杏一 子树 也树 越梅 长子 越变 大得 了金 。黄

麦花雪白菜花稀
荞麦花一片 雪白,油菜 花倒显得稀 稀落落。
日长篱落无人过
白天长了, 篱笆的影子 随着太阳的 升高变得越 来越短。
唯有晴蜓蛱蝶飞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 笆飞来飞去。
1.请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 雪白菜花稀。”两句。可从景物特 点和色彩方面进行思考。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 “唯”“惟”二字如何选用 “唯”本表示应 答的声音,如“唯唯诺诺”。“惟”本是 动词,表示思考,如“思惟”(今多作 “思维”)。二字都被借用作副词,都表 示“单单、只、只是、只有”,于是出现 了一系列的异形词:唯一/惟一;唯独/ 惟独;唯有/惟有;唯其/惟其;唯恐/ 惟恐;唯利是图/惟利是图;唯命是从/ 惟命是从;唯我独尊/惟我独尊;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