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讨论 习题课
例谈生物习题课的教学
例谈生物习题课的教学生物习题课的教学,主要是指生物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试卷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就如何进行习题课的教学谈谈笔者的体会。
一、精心把握习题课备课的“三个度”1. 选题的经纬度――依据与标准首先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认真钻研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潜心研究并熟悉教材上的习题,然后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分配出适当的习题课时间,从而把习题课纳入教学计划。
在明确每一节习题课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选择好教学用习题。
如何选择教学用习题,笔者的体会如下。
(1)习题选择要有助于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选择的习题不但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到巩固的作用,更应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检测。
(2)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选择的习题要针对所授的教学内容,针对考查知识点,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
题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适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后进生不至于“陪坐”,优生也能“吃得饱”,从而满足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需求。
(3)必须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层次性强的典型习题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大类习题的综合与代表,知识覆盖面广、层次性强,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知识、对基本概念进行辨析、理解生理过程、掌握规律等,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例1: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番茄,CO2充足。
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6~8h间,光合速率(大于、小于)呼吸速率,容器内的O2含量,CO2含量,植株干重。
(2)9~10h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10h时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另一细胞器即停止ATP的合成,成为ATP合成的唯一场所。
谈高三化学习题课(徐公美)
精选习题的一般原则为:
• ①《考试说明》规定的重点必选;
• ②学生的重要缺漏之处必选; • ③今年高考命题可能性大者必选。
二轮习题应具备四个特点:
• ①针对性。一是针对本班、本学求。难度、深度、广度,
恰恰与高考对口。这种针对性很强的
调控习题,必须反复琢磨,自己筛选
• 实施“错题共享”的复习策略:只要有学生对 自己练习中错题搞不明白的,利用课间时间摘 抄在黑板一角,征集解题方法。这一招,往往 不等教师介入,学生通过同伴互助已很好解决。
讲评重在讲方法、规律、技巧
• 做完一份习题并批阅(或合作批阅)后,连同答案 一块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答案总结反思,将错题 归类,通过自己看书解决知识问题;通过分组讨论、 交流解决一些简单的方法、规律、技巧问题。对于 难度大、综合性强的问题,学生合作探讨后仍不能 解决,可由小组长填写好“答疑表”(见附表)后 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可采取小组间的 交流解决。小组交流也不能解决,在绝大多数同学 的强烈要求下,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居高临下透 析方法、规律、技巧。
上联:重点、难点、易错、易漏点 点点过三关 下联:良心、爱心、自强、自信心 心心想一处 横批 : 感恩高考
• 三关:1.良心关 2.同学关
3.老师关
• 一处:高考成功处
自命题或合作命题考试
•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命题似乎已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事实上,现在不少教师连命题的环节都已省略,
铺天盖地的“拿来主义”的复习卷把学生折腾得 头昏脑涨,叫苦连天。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久而久之还产生了强烈的厌学心理。 有位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
生心目中的威信必定一降到底。但学
生合作批阅考卷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初中化学习题研讨与习题教学
习题的教学方法习题是实际问题抽象、简化、理想化得来的,做好适量的适宜的习题,是巩固知识体系,提高知识应用水平的有效途径。
但是,与题海战术不能划等号。
上好习题课是指导应试、避免无谓失分的必需手段。
在本例教学中采用设疑、讨论、启发、讲授、归纳、多媒体等教学方法一、讲授与归纳的方法以多媒体展示案例,复习溶解度曲线图中点线面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上图所示: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二、启发讨论的方法提出:溶解度曲线较为直观,在曲线上可读出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不仅如此,在同一坐标系中可画出多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此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5篇)精选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5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第一篇:时光如梭, 转眼又过去了一个学期。
我之所以能在数学教学上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 我想:离不开各位领导一直以来的重视和培养;离不开同事们的理解和支持;更离不开学们的信任和好学;还有就是自己一直以来坚持了一条原则:凡事尽力而为, 但求问心无愧!下面, 我就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问题, 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不当之处,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规范的课堂常规, 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细节决定成败, 习惯成就人。
小学阶段是学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终身受益。
我对学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会学习, 会听讲, 会做作业。
会学习:包括仔细观察, 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 认真做事, 善于总结, 不懂就问, 合作学习等。
课堂学习是学习的关键, 而会听讲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所以我讲课时学不能做题, 必须认真听讲。
会做作业:先审清题目再做, 不乱涂乱画。
我布置作业少而精,要求书写规范力争全对, 这样量少学做起来也不觉得困难,慢慢的学养成了做题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二、良好的班风、学风, 赏识激励, 使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良好的班风是学学习的保证。
我所教的班, 大部分学都能专心听讲, 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
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 与此同时, 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开展了各类学习竞赛活动, 在学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同时班内对每组同学设立积分表,看谁积分最高,就对谁组及时奖励, 提高学的学习热情,为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作业中鼓励的评语, 课堂上伸出大拇指表扬, 优秀作业展览等都是我的一贯做法。
偶尔, 也会鼓励学备课、讲课, 让不同的学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
第一次讨论课题目
第一次讨论课题目精04 张为昭1、(3)原方案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可知,该运动链有4个运动部件,6个低副,则自由度:F=4*3-6*2=0显然,该运动链不能成为机构,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为达到要求,需增加一个自由度,按照该思路有两种解决方法:①将某一产生运动干涉处的低副变为高副,每一种高副设计通过交换滑块和导轨位置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另一种高副设计,如此有如下图方案一、二(由于高副低代的特性,每一种改进方案又可以派生出一个运用低副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只给出用高副进行改进的方案);②增加一个运动部件然后增加一个低副,如下图方案三。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分析:三种方案的压力角较为接近,但方案三采用低副磨损小,使用成本低,为相对较好的方案。
2、(3)基本思路:原机构K等于1,要使机构在匀速转动的电机带动下具有急回特性,按照使原机构原动件具有急回特性和通过改变曲柄相对位置只使滑块具有急回特性,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案:①控制左边的短杆,使该杆相对原动件具有急回特性,考虑到曲柄摇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故设计一个曲柄摇杆机构来驱动左边短杆,如下图方案一,;②将机构改为偏心如下图方案二。
方案一图:其中最大压力角满足许用条件。
方案二图:其中最大压力角满足许用条件。
3、(2)①图解法如下图所示:图解法的具体步骤是:先作出E点的行程E1,E2,然后分别以E1,E2为圆心作半径60mm的圆,最后将圆E1向右平移51mm与圆E2相交,此即为导路位置。
从图上可以发现,满足上述关系的导路可有四个位置,选择传力特性最好的一条(如图),测得导路在直线AD 上方5.15mm处,导路确定后,F也随之确定。
②测量得极位夹角:θ=35.12°行程速比系数K=(180+35.12)/(180-35.12)=1.485。
第一篇-讨论-习题课ppt课件
2.一小珠可以在半径为R的竖直圆环上作无
摩擦滑动.今使圆环以角速度绕圆环竖直直径
转动.要使小珠离开环的底部而停在环上某一点, m
则角速度最小应大于__g__R_.
a
A
O
R
O
3.一圆锥摆摆长为l、摆锤质量为m,在水平面
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摆线与铅直线夹角q,则
(1) 摆线的张力T =__m_g__c_o_s____;
dv /dt = 2R cos t i 2Rsin t j
人相4对.轮于船甲在板水以上速以度相v3对行于走水.的如速人度相v对1 航于行岸,静水止流,速则度v为1、vv2
,一 2和v 3
的关系是_v__1__v__2___v_3___0_____.
三、计算题
1.一人自原点出发,25 s内向东走30 m,又10 s内向南走10 m,
F
q1q2
4p0r 2
静止的点电荷的电场分布
E
q
4p0r 2
er
(q:场源电荷)
电偶极子中垂线上静电场分布
E
p
4p 0 r 3
(电矩:p ql )
4.电场线和点通量:通过某一面积 S 的电通量为
e E dS
S
e
E dS ,
(dS的正(法线)方向由面内指向面外)
S
5.高斯定律:e
S
E dS
系一质量为m 的物体,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系数为 . 开始时
弹簧没有伸长,现以恒力F 将物体自平衡位置开始向右拉动,试
求系统的最大势能为.
k
m
F
解 F合 F mg kx
由动能定理得 x F mg kx dx 1 mv 2
谈初中物理课的习题教学
明显或造成 实验失败。
要确保 实验现象 明显 , 必须使全班每
个 学 生 ,特 别 是 最 后 一 排 学 生 都 看 得 清
所 需的标准 。 既然装 备齐全 了 , 教 师有 了 , 实验技
旦 垒 垒 Q
关键 词 : 初 中物 理
习题 习惯
初 中物 理 习题课 的教学就 是要 使学
生 在 加 深 理 解 和 巩 固 所 学 物 理 知 识 的 同
谈 初 中物理课 的 习题教 学
- J : 伟 ■江西省丰城三中 1不心
任 务 。 要 达 到这 个 目的 , 教 师 对 习 题 的选 1 .教 师 在 上课 前 应 以低 起 点 、缓 度 5 .注 意 习题 的 开放 。 选 择 开 放 性 习
、
从 物 理 基础 知 识 着 手 培 养 良好 的
坡、 高 落脚为 原则精选 习题 , 充分 保证 不
同层 次 学 生 都 能 产 生 浓 厚 兴 趣 , 思 维 都 能
在 物理 习题课堂 教学 中 ,学生 在教 师的引 导下动脑 、动笔或动 口解 答物理 问题。大部分 时间是学生活动 , 而教师 的 主导作 用主要表 现在指点 、 引路 两方 面 : 1 . 指点。 学生在解题过 程中, 由于对物
备好课
演 示 实
在 全面 开展素 质教育 的今 天 ,作为
初 级 中学 的 教 师 , 有 必 要 把 握 住 各 科 知 识 的教 学 方法 , 用新 理念 、 新 思维 、 新 方
如 何 做好 初 中化 学谈 示 实验
初三生物课堂讨论题的备课方案
初三生物课堂讨论题的备课方案在初三的生物课堂上,我作为一位尽职的教师,总是渴望为学生提供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讨论题。
备课的过程就像是精心设计一场精彩的演出,我的目标是使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和探索精神。
以下是我为初三生物课堂准备讨论题的详细方案,以确保课堂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他们的理解。
首先,我深知初三生物的学习内容通常较为复杂,因此,讨论题的设计必须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要与他们的认知水平相符。
选择讨论题时,我会根据课程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那些既具有挑战性又能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话题。
例如,围绕细胞分裂、遗传规律或生态系统等主题设计讨论题,可以让学生在探讨科学原理的同时,逐步掌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为了让讨论题更具吸引力,我会在每个讨论题中融入真实的案例或实际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例如,在讲解遗传学时,我可能会提出一个关于家族遗传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遗传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到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备课过程中,我还注重设计问题的层次性。
每个讨论题都应该分为几个不同难度的子问题,这样学生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挑战更复杂的内容。
例如,对于细胞分裂的讨论题,我可能会先提出关于细胞周期基本概念的问题,然后逐渐引入涉及细胞分裂异常的复杂问题。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还能增强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例如,在讨论生态系统时,我可能会问:“你认为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是什么?你有什么建议来改善现状?”这类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讨论中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去。
为了确保讨论题的有效性,我会提前进行试讲,检验问题的清晰度和讨论的深度。
通过试讲,我可以发现问题的潜在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数学物理方法》教学大纲
山东教育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系《数学物理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数学物理方法》是物理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是前导课程《高等数学》的延伸,为后继开设的《电动力学》、《量子力学》以及《电子技术》等课程提供必需的数学理论知识和计算工具。
本课程在本科物理学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它们的基本内容,否则对后继课的学习将会带来很大困难。
在物理学专业的所有课程中,本课程是相对难学的一门课,学生应以认真的态度来学好本课程。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复变函数、傅立叶变换、数学物理方程、特殊函数等。
理论力学中常用的变分法,量子力学中用到的群论以及现代物理中用到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理论等,虽然也属于《数学物理方法》的内容,但在本大纲中不作要求。
可以在后续的选修课中加以介绍。
3、本课程的内容为数学课程,注重逻辑推理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但是,它与其它的数学课有所不同。
本课程内容有深广的物理背景,实用性强。
因此,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追求理论上的完美、严谨,而忽视其应用。
学生在学习时,不必过分地追求一些定理的严格证明、复杂公式的精确推导,更不能死记硬背,而应重视其应用技巧和处理方法。
4、本课程的内容是几代数学家与物理学家进行长期创造性研究的成果,几乎处处都闪耀创新精神的光芒。
教师应当提示学生注意在概念建立、定理提出的过程中所用的创新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体现历史上的创造过程,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目的要求1、为了使学生能学好物理学专业的理论物理课程, 胜任中学物理教学及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本门课程中系统讲授复变函数和数学物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介绍数学物理中常用的几种特殊函数。
要求学生对规定的内容有一个总体了解。
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熟悉一些重要的理论及公式,并使所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结构。
2、大纲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着重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在讲授过程中紧密联系物理实际, 但也注意保证数学概念的严格性和理论的系统性。
例说习题课过程方法
例说习题课的过程与方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新授课、复习课外,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
每章(节)学完之后,大多要组织习题课,让学生领悟这一章(节)重点,进一步建构知识、思想方法体系,现将习题课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1.备课1.1明确本章(节)在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及历年来与之相关高考试题,并结合学生在作业、测验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习题,习题尽可能是反映本质的、重点的、常态的问题,不要有意的设置“陷阱”(如向量中一些关于0向量的问题)。
习题一般原于课本、高考题、竞赛题,有时要对其作必要的改编。
1.2陈云平老师在一篇文章说,“在当今以人为本、开放民主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预设好的“最优”思路进行,他们经常而且也应该按照属于自己的思路来思考问题”。
教师只需把握习题的实质,无需将习题的每个细节、变化都考虑的面面俱到,也无须去预设学生的思路,学生个个是表演的天才,教师只需布置舞台。
为了提高效率可将习题做成学案。
2.过程与方法下面是一节向量习题课的实录。
向量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位置的又一形式,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
请大家回忆在这一章里我们用向量解决了怎样的问题,并简述过程。
数学的思想方法都蕴含在定理、公式推证过程之中,这样的设问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经学生讨论共总结出以下问题:定比分点、图形平移、解三角形、点到直线的距离、空间角、空间距离等)接下来直奔主题,今天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向量的运算理论来解决问题。
例1.1已知向量oa=(k,12),ob=(4,5),oc=(-k,10),且a、b、c三点共线,则k=1.2已知平面上三点a、b、c满足|ab|=3,|bc|=4,|ca| =5,则ab bc+bc ca+ca ab .让学生审题分析,给出解题方案或构想。
学生甲:利用共线定理ab=λbc k的方程,第2小题a、b、c三点构成直角三角形能求出向量的夹角余弦,直接用公式。
学生乙:1小题也可用斜率相等列方程;学生丙:2小题用公式(a+b+c)2=a2+b2+c2+2(ab+bc+ca)也行!一定要让学生体会成功,给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
用讨论形式进行习题课教学的一次尝试
得 到 了不 等 式 ① 的 第 二 种 证 法
、
1
>
务 了欢
,, 二
、
唇
+
) 1
十
一
1
。
证法二
: 一
6 5 原不 等 式 即 粤 一
J
1
8 一
7
即当 由
k
2
。
1 11 不 等 式 成立 寸
,
迎一 ) 交 2
1
士
2
1)
+
1
知
对任意,n〔N 且n少 2
,
2
,l 一
不 等式 成 立 不 等式
(2
,z
一
( 2 ,` +
Zx
一
2
一
卜左
)
当以
y
’
=
( 1 一 厂 / 9 ) 代 入 1尸 只 }后 4
扩 物线
。
消 去 参 数 可得
。
y
=
2
x
2
一
为 一 条抛
一
大 了变 量
四
、
x
的取 值 范 围
本 题 正 确解 法 可 川
u
l 求得 f 椭 圆 的 参 数 方程 代 入 }尸 A ! ! i
应 用 韦达 定 理 时
,
二
2
1)
>
由 证 明过程 可 见
此 证 法 的关 键 是 证 明
2
、
/
( 2 2卜 1 ) ( 2 ) , +
1)
了 成立
。
争
,
。
“
·
、
汁
第一次课堂讨论与习题课
1 FX d
L
d 1
1
FX FX
x dx d
习题 2.2 假设某险种的实际损失 额的分布函数为
f x 0.04 xe0.2x , x 0。已知免
赔额为 30,求每次损失事故中的平
均赔付额。
【解】
E I30 E X E X 30
30
1
FX
x
dx
其中:
FX x
dx2
dx1
75 0
100 x1 75 150
dx1
1 75 150
100x1
x12 2
75 0
4687.5 0.4166 75 150
【例题 1】
设某保险公司共售出汽车保单 2500 张,保单持有者被分成两类,情况
如下表所示:
类型 k 1
每类人数nk 理赔概率qk
500
0.10
2、 个体风险模型中 S 的分布 (1) 卷积方法
两个相互独立连续随机变量和的卷积公式
FS s P X Y s f x, ydxdy x ys
fX x fY y dxdy x ys
s 0
fX
x
s x 0
fY
y dy dx
s
0
fX
x FY
s
x dx
FY s x * FX x
X1, X2 相互独立,令 S X1 X2 ,求
P S 100。
【解】
P S 100 f x1 x2100 X1 x1 f X2 x2 dx1dx2
75
f 0 X1
x1
100 x1 0
fX2
x2
dx2
dx1
75 1 0 75
习题研讨课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习题研讨课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习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本次习题研讨课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优化习题教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活动目标1. 通过研讨,提高教师对习题教学的认识,明确习题教学的目标和原则。
2. 探索有效的习题教学策略,提高习题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习题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习题教学现状分析首先,由教研组长对学校习题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习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分析中发现,部分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习题设计不合理、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2. 习题教学策略研讨(1)明确习题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优化习题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的习题。
(3)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题能力。
(4)加强教学反思: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3. 优秀习题案例分享由优秀教师分享自己在习题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包括习题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让其他教师借鉴优秀经验,提高自己的习题教学水平。
4. 教师互动交流教师们针对习题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例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如何设计分层练习等。
5. 教学反思与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今后习题教学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四、活动总结本次习题研讨课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研讨,教师们对习题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习题教学的目标和原则,探索了有效的习题教学策略。
《课堂讨论题》课件
本课件介绍了如何准备和组织课堂讨论题,以及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参与 和思考。通过讨论题可以增强学生的互动和表达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深度。
理解讨论题
通过定义和区别授课形式,学习什么是讨论题以及讨论题的目的。 • 定义讨论题 • 与授课形式的区别 • 讨论题的目的
准备和组织讨论题
提问技巧
运用开放性和引导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
鼓励参与和表达意 见
营造积极的讨论氛围,鼓励 每个学生参与讨论并发表观 点。
引导思考和讨论
提供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帮 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讨论题的作用和意义
1 增强学生参与和互动
2 培养学生表达和思考能力
通过讨论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交 流。
确定主题
制定讨论问题
预测学生反应和观点
选择适合讨论的主题,与 课程内容相关。
设计具有挑战性启发性 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 论。
思考学生可能的回答和看 法,准备适当的引导。
准备讨论材料
制定讨论规则和流程
收集和准备支持讨论的素材和案例。
设定明确的讨论规则和流程,确保讨论秩序 和所有学生的参与。
引导和促进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题,锻炼学生的表达与思考能力, 提高沟通效果。
3 开发学生创新和合作精神
4 提高学习效果和深度
通过讨论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 能力。
讨论题能够促使学生深入研究和理解课程 内容。
注意事项
• 选择适当的讨论题目 • 控制时间和质量 • 尊重不同观点和意见 • 分析和总结讨论结果
结论
讨论题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认真准备和组织,引导和促进学 生的参与和思考,达到教学效果和目的。
中学习题课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时间:2021年9月15日二、教研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教研主题:探讨中学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四、教研人员: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五、教研内容:1. 习题课的定义和作用2. 习题课的教学目标3. 习题课的教学方法4. 习题课的作业设计5. 习题课的课堂评价六、教研过程:1. 主持人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强调习题课在中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各年级教师分享自己在习题课教学中的经验和困惑。
3. 教研组讨论习题课的定义和作用,认为习题课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4. 教研组共同探讨习题课的教学目标,认为习题课的教学目标应包括:(1)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巧;(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5. 教研组针对习题课的教学方法展开讨论,提出以下建议:(1)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关注学生的差异,提高教学效果;(4)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教研组对习题课的作业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以下建议:(1)作业内容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作业难度应适宜,既能满足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挑战优秀学生的学习能力;(3)作业形式多样化,如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 教研组对习题课的课堂评价进行讨论,提出以下建议:(1)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2)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出错;(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相结合。
七、教研总结: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习题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习题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堂讨论引导(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堂讨论引导第一篇范文在教育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当下,初中化学教学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课堂讨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初中化学课堂讨论,以实现教学目标。
一、讨论前的准备1.教师应当在讨论前对讨论主题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主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具有探究价值。
2.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点和认知风格,以便在讨论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3.教师应设计好讨论的问题和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讨论,确保讨论的有序进行。
二、讨论中的引导1.教师在讨论中应扮演引导学生思考的角色,通过提问、追问、举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想法,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即时评价,以免影响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讨论中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提炼和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4.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参与度,适时调整讨论节奏和深度,使讨论始终保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三、讨论后的总结1.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讨论的问题、过程和结论,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3.教师应反思自己的引导方式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讨论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讨论效果。
四、注意事项1.教师应确保讨论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关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支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3.教师应营造轻松、民主的讨论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优势,通过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课堂讨论引导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堂讨论引导技巧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中,化学学科以其独特的探究性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课堂讨论的引导技巧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批判性思维。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运用引导技巧,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开展任何教学活动之前,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方式正从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转变。
因此,化学教师在设计课堂讨论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引导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起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
设计启发性的问题课堂讨论的灵魂在于问题的设计。
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时,教师可以提出:“原子内部的电子排布对物质的性质有何影响?”这样的问题能够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并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营造安全的讨论环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需要在没有恐惧和压力环境中发展。
教师应通过语言和行为,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尊重和支持的讨论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你的想法很有趣,让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
”这样的回应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
有效的反馈和追问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的反馈和追问是推动学生深入思考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即时给予学生反馈,并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例如,如果学生回答了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教师可以追问:“你能描述一下这个速率是如何受温度影响的吗?”这样的追问有助于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
利用多元化讨论形式课堂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的问答,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
这些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探讨化学平衡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讨论实验结果与平衡理论之间的关系。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讨论的引导技巧是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习题课教学范文
习题课教学范文
习题课教学,例题教学是关键。
例题与习题的关系是纲目关系,纲举那么目张。
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提醒数学思想,归纳解题方法策略。
能够尝试以下方法:
(1)激活、检索与题相关的数学知识。
知识的激活、检索缘于题目信息,如由条件联想知识,由结论联系知识。
知识的激活和检索标志着思维开始运作;(2)在思维的障碍处启迪思维。
思维源于问题,数学思维是隐性的心理活动,教师要设法采取一定的形式,凸显思维过程,如:设计相关的思考问题,分解题设障碍,启迪学生有效思维。
(3)即时归纳思想方法与解题策略。
从方法论的角度考虑,数学习题教学,意义不在习题本身,数学思想方法、策略才是数学本质,习题仅是学习方法策略的载体,所以,方法策略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题 1 的归纳总结使题 2 迎刃而解,题 2 是将题 1 的凸四边形 ABCD 变为凹四边形 ABOC,两题的实质是一样的。
学生在解题 3 时,试图模仿题 1,这是解题策略问题。
题 1 条件确定,能够通过画图、观察发现,题 3 必须通过推理发现后才可画出图形。
如何运用练习题进行课堂互动与讨论
如何运用练习题进行课堂互动与讨论练习题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然而,单纯地用练习题进行填鸭式教育,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如何运用练习题进行课堂互动与讨论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课题。
一、确定教学目标在使用练习题进行课堂互动与讨论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明确希望学生通过这些练习题能够达到什么程度的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练习题和进行有效的互动与讨论。
二、选择合适的练习题选择合适的练习题是进行课堂互动与讨论的关键。
一方面,练习题的难度应该适中,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思考和探索。
另一方面,练习题的内容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上使用练习题进行课堂互动与讨论时,教师不仅应该提供问题,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以及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学生的错误答案作为讨论的起点,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通过讨论和互动改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四、组织合作学习练习题不仅可以用来进行个体巩固练习,还可以用来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答练习题。
可以通过小组展示答案、相互评价和辩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扩展思考除了基本的练习题,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扩展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三、计算题
1.一人自原点出发,25 s内向东走30 m,又10 s内向南走10 m, 再15 s内向正西北走18 m.求在这50 s内,(1) 平均速度的大小和 方向; (2) 平均速率的大小. y 北
解:(1)
OC OA AB BC
C 西 O 南
f
p/4 A B
x 东
3 0 i ( 1 0 j ) 1 8 ( c o s 4 5 i ) s in 4 5 j )
设航路均为直线, 为两直线的夹角.
证:设任一时刻两船分别与码头的距离为x、y,两船的距离为l,
则有
l
2
x y
2
2
2 xy cos
2x d x dt 2y d y dt
dl dt
对t求导,得 由于
d x dt u ,
2l
d y dt
dl dt
v
2 cos
2.一物体作斜抛运动,初速度 v 0 与水平方向夹
x 3 5t 6t t
2
3
v0
θ
(式中R、 皆为常量)则质点的 v = R sin t i R cos t j 2 2 dv /dt = R cos t i R sin t j
2
2 k
F mg
2 k
F mg
2
2. 一个质量为m 的珠子系在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 系于墙上的钉子上,线长为 l ,先拉动珠子使线保持水 平静止,然后松手使珠子下落. 求线摆下 角时这个珠子 的速率. A 解 如图所示,珠子在从A摆到 d B 的过程中,合外力对珠子所做的 功为 B B T
一、选择题
1.质量为m的物体自空中落下,它除受重力外,还受到一个 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的作用,比例系数为k,k为正值常量. 该下落物体的收尾速度(即最后物体作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将是
mg
( A)
k
(B )
g 2k
( C ) gk
(D )
gk
a
[ A]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用平行于斜面 的细线连结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若斜面向左方作 加速运动,当物体开始脱离斜面时, 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A) g sin (C) gctg (B) g cos (D) gtg
58 m
v S / t 5 8 / 5 0 1 .1 6 m / s
四.证明题
一艘船以速率u驶向码头P,另一艘船以 速率v自码头离去,试证当两船的距离最短时, 两船与码头的距离之比为:
v
u cos : u v cos
x u A l
P
y B v
二.填空题
1.一质量为5 kg的物体,其所受的作用力 10 F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设物体从静止 5 O 开始沿直线运动,则20秒末物体的速率 -5 1 v =__________. 5 m s
F(N)
20
10
t(s)
三.计算题
1.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另一 端系一质量为m 的物体,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系数为 . 开始 时弹簧没有伸长,现以恒力F 将物体自平衡位置开始向右拉动, 试求系统的最大势能为. m k
W
AB
A
(T G ) d r
A
G dr
A 0
B
mg cos d r
dr ld
v
B
ds
mgl cos d mgl sin
mgl sin 1 2 mv
2 B
G
1 2
2 A
对于珠子利用动能定理,得
mv
而v A
4.轮船在水上以相对于水的速度 v 1 航行,水流速度为 v 2
r R cos t i R sin t j
人相对于甲板以速度 v 3 行走.如人相对于岸静止,则 v 、v 2 和v 3 1 v1 v 2 v 3 0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lm u lm v 1 3 Ml
2
2
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守恒
1 2
x
d y dt
2 cos
y
d x dt
并应用
0
作为求极值的条件
x y v u cos u v cos
0 ux v y x v cos yu cos
x u v cos y v u cos
第二章 牛顿运动定律
2
m2
m1
T1
a
T2
解:人受力如图(1)
T2 + N - m 1 g = m 1a
m1g
N
底板受力如图(2)
T1 + T2 - N - m 2 g = m 2 a
N
图 (2)
m2g
T2
T1 + T2 - N - m 2 g T 1 2T 2 N N
第一篇 力学讨论习题课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
2 r at i bt
2
质点运动学
j
(其中a、b为常量), 则该质点作 [ B]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 (D)一般曲线运动.
2.一质点沿x轴作直线运动,其v-t曲线如图所示,如t=0时, v ( m /s ) 质点位于坐标原点,则t =4.5 s 时, 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2 (A) 5 m. (B) 2 m. 1 2.5 4.5 t( s ) (C) 0. (D) -2 m. O 3 4 (E) -5 m. [ B] 1 1 2
A
[ C]
FT F
mg
3.一段路面水平的公路,转弯处轨道半径为R,汽车轮胎与 路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要使汽车不至于发生侧向打滑,汽车在 该处的行驶速度 [ C] (A)不得小于 gR (B)必须等于 gR (C)不得大于
gR
(D)还应由汽车的质量m决定
a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A靠在一辆小车的 竖直前壁上,A和车壁间静摩擦系数是 S ,若要 使物体A不致掉下来,小车的加速度的最小值应 为a =_______. g 2.一小珠可以在半径为R的竖直圆环上作无 摩擦滑动.今使圆环以角速度绕圆环竖直直径 转动.要使小珠离开环的底部而停在环上某一点, g R 则角速度最小应大于_____.
0
v ,B
v
,所以 v
2 gl sin
第四章 刚体的转动
1. 如图所示,一根质量为M 、长为2l 的均匀细棒, 可以在竖直平面内绕通过其中心的光滑水平轴转动,开 始时细棒静止于水平位置. 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 速度 u 垂直向下落到了棒的 m 端点,设小球与棒的碰撞为 u M o 完全弹性碰撞. 试求碰撞后 l l 小球的回跳速度 v 及棒绕轴 转动的角速度 . 解 分析可知,以棒和小球组成的系统的角动量守恒.
T2 + N - m 1 g = m 1a
= m 2a
m2 m1
m1g
T1
a
T2
N
N
图 (2)
m2g
图 (1)
4T 2 m 1 g m 2 g ( m 1 m 2 ) a
m1 60kg
m2 30kg
T 2 ( m 1 m 2 )( g a ) / 4 2 4 7 .5 N
O
A
R O
m
3.一圆锥摆摆长为l、摆锤质量为m,在水平面 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摆线与铅直线夹角q,则 mg cos (1) 摆线的张力T =___________; (2) 摆锤的速率v =
sin gl cos
l
.
m
三.计算题
1.一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质量为30 kg的 底板上,用绳和滑轮连接如图.设滑轮、绳的质 量及轴处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绳子不可伸长. 欲使人和底板能以1 m/s2的加速度上升,人对绳 子的拉力T2多大?人对底板的压力多大? T (取g=10 m/s2)
6
7 .2 7 1 0
5
rad s
1
r 4.22 10
m
h r R e 3.58 10
4
km
(2) 由题设可知卫星角速度w 的误差限度为
1 0 3 6 5 2 4 3 6 0 0
2
5.5 10
10
rad s
1
10
2.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地球在椭圆的一个 焦点上,则卫星的 (A) 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B) 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C) 对地心的角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D) 对地心的角动量不守恒,动能守恒. [ C]
3.对攻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1) 保守力做正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增加; (2) 质点运动经一闭合路径,保守力对质点做的功为零; (3)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做 功的代数和必为零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1)、(2)是正确的 (B)(2)、(3)是正确的 (C)只有(2)是正确的 (D)只有(3)是正确的
F
解
F 合 F m g kx
由动能定理得
0 F
1 2 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