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精题训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精题训练13

1.(2011·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练习·4题)孙中山将西方的“三权分立”发展为“五权分立”

的政治设想,借鉴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

A.中枢机构分权制度 B.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C.官吏考核和任免制度 D.内外朝分立制约制度

【解析】孙中山认为中国从前实行行政权、考试权和监察权的流弊很大,而西欧各国所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三权分立,也不大完全,因此,提出采取西洋各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宪法的长处,并融入中国古代考试权和监察权独立的优点。

【答案】B

2.(2011·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4题)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解析】本题考查了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机构应是军政机构,根据所学符合的C项枢密院,管理国家军务。

【答案】C

3.(2011·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5题)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A.隋朝、唐朝、唐朝 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解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的发展。根据所学,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始于隋朝、唐朝、北宋。隋炀帝创立进士科;唐朝武则天时期科举制中创立殿试;宋太祖时规定所有及第的人都成天子门生。本题选D项。

【答案】D

4.(2011·山东烟台高三期末·1题)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自我调节系统,在防止皇帝决策失误方面有“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

①唐朝门下省②宋代的谏院③明朝时期设按察使司④明清时期设都察院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关“封驳”和“谏议”制度的理解。

根据所学史实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达到顶峰,虽然有“谏议”机构,但是性质是咨询机关并不能防止皇帝决策失误。故应排除③④,此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5.(2011·山东烟台高三期末·21题)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实”“史论”“史识”是

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史学的“三要素”的理解。根据对题干描述的理解A和B项属于“史实”的范畴即是什么,C项属于“史论”的范畴即评价作用,D项属于“史识”的范畴即谈认识。

【答案】D

6.(2011·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8题)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

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欶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

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D.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

【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从关键词“首长制”到“委员制”可以看出相权的削弱,故选D。

【答案】D

7.(2011·浙江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1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中正制为

基础选拔官吏,逐渐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其中“品”主要是指()

A.品评官的职位等级 B.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

C.划分士人优劣的等级 D.授予士人官职的等级

【解析】主要是考查九品中正制。九品原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后来成为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工具,所以“品”也就成为品评士人的家世等级,故选B。必修一第3课。

【答案】B

8.(2011·山西晋中四校12月联考·2题)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义官制(义臣将兵制),明因之;

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②奏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③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④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发展的理解。②错误因为,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而不是在秦朝才出现;④错误因为内阁的形成是在明成祖时期。①③结合教材可知是正确的。必修一第一单元。

【答案】C

9.(2011·山西晋中四校12月联考·3题)科举考试到中唐时,要考判案的能力。自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自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A.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何较高

B.自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

C.自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D.自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

【解析】考查对科举制的理解。关键信息是:“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说明此时的科举考试是有一定限制的,限制一些出身低微的,所以C错误;A错误因为唐朝时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工商业者的地位不会太高;“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说明白居易主张不分贵贱选拔有用之才,故C正确。D从材料中不能反映出来。必修一第3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