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教学故事
控辍保学成功案例(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控辍保学成功案例——动之于情,晓之以理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投身于控辍保学工作中,这项工作在我们乡村学校尤其重要。
在2018年学校开展的控辍保学工作中,我采取了各种措施,努力做好该项工作,取得了成效。
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我们班上有个学生叫韦桂花。
我刚接这个班时,她上学总是迟到,经常无故旷课,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要么睡觉,要么玩弄笔头,提不起一点学习兴趣。
找她来谈话,问为什么不做作业,回答不是说笔不见了,就是说没有作业本(今天给她作业本,第二天又会找不到),即使勉强做了作业也是胡乱写的,不管对不对,而且书写相当潦草。
班上进行的开学第一次单元测试,她语文得21分,数学15分,英语27分。
更为严重的是,到了开学后第10周,她竟然连续隔三差五又不来学校了,说的理由五花八门,有因为天气冷的,有因为起床晚的……。
对于韦桂花这样特殊的学生,我决定放下架子亲近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
为了在思想上教育她,感化她。
我特意在一个周末下大雨的晚上,带上一个崭新的文具盒,来到她家进行家访。
经了解,原来她父母于多年前已离婚,爸爸吸毒,其有3个姐姐,一个弟弟,五姐弟都随年老的奶奶一起生活。
而且奶奶腿脚不便,经济收入主要靠亲戚救济,还有政府发放的低保金。
日子过得很苦,没有人管教她。
当我把那个新文具盒送给她时,看到她脸上有了一丝丝笑容。
当着她的面,我向奶奶表扬她在学校捡到10元钱交给老师的好事,讲到了姐姐们都已经长大了,会和奶奶一起照顾她和弟弟,让她感觉到大家没有放弃她。
在告别她之前,我和她约定:星期上早上7:40分学校门口见,她点点头。
星期一早上,她如约而至,我给她递上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帮她系好,嘱咐她每天都这样按时上学。
也是在这一天早上,我第一次听到她甜甜的声音:“谢谢老师。
”为了提高她的学习成绩,建立学习信心。
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她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帮助她,让班上同学主动接近她,跟她交朋友。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彭州市桂花镇九年制学校谢全仑沈小蓉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越了解他,就越想帮助他。
让他健康顺利的成长。
黄生林不知道,我很早就认识他。
有一种东西的传播速度甚至比光更快,早就听说这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
刚接手初一(1)班,碰上一位非常调皮好动的学生。
“你放学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我对这位学生说。
“为什么,干吗..我怎么了啊?”结果换来的是一阵咆哮。
我顿时非常恼火,一把抓住他,然后将他拉到教室外面。
他依然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于是我扯着嗓门对他说,“你再叫,我就对你不客气。
”于是他熄火了。
放学后,我把他请到办公室,和他聊了起来。
得知父母离异,他与妈妈生活在一起,爸爸在外地工作,很少去看他,从不在打电话主动关心他的学习情况。
他歪着脑袋,仍然是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
哎!又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
进入了初二,通过观察,发现这是个聪明的孩子,数学与科学基础尚可,只是英语没有好好学。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爱表现自己。
这孩子从小未与父亲在一起,特别缺乏父爱。
每次订正作业都喜欢凑在老师跟前。
喜欢顶撞是因为缺少关爱,以致个性偏执。
父母的离异对他早期人格培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行为出现了偏差却得不到父母的及时纠正,自由散漫成自然。
由于从小边做作业边摆弄玩具,边吃饭边看电视,而奶奶十分疼爱,不忍斥责,久之成形。
以致喜欢晃来晃去,注意力不集中。
喜欢表现自己。
想帮助他却不知从何下手,这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
只有热爱这些缺少爱的孩子才能正确对待和宽容他们的错误,使孩子向你敞开心扉,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看他中午没有水果,于是我总是在吃饭后因为他小小的进步而奖励他一个。
有时问问他早饭吃了没,给他一个蛋黄派。
同时用心观察他身上的闪光点,譬如他只要老师多关注他,他就很乐意订正作业,喜欢问为什么。
我就可以借机表扬他。
他刻意不提家里情况,我明白他内心的苦楚,尽管他假装得毫不在乎。
等他高兴时与他聊天询问家里的情况。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发布时间:2021-02-04T10:56:00.6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作者:王正于[导读] 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用真挚、诚恳的语气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其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然而,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手段也比较传统,所以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语文教师应该要秉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理念,及时转变教学模式,用情景交融和情感教学的方式触动学生的心弦。
王正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化乐镇化乐小学 553035【摘要】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用真挚、诚恳的语气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其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然而,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手段也比较传统,所以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语文教师应该要秉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理念,及时转变教学模式,用情景交融和情感教学的方式触动学生的心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36-01引言语文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感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极高的情感教育责任。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借助于现代化手段创设情感教育场景,让学生身心受到熏陶,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道德、有情怀的现代公民。
一、小学语文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心里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的认知偏差,认为情感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思想上或者情感上的教育,和课程教学关系不大,语文教学的重心更多的放在字词句的讲解,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上。
这种认知无疑是对情感教育产生了极大的轻视,很难在教育中获得更深的领悟或者更大的突破,给语文课程体系的改革套上了枷锁。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例子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例子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一种通过讲道理和表达情感来影响他人的方法。
以下是一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例子:
假设你的朋友正在考虑辞去目前的工作,因为他觉得工作压力太大且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你可以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帮助他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首先,你可以和他坐下来,耐心地听他倾诉他的困扰和不满。
通过倾听,你表现出了对他的关心和理解,这有助于建立情感上的共鸣。
然后,你可以开始讲道理。
你可以提醒他考虑辞职的后果,如可能的经济压力、职业发展的中断等。
你可以和他一起分析他目前工作的优点和机会,帮助他看到工作中的积极方面。
接下来,你可以动之以情。
你可以分享自己或其他人在类似情况下的经历,讲述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并最终取得成功。
你可以鼓励他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困难是暂时的。
最后,你可以提供实际的支持和建议。
你可以建议他与上司沟通,寻求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你可以帮助他制定一个计划,逐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过这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你既提供了理性的分析和建议,又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和支持。
这种综合的方法更有可能帮助你的朋友做出明智的决定,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积极途径。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由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由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广大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也是教育理论界公认的、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动之以情”,就是教师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要从思想上爱护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使他们从内心为之感动,愿意接近老师,信任老师,听老师的话。
“晓之以理”,就是要和学生讲道理,要从具体的、明白的并和他们直接关联的小道理讲起,逐渐引伸出大道理。
最初提出这一方法的是北京通县第一中学的刘纯朴老师。
1979年暑假,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在北戴河召开23省、市、自治区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刘纯朴老师是北京市的代表。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很多都是全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如上海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毛蓓蕾、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关秋兰、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霍懋征、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光小学柳玉芳等等。
吉林省的正式代表是东北师大附中的优秀班主任沈帼英。
我(时任长春市实验中学校长)和温寒江(时任北京市第八中学校长)、向平(时任上海市向明中学校长)三人作为特邀代表参加这次会议,并分别担任分组活动或分组讨论的组长。
会议组织者认为,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是班主任老师,有几位校长参加,有些小组活动可能更好组织一些,会议效果也能更好一些。
参加这次会议的所有代表都介绍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有十几位还在全体代表参加的大会上作了发言。
刘纯朴老师在大会上介绍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经验,非常生动感人。
在分组座谈时,大家对他提出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非常称赞。
刘纯朴老师在发言中讲了三条。
其中第一条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有人对我说:“对再调皮的学生也从来没有见你吹胡子瞪眼,发过火。
”是这样。
在“四人帮”大反所谓“师道尊严”,鼓吹流氓白卷英雄的日子里,我班有个学生叫张群生,受毒害深,沾染了浓厚的坏习气。
他平时满口流氓话,到处寻衅打架,顶撞老师,辱骂老师,看谁不顺眼,张嘴就是“哪去打?上八里桥?不花了你我不姓张!”同学们个个恨他又怕他,连他的母亲都嫌弃他。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叙事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我们都知道,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几个特别的学生,这些特别的学生在青春期如何引导至关重要,难道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还要在挥舞的教鞭下、冷眼旁观中、嘲笑讥讽中教育学生吗?答案肯定是不行的,孔子在《论语》中说过“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授之以渔,……”那么何不以这位大教育家所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我们班有个叫李创(化名)的男孩子,刚开学报名时,就感觉脾气不好,随时都准备着跟老师吵架,当时他报到迟了一个星期,军训都快完了。
站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来报到了。
”我问到“你怎么才来呢?开学已经好多天了,”他说:“那就迟了。
”我有点奇怪地继续说:“难道没原因吗?”这时他口气很不佳的说:“就迟了几天呗,能有什么原因。
”我看看他,衣服穿得很整齐,头发理的很平整,背着个包,站姿也很到位。
又想还没过报名最后期限,就给他报上了。
之后,有两次,我们班的女同学说,李创和她吵架,我想同学之前有可能发生口角,也不能怪李创一个人,双方调解后,也相安无事了。
记得很清楚,那是第二学期一个星期四的早上,最后两节是周老师的数学课,我正在办公室里写教案,班长进来说:“老师,周老师让你到班里去一下,”在从办公室到教室的路上跟班长了解了一下情况,他说:周老师上课请班里同学回答问题,张成(化名)举手想回答,但周老师没有及时叫他起来,张成生气了,嘴里嘟嘟囔囔地说了一些不文明的话,导致周老师有点生气,周老师刚想和张成说几句,没想到李创很大声地说了一句:“你把你的课好好上撒,再别说其他的了。
”因为周老师每节课都很仔细认真,听到这话后相当生气,这不仅是对她职业的藐视,也是对她人格的侮辱,回过头就对着李创说到:“我怎么不给你好好上课了,哪节课好好上了?你指出来。
”这时李创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失误,给老师的心里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反而站起来指着周老师骂起来,骂的内容不堪入耳,把周老师气哭了,坐在凳子上哭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何以情以爱教育幼儿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何以情以爱教育幼儿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有这样一段话:“愚蠢的人需要受教导,好使他们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这是无人怀疑的。
其实聪明的人更需要受教育,因为一个活泼的心灵如果不去从事有用的事情,它便会从事无用的,希奇的,有害的事情。
”如何教导幼儿,如何启蒙幼儿呢?那就需要老师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
首先教师应该做到关心幼儿,了解幼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源泉—了解教育对象,教师应以此为指导思想,要求自己关心了解幼儿,做他们的朋友。
”我班有个女孩子聪明好胜,很爱表现自己,凡事都要占上风,而且骄傲自满,看不起其他小朋友,不与他们为伍。
几经教育,也不见丝毫成效。
为此我深感头痛。
生硬的批评训斥诱发不出孩子正确的思想和情感。
所以我采取了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她,以故事的形式开导她。
我以一个教师该有的爱心,将心比心,以心碰心的和谐地拨动她幼小的心灵。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的锋芒渐渐地收敛了,也愿意走入小朋友与他们唱歌、游戏。
作为幼儿教师,应公正全面的关心了解幼儿,唯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
其次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
幼儿怀着新奇、激动、欢乐的心情来到这个陌生然而又富有吸引力的集体生活,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爱听表扬的话,然而他们的思想又是单纯的、幼稚的。
班上有位小男孩,调皮捣蛋,违反纪律的事情他样样有份。
一天的午餐后,我发现图书角里的图书被翻得乱七八糟,椅子上、地上、柜子上、走廊上撒的都是。
我压制住心中的怒火,以图书的身份无限惋惜的对小朋友说:“我们图书王国中的图书娃娃吵架了,有的从家里跑出来,有的张着嘴巴哇哇大哭呢,请问是怎么回事?是谁让他们这么伤心呢?请那位小朋友赶紧去安慰图书娃娃,并悄悄的送他们回家吧!”孩子并没有站出来,我耐心的等待着,我相信只有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感受到的。
终于在我快要支撑不了的时候,孩子默默的走了出来,把图书一本一本捡起来放回了原处。
德育教育故事案例(精选18篇)
德育教育故事案例(精选18篇)德育教育故事案例篇1“晓之以礼、动之以情我班有个学生叫李某。
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
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
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
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
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
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
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
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为此,我会心地笑了。
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某某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
我真替你高兴。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化之以爱(案例)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化之以爱——性格孤僻学生的个案探索闵行区莘松中学范亿作为一名班主任每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满怀着几分忐忑和理想,想要试着去走进这些孩子们,想要用我的行动和满腔的爱来感化他们,希望这些小精灵们能体会到我的用心良苦并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我的班级中有不少性格脾气古怪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如何让他们逐渐趋向健全的人格,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首先是了解他们的性格脾气是如何形成的?根据我平时的家访和学校学习生活的观察、了解下来有这么一些情况:一、离异家庭孩子缺乏父亲或母亲的关爱,明显缺乏安全感,平时就表现比较孤僻自卑。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一般先是建立和他的信任感,给他一种安全感;然后再去了解孩子心灵所想的东西,进一步和孩子及其父母交流沟通,以便逐步改变孩子的性格脾气。
二、“独生子女”的溺爱问题。
现在家庭往往是四个老人甚至更多,再加上父母全都围着孩子一个人转,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
“溺爱”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孩子的人格扭曲。
三、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所以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大部分父母总体上还是能注意这点的,但是父母在社会上的一套作风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表露,就会影响到孩子;也不乏有家长自己去娱乐,深夜才归的;甚至干脆把孩子放在老人那里,自己凡事不过问的,这些孩子成了“城市寄养儿童”。
种种这些情况,都会使孩子的性格脾气孤僻甚至是人格扭曲。
然而一次偶发的事件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这才感觉到作为一个班主任责任的艰巨和重大。
初识第一次见到小欣,是在翻开她的档案袋,没有笑容一脸严肃的照片,让我感觉到在她的脸上没有本属于她这个年龄的天真和活力。
在她的档案中有这样一句评语:性格脾气古怪,要学会如何和他人相处。
起先我对于这句话也并不在意。
在家访的过程中,孩子的父母也说明了这个情况,说小家伙脾气挺倔的,家里的老人比较宠爱这个孩子,第一次的家访只是觉得这个孩子不大爱说话,连最基本的问候都是父母要求的,总感觉她和我之间有一道无形的墙,但是又一下子说不清楚,初次的见面让我很想去叩开她那扇紧闭的心灵窗户。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学校管理中,要照章办事,依法治校。
但人都是有感情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校长还要学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丰富的感情让老师和学生心动,从而经营好人心。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刚性的,但也有弹性的因素,校长要在具体操作中把握好尺度。
我在荥阳高中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刚升完旗,有位老师来找我请假,说是孩子拉肚子好几天快脱水了,县医院处理不了,需要送到郑州市儿童医院。
他爱人也在我们学校,他准备把课调给自己的爱人,一个人送孩子去郑州。
我当时的反应是:第一,告诉他“通知你爱人,把课停下来,两个人都去。
”第二,立即通知学校司机,开着车把孩子和两位老师直接送到郑州市儿童医院。
第三,我赶紧通知总务处,拿出2000块钱交给司机。
因为我们的老师急急忙忙带孩子转院,身上不一定带那么多钱。
结果到了儿童医院,孩子直接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随后,那位老师就给我打电话,说校长啊,让司机回去吧,孩子已经在接受治疗了。
我说,不行,先待上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之后去问医生孩子情况怎么样,如果医生说孩子可以喝水、进食了,你再给我说。
两个小时以后,她打电话说孩子脱离危险了。
这件事情过后,我就一直在反思。
作为校长,我们让老师把课停下来,并动用了公车和公款,虽然违反了规章制度,但是可能就会因此而挽救一个生命。
如果我们不准假,让她上这一节课,娘不在身边,爹又不能照顾得细致入微,孩子万一有事怎么办?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位老师回来以后,哪怕是找时间、挤时间也会给孩子们补上这一节课,我敢说,补上的这一节课比平时的任何一节课质量都要高,因为这是我们校长经营人心的结果。
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蕴藏着经营人心的契机,校长要善于把握。
在具体操作中,要处理好制度的刚性和弹性的关系,把握好执行的尺度,因为制度本身就是为学校发展服务的。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例子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例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需要说服他人、让别人认同自己观点的情况。
此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便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用理性的证据和情感的呼唤,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达到理解与共识的目的。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是一位环保倡导者,想要向身边的朋友们推广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你可以先晓之以理,通过向他们讲解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益处,比如减少土地污染、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等。
通过这些理性的解释,让朋友们看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
然而,仅仅晓之以理往往不能完全达到我们的目的。
这时,我们需要动之以情。
你可以通过分享一些真实的例子,如垃圾分类不当导致的海洋污染、野生动物受到伤害等等。
通过这些生动的情感呼唤,让朋友们从心底感受到环保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他们将由衷地认同你的观点,并愿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又如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假设你的孩子不愿意去学习数学。
你可以先晓之以理,告诉孩子数学的重要性,比如数学是科学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利器等等。
然而,如果仅仅停留在理性的层面,孩子可能还是没有兴趣。
这时,你可以动之以情,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让他们从情感上喜欢上数学,主动去学习。
总的来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说服他人、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通过理性的解释和情感的呼唤,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达到理解与共识的目的。
无论是环保倡导、教育孩子还是其他领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值得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影响他人、争取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琐碎的工作,它不但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与细心,更需要教师的创造精神。
因为,班主任是一群与心灵打交道的人,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学生。
有这样一件事情,虽然不大但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它让我看到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捕捉学生特殊的心理特质,疏导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一、案例我班有一学生A,行为反常,自习课上讲话嬉笑、与同学逗闹、学习拖拉,行为懒散,作业迟交,文科作业基本不做,参加集体活动很不积极,对他人和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喜欢玩手机。
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A的父亲长期在外地出差,妈妈文化又不高,与学生交流沟通很少。
爸爸妈妈很娇宠他,在物质上注重很多,有求必满足,还专门为买了手机。
二、分析与策略1.倾听,让学生A有诉说、宣泄的机会。
我以恳诚的态度,关切的表情,微微前倾的坐姿鼓励学生A把自己的经历、爱好和感受说出来,从中深入学生A的内心世界。
在面谈中,学生A主动倾诉:他觉得读书苦、枯燥、没意思,班上绝大部分同学知道学习成绩糟糕,同学都看不起他。
所以,他会经常搞一些恶作剧,如喊别人绰号,把别人的书本藏起来,或打别人一下,看到同学害怕他自己觉得很开心。
2.寻找问题行为的原因,剖析行为后面掩盖着的情感因素。
阿德勒曾说:“孩子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表达了他的全部生活和人格,不了解这个隐情背景就无从理解他做的事情”。
如何解读学生A的这些古怪想法和行为呢?家庭原因与学生A行为的异常有着直接的联系,重视物质保障,忽视情感交流,忽视理想人生观教育,忽视行为管束,学生A自身放纵,导致了学生A行为的“变坏”,不求上进,贪图享受。
3.改善家庭和班级心理环境。
1)约谈家长。
让家长了解学生A的实际情况,要让家长明白对孩子最重要的关爱就是不要放弃希望,就是要严格要求,这种态度应体现在持续持续而又前后一致的行动中,贯穿孩子成长的全过程。
2)因为形象不佳,又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A的心灵比较脆弱,有一定的自卑感。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莫英连2012届高三,我接手一个理科普通班的班主任工作。
开学第二周,数学A老师把一份写了二十多个没交作业的名单交给我,并说,常常是这样,很多人不交作业,上课又不听,还在下在讲话,莫老师,你看看怎么办?在开学第一周召开班干部会议时,班长就反映了同学们不喜欢数学课。
说他是按着教材讲,没有深度没有拓展,现在复习了,又按已讲过的课本教材复习,没有新鲜感,同学们不爱听。
那么多学生不爱听老师上课,也不交作业,怎么处理呢?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好,对老师对学生都不好。
其实,自从班干部反映情况后,我就着手了解本班数学的教学情况,确实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
我估计学生觉得数学老师年轻,未上过高三,且为人不苟言笑,因而学生产生不信任感。
于是,我首先分析上学期市统考的成绩,发现他教的两个班的数学不错,尤其是我班的数学,无论是平均分,还是高分层,均在理科普通班的前4名。
同时,我找学生聊天,看看不喜欢他什么,然后又找蓝老师聊聊,了解他的工作、家庭生活等情况。
把了解的情况梳理了一下,我就从数学成绩、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和对教学的责任心去说服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打铁趁热,事不宜迟,我利用当天的自习课上一节主题班会。
走上讲台,我直奔主题:刚才数学老师拿了一份有26人没交作业的名单给我,并对我说,莫老师,你班的学生不知怎的,常常有很多人不交作业,上课又不听,你看怎么办?面对我的直率,大家都愣住了。
然后我问学生,你们不喜欢这个老师教吗?是的。
是不是想换一个呀?想!全班学生基本上异口同声说的。
那好,听完我说后,如果你们想换,我就同你们一起联名给校长换了他。
大家听了都很高兴。
不过,我们得找充足理由同校长说。
大家先看看他所教班的数学成绩,如果是全级最差的,我们就有理由不要这老师教了。
我投影了上期末统考成绩:本班平均分96,在12个理科普通班中名列第四名;高分层在普通班也是较多的,130以上的有6人,名列第二,120—129分有12人,名列第三,100—119分有19人,名列第四。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王欢富锦三中我从事教育教学已8年整,并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在这么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地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学生对老师缺少了那种崇拜和尊敬,有时候老师对学生竟然感到束手无策。
是学生变了还是老师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这真是值得我们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父母溺爱、迁就,很容易养成子女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爱表现等习惯。
尤其是那些学困生,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甚至是非、善恶颠倒。
重江湖义气,缺乏真正的正义感。
意志薄弱,缺乏自制能力。
由于这些学生经常受到人们的批评、斥责及嫌弃,在精神上,他们与教师对立,对自己既自尊又自卑。
他们有时瞧不起自己,但不允许别人瞧不起自己,更不允许别人轻视自己。
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大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自觉的学习习惯。
针对这一部分学生,老师更要付出真挚的爱,更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一、动之以情学困生由于经常受到教师的训斥惩罚,同学的歧视或耻笑,因而对周围的人往往产生一种对立情绪。
特别是对教师和进步同学有戒心或敌意,常常以沉默、回避、疑惧或粗暴的态度对待教师或同学。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一般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
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满腔热情地多方面关心他们,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公正无私地对待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理”,以情达理,情理交融,使他们亲身体察教师的善意,信任我,把我当做自己的贴心人。
教师要努力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放下“师道尊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
重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崇尚民主平等,增进师生友谊,真正做到教师信任学生,学生信赖教师,减少和克服疏远与冷漠。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会解除对教师的疑惧心理,乐于接近教师,接受教导,从而受到教益。
二、晓之以理学困生大多自卑感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缺乏信心,就会自暴自弃,失去前进的动力。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进幼儿诚实品质的形成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进幼儿诚实品质的形成在幼儿园里,幼儿说慌的现象屡见不鲜。
虽说当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面对幼儿的说慌有时仍是不知所措――说也不是,骂也不是,但是又无法逃避,更何况老师身上还肩负着教育的责任。
一种客观现实的存在与教育责任的不可推卸使我选择了勇敢地去面对。
于是,一学期来,我把解决孩子说慌的问题作为自己教育研究的问题来看待,认真分析孩子说慌行为背后的原因,努力寻找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并在同伴中吸呐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帮助孩子矫正说慌的行为,力求铲除潜在的心理意识。
由此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下面我就说慌的成因及教育策略谈几点认识。
一、幼儿说慌的原因与分析: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看:一方面幼儿常常把现实与想象混淆。
当他们心中出现某一强烈的愿望时,常常会把想象和愿望当真。
有一个孩子看到同伴有一个好玩的变形金刚,他想玩,同伴不肯借,由于爱玩心切,第二天他就对同伴说:昨晚爸爸带他到超市买了一个好大好大的变形金刚比同伴的还要好玩;一个孩子希望母鸡每天能多下几个蛋,于是有一天,他告诉老师说他们家的母鸡梯田可以下两个蛋……而这些事的知情者看似乎孩子都在撒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
另一方面,他们并不明白什么是说谎。
有时幼儿因为觉得好玩,用成人所谓的“说谎”方式与同伴开玩笑。
如有的孩子会对同伴说:快去看,老师带来一个好漂亮的娃娃;某某小朋友又哭了……而他们并知道这种行为将产生怎样的后果。
从幼儿所处的环境看:一方面当幼儿所处的环境对他(她)产生的压力过大时也可能出现说谎的现象。
如有时候孩子犯了错,大人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斥责,甚至体罚,为了逃避大人的职责和体罚,他们只好选择了欺瞒、撒谎;也有的孩子希望得到家长或教师的赞扬,有时也会编出一些能赢得大人赞誉的事来,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
这些都是因环境所迫造成的。
另一方面,环境的不良影响致使儿说谎。
“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说谎的行为,甚至形成了一种不良的习惯并直根于潜在意识中,当他(她)为了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时,自然要想出或编出种种欺瞒、欺骗的行为或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我教学生涯的两年时间里。
我试图寻找一种可以走进学生心理的方法。
尝试了很多次我都失败了。
可是最后我成功了。
当时我教学的班级可谓是人人避之不及的班级。
那个班的学生各个都是“精英”。
刚接手的时候我头都大了。
上课的纪律比赶场还热闹,连最基本的26个英语字母学生都不能够完成。
至于什么元音字母、单词、句型之类了就更不用说了。
记得当时我上课的时候总是心情很烦躁。
可是我知道孩子是无辜的。
他们的英语成绩差并不仅仅只是他们的原因,老师也是有部分原因的。
于是我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
针对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法。
其中我找了那些愿意学习,但是又调皮捣蛋的孩子。
我找到他们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谈心。
从而拉近和他们的距离。
在和他们有了良好的关系的基础上。
我又问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在之后则给他们讲一些名人立志的故事。
慢慢地孩子们觉得我并不像其他老师一样对他们不闻不问。
为此他们很感动。
他们慢慢地开始学习。
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们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我觉得在教学中对待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
这样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