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合集下载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高校图书馆流通室如何搞好服务育人工作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高校图书馆流通室如何搞好服务育人工作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高校图书馆流通室如何搞好
服务育人工作
周亚夫
【期刊名称】《高校教育管理》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正> 高校图书馆既是汇集知识的神圣殿堂,又是向读者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在它所接纳的读者群中,学生读者不仅数量多,在馆时间长,而且层次也不一样.为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读者言教、身教加心教.下面就笔者所在的流通部门开展服务育人工作谈谈做法与体会.
【总页数】3页(P118-120)
【作者】周亚夫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8.6
【相关文献】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思想政治工作札记 [J], 戎利华
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增强思想政治课育人效果的三步曲 [J], 陈琴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班主任工作摭谈 [J], 仓定坤;袁东群
4.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谈班主任工作体会 [J], 刘华杰;聂文骐
5.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谈班主任工作体会 [J], 刘华杰[1];聂文骐[1]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摘要: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育中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关键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育中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一、晓之以理。

首先,在德育中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入手,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这是对学生德育的主要任务。

对学生讲清道理,提高道德认识,逐步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提高识别好坏、美丑、是非的能力,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学生的道德认识,往往有许多错误的概念和糊涂观念,如向老师反映班中存在的问题就会被认为“打小报告”、“出卖朋友”等。

对于这些错误的认识,要从一些具体、形象、生动的实际事例中,提高学生识别好坏、是非能力。

要从学生的认识能力出发,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多角度的反复教育。

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发生的言行和事情进行分析,弄清行为的后果,帮助他们正确的理解道德概念,逐步培养学生辨别行为好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好坏。

在一些平常的小事都蕴含着育人的内容,蕴藏着育人的契机,如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训练、奖惩制度、文明评比活动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德育无小事,要锲而不舍地抓下去,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动之以情。

感情是信任的基础,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好恶的内心体验形式。

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性质和特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的名言“用爱来交换爱”,就很好地对动之以情作出了阐释。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琐碎的工作,它不但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与细心,更需要教师的创造精神。

因为,班主任是一群与心灵打交道的人,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学生。

有这样一件事情,虽然不大但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它让我看到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捕捉学生特殊的心理特质,疏导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一、案例我班有一学生A,行为反常,自习课上讲话嬉笑、与同学逗闹、学习拖拉,行为懒散,作业迟交,文科作业基本不做,参加集体活动很不积极,对他人和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喜欢玩手机。

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A的父亲长期在外地出差,妈妈文化又不高,与学生交流沟通很少。

爸爸妈妈很娇宠他,在物质上注重很多,有求必满足,还专门为买了手机。

二、分析与策略1.倾听,让学生A有诉说、宣泄的机会。

我以恳诚的态度,关切的表情,微微前倾的坐姿鼓励学生A把自己的经历、爱好和感受说出来,从中深入学生A的内心世界。

在面谈中,学生A主动倾诉:他觉得读书苦、枯燥、没意思,班上绝大部分同学知道学习成绩糟糕,同学都看不起他。

所以,他会经常搞一些恶作剧,如喊别人绰号,把别人的书本藏起来,或打别人一下,看到同学害怕他自己觉得很开心。

2.寻找问题行为的原因,剖析行为后面掩盖着的情感因素。

阿德勒曾说:“孩子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表达了他的全部生活和人格,不了解这个隐情背景就无从理解他做的事情”。

如何解读学生A的这些古怪想法和行为呢?家庭原因与学生A行为的异常有着直接的联系,重视物质保障,忽视情感交流,忽视理想人生观教育,忽视行为管束,学生A自身放纵,导致了学生A行为的“变坏”,不求上进,贪图享受。

3.改善家庭和班级心理环境。

1)约谈家长。

让家长了解学生A的实际情况,要让家长明白对孩子最重要的关爱就是不要放弃希望,就是要严格要求,这种态度应体现在持续持续而又前后一致的行动中,贯穿孩子成长的全过程。

2)因为形象不佳,又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A的心灵比较脆弱,有一定的自卑感。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音乐欣赏教学中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思考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音乐欣赏教学中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思考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音乐欣赏教学中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思考【摘要】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从作品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情感。

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养成认真处事的态度,无形中也增加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关键词】音乐音乐欣赏情境情感【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10)07-0093-02著名音乐教育家周大风说过:“音乐是很难用语言及视觉形象来作具体解释的,它只给人以总的印象,在情感上给人以享受。

”音乐欣赏情感体验的核心就是“情感共鸣”,“情感”是欣赏者产生“共鸣”的中介。

因此,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应始终将情感渗透贯穿其中。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中阐诉:音乐与情感本为两物,音声本身并不传示什么情感,情感本身也并不与音声有关。

嵇康认为,人的情感是人“心”受到外界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反映,具体地说是受生活影响的结果,他肯定了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

根据嵇康的理论所得,听众听音乐后之所以能获得情感体验是由听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决定的。

相同一段音乐在不同环境下,听者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多种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情感的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一选择性的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多种情感对于欣赏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器乐作品确实较难理解,有歌词的歌曲听起来就易懂许多,毕竟歌词能给听者反映非常直接的信息。

针对歌词的这一特点,选择一些有特殊含义的歌曲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1.民族情感、爱国热情在情感的诸多社会因素中,民族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民族精神是历史长河中民族情感的理性升华,是音乐最富生命力的内容。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一次欣赏课上,我选择了一些经典歌曲:《故乡的云》、《家乡》、《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

知、情、行的统一

知、情、行的统一

知、情、行的统一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他们更是祖国的未来!当孩子们渐渐长大,就得奔赴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发挥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让祖国更加美丽、更加富强。

当然,这些能实现,参加建设祖国的孩子们还必须具有过硬的文化、技术本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其中,我认为一个建设者首先应具备的是良好的道德品质。

既然德育如此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就应首先将德育放在首位。

在德育过程中,“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

一般地说,“知”的形成是基础;“情”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行”的实现是结果,也是关键;。

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教师真正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的。

只有当孩子们喜欢自己的教师,钦佩自己的教师后,他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倾听教师的教导,学习教师的言行。

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

(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学生明白道理,弄清是非后,他也就能接受正确的道德情感导向。

同时情感又是具有感染性的,也就是说,情能动情。

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

我所在班级是两个班刚合在一起的。

原来两个班的孩子互相都排斥,各自形成一个小圈子。

学习上、生活中都各自为阵,甚至互相之间经常发生摩擦,出现一定的敌对现象。

针对这些情况,我找分别找两个班的学生心平气地了解情况,讲明道理,并抓住时机,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班会时,我把原来两个班的学生交叉打乱,组成新的小组。

并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

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集体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接着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再一次引起了所有同学的情感共鸣。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作者:傅彩虹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18期摘要:习作难吗?难!但只要得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则不难矣!关键词:诱发兴趣;创设情境;体验成功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虎色变”,有的学生甚至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而教师绞尽脑汁、苦口婆心、费尽口舌、进而大为恼火,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应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寻找适合小学生的习作教学方法——诱发兴趣,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品尝习作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学生从害怕习作到爱上习作,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动之以情,诱发兴趣许多文人墨客都说写文章是“情动而辞发”,而小学生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情感,对自己喜欢和厌恶的人和事,特别是自己耳闻目睹的新奇事,往往能够绘声绘色地描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的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越浓厚,学习就越努力、越刻苦。

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维,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习作指导也不例外,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

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重,也乐于助人。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习作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激趣”。

如教学《桃子熟了……》的想象作文时,习作一开始以动画片的形式出现了同学们喜爱的卡通人物孙悟空,他遇到了困难:花五年心血研究培植的仙桃成熟了,却无人知晓,该怎么推向广阔的市场?无奈之下,本领高强的孙悟空求助于同学们。

此时,全体学生对于传奇人物的好奇心,对于弱者的同情心被激起了,强烈的助人欲望诱发了作文的内驱力,学生的习作兴趣高昂,个个跃跃欲试。

这时,教师紧紧抓住时机,巧妙动之以情,诱发学生写作激情,学生在这一情景下,眼睛“亮”了,脑子“活”了,主体参与率大大提高,经常出现好几个同学抢着说的可喜情景。

二、晓之以理,创设体验情境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这也是作为家长把孩子放心交给老师的首要标准,作为教师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为人师表”呢?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书育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礼记》中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徳也”。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决不能只管教不管导。

一个只埋头教书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个教书匠,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

在面临我国加入的今天,有个别教师却把这个给忘记。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去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加强语言修养。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的交流中,在评价学生的言语中,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在参与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好语言这个关口。

特别要注意:表扬不能失实、超限;批评不能贬斥,刺伤。

要很好的掌握分寸。

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教育性、启发性、简练性和直观性等。

三、规范自己的行为。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染和启迪。

这是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互接触,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成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以高尚的形象树立威信和尊严。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服饰。

庄重、大方、整洁、朴素的着装,能够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特点与美感,容易引起学生的敬爱之情,进而树立教师的威信和尊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行之以规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行之以规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行之以规作者:高金锐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7年第02期九月底,我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就是接手高一8班班主任工作。

半路接手一个班级,除了两位教师沟通好交接事宜外,还需让所交接班级的学生从情感、心理上接受、认可自己,让班级工作正常运行。

著名的班主任培训专家丁如许曾经说:成功的班级管理,要有“动之以情”的情感管理,“晓之以理”的思想管理,“行之以规”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一、动之以情“感人心者首推情”。

在正式做自我介绍前,我对8班学生说了这么几句话:“这是我第一次进入8班教室,我已经发现你们身上至少有三个闪光点:一、你们是一群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青人;二、从你们听沈主任讲话的状态中,我可以推断出你们有着良好的听课习惯;三、从你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你们对范老师的不舍与眷恋,你们是懂得感恩的人,真好,懂得感恩的人是有温度的人,他/她能够发现到生活中的美好与快乐,这样的人无论是在学业还是事业中,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我想,先谈这几句话要比我一上来就做自我介绍更有效果,既表扬了学生的优点,消除了他们对新班主任的戒备,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又间接的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

有了良好的开端,以后开展工作就比较顺利。

第一天跟学生上早操,我发现在6:07分时8班只有8个学生,于是我用手机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早自习开始前三分钟,我说“知道老师为什么给你们拍了一张照片吗?”学生说:“嫌我们来的人少!”我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错,我觉得这个点能来这几名学生很不错,这只是我第一天跟操,如果明天来的人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第二天的6:07分,8班全体学生到位。

适时的肯定,真心的表扬,能让学生在亲切的、信任的氛围中找到进步的勇气,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二、晓之以理“管理管理,管在理上。

”班级管理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休止的唠叨,不是粗暴的责骂。

举一个我们8班这几天有关作业问题的案例:作业收不上是普通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刚接手的时候,理科作业呈现十几本、二十几本收不上的现象,就连班主任我,语文作业也会有7、8本收不上来,老师们也抱怨孩子们不给力。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由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由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由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广大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也是教育理论界公认的、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动之以情”,就是教师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要从思想上爱护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使他们从内心为之感动,愿意接近老师,信任老师,听老师的话。

“晓之以理”,就是要和学生讲道理,要从具体的、明白的并和他们直接关联的小道理讲起,逐渐引伸出大道理。

最初提出这一方法的是北京通县第一中学的刘纯朴老师。

1979年暑假,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在北戴河召开23省、市、自治区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刘纯朴老师是北京市的代表。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很多都是全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如上海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毛蓓蕾、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关秋兰、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霍懋征、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光小学柳玉芳等等。

吉林省的正式代表是东北师大附中的优秀班主任沈帼英。

我(时任长春市实验中学校长)和温寒江(时任北京市第八中学校长)、向平(时任上海市向明中学校长)三人作为特邀代表参加这次会议,并分别担任分组活动或分组讨论的组长。

会议组织者认为,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是班主任老师,有几位校长参加,有些小组活动可能更好组织一些,会议效果也能更好一些。

参加这次会议的所有代表都介绍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有十几位还在全体代表参加的大会上作了发言。

刘纯朴老师在大会上介绍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经验,非常生动感人。

在分组座谈时,大家对他提出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非常称赞。

刘纯朴老师在发言中讲了三条。

其中第一条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有人对我说:“对再调皮的学生也从来没有见你吹胡子瞪眼,发过火。

”是这样。

在“四人帮”大反所谓“师道尊严”,鼓吹流氓白卷英雄的日子里,我班有个学生叫张群生,受毒害深,沾染了浓厚的坏习气。

他平时满口流氓话,到处寻衅打架,顶撞老师,辱骂老师,看谁不顺眼,张嘴就是“哪去打?上八里桥?不花了你我不姓张!”同学们个个恨他又怕他,连他的母亲都嫌弃他。

《山谷中的谜底》案例反思: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

《山谷中的谜底》案例反思: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

《山谷中的谜底》案例反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山谷中的谜底》案例反思作者:王秀芳转贴自:长旺中心小学点击数:6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山谷中的谜底》案例反思长旺中心小学王秀芳《山谷中的谜底》讲述了两位旅行者看到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个山谷中的奇异景象后得到人生启发的故事。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

重点要求学生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合作的空间,以“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力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动之以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片段一]师:据我了解,很多老师都赞扬我们班的同学头脑聪明,我现在就来考考大家,验证是否属实。

出示几条谜语> 生:(各个踊跃发言)师:真聪明,上一节课的学习也给了我们一个未解的谜,谁来说说是怎样一个谜?生:在加拿大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中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这是一个不解的谜。

师:(微笑)这个谜是怎样揭开的?是谁揭开的?谜底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进行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而激发兴趣是达成“三维目标”的前提。

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身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只有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学生才能主动去学,学得投入,才能有效地达成“三维目标”。

在本课教学导入部分,我精心设计了“猜谜”这一环节,用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本中,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为整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调。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总结1“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

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贻误终身。

实践表明,习惯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我们的教育不能等孩子上了大学,走向社会,再回过头来强调“节约粮食、尊敬师长”之类的要求,那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因此,这学期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活动,下面就我在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方面的工作情况作一总结。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①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

我充分语文课、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生活、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活动。

同时,也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政教处、少先队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

明确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

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从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3、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 行为表现制度:由本班小干部负责每天的“五项”竞赛检查,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作好记录,并且作好教育,一周作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以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爱感之,以行导之

以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爱感之,以行导之

以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爱感之,以行导之作者:陆振芳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2018年第10期【摘要】学困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都无法避免的。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名德育工作者,不可对学困生视而不见,更不能听之任之,放任不管。

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着城市新市民的增加,学困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如何管理并转化学困生,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结合工作实际,笔者从激发上进心、树立自信心、保护自尊心、激发进取心等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工作;后进生;转化策略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时,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优秀的学生,同样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学困生,而且随着城市新市民的增加,学困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面对学困生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听之任之,放任不管。

如何管理并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位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任何教育都必须从心出发,由爱而生,教育者只有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确实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走近学生的心灵,那就无法和孩子沟通,更无法真正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对于班级里的学困生,这一点就更为重要。

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我进行了如下尝试:一、以理晓之,激发上进心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是处在儿童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学困生往往比较消极,看不到自身的闪光点,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

而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引导孩子扬长避短。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特点,学困生也不例外,肯定有其闪光的一面,并非一无是处,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许“淘气、调皮的孩子更聪明”。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作者:刘华杰聂文骐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12期摘要:班主任是学校中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思想、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老师,既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学生亲密的朋友。

管理好班级,做好班主任工作,不论从学校全局角度还是班级个体角度,班主任都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情感;道理;行动怎样当好一名班主任,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要学习,要研究,要探索。

在这方面,楷模不乏其人,经验屡见报端。

我在做了几年的班主任之后,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浅薄认识,我的体会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做到情、理、行“三结合”,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首先,动之以情。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产生这样一个强烈的感觉:育人最要情感投入。

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尤其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进入心理的封闭时期,不轻易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露出来。

与此同时,他们又开始思考人生,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却又不懂得理解别人;他们希望获得尊重,却又不懂得尊重别人。

他们感性较强,而理性较弱,如果你仅靠灌注书本知识或讲大道理而不进行情趣诱导,那也是收不到良好的育人效果的。

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又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师要以自己的真心去换学生的真情。

我们都知道,除痴呆反常之人外,一般的人不会骂自己的父母,但骂老师的有,骂旁人的更多,这是何故?因为他们都知道,父母对他们尽管免不了打骂和说教,但更多的是给他们以爱抚:关心他们的生活,原谅他们的过错,生病时为他们买药,苦闷时为他们开导,即使是打骂,那也是对他们深深的爱,所以,他们不会去骂爱自己的父母。

换个角度,如果老师能让学生感受到如父母一般的爱和关怀,那么,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爱戴。

其次,要晓之以理。

“言在理上,以理服人”。

青少年不管对什么事情都喜欢刨根问底,都要问个“为什么?”作为班主任就要抓住青少年的这个特点,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使学生不仅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而且还要让他们明确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幼儿园辖区化管理中的“知情意行”——以戚家山中心幼儿园为例

幼儿园辖区化管理中的“知情意行”——以戚家山中心幼儿园为例

幼儿园辖区化管理中的“知情意行”———以戚家山中心幼儿园为例文丨宁波市北仑区戚家山中心幼儿园张佩芬知情意行”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我们可以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工作过程和方法,从心理行为入手,开展工作上的管理与互动,这是一种极具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幼儿园辖区化管理是北仑幼教为提升学前教育治理水平、规范各级幼儿园办学行为而创新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由一所中心园管理几所非中心园或民办个体园,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各园在成为辖区园与辖属园之前非同一法人,彼此之间没有联系与交集,在教育局的规划下成为辖区中心园与辖属园绑定之后,辖区园没有行政执法权,但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带动辖属园办园质量共同提高。

基于辖区园与辖属园这样的一种关系,需要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来推进彼此的工作。

因此,用知情意行四要素开展管理工作,既符合人性化的管理要求,也更利于辖区管理工作的推进与开展。

一、晓之以理———明确要求,达成共识认知是前提,只有辖区中心园与辖属园在思想上取得一致,相互认同,辖区管理工作开展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所以在辖区化管理中,辖区园的管理制度、辖区活动的具体要求、背后的意义与用途,都要做到及时沟通与交流,让辖属园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取得他们的理解与认同。

只有真正激发他们想要进步的内需,才能真正促进辖属园进步。

1.制度同制订在我园开展五位一体辖区化管理工作时,辅导员每学期都会召开期初园长例会,参会的人员有各园园长、辅导网主任、一园一案指导员,大家就新学期的工作进行碰撞交流,同时也会抛出新约定的制度供大家学习与商讨,其目的在于双方都能更清晰地了解相关约定,对约定的制度能达成共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有目的地实施。

2.活动共协商在开展辅导活动之前,我们会将辅导活动的背景和意义告诉大家,以更好地激发辖属园老师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在活动开始前,我们也会提前公布活动的计划,征求园长们的意见,看看活动的安排是否符合他们的需要,辖属园在开展活动时会不会遇到特殊的困难,等等。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记一堂较为成功的主题班会(八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记一堂较为成功的主题班会(八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我校是一所处于郊区的农村中学,近年来网吧对学校成包围之势,学生进入网吧频繁,并且有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一到假日就约同学、朋友一起去上网,玩网络游戏,有的同学不只假日去上网,连上课时间他们也去,他们有时在白天玩不够,在晚上还要加夜班玩,有的还玩通宵。

这种现象给学校管理和学生成长带来了诸多问题。

我们班就有这样的两名同学:一名叫马某,由于离家远,所以中午不回家,于是便把早餐和午餐的零用钱省下来用于上网,并且经常性地向同学借钱,说谎话,逃学旷课,违法盗窃……另一名学生叫贾某,父亲去世,和母亲相依为命,由于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路下滑,后来无心上学,呆在家里除了吃睡就是上网,母亲心灰意冷,以死相逼,他竟然说:“要死就死吧,不要老是拿死吓唬我!”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带来了许多的困扰和无奈。

我经常苦口婆心地劝说那些上网的同学,但是收效甚徽,他们背过老师,仍然我行我素;我也无数次地去过附近几家网吧查看,但常常看到的是失望;我曾经让他们回家反思,写保证,但都流于形式,根本起不了一点实质性的作用。

更没想到的是,越是这样,他们和我的矛盾冲突便越大,越多。

一次闲聊中,学习委员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让我记忆忧新。

“我们班上都以游戏为群,玩同一游戏的人课余时间在一起交往,如果你不玩游戏,不懂游戏,就没有朋友。

”我不由地想到了《战国策•齐策三》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

我知道其们同学并没有发展到马某和贾某那种地步,也并没有形成所谓的“网瘾”,为了“防患于未然”,使同学们正确对待网吧和网络游戏,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心理,于是我决定开一个“远离网吧,珍爱青春”的主题班会。

课前,我先让班长和学习委员做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为:在我们班的47名同学中,所有同学都上过网,其中有31名同学最少一周上一次网,有27名同学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上聊天室聊天和玩游戏,并且有17名同学认为网络成为他们目前唯一的兴趣爱好。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摘要】: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能带出一个好的班级来。

反过来,一个好的班集体需要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和灵魂,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关键词】:情感、爱心、信任、凝聚力、向心力、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所带班级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会事半功倍,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肤浅的一点认识。

一、用深厚的情感打动学生。

“情感投资”意思是只要你投入情感,就会获得相应的回报。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加强“情感投资”,也同样能获得学生极大的回报——信任、尊重。

只要学生信任、尊重老师了,那老师的教育、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这正如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只要感情到位了,你错了别人也认为你是对的;如果感情不到位,你对了别人也会认为你是错的。

”由此可见,情感育人是多么的重要。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小事中体现关爱之情。

教育无小事。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是一种教育,都摄入了学生的眼睛里。

因此教师的“情感投资”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微笑,一回善意的扶肩,甚至是一两句随口的询问,都能给学生留下愉快的回忆,给予情感的满足。

2.在活动中,争做其中一员。

老师们都知道,只有走近学生,甚至走进学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在课间十分钟,你是否会站地一旁会心地观看学生玩的一些小游戏,你是否会接受学生的邀请和他们一起玩闹?在运动会上,你是否会跑上跑下地大声指挥,并且和学生一道声嘶力竭地为队员呐喊加油?只要教师能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一分子,学生没有理由不接纳你,你的情感投资没有理由得不到回报。

3.在困难时,助其一臂之力。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学生的长大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

学习上因成绩上不去而焦虑;在交友上,因朋友远去而失落;在生活上,因疾病上身而苦痛……在各种困难面前,谁对他伸出援助之手,谁助他一臂之力,他就会像恩人一样感激,像父母亲情一样铭记。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班主任工作摭谈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班主任工作摭谈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班主任工作摭谈
仓定坤;袁东群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年(卷),期】2006(000)007
【总页数】1页(P114)
【作者】仓定坤;袁东群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亭湖区青墩小学,224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5.1
【相关文献】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思想政治工作札记 [J], 戎利华
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增强思想政治课育人效果的三步曲 [J], 陈琴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谈班主任工作体会 [J], 刘华杰;聂文骐
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高校图书馆流通室如何搞好服务育人工作 [J], 周亚夫
5.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谈班主任工作体会 [J], 刘华杰[1];聂文骐[1]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之以情”四法

“动之以情”四法

“动之以情”四法
刘智廉
【期刊名称】《学术评论》
【年(卷),期】1986(000)012
【摘要】<正> 思想政治工作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其中“动之
以情”,是“晓之以理”的基础,是“导之以行”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理”就很难深入人心;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行”也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情”,是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心理机制”。

它应包括尊重、爱护、友谊、温存、赞扬、激动、体谅、批评、帮助等。

一个有情感的人,人情味很浓的人,就具有这些
丰富的“心理机制”。

正是有了
【总页数】1页(P1-1)
【作者】刘智廉
【作者单位】福建省委党校理论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
【相关文献】
1.认真学习宣传“四法一决定”坚决贯彻实施“四法一决定” [J],
2.动之以情以情促教——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J], 杨亚楠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J], 陈仲亚
4.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物理教学中转化后进生之体会 [J], 古桂芬
5.动之以情以情促教——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J], 张文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摘要:品德教学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

在掌握知识、明白道理、激发感情的基础上,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强化认知激发行为,“感知”后“导行”;明白事理指导行为,“明理”后“导行”;唤醒情感引导行为,“动情”后“导行”,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并且反复运用,形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品德教学;行为方法;指导
品德课教学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注重情感的激发和培养,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自我修炼的能力。

因而,在掌握知识、明白道理、激发感情的基础上,要教给学生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方法,并且反复运用,形成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找到品德教学的落脚点与归宿。

一、强化认知,激发行为——“感知”后“导行”
学生初步感知了事物的特点,了解了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强化认知,学以致用,激发行为。

以知识为基点,把潜在的知识转化为外显的能力,进而提高水平,提高综合素质。

如教学“安全伴我行”这一单元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识,但关键是要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学会自护自救的本领,培养安全意
识,提高安全能力。

学习完这一单元后,我就引导学生在学习时要联系生活实际。

如,使用家用电器前要阅读有关说明书,对照说明书操作;学习了交通法规,认识了交通标志,平时走在路上或坐在车上要有意识地注意、识别;掌握了消防知识,有条件的要进行消防演练,操作灭火器的使用等。

让学生在习得知识后,通过实践锻炼,巩固知识、内化知识、转化知识,让知识引导学生的行动。

二、明白事理,指导行为——“明理”后“导行”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属于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又缺乏生活经验,有时候道理明白了,但不知道怎么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知其然”,又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明理”的基础上“导行”,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使其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如我在教学《我该不该这样做》这一课时,学生明白遇到不该做的事情要学会拒绝别人,但怎样做到既拒绝了别人的要求而又不损害彼此的关系呢?在拒绝时要注意什么呢?我组织学生积极讨论,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词”:(1)聆听。

认真聆听对方的谈话,使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特别重视和尊重,取得对方的好感。

(2)果断。

在拒绝时态度要果断,表达要清晰,不能含糊其辞,要明确表达自己不愿意的态度。

(3)解释。

在拒绝了别人后,还要做简短、必要的解释,尽量让对方理解自己的难处。

(4)礼貌。

在拒绝时要注意有礼貌,表情要友好、真诚,面带微笑,在轻松的气氛中说“不”。

三、唤醒情感,引导行为——“动情”后“导行”
小学生的感情不成熟也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处理问题往往不够理智。

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学会在自我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去萌发积极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理智地处理问题。

如在学习《当冲突发生后》这一课时,关键要教会学生冲突发生后该怎么处理。

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几点参考意见:(1)冷静。

如深呼吸、数数、转移注意力等。

(2)理解。

换个角度思考或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

(3)沟通。

倾听对方表达,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真诚地与对方沟通,求同存异,寻找结合点。

当冲突发生时,要试着运用以上方法化解矛盾,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要使品德教学落实到位,既要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

教学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知、情、意、行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螺旋推进,促进学生素质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全志英.浅谈知、情、意、行[j].广西教育,2002(31). [2]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黄岩东城街道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