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监狱的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监狱史发展历程

中国监狱史发展历程

中国监狱史发展历程
中国监狱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社会中,监狱的主要目的是拘禁犯人,而非进行惩罚或改造。

古代监狱的形式多样,包括地牢、囚笼或者藩篱。

这些监狱通常建在城市的角落或者城墙的内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监狱体系逐渐演变和发展。

明朝时期,监狱系统得到了较为系统的组织,监狱开始变得更加规模化。

清朝时期,监狱制度进一步改革,实施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惩罚和改造方法。

到了现代,中国监狱系统经历了更多的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监狱法规,对监狱的管理和运作进行了规范。

中华民国时期,监狱的改造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简单的禁闭转向了帮助犯人恢复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方向。

1949年以后,中国的监狱系统经历了重大改革。

在新中国成
立后不久,监狱开始加重对政治犯的打压和迫害。

文化大革命期间,监狱成为了迫害政治异见人士的地方。

在这个时期,监狱成为了劳动改造和思想转化的场所。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监狱制度再次发生
了变革。

监狱开始更加注重对犯人的人权保护和再教育。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监狱系统加大了监管力度,努力推进监狱建设,提高犯人的待遇和改造效果。

总之,中国监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变
革。

从简单的拘禁到现代化的改造和教育,中国监狱系统不断发展,致力于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改造服务。

中国监狱改革四个维度深度解析——以深圳监狱改革发展的2.0版为样本

中国监狱改革四个维度深度解析——以深圳监狱改革发展的2.0版为样本

第36卷第1期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Vol.36 No.1 2021年1月JOURNAL OF JIANGSU POLICE INSTITUTE Jan.2021·法学研究·中国监狱改革四个维度深度解析——以深圳监狱改革发展的2.0版为样本张晶摘要:深圳监狱正在为全国监狱的新一轮改革先行示范,成为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文明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

以深圳监狱改革为样本,中国监狱改革具有四个维度,即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监狱为主抓手,全力支持深圳监狱创新创先,实现监狱惩罚与改造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有特色,发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引领的作用。

关键词:深圳监狱;监狱改革;刑罚执行中图分类号:D9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20(2021)01-0040-08一、深圳监狱改革的探索和未来2017年,司法部评价深圳监狱是中国最好的特区监狱,是中国监狱中“模范中的模范”。

深圳监狱二十年的发展,成功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狱制度是新型的、科学的、先进的、文明的现代监狱制度。

深圳监狱也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监狱和怎样办好社会主义监狱等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

一是与深圳的改革开放相呼应,深圳监狱认真贯彻党的“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努力创新改造方法,致力于改造人、挽救人,成为35000余名罪犯获得“解放”的“再生之地”。

二是深圳监狱从监狱的发展理念到监狱的软件硬件建设,从监狱体制到监狱的机制路径建设,从监狱的班子建设到队伍从严从优精神风貌,从大墙内的主业到影响力、美誉度等方面,创造了深圳经验、深圳模式。

三是深圳监狱依托深圳的法治优势、创新优势、保障优势和人才优势,着眼解决好制约监狱发展的根本性的矛盾和问题,再造改造流程,推进科学改造,把深圳监狱打造成“治监有正道、管理有良法、改造有优教、保障有合力、新生有希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监狱。

监狱发展的历程

监狱发展的历程

监狱发展的历程监狱作为一种特殊的处罚和矫正手段,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监狱的功能和形态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总结监狱发展的历程。

古代,监狱并非制度化的惩罚方式,而是仅仅限于关押人员的贮藏处所。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监狱是为了避免逃跑而建立的,被称为“牢狱”。

牢狱主要采用地下室作为关押犯人的场所,没有现代监狱中的管理和矫正系统。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监狱逐渐开始具备了刑罚的目的,并出现了城市监狱和要塞监狱等不同类型。

城市监狱主要用于贮藏逮捕的罪犯,而要塞监狱则用于关押战俘和政治犯。

虽然监狱仍然没有明确的矫正目标,但逐渐形成了监督和管理犯人的机制。

到了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和人权思想的兴起,监狱开始发展成为一种矫正机构。

这一时期的监狱被称为改造式监狱,以分离制度为特点。

根据罪犯的犯罪性质和程度,将其分开关押,并通过劳动和教育来改造罪犯。

英国的“卢顿监狱”和美国的“费城模式监狱”是典型的改造式监狱。

改造式监狱标志着监狱由本质上的惩罚机构转变为追求犯罪预防和犯罪再发预防的矫正机构。

20世纪初,监狱又出现了一次转型。

传统的改造式监狱开始受到质疑,因为其效果不佳,无法实现矫正的真正目的。

新的惩罚理论和矫正模式被提出,并引领着监狱的发展。

其中以美国的“精神病模式监狱”和挪威的“人性化监狱”最为突出。

精神病模式监狱强调将心理治疗与罪犯管理相结合,帮助罪犯克服心理障碍。

人性化监狱则注重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环境和对待方式,以激发犯人积极的改造意愿。

如今,监狱发展的重点越来越倾向于改变罪犯的态度和行为,实现全面的矫正和重返社会的目标。

现代监狱不仅提供各种教育和职业培训项目,还提供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等服务,以便帮助罪犯从根源上改变自己。

监狱中的惩罚手段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谨慎,强调人权和尊严。

监狱发展的历程是一个由简单的贮藏机构到现代复杂的矫正机构的过程。

随着社会对犯罪和刑罚的认知不断增强,监狱也在不断变革和进步。

《监狱专业基础知识》第一章 导论

《监狱专业基础知识》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监狱的起源一、监狱的产生(一)监狱的产生条件监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与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会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从人类阶级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监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而监狱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影响。

同时,由于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法律等因素的影响,监狱现象又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情,都会产生不同的监狱理论和监狱制度。

(二)监狱的产生时间及过程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前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必须以共同劳动的形式才能维持生存,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生产资料是原始社会公有制。

当时,没有阶级,没有阶级之间的压迫和剥削,没有犯罪,也没有监狱。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劳动产品出现了剩余,这些剩余的劳动产品逐渐成为氏族首领使用权力占有的私有财产。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劳动组织单位,生产资料由原始社会公有制逐渐转变为家庭所有制,劳动产品成为家庭的私有财产。

私有制的产生导致社会逐渐分裂为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人类社会也就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开始进入到第一个阶级社会。

伴随着阶级的产生,出现了国家组织形式。

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以国家的意志体现出来,这就是法律。

违法者视为犯罪,对犯罪者要进行惩罚,由此出现了刑罚和监狱。

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二、监狱的演变过程监狱从产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监狱的发展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相适应。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国家监狱、封建制国家监狱、资本主义国家监狱和社会主义国家监狱。

古代监狱的主要特点是残酷、野蛮、落后,刑罚以生命刑和肉刑为主,监狱是一个变相体罚的场所,很难谈及监狱管理制度,监狱行刑理论更是无从谈起。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根据地下文物发掘考证,至少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已经形成了以夏为代表的相对统一的国家形态,继而也揭开了中国监狱发展史的帷幕。

监狱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器,在中国从夏朝建国进入奴隶社会以来,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其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其阶级统治秩序。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地理环境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狱的发展表现出了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具的规律和特色,至今仍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内容。

关键词:古代监狱发展特征本学期选修了监狱法这门课程,加深了对监狱这一国家暴力机器的了解,再联想到看过的讲述不同时期事件的电视剧中所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监狱——从《封神演义》中的“画地为牢”到封建社会的“天牢”“地牢”,再到《越狱》中现代化的福克斯监狱,于是产生了去了解一下中国历代监狱的想法,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产生了这篇文章。

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地理环境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狱的发展表现出了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具的规律和特色。

一、中国监狱的发展历史悠久。

监狱的产生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一样,经历了一个缓慢孕育的过程。

中国广为流传的皋陶造狱的传说,其时间就可追溯到尧舜时期。

相传皋陶是舜时期掌管刑法的长官,曾被禹推举为继承人,但他先于禹去世。

他善于料理狱讼,遇到难案“令神兽獬豸以角触着直者,以知人善恶,明辨是非”○1。

当时也出现了像对待野兽般的原始的关押拘禁方式和设施,如古文献记载的“系之徽墨于丛棘”○2.可见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刑罚和监狱的雏形。

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犯罪、刑罚和监狱也就应运而生了。

禹传位给儿子启,正式确立了世袭制度,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作为国家“附属物”的监狱必然然在夏朝产生,已成为不争之事实。

国家与法律密切相关,夏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正式制定了《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奴隶制法典,说明夏朝有了犯罪和刑罚,而处罚犯罪就必然有拘押和执行刑罚之场所,由此也可推断夏朝有监狱的存在。

新中国监狱工作政策的发展变化

新中国监狱工作政策的发展变化

新中国监狱工作政策的发展变化列宁曾经说过:“法律是一种政治措施,是一种政策。

”在我国国情特色作用下的监狱工作,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往往政策即法、法即政策。

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监狱工作的发展,党的“政策意志”逐渐表现为“法律意志”,监狱的“执策意识”逐步淡化、“执法意识”逐步强化。

因此,监狱工作政策也是一种法制,它是我国国情特色作用下法制建设的一种特殊形式。

新中国监狱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监狱工作政策,根据其发展变化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一)“策治”时期从1951年新中国监狱创建到1981年“八劳”会议召开,为政策主导监狱工作的“策治”时期。

这一时期的监狱工作政策主要有:1、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折罪,立大功受奖。

基本精神是:分清犯罪轻重,态度好坏,讲究策略,区别对待,分化瓦解罪犯,孤立打击少数,教育改造大多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劳动改造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政策其实质是改造罪犯的两个基本手段相结合。

通过劳动改造,可以使罪犯认识到劳动的伟大,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生产技能。

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则可以转化犯罪思想,矫正犯罪恶习。

二者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改造罪犯成为新人的目的。

3、阶级斗争与革命人道主义相结合的政策其实质是改造罪犯的两种政治手段的有机结合。

对反革命犯和重大刑事犯必须实行专政,必须讲阶级斗争,只准他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接受改造,不能乱说乱动。

但同时要把犯人当人看,不打骂体罚虐待,不搞逼供信,维护和保障犯人的合法权利,关心罪犯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4、区别对待的政策就是针对罪犯的不同情况,给以不同的处理,把监狱工作做深做细,促使罪犯加速改造:(1)、在管理上,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刑期、年龄、性别,实行分管分押;(2)、在奖惩上,针对罪犯改造表现好坏,实行赏罚严明的制度;(3)、在教育上,针对罪犯的犯罪性质、认罪程度、改造表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教育和个别教育;(4)、在劳动上,针对罪犯的身体条件、生理特点、技术专长,合理安排劳动。

监狱的历史发展

监狱的历史发展
同。如 “囹圄”、“圜土”等。此外,还称监狱 为“狴犴”。《孔子家语· 始诛篇》载: “孔子为鲁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 执之。”狴者,狱牢也。狴也叫狴犴,是 一种传说中的野兽,力猛似虎。后人常用 狴犴作为狱门的装饰,以达渲染恐怖气氛, 显示监狱的威慑作用。
• 战国时期的狱名叫囹圄,如《管子· 五辅篇》 说:“善为政者,仓廪实而圈圄空;不能为 政者,仓廪虚而囹圄实。”因各诸侯国争 霸,战争俘虏增多,七国普遍设狱。《尉 缭子· 将理》就有“小圄不下十数,中圄不 下百数,大圄不下千数”的记载。
刑执专业
中国监狱的起源与发展
韩德利
皋陶造狱
• 狱神皋陶,上古中华第一任司法部长和首 席大法官,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 “皋陶造狱,划地为牢”的传说 。 • 当时狱的作用:战俘营、集中营、看守所、 拘留所。
夏商周
• 统称圜土 • 夏有夏台,关押商汤; • 商代的监狱各种资料的说法差别不大,即 “羑(you )里”。《史记殷本纪》记载: “纣囚西伯羑里; • 西周的监狱又称为囹圄。
• 由汉代始,我国监狱才正式称狱。《汉 书· 刑法志》载:“天下狱二千余所。”不 仅只此,汉代监狱的管理制度,如系因制、 呼囚制、颂系制、孕妇缓刑制、录囚制等 都达到了比较完备的程度,为后来历代监 狱管理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直到清代,古代的“牢狱”,才正式更名 为“监狱”,监狱的名称被正式列在大清 会典中。对监狱的称谓就这样一直延续到 今天。 •

监狱学基础理论

监狱学基础理论

监狱学基础理论1.监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克思主义认为,监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并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阶级统治的专政工具。

3.奴隶制国家监狱:以复仇主义为目的;封建制国家监狱:以威吓主义为目的;资本主义国家监狱:以报应为目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其本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

4.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问世,对监狱改良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英国约翰·霍华德《英格兰及威尔士的监狱状况》(《监狱事情》)标志着监狱学正式诞生。

英国著名法学家边沁1791年出版《监狱学》一书,认为监狱执行刑罚的目的在于对罪犯进行教育,为此要使罪犯进行强度劳动,使他们反省、领悟刑罚的痛苦,促使他们悔改。

5.监狱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6.监狱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监狱惩罚和改造罪犯的基本理论(最核心);(2)研究监狱和监狱制度的历史发展;(3)研究监狱法及监狱法律关系;(4)研究监狱行刑及改造活动;(5)研究监狱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6)研究罪犯改造的综合治理。

7.监狱学的学科体系:(1)基础理论研究:监狱学基础理论、监狱法学、监狱史学、罪犯改造心理学、比较监狱学;(2)应用理论研究:狱政管理学、狱内侦查学、罪犯教育学、罪犯劳动改造学、罪犯行为学、监狱经济管理学。

8.监狱学的指导思想:(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2)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9.监狱学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比较研究。

报应刑主义:把刑罚作为对犯罪人因其危害社会的行为而进行报复的强制措施,因果决定论为哲学基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报应观念为理论基础,以刑罚是对危害社会的公正报应求得解除犯罪人罪责的唯一方法为核心思想。

(采取对等的同害规则)。

10.威慑刑主义:以用残酷的刑罚手段惩罚犯罪人,展示刑罚威慑作用为目的,使人们产生恐惧心理,不敢犯罪。

中国监狱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监狱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监狱的文明也开始出现 一些新的变化。1 8 4 0 年鸦片战争爆发,八国联军入侵,闭 关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门户随着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的进 攻而被打开,监狱刑罚理念也在冲击震荡中悄然改变。2 0 世纪初的清朝末年,终于在匆忙中诞生了中国历代王朝第一 个也是最后一个《钦定宪法大纲》,可算是一个历史性的 进步,但它仍将皇权置于国人之上,显得不合时宜。《大清监 狱律草案》借鉴西方,规定了监禁制度、作业制度、医疗卫生 制度,以及以感化为宗旨的教诲、教育制度等。1903 年中国 开始有了罪犯习艺性场所。我省安庆监狱的前身就是1906年 清政府建立的安庆习艺所。嗣后,国民党政府尽管对监狱制度 进行了必要的修订,有些在当时还具有一定的改革意义,但最 终都因现实统治和镇压的需要而被束之高阁。
监狱文化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阶级统治 者意志的反映占主流。不同阶级社会有着不同的监狱文化,不 同社会形态的发展也推动着监狱文化的不断发展。监狱是阶 级社会的产物,监狱随罪犯存在,罪犯依法律产生。中国第一 个奴隶制国家产生之后,就有了监狱,只不过那时的监狱叫 “牢”,后叫“圜土”,直到“监狱”。
更让人感叹不已的是,曾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的长篇报告 文学《中国有座鲁西监狱》而著称,如今已由邹城、任城等监 狱组成的里能监狱分局,全面展示了中国现代化监狱的新特 点。他们创造的“绿色生态监狱”新理论,勾划出当代监狱布 局调整的一种新模式;他们创造的体现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 的监企分离的监狱体制改革新实践,让人不得不思考未来的 回归本真的监狱走向;他们利用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警察队 伍的正规化和专业化组成的“合成军”,加上现代化设施、生 态化环境和企业集团化经营,初步勾勒出中国监狱现代化的 发展方向或模式;他们还建立了“罪犯服刑指导中心”,设立 了监狱长热线、职能部门热线、女警谈话热线、心理咨询热线、 检察官、法官热线,社会帮助热线等,对罪犯改造倾注着无限 的热情,为监狱文化注入了无限的生机。正如他们自己所说: 这一切就是为了架起沟通监狱与罪犯之间的桥梁,为了联结 社会和罪犯改造之间的纽带,堪称融教育改造、法律服务、生 活指导、心理调节于一体的“绿色通道”。

新中国监狱发展历史

新中国监狱发展历史

新中国的监狱工作,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创建阶段(一)创建阶段的概况(1949年~1954年)新中国的监狱工作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创立发展起来的。

1951年5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公安部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会议专门研究了组织罪犯劳动改造的问题。

由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和审定并经中共中央批准转发的《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指出:“大批应判徒刑的犯人,是一个很大的劳动力,为了改造他们,为了解决监狱的困难,为了不让判处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闲饭,必须立即着手组织劳动改造工作。

”根据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所作出的《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各地迅速建立了罪犯劳动改造机构,大规模地组织罪犯参加国家基本建设,如兴修水利、修筑铁路、公路、垦荒、开矿及从事手工业、农业、副业等项生产。

通过大规模地组织罪犯劳动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监狱关押的罪犯坐吃闲饭、监管场所拥挤、监狱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确立了改造罪犯的基本途径。

(二)创建阶段的基本特征我国监狱工作创建阶段的基本特征是:(1)全党高度重视,迅速将一大批罪犯投入劳动改造之中;(2)确立了监狱组织管理体制;(3)基本上解决了监狱面临的困难。

昨日在普通高中招生咨询会举行中,如何填报志愿成为众考生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二、初步发展阶段(一)初步发展阶段的概况(1954年~1966年)在总结新中国监狱工作创建阶段经验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于1954年9月7日颁布实施。

以此为标志,我国监狱工作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

《劳动改造条例》明确规定了我国监狱的性质、任务、组织机构,监狱工作的方针、政策,监狱的刑罚执行,改造罪犯的方法、手段以及监狱的经费等。

《劳动改造条例》把我国监狱工作创建的成功经验用法规加以总结,使监狱工作及时、准确地纳入了法制的轨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我国监狱工作无论在罪犯的改造上还是在监狱生产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在罪犯改造上,我们成功地把日本战犯改造成为致力于促进中日友好的人士,把末代皇帝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将一大批刑事犯罪分子改造成为守法公民;(2)在监狱生产上,逐步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大型农场,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监狱企业体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监狱发展简史(一)

中国监狱发展简史(一)

中国监狱发展简史(一)监狱,这个在普罗大众心中闻之色变的名词,意味着森严、恐怖、神秘。

长久以来,人们对监狱的印象非常模糊,除了知道那是关押犯罪分子的地方外,似乎再无其他了解。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简要普及一下我国监狱的发展历史。

1 最早提出监狱的人古代的监狱,作为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和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与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会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我国监狱的起源上溯到尧舜时代,即夏朝的前期。

夏朝之后,逐渐发展和加强。

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提出创建监狱的人是皋陶(gaoyao),他是舜帝执政时期的士师,相当于国家司法长官。

皋陶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

皋陶像在神话传说中,皋陶长着清脸鸟嘴,是铁面无私、公平公正的法官。

皋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司法鼻祖”,他的“法治”、“德治”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历史渊源关系,皋陶文化中的司法活动与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着重要影响。

关于“皋陶造狱”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皋陶上任士师后,看到大批的奴隶和罪犯被杀或处以酷刑,他觉得非常残忍。

为此,他一直在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处理这些犯错的罪人。

一天,皋陶在外面巡查,看到一些村民正宰杀猪羊,那些没有被宰杀的牲口被人圈养着,有人在用皮鞭驯化其中的牲口。

皋陶灵机一动,顿时有了主意:既然动物能圈养驯化,人为何不能囚禁?于是,“以羁代酷”的“圜土”应运而生,这就是“牢”。

看过陈浩民版《圭寸神演义》的同学应该还记得这个情节:哪吒犯错后,被西伯侯姬昌惩罚,在闹市区画了一个圈让哪吒坐在里面反省十日,这就是最早的“牢”。

成语“画地为牢”说得也是这个意思。

后来,皋陶又看到某农户家有两条犬被圈养驯化得服服帖帖,日夜为主人守门,于是又产生了“狱”,“狱”必须要有专门从事坚守牢门的“施职事”者。

从世界资料来看,古希腊、古罗马、埃及及印度等国家以及英国的法典中都可看到:当时各国都采纳、吸收、参照了我国拘禁人犯的“圜土”做法。

明清时期的监狱制度与文化

明清时期的监狱制度与文化

明清时期的监狱制度与文化中国的监狱制度起源于古代的秦国。

但是真正的监狱制度在明、清时期才逐渐完善。

在这一时期,监狱制度具有相对稳定的基础,可以说是历史上监狱制度的一个高峰。

同时,与监狱制度相关的文化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明清时期的监狱制度及其文化。

一、监狱制度的演变在明清时期,监狱制度经历了从军事管理到行政管理的演变。

明代初期,军队是监狱管理的主要力量。

这种军事管理的方式同样适用于制止流离失所的人群以及犯罪份子。

到了明代晚期,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迅猛增长和城市化的推进,使监狱管理也通过了一些重要的转变。

与北欧教育相似的是,中国人开始对监狱进行实质性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从军事管理向行政管理的过渡。

明代地方官员开始逐渐承担监狱管理的职责,形成了所谓的“官仓堂”,即行政监狱。

行政监狱与军事监狱相比,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行政监狱主要由司法官员负责管理,并且审判和执行进行分离,实现了审判和司法实践的专业化。

此外,行政监狱的建设也更具针对性和规模性,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为合适的关押环境,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和死亡。

听律所 - 明代一下级法院,其所管辖的案件属于重案。

另外明代的兵器监狱规定了律多少钱赎兵器,且要求当事人署名。

在清代,中央设有三大门监,即松江守门、肃州守门和永平守门,又称“三门”。

这些门监多由京师都督或大军机大臣来担任,守卫紫禁城。

同时,清朝还开始建设监狱工场,以更好地利用犯人生产力。

这样的工作包括造香烟、染布、经纱、编草帽等“刑徒产业”都被广泛应用。

二、监狱文化的发展监狱制度和监狱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明清时期监狱文化主要以文学、戏曲、音乐、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

监狱文化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问题和人们的精神需求。

在明代,“公安谣”是一种广泛流传的口头民间文学形式,主要流行于民间广场、酒店和农业领域。

它的内容饱含了人们的民生疾苦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这些歌谣中提到了很多社会问题,如村庄的治安、税收、贞烈讲义等。

中国监狱演变中文化发展论文

中国监狱演变中文化发展论文

中国监狱演变中文化发展论文中国监狱演变中文化发展论文预读: 摘要:一中国监狱文化逐渐从野蛮走向文明1840年以后,中国受外敌入侵,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至清末,受西方国家影响,监狱开始改良,之后的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监狱都实施过监狱改良的实践.但即便如此,监狱的设备依然十分简陋,管理方法粗暴比之旧监狱基本没有多大改观,特别是国民党的反省院和集中营,实施残酷的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是“法西斯式的监狱”.新中国监狱的建立和发展,完全废弃封建监狱的残酷暴戾之刑,建立了全新的监狱,树立了科学的行刑理念,创造了更加文明的中国监狱文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式建立了“劳动改造制度”,先后提出了“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监狱工作方针、“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宗旨.1994年监狱法明确把“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作为监狱工作的目标,并将未成年犯由原来的“教育改造为主,轻微劳动为辅”的方针改为“对未成年犯执行刑罚应当以教育改造为主,未成年犯的劳动,应当符合未成年人的特点,以学习文化和生产技能为主”.这一系列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刑罚思想,直接推动了监狱立法、监狱管理制度、监狱形态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和进步,中国监狱文化日趋向更加文明化演变.二中国监狱文化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监狱是监狱管理人员监管、改造罪犯的地方,存在行刑主体的监狱管理人员(旧时称狱卒,当前即为监狱人民警察)和服刑改造主体的罪犯两种主体,因此,从传统意义上讲,监狱文化自然也就由监狱管理人员文化和罪犯文化两个方面构成,是相对比较封闭的个别群体的文化领域.特别是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北洋军阀、国民政府的监狱,由于其本质是统治阶级残酷压迫人民群众的专政工具,监狱的主要职能就是监管罪犯,尽管发展到后来监狱被赋予了一些改造罪犯的功能,也只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权不得已而为之,且没有借助社会力量参与改造罪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监狱性质发生变化和我国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传统封闭式监狱生活与现代开放的社会生活的距离逐渐拉大.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为了在新形势下继续有效地改造罪犯,真正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监狱也逐渐由封闭式的管理向开放式的管理转变,社会帮教者逐渐成为参与改造罪犯的重要力量,社会志愿者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并正在成为监狱整体文化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当下,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提速,监狱机关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创新,监狱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事实上,监狱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建设监狱文化,仅仅依靠监狱现有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监狱正在逐渐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监狱、认识监狱,并且支持和参加到监狱文化的建设之中,这不仅可以发挥监狱文化作为社会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监狱文化与社会一般文化的交流,帮助监狱文化吸收有益的养分,为监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当然,就我国的国情来看,社会参与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内容是有限的,社会志愿者也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带有专业身份和志愿义务,可以渗透到监狱管理、矫正、治疗、宗教、科研等方面,目前还仅局限于对罪犯的教育、咨询和专业心理治疗等工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监狱开放的范围将更加广泛,开放的形式将更为多样化,监狱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拓展,今后思考和研究监狱工作不能就监狱论监狱,更要立足监狱、着眼整个社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开阔的视野和多样的视角,处理好监狱内部相对封闭和开放型社会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推进监狱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监狱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三中国监狱文化逐渐从自闭走向融合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但中华文化的形成,具有自成一体的带有由农业经济和专制政治所加给它的保守性和孤立性的明显特点.监狱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具有强烈的自闭性.但这种状况,在鸦片战争之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自19世纪中叶始,中国传统法文化在西方异质法文化的强力侵袭与渗透之下,开始融入西方法文化的合理成分,并从此进入了一个移植外国法律教育的历史时期.清末新式法律教育中,监狱学的应运而生,就是这种不可逆转的‘西化’背景下的产物.”〔2〕其实,何止是监狱学,包括监狱行刑思想、监狱管理制度、监狱形态等在内的整个监狱文化,都受到了西方监狱文化的影响,从而拉开了中国监狱文化从自闭到融合的序幕.清末监狱改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的国外的监狱法,如日本的监狱法、比利时的监狱法和意大利等国的监狱法;邀请日本的小河滋次郎为师,在京师大学堂设立监狱学科;同时还拟订监狱法律规章多部,如《各省通设罪犯习艺所章程》、《监狱改良试办章程》等,其中《大清监狱律草案》最具代表意义,是“最大限度地采纳了西方各国其时先进的行刑思想和制度,是一部同步于当时行刑先进国家行列的法律”〔3〕.清朝灭亡以后,北洋军阀政权和国民政府政权之下的监狱文化基本承袭清末监狱文化,仍然带有西方监狱文化的印记.新中国成立初期,监狱文化的发展也较多地受到苏联监狱文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了包括监狱制度在内的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使得清末以来的监狱改革进程被彻底地中断.此时的监狱制度进入“以俄为师”阶段,这一时期的监狱文化,包括监狱的体系、制度、经验、方法、模式甚至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都较多地受到苏联监狱文化的影响.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其基本思想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监狱的一系列浅论,继承了根据地时期的监狱管理经验;同时“参考苏俄有关劳动改造的政策及其实施经验”〔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观念和极左思想,逐步认识了除苏联以外的国际社会.就监狱制度而言,也开始出访欧美各国,对发达国家的监狱制度的先进性、科学性给予正面和客观的评价,对监狱制度、模式、方法等给予很高的认同,并有批判地予以借鉴.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制定过程中,较多地吸收了国际监狱制度的优秀成果.如监狱经费的国家全额保障问题,这在当时是不符合中国社会公众的一般认识水准的,但这是世界监狱发展中的通例,为此,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工作,在立法时把“国家保障监狱改造罪犯所需经费”写入了监狱法.再如,保障罪犯人权也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并且是文明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重刑主义思想严重,罪犯是统治专政对象,把保障罪犯权利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在当时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但经过充分论证,仍然把保障罪犯人权写入了监狱法,规定“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我国监狱法“对罪犯权利与义务所作的规定较之迄今为止的世界各国的监狱法规,是最为全面、广泛、具体的”〔5〕.中国监狱文化从自闭走向融合,是国际行刑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现代监狱制度的发展从未远离国际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狱制度,也必须注意吸收和借鉴国际社会监狱文化的优秀成果.四中国监狱文化逐渐从传承走向创新监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治狱实践和思想不断沉积的文明结晶.在不同历史时期、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监狱文化作为一种统治文化,伴随着国家刑罚思想和制度的演变而演变.监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记录着一个国家刑罚发展与变化、治狱思想和制度变化的轨迹.监狱刑罚思想、监狱管理制度、监狱形态等各个方面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飞跃都反映了监狱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都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以往的监狱文化.古代封建社会的监狱文化即大量传承了奴隶制社会的监狱文化,如劳役制度、桎梏制度、赦宥制度等,都是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即使新中国成立前夕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废除和改造旧监狱,但之后相继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中仍旧依稀包含有清末监狱改良的一些进步思想,新中国监狱的发展还留有清末模范监狱的印记.马克思曾明确提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6〕他还指出:“历史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了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7〕马克思的浅论,一方面,说明人类社会每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时,不可避免地要从过去的历史阶段中继承许多既定的成分;另一方面,也说明新一代对旧一代的继承并不是完全继承,都是有所改变、有所创新的.监狱文化的发展也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不断批判地继承以往的监狱文化并不断改革创新的.就改革开放以来的监狱文化发展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监狱体制改革、监狱布局调整和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罪犯分类、监狱分类以及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等;就具体的矫正技术而言,普遍开展了心理矫治、亲情教育、教育个别化,在江苏、湖南等地还开展了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的试点等.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监狱文化也将在传承以往先进监狱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中国监狱发展历史

中国监狱发展历史

中国监狱的产生及其功能的发展演变1.中国监狱的产生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原始人类不仅整天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生活,还要随时面临着野兽袭击的威胁。

为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原始社会氏族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结成团结协助、平等友爱的交往关系。

马克思曾经对这种美好的社会制度进行过描述:“这种十分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制度呵!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理的。

”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氏族成员的劳动产品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还出现了一定剩余。

氏族首领利用自己分配生活用品的便利条件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并逐步演变为拥有特权的奴隶主阶级;氏族大多数成员则越来越贫困,慢慢沦为了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且不可调和,为维护特权利益,奴隶主阶级着手组建了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器,国家随之产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社会是夏朝,东汉人应劭在其《风俗通》中说“三王始有狱”,恰好可以印证中国监狱始建于夏朝这一历史事实。

司马迁的《史记·夏本记》也有记载:“乃召汤而囚之夏台。

”作为夏桀拘禁惩罚商族首领汤的场所,“夏台”已基本具备了监狱的属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监狱曾有过不同的名称,《唐律》“断狱”篇载:“夏曰夏台,殷曰蒌里,周曰圜土,秦曰囹圄,汉以来名狱”,一直沿用至元朝。

明朝的监狱则被称为“监”,取其监督、监察、监管之意。

清朝才正式出现监狱这个名称,“意指把犯人当作犬关在牢房中受监视看管,使之与世隔离,并常有苦人辱人之含义。

”2可见,监狱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专政的工具,惩罚性是监狱与生俱来的属性。

2.奴隶社会的刑罚思想及其监狱的主要功能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奉行的是报复刑思想,它是从原始社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命抵命”的同态复仇观念发展、演变而来,认为刑罚的目的就是要对犯罪人的加害行为进行报复,以使罪犯从精神、肉体上感受到与受害人同样的痛苦,只是这种报复要有节制、有限度。

中国监狱的历史发展

中国监狱的历史发展

第一单元第一专题监狱的历史发展一、监狱的产生以中国为例,说明监狱的产生问题中国监狱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_1、原始社会——没有也不需要监狱2、原~向奴~过渡——监狱胚胎形式皋陶造狱的传说社会背景经济条件----私有制政治条件----阶级分化关键现象战俘的处理肉体消灭→牺牲→劳动力胚胎监狱牢——本意和引申义“系用徽墨寘于丛棘”3、前21世纪夏朝建立——监狱正式产生监狱形式圜土——土筑圆形围墙用以拘押囚犯法律制度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刑罚制度五刑——墨、劓、膑、宫、大辟总结——1、中国监狱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而正式产生于前21世纪建立的夏朝奴隶制时期。

2、奴隶制监狱产生的同时,也建立了奴隶制的法律制度和刑罚制度。

3、奴隶制监狱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工具。

4、中国监狱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较早步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

(一)监狱的产生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监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与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会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从人类阶级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监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而监狱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影响。

同时,由于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法律等因素的影响,监狱现象又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情,都会产生不同的监狱理论和监狱制度。

(二)监狱的产生时间及过程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前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必须以共同劳动的形式才能维持生存,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生产资料是原始社会公有制。

当时,没有阶级,没有阶级之问的压迫和剥削,没有犯罪,也没有监狱。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劳动产品出现了剩余,这些剩余的劳动产品逐渐成为氏族首领使用权力占有的私有财产。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劳动组织单位,生产资料由原始社会公有制逐渐转变为家庭所有制,劳动产品成为家庭的私有财产。

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历程概述

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历程概述

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历程概述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姓名:潘永松学号:1011012017一,夏商时期的法制发展情况法律和国家一样,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原始社会的氏族成员在共同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氏族习惯,由其调整社会关系、规范成员行为,部落首领在氏族习惯的基础上设范立制,促使了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演变。

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过渡,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完成的。

在中国历史上,这一过渡,大约从黄帝时期开始,至夏禹时期基本完成。

中国最早的法律制度即奴隶制的法律制度在这一时期已呈现雏形。

在中国早期法制中,夏、商是奠基时期。

自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夏代开始,夏王朝前后存在约五百年时间。

在此期间,中国早期的刑罚制度、监狱制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商取代夏以后也维持了将近五百年,在继承夏代法制经验的基础上,商代在罪名、刑罚以及司法体制诉讼制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以制定不公开的刑书、誓、王与权臣的命令和公告等多种原始的法律形式,制定了《汤刑》、《官刑》、“民居”之法、车服之刑等多种成文的和不成文的法律成果。

并且商代在民法的所有权问题、婚姻家庭制度、继承制度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有了具体的规定,同时刑法及诉讼制度上已经比较完备,并设置了相应的司法机构予以施行。

这一时期中国法制的突出特点,是以习惯法为基本形态,法律是不公开的二,西周时期的法制发展情况西周是中国早期法制的鼎盛时期。

在西周政权存续的五个多世纪里,中国传统的统治方式、治国策略以及一些基本的政治制度已经初步形成,作为传统文化基石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思想文化因素也都在此时发端。

从法律上看,法律从最初的一种祭祀仪式的“礼”,经过“周公制礼” 后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规范,其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教育、宗教、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等许多方面,其基本原则有两条:“亲亲” 和“尊尊”。

前者的目的在于维护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后者的目的在于维护整个国家的等级关系。

监狱考试练习题(已做题)

监狱考试练习题(已做题)

监狱考试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新中国监狱工作巩固、提高、发展阶段的起止时间为 A A.1954年至1966年 B.1954年至1965年C.1954年至1956年 D.1951年至1954年2.《监狱法》的第五章为 CA.监狱 B.刑罚执行C.教育改造 D.狱政管理3.提出“严格管理与教育、感化、挽救相结合”政策的会议为 CA.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 B.第八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C.第九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 D.第九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4.监狱人民警察的基本职权,是指监狱人民警察在其职务范围内的AA.基本权力 B.基本权利 C.基本责任 D.基本义务5.罪犯依法必须履行的义务主要有BA.三项B.四项 C.五项 D.六项6.监狱执行刑罚的起始环节是BA.狱政管理B.收监 C.教育 D.入监教育7.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假释的最长时限为B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四个月8.监管改造保障功能的内容包括待遇保障、组织保障 CA.安全保障 B.行为保障C.物质保障 D.思想保障9.对罪犯的个别教育主要采用的方法是CA.写实法 B.计分法C.谈话法 D.观察法10.监狱组织罪犯劳动生产具有双重目的即改造罪犯和C A.经济任务 B.政治任务 C.教育任务 D.综合任务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1.我国监狱按行政归属可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属监狱和地市属监狱。

(√)12.监狱法律体系的规范性文件中最高层次为《监狱法》。

(×)13.“三个为了”的方针是在1951年5月15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监狱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14.监狱人民警察是国家刑罚的承受者。

(×)15.罪犯写给监狱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监狱检查。

(√)16.我国刑罚执行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合法、严密。

(×)17.对于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18.监管改造是否科学的最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能够改造罪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第一单元第一专题监狱的历史发展一、监狱的产生以中国为例,说明监狱的产生问题中国监狱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_____1、原始社会——没有也不需要监狱2、原~向奴~过渡——监狱胚胎形式皋陶造狱的传说社会背景经济条件----私有制政治条件----阶级分化关键现象战俘的处理肉体消灭→牺牲→劳动力胚胎监狱牢——本意和引申义“系用徽墨寘于丛棘”3、前21世纪夏朝建立——监狱正式产生监狱形式圜土——土筑圆形围墙用以拘押囚犯法律制度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刑罚制度五刑——墨、劓、膑、宫、大辟总结——1、中国监狱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而正式产生于前21世纪建立的夏朝奴隶制时期。

2、奴隶制监狱产生的同时,也建立了奴隶制的法律制度和刑罚制度。

3、奴隶制监狱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工具。

4、中国监狱的产生是中华民族较早步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

(一)监狱的产生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监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与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会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从人类阶级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监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而监狱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影响。

同时,由于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法律等因素的影响,监狱现象又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情,都会产生不同的监狱理论和监狱制度。

(二)监狱的产生时间及过程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前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必须以共同劳动的形式才能维持生存,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生产资料是原始社会公有制。

当时,没有阶级,没有阶级之问的压迫和剥削,没有犯罪,也没有监狱。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劳动产品出现了剩余,这些剩余的劳动产品逐渐成为氏族首领使用权力占有的私有财产。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劳动组织单位,生产资料由原始社会公有制逐渐转变为家庭所有制,劳动产品成为家庭的私有财产。

私有制的产生导致社会逐渐分裂为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人类社会也就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开始进入到第一个阶级社会。

伴随着阶级的产生,出现了国家组织形式。

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以国家的意志体现出来,这就是法律。

违法者被视为犯罪,对犯罪者要进行惩罚,由此出现了刑罚和监狱。

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二、监狱的演变过程监狱从产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监狱的发展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相适应。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国家监狱、封建制国家监狱、资本主义国家监狱和社会主义国家监狱。

古代监狱的主要特点是残酷、野蛮、落后,刑罚以生命刑和肉刑为主;监狱是一个变相体罚的场所,很难谈及监狱管理制度,监狱行刑理论更是无从谈起。

一般来说,近、现代监狱理论和监狱制度始于l8世纪。

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提出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和刑罚人道化的原则,对监狱的改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8世纪开始的监狱改革运动建立了以自由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其中以英国人约翰·霍华德倡导的监狱改革运动对以后的影响最为深远。

约翰·霍华德为了寻求监狱改良措施,曾经遍访欧洲各国监狱,考察了各地监狱存在的弊端,并于1777年出版了《英格兰及威尔士的监狱状况》(又名《监狱事情》),对监狱的建筑、矫正目的、矫治手段以及奖惩措施等都作了详尽而科学的论述。

因此,他被称为西方国家监狱改良运动的鼻祖。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各国对监狱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监狱行刑理论和监狱管理制度又有了飞速的发展,教育刑、改造刑理论占据了监狱行刑理论的主导地位。

监狱逐步摆脱了野蛮、残酷、无序的形象,出现了行刑社会化、法治化、人道化、技术化等趋势。

监狱在执行刑罚的同时,将会更加注重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监狱管理朝着更加理性、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

三、监狱的历史类型监狱历史类型是根据监狱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及其阶级本质所作的划分。

它是对监狱所作的宏观上的分类。

监狱的四种历史类型包括:(一)奴隶制国家监狱1、奴隶制国家监狱的本质奴隶制国家的监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监狱,其本质是掌握政权的奴隶主阶级用来镇压奴隶阶级的反抗,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秩序,实行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工具。

2、奴隶制国家监狱的基本特征由于奴隶制社会刚刚从落后的原始社会脱胎而来,因此刑罚表现为愚昧、落后而残酷,监狱管理非常落后和简单。

其主要表现为:①刑罚观念及刑罚执行以复仇主义为目的;②刑罚手段主要是生命刑和肉刑;③监狱是关押等待执行刑罚的罪犯和未决罪犯的机构,监狱不是专门的刑罚执行机关。

(二)封建制国家监狱1、封建制国家监狱的本质封建制国家的监狱的本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封建主阶级用来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维护封建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实行封建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暴力机器。

2、封建制国家监狱的基本特征与奴隶社会相比,封建社会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统治阶级对监狱及刑罚执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死刑的适用范围逐步缩小。

封建统治阶级不再像奴隶主阶级那样随意杀死奴隶,他们更多的是把犯了罪的农民囚禁起来,通过强迫罪犯劳动来增加经济收入。

因此,封建制国家的监狱设施逐步得到了加强,监狱行刑理念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但总体而言,封建制国家的监狱并没有摆脱野蛮和残酷,它与奴隶制国家的监狱仍是一脉相承。

其主要表现为:①刑罚观念和刑罚执行以威吓主义为目的;②监狱制度和监狱管理残酷、黑暗。

(三)资本主义国家监狱1、资本主义国家监狱的本质资本主义国家的监狱,其本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但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其外在表现是不同的。

2、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时期监狱的基本特征①在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政权成为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后,提出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刑罚人道的原则,逐步确定了自由刑在刑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从而推动监狱行刑理论和监狱管理制度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但是,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的刑罚和监狱管理制度并未完全摆脱封建社会刑罚野蛮、残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刑罚观念和刑罚执行以报应为目的。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刑罚理论的研究空前活跃和繁荣。

其中,教育刑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刑罚观念和刑罚执行逐渐转变为以矫正和教育为目的。

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监狱管理制度体系基本确立,累进处遇制、分类制以及社会化处遇制等监狱管理制度得到迅猛发展,并且影响着世界各国监狱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四)社会主义国家监狱1、社会主义国家监狱的本质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其本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

这一本质的外在表现为:①监狱执行刑罚始终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作为监狱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②在改造罪犯的过程中,坚持人道主义、区别对待、给出路等各项政策;③依法行刑,文明管理,切实保障罪犯权利的行使和实际享有;④行刑社会化,借助社会力量参与对罪犯的教育改造。

2、社会主义国家监狱的特征社会主义国家监狱既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又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既实现了社会正义的要求,又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文明。

四、新中国监狱的历史发展新中国的监狱工作,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创建阶段1.创建阶段的概况(1949年~l954年)新中国的监狱工作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创立发展起来的。

1951年5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公安部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会议专门研究了组织罪犯劳动改造的问题。

由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和审定并经中共中央批准转发的《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指出:“大批应判徒刑的犯人,是一个很大的劳动力,为了改造他们,为了解决监狱的困难,为了不让判处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闲饭,必须立即着手组织劳动改造工作。

”根据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所作出的《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各地迅速建立了罪犯劳动改造机构,大规模地组织罪犯参加国家基本建设,如兴修水利,修筑铁路、公路,垦荒、开矿及从事手工业、农业、副业等项生产。

通过大规模地组织罪犯劳动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在监狱关押的罪犯坐吃闲饭、监管场所拥挤、监狱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确立了改造罪犯的基本途径。

2.创建阶段的基本特征我国监狱工作创建阶段的基本特征是:①全党高度重视,迅速将一大批罪犯投入劳动改造之中;②确立了监狱组织管理体制;③基本上解决了监狱面临的困难。

(二)初步发展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的概况(1954年~l966年)在总结新中国监狱工作创建阶段经验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以下简l 称《劳动改造条例》)于1954年9月7日颁布实施。

以此为标志,我国监狱工作进入了初步发重展阶段。

《劳动改造条例》明确规定了我国监狱的性质、任务、组织机构,监狱工作的方针、政策,监狱的刑罚执行,改造罪犯的方法、手段以及监狱的经费等。

《劳动改造条例》把我国监狱l 工作创建的成功经验用法规加以总结,使监狱工作及时、准确地纳入法制的轨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我国监狱工作无论在罪犯的改造上还是在监狱生l 产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①在罪犯改造上,我们成功地把日本战犯改造成为致力于促进中日友好的人士,把末代皇帝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将一大批刑事犯罪分子改造成为守法公民;②在监狱生产上,逐步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大型农场,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I 监狱企业体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59年新中国成立lo周年前夕,在北京举办了“全国劳动改造罪犯工作展览会”,向全国及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监狱工作的成就。

2.初步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我国监狱工作初步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是:①监狱法制建设逐步发展;②确立了监狱工作方针、政策、原则;③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监管制度;④培养了一支能吃苦耐劳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

(三)遭受破坏阶段1.遭受破坏阶段的概况(1966年~l976年)从1966年到l976年的l0年中,中国人民经历了一场浩劫。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监狱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主要表现为:①监狱工作方针、政策,监狱工作取得的成绩被全面否定;②监狱所属的工业企业、农场被大量挤占和被迫交出;③监狱法规遭到践踏,监狱内正常的监管秩序遭到破坏。

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广大监狱人民警察仍坚守岗位,忠于职守,防止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了“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

2.遭受破坏阶段的基本特征我国监狱工作遭受破坏阶段的基本特征是:①监狱法规遭到践踏,监狱法制观念有所淡化;②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实践证明是一支忠于党和人民的队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