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声现象知识点概要

声现象知识点概要

声现象总结
知识点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生源。

知识点2介质:声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3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V固>V液>V气。

知识点4声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知识点5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蝙蝠、海豚、声纳、B超、超声波金属探伤仪。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

知识点6声音能传递信息:
传递信息:1.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2.医生利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情况;3.声纳探测海底深度、鱼群等;4.利用B超机诊断病情。

传递能量:1.声波吹灭蜡烛;2.超声波清洗钟表;3.超声波去除结石。

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知识归纳

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知识归纳

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19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 1 页。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__最全_经典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__最全_经典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一定会发声,但人耳不一定能听见(比如: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就听不到)。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吊在空气中的乒乓球,可以看到乒乓球会被弹开;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看到水面溅起水花;把一些纸屑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上面,看到纸屑在跳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这种把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变化转化成眼睛看得到的明显的现象叫转换法,转换法是物理探究实验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希望大家记住。

敲锣或者鼓时,用手按住锣面或鼓面,声音就立刻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敲击一次大钟,大钟可以持续响很长时间,余音未止,是因为大钟还在振动而继续发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振动的物体叫发声体,打击乐器是被打击物体振动发声,弦乐器是弦丝振动发声,管乐器是空气柱振动发声,蚊子叫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发声的,气球爆炸发声是气体振动产生,冬天风吹电线发出呜呜声是电线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为介质传播。

固体传声效果最好。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如在走廊上可以听到教室里有人在大声讲话。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如水里的鱼会被岸边人的走路声吓跑。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如我们日常生活听到的大部分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的;总之,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月球上是一片死寂,如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离的很近都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他们要借助无线电来交谈。

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真空罩中的空气,会听到真空罩中正在发声的闹铃的声音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称为声波。

3、声的传播需要一定时间。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 液体中的声速> 气体中的声速。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乐器的弦琴弓振动、声带的震动等。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是空气。

空气中的分子被声源振动使得分子间产生压缩和稀薄,形成了声波。

3.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传播。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

4.声音的传播可通过实验验证。

例如用钟表计算声音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需要的时间,或者用手机录音来确认声音的到达。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高低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2.声音的强弱由声音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3.声音的清晰度受到干扰的影响。

例如,有多个声源同时发出声音会使听到的声音变得模糊不清。

4.声音的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高频率的声音听起来尖锐,低频率的声音听起来低沉。

声音的传导:1.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导。

在固体中传导最好,液体次之,气体传导能力最差。

2.固体中声音的传导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的,分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传导越好。

所以,坚硬的物体能够更好地传导声音,而软物体则相对较差。

3.液体中的声音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液体的密度越大,声音传导越好。

4.气体中的声音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气体的压力越大,声音传导越好。

声音的衍射和反射:1.声音的衍射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传播现象。

当声波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声音沿着障碍物的缝隙或边缘传播到障碍物后面。

2.声音的反射是指声音遇到平滑表面时的反弹现象。

当声波遇到平坦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声音以与入射角相等且反方向的角度反射。

3.声音的反射经常用于声纳,回声测距仪等技术。

利用声音的反射可以测量距离或者探测物体。

声音的吸收和共鸣:1.声音的吸收是指声音能量被介质吸收,导致声音传播的减弱。

各种材料对声音的吸收程度有所不同,例如软绵绵的材料对声音的吸收能力较好。

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例题精讲+学生自测+复习要点+课后习题.

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例题精讲+学生自测+复习要点+课后习题.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生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速:(1)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

(2)15℃时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时340m/s 。

(3)一般地,固v >液v >气v3.回声定义:人们把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产生原因:声音的反射。

辨别出回升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

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比原声更强。

回声的利用:回升测距。

测量原理:s=21声v t ,其中t 为发声到收到回声的时间,声v 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人耳怎样听到的声音外界发出的声音传到耳道中后,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例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其根本原因是( )A .手掌使鼓面停止了振动B .手掌吸收了声音C .手掌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 .手掌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例2.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够用声音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A .月球上噪声很大B .月球上的空气不含氧气C .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D .月球上温度太低例3.小亮看到礼花绽放2s 后又听到它的爆炸声。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 ,若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则礼花爆炸点的位置到小亮的距离约为( )A .1kmB .680mC .1×910mD .1×910km 例4.将耳朵贴在长长的自来水管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在自来水管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三次敲打声。

按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哪三种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 .空气、水、铁管B .水、空气、铁管C .水、铁管、空气D .铁管、水、空气例5.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D .是一种条件反射例6.小刘同学看完影片《流浪地球》后,发现影院的墙面有很多小孔,这些小孔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大响度B .降低音调C .减少回声D 小明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 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例7.传播的速度是340m/s ),则小明距山崖( )A.1020 m B.2040m C.340 m D.510 m.通风换气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元素,其实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归纳一下声现象的相关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比如,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击鼓时,鼓面在振动;弹吉他时,琴弦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并不会立即消失,因为声音还会在介质中传播一段时间。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例如,在铁轨一端敲击,在另一端能更早听到声音,这就说明声音在固体(铁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2、真空不能传声。

在太空中,由于是真空环境,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交流,需要通过无线电来传递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例如,女生的声音通常比男生的音调高,就是因为女生声带振动的频率较高。

常见的乐器中,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改变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来改变音调;笛子、箫等管乐器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音调。

2、响度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用力击鼓,鼓面的振幅增大,响度也就增大。

我们听远处传来的声音会觉得比较小,就是因为距离发声体远,响度变小了。

3、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能够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就是依靠音色来判断的。

四、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声呐: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来探测海洋深度、鱼群位置等。

B 超:利用超声波来检查身体内部的器官。

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导航和捕食。

2、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利用超声波的能量使污垢脱离物体表面。

超声波碎石: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体内的结石击碎。

五、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晨禾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产生声音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振动可以发声,液体、气体振动也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2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声音在传播时需要通过介质传递声波。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慢,而且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在25℃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m/s。

特殊:软木500m/s。

声音进入橡胶速度会变慢。

声音其实就是震动,而橡胶本身有弹性还有一定的强度,会吸收声音震动的动能,也即阻尼大,所以变慢了。

例题: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组建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小C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D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放生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3、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产生的原因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钢铁总声音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 、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播声音。

D 、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的结果5、小强在暑假跟爸爸到峨眉山旅游,在一座古寺院里,有一座小亭子,亭子里挂了一口钟,善于观察的小强用重锤敲响古钟后发现,停止对钟得敲击之后,大钟任“余音未止”,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 、这是钟声在寺庙原子里的回声B 、敲击之后,大钟任然继续振动C 、大钟停止后空气还在振动D 、人的听觉在大脑神经中“暂留”现象4、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此时的发声体是( )A 、风B 、 空气C 、树叶D 、以上都是5、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产生这种声音振动的是( )A 、手指B 、 琴弦C 、 空气D 、弦柱6、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构造: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不产生声音,振动必定有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在振动不用然能听见声音。

2、声音的特点:声音的三因素(或说特点):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次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

音色:( 1)不同样样发声体的资料,构造不同样样,发生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样样。

2、声音的流传: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液、气都是介质,都可以传声。

流传速度:V固>V液>V气(真空不可以够传声)。

声音15 摄氏度的空气中流传速度为340m/s。

在3、声音的应用:回声测距离、传达信息、传达能量。

1.1 声音的产生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碎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刻消逝。

(由于本来发出的声音还可以连续流传);3、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用然发声(低于 20 Hz 或许高于 20000Hz 或没有介质)。

4、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平易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5、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而且可从头复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流传1、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平易体都可以流传声音;2、真空不可以传声;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流传;注:有声音物体必定在振动,在振动不用然能听见声音;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流传的距离喊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 s 是距离,单位是米( m), t 是时间,单位是秒( s)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相关。

V 固> V 液>V 气一般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截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巅峰的回声,夏季雷声轰鸣不停,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距阻截物最少 17 m(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由于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丈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流传行程: S=v* t ,距离 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能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正确?看到冒烟正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 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质高 0.29 s。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讲解)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讲解)

第一章声现象一、知识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1.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4篇)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4篇)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1篇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xxx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xxx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xxx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xxx 。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3、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4、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5、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

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6、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震动的频率决定的,音调高听起来尖细,音调低听起来就低沉。

7、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震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感到的响度就越大。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4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注意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6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7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①②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③真空不能传声声速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①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②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③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回声测距离:s=1/2vt1.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4.轮船准备启航时鸣笛,同时开启闪烁灯,对岸的控制台看到闪烁灯后,经过8秒听到了鸣笛声。

这艘轮船与对崖控制台的距离是多远?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1.难点:⑴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如骨传导、助听器等)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笫一章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笫一章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2.理解: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③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3.难点: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③用转化的方法,通过纸屑的跳跃或其他物理的运动来显示发生物理在振动。

二:声源1。

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

理解:①人是怎样发声的?说话时,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挤压,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声。

②乐器是怎样发声的?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鼓面和锣面发生振动而发声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它们常有一个木制共鸣箱使声音洪亮。

长笛、箫等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吹奏时,用手指将孔全堵上,振动的空气柱最长,孔全打开时振动的空气柱最短。

三:声音的传播1.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2.理解:①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②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③真空不能传声※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通常叫做介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声源的振动是通过介质以疏密波相间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开来,且只向外传播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

在声波传播过程中,振动的空气没有随着声波向前移动,只不过是在原处振动。

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是由于真空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疏密状的声波。

※声波不但能在气体中传播,而且也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敲击大鼓,鼓面振动,在鼓周围振动的空气并没有到达你的耳朵,但你还是听到了鼓声。

这是因为敲击大鼓,鼓面振动,推动周围的空气振动,这些空气又推动它们周围的空气振动,这样由近及远的向外传播。

3.难点:在湖面投一小石子,会看到以石子为中心的水波向四周传播。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的,一般来说,只有在频率在20到20000赫兹之间的振动才能产生听觉上的声音。

例如,乐器演奏、人的声音、机械设备的噪音等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振动的基本是周期性和简谐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受到振动的影响而发生压缩和膨胀,形成了声波,这些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并且通过电磁感应产生了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大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之间的碰撞来传播的,当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波会引起空气分子的局部振动,这些振动会向周围传播,形成了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43米,而在水中声音的速度大约是每秒1482米。

声音的传播还受到了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声音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分子的平均速度较大,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会增大;而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影响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还受到了介质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响,当声音传播到不同的介质中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和散射,这会影响声音能够传播的距离和清晰度。

三、声音的感知人类的耳朵是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当声音传播到耳朵时,会引起耳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中被解释成声音。

人类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很强,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大小、形状等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声音来交流和传达情感。

除了人类之外,很多动物也能够通过声音来交流和感知环境,例如鸟类通过鸣叫来求偶、警告等。

声音的感知还受到了声音强度、频率和音调等因素的影响。

声音的强度越大,人们感知到的声音也越大;声音的频率越高,人们感知到的声音也越高,而不同的频率和音调也会引起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四、声现象的应用声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通讯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来进行语音通话、声纹识别等;在医疗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特性来进行听力检测、超声波影像等;在音乐和娱乐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产生和感知来进行音乐演奏、歌唱、录音等;在工程领域,人们利用声音的传播来进行声波测量、声纳应用等。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时,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声。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因为声音可能还在传播过程中)。

2.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 真空不能传声。

例如,在月球上(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即使两个人面对面,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二、声音的特性1. 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 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例如,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是指物体振动的幅度。

- 响度还与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 音色也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特色。

-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例如,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也是因为音色不同。

三、声的利用1. 声与信息-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如,蝙蝠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医生通过听诊器听病人心肺的声音来诊断病情;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鱼群位置等。

2. 声与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例如,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的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现象知识点

声现象知识点

声现象知识点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因为真空没有介质。

月球表面,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但不能再真空传播。

4.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在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5.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

随着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活动。

6.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喇叭前的烛焰会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7.如果是两个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8.人讲话声,是由于声带的振动;拉二胡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的振动。

9.声音的产生条件——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0.声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介质的种类;温度11.回声是由声音的反射形成的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两者间隔要超过0.1s12.声速的计算问题:要注意回声。

声音的传播是否单程还是来回双程。

利用声音来测海的深度,这就是来回双程。

13.钓鱼时,脚步声会把鱼吓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钓鱼时,讲话声会把鱼吓走,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

14.《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余音未绝》,说明钟仍然在振动。

15.听诊器主要是通过橡皮管中的空气传播的16.固体的传声效果好细金属线的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17.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18.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19.单个音叉发声,乒乓球接触音叉,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乒乓球的作用是,反映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转移法)。

20.人耳听到的声音大部分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1.用真空泵抽钟罩内的空气,空气不可能被全部抽尽,我们仍以“真空”来研究(理想实验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的物体叫做。

注意:(1)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如发出鼓声的鼓面;也可以是,如;还可以是,如。

(2)发声体肯定在,但振动却不一定发出可听声。

2.声音靠传播,(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声波具有能量,如:。

声音在中不能传播,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不同),它们从大到小依次应该是:。

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3.声音的三要素是、、。

4.叫做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和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越小,响度越小;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

另外,如果使声音集中向一个方向传播,我们也能听到较大响度的声音,例如:。

分贝是的单位,它用符号来表示,平时我们可以在上面看到它。

当汽车经过噪声监测装置时,它的示数将(变大/变小)。

5.频率是反映的物理量,它是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某人脉搏一分钟跳动了72次,其频率就是 Hz。

叫做音调,音调由发声体的决定的。

频率越高,音调;频率越低,音调。

另外,影响弦乐器的因素有、、。

6.声音的品质叫做。

“未见其人,先辨其声”讲的就是通过辨别各人的
,来分辨出是谁在讲话。

7.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和噪声的区别是。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凡是,都是噪声。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dB。

8.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例如;,例如;,例如。

9.通常人听力的频率范围是;叫做超声波,
叫做次声波;这些声波人虽然觉察不到,但是一些动物可以听到,例如:。

超声波的特点,人类已经能够利用超声波进行等。

10.回声是形成的,我们要把原声和回声分开,至少要距离障碍物 m,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反射回来,原声和回声叠混合在一起,使原声,所以,在室内讲话要比在旷野上。

一、填空题
1、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

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泡沫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
沫球会被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3、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
性的是__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
________.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
4、在班里举行小型音乐会,张刚同学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2),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 ”的声音来.这些声音的________不同.但瓶子的顺序排乱了,正确的瓶子编号是________.
图2
5、人们用________来划分声音的等级.________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
6、声源发出声音后,声音碰到物体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确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________,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________.
7、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的________、阻断它的________、防止它进入________.
8、列举两个生活或自然现象实例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列举两个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或能量:
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深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_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 500 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2.下列情况,哪一种声音不能传播()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太空中
13.妈妈买瓷碗时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好坏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量
14.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入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15、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6.如图3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
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
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17.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
声波的主要过程是
图3
A.空气—水—鱼
B.桌子—空气—水—鱼
C.桌子—鱼缸—水—鱼
D.桌子—空气—鱼
18.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的
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9.乙人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甲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
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
B.人耳的错觉
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慢,后听到
D.外界杂声干扰
2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
B.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
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D.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2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8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三、想一想
21.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是怎样交谈的?
22.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 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三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23.根据下列声现象应用的四个实例,请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①铁路工人用锤头敲击铁轨,会从异常的发声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②蝙蝠夜间活动、觅食,但它们从来不会碰到障碍物上.
③利用声呐探测海深,海中的冰山、暗礁.
④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的心、肺患病情况.
24.(5分)如图4,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
否快满了.自己实际灌一次开水,再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图4
25.在室内说话要比在操场上说话响亮,为什么?
26、给你一个橡皮筋,你能用来验证或说明哪些声学现象和道理,请说出你要验证的结论和简单的实验步骤:
六、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35米/秒。

一架在268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发出来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2.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置有声纳。

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秒钟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