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学课程论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概要

合集下载

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引言在学术研究领域,论文是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方式。

然而,许多论文都存在一些问题,这限制了其质量和影响力。

本文将分析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二、主体1. 缺乏清晰的研究目标很多论文在开始阶段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导致研究方向不清晰、结构松散。

这会给读者带来困惑并降低论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原因:对于初次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可能缺乏对研究目标进行明确界定的经验;或者有些学者过于追求技术细节,丧失了整体思考能力。

解决方案:在撰写论文前,应该明确研究目标,并准确定义研究范围;在结构安排上,应该按照逻辑顺序组织内容,使得文章更加连贯。

2. 文章组织不合理许多论文在结构安排上存在问题,常见的情况是叙述过程冗长、方法介绍缺乏论证、结果分析脱离研究问题等。

原因:可能是因为作者对如何组织一篇论文不够了解,或者在文章的整理和提炼过程中精力不够集中。

解决方案:在文章组织上应该注意叙述的简明扼要,避免冗余和累赘;在方法和结果阐述时,要注意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3. 缺乏论文质量保障一些论文存在质量问题,例如数据操纵、剽窃他人成果、无效实验设计等。

这会破坏学术诚信和学术声誉。

原因:可能是由于竞争压力和职业利益驱动,一些学者可能会采取不当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研究产出。

同时,在科学伦理教育方面还存在不足。

解决方案:加强科学伦理教育,增强学者的诚信意识;建立更为严格的审核机制,包括对数据真实性的检查和重复性实验的要求。

4. 文章语言表达欠佳一些论文在语言表达上存在问题,影响了读者对于研究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常见问题包括:语法错误、词汇选择不当、篇章连贯性差等。

原因:可能是因为作者非母语使用者,或者由于赶工导致对语言表达的细节注意不足。

解决方案:提高论文作者的英文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参加科技英语写作培训、请教专业编辑等方式来改善。

同时,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论文撰写,避免仓促完成。

论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论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

[1]教育实践证明,课程学习在提高研究生专业技能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1999年我国研究生的扩招,特别是2009年国家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逐渐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呈现出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趋势。

[2]与此同时,研究生课程教学也暴露出众多问题和矛盾,逐渐背离培养“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的目标,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因此,对高校研究生课程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需引起国家、高校和师生的重视和关注,希冀在多方面力量的合力下,共同推进改革,发挥出研究生课程教学应有的价值。

一、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生教育理念模糊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精英教育,重在培养社会精英和国家栋梁,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专业性高端人才。

因此,质量应是研究生教育的主抓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提出提升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3]然而,近些年来很多高校视“硕博学位授权点的多寡和在校研究生数量的多少”为本校彰显地位和实力的“卖点”,重在强调研究生规模而非教育质量。

很多高校对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和核心任务以及所肩负的使命认知逐渐模糊,把规模发展的教育理念视为主导地位,这直接导致了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基础性作用遭到忽视,只偏重研究生毕业时的“量产”而非研究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因此,如果这种教育理念一直不转变,那么课程教学就会作为一个无关紧要的环节继续遭到忽视,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建设也就无法落到实处。

[4](二)教学内容陈旧研究生阶段学生重在对某个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索,教师应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性见解的能力。

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引言在当前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详细探讨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教师教学理念滞后大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教师教学理念滞后的现象。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往往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滞后的教学理念导致了教学内容和方式与时代要求的脱节,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进措施:1.培训教师的教学理念:大学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引导他们更新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学:大学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三、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不匹配大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大学教学依然停留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层面,缺乏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了大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导致就业压力增大。

改进措施:1.调整教学内容:大学应结合就业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性课程,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加强实习实训:大学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实际工作,提前适应职业环境。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大学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容易导致学生的应试思维,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改进措施:1.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大学应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包括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

2.鼓励综合评价:大学可以引入同行评议、学生互评等方式,鼓励综合评价,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五、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大学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大学教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引言论文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评价一个学者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然而,很多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质量和可读性。

本文将探讨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主要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1. 研究选题缺乏原创性和重要性问题分析:一些论文选题过于平凡、常见,缺乏研究意义和创新思维。

这样的选题容易导致论文内容空洞、表达乏味,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

改进措施:研究者应该关注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的课题。

同时,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情况,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提出创新见解。

2. 文章结构松散,逻辑不清问题分析:部分论文在文章结构上存在问题,缺乏层次感和逻辑性,导致读者难以理解。

改进措施:在撰写论文之前,研究者应该对整体结构和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一个良好的论文应该具备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结论等基本部分,并结合研究目的和论文类型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将内容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有序展开,确保文章逻辑性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3. 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问题分析:有些论文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存在问题,如遗漏了重要的引用文献、引用格式不规范等。

这样的问题会成为论文质量的隐患,降低了论文的学术价值。

改进措施: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应该注意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充分了解,并对相关研究进行详细引用。

遵循学术规范,在论文中清楚标注引用文献的来源和出处,并使用一致的引用格式。

4. 数据分析模型和方法不准确或不合理问题分析:部分论文在数据分析方面存在问题,运用的分析模型、方法不准确或不合理。

这样的问题会导致研究结论不可靠,无法支撑作者的论点。

改进措施: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研究者应该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和方法,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合理利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软件,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对数据进行可靠的分析和解读。

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论文

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论文

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论文一、引言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键环境。

然而,近年来,我们不可否认在课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缺乏主动参与的问题在许多课堂中,学生只起到被动接收信息的角色,缺乏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

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深入。

1.1 学生听课态度消极许多学生养成了听课不专心、拖延时间和抄袭作业等坏习惯。

他们缺乏责任感和希望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

1.2 教师主导式教学方法一些老师倾向于使用单向传授式的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灵活性。

这种局面限制了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提问的机会。

三、提高参与度的措施2.1 引导式讨论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适当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并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

2.2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协作、探索问题并分享结果。

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增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2.3 创设情境活动为了提高课堂积极参与度,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活动。

这样做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更加投入到课堂中。

四、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尽管有些课堂中的知识点准备充分,但仍然难以确保全体学生对所传授内容都产生理解和掌握。

3.1 教师讲解缺乏重点在时间裁剪紧张的情况下,有些老师往往会在教学中忽略某些关键点或部分内容,并偏向于应付考试要求。

这导致学生对相关主题理解不够透彻。

3.2 缺乏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来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

五、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4.1 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为了确保教师能够更好地传达知识点,他们应合理安排每堂课的时间分配。

对于较重要、较难理解或需要更多实践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时间。

4.2 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等因素来调整教学策略。

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 课程内容单一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

许多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固定,容易陷入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这样的情况下,会导致学生们在接触到不同领域知识时感到乏味和无趣,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教师过分依赖讲授另一个问题是,在大学教室中,很多教师过分依赖纯粹的讲授方式。

他们将重点放在向学生传达信息上,而忽视了鼓励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发展等因素。

这种單方面流露摧毁了互动、合作与创造性思维发展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ract, cooperate, and develop creative thinking。

3. 学生被动接受知識同时,在当前大学环境下也普遍存在着被动获取知識、被消费知識的现象。

老师长时间地向學就學科必要基础理論與其他角度進行灌输,并没有太多激勵或引導學生去进一步发掘相关知識。

这使得学生们只是被动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解决方案及对策1. 多样化课程设置为了应对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大学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包括增加选修课程、开展跨专业合作项目,以及提供实践机会等。

此外,引入优秀行业人士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也可丰富教材内容。

2. 鼓励互动与合作为了解决教师过分依赖讲授方式造成的问题,大学可以鼓励互动与合作式教育模式。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或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学生们在团队中相互协作、交流思想和品牌出来勇于表达的能力能够促進他們深挖.3. 实施启发式教育实施启发式教育是激发学生成为自主思考者的关键之道。

而不仅仅将知識灌输给他们旨在通过鼓励自主研究、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项目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或者开展探索性实践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并通过应用知識于實踐来加強对所讨论内容的理解。

4. 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为了实现这些改变,大学需要致力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后阶段,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在大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育质量,也制约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1. 课程设置单一目前许多大学的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综合性和跨领域的课程。

这导致了专业能力狭窄化、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无法灵活应对。

2. 教师旧有观念僵化部分老师还停留在传统的讲授式教育模式下,缺乏鼓励思辨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他们将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而没有付出足够关注于培养创新意识或解决实际问题所需技能。

3. 学生缺乏自主性部分大学生因长期被制定好规章制度所束缚,在问题解决与自主判断方面较为欠缺。

课堂上逐渐变成了单项指导式进行,轻易地忽略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对策提出为解决大学教学中存在问题,需要全面改革现有教育体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

1. 丰富课程设置引入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多个领域的知识,并激发他们的跨界思维。

同时加强实际案例分析与实践能力训练,使得所学知识更贴近社会需求。

2.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应鼓励教师参与专业交流与研究活动,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和方法。

引入评估机制以监督老师在批判性思考、启发式问题解决和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完善校园组织活动和社团文化建设等环境条件来鼓励大学生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尝试不同途径推倒障碍。

同时,在评价体系中充分考虑项目策划、团队协作和个人表现等因素。

4. 加强实践教学大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社会实习、校内项目参与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积累工作经验。

5. 建立评估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来及时发现和纠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育质量。

可以采用定期问卷调查、观察记录以及专家评审等方式进行全面而客观地评价。

三、对策落地改革大学教育需要持续努力和推进,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多方合作各高校之间可以开展合作交流,共同研究问题并分享成功经验。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引言大学课堂是高等教育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于大学课堂中。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缺乏互动与参与度在传统形式的大学课堂上,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授。

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使得许多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所掌握内容难以深刻理解。

同时,缺乏互动交流也限制了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来增加参与度。

例如,在每个上课环节前设立5分钟小组讨论时间,鼓励同窗之间自由交流并产生思考;引入案例分享、角色扮演等活跃气氛的方法;采用在线平台或即时投票系统促进实时反馈等手段。

三、内容设计不合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课程设计的不合理,一些重要内容未被充分传授。

例如,在某些专业课中,实践操作比理论学习更为重要。

然而,在教学安排上,可能存在过多时间用于纸上谈兵而忽视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优化课程设计,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并加强使用真实案例和模拟环境进行训练。

此外,在设置选修或实验室课程时,应根据专业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进行灵活调整。

四、学生参与度低在大学阶段,部分同学存在自觉性不高、对知识缺乏热情的现象。

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仅满足于应付作业和考试,并认为完成任务就等同于完成了学习。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同学们内部的自我驱动力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鼓励并肯定每位同学所做出的进步和贡献;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能力。

五、评估方式单一化现行大部分高校仍采用笔试作为主要评估方式。

这种形式的评估存在着一定局限性,无法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尝试引入多元化评估方式。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阻碍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他们的兴趣和动力,甚至导致知识浅尝辄止。

以下是教学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1. 缺乏互动与参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过分侧重于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思考和互动交流的机会。

2. 学科之间割裂:由于课程设置和评估方式等因素,各个学科之间往往相对独立而缺乏联系。

这不仅限制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也影响了培养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3. 缺乏灵活性:教育系统中常用的标准化考试评估方法形成了僵化、固定化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这样一来,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缺少灵活性,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 缺乏实践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理论化,缺少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相结合的实践环节。

这使得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时感到迷茫,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改善当前教学模式下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 倡导互动与参与:建立起积极互动、鼓励参与的教学氛围。

使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问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其主动性和自信心。

2. 跨学科整合:在课程设置和评估方式上进行改革,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补。

例如,通过开设综合项目课程或者组织跨科目合作研究等形式,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融通与应用。

3. 引入多元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估,应引入更多形式多样的评价手段。

例如,建立学生档案,包括个人成长经历、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等多方面信息,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方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发展和潜能。

4. 提供实践机会: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校外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场景中。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以下将探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缺乏学科内外的综合性知识,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上的理解,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讲授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关注不够,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学生参与度低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往往较低。

他们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

4.教学评价不科学传统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仅仅是学科考试成绩。

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容易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焦虑,同时也没有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教学问题背后的原因1.教师教育方式陈旧目前,许多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培养模式仍然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核心,未能及时跟上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这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2.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资源的不足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学校在设施、图书、实验设备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3.教学环境不良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一些学校存在教室拥挤、教学设备老化、噪音干扰等问题,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些学生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家庭关注不够以及社会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都会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难。

以下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知识点堆砌化在一些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将大量信息堆砌给学生,以期他们能记住全部内容。

这种知识点的堆砌化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只注重记忆而忽视了理解和应用。

当考试结束后,他们很容易就忘记了所学的知识。

2. 缺乏实践机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有限的时间内,由于多种因素(如担心安全问题、缺少设施等),很多学校难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这导致许多理论知识无法真正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3. 教师讲授方法单一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通常采用一种方法来进行讲授,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种单一的讲授方法可能导致有些学生无法理解和跟上教师的进度,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4. 学习动机不足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各种诱惑与干扰,如手机、网络等。

这些东西容易影响学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动力。

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会导致他们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整体教学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来提高教育质量。

1. 构建概念式教学为了避免知识点堆砌化,应该引入概念式教学方法。

概念式教学强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掌握的知识。

2. 拓宽实践渠道为了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可以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形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学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各种实验室设施和资源,以满足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实践需求。

3.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类型和个体差异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讲解、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互动。

论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论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9-09-18 00:18高校一切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应对或接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学质量普遍得到提升。

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还是令人担忧的,尤其是一些课教学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倚轻倚重,教学无特色的弊端更是严重。

(选修课)在大多数大学生心中“选修课就是为了修满学分而不得已为之”。

目前各高校对公共选修课大都有一定的分类标准,一般包含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

各高校基本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跨学科、跨专业选修5~6门课程,每门课程20~30学时,占1~2个学分,平均每学期一至两门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科之间互相渗透、文理交融。

我校在校生人数均达万人以上,如此多的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修满选修课,必须有数量充足的公共选修课可供学生选择。

由于对自身水平及课程本身缺乏一定的认识,大学生在选择公共课时往往还具有盲目性。

有的学生选课存在“随大流”的现象,结果是一些选修课爆满,而有的课程门可罗雀。

而在整个市场经济影响下,学生选课时重应用课程,如工商管理、计算机等,学习起来也相对认真;而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名著赏析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往往成了学生消闲解闷的选择。

此外,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还表现在选择时往往只重老师之“名”,缺乏对自身接受水平的清醒认识,接受困难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尽管学生在上公共课时由于盲目性选择存在诸多的误区,但是我们很难看到有专门的老师或辅导员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建议。

很多人选课的时候有一个默认的规则,先打听清楚如哪个老师评分松,考核不严等;选择选修课时往往首要考虑的,不是专业和兴趣,也不是老师的学术水平,只求拿到高学分,取得高分数。

如此一来,很多大学生功利性地选了一些课程,却因为“不感兴趣”或者不认可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而频频逃课,或者敷衍了事。

大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大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学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阶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教育水平不高、评价体系不科学等方面入手,剖析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 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大学阶段,课程设置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基础。

然而,当前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性”不强是其中之一。

许多课程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内容。

此外,某些专业课过于繁琐冗杂,与实际需求脱节;而其他课程则缺乏深度与广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的链接。

通过梳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精简和优化相关课程设置,在保持学科传统与时代需求相结合的前提下确保每个专业都拥有明确的发展路径。

此外,在日常教学中也应鼓励开展案例分析、实验教学和实地考察等实践性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教师教育水平不高教师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些大学普遍存在副高以上学历居多的现象,高级职称人数过多,导致中青年教师失去发展机会。

其次是教育理念滞后。

一些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创造性和启发式思维。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并给予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此外,也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育理念方面加强研讨交流与共享资源。

3. 评价体系不科学大学评价体系直接关系着培养质量。

当前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注重量化指标而非质量评价;第二,单一考试成绩主导其他表现。

我们建议改善这一情况,首先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确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此外,可以增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展示作品和实际操作等,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发展。

二、改进大学教学过程的思考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在关注上述问题基础上,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1.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需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论文题目

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论文题目

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论文题目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摘要:教学是知识传授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旨在找寻改进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 课堂效果不佳: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无法吸收和理解知识。

2. 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缺乏兴趣,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3. 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需要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现实需求。

4. 缺乏个性化教学:教师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了解和关注,无法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5. 考试评价导向过重:学生追求高分而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学变成了应试教育。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 教师培训不足: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对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不深,无法实施高效的教学。

2. 缺乏教学资源支持:学校和教师缺乏教学资源,如实验设备、教学材料和办公设备等,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师生互动不足: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

4. 老师缺乏创新意识: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学科知识更新,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5. 教育体制不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和考试评价机制对于教学的要求不明确,导致教师和学生更注重应试分数。

三、解决措施1. 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加强教师的师范教育和终身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应用能力。

2.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学校和政府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投入,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材。

3. 增进师生互动:教师应建立有效的互动与沟通机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及时进行个性化指导。

4. 鼓励教师创新: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条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5. 完善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和考试评价机制,将教育的目标从单纯的应试提高到综合素质的培养。

结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方面的,涉及教师、学生、教材和教育管理等。

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一、引言在目前高等教育体系中,论文是评价学生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论文时都面临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缺乏清晰明确的研究目标和问题陈述一个优秀的论文应当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并清晰地陈述问题。

然而,很多论文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有些作者在引言部分过于泛泛地描述背景信息,没有突出具体的研究目标;还有一些作者没有准确确定研究问题,在后续内容中也难以给出具体答案。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作者在撰写论文之前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目标,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定义研究问题。

其次,在写作过程中要保持思路清晰,始终围绕着这个核心目标进行展开,避免篇幅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内容上。

三、缺乏合理的论证和数据支持一篇优秀的论文应当有充分可靠的理论依据,并且进行详尽的案例分析或实证研究。

然而,很多论文在这方面不够充实。

有些作者过于依赖文献综述或者口头陈述,没有仔细解读原始资料或案例;还有一些作者在数据收集和处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结果的可信度受到质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选择权威可信的学术文献作为理论基础,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

同时,在涉及实证研究时,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与处理。

只有通过充足、准确、具体的数据支持才能增加论文说服力。

四、结构组织缺乏清晰逻辑一个良好的结构组织对于读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在很多论文中,结构组织缺乏清晰逻辑,容易让人感到困惑。

有些作者随意安排章节顺序,导致内容重复或跳跃不连贯;还有一些作者没有提前规划好论文框架,导致内容布局混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作者在写作之前做好详细的大纲规划,明确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合理安排它们的顺序。

在撰写过程中,应当将每个章节或段落的核心观点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并充分利用逻辑连接词语进行衔接,以确保论文整体结构的连贯性和清晰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大学课程论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摘要:在分析当前高校课程论文发表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采取学生分组、分类指导、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课程论文的教学效果。

此外,还提出一些改进课程论文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课程论文;教学;问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课程论文教学作为一种综合的、定性的评价方式,它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易于考评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

因为它以有形的论文形式显示作者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属于构建式测题范围[1],因此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在众多高校教学活动中业已得到广泛运用[2]。

不过可能正是由于它采用时间不长,有关课程论文的指导、实施、评定等多个环节尚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本文主要结合作者近年来在南京师范大学开展《植物学专题》课程的教学实践,简要分析课程论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的原因及基本建议,以便与同行们交流和学习。

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鉴于传统的大学教学方式属于“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非情感的活动结构,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不利于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

对此曾有学生戏言“平时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全忘记”。

根据教育部实施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计划的要求,目前高校许多课程教学中都广泛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

以我校生命科学各专业的本科课程教学为例,规定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均要求课程论文,其中部分专业选修课只以课程论文进行考核。

此外在大学公选课、专业基础课,乃至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课程论文也被广泛运用。

课程论文是否适合于所有的课程?对于课程论文应该如何科学地进行评定成绩?课程论文是否会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据调查,当前高校课程论文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对于课程论文的要求不够明确,考核不够规范。

课程论文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或课程教学活动,尽管在高校的课程教学中广为应用,但对它的评价目前还没有非常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2]。

这主要是由于课程论文通过文字表述(论文)和语言表达(答辩)的形式来体现,这虽然有可能使学生从认识、情感到行为等各个方面都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但与此同时,对课程论文的评定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主观性。

而当前不少高校中普遍存在重视科研成果,而轻视甚至忽视教学研究的倾向,所以往往使得课程论文的要求含糊其词,或笼而统之。

不少学生反映,有的教师只是在字数或格式上有所要求,有的甚至只是要求写一篇课程论文,至于论文的内容和形式则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了。

学校对课程论文的形式、内容、如何指导实施、成绩评定,乃至教师工作量的认定等缺乏相应的规定。

这样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无章可循,随意性很大,同时工作积极性明显不足,从而直接影响到课程论文的教学。

未考虑学生知识背景的差异、专业方向的不同、所学课程的难易程度等对完成课程论文的影响。

这样容易导致两个结果:其一,课程论文过多过滥。

据了解,一名大学生通常一个学期要完成6~10篇的课程论文,以每周一篇的速度计算,至少有近一半的学期用于完成课程论文。

由于缺乏有力的指导,往往好不容易完成了,甚至连自己也不知所云,因此有违课程论文设立的初衷。

有些课程学生本来专业背景知识欠缺,加上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压缩必修课教学课时,增加选修课的做法,使得学生很难有效地认真完成课程论文。

如生物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要在短短一个学期内修完《生物化学》,学生普遍反映由于课时紧、任务重,以前从未接触过生化知识,研读文献困难较大,课程论文穷于应付。

所以对于专业必修课程,能否考虑适当减少或取消课程论文。

而有些专业选修课仅仅以课程论文进行考核,曾有学生坦言,选修××课,就是听上届学兄学姐介绍———最后考核只交一篇课程论文,易于通过。

尽管报这种心态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但对于认真授课最后结合考试评定成绩的课程而言,未免有失公允。

因此建议专业选修课的考核中,课程论文的成绩只占一部分,以减少主观性。

其二,大多数学生抱着应付课程论文的态度。

有的仅仅从网络、杂志、期刊上选择几篇相关的文章,作简单的拼盘式的粘贴,拼凑成文。

有的甚至原封不动的将别人已经发表的研究论文或综述复制下来,署上自己的名字上交。

有的则参看本班同学写好的课程论文,题目改头换面,内容稍作改动。

甚至相互抄袭彼此雷同的也不乏其人。

大学课程论文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其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1)教师缺乏有力的指导。

当前不少高校中片面强调教师的科研成果,导致部分教师未能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往往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加上大学课程论文教学在我国采用时间不长,使得投入的精力不够,或指导的学生太多,或对课程论文教学缺少研究,穷于应付。

(2)学生思想上重视不足。

当前高校中相当多的学生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英语和计算机的学习上,真正用于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时间并不多,由于专业知识较为薄弱和有限的时间精力,撰写课程论文常常力不从心, 或七拼八凑,或敷衍草就。

除了学习态度上的原因,当前有些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无知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

(3)高校缺乏对课程论文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当前不少高校对课程论文教学没有相应的管理规定,这一方面使得教师对课程论文的教学随意性很大,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对课程论文教学的积极性。

教学改革实践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在高等师范院校从事本科教学的实践,从课程论文的指导、实施和成绩评定等环节对课程论文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此作一简要介绍。

课程论文的指导笔者执教的《植物学专题》属于专业选修课程,时间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授课课时为54(包括近郊野外实习)。

因为学生在大二阶段学习过《植物生物学》课程,已经具备一定的植物生物学基础知识。

此课为学生自己选修,加上大学生一般乐于探索自然,因此授课伊始,教师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授课提纲,并将自己的多媒体课件(CAI) 拷贝给学生,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这门课程的脉络,以便进行课程论文时能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范围。

课程论文的题目来源主要为本门学科研究的热点或前沿话题、教师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或分支,同时结合当地的生产实践、自然植被或植物分布现状。

在授课近1/3内容时,告知学生需要完成课程论文。

教师将课程论文的题目分为三类:(1)对研究前沿或热点或有争议的内容进行文献综述,如植物分子系统学、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等。

(2)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力所能及的小调查或实地考察,如校园维管植物调查。

(3)对已有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如根据《江苏植物志》撰写江苏有毒植物分析等。

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主要是基于学生的选课门数不同, 以及学生的知识背景存在差异,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爱好等条件的不同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或范围。

从学生实际选择的结果看,大多数学生喜欢选择第二类,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完成第一类题目,可能因缺乏具体的相关科研经验,这类文献不易读懂;而第三类缺乏实际调查,学生兴趣不大。

课程论文的实施在课程论文实施过程中,关键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积极性,去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 教师针对上述三种类型的课程论文,分别举例讲解1 ~2篇,要求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与规范,每大类论文撰写的基本流程、侧重点及注意事项。

如强调研究论文中实验结果与研究结论(或讨论)的区别;综述论文与研究论文在格式上的差异;引证或取舍参考文献的主要原则等。

同时要求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态度上进一步端正,特别强调学生在完成课程论文过程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学生自由组合,通常4~6人为一组,并选出一名组长[3],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由组长负责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和文献,汇总成文。

由各组从中自由选择一个课程论文题目或自行拟定,通过文献研读列出工作思路,经教师修改认可后实行[4]。

课程论文进行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保持联系,以便及时沟通,加强指导。

由于目前不少高校存在一校多区,教师上完课即走人的现象,学生与教师通过事先预约、电话、手机、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系,并充分利用课前和课后的时间修改方案、鉴定标本、讨论出现的问题等。

撰写出课程论文初稿,并附上心得体会或感想。

经教师修改后返回各组,以各组长为评委进行答辩,教师结合学生自评意见,最后评定课程论文的成绩,该成绩占这门课程总评的20%[5]。

课程论文的评定课程论文的评定主要在于评价学生通过教学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客观公正地区别不同小组完成的课程论文的质量高低,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促使学生注重对自身知识技能的训练。

评价采取每个小组学生自评,不同小组之间互评,以及结合教师总评的方式进行,这三者的评分比例分别为3∶4∶3,从而尽量避免教师个人评分的主观性,又能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为便于学生操作,课程论文的具体评价指标。

论文格式(图表、引文、文献等)符合学术论文要求,格式规范、文字表达简洁通畅,条理清楚,此外,在课程论文的评定过程中努力体现以下教学原则:目的选择,还是实验的开展、论文的撰写,均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原则。

即便是论文评价标准的拟定,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并由教师向学生作充分的解释,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认可这一标准。

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绝大多数学生能集中精力,自觉投入到课程论文中,有的甚至利用节假日时间采集植物标本,查找相关资料而乐此不疲。

合作学习原则[17] 由于以小组为单位,4~6个同学自愿组合为一组,为了共同完成一篇课程论文,促使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而对每个小组的课程论文进行互评,也是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的良好机会。

通过采用合作性学习原则,不少学生发现资源就在身边,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潜能,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

发展性原则[8] 以往的教学活动往往侧重于对教学结果的评判,而发展性原则不仅注重学生上交的作品(论文),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如学习的进步、学习态度的转变、学生个性和价值观的发展等。

此外,采用此原则还能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使得他们今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改正不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重视个体差异原则由于是专业选修课,学生的专业背景有别,学习需求也有所不同,加上学生所选的课程论文题目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适合他们的要求,以利于其健康发展。

体会与建议综上所述,对于专业选修课程,采取学生分组、分类指导、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少教师评分的主观性,从而改进课程论文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