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三)肺出血型
据华西医科大学对本型的研究,认为这是由于机体对 病原体及其有毒物质的超敏反应,其理由是(1)临床 上来势猛,恢复也迅速,肺部病灶消失快,没有血管 破裂现象,提示大出血为充血、瘀血和溢血的严重后 果。(2)激素治疗有特效(3)凝血机制正常,没有DI C现象,不需要抗凝治疗。
临床表现
发病原理
钩体病临床表现的类型严重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感染钩体的类别、毒力、数量。 2、不同地区人群、机体的个体反应。 3、钩体结构组分上的差别。 4、外膜蛋白 外膜位于钩端螺旋细胞表面,在维持其形态结构 的完整性,功能代谢的稳定性、决定抗原特性以及与宿主相互作 用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型别钩体外膜蛋白的表达 种类、抗原分子结构的差异是钩端螺旋体不同致病的物质基础, OMPS在粘附、免疫和致病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钩体经溶解后蛋白酶K消化产物。 6、钩体轴丝蛋白
(三)肺出血型
本型尚可分下述三期,但三期并非截然分开(1)先兆期:面色苍
白(个别也可潮红)心慌烦燥,呼吸心率进行性加快,肺部逐渐 出现罗音,可有血痰、咯血,X胸片纹理增多,散在点片状阴影 或小片融合。(2)极期、短期内面色转极度苍白或青灰、唇发绀, 心慌烦燥不安,呼吸、心率明显加快,第一心音减弱或呈奔马律, 双肺湿罗音渐增多,咯血不断,X胸片点状、片状阴影扩大且大 片状融合。(3)垂危期,短期内(1-3小时左右)病情迅速进展, 烦燥不安转入昏迷,喉有痰鸣,呼吸不整,极度发绀,大口鲜血 连续不断地从口鼻涌出(呈泡沫状)心率减慢,最后呼吸停止, 引起本型钩体主要毒力极强的黄疸出血型。
临床表现
(三)肺出血型
1、普通出血型 临床表现仅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痰、肺部 可有少量湿性罗音,无明显呼吸及循环障碍,X线仅有 轻度病变,经适当治疗迅速痊愈恢复。 2、肺弥漫性出血型 肺出血缺氧,窒息是本型特点。但 大量咯血并不伴有明显的钩体血症症状或进行性呼吸 、血循环功能障碍的症状,其预后亦不一定严重。反 之,钩体病人因肺弥漫性出血可以伴发进行性呼吸、 循环衰竭等缺氧、窒息的表现,虽咯血很少或不咯血 ,主要为广泛的肺脏内部溢血,预后却十分严重,是 近年来无黄疸型钩体病引起死亡的常见原因。
实验室检查
(一) 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 细胞常轻度增高,尿常规检查,早期尿 内可有少量蛋白,红、白细胞管型,这 些改变可高达70%。
实验室检查
(二)特异性检查
1、血培养 阳性率为20%-70%,至少需培养1周才能生 长,培养4周无钩体生长即为阴性。 2、血清学检查 凝集试验,抗体效价>1:400,或早期 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上升至4倍以上,可确定 诊断,钩体DNA探针,可用于钩体病的早期诊断。 (此试验是应用活标准菌株作抗原,与可凝患者血清混 合,在显微镜观察结果,如有特异性抗体存在,即可 见到凝集现象)。
不同及机体的反应性差异,临床表现较 为复杂多样,临床根据其表现的主要的 特点是,分为以下几型:
临床表现
(一) 感染中毒型(又称流感伤寒型)
此型即钩体病早期的败血症,约90%以上病例无明显器 官损害,经 1 - 3 后即恢复。钩体败血症的临床症状急 起发热、头痛、肌痛、全身乏力,结膜充血,浅表淋 巴结肿大触痛等,所谓“三症状”“三体症”。寒热 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钩体病的眼结膜充血 ,不伴有明显畏光,分泌物,其肌肉疼痛以腓肠肌特别 明显,有明显触痛,表浅淋巴结主要为引流上下肢的 腋窝及腹股沟处肿大、质软、活动、伴有触痛。
临床表现
(五)脑膜炎型
以脑膜炎或脑炎症状和体症为特点的一种临床类型,
一般在钩体发病数日后,出现头痛、呕吐、烦燥不安、 神志不清、瘫痪、昏迷,颈项强直等临床表现。脑脊 液检查,70%的病例有轻度蛋白增加及少量白细胞,糖 正常或稍减少,氯化物正常,培养可分离出钩体。单 纯脑膜炎预后较好,伴合脑炎者病情重,可脑水肿、 呼吸衰竭死亡。
临床表现
后期,为恢复期或后发症期,一般是起病10
天以后,多数患者热退后各种症状逐渐消失, 趋于痊愈,少数患者退热后约经几日到3个月 或更长时间内,可再次出现症状,称后发症。
临床表现
(1)后发热 急性期发热经治疗或自然下降后,发热再 出现,一般多于体温下降正常 1 - 5 天后出现,大多在 380左右,但不论是否用过青霉素治疗,均可在1-3天 内退热,极个别病人,在起病 18 天左右,继后发热之 后,出现第3次发热,3-5天自然退去,后发热可能与 人体迟发超敏反应有关,也可能是短期复发。 (2)眼后发症 眼部后发症常见于波摩那型钩体感染后 ,多于急性期退热后 1 周至 1 个月左右出现,表现为虹 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葡萄膜炎,由于对视力影响 较大,应及时治疗。 (3)反应性脑膜炎 少数患者在后发热的同时出现脑膜 炎症状,与在初期出现者类似,但脑脊液钩体检查阴 性,周围血液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预后良好。
病原学
钩体在培养特性上是需氧菌,在含兔血清的培
养基内,PH7.2左右,温度28-30c进行培养,生长 繁殖缓慢,需1周左右,对酸性及碱性环境都 较敏感,在PH7.0-7.5之间最适宜。钩体对外界 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弱,在无杀菌污染的 中性自来水中,可存活40天;在潮湿而酸碱度 适宜的土壤中,则可生存达3个月,对常用的 各种消毒剂均无抵抗力,极易被来苏儿、70% 酒精、漂白粉及肥皂所杀死,对干燥非常敏感。
发病原理
钩体经皮肤侵入人体后,经淋巴系统或直接进入血流 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患者全身毒血症状群,为早期的 钩体败血症,此后,钩体可广泛侵入人体几乎所有的 组织器官,尤其是肝、肾、肺、脑等实质器官。其病 理损害的基本特点为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严重功能紊 乱。损害的机制多系钩体毒素与器官组织间相互作用 的结果。亦可能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的过程, 受累的主要靶器官不同,而将钩体病分成不同的临床 类型。钩体病后期的后发症状则主要是由机体的变态 反应引起。
流行病学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或预防接种后,对 同型钩体有较强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型与型之 间无交叉免疫力,因此仍可发生不同型的再感 染,由于人群免疫力的差别,新进入疫区的人 发病率较高,易发展为重型。ຫໍສະໝຸດ 流行病学(四)流行特征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流行性和一定的 职业性。 (1)流行形式 我国南方各省以稻田型流行形式为主,主要传染源 是鼠类。北方各省多呈洪水型暴发流行,主要传染源是猪。当南 方各省发生洪水暴发流行时,也发现猪是主要传染源。 (2)发病季节 主要集中于夏秋之交,水稻收割期间,常以8-9月份 为高峰,在双季稻地区可有两个高峰,洪水型发病高峰往往与洪 水高峰相一致。 (3)发病年龄 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疫区学龄儿童常下河洗澡, 亦感染,性别与职业的发病情况,常取决于人与传染源及疫水等 接触的程度,农民、渔民的发病率较高,畜牧业者与屠宰工人常 与病畜接触,易发病
诊断
1、流行病学史
在本病的流行地区,流 行季节,易感人群中在2-21天内有接触 疫水史,或有接触病畜史。
诊断
2、临床表现 各型早期有明显或比较明显的寒 战、发热、酸痛、全身软,眼红,腿疼痛,淋 巴结肿大,同时发生血痰或咯血,钩体病的诊 断就比较明确。其他各型、各后发症的诊断也 应在比较典型的钩体血症、体症的基础上,结 合各型的特异症状群,作出相应的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主要为野鼠和猪,黑线姬鼠为稻田 型钩体病的最重要传染源。而猪主要携带波摩那群, 为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猪作为宿主动物 起着重要作用,猪携带的菌群与人的流行菌群完全一 致,具备主要传染源的各项条件:(1)分布广,数量 多。(2)与人接触密切,猪尿能污染居民点的各种水 源。(3)带菌率高,排菌时间长(370天以上)。(4 )尿量大,尿内钩体数量多。(5)猪圈一般潮湿多水 ,泥土和积水内存在大量钩体。钩体病患者尿中虽有 钩体排出,但数量很少故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很小 。
发病原理
钩体病病理解剖的突出特点是机体器官功能障 碍的严重程度和组织形态变化轻微的不一致性 。临床表现极为严重的病例。其组织病变仍相 对较轻、易逆转恢复的特点。病理改变均系非 特异中毒性炎症病变,而且有特征性的病理检 查,是在各组织切片上经特殊染色后,直接找 钩端螺旋体。
临床表现
潜伏期7-14天,钩体病因感染钩体型别
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 (1)污水传播 传染源的尿污染水源,人们在收割水稻和生活中与 疫水接触受到感染,特别在洪水,暴雨时,含钩体的粪尿随水漂 流,扩大了污染面,下水道工人,煤矿井下工人与钩体病鼠尿污 染的水源接触。人喝了污染的水,均可经消化道粘膜感染。 (2)接触传染 人们在饲养家畜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病畜或 带菌性牲畜的排泄物及其污染的饲料,在宰杀或处理病畜过程中 ,接触带菌的血和脏器而感染。 (3)其他传播途径 钩体可以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使胎儿受染可导 致流产。
病原学
钩体菌体非常纤细,螺旋盘绕细致,规则而紧密,长 约 6-20um 有 12-18 个螺旋,直径 0.1-0.2um, 在靠近菌体的 一端或两端常弯曲或钩状,在暗视野显微镜下,钩体 运动非常活跃,沿长轴旋转运动,菌体中央部分较僵 直,两端柔软,有较强的穿透力。钩体基本结构是菌 体,细长轴丝和透明外膜所组成。菌体呈圆柱形,由 二条轴丝缠绕,由胞壁、胞浆膜及胞浆内容物组成。 胞浆内容物为核质、核糖体,为钩体代谢及分裂繁殖 的部分。轴丝为钩体运动器官,亦为其支持结构。外 膜位于菌体的最外层,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外膜抗体 亦为保护性抗体。
钩端螺旋体病人的肺部大体病理
临床表现
(四)肾衰竭型
临床症状以肾脏损害较突出,表现为蛋白尿、血尿、
管型尿、少尿、尿闭,出现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酸 中毒,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一般在病期第3天开始, 7-9天达高峰,3周后恢复正常,但多数肾功能不全均 并发出现于重型黄疸出血型患者,为致死的主要原因, 单独的肾衰竭型较为少见。
钩端螺旋体1
钩端螺旋体2
病原学
钩体的抗原结构较复杂,通过血清学方法,将 具有相关抗原结构的钩体划为同一血清群,而 将抗原结构上一致的菌株称为同一血清型,至 1986年国际上发现和确定有23群200型,国内有 18群70型,仍有新型不断发现,常见的有黄疸 出血群,七日热群,波摩那群、犬群、澳洲群 、秋季热群等,我国雨水洪水型主要由波摩那 群引起,而稻田型流行株则以黄疸出血群为代 表。
临床表现
(二)黄疸出血型
原称外耳病,病初仍为一般感染中毒症状,病程 4 - 8 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出血倾向及肾功能损害, 轻型的病例以轻度的黄疸为主,严重病例可迅速因肾 功能衰竭、肝衰竭、大出血而死亡。在死亡病例中, 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严重出血分别占 70%、20% 及10%,黄疸出血型,近年国内渐少见,40%以早期诊 断及时治疗有关。
钩端螺旋体病
南宫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李其朝
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及抗菌治疗原则。 (二)熟悉 钩端螺旋体病的后发症、诊断依据、预防措施。 (三)了解 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
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 传染病,鼠类及猪是主要传染源,呈世界性范 围流行。临床以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 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后期的各种变 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功 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我 国民间称为“打谷黄”或“稻瘟病”。
临床表现
(4)胫前热
极个别病例在后发热时期出现双侧胫前 结节性红斑样皮疹,可迁延2周左右,对抗生素治疗无 效,但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5)闭塞性脑动脉炎 钩体病急性期热退后半月至5 个月,甚至长达9个月,可发生脑内动脉炎,蛛网膜下 腔出血,脊髓炎,周围神经炎,精神异常等,其中以 闭塞性脑动脉炎较突出。以波摩那型钩体感染为主, 患者以儿童较多,但亦有青壮年,有时可无急性期症 状,临床表现有突然出现偏瘫,失语或发作性反复短 暂性肢体瘫痪等,脑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内动脉突上段 和大脑前中动脉近端的狭窄,多数在基底节部有一特 异的血管网,钩体血清凝集或补体结合试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