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文摘漫谈中国古代诗歌六

合集下载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二)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二)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二)古乐府民歌《西洲曲》是一首有名的恋歌,写一个女子对情人的怀念: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等句,表现了因自己的深情厚意对方难以了解而带来的惆怅。

“尽日栏杆头”和“栏杆十二曲”里的“栏杆”在后代诗词中成了一种意象,表现倚栏独立、心中愁怨无人能解的哀惋情怀,如李白《清平调》“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李煜《浪淘沙令》“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柳永《凤栖梧》“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李清照《玉楼春》“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辛稼轩《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等等。

这首曲里的“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一句,用了六朝民歌里惯用的谐音手法,“莲”谐“怜”音,“怜”就是“爱”的意思,“莲子”即“怜子”,也就是“爱你”之意,“莲心”即“怜心”,“彻底红”表示爱心永远。

南朝民歌《杨叛儿》云:“欢欲见莲时,移湖安屋里。

芙蓉绕船生,眠卧抱莲子。

”这是一首艳诗,“欢”字代指女子所爱之人,“芙蓉”谐“夫容”;男子想见情人,就搬来女子处落户,以便常随船边,并得以相拥而眠。

另一首南朝民歌《青阳度》云:“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生并头莲。

”这里除“藕”、“莲”均为谐音外,“青荷”、“绿水”、“芙蓉”等也都是双关语。

此诗只能粗读,不可深究,否则将成为一首淫诗。

用谐音的古诗还有很多。

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曲》一诗中有“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除“莲子”外,“藕丝”也是谐音,“丝”表示“思”,“藕丝”即“偶思”,暗寓“思念佳偶”之意。

2016学年高三第五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谈中国诗》原文赏析

2016学年高三第五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谈中国诗》原文赏析

2016学年高三第五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谈中国诗》原文赏析导读:《谈中国诗》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

小编准备了高三第五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分辨出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投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够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啥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叉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晚钟送终了这一天,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农夫倦步长道回家,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微风收木末,群动息山头.鸟眠静不噪,我亦欲归休.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三第五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有名六言诗

有名六言诗

有名六言诗
(原创版)
目录
1.六言诗的概述
2.六言诗的历史发展
3.六言诗的著名诗人和作品
4.六言诗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正文
【提纲】
1.六言诗的概述
六言诗是一种汉语诗歌形式,每句六个字,句与句之间没有明显的押韵。

它起源于先秦时期,成熟于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型之一。

2.六言诗的历史发展
六言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其中有一些篇章每句六个字。

唐代是六言诗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诗人如王之涣、王之涣、王勃、杜甫等都有优秀的六言诗作品。

宋代以后,六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一些诗人坚持创作。

3.六言诗的著名诗人和作品
唐代是六言诗的繁荣时期,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优秀的六言诗作品。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的《凉州词》、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这些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六言诗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六言诗的艺术特点是句式简练、意境深远,能够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它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宋词、元曲
等文学形式都受到了六言诗的启发和借鉴。

诗藻管窥——中华传统诗歌创作漫谈(二稿)(二七)

诗藻管窥——中华传统诗歌创作漫谈(二稿)(二七)

诗藻管窥——中华传统诗歌创作漫谈(二稿)(二七)二0、六言诗六言诗即六言绝句,也有六言律诗,只不过一句六言而已。

东晋挚虞引《诗经·卷耳》:“我姑酌彼金罍”句,认为六言起源于经。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论及六言诗的缘起时说“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

清人赵翼论六言诗缘起说:“按《毛诗》‘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等句,已开其端。

”南朝梁任在《文章缘起》中说:“六言诗汉大司农谷永作。

”宋严羽《沧浪诗话》论及六言诗歌时说:“五言起于李陵、苏武,七言起于汉武《柏梁》,四言起于汉楚王傅韦孟,六言起于汉司农谷永,三言起于晋夏侯湛,九言起于高贵乡公。

”唐朝李善为《文选》中左思《咏史诗》作注,以为六言诗始于西汉东方朔。

东方朔的六言诗,仅见于《文选》李善注引,且仅有两句,一句是《文选》卷二十一左思《咏史诗》注引东方朔《六言诗》“计策捐弃不收”;另一句是《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注引“合樽促席相娱。

”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诗: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怖莫违,百姓惨惨心悲。

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

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

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六朝是六言诗最高水平的时代,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有六言诗,如曹植、弥衡、萧统、庾信等等。

唐代以后,六言诗创作有更加兴盛之势。

到了两宋以后,六言诗成为文人雅士抒情言志、描摹景物的常用诗体。

清人严长明编纂的《千首宋人绝句》,收录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著名诗人的六言绝句98首,约占全书的1/10。

明代著名作家,如明初“三杨”之中的杨基、杨士奇,明前期文坛泰斗李东阳,“前七子”中的何景明,公安“三袁”中的袁宏道,“竟陵派”的领军人物谭元春等,都有六言诗作传世。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明代还出现了几种较有影响的六言诗选本,如李攀龙的《六言诗选》、杨慎的《古六言诗》、黄凤池的《六言唐诗画谱》等。

浅析中国古代诗歌

浅析中国古代诗歌

浅析中国古代诗歌1前言中国古代诗歌存在着一条与抒怀言志相对应的叙事传统,但长久被遮盖在以抒怀言志为主流的文学责备话语中,还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

这会致使对中国古代诗歌认识的偏颇。

研究诗歌的叙事传统,能够填补现有研究视角的短缺,有益于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史的相貌、特点和实质。

研究宋诗叙事性,是睁开诗歌叙事研究的重要一环。

不只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诗歌叙事的表现特点,并且能够从叙事的角度来认识宋诗的时代特点和审美风采,并为唐宋诗的差异供给一个新的认识角度。

诗歌的叙事性在叙事诗中表现得特别集中,观察宋诗叙事第一从叙事诗开始。

宋朝叙事诗的发展,得力于宋朝诗人关于事件过程的理性体认。

诗人以逻辑思想掌握事件前后始末及内在因果联系,并在写作中有次序、有层次地表达出来,促进宋朝叙事诗形成了始末清楚、脉络分明的整体特点。

本末式叙事诗、人物传一记式叙事诗、自传叙事诗、代言体叙事诗,这是宋诗中比较突出的几种叙事诗种类,共同表现了诗人的理性体认关于叙事方式的改造。

纪事是宋诗叙事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

诗歌纪事以一种杂记的形式记录事件中的某些重要现象、重要片断或重要场景,并藉由这些现象、片断、场景及其组合来反应事件的整体。

诗歌纪事拥有片断性的特点,并且包括着纪实的特征。

以诗纪事的观点在宋朝获得了加强。

宋朝诗人擅长抽取与事件有关的片断以表现局势,透过细小的纪事片断来贯注诗人的思想感情、获得厚重的叙事成效。

“诗史”观点在宋朝成熟,并且付诸创作实践,浮现了很多可谓“诗史”的作品,成为宋诗纪事的重要成就之一。

2宋朝叙事诗的发展研究诗歌叙事必定会思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诗与事的关系。

事在诗歌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在不一样表现形式中所占有的重量有所不一样。

此中,事与诗联合得最为密切的表现形式是叙事诗。

叙事诗是以事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叙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诗歌。

事在叙事诗中有着不行或缺的地位。

诗歌的叙事性在叙事诗中表现得特别集中。

叙事诗的发展变化,能够表现诗歌叙事的整体动向。

语文古代诗词的欣赏与评析

语文古代诗词的欣赏与评析

语文古代诗词的欣赏与评析古代诗词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人的情感。

通过欣赏和评析古代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语文修养。

本文将以《诗经》、唐诗和宋词为例,探讨古代诗词的欣赏与评析。

一、《诗经》的欣赏与评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约有300多首古代诗歌。

这些古代诗歌多以婉约的语言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其中有丰富的爱情、家国之情以及对自然的描写。

诗经中很多诗歌是用叙事的方式表达感受,读者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背景、写法和意境,深入理解其中的情感。

以《关雎》为例,这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诗歌,通过对鸟儿的叫唤和对方的描述,表达了诗人之间的相思之情。

读者可以从诗歌中感受到诗人深情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可以欣赏到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的巧妙之处。

二、唐诗的欣赏与评析唐诗以其短小精悍、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古代诗词的巅峰之作。

唐代文化繁荣,诗人们涌现出诸多优秀的作品。

唐诗以抒发个人感受和社会现实为主题,形式多样,包括绝句、律诗等等,每一首诗都充满了韵味和深度。

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这是一首表达对逝去友人的悼念之作。

诗中以夜晚登高的情景为背景,通过对山水风景的描绘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对友人的思念。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通过分析杜甫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对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宋词的欣赏与评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细腻婉约的文风,以及对爱情、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描写而著称。

宋词的特点是意境深远、抒情含蓄,每一首词都能令人陶醉其中。

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这是一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词作。

苏轼以抒发对当时社会动荡的忧虑为主题,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和对身世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矛盾情感。

读者在品味这首词时,可以欣赏到苏轼对江南风景的细腻描绘,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综上所述,通过欣赏和评析古代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语文修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嘿,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我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那些独特感受。

就说前段时间吧,我去参加了一个古文化的活动。

在那活动里,我可真是大开眼界。

当时,我走进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院,里面坐了好些个对古代文学痴迷的人。

有个白胡子老头,那精神头儿可足了,正摇头晃脑地念着李白的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眯着眼,声音洪亮得很,那股子陶醉劲儿,就好像他自己就是李白。

旁边一个年轻姑娘,轻声细语地跟我们分享她对王维山水诗的理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她那温柔的样子,仿佛真的置身于那宁静的山水之间。

我呢,就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时不时插上两句自己的感受。

有人说古代诗歌散文就像一扇穿越时空的门,能让我们看到古人的喜怒哀乐。

这不,就像我在那小院里的经历,不同的人,对古代诗歌散文有着不同的感悟和喜爱。

回过头来想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啊,真是咱们文化里的宝贝。

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咱们的心灵。

怎么样,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单元说明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教学目标一、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小品文一类文章的性质,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

二、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单元说明本单元所取角度是古代散文中最能显示其纯文学特征的一些方面。

如形式新颖生动,不拘一格,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等等。

这些特征,散文较其他文体可以体现得更为充分一些。

本书第四单元指出,作为文学作品,诗与文俱重形象,但各有其特征。

文写得具体,贴近生活与自然的本来面貌,而诗倾向于主观,富于想像,境象和情思都升华得更高远一些。

文在章法字句方面不受什么限制,用笔灵活,叙述描写生活过程及其面貌,可以更为灵活细致,在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表现生活气息、特征方面,便于发挥其优长,因而也更容易显得生动而有情趣。

贴近生活,机动灵活,富有情趣,在体现这种艺术特征方面,古代散文从不自觉到自觉,有其发展过程。

先秦著作中,如《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晏子春秋·晏子使楚》《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等,都富有生活情趣,但一般不是独立成篇,而是哲学著作和史学著作中作为例证和穿插的小故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文学的观念比以前自觉了,作家笔下已有独立表现某些有情趣的生活片断与言谈的短章,但数量较少,倒是刘义庆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大量记述魏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行,受到历代的喜爱与推崇。

唐宋两代是中国散文发展的高峰期,种种不拘形式,风趣活泼,写人写事,包括带有议论的篇章,在记、序、跋、书信、随笔、杂文、短赋中,都有大量佳作。

尤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独创性上,都堪称典范。

到了封建时代后期,随着思想的解放、市民意识的上升,以及封建文学的转型,顺着杂文一路,于晚明时期,掀起小品文创作热潮。

从袁宏道兄弟、钟惺、谭元春,到张岱等人的创作,在短小精练、追求鲜活,表现当时生活风尚与情调,个人化、生活化、写实求真等方面,更为自觉,同时也有厚重不足、稍嫌俚俗肤浅的趋向。

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六大艺术体裁

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六大艺术体裁

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六大艺术体裁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体裁。

这些体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六大艺术体裁,分别是诗歌、散文、小说、戏曲、辞章和笔记。

首先,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艺术体裁之一。

中国古代的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其特点是形式简练、意境深远。

诗人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杜甫的《登高》一诗,通过描绘登高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思考和关切。

其次,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与诗歌相比,散文更注重文字的流畅和叙述的连贯。

中国古代的散文以骈文和辞章为主,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如政治、哲学、文化等。

散文既可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可以讨论社会的问题和人生的意义。

例如,韩愈的《师说》一文,通过对师生关系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的思考和主张。

第三,小说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学体裁。

中国古代的小说以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红楼梦》和《西游记》等。

小说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情节吸引读者,同时也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例如,《红楼梦》通过描绘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的爱情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悲剧。

第四,戏曲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和表演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的戏曲有京剧、豫剧、越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

戏曲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唱腔的传唱,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给观众,同时也承载了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例如,京剧《红楼梦》以其精湛的表演和优美的唱腔,将《红楼梦》的故事搬上舞台,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第五,辞章是一种以修辞和议论为主的文学体裁。

中国古代的辞章以骈文和骈辞为主,通过修辞手法和议论技巧,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智慧。

辞章既可以用于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可以用于讨论社会的问题和政治的观点。

漫谈古诗词

漫谈古诗词

漫谈古诗词俏生生的古诗词,一句比一句美。

当个中国人真好,守着5000年宏伟的历史文明,读不尽的好书好诗,吃不完的各种美食,甚至有可供选择和模仿的无数种人生模式。

壹有为诗丧命的,就是写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刘希夷。

出自《代悲白头吟》里的这两句话,被舅舅宋之问看上了,他死活不给,就被舅舅派人用黄纸闷死了。

有因为写诗出家的,就是写了是个中国人就会背的“鹅、鹅、鹅”的骆宾王。

谁让他不开眼,写诗骂武则天,老老实实咏鹅多好。

据清朝李汝真的小说《镜花缘》,武则天是“按月天心狐狸精”转世下凡。

隋朝皇帝去玉皇大帝那里告状说,李氏本是隋朝臣子,忤逆谋反,又屠戮生灵,所以要坏他们的江山,于是,玉帝就派了这只狐狸下凡,坏李家江山几十年。

也有年少之时就写出极品好句可是却英年早逝的,不慎落水的王勃和他流传千古的《腾王阁序》(虽然不是诗,是文,却的确是牛到家的好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有一首诗“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还有孤魂野鬼一样的陈子昂,谁让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呢,他是破除雕龙画凤的“沈宋体”的先驱,开创了唐代健朗清新的新诗风,元好问评价说“合著黄金铸子昂”。

说到元好问,他之所以出名还多多少少借了李莫愁的光。

杀人女魔一回头,轻吟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们听了也忍不住惜之怜之。

元好问当初写这首诗时却不是感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而是两只大雁,一只被人射死了,另一只绕着尸体盘旋悲鸣不已,然后一头撞死了。

说到死,又有谁比当了皇帝让人逼死的李煜可怜?南唐被北宋灭了的时候,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年轻的皇帝一下子成了监下囚,后来就被宋太宗赐毒酒毒死了。

李煜是我的最爱之一,我的最爱是李白、苏轼、李煜。

耳闻目详,三岁就学着背诵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赏析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赏析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赏析1.理解钱氏的通作为学者散文的一家,钱钟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袁良骏《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梁实秋、钱钟书、王了一》(北社会科学199801)认为学者散文主要不是用来表情,而是用来达意。

学者散文主要是以理服人,以知启人。

第二个主要特点是它的极强的逻辑性。

它要靠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来达到服人、启人的目的。

它之所以不是论文而是散文,乃在于它之说理议论不是枯燥的三段论法,而是艺术的谈笑风生。

所以,学者散文的第三个特点是幽默风趣,甚至机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甚至大笑捧腹。

学者散文往往自称或被称为小品文,正因为它的幽默风趣使然。

这种幽默风趣,是知者的幽默,知者的风趣,品味比较高雅,绝无那种插科打浑的俗气。

以上的三个特点,正是学者散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它区别于一般散文的根本之点。

傅德岷《世纪之交:中国散文的风景》(当代文坛199704)说,学者散文有着丰厚的学识、卓越的识见、高超的文字功底。

这类散文熔历史、哲学、音乐、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于一炉,但又不是“吊书袋”,而是把典故资料融于行文之中,文采斐然,深沉凝重,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

并且学者散文还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

即用现代眼光、现代观点、现代意识去追溯历史文化的足迹,思考当今,从而提出醒世警人的见解来。

如果我们用以上的观点来评述钱钟书的《谈中国诗》,那是最恰当不过的,能够说,钱氏散文对于以上的每一条都十分符合。

对于这样的特点,我们给他概括了一个“通”字。

一是通古今。

二是通中外。

三是通学理。

(1)通古今。

从文章里我们能够看到,钱钟书的视野是十分开阔的。

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中国诗人成长的特点,中国诗的本质特征,中国诗人心目中的诗是什么,中国诗人是怎样写诗的等等问题,钱钟书都明了于心,充分显示出一位大学者的文化素养。

如关于诗的历史,钱钟书的看法与其他人就不同。

他认为中国没有史诗,而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古诗词鉴赏漫谈

古诗词鉴赏漫谈

古诗词鉴赏漫谈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拥有美丽的文字,更隐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生活的点滴都尽情地展示在大家面前,用文字触动大家的心灵,把我们带到古往今来的一个梦幻的地方。

鉴赏古诗词,不仅要认识到其中的文字,更要了解它的文化底蕴。

古人创作古诗词时,是以其时期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为背景,着眼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将其内涵借用文字来描绘出来的。

古诗词是文学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中心,而在鉴赏古诗词时,必须了解其历史渊源,以士别三旗、朋友结伴、礼俗礼仪等来剖析其中的文字与历史,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之中的文字及其历史意义,以便能够准确把握其中的文字,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

古诗词也是国学的重要体现。

一首古诗不仅拥有精湛的文字技巧,还充满了智慧的思想精华。

出自名家之手,不仅充满抒情思想,更有深邃的理性思考。

它以文学语言精练的描写、调动的技巧,把人生的喜怒哀乐、感情的深浅及自然的千变万化现出来,让人们能够透过古诗词里的文学思想,来勾勒内心深处的智慧洞察,体会到它背后隐藏的历史情怀及文化精髓。

另外,在鉴赏古诗词时,也可以结合当下的时代文明,以古为鉴,联系自己、时代、历史等,来把握古诗词洋溢着深刻韵味的文字,以及隐藏在其中的灵动思想,让古诗词的思考能够结合自己的时代,更加准确有效地运用其中的思想来照亮我们的未来之路。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源泉,也是心灵的宝藏,鉴赏古诗词,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也是一段美丽的旅程。

相信只要我们以心灵的眼睛去看待古诗词,加深对其中的文字及文化底蕴的理解,来感受文学之美,以古诗词里洋溢着中国文化底蕴的思想来照亮前行之路,相信古诗词一定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去感受中国文化的精髓,品味中国文化的深邃之处,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一种无穷的安慰。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一、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古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歌谣和祭祀歌曲,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诗歌体裁。

古代诗歌主要以山水、爱情、宴会等内容为题材,表现出了古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热爱和描绘。

最早的古代诗歌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诗经》,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之后,随着各个朝代的更替,古代诗歌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体裁,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这些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歌各有特色,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和社会文化。

二、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特点而广受赞赏。

首先,古代诗歌注重节奏和韵律的表达。

它使用平仄和押韵来达到一定的韵律美,让诗歌更加动听。

其次,古代诗歌注重意境的表达。

古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来传递诗歌的意蕴,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最后,古代诗歌注重表达方式的简洁明了。

古人善于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思想,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三、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古代诗歌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代表作品,下面列举一些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领略一下古代诗歌的风采:1.《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诗人的个人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出一种深邃的意境,给人以静谧和思考的感觉。

2.《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名篇之一,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示了古人壮志凌云的豪情和向上的追求。

3.《水调歌头》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词是宋代文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词人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宇宙的思考,表达出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追问。

四、古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古代散文是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与古代诗歌一样,它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漫谈传统诗词

漫谈传统诗词

漫谈传统——古诗词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古而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代表着高品位的文学趣味。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自此,诗歌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迹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足见诗词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词作为最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和人们对于生活中最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现着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

诗词作为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几乎见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譬如《毛诗.大序》中所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壮志未酬的苦闷,游子思乡之愁,游览名胜的畅快,良人不归的闺怨......这种种情思都借助诗词来表达和倾诉,诗词承载着文人墨客笔下那欲诉不能、欲言又止的细腻心思。

同时,也作为古代文人之间互相往来唱和结交的一种交流手段,诗词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的追逐,也经受了若干年的考验,是得到广泛认同的美,是具有内涵的、深刻的美,它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和意境美等等。

引导人们品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文化瑰宝,从其意境中认识美、感受美、领悟美从而让他们自己能辨别美、创造美,从而使得人类的审美能力得到正确引导和培养。

美,也可以留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雅之美;可以体会“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慰;也可以感受“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惆怅;可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而拍手称快,可以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而黯然神伤......古典诗词的美几乎无处不在。

在唐代,诗更是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诗写得好,则可以为官为宦,作诗甚至成为了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标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下面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请参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篇1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一、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论文摘要:中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在浩浩荡荡的五千年中从未断流。

到如今,又有几人不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谁又不知唐诗宋词元曲;谁又不晓李白杜甫。

也许诗歌并未占据中国文坛的每个时期的主宰地位,但不得不说它基本上占据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坛的半壁江山。

在中国古代,文人如果不会作诗都不能称当“才子”的名号。

所以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偷”。

中国古代诗歌描写的方面广阔,人、事、景都是描写的对象。

诗歌不仅仅显示了文人的才华,更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同时还是他们扬名立万进入仕途的一种方式,甚至有时还是聊以谋生的方式。

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不仅仅的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

关键字:中国古代诗歌古代文坛文人一、中国古代诗歌史简述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本文讨论的的是广义上的诗歌。

在历史上,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在中国的文学中,《诗经》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直至现在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

这一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创造了“楚辞”(又称为“楚词”)这一种诗体。

在汉代,被刘向编纂成集,其中不仅包括屈原的作品,还包括宋玉等人的作品。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楚辞》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集合。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

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

我们很熟悉的《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都是乐府诗的代表作品。

乐府诗《上邪》“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被琼瑶缩减成“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后更为人知了,同时也导致很多的人以为缩减后的是原句,造成了误解。

读懂古代诗歌“六入手”

读懂古代诗歌“六入手”

读懂古代诗歌“六入手”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们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美妙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意象意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在古代诗歌中,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叫做“六入手”,它是一种华丽多彩的诗歌形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代诗歌形式,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六入手”的特点和内涵。

“六入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六入手”具有鲜明的音韵特点。

它是以六个字为一句,每句用六个字入韵,因此顾名思义,“六入手”即指诗句以六个字入韵。

这种音韵美使得“六入手”在古代诗歌中独具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振撼。

“六入手”在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的韵律美。

这种诗歌形式一般采用七言绝句或者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六个字,行行入韵,既有韵律美,又有音乐美。

在这种结构的基础上,诗人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丰富的意象和音韵来表达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六入手”在意境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可以通过精练的文字和丰富的意象来表现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六入手”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那种深刻的感悟和高尚的情操,用简练的文字和深刻的意象来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人心驰神往,久久难忘。

“六入手”在诗歌题材上具有丰富的内容。

古代诗歌以写景、咏史、抒怀、议论为主要内容,而“六入手”诗歌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内心世界的表现。

它可以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也可以展现诗人对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的评说,以及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与冲突的思考。

“六入手”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能够给人以全面的思想和情感的感受。

“六入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贵艺术宝藏,它以其独特的形式、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在古代诗歌史上独具风采。

通过对“六入手”这一古代诗歌形式的深入了解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精髓和魅力,感受到古代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和灵感创造力,使我们对古代诗歌有着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六)
语文综合文摘
3.秋波
女人之美,焦点在眼睛。

晋代大艺术家顾恺之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就是强调美目的重要性。

古代诗歌中对美女眼睛的描写很多,形容眼睛的明亮,常用秋波之类的说法,如《诗经·郑风·野有蔓草》的“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扬”是“明”的意思,“婉”即“美好”,这句诗就是形容美女水汪汪的眼睛明亮传神,《诗集传》云:“清扬,眉目之间,婉然美也”。

《楚辞·招魂》的“娭光眇视,目曾波些”,目光如层层水波一样,表示眼睛的灵动。

这类说法还有很多,宋玉《神女赋》“眸子炯其精郎兮,多美而可视”、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和“转眄流精”、陆机《日出东南隅行》“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文选》傅毅《舞赋》“目流睇而横波”、元稹《崔徽歌》“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温庭筠《南歌子》“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晏几道《采桑子》“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等,分别用流眄、横波、琉璃瓶、秋水、明珠等比喻明洁而灵动的眼睛。

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剪”字非常传神,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仁剪秋水”、韦庄《秦妇吟》“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柳永《河传》“愁蛾黛蹙,娇波刀剪”等,都是借用白居易的说法。

美目顾盼生姿,更增美女媚态。

《卫凤·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被方玉润赞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此二语,绝唱也”(《诗经原始》)。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陶渊明《闲情赋》“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等,也都是描写美目光彩之魅力的千古名句。

《楚辞·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余兮善窈窕”和司马相如《美人赋》“睹臣迁延,微笑而言”,表现女子对男子动情,用眼色来勾引;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和花间词人顾夐《应天长》“慢转横波偷觑,敛黛春情暗许”,讲怀春少女斜眼偷视,娇羞可爱。

李后主《菩萨蛮》更进一步:“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秋波流转,勾魂摄魄,有难以抗拒的诱惑,正如《西厢记·惊艳》中说的:“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

周邦彦有一首专咏美人眼睛的《看花回(越调)》,描绘种种眼姿,同类词不多见:
秀色芳容明眸,就中奇绝。

细看艳波欲溜,最可惜微重,红绡轻帖。

匀朱傅粉,几为严妆、时涴睫。

因个甚、底死嗔人,半饷斜眄费贴燮。

斗帐里、浓欢意惬,带困时、似开微合。

曾倚高楼望远,自笑指频[目闰],知他谁说。

那日分飞,泪雨纵横光映颊。

揾香罗,恐揉损,与他衫袖裛。

4.蛾眉
眼睛和眉毛难以分开,实际上,古诗中对女性身体的描述,关于眉毛可能是最多的。

女性画眉有一个悠久的传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说文》解释“黛”字为“画眉也”,“黛黑”指的是用青黑色颜料画眉。

《妆台记》载有自汉至唐的宫中各
种眉式,尤其提到:“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细长,人谓之仙娥妆,齐梁间多效之”,可见画眉是宫女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梁简文帝萧纲《美人晨妆》诗云:“北窗向朝镜,锦帐复斜萦。

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

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南朝《子夜歌·吴歌》云:“芳萱初生时,知是无忧草,双眉画未成,那能就郎抱”,没有画眉就不能出来见人,更不让情郎亲近,反映出画眉的重要性。

宫内的新花样常常带动民间时装潮流,《后汉书》录的东汉童谣云:“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说明汉朝时“广眉”就已在民间流行。

眉毛的细长和弯曲两个特点,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蛾眉”,蚕蛾的触须细长而弯曲,故称。

《诗经·卫凤·硕人》“螓首蛾眉”、傅玄《有女篇·艳歌行》“蛾眉分翠羽,明目发清扬”、和虞《记室骞古意》(《玉台新咏·卷五》)“清镜对蛾眉,新花映玉手”、张祜《集灵台》“淡扫蛾眉朝至尊”,白居易《感故张仆射诸妓》“黄金不惜买蛾眉”、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顾夐《玉楼春》“枕上两蛾攒细绿”等等,都是赞美蛾眉。

比喻眉毛细长和弯曲的说法还有不少,常见的是“月”、“柳”等字眼。

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的“遂乃红唇写朱,真眉学月;美目艳起,秀色烂发”、杜牧《闺情》的“娟娟却月眉”、晏殊《浣溪沙》“鬓蝉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晏几道《菩萨蛮》的“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等,都是写月眉。

白居易《长恨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李商隐《和人题真娘墓》的“柳眉空吐效颦叶”、唐·赵鸾鸾《柳眉》的“弯弯柳叶愁边戏”、韩偓艳诗《复偶见三绝》里的“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温庭筠《更漏子》的“眉浅淡烟如柳”、唐玄宗梅妃江采萍所做的“柳叶双眉久不描”等,写的都是柳眉。

唐太宗有一个妃子徐惠(徐贤妃),聪明伶俐,八岁就入宫,她有一首《赋得北方有佳人》,其中有句“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韦庄《女冠子》词写情人在梦中相会,描写女子的娇艳,有“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唐·王衍《甘州曲》写妓女也用“柳眉桃脸不胜春”来形容其妩媚。

眉峰的形状千变万化,别的画眉方式还有很多。

唐朝的画眉之风与唐诗一样,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据唐·张泌《妆楼记》载,唐玄宗曾命画工作《十眉图》,十种眉分别为:鸳鸯、小山(远山)、五岳、三峰、垂珠、月棱、分梢、涵烟、拂云、倒晕。

《西京杂记》载“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后人就常用“远山”、“春山”等来表
现眉峰。

远山眉就是一种长眉,最为流行。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眉敛远山青,鬟低片云绿”、韦庄《荷叶杯》“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牛峤《酒泉子》“眉学春山样”、顾夐《遐方怨》“嫩红双脸似花明,两条眉黛远山横”、柳永《玉蝴蝶》“翠眉开、娇横远岫,绿鬓亸、浓染春烟”、晏几道《菩萨蛮》“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等等,写的都是远山眉。

“花间鼻祖”温庭筠相貌不扬,有个“温钟馗”的外号,但他人丑词艳,善于描绘女人的姿色、风情,有很多描写女人眉毛的词句,如“眉黛远山绿”、“宿妆眉浅粉山横”、“黛眉山两点”等。

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的“双眉画作八字低”,李商隐《蝶三首》其一的“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写的是八字眉,又称鸳鸯眉。

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之三有“剩看新翻眉倒晕”,晏几道《蝶恋花》有“倒晕工夫,画得宫眉巧”,都是写倒晕眉。

《十眉图》流传甚广,苏轼《眉子石砚歌赠胡訚》诗有“君不见成都画手开十眉,横云却月争新奇”;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怀念亡妻的《齐天乐·洗妆台怀古》中也有“冷艳金消,苍苔玉匣,翻书十眉遗
谱”。

明清之际的戏曲家徐士俊曾作《十眉谣》描写眉式,其咏“小山眉”曰:“春山虽小,能起云头;双眉如许,能载闲愁。

山若欲语,眉亦应语。

”南宋刘克庄的《清平乐》,可为“眉亦应语”一句话做个注脚:
宫腰束素,只怕能轻举。

好筑避风台护取,莫遣惊鸿飞去。

一团香玉温柔,笑颦俱有风流。

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