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历史,民族,历象部分整理
山海经资料
山海经资料:《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
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
原共22篇约32650字。
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1-2]《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1-3]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4],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名人读山海经的感受: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山海经》的评价是:盖古之巫书.《山海经》是鲁迅渴慕已久、心心念念的。
《山海经》之于鲁迅,不是猎奇(有画的《二十四孝图》被他厌恶),不只是知识(他没有成为地理学家或医药学家,或专门研究古典文化的学问家),而是促其精神成长的“宝书”。
《山海经》中的英雄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反映了古代英雄们与自然、社会的强大力量抗争的故事。
《山海经》
地理环境描述
鹊山
共六座山,主要分布在东海之滨,山势高峻,多森林和怪石。
南次二山
共十二座山,分布在鹊山以南,主要地形为山地和丘陵,有丰 富的矿产资源。
南次三山
共十六座山,分布在南次二山以南,地势较为平缓,多河流和 湖泊,生态环境较好。
重要动植物资源
《山海经·南山经》中描述了许多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如鸟类 中的鸾鸟、凤凰、象鸟等,兽类中的豹、熊、老虎等,以及 鱼类、蛇类、草木等。
文化价值
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特点。
03
《山海经·南山经》
概述
1
《山海经·南山经》为中国古代地理著作,主要 描述了南方三个山系的自然风貌和神话传说。
2
南山经分为三个山系,分别是鹊山、南次二山 和南次三山,共有三十八座山,这些山的位置 和方向在现实中均有对应。
3
《山海经·南山经》的语言风格以四言为主,内 容结构较为简单,主要包括山川、动植物、矿 产等自然资源的描述。
01
02
03
动物资源
记录了多种珍稀或具有代 表性的动物,如白虎、朱 雀等;
植物资源
介绍了多种具有象征意义 的植物,如桃树、竹子等 ;
生态特点
描述了这些动植物的生态 环境及特点。
奇异事件及神话传说
奇异事件
记录了一些神奇的自然现 象,如地震、陨石等;
神话传说
涉及多个著名神话传说, 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
神话传说
涉及了许多神话和传说故事,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这 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信仰和文化传统,也为研 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海经》
《海经》是《山海经》的另一重要部分,主要描述了东海、南海、西海等海域的神奇景象 、神话传说和异国风情。
山海经的知识整理
山海经的知识整理
山海经是一部古代地理、民俗、神话、动植物志的百科全书。
编纂时代约在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所记载的内容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
以下是对山海经中一些知识的整理:
1. 地理:山海经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地理信息,包括山川、水域、洞穴、岛屿等。
其中,东海、南海、北海、西海四海与周边国家、岛屿之间的地理关系相当准确。
2. 民俗: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各种神怪、异兽,与古代人民的生
活密切相关。
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神话传说,以及飞禽走兽、水族百态等,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3. 神话: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如伏羲、女娲、神农、轩辕等人物的传说,以及关于天地开辟、封神、神仙等方面的故事。
4. 动植物志: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动植物种类众多,包括龙、凤、麒麟等神兽,以及鳄鱼、黄鼠狼、金钩鼠等各种动物。
同时也包括芝草、灵芝、仙人掌等各种植物。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其中记载的知识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文化。
- 1 -。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简介《山海经》是先秦典籍中包含了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地理、民俗、民族、物产、医药等多种资料的小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地理人文志。
它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部奇书,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记叙神奇的人物、灵异的禽兽、域内园林、海外仙山,还有奇珍异宝……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幅神奇的远古生活图卷。
《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的神话传说,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以外,还有很多大家不熟悉的内容,如祭山的仪式、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
这些传说为我们研究古代的宗教和部落之间的战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材料;书中记载各种奇思妙想、世界奇观,是后世乃至于今天的文学家、艺术家获得创作灵感的宝库。
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就把阅读《山海经》当做一种精神享受,他说在春夏之交,静坐南窗下,“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是人生乐事。
《山海经》全书18卷,约31000字。
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卷和海外经4卷作为一组,海内经4卷作为一组,而大荒经4卷以及书末海内经1卷又作为一组。
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纲目分明。
山经以山为纲,分南、西、北、东、中五个山系,以道路和方向互为经纬,有条不紊地叙述了每座山的地理位置、走向及山中树木和物产,详细记载了矿产的分布,并对其颜色、光泽、硬度等详细说明,还记载了各种动植物的形态及药用价值。
在叙述河流时,说明了其发源、流向以及主要水系和支流的分布情况。
该书按照地区记录事物,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是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
古人一直把《山海经》当做真实的历史来看待,这本书是中国历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
但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很多记载无法考证,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对于远古的历史有了比古人更清晰的认识,我们知道许多动物的历史可以远溯到几万年以前或是几十万年以前,现代科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地理书。
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全书18篇,约31000字。
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
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
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
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
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
《山海经》是鲁迅渴慕已久、心心念念的。
《山海经》之于鲁迅,不是猎奇,不只是知识,而是促其精神成长的“宝书”。
《山海经》中的英雄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反映了古代英雄们与自然、社会的强大力量抗争的故事。
这些故事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大无畏精神,是我们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就有取材于神话故事的《理水》、《补天》和《奔月》。
无疑,鲁迅,我们的民族之魂,他从《山海经》中汲取了足够的养分。
所以,他一生视之为“宝书”。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说《山海经》“盖古之巫书”,又在《汉文学纲要》中说“盖以记神事”。
足以证明《山海经》是一部极具神话研究价值的古书。
《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也许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而《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又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历史。
山海经简介_百度百科
《山海经(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
山海经介绍
山海经介绍《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一部记载了丰富神秘的神话传说和奇幻生物的古籍。
这部古代文献虽然早已成书,但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神奇的想象力至今仍然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
本文将着重介绍《山海经》的历史背景、内容概要以及对古代文明的影响。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对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和人类心理的理解和幻想的集中体现。
全书共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分别记载了中国境内山川和海洋的典故传说以及各种神奇的生物形态。
《山经》中的内容侧重于描绘和记录中国古代各个地域的山川,以及与之相连的神话传说。
其中包括了四维国、方壶、铁铸人、大发、赐福人等许多奇特的事物和形象。
这些丰富多样的神怪形象和寓意丰富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国古代民众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幻想。
《山经》对于古代人们来说,是一本无比神秘的书籍,它记录了人们想象中的奇幻世界,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骚客的创作灵感之源。
与《山经》相呼应的是《海经》,它是对中国古代各个海洋的传说和记载。
全书按照地域划分,详细描绘了东海、南海、黄海等各个海域的奇异事物和神话传说。
比如记载了东海中的黄鲂、豪鱼、黄鳝等奇异生物,南海的乌州、雷泽等奇特地貌。
这些神怪和传说丰富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幻想。
《山海经》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古代神话故事和奇异生物的古籍,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它所揭示的神话传说背后蕴含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人文地理和神话宗教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山海经》中记载的地理知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人文地理有着重要意义。
它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各个地域的山川地貌和生态环境,不仅提供了古代地理学研究的珍贵资料,还为今人重构古代地理知识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神话传说和奇异生物的描绘为研究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和神话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丰富多样,包含了封神榜、蚩尤之战、炎帝神农氏等众多的神话故事。
《山海经》读书笔记
《山海经》读书笔记《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神话传说的古籍,其内容涵盖了上古社会的诸多方面,包括地理、天文、历史、神话、动物、植物、矿产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内容的丰富与独特,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遗产。
以下是《山海经》各章节内容总结:第一章:《南山经》,这一章主要描述了南方的一系列山系,以及山中的神仙、怪兽和神奇植物等。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火鼠”和“水猿”,传说中它们是上古神话中的神兽,拥有神奇的能力。
第二章:《西山经》,这一章主要描述了西方的一系列山系,以及山中的神仙、怪兽和神奇植物等。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白虎神兽”,它被视为能够驱邪避凶的神兽。
第三章:《北山经》,这一章主要描述了北方的一系列山系,以及山中的神仙、怪兽和神奇植物等。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天狗”和“冰夷”,它们被视为拥有神奇力量的神兽和河神。
第四章:《东山经》,这一章主要描述了东方的一系列山系,以及山中的神仙、怪兽和神奇植物等。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金翅鸟”和“天马”,它们被视为能够带来好运的神兽和神鸟。
第五章:《中山经》,这一章主要描述了中原的一系列山系,以及山中的神仙、怪兽和神奇植物等。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火麒麟”和“水龙”,它们被视为能够带来祥瑞的神兽和神兽。
《山海经》的各章节内容都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山海经》的地理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所描述的地理环境、山川河流、奇异国度等,都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
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那个远古的世界。
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上古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1.地形地貌:书中详细描述了各地的地形地貌,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沼泽、沙漠等各种地形。
2.山系:书中描述了多个山系,如《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每个山系中又包含多座山,这些山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特点。
山海经的内容介绍
山海经的内容介绍【盘古开天】山海经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盘古开天。
据传,在混沌初开之时,天地尚未分离,一切都是一片模糊。
于是,盘古诞生了,他手持斧头,一刀劈开了混沌,天地顿时分开,天成了天空,地成了大地,万物开始有了形态。
【女娲造人】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山海经中记载了关于女娲造人的传说。
相传,在人类诞生之前,世界上只有妖魔鬼怪,人类尚未出现。
女娲觉得世界太过寂寞,于是用五彩石捏了一些泥土,吹了口气,泥土变成了人形。
这就是人类的起源。
【蚩尤与黄帝之战】蚩尤与黄帝之战是山海经中的一段史诗般的故事。
相传,蚩尤是蛮夷部落的首领,他率领众多的兵士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
黄帝作为中原的领导者,率领军队与蚩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最终,黄帝战胜了蚩尤,确立了中原地区的统治。
【大禹治水】山海经中还记载了另一个重要的传说——大禹治水。
相传,古代中国频繁遭受洪水的侵袭,百姓生活在水患之中,无法安定。
于是,大禹被推举为治理洪水的领导者。
他辗转于各地,修筑堤坝,开凿河道,最终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为人民带来了安宁和丰收。
【鲛人】山海经中还记载了一些奇特的生物,比如鲛人。
鲛人是半人半鱼的生物,上半身是人,下半身则是鱼尾。
据说鲛人生活在大海深处,常常出现在海上,引来无数人的好奇和向往。
【火焰山】火焰山是山海经中一个著名的地理景观,位于西域。
据说火焰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因为山上火焰不断喷薄而出,所以被称为火焰山。
火焰山火焰熊熊,烈焰蔓延,给人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琼楼玉宇】山海经中还记载了一些神话中的宫殿建筑,比如琼楼玉宇。
琼楼玉宇是指由宝玉、珍珠、琼瑶等珍贵材料所建造的宫殿。
这些宫殿华丽富丽,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不死鸟】山海经中还记载了一些神话中的动物,比如不死鸟。
不死鸟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拥有永生不死的能力。
据说不死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焚身重生,所以被称为不死鸟。
山海经知识点归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山海经知识点归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献之一,记载了大量关于神话传说、地理描写和怪异生物的内容。
它是一部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历史、宗教以及社会风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山海经》的起源与特点、神话传说和地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探讨。
通过对《山海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以及它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会围绕着山海经这一古代经典文献展开讨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山海经的基本情况,介绍文章结构和阐明我们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探讨山海经的起源与特点,深入解析其中的神话传说以及地理描写,为读者呈现出这一古老文献的丰富内涵。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山海经的历史价值进行思考,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在当代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山海经的知识点及其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这一经典文献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1.3 目的目的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山海经》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山海经》这部古代经典著作的内容和特点。
通过对《山海经》起源与特点、神话传说、地理描写等方面的探讨,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探讨《山海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在当代的价值。
希望读者能通过本文对《山海经》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探寻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2.正文2.1 山海经的起源与特点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献,编纂于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是一部记载丰富的地理、历史、民族等方面资料的书籍。
山海经共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描述了古代中国的地理形貌和神话传说。
山海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但真正成书并流传下来的版本是在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
据传说,山海经最早由黄帝时期的神农氏所撰写,后来陆终传承发展,终于成书。
山海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的内容:山海经中包含了丰富的地理描写、神话传说、神祇图谱等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山海经的简介
山海经的简介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地理著作之一,历史悠久,文献繁多,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
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是秦朝皇帝嬴政的政治著作,由御史大夫、战略家项羽编写,是关于中国的首部地理著作,最初叫做《山海图谱》,后来又被称为《山海经》。
《山海经》共分为三篇,分别是“山”、“海”和“国家”三部分,共500余篇,内容涉及中国西南各地的宗教、少数民族、地理、气候、资源、古迹等方面。
在其中,“山”部分描述了全国各地,以及特别重要的山脉,“海”部分介绍了中国各个港口及沿海地区,而“国家”部分指的是中国的山川、河流和湖泊,还介绍了中国的大城市、重要的政治中心以及古代的地名。
《山海经》对中国历史非常重要,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它是中国最早的地理文学著作,它将整个中国描绘成一张全景图,描述了中国地理景观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揭示了政治、宗教、社会等等的发展历史,是比较详细的中国历史文献,这是当时主流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历史、地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山海经》也出现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如古代的诗歌、小说、戏剧等,也引用了它的内容,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这些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山河景观,都是受到《山海经》的熏陶。
《山海经》被誉为“中国文化瑰宝”,对于我们来说,它讲述的历史,描述的景色,都是传承一种无法替代的文化精神,它不仅是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天中国文化的
宝贵财富。
先秦古籍——《山海经》
先秦古籍——《山海经》先秦古籍——《山海经》2009-01-30 15:17:53| - 回归故里的日志- 网易博客《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地理书。
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全书18篇,约31000字。
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
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
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山海经》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地理博物志,书中除了介绍风土之外,也收录了许多民俗传说,后人可以藉由此书,一窥古人对於大自然的奇妙观点与记录。
《山海经》的作者已难考,但一般咸信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
《史记?大宛传》是目前最早提到《山海经》的著作,司马迁写道:「自张骞使大夏之后,穷河源,恶覩髓谓昆仑者乎?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后来刘向之子刘歆(后更名为刘秀)整理了山海经,并提交《上山海经表》。
刘秀在表中认为《山海经》是夏禹、伯益之作,东汉王充《论衡》、赵煜《吴越春秋》从之,但被后世学者否定。
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为《山海经》是楚人所作,始於战国,成於汉初,这个说法以袁珂为首。
但今日学者亦有不同见解,甚至有说法认为《山海经》是印度行至中国的见闻笔记。
迄今,《山海经》作者之谜仍为学者研究目标之一。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
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
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简介一、背景介绍《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是一部记载了大量神话传说的文献。
它最早的版本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包含了丰富的地理、历史、动植物、神怪等方面的内容。
该书编纂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和保存当时的神话传说,也为后人研究古代审美观念、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二、《山海经》的内容《山海经》主要由山经、海经、疆海经、海外经、疆外经等5个部分组成。
1. 山经山经收录了多处山脉的形状、位置、特征和相关故事,涵盖了中国大部分的山脉。
其中最出名的是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这些山在古代被视为五方的屏障,具有极高的崇拜和神圣地位。
2. 海经海经主要记载了中国周边的海洋、海岛、湖泊等水域地理信息,还包括了一系列神话中的神兽、海怪等。
这些故事丰富多样,形成了中国古代的海洋传说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关于东海龙王的传说,与中国民间信仰密切相关。
3. 疆海经疆海经主要记载了中国的边疆和海外地区的传说。
这些地方包括了西方的夷狄之地、北方的鲜卑和匈奴等,以及南方的百越和夷獠。
这一部分的内容揭示了中国在古代对周边地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展示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族传统。
4. 海外经海外经主要记载了中国古代关于海外地区的传说故事。
这些地方包括了上古时期所谓的东方四岛(蓬莱、方丈、瀛洲、炎灵)以及神话中的仙山、仙岛。
这些故事中的地方被视为神仙们所居住的地方,有着非常神秘和神奇的特征。
5. 疆外经疆外经主要记载了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传说,包括了西方的蛮夷、东方的巴蜀、北方的狄夷以及南方的蛮夷等。
这些地方的人民和风土人情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在《山海经》中得到了详细的描绘。
三、《山海经》的意义《山海经》记录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它是古代神话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和想象,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
通过研究《山海经》,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审美观念、宇宙观和价值观,进一步认识古代的历史文化。
山海经详细讲解(带图)
九凤
《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 曰北极柜。海水北注 焉。有神九首,人面 鸟身,句曰九凤。”
精卫
《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 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 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 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 湮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海外北经》、《海外东经》; 《海内经》包括《海内南经》、《海内西经》、
《海内北经》、《海内东经》; 《大荒经》包括《大荒东经》、《大荒南经》、
《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
《山海经》中的 灵禽异兽
顒 yóng
《南山经》:“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 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 风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 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鸣自号也,见则天 下大旱。”
梼杌 táo wù
《神异经·西荒经》:
“西方荒中,有兽 焉,其状如虎而犬毛, 长二尺,人面,虎足, 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 搅乱荒中,名梼杌。”
当康
《东山经》:“钦山,有兽焉,其状如豚 而有牙,其名曰当康,其名自叫,见则天 下大穰。”
乘黄
《海外西经》:“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 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 之寿二千岁。 ”
饕餮
《北山经》: “钩吾之山其上 多玉,其下多铜。 有兽焉,其状如 羊身人面,其目 在腋下,虎齿人 爪,其音如婴儿, 名曰狍鸮,是食 人。”
混沌
《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 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 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 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 帝江也。”
跂踵 qǐ zhǒng
《中山经》:“又西二 十里,曰 复州之 山 ……有鸟焉,其状如 鴞,而一足彘尾,其名 曰跂踵,见则其国大 疫。”
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之山海经历史-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之山海经历史|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ﻭﻪﻭ虽然由于浓厚的神话色彩,其真实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们毕竟留下了历史的影子。
把几条类似的材料加以比较,有时还是可以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的。
ﻭﻭ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经》中黄帝战蚩尤的记载,剔除其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场古代部落之间的残酷战争。
ﻪﻭﻭﻪﻭ又如《大荒西经》、《海内经》中记载了一个黄帝的谱系:黄帝妻嫘祖,生昌意。
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
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ﻪﻪ(《海内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
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印)下地。
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ﻭﻭﻪ(《大荒西经》)这个谱系具有传奇色彩,具有神谱的性质,但是,它与《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皇甫谧《帝王世纪》基本相同。
ﻭﻭ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之山海经民俗|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这些神话传说除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之外,还有许多是人们不大熟悉的。
ﻭ如《海外北经》中载: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
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
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
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
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
台在其东。
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ﻪﻭ总结:神话还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
ﻭﻪ。
山海经的介绍大全
山海经的介绍大全《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山海经的介绍大全,希望你喜欢。
山海经的介绍《山海经》系古代地理类史书,十八卷,撰者不详。
西汉刘歆校书时,有三十四篇,歆并为十八篇;《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十三篇;今本为十八卷,计山经五,海经十三。
记大小名山五千三百七十,河流大泽三百馀,动物一百二十七种,异国九十五,所载地理、博物、故事、巫术、神话极为丰富,自古号称奇书,影响深远。
近代玄奇小说《镜花缘》,大部分素材即取自《山海经》。
《山海经》所描绘的世界,似乎是以《中山经》所在区域为中心,四周由南、西、北、东山经所在区域构成的大陆,大陆被海包围着,四海之外又有大陆,再外还有荒远之地。
这反映了周秦时期的地理观,是研究地理学思想史的珍贵材料。
《山海经》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从好仙术士郭璞到文学旗手鲁迅,都爱不释手,大诗人陶渊明还写了传诵千古的《读山海经》(十三首)。
聪明的人都十分好奇,并且想象力极为丰富。
《山海经》是为聪明人写的,给聪明人看的。
其中记载的缥缈的仙山与瑞兽,常常为后世所引用,如宋杨亿据《山海经》中关于昆仑之西有群玉之山,是为帝王藏书之府的传说,诗集题作《西昆酬唱集》,言下不无标榜之意。
《山海经》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奇书,内中有无数的奥秘需要我们去探讨,也许有些是永远也解不开的谜。
唯其如此,才使这部书显得特别神秘。
读《山海经》,也越会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山海经》传本较多,除各种单行本外,收入丛书者有《道藏》本、《四库全书》本、《格致丛书》本、《二十二子》本、《百子全书》本、《四部备要》本、《龙溪精舍丛书》本等。
现存最早的注本是晋郭璞《山海经注》。
清郝懿行采前人注释之长,撰《山海经笺疏》十八卷,别为《订论》一卷,贡献甚大。
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集诸家之长而又时有发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
山海经的知识整理
山海经的知识整理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献中一部关于神话传说的经典著作。
这部书的内容囊括了古代人们对于山山水水、瑞兽异鸟、神仙妖魔的传说和想象,被誉为中国神话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中的知识点众多,其中包括地理、生物、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
首先,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如五岳、大荒、海外、瀛洲等。
这些地理特征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大自然的认识和想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利用和开发。
其次,书中记载了大量的生物种类,如神兽、异鸟、妖怪等。
这些生物的形态奇特,神秘莫测,有的被视为吉祥之物,有的则被视为凶猛之兽。
这些生物的传说和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和想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的信仰和文化。
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如古代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祭祀仪式等。
这些知识点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形态和文化特征,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山海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文献,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文化。
通过对于山海经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传统,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和文明的发展过程。
- 1 -。
七年级《山海经》知识点
七年级《山海经》知识点《七年级〈山海经〉知识点》《山海经》是中国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奇书,对于七年级的同学来说,了解其中的知识点不仅能丰富知识储备,还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山海经》的基本情况。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包含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地理知识、文化风俗等内容。
它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其中《山经》主要记载了山川地理、物产资源以及各种奇异的动植物;《海经》则更多地讲述了神话故事、远国异人等。
在《山海经》中,有许多著名的神话人物。
比如女娲,传说她用黄土创造了人类,并在天塌地陷时炼石补天,拯救了苍生。
还有后羿,他力大无穷,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世间万物。
夸父也是大家熟知的神话人物,他为了追逐太阳,不停奔跑,最终渴死在路上。
这些神话人物展现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英雄的崇拜。
书中还有许多神奇的异兽。
比如九尾狐,它长着九条尾巴,据说能给人带来祥瑞。
还有饕餮,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是一种贪吃的凶兽。
穷奇则是一种像老虎又像牛的异兽,喜欢吃人,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这些异兽形象独特,充满了神秘色彩。
从地理方面来看,《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古老的地名和山川。
比如昆仑山,被视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充满了神秘和神圣的气息。
还有不周山,传说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地倾斜。
这些地理描述虽然带有一定的想象成分,但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的认知和探索。
在文化风俗方面,《山海经》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一些部落的特殊习俗、祭祀方式等。
书中还记载了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炎帝的女儿女娃在东海溺亡后,化为精卫鸟,不断衔石填海,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对于七年级的同学来说,学习《山海经》有很多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大家在奇幻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同时,通过了解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文化风俗,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部分第二部分海经卷六海外南经1.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
在昆仑虚东。
羿持弓矢,凿齿持盾。
一曰戈。
①羿:神话传说中的天神。
凿齿:传说是亦人亦兽的神人,有一个牙齿露在嘴外,有五、六尺长,形状像一把凿子。
翻译:羿与凿齿在寿华的荒野交战厮杀,羿射死了凿齿。
地方就在昆仑山的东面。
在那次交战中羿手拿弓箭,凿齿手拿盾牌。
另一种说法认为凿齿拿着戈。
2.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
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
一曰汤山。
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蜼、豹、离朱、【丘鸟】久、视肉、虖交。
【注释】①狄山:山名,具体所指待考。
一说可能是九肾上薿山,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南,相传虞舜葬于此处。
②帝尧:即尧,传说中远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号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
他死后由舜继位。
③帝喾(kù):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之子玄嚣的后裔,居亳,号高辛氏。
④爰(yuán):这里,那里。
⑤蜼(wèi):一种长尾猿。
⑥离朱:传说中的一种神禽。
⑦视肉:一说又叫聚肉,形状像牛肝,长着两只眼睛,从它身上割去一块肉,很快又会长出来。
⑧吁咽:所指待考。
一说指舜。
⑨文王:指周文王,商朝末年周族首领,姓姬,名昌。
他先后征服了邻近的一些部落,为武王灭纣、建立周朝打下了基础。
⑩汤山:山名,指狄山。
(chī)久:鸟名,猫头鹰的一种。
虖(hū)交:所指待考。
应是一种动物。
其:一说应作“有”。
范林:所指待考。
似应指树林或森林。
【译文】狄山,帝尧葬在这座山的阳面,帝喾葬在这座山的阴面。
这座山中有熊、罴、有斑纹的虎、长尾猿、豹、离朱和视肉,吁咽和周文王也都葬在这里。
一说狄山也叫汤山。
一说这座山中有熊、罴、有斑纹的虎、长尾猿、豹、离朱、鸲、视肉和虖交。
这一带有方圆三百里的森林。
卷七海外西经3.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
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
在大运山北。
一曰大遗之野。
【注释】①大乐之野:地名,也叫大穆之野、大遗之野等,具体所指待考。
一说在今四川乐山市一带。
②夏后启:即禹之子启,夏代国君。
传说禹曾选定东夷族的伯益为继承人,禹死后,启自继王位,与伯益争斗,杀伯益,并确立帝位传子制度。
③儛(wǔ):跳舞。
④九代:一说指乐名;一说指马名。
⑤云盖:呈盖状的云,或指一种仪仗。
⑥层:重。
⑦翳(yì):用羽毛做的华盖。
⑧环:玉环。
⑨璜(huánɡ):丰璧形的玉。
【译文】大乐之野,夏代国君启在此举行名为“九代”的歌舞,他乘着两条龙,周围是三重呈带状的云。
启的左手举着用羽毛做的华盖,右手拿着玉环,身上佩着玉璜。
大乐之野在大运山的北边。
一说启举行歌舞的地方是大遗之野。
4.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5.肃慎之国在白民北。
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于此取之。
卷八海外北经6.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
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
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
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
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
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
台在其东。
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7.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
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丘鸟】(鸱)久、视肉。
卷十海内南经8.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
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
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
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卷十二海内北经9.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10.王子夜之尸,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
11.舜夷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
一曰登北氏。
卷十三海内东经12.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
入洞庭下。
一曰东南西泽。
13.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
卷十四大荒东经14.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
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15.有中容之国。
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
16.有司幽之国。
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
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17.有困民国,勾姓而食。
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
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
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
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卷十五大荒南经18.有阿山者。
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穷焉。
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
爰有文贝、离俞、【丘鸟】久、鹰、贾、委维、熊、罴、象、虎、豹、狼、视肉。
19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
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
有渊四方,四隅皆送,北属黑水,南属大荒。
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
20.又有成山,甘水穷焉。
有季禺之国,颛顼之子,食黍。
21.有襄山。
又有重阴之山。
有人食兽,曰季厘。
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
22.有缗渊。
少昊生倍伐降处缗渊。
有水四方,名曰俊坛。
23.有臷民之国。
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
巫臷民朌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
24.有国曰颛顼,生伯服,食黍。
25.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
爰有文贝、离俞、【丘鸟】久、鹰、廷维、视肉、熊、罴、虎、豹;朱木、青华,玄实。
有申山者。
卷十六大荒西经26.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
有人方耕,名曰叔均。
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
稷之曰台玺,生叔均。
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27.有池,名孟翼之攻颛顼之池。
卷十七大荒北经28.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
爰有【丘鸟】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
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璿瑰、瑶碧,皆出卫于山。
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
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
有三桑无枝。
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
29.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有黑虫如熊状,名曰猎猎。
30.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
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革台】,修【革台】杀绰人。
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31.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
32.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
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
叔均乃为田祖。
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33.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
有人名曰犬戎。
黄帝生苗龙,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
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
34.西北海外,流沙之东,有国曰中【车扁】,颛顼之子。
35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
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
有山名曰章山。
卷十八海内经36.黄帝妻雷祖,生昌意。
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
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
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37.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38.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
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39.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40.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41.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
42.帝俊有子八人,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后稷是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大比赤阴,是始为国。
禹、鲧是始布土,定九州。
43.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
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
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44.洪水滔天。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历象部分第一部分五藏山经卷一南山经1.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
无草木,多博石,无玉。
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
卷二西山经2.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
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
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第二部分海经卷六海外南经3.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卷八海外北经4.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
身长千里。
在无【綮糸换月】(启)之东。
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卷十四大荒东经5.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6.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7.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
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8.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山,日月所生。
9.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
有中容之国。
10.有女和月母之国。
有人名曰【上鸟下宛】--北方曰【上鸟下宛】,来之风曰【犭炎】--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卷十六大荒西经11.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注释】①来风曰韦:所指不详。
一说按“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句式,“来风曰韦”前应有“西方曰夷”四个字。
②司:管理,掌管。
【译文】有一个人,名叫石夷,风吹来的地方叫做韦,石夷在西北角掌管着日月运行时间的长短。
12.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13.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14.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
有三泽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
15.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
吴姖天门,日月所入。
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
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16.有女子方浴月。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注释:①女子:指阆竺,今称阆中。
“阆”是苍的濮语读音。
在四川阆中。
②方浴月:统治着游牧氏族。
月,原指月亮氏族,如哈萨克、鞑靼、月氏等,后泛指游牧氏族。
③帝俊妻:指北方的部落。
④常羲:指苍溪部落。
治所在阆竺。
⑤生月十有二:发展为十二个支系。
⑥此始浴之:从此开始管理他们。
浴,读儒。
指治理、管理。
译文:有一个阆竺管理的游牧部落地区。
北方的苍溪部落发展为十二个支系,从此开始管理着他们。
17.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钜,日月所入者。
18.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