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内经_的注家与注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北京 "(((%&F
藏象类。欲知 其 内 , 须察其外, 脉色通 神, 吉凶判矣 , 故 四 曰 脉 色 类 。脏 腑 治 内, 经络治外, 能明终 始 , 四大安矣, 故 五曰经络类。 万事万殊, 必有本末, 知所 先后, 握其要矣, 故六曰标本类。 人之所 赖, 药食为天, 气味得 宜 , 五官强矣, 故 七曰气味类。 驹隙百年, 谁保无恙, 治之 弗失, 危者安矣, 故八曰论治类。 疾之中 人, 变态莫测, 明能烛 幽 , 二竖遁矣, 故 九曰疾病类。 药饵不及, 古有针砭, 九法 搜玄, 道超凡矣, 故十曰针刺类。 至若天 道茫茫, 运行今古, 苞无穷, 协惟一, 推 之以理, 指诸掌矣, 故十一曰运气类。 又 若经文连属, 难以强分, 或附见于别门, 欲求之而不得, 分条索隐, 血脉贯矣, 故 十二曰会通类。” 由于张氏有丰富的临 床经验 (著 《景岳全书》 ) , 加之文字简明 畅达, 注释结合实际, 故影响较大。 张氏 将 《内经》 原 文 分 "% 类 , 较杨上善的分 类方法有所提高, 也扼要得多。
《内经》 著作 2 注解
不打乱 《内 经 》 原有的排列次序, 逐字 、逐 句 、逐 段 或 逐 篇 予 以 注 释 阐 发, 当属此类。注解 《内 经 》 最早者, 当 推梁・全元起的 《素问训解》 。惜早已亡 佚, 现仅能从林 亿 所 校 订 的 《重 广 补 注 黄帝内经素问》 中见到其少数的注释。 现尚存 较 完 整 的 注 本 可 分 为 单 注 《素 问》 与全注 《素问》 、 《 灵枢》 两类。 《素问》 著作 #"! 单注 《黄帝内经素问》 #"!"! 唐・王冰次注的 王冰历时 !# 年整理 《素问》 。 他的 工作主要有两个: 其一 , 将 《素 问 》 重新 并补入 “旧藏之卷” 第七 编 为 #’ 卷 , 卷—— —运 气 部 分 ; 其二, 对全书各篇作 了系统 而 详 尽 的 注 释 ,对 经 旨 多 有 发 挥, 成为后人注释 《素问》 的基础。值得 一提的是, 他的治学态度严谨。 “凡 所 加字, 皆朱书其文, 使今古必分, 字不 杂糅” ( 王 冰 次 注 《 黄 帝 内 经 素 问・ 序》 ) 。可惜的 是 , 在 宋・林 亿 等 校 书 时 已经朱墨不分, 古今杂糅了。王冰注经 宋・林亿等校 正 后 ,一 直 流 传 至 今 , 是 我们今日所见 《素问》 的底本。 《素问吴注》 #"!"# 明・吴昆的 该书是以王冰的二十四卷本为底 本。其特点有二, 一是 凡他认为原文有错简 讹误之处就直改原文 并在注释中加以说 明。这与其他本不敢 改动经文,而仅在注 释中指出其讹误者不 同。二是阐发医理较 深入而不流于空泛。
第!卷
!""# 年 $ 月第 $ 期 !"
中国中医药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 )*+’%$",& -’.,,/0%1*
远教校园
《读 素 问 钞 》 、 明・李 中 梓 的 《 内 经 知 要》 、 清・汪 昂 的 《素 问 灵 枢 类 纂 约 注 》 和沈又彭的 《医经读》 为代表。 《读素问钞》 !"#"! 元・滑寿的 选择性分类研究 《内经》 当为滑寿 所首创。他对 《素问》 反复研究后, 先进 行删繁撮要, 然后再以类相从。他把经 过选择的有 关 内 容 分 门 别 类 地 进 行 编 次, 共分为: 藏象、 经度、 脉候 、 病能、 摄 生、 论治、 色脉、 针刺、 阴阳、 标本、 运 气、 汇萃 !# 类。总的来看, 此分类达到 了钩元提要这一目的。 《内经知要》 !"#"# 明・李中梓的 李中梓选择 《素 问 》 、 《灵 枢 》 二书 的内容加 以 分 类 并 予 以 注 释 ,共 分 道 生、 阴阳、 色诊、 脉诊、 藏象、 经络、 治 则、 病能 $ 类 , 两 卷 。所 选 内 容 数 量 少 但都很精。如论脏腑不选 《灵枢・本输》 便遗漏了五 脏 六 腑 表 里 相 合 的 重 要 问 题; 言望诊不选 《灵枢・五 色 》 则对颜面 部位就会茫然无所 知 ; 谈经络不选 《灵 枢・经脉》 则对手 足 阴 阳 各 经 的 循 行 起 始毫无分 晓 ;而 如 五 运 六 气 等 不 是 急 切所需, 故省略之亦无大害。其所选内 容已足以 概 括 中 医 学 基 础 理 论 ,且 简 炼实用, 故颇受学者欢迎, 流传甚广。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 清・汪昂的 这是一部以 《素 问 》 为主、 《灵 枢 》 为副的选择性分类本,共分藏象、 经 络、 病机、 脉要、 诊候、 运气、 审治、 生 死、 杂论 & 类。其所加注释十之有七选 自王冰、 马莳、 吴昆、 张志聪 ’ 家, 十之 三略陈述自己的意 见 , 或节其繁芜, 或 辨其谬误, 或畅其文义, 或详其未悉, 或置为缺疑, 务令 语 简 义 明 , 故名之为 《约注》 。 《医经读》 !"#"’ 清・沈又彭的 该书是类分中最简明的选本, 分 为 “平 、 病、 诊、 治” 即脏腑、 疾病、 ’ 类, 诊法、 治则 ’ 大 类 。从 实 际 运 用 来 看 , 分类虽不多, 却是很恰当。
!"% 调整篇次分类法
此 种 分 类 法 是 对 《素 问 》 、 《灵 枢 经》 各篇原文的内 容 完 全 不 动 , 仅将其
!" !""# 年 $ 月第 $ 期 第 ! 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远 教 校 园 "#$%&’()
*+,(&%#-’ .(/--01&2+
现 远 程 程 教 教 育 育 现 代 代 远
为详尽, 而 《灵枢》 多论 经 脉 、 俞穴和针 刺, 因此, 马莳所注的 《灵 枢 》 很受人们 重视。又由于马 注 之 前 《灵 枢 》 被人重 视不够, 故马氏注 《灵 枢 》 又被认为是 专门研究 《灵枢》 之启端 , 而其 《素 问 注 证发微》 则并不为他人所称许。正如汪 昂在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 所云: “至 明 始有马玄台之注, 其疏经络穴道, 颇为 详明, 可谓有功于后学。虽其中间有出 入,然 以 从 来 畏 难 之 书 ,而 能 力 开 坛 坫, 以视 《素问》 注, 则过之远矣。” 《素 问 集 注 》 和 《灵 !"!"! 清・张 志 聪 的 枢集注》 张志聪精于医理, 治学严谨, 会同 其同学、 门人数十 人 , 在集体讨论的基 《素 问 集 注 》 继 础上, 历 # 载写成 $ 卷, 因其集众人 而又完成 《灵枢集注》 $ 卷。 之智慧而成, 故注 释 质 量 较 高 , 亦开集 体著作之先河。其 特 点 有 二 : 其一, 联 系 《内 经 》 各篇解释原文, 注意到 《素 问》 与 《灵枢》 二书医理 的 相 互 联 系 , 互 相印证,这一特点又称以经释经; 其 二,在注 释 中 并 不 拘 泥 于 历 代 医 家 的 看法, 而主张以临 床 实 践 为 标 准 , 强调 从临床应用来阐发医理。 《素 问 识 》 和 《灵 !"!"% 日・丹 波 元 简 的 枢识》 该书的特点是重在选用他人的注 释。在选注方面, 多采用王冰、 马莳、 张 介宾、 吴昆、 张志聪等家注释, 以考证 精确、 符合经旨而有发挥者入选。对各 家注释有分歧时, 则提出自己的看法, 指出孰是孰非。如未能肯定, 或可并存 者, 则用 “恐 非 ” 、 “似 是 ” 、 “可 并 存 ” 等 口吻, 望学习者思考抉择。本书在阐述 自己的见解时, 旁征博引, 逻辑性强, 对学者分析诸注、 体会经旨很有帮助。
篇次予以重新 类 分 。清・黄 元 御 的 《素 问悬解》 和 《灵枢悬 解 》 是其代表。 《素 问悬解》 分为养生、 藏象、 脉法、 经络、 孔穴、 病论、 论治、 刺法、 雷公问、 运气 等类; 《灵 枢 悬 解 》 分为刺法、 经络、 营 卫、 神气、 藏象、 外候、 病论 、 贼邪、 疾病 等类。
"#" 全部类分
一般认为, 《内 经 》 “言 言 金 "$% 篇 石,字 字 珠 玑 ,竟 不 知 孰 可 摘 而 孰 可 遗” ( 《类经・序 》 ) ,故 虽 然 把 每 一 篇 拆 散而重新 归 类 编 排 ,但 毕 竟 一 字 不 遗 地将所有 内 容 全 部 保 存 了 下 来 。其 中 唐・杨上善的 《太 素 》和 明・张 介 宾 的
《内经》 著作 ! 类分研究
"#% 选择性分类
此种分类不把 《内 经 》 看作是 “言 言金玉, 字字珠玑” , 而只认为 《内 经 》 是前人 总 结 经 验 和 理 论 的 资 料 。由 于 实践的不断加强 、 经验的不断丰富、 理 论的不断提高、 科学的不断进展, 过去 总结的东西不可能完全与现在符合, 因此, 必须要 有 选 择 地 吸 收 。这 较 “全 部类分” 来说 , 确 又 是 一 大 进 步 。采 用 这种方法类分 《内 经 》 的 以 元・滑 寿 的
如注 《素问・灵兰秘典论》 曰: “三 焦 者 , 决渎之官” 时说: “决 , 开也。渎, 水道 也。上焦不治, 水滥高原; 中焦不治, 水 停中脘; 下焦 不 治 , 水 蓄 膀 胱 。故 三 焦 气治, 则为开决 渎 之 官 , 水道无泛溢停 蓄之患矣。” 结合临床所见的病变说明 三焦决渎的生理 作 用 , 便不觉空泛, 且 有实际意义。 《素问直解》 #"!"% 清・高世縂的 该书共 & 卷。高世縂原来也参加 了对 《内 经 》 集注 (张 志 聪 著 ) 的工作, 但他认为 《集 注 》 “义 意 艰 深 ” , 不明白 晓畅, 故重注 《素 问 》 , 著成 《直 解 》 。他 的注释明白晓畅 , 语言通俗易懂, 而且 每篇之中还分数 小 节 , 眉目清晰, 使人 一目了然, 故称 《直解》 。 《素问释义》 #"!"’ 清・张琦的 该书有两大特点:一是书中之注 语多采用黄元御 《素 灵 微 蕴 》 及章和节 的 《素问阙疑》 两家之 说 , 而黄书、 章书 流传较少, 故可于 《释义》 中求之。另一 个特点是, 林亿 《新 校 正 》 关于篇卷变 迁的校语, 基本上他都采用了。其注释 较为精炼, 亦偶有所发挥。 《素问》 、 《 灵枢》 著作 #"# 全注 杨上善的 《太素》 、 张介宾的 《类 经》 虽属于类分研究 《内 经 》 著作, 但也 对 《内经》 原 文 进 行 了 注 释 。这 一 点 前 面已有论述, 故此处不再列此二家。 和 #"#"! 明・马 莳 的 《 素 问 注 证 发 微 》 《灵枢注证发微》 两本书各 & 卷。马莳素来长于针 灸经脉, 故其对 经 脉 俞 穴 证 治 、 注证颇
:?@:;9 A3B38A 859:2 95 1843:89 039:;19C;:2> 45@D 56 859:2 95 1843:89 039:;19C;:
《内经》 自问世以来被医家称之为 医之经典。其研究者甚众, 研究方法亦 众多。为便于学习、 理解 《内经》 原文角 度出发, 笔者特选 取 有 关 类 分 研 究 、 注 解研究及校勘研究的注家与注本, 作 一简要介绍。 《类经》 为代表。 《太素》 "#"#" 唐・杨上善的 该书是类分研究最早的一本。它 将 《素 问 》 、 《灵 枢 》 原 文 分 为 "& 卷 (另 有第二十卷佚, 其类不详, 若加此, 则 为 %’ 类 ) ,每 类 又 分 若 干 篇 目 并 给 予 注释。 "& 类分别是: 摄生、 阴阳、 人合、 脏腑、 经脉、 俞穴、 营卫气、 身度、 诊候、 证候、 设方、 九针、 补泻、 伤寒 、 寒热、 邪 由于 《内 经 》 属论文汇编性质, 有 时某一篇 涉 及 许 多 不 同 内 容 ,有 时 几 篇又同时 谈 论 同 一 个 专 题 ,因 而 一 些 医家便用分类的方 法 , 按其不同性质, 对内容各以类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我们学 习 的 蓝 本 的 篇 章 排 列 是 按 王冰 《素问》 注本及史崧 《灵 枢 经 》 本次 序, 与杨上善 《太素》 本分类编排不同, 故这里 暂 把 《太 素 》归 入 类 分 研 究 之 列。按照医家分类方法的不同, 类分研 究又可分为 ! 种。 论、 风论、 气论、 杂病。原书为 !( 卷, 现 存 %) 卷 , 尚 缺 第 "、 *、 +、 ", 、 %( 卷 。 该 书是注释 《内 经 》 的早期作品, 不仅其 分类法是 一 个 开 创 ,且 其 注 文 也 很 精 辟。由于该书同 《内 经 》 成书的年代最 接近, 所以对我们学习、 理解、 研究 《内 经》 就具有更高的价值。 《类经》 "-"#% 明・张介宾的 该书是现存全部类分 《素问》 、 《灵 枢》 最完整的一部著作。它将 《内经》 全 部内容分为摄生、 阴阳、 藏象、 脉色、 经 络、 标本、 气味、 论治、 疾病、 针刺、 运气、 会通 "% 大类, 凡 !&( 目, 共 !% 卷。 张介 宾在 《类经・序》 说: “ 夫人之 大 事 , 莫若 死生, 能葆其真, 合乎天矣, 故首曰摄生 类。生成之道, 两仪主之, 阴阳既立, 三 寸 (才) 位矣, 故二曰阴阳类。 人之有生, 脏气为本, 五内洞然, 三垣治矣, 故三曰
现 远 程 程 教 教 育 育 现 代 代 远
翟双庆, 男, 教学管理处处长, *% 岁 , 医学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 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内经》 的注家与注本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管理处 关键词: 内经; 注家; 注本 : "#$ %&’() . /012234 56 789:;810 <:=3438:> 翟双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