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的文化艺术 独龙族的语言文字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字

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字

1、阿昌族语言:阿昌族有语言。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多数阿昌男子会讲汉语和傣语,有的还会讲缅语和景颇语。

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

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

分陇川、潞西、梁河3个方言。

文字:无本民族文字。

2、德昂族语言: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潞西、镇康、保山、瑞丽、陇川、耿马、梁河、澜沧、永德和盈江等县。

可分为纳盎、布雷、若买 3个方言。

文字:无本民族文字。

3、基诺族语言: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文字: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无本民族文字。

4、蒙古族语言: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

文字:使用汉字。

5、布依族语言:布依语属壮侗语族壮泰语支。

文字:现行的布依文是放弃布壮文字联盟方针之后,于1981年至1985年间拟定的。

以布依族较为集中、语音较有代表性的望谟县复兴镇话(属布依语第一土语区)为基础。

6、独龙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语支未定。

又名俅语。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分独龙江和怒江两个方言。

文字:独龙族没有文字,1951年,缅甸独龙族江尾列尼池人白吉斗,蒂其吉创造了一种拉丁文拼音文字,以其族名“日旺”命名为“日旺文”,但该文字没有流传开。

独龙族的通讯和记事均依靠“刻木”、“结绳”。

7、水族语言:使用汉语。

文字:使用汉字。

8、满族语言:使用汉语。

文字:使用汉字。

9、景颇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瑞丽、盈江等县。

文字:景颇人使用的景颇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10、布朗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一说属佤德昂语支)。

分布在中国云南省部分地区。

分布朗、阿尔佤两个方言。

布朗方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八达、打洛和景洪县的大勐弄等地,人数较多。

独龙族的文化艺术 独龙族的独龙毯

独龙族的文化艺术 独龙族的独龙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独龙族的文化艺术独龙族的独龙毯导语:阿南(音)是我在独龙江遇到的一位19岁的少女。

她告诉我:“我们独龙女孩子从13至14岁起,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纺麻织布,不会纺麻织布的女子阿南(音)是我在独龙江遇到的一位19岁的少女。

她告诉我:“我们独龙女孩子从13至14岁起,就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纺麻织布,不会纺麻织布的女子被人瞧不起。

到我家去吧,我织布给你看哟。

”阿南时织布的地方在自己家的晾台上。

晾台木桩顶端悬挂着一个竹编篾箩,那里面摆放着纺织工具。

“你看,织布就是这个样子”,她麻利地取下竹箩,拿出竹、木筒、木片共九件纺织工具和织布的经线,将经线一端挂在晾台的木桩上,另一端用“结布拉”(腰机带)牵挂系在自己的腰际,然后席地而坐,双手开始不断地穿梭纬线,随着她两只手不停地运作,一行行呈竖条状排列的彩布织出来了。

阿南一边操作一边讲着:“别看这些工具简陋,但使用起来轻巧灵便,平时串门走亲戚可以随身携带,到别人家往树干或晾台木桩上一挂,照样可以织出布来。

”阿南放织布家什的竹箩里还有数十个绕好的白色线团。

我问这是不是麻线?“对,这就是我们独龙人织布的唯一原料。

想不到吧,我们女人的双手会让麻秆变成白线。

”第二天晚上,我和阿南在她屋里的火塘边对麻皮再做处理。

阿南灵巧的双手在一瞬间可将两根麻线结成一股,你找不出一丝打结的痕迹。

她一边捻,我一边将线绕成团(独龙语称“一克亚”),之后,又拿来一个用木头削成的底部宽平、顶端尖细、中间有一铁钉穿过形似陀螺的物件(独龙语称“文切”),把绕成团的线拉开再绕在“文切”上,左手捏着线头。

右手将“文切”往腿部用力一滚、放手、抽线,随着“文切”快速生活常识分享。

独龙族

独龙族

独龙族特殊节日及文化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

生活在被称为"神秘河谷"的独龙江两岸的独龙族人民,受江水滋润,以江为名,于是称为独龙族。

独龙族有自己的语言,独龙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这个地区长期与世隔绝,受外界影响小,语言发展缓慢,保留早期面貌多,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藏缅语“活化石”的特征。

原无传统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拉丁字母《独龙文字方案》,现已在独龙族聚居的小学推行。

独龙族的宗教信仰,还处于万物皆有灵的阶段,认为风、雨、雷、电、高山、大水、巨石、怪树等都有鬼。

鬼的种类很多,南、北部地区各说不一。

此外独龙江下游的独龙族还信仰基督教。

独龙族的房舍多建在两岸的山坡上,依山傍水构筑成大大小小的村寨。

一座座竹楼轻巧地建在陡峻的山坡上,称之为“长竹楼”。

竹楼一般分为两层:下层圈养牲畜,上层住人,有独木梯上下。

一个火塘象征一个家庭,子女成婚后并不分家,只在房内新设火塘。

“长竹楼”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作“皆杷”,意为父亲的房屋;另一种称作“皆木玛”,意为母亲的房屋。

独龙族的男女均散发,前垂齐眉,后披齐肩,左右盖耳,剪发系用两把刀相截。

过去男女衣着均为麻布,穿时由左肩掖下抄向胸前,里右胸,露右臂,用草绳或竹针拴结,披落自如。

通常都是白天为衣,夜间做被。

男人下着短裤,平时喜佩砍刀和箭包。

妇女腰部多系漆染的细藤圈,出门常挂小篾箩,头部胸前均喜戴车磲料等珠练为饰,男女均赤足。

独龙女子以纹面为美观。

关于纹面的原因有四个:第一,妇女纹面是一种美的象征。

在较流行的传说中,人们都认为死后的亡魂“阿西”,最终会变成各色的“巴奎依”(一种大而好看的蝴蝶),飞向人间而后自行灭亡。

每当峡谷里飞起这些美丽的蝴蝶时,他们便认为,这是人灵魂的化身,为了这些传说中的精灵,于是按祖辈传承的社会习惯,在即将成年的女孩子脸上(过去的独龙族女子到了十二三岁便要进行纹面以表示成年),必须用竹针和青靛汁,在脸上刺出永不消退的蝴蝶花纹。

独龙族

独龙族
过去女子有文面的习惯,独龙 语称为“巴克图”。 一般在十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岁时进行。
独龙族服饰最主要的特 点为独龙毯。独龙毯是手 工编织而成,先时原料主 要为麻线,白天为衣,夜 上可当被子盖。 穿着方法很简单,男子把 毯披在背后,然后由左至 右掖,拉向胸前系成结, 下身穿短裤,只掩臀股前 后。 女子用两块,自两肩斜披 至膝,左右包抄向前。一 条在腰际用绳系紧,遮蔽 前后,另一条则自然披落 即可。 现在,独龙族妇女喜欢用 各色的棉、毛线和麻线一 起混织成独龙毯,各种颜 色加在一起更漂亮,棉和 毛线也使其更柔软。
铓锣
独龙族年节时喜欢剽牛,剽牛仪式最有民族特色,是年节最欢乐最隆重的活动,时 间在年节的最后一天。
先由一位有威信的老人,把牛拴到树桩上,青年或中年妇女来给牛披上麻毯,牛角 上挂上两串五彩串珠,再给牛喂五谷升天饭。然后老人面向东方,祈祷求山神赐福。 也有的地方牵着牛围着房子走7圈,边走边念祷辞,然后牵回。

中华各民族简介——独龙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独龙族

中华各民族简介——独龙族独龙族概况历史:过去,独龙人没有统一的族称,往往以其居住的地区或河流作为自己的名称,如“独龙”、“迪麻”等。

“俅人”、“俅曲”、“曲人”是汉族对他们的称谓。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独龙族。

千百年来,独龙河谷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的封闭状态,保留着较浓厚的原始社会末期特征。

人口:独龙族约有人口0.6万。

分布: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

经济:独龙人从事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采集和狩猎在家庭副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独龙族风俗图腾:礼仪:独龙族民间互相邀请的方式十分独特,通常都是用一块木片做为邀请对方的请柬,届时要把木片送到要邀请的客人家,在木片上刻有几道缺口就表示几天后举行宴请仪式。

被邀请的客人要携带各种食品以表示答谢。

客人进入寨门后,要先与主人共饮一筒酒,然后落座聚餐,并观赏歌舞助兴。

入夜后男子在火塘边喝酒念祝词,然后将酒碗抛在火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兆。

习俗:直到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

人们以种植、狩猎和采集为主,身披自已编织的麻布,有少数人则用树叶、兽皮遮盖。

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

无论饮酒、吃饭和吃肉,独龙族家庭内部都由主妇分食。

客人来临也平均分给一份。

一般每个家庭都有数个火塘,每个子女结婚后便增加一个火塘,做饭由各个火塘轮流承担。

信仰:独龙族崇拜自然,独龙族思想观念中,人世间的一切事物和难以解释的现象都是由鬼神支配的,凡自然界的山岭、河流、大树、巨石等都为其所崇拜。

性情:独龙族性情淳厚,即使路上相逢,也要置酒相待,认为有饭不给客人吃,天黑不留客人住,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

凡建屋盖房,婚丧嫁娶,都要主动相助,遇猎物或杀猪宰牛,都要邀请远亲近邻聚餐,并在聚餐结束后主动馈赠礼品。

禁忌:严格恪守族外婚制,禁族内婚。

忌离婚。

若妻弃夫,家中尚有妹,则由妻妹来抵,若夫弃妻,妻家可少退或不退彩礼。

忌产妇在室内分娩。

独龙族介绍

独龙族介绍
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独龙族!
独龙族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 族之一,旧称“俅人”。分布在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 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位于高黎 贡山以西,但当利卡山以东,设 立独龙江乡,是独龙族唯一聚居 地。目前约有7400人。使用独龙 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独龙族原 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 男女均散发,少女有文面的习惯。 独龙族人相信万物灵,崇拜自 然物,相信有鬼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独龙族自古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条 件恶劣,交通闭塞,所以社会发展较为迟 缓,生产力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前后仍 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经济以刀 耕火种的粗放农业为主,采集和狩猎还占 有相当大的比重。妇女还曾有文面之俗。 住房多为木房或竹房。唯一的节日是过年。 过去无固定时间,多在农历腊月举行,节 期长短也不一样。
民族饮食
独龙族的主食多以玉米、小米、稗、荞、青稞、 马铃薯、芋头和黄豆为主,辅以少量稻米及野生 动植物。独龙族民间仍然保留许多古朴的烹调方 法,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一种特制石板锅烙熟的石 板粑粑。烙制石板粑粑时,多选用阿吞或董棕树 淀粉,用鸟蛋和成糊状,然后倒在烧热的石板锅 上,随烙随食,别具风风味。 独龙族日常菜肴有种植的洋芋 豆荚 瓜类, 也有采集的竹笋 竹叶菜及各种菌类,食用时通 常都是配上辣椒 野蒜 食盐后一锅煮熟而食。 冬季是独龙族地区狩猎的旺季,猎获的野牛肉是 冬季主要肉食。食用野牛肉时,都先把牛肉风干, 然后微火烘烤,再捣成丝状,做成肉松或切成小 块,密封在竹筒内保存或随身携带。

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 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 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袒露左肩右臂, 左肩一角用草绳或竹针拴结,女子多在腰 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常常披挂的 五颜六色,串珠、胸链、耳环,甚至铜钱 和银币常挂在颈上和耳下。男女皆散发, 前齐眉、后齐肩,左右皆盖耳尖。两耳或 戴环或插精制的竹筒。现在独龙族普遍穿 上了布料衣装,但仍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 独龙族的佩饰颇具特色,男女均喜欢把藤 条染成红色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男子出 门必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妇女头披大花 毛巾,项戴料珠。独龙族纺织手艺比效发 达,所织麻布线毯质地优良,色彩谐调, 特色鲜明

独龙族

独龙族

独龙族独龙族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总人口7,431人(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世居地位于高黎贡山以西,但当利卡山以东的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主要分布地区为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集中居住地在独龙江乡。

独龙族是中国较小的民族,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国大陆地区)中,人数仅多于塔塔尔、赫哲、高山和珞巴列第五十二大民族。

独龙族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

民族服饰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袒露左肩右臂,左肩一角用草绳或竹针拴结,腰间佩带弩弓、箭包和砍刀。

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常常披挂的五颜六色,串珠、胸链、耳环,甚至铜钱和银币常挂在颈上和耳下。

以前有文面的习俗。

妇女出门要身背精致的篾箩。

男女不戴帽,多披头散发,赤足。

独龙族男子过去用一方毯披于背后,由左至右掖,拉向胸前系结,下身穿短裤,惟遮掩臀股前后。

女子用两方长布,从肩部斜披至膝,左右围向前方。

男女皆散发,前齐眉、后齐肩,左右皆盖耳尖。

两耳或戴环或插精制的竹筒。

现在独龙族普遍穿上了布料衣装,但仍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

独龙族的佩饰颇具特色,男女均喜欢把藤条染成红色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

男子出门必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妇女头披大花毛巾,项戴料珠。

独龙族纺织手艺比效发达,所织麻布线毯质地优良,色彩谐调,特色鲜明。

5.1衣被两用的独龙毯服饰简朴,过去多用一块或两块麻布披裹全身,日为衣,夜作被。

新中国成立以前,独龙族的服饰非常简单。

男女均用麻织布幅——独龙毯裹身为衣。

独龙毯一般宽约1米,长2米许。

多斜披背后,由右肩左腋围向胸前,在右肩处拴结,袒露左肩右臂。

有的妇女用两条,自两肩斜披至膝,左右包抄向前。

一条在腰际用绳系紧,遮蔽前后,另一条则自然披落即可。

独龙毯结实耐磨,使用方便,昼可为衣、夜可当被。

一直深受独龙族人民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51年到60年代初期,国家每年都调拨大量棉布衣裤发放给独龙族人民。

独龙族的历史 太古之民独龙族

独龙族的历史 太古之民独龙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独龙族的历史太古之民独龙族
导语:莽莽的高黎贡山,以丰美清冽的乳汁,哺育着一个古朴诚实的民族独龙族。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乡,是一处天工造化的人间秘
莽莽的高黎贡山,以丰美清冽的乳汁,哺育着一个古朴诚实的民族——独龙族。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乡,是一处天工造化的人间秘境。

春来,高山牧场芳草萋萋,鲜花盛开;夏初,杜鹃满山,争奇斗艳;秋至,红叶斑斓,层林尽染;冬季,雪山皑皑,松柏挺立。

走进这个“神秘的河谷”,人们留恋于风光绚丽的景色中,徜徉在千奇百怪的地貌间,欣赏植物世界的绿韵,倾听动物天地的秘语,陶醉于古朴纯挚的民风,采撷民族文化的色彩,这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也是一份人类不可多得的人文自然遗产。

历经岁月沧桑,新中国成立之前,独龙族只剩二千多人,虽然人数很少,但他们顽强地传承着自己弥足珍贵的语言和习俗,以坚韧的性格书写自己独有的历史和文化。

从内地前往独龙族所在地路途艰辛,得连续翻越常年积雪海拔四、五千米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跨越惊涛飞涌的澜沧江和怒江,穿行被原始森林覆盖的崎岖山道,攀藤附葛、爬天梯、过溜索、翻越绝险。

这个被史书称为“太古之民”的民族,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在独龙河谷艰苦创业、生活繁衍,创建和书写了独具特色的文明发展史。

2003年7月,云南的三江并流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独龙江流域为其组成部分。

这一带被称为我国南北动植物交汇的“十字路口”,既是珍禽异兽的乐园,也是第四纪冰川后至今尚存古原生物保存的“避难所”。

独龙江流域则是这一王国桂冠上的“绿宝石”。

为培育和护卫这。

独龙族

独龙族

关键词:概况: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傈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河两岸,也有少数散居在贡山县北部的怒江两岸。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独龙族人口数为7426。

使用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

无本民族文字。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傈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河两岸,也有少数散居在贡山县北部的怒江两岸。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独龙族人口数为7426。

使用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

无本民族文字。

独龙族的名称,最初见于《大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被称为“撬”,明清时期称为“俅”或“曲”,也有称“俅人”、“俅子”的。

史籍记载,唐宋时期属南诏、大理管辖,元明清时属丽江木氏土司统治,清中叶划归丽江纳西族康普、叶枝两土千总分管,后归叶枝土千总统辖。

1909年委任专职“俅管”管辖独龙河地区。

1918年在今贡山县设置菖蒲桶行政公署,1933年改为贡山设治局,进而在贡山地区推行保甲制度。

社会经济新中国成立以前,独龙族社会虽无自己的冶铁业,但因长期以来同周围藏、纳西、白和汉族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关系,输入了铁刀和铁斧,出现了刀耕火种农业,并将原始的木锄包上铁皮,改造成为小铁锄,用来挖掘耕地。

20世纪40年代末,个别家庭还从怒江换进少量大型板锄,使刀耕火种农业开始向锄耕过渡。

然而独龙族在农业生产的许多过程中还使用原始的木、竹质工具,用来松土、锄草,且效率低下。

因刀耕火种农业的耕作技术十分粗放,产量极低,一般年产量不够全年所需,所以采集和渔猎在独龙族社会中仍占很大比重。

独龙族的手工业还没有从农业中明显分离出来,往往同农业生产、采集和狩猎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主要有藤、竹编织以及纺织麻布,纺织麻布工具简单,技术落后,从剥麻、搓线、洗染、织布全是手工操作,工效很低。

在独龙族社会里,尚保存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产品交换形式,一般与访亲问友结合在一起,访问者带去自己地区的土特产,然后带回被访地区的土特产。

独龙族

独龙族

独龙族概括民族成分: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旧称“俅人”,现约有7000人。

使用,没有本民族文字民族分布:分布于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位于高黎贡山以西,但当利卡山以东,设立独龙江乡,是独龙族唯一聚居地特征:尚存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服饰: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以前有纹面的习俗。

男女不戴帽,多披头散发,赤足。

服饰已有了较大改观,妇女仿傈僳族穿长袖衣裙,并佩戴彩色料珠链串,男子喜欢挎腰刀,弩箭。

历史沿革:独龙族的族源及民族的形成,时至今日还没有较为清楚的脉络及线索,但从语言系属上来看,作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独龙族,应当来源于氐羌族群。

归纳其民族内部所流传的传说,则主要有两种:一认为独龙族是土著民族。

二认为独龙族最初居住在怒江一带,后因出猎偶然来到独龙江河谷,看到这里不仅有宽阔的猎场,而且还有较为平坦的台地,便陆续迁居至此,并逐步由北向南发展。

在独龙族约15个氏族中,有8个氏族的传说都说来自怒江。

而且从语言以及过去曾有过的文面习俗等文化特征来看,独龙族与贡山的怒族也很相近。

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后一种说法比较可信。

独龙江河谷在唐宋两代属南诏及大理政权管辖;元、明、清三代则为丽江木氏土司和丽江路军民总管府统治。

此间,在有关的汉文史籍中已开始出现了独龙族先民的记载。

如《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说:“丽江路,蛮有八种,曰磨些、曰白、曰罗落、曰冬闷、曰峨昌、曰撬、曰吐蕃、曰卢,参错而居”。

当时的丽江路包括现在的丽江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南部等地,其西北与今西藏自治区相接。

文中所载“撬”、“吐蕃”、“卢”正是“参错杂居”于丽江路西部和西北部的独龙族、藏族和傈僳族之先民。

“撬”是“俅”字的同声异写。

而在以往,都曾将俅(撬)居住的河流及地区称为俅江和俅夷地,如现今贡山县西部的独龙江上游仍被称为俅江。

由此可见,元朝时的俅族正处于俅江一带,以后又逐渐迁移到了下游的独龙江流域。

独龙族.PPT课件

独龙族.PPT课件
.
1
独龙族的男女均散发,前垂齐眉,后披齐 肩,左右盖耳,剪发系用两把刀相截。过 去男女衣着均为麻布,穿时由左肩掖下抄 向胸前,里右胸,露右臂,用草绳或竹针 拴结,披落自如。通常都是白天为衣,夜 间做被。
.
2.3源自独龙族没有文字,1951年,缅甸独龙族江 尾列尼池人白吉斗,蒂其吉创造了一种拉 丁文拼音文字,以其族名“日旺”命名为 “日旺文”,但该文字没有流传开。独龙 族的通讯和记事均依靠“刻木”、“结 绳”。
.
6
.
7
独龙族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总人口7,431 人(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世居地位于 高黎贡山以西,但当利卡山以东的独龙江
流域的河谷地带,主要分布地区为云南怒
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集中居住地 在独龙江乡。
.
8
.
4
独龙族。古昔不仅人类众多,鬼亦众多,而
且彼此相互易子而育;后来人鬼闹翻,鬼 王欲灭人类,乃将烧红的大铁球抛入江中, 顿时江水暴涨淹没大地;人类幸存者唯兄 妹二人,兄名波,妹名朋,二人逃至卡瓦 卡普山上,时有二蛇亦同逃至这座山上; 此后,兄妹二人结婚繁衍人类,二世间处 处亦皆有蛇。
.
5
独龙族人叫“卡雀哇”。是独龙族一年里唯 一的节日。他们以十二月二十九日为除夕, 三十日为新年之首。在每年的冬月或腊月, 独龙族要过唯一的传统节日,独龙族语叫 “卡雀哇”,是独龙族的年节。节日的长 短主要看食物的准备情况而定,一般是两 三天或四五天。节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固 定日期,各家各族自由选择好吉日,就开 始过年。

独龙族的历史介绍 独龙族民族历史

独龙族的历史介绍 独龙族民族历史

独龙族的历史介绍独龙族民族历史独龙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独龙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独龙江流域一带。

下面将为您介绍独龙族的历史背景、起源、发展以及文化特点。

据研究,独龙族起源于古代羌族,源自青藏高原,后迁徙至怒江地区。

根据尼苏尔图遗址的考古发现,独龙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独龙族形成并开始在怒江地区繁衍生息。

在历史的长河中,独龙族与周边的藏族、游牧民族和其他邻近土著民族有过多次接触和交流。

特别是在唐朝时期,它们与政权扩张的汉族进行了积极的交往。

在当时,独龙族以其出色的马术和射箭技巧赢得了游牧民族的尊重和赞誉。

在明清时期,独龙族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

他们采取了姓氏和宗祠的组织形式,族人之间有严格的血缘关系。

同时,独龙族以其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闻名于世。

比如,每年的农历新年,独龙族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和舞蹈表演,以祈求丰收和祈愿吉祥。

通过长期的历史发展,独龙族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们以口头传承方式,继承了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这些传说描述了独龙族创造世界、人类以及其他物种的神奇事迹,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生命的敬畏。

独龙族也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系统。

他们目前仍然使用传统的象形文字,而这种文字已经成为他们保护自己独特文化的一种手段。

独龙族的象形文字在2006年被列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独龙族也面临着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城市化的影响。

然而,独龙族人民一直通过加强自身文化认同和保护措施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总结起来,独龙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他们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通过对独龙族历史的介绍,更多的人们能了解和尊重这个民族,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少数民族——独龙族

中国少数民族——独龙族

丧葬习俗
独龙族大多实行土葬,死后的当天, 村里的人及远近亲戚都要送粮食、酒、鸡 等以示哀悼,一般次日送葬,第三天便由 死者家属领村人到自家仓库当场开仓煮酒, 一起共享。有的还杀猪待客,以示酬谢。 届时,家属成员及亲友也送去礼物,这种 治丧酒席,通常从下午开始,一直吃到深 夜,吃酒中要不断地分给死者一份,同时 村中老人也做些食品给死者家送去。
谢 谢 观 看
民族婚俗
独龙族青年男女没有婚姻自由,他们的 婚姻,从小就由父母包办,求婚的方式更是 别具一格。青年男女本人不出头露面,而是 由男方的父母带酒专程去女方家里,一边喝 酒,一边向女方父母唱求婚歌。如果女方父 母同意这桩婚事,就回唱允婚歌。如果女方 家父母不同意,则以十分委婉的歌词来表示 拒绝。前来求婚的男方父母一听到拒绝歌, 便会明白对方的意思,便会提着酒到另一家 去求婚
独龙族服饰
他们的服装虽然十分简朴,但仍十分注意 身上的装饰。独龙族男女都喜欢佩带饰物, 他们双耳坠着耳环,或是双环相扣,或单 环垂肩,也有的人仅以竹筒穿在耳垂上。 在脖子上戴项链也是男女的共同爱好,大 多数为料珠串,而且认为越多越好,故有 的人颈上挂着十多串珠串。有的人不挂珠 串,就用菖蒲根一类的草茎圈成项圈,戴 在脖子之上。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
独龙年
独龙族人叫“卡雀哇”。是独龙族一年里唯一的节日。他们以十二 月二十九日为除夕,三十日为新年之首。 独龙族年节最隆重的活动是“剽牛祭天”,主持年祭的家族长或祭师 先把牛拴在场子中央的木桩上,牛角上挂满晶莹的珠子,牛背上盖上灿 若云霞的独龙毯。等祭品一一摆好后,祭师点燃松明和青松毛,面向东 方祭祀山神。仪式结束,摘下牛身上的珠珠和独龙毯,两个猎手手持竹 矛从两边跳舞进场,围着的人这时一个个轮着给他俩敬酒。他俩猛喝猛 跳,手舞足蹈;此时,大小芒锣齐鸣,四周的人围成一圈跳起剽牛舞, 情绪越来越高。两位猎手跳到牛的两头,将手中竹矛猛刺入牛的腋下, 人们则手牵手地向牛挥刀舞弓大吼大叫。直到牛倒下,人群发出胜利的 欢笑。大家迅速将牛分割成许多片,当场煮熟,凡是到场的人不分男女 老少都分到一份。大家边吃边跳舞,共祝来年获得更好的收成。

独龙族民俗文化演讲稿范文

独龙族民俗文化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讲述我国独龙族这一神秘而古老的民族,以及他们的民俗文化。

独龙族,是我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族聚居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展开介绍。

一、独龙族的历史渊源独龙族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研究,独龙族起源于古代的氐羌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独龙族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独龙族被称为“俅人”、“曲人”等。

在唐宋时期,独龙族逐渐形成了以氏族部落为单位的组织形式。

到了元明清时期,独龙族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

二、独龙族的民俗文化1. 民族语言独龙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独龙语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方言区,语言特点独特,词汇丰富,语法结构严谨。

在日常生活中,独龙族人们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传承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2. 民族服饰独龙族服饰以麻布、羊毛、棉花等天然材料为原料,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男子多穿麻布短衣,女子则穿麻布长裙。

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场合,独龙族人民会穿上盛装,展示民族的风采。

3. 民族节日独龙族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如新年、火把节、丰收节等。

其中,新年是独龙族最重要的节日,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到来。

在节日里,独龙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摔跤、射箭、对歌等,传承着民族的传统习俗。

4. 民族饮食独龙族饮食以米饭、玉米、土豆等为主,辅以肉类、蔬菜等。

在日常生活中,独龙族人民喜食酸辣,善于腌制各种食品。

最具特色的当属独龙族酸鱼,其制作工艺独特,味道鲜美。

5. 民族音乐舞蹈独龙族音乐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场合,独龙族人民会跳起欢快的舞蹈,唱起动人的歌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有“打跳”、“围腰舞”等,音乐则以口弦、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为主。

6. 民族信仰独龙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和祖先。

在日常生活中,独龙族人民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如祭山神、祭水神等。

集三江神韵,融贡山秀美:人口不足七千的独龙族,为何有纹面习俗

集三江神韵,融贡山秀美:人口不足七千的独龙族,为何有纹面习俗

集三江神韵,融贡山秀美:人口不足七千的独龙族,为何有纹面习俗在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想必大家都知道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但如果问起人口最少的民族,恐怕大家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事实上这个民族,就是生活于云南省贡山县的独龙族。

据2010年人口普查,独龙族人口数量竟然不足7000人。

独龙族之所以会出现人口数量较少的现象,主要与其民族发展渊源息息相关。

虽然说自古以来对独龙族的记载,或者说有关独龙族人活动的记录比较少。

但却可以肯定的说独龙族是我国原生民族,而且至少有几千年的民族历史。

由元朝统治者主持编纂的《元一统志》,曾记载:“丽江路,蛮有八种,曰么些、曰白、曰力洛、曰冬闷、曰峨昌、曰撬、曰土番、曰卢,参错而居”。

这段文字中的“撬”指的就是独龙族,但关于独龙族最早的记载,应该始于唐宋或更早时期。

可能有很多人对独龙族都存在一些疑惑,会认为一个人口只有几千人的民族,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民族文化吗?亦或是独龙族先民源自哪里?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深挖,独龙族的民族起源历史以及民俗文化。

集“三江“之神韵,融贡山之秀美独龙族是我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我国境内的独龙族人大约有七千人。

独龙族先民大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聚居于“三江”之地。

如果说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是独龙族人赖以生存的母亲河,那么高黎贡山就是独龙族人的父亲。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独龙族先民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中,过着最原始的采集、狩猎生活。

当然随着生产力逐渐提升,也开始过上了稳定的农耕生活。

但由于独龙族的聚居地相对闭塞,再加上独龙族头人思想比较落后。

所以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独龙族人都处于原始家庭公社时期。

笔者认为一个民族要想发展壮大,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条件就是人口。

但凡可以拥有高度文明的民族,基本上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但很显然独龙族在这方面并不占优势。

但不可否认的是勤劳勇敢的独龙族人,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岁月中,终于从南蛮族群中成长为单一民族。

如果单从这一点去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族人多寡只要是一个民族,就应该值得其他所有民族尊重。

少数民族之独龙族

少数民族之独龙族

• 女子多在腰间系 戴染色的油藤圈 作装饰,常常披 挂的五颜六色, 串珠、胸链、耳 环,甚至铜钱和 银币常挂在颈上 和耳下。以前有 文面的习俗。
• 婚俗
• 独龙族行族外婚,为 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 庭,恋爱自由,独龙 族青年男女相爱之后, 便会相互赠定情物。 姑娘送给小伙子一床 自己精心编织的独龙 毯,小伙子送给姑娘 一把锄头或自己编的 背篓。
• 冬季是独龙族地区狩猎的旺季,猎获的野 牛肉是冬季主要肉食。食用野牛肉时,都 先把牛肉风干,然后微火烘烤,再捣成丝 状,做成肉松或切成小块,密封在竹筒内 保存或随身携带。
• 独龙江还盛产各种鱼类,以鳞细皮厚的鱼 居多。独龙人的典型食品有:河麻煮芋头 烧酒焖鸡 吉咪等。
• 独龙族性情淳厚,即使路上相逢,也要置 酒相待,认为有饭不给客人吃,天黑不留 客人住,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凡建屋盖 房,婚丧嫁娶,都要主动相助,遇猎物或 杀猪宰牛,都要邀请远亲近邻聚餐,并在 聚餐结束后主动馈赠礼品。
• 民族宗教 • 现有四分之一独龙族信仰天主教。 • 独龙族人民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 他们把一切天灾人祸、疾病等都视为有一 种超自然的神的力量在起作用,因此举凡 山岭、河流、大树、巨石等,都成为人们 崇拜的对象。主持祭祀或打卦的巫师,独 龙族称之为“纳木萨”或“夺木萨”。现有部分 独龙族信仰基督教。
• 民族饮食 •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贡 山独龙河谷。人们以种植、狩猎和采集为 主,饮食习俗一般由所处自然环境及条件 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的。 • 独龙族的主食多以玉米、小米、稗、荞、 青稞、马铃薯、芋头和黄豆为主,辅以少 量稻米及野生动植物。
• 独龙族有日食两餐的习惯。早餐一般都是 青稞炒面或烧烤洋芋。晚餐则以玉米 稻 米或小米做成的饭为主,也用各种野块生 植物的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饼或粥食用。

独龙族的文化艺术 独龙族民间歌曲

独龙族的文化艺术 独龙族民间歌曲

独龙族的文化艺术独龙族民间歌曲>独龙语称“门租”,为曲调之意,是各种民间曲调的统称。

每一种曲调都可以演唱较为广泛的题材。

各种不同的腔调尚未形成较明确的歌种称谓,只能从唱词内容及演唱形式来进行分类。

常见的有叙事歌、习俗歌、山歌、情歌、劳动歌、祭祀歌等。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洛”、“曲洛”等。

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

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

人口5800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比新中国诞生时增加了三千多人。

由于环境极为封闭,又远离内地,直到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

人们以种植、狩猎和采集为主,身披自己纺线编织的麻布,有少数人则用树叶、兽皮遮盖。

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

独龙语与贵山怒族语言基本相通,独龙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1956年10月1日成立了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节庆、礼仪食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

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

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通常为期二天或四、五天。

年节期间最隆重的祭祀活动是“剽牛祭天”。

剽牛时先由年节主持人将牛拴在木桩上,然后由年轻女子在牛背上披盖麻布毯,给牛角是挂珠链,摆好祭品,点燃松明和松树毛,最后由一名父母双全的青年男子,用锋利的竹矛将牛刺死,然后就地将牛肉切割,当即用大锅煮食。

节日期间所有的独龙族都要以家族为单位,互相问候,共同祝贺。

独龙族民间互相邀请的方式十分独特,通常都是用一块木片做为邀请对方的请柬,届时要把木片送到要邀请的客人家,在木片上刻有几道缺口就表示几天后举行宴请仪式。

被邀请的客人要携带各种食品以表示答谢。

客人进入寨门后,要先与主人共饮一筒酒,然后落座聚餐,并观赏歌舞助兴。

入夜后男子在火塘边喝酒念祝词,然后将酒碗抛在广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兆。

独龙族谚语

独龙族谚语

独龙族谚语1. 独龙族有句谚语:“猎获麂子众人分,有肉大家吃。

”就像村里那次打到一头野猪,阿爹把肉分给了每家每户,大家一起分享那美味的野猪肉,那场面热热闹闹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这谚语就是说独龙族人的团结共享精神呢。

2. “大树不砍枝,小树不断尖。

”独龙族的这句谚语多有道理啊。

你看老李家那片树林,他一直按照这个理儿打理,大树保留着枝丫,小树也能茁壮成长。

这就好比人啊,长辈要给晚辈留机会,不能把所有好处都占尽了,不然就像把大树的枝全砍了,小树的尖也断了,哪还有生机呢?3. 独龙族谚语讲:“路不走不到,话不说不明。

”我曾经就因为没把话说明白,差点和伙伴闹误会。

就像前面那条山间小路,你不去走,怎么能到达目的地呢?人和人之间也是这样,有想法就得说出来,不然就像在迷雾里乱撞。

4. “水不流要臭,刀不磨要锈。

”这可是独龙族的智慧。

咱村的阿强,以前很勤快,后来懒散了,就像那把不磨的刀,渐渐没了光彩。

人要是不活动,不学习,就会像不流动的水一样变得没用,发臭。

5. “独龙人说:“雨下得多了,石头也会长青苔。

”你想啊,连那么硬的石头,在雨水长时间的作用下都会有变化,人要是经常处在一个环境里,肯定也会受到影响。

就像村子里的孩子去城里上学,时间久了,见识就变广了。

6. “山高遮不住太阳,水大淹不了月亮。

”阿爷总这么念叨。

不管困难多大,就像那高山,它再高也不能永远遮住太阳的光芒。

我在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就会想起这句谚语,告诉自己要坚持,总会看到希望的。

7. 独龙族有这样的谚语:“箭射出不管,话说出要负责。

”那天二娃子乱说话,差点引起邻里纠纷,就像箭射出去不管它飞向哪里会造成伤害一样。

我们说话可不能乱讲,要像对射出的箭负责一样对自己的话负责。

8. “鱼靠水活,人靠团结。

”在独龙族的生活里,大家一起盖房子的时候最能体现这一点。

男人们搬木头,女人们递工具,孩子们也帮忙跑腿。

就像鱼离开了水就活不了,人要是不团结,啥事儿都干不成。

独龙族传统文化有哪些

独龙族传统文化有哪些

独龙族传统文化有哪些独龙族的人们对于在礼节上来讲,那么就是最注重互相帮助,而且这些也是必然要做的,而且还有一些食饭的时候礼节也在以下的文章有所提到,对此独龙族礼仪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独龙族传统文化有哪些独特的礼仪注重互助,一家有难,全村都会解囊相助。

如果过路人断粮挨饿,向他们求援,哪怕素不相识,他们也会热情招待。

始终保持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古老而纯朴的社会风尚。

人们出行,常把食物挂在沿途的树枝上或放在举目可见的岩洞里,来往行人即使饥饿难忍也不会擅自取食。

如果拾到钱物,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寻找失主或是原封不动地存起来,以特定的标志,出示招领。

推荐阅读:锡伯族礼仪文化独龙族传统礼仪文化独龙族的家庭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家长制家族,儿孙结婚后不分居,紧接着原来的住宅加盖一间房子,下一代再依次加盖,排列成一行,大家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一切财产都是公有,只有男子的弓箭长刀及妇女的首饰属于个人所有。

煮饭由妇女轮流担任,吃饭不论大人小孩平均分配。

辈分及年岁最长的男子是当然的家长,家长的职责是安排生产、管理粮食,对外交涉联系也由他出面,家长在家庭里很受尊重,但没有绝对的权力,有事全家族男子共同商量办理。

推荐阅读:达斡尔族礼仪文化独龙族生活中礼仪和禁忌独龙族历来实行土葬。

按独龙族的禁忌,死者不能直接从大门抬出,必须在住房的后壁或地板上另撬开一条缝将尸体抬出。

据说这样做才不会继续死人。

凡属正常死亡者,均埋在自家宅地不远的地方。

独龙族认为,远葬已故的亲人是一件于心不忍的事。

下葬那天,全村人停止劳动1日,远近亲属和本村的人都带来粮食、鸡、酒等,向死者表示哀悼。

独龙族男女青年在婚前有社交自由,但在确定婚姻关系时,均须由父母做主。

婚姻结缔一般经过说亲和迎娶。

男女青年相爱后,姑娘通常把自己精心织成的独龙毯或绑腿送给小伙子。

举行婚礼时,全村都来祝贺,带上茶叶、炒面等食物,男方家同样也用这些食物和水酒招待客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龙族的文化艺术独龙族的语言文字
>由于独龙语所具有的独特性,目前,在对独龙语没有深刻了解,也没有把它和其他语言作为细致地比较研究前,把独龙语作为一个独立的语支更为恰当。

当代语言学家,在通过调查和比较调查后,认为独龙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与景颇语比较接近,已逐渐趋向于将独龙语划入景颇语支。

独龙语在上江地区和下江地区,在词汇和语音上有所区别,出现了不同的土语,但还没形成方言之别。

上江的独龙语与贡山的怒语十分相近,下江的独龙语与缅甸北部的独龙语相同。

独龙族没有文字,1951年,缅甸独龙族江尾列尼池人白吉斗,蒂其吉创造了一种拉丁文拼音文字,以其族名“日旺”命名为“日旺文”,但该文字没有流传开。

独龙族的通讯和记事均依靠“刻木”、“结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