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层
川西地区寿保1井下三叠统沉积相与层序地层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长 江 大 学 学 报 ( 然 科 学版 )理 工 *石 油 工业 技 术 自
结 合 辅 助 剖 面 和 测 井 、地 震 资 料 研 究 ,对 研 究 区 不 同 时 代 的 沉 积 体 系 类 型 进 行 划 分 , 建 立 研 究 区沉 积 模 式 ,揭 示 该 区不 同相 带 时 空分 布 演 化 规 律 ,为 该 区储 层研 究 提 供 基 础 。
[ 键 词 ] 寿 保 1井 ; 下 三 叠 统 ;沉 积 相 ;层 序 地 层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 P 1 . 3 68 1 [ 献 标 识 码 ] A 文 [ 章编号]17 文 6 3—10 (0 2 9 0 7 4 4 9 2 1 )0 一N 3 —0
1 岩 石 特 征 研 究
研 究 区域下 三叠 统 发育 且 出露 良好 ,岩 石类 型多 样 ,主 要有碳 酸 盐岩 、灰 岩 、泥 岩 、砂岩 等 ,碳 酸 盐 岩包 括石 灰岩 和 白云 岩 ,主要 为石 灰岩 。按 照 岩石 的成 分 、结 构 、构造 及成 因 可将研 究 区 的岩石 划分 出若 干 个次 一级 的岩 石类 型 。
对 主 要 基 干 剖 面 层 序 界 面进 行 识 别 、 追 踪 ,确 定 出 层 序 界 面 、 最 大 海 泛 面 的 识 别 标 志及 其 位 置 ;在 典 型
单 剖 面 层 序 地 层 学研 究基 础 上 ,通 过 连 井 剖 面 的 层 序 地 层 划 分 、 对 比 , 建 立 研 究 区 层 序 地 层 格 架 。 以 现 代 碳 酸 盐 岩 沉 积 学为 理 论 指 导 , 以 露 头 基 干 地 层 剖 面 和 典 型 单 井 的 沉 积 微 相 、 亚 相 、 相 的精 细 研 究 ,并
川西前陆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沉积特征
发育平行层理 ,属于洪泛河道沉积 。不等粒砂质泥 岩 、粉砂质泥岩中见有少量钙质结核及钙结砂质团 块 。洪泛沉积与下伏的砾石坝沉积或呈渐变或为 突变 ,因冲积扇性质而异 。如在以两河口砂砾岩为 代表的旱地扇中 ,突变关系明显 。扇中亚相的测井 曲线为中高幅的指形 ,局部为齿化或指化箱形 。
(2)扇端亚相 。扇端亚相主要由洪泛沉积构成 (图 4) ,基本岩性特征为暗红色 、砖红色粉砂岩 、泥 质粉砂岩或泥质不等粒砂岩与粉砂质泥岩 、不等粒 砂质泥岩 、泥岩互层 ,夹少量的砾岩和砂岩 。粉砂 岩和泥岩中可见水平层理 、钙质结核和虫管 ; 砂岩 中可见平行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 。其测井相常为 齿形或齿形夹指形 。
328
东 华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年
(1)河道亚相 。在研究区内河道亚相可识别出 河床滞留沉积和边滩两个微相 。河道沉积岩石类 型主要由紫灰色 、灰白色细 —中砂岩以及粉砂岩组 成 ,局部含砾 ,砂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 ,砂岩中偶 见钙质团块 ,具正粒序 ,砂体多呈透镜状产出 。下 部发育平行层理 、槽状交错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 , 上部发育沙纹层理 ,局部可见虫管 。
图 3 鱼 1井蓬莱镇组扇中亚相剖面特征 F ig. 3 C ha ra c te r o f P e ng la i tow n fo rm a tio n o f Yu212w e ll
在中扇带下端 ,扇面上砾石质辫状河道一般 宽而浅 ,洪水季节在河道两侧的河间地带常形成洪 泛 。洪泛沉积由紫红色或紫灰色含砾泥质不等粒 砂岩 、泥质不等粒砂岩以及不等粒砂质泥岩 、粉砂 质泥岩等组成 ,分选性差 ,一般不显层理 ;其中时夹 含砾粗砂岩和细砾岩小型透镜体 ,分选性较好 ,且
东
O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岩相古地理与富钾卤水预测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岩相古地理与富钾卤水预测川西地区是一个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其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就是富钾卤水。
而这些卤水的来源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的影响。
雷口坡组作为川西地区一种特殊的岩石组合,对于富钾卤水的形成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本文便围绕着雷口坡组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探讨其对于富钾卤水的影响,并且尝试预测未来的资源潜力。
雷口坡组由石灰岩、泥岩、砂岩等岩石构成,是川西地区主要的构造基底之一。
根据地层观察和研究,雷口坡组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寒武纪和奥陶纪时期,其时代跨度非常大,时间上总共分为了6个阶段。
首先,我们重点探讨雷口坡组在寒武纪中的岩相古地理条件。
寒武纪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段地球上海拔最低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气候温暖,海平面上升,并且地球上的生物刚刚开始进化。
这个时期的雷口坡组主要构成为灰色泥岩、灰色石灰岩和淺灰色砂岩。
在地球史上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川西地区都是海洋,地壳活动比较剧烈,而且多以叠加成山的方式发生。
这些地质变化对富钾卤水的形成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地质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为卤水的形成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物质条件。
其次,我们还需要探讨雷口坡组在奥陶纪中的岩相古地理条件。
奥陶纪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大规模出现了现今地球上的多种生物类群,也是卤水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川西地区,奥陶纪时期的雷口坡组主要构成了黑色泥岩、灰黄色灰岩、石灰岩和砂岩。
这个时期的活动比较缓和,但是由于地壳依旧在运动,海洋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卤水形成的重要原因。
因为随着地壳运动,海水的含钾量也在不断增加,而岩相的不断变化也给卤水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正是在这个时期,川西地区才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钾盐矿,这为卤水资源的形成埋下了基础。
最后,我们需要预测未来的资源潜力。
根据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的富钾卤水资源会逐渐减少,而且难度逐渐加大。
因此,我们必须尽早找到新的资源。
川西地区二叠系火山碎屑岩规模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天然气勘探潜力
摘要:自2018 年YT1 井首次在四川盆地西部发现孔隙型火山碎屑岩储层以来,2019 年TF2 井又在川西地区钻揭79 m 厚的孔隙型火山碎屑岩储层,取得了该盆地火山岩碎屑岩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和勘探新进展。
为了进一步明确川西地区二叠系火山岩气藏的勘探前景,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技术方法,基于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岩石学和岩相学分析成果,根据最新的物性等资料,对该区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进而结合油气成藏要素的匹配关系,探讨了该区天然气勘探的潜力。
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二叠系火山岩形成于板块内部地幔柱活动,川西地区主要发育爆发相火山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以弥散状脱玻化溶蚀微孔为主,孔喉分选较好;②火山机构和喷发旋回是控制规模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火山活动早期能量强,形成厚层爆发相储层,是最有利于储层发育的相带,距离火山作用中心越近,爆发相厚度越大、旋回越完整;③二叠系火山碎屑岩气藏下伏发育裂陷槽控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油气沿高角度断裂运移至优质爆发相储层中,上覆上二叠统龙潭组提供了优质盖层,为天然气大规模运聚提供了有利的成藏组合。
结论认为,川西地区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具备发育大规模优质储层的地质条件,并且该区油气成藏组合条件良好,天然气资源丰度大,展现出巨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
关键词:四川盆地川西地区;二叠系;火山岩碎屑岩气藏;规模储集层;主控因素;油气成藏组合;天然气勘探潜力0 引言火山岩油气藏1887 年首次发现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盆地,但规模较小[1],直至1997 年才在阿根廷油气产能最高的Neuquen 盆地首次发现大规模火山岩油气藏。
此后,随着火山岩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提升,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取得突破。
至21 世纪初,全球已发现火山岩油气藏或有油气显示300 余处,其中169 处油气藏储量已探明[1-3]。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地层学
Ξ川西高原甘孜黄土地层学蒋复初吴锡浩ΞΞ肖华国赵志中田国强刘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摘要本文初步研究了甘孜黄土地层,实测了甘孜县城西南郊新市区和满地两剖面,它们分别厚23 . 7 m 和26 . 0 m 。
根据岩性、磁性地层特征、磁化率、CaCO3 质量分数测定和热释光测年结果,甘孜黄土可划分为冰后期S0 复合古土壤,末次冰期L 1复合黄土和末次间冰期S1 复合古土壤等3 个地层单位。
布莱克反向极性亚时记录于底部S1LL1 黄土中。
甘孜黄土沉积始于晚更新世早期,大约为120 kaB P。
甘孜黄土的磁化率变化反映了最近120 ka 来的高原季风演化和气候环境变迁,6 个磁化率高值段指示了6 个夏季风环流增强的时段,6 个磁化率低值段则代表了6 次夏季风减弱时期。
甘孜黄土可与黄土高原同期黄土进行对比,但又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黄土地层学磁化率晚第四纪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属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有广泛的风成黄土分布,在雅砻江和鲜水河流域的黄土堆积尤为突出1 ~4 ,常呈披覆式覆盖在阶地上、山坡上和山顶上, 显示风成黄土的展布特征。
本文初步研究了甘孜附近雅砻江河谷的黄土地层,旨在从地层学角度对甘孜黄土作较深入的研究,确定它的地层层位和年代,藉以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晚第四纪气候和环境变迁奠定基础。
1 黄土地层序列甘孜附近雅砻江河谷相当宽广,谷地中发育了五级河流阶地( 图1 ) 。
其中第一、二级阶地保存较好,阶面宽阔;三级以上阶地因遭侵蚀而局部残留。
第一级为堆积阶地,高出河床2~3 m 。
下部黄灰色砾石层,砾石多次棱- 次圆状,砾径一般5~7cm ; 中部灰黄色含砾粘土质粉砂;上覆1~2 m 的浅黄色黄土。
第二~四级阶地为基座阶地,分别高出河床30~40 m 、50~60 m 和80~100 m 。
基座为三叠系砂岩、板岩,堆积物下部灰黄、黄红、黄褐色砾石层,砾石磨圆较差,多次棱角状。
二级阶地冲积层上覆盖了20 m 左右的黄色黄土; 三、四级阶地冲积层上堆积了厚20~30 m 左右的黄色、红黄色黄土。
川西漳腊黄土地层与气候变化
川西漳腊黄土地层与气候变化杨文光;朱利东;罗虹;刘娟;张岩【摘要】川西高原风成黄土广泛分布,其中漳腊盆地黄土剖面厚约9.5 m。
根据磁化率、粒度和地层特征,并通过与金川黄土和甘孜黄土剖面的对比,可将漳腊黄土地层划分为冰后期S0古土壤、末次冰期L1复合黄土、末次间冰期S1复合古土壤、倒数第二冰期L2黄土等4个地层单位,其中L1复合黄土可细分为L1L1、L1S1、L1L2、L1S2和L1L3等5个次级地层单位,S1复合古土壤又可细分为S1S1、S1L1、S1S2、S1L2和S1S3等5个次级地层单位。
通过磁化率曲线与SPECMAP氧同位素曲线对比,结合地层剖面特征和前人认识,初步认为漳腊盆地黄土沉积开始于150 ka±。
漳腊黄土磁化率、粒度曲线的波动旋回很好地对应了黄土-古土壤风尘堆积序列,记录着该区约150 ka以来的气候变化,本区自150 ka以来共经历了6次以冬季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和6次夏季风强盛时期。
%Eolian loess is widely distributed on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A 9.5 m thick loess profile at Zhangla basin is measured for strata and palaeoclimate research.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a,grain size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compared with Jinchuan and Ganzi loess profile,the loess sequence of Zhangla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ratigraphic units: paleosol S0,loess L1,paleosol S1,loess L2 and paleosol S2,which were formed in the postglacial period,last glaciation,last interglaciation,last but one glaciation respectively.Among them,the compound paleosol S1 can be subdivided into five secondary stratigraphic units,i.e.,loess S1L1,S1L2,paleosol S1S1,S1S2 and S1S3;the compound loess L1 can be also subdivided into five secondary stratigraphic units,i.e.,loessL1L1,L1L2,paleosol L1S1,L1S2 and L1S3.Based on comparison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urve with SPECMAP δ18O curve and integ rat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lithology and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the deposition of the Zhangla loess started at about 150 ka.Fluctuation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lue and median and coarse content of grain size of Zhangla loess were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deposition of loess-paleosol sequence,and the climatic change can be indicated by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Zhangla loess since 150 ka,in which six intensified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s are shown by higher values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and six intensified winter monsoon circulations are indicated by the lower values.【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年(卷),期】2011(027)003【总页数】7页(P231-237)【关键词】漳腊黄土;磁化率;粒度;古气候;川西高原【作者】杨文光;朱利东;罗虹;刘娟;张岩【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3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主要受印度季风和高原季风的影响,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气候效应的典型地区[1~3]。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划分及特征
E 2 ] 马 永 生 ,刘 波 , 梅 冥 相 ,等 .碳 酸 盐 岩层 序 地 层 学 —— 近 期 进 展 及 应 用 [ M ] .北 京 :地 质 出 版 社 ,2 0 0 3 .
[ 3 ] 付 志 方 ,王 焕 弟 ,邢 卫新 , 等 .层 序 地 层 学研 究 现状 及 进 展 [ J ] .勘 探 地 球 物 理 进 展 ,2 0 0 5 ,2 8( 5 ) :3 2 o ~3 2 4 .
茅 口组 ( P 2 m) 储 层 发 育 于 S Q 6层 序 顶 部 。
[ 关 键 词 ] 中 二叠 统 ;层 序 划 分 ;层 序 特 征 [ 中 图分 类号 ] T E l 2 1 . 3 4 [ 文 献 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1 0 0 0— 9 7 5 2( 2 0 1 3 )0 9— 0 0 5 6 —0 3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2 0 1 3 年9 月 第3 5 卷第9 期
J o u r n a l o f O i l a n d G a s T e c h n o l o g y( J . J P I )S e p . 2 o 1 3 V o 1 . 3 5 N o . 9
2 )在 s Q2 ~s Q3时期 ,生 屑灰 岩发育 于层 序高 位期 ,有 利于 “ 高 能滩 相” 沉 积 ;在 s Q4 ~S Q6时 期 。储层 主要 发育 S Q6层序 顶部 ,不 整合 面与滩 相叠 合 ,形成 岩溶 型优质 孔 隙型储 层 。 [ 参考 文献]
[ 1 ] 刘 敬 强 ,李 博 ,田 世 澄 ,等 .地 层 划 分 与 成 藏 动 力子 系统 划 分 之 比 较 及 统 一 性 研 究 E J ]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江汉石 油学院学报 )
川西须家河组地层井壁稳定性测井评价
Xu j i a h e f o r ma t i o n i n we s t S i c h u a n .I t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a t i n a p p r o p r i a t e we l l d r i l l i n g mu d d e n s i t y i s
s t r e s s e f f e c t i v e l y,t h e b o r e h o l e s t a b i l i t y c a n n o t k e e p u p .U s i n g t h e l o g d a t a , we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r o c k
第3 7 卷
第 2 期
测
井
技
术
Vo 1 . 3 7 No . 2
2 0 1 3年 4月
W EI L I oGGI NG TECH N0L ) GY
Ap r 2 0 1 3
文章编号 : 1 0 0 4 — 1 3 3 8 ( 2 0 1 3 ) 0 2 — 0 1 9 1 — 0 5
川 西 须 家 河 组 地 层 井 壁 稳 定 性 测 井 评 价
何 传 亮 ,周 怀容 。 陈俊 ,徐炳高 ,
( 1 . 中 国石 化 集 团西 南 石 油 局 测井 公 司 ,四川 成都 6 1 0 1 0 0 ;2 . 长 江大 学 ,湖 北 武 汉 4 3 0 1 0 0 )
2 . Ya n g z e Un i v e r s i t y ,W u h a n,Hu be i 43 01 0 0,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c c o r d i n g t o d i f f e r e n t we l l b o r e i n s t a b i l i t y p h e n o me n a ,s u c h a s l o s t c i r c u l a t i o n,h o l e c o l l a p s e ,b l o wo u t ,e t c ,t h i s a r t i c l e a n a l y z e s i n d e t a i l t h e r e a s o n o f t h e b o r e h o l e i n s t a b i l i t y i n t h e
川西地区沉积物沉积特征与古气候
川西地区沉积物沉积特征与古气候川西地区作为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区域之一,其沉积物沉积特征与古气候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沉积物是地球表面的一种重要地质物质,通过分析川西地区的沉积物可以得知该地区过去的古气候情况。
下面将从川西地区的沉积物类型、沉积构造以及沉积物的含量变化等方面展开探讨。
川西地区的沉积物主要分为土壤、湖泊沉积物和河流沉积物三大类。
其中,土壤主要指由风化产生的表土层,湖泊沉积物主要指湖泊底部的沉积层,河流沉积物则是指河流冲刷、侵蚀等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物质。
川西地区的土壤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分为红壤、黄土和高原土等。
红壤是典型的亚热带干旱山地土壤,常见于川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由于长期风化作用形成了这一地区的壤土层。
高原土则是川西地区高原地带特有的土壤,其形成与高原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湖泊沉积物在川西地区的分布较广,主要有高原湖泊和山地湖泊两大类。
高原湖泊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东缘的纳木错、定日湖等;山地湖泊则主要分布在山地区域,如四川盆地的洛水湖。
这些湖泊的沉积物中蕴含着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盐,对研究川西地区古生态环境和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川西地区的河流沉积物主要受到河流运动活动的影响。
川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众多大小河流纵横交错。
这些河流在长期的侵蚀、冲刷和沉积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沉积层。
通过对这些沉积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川西地区古代河流演变过程,以及古气候变化对河流运动的影响。
除了沉积物的类型,川西地区的沉积构造也是研究古气候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的沉积构造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环境,而沉积环境则与气候信息息息相关。
通过对川西地区沉积构造的分析,可以推测古代气候的湿润度、干旱度以及寒暑变化等。
此外,川西地区沉积物中的含量变化也能为研究古气候提供重要线索。
沉积物中的含量变化通常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如有机质含量、粒度分布、化学元素含量等。
川西坳陷东坡沙溪庙组地层压力
川西坳陷东坡沙溪庙组地层压力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摘要:川西坳陷东坡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坳陷的中部地区,面积约2400km2。
是印支期以来龙门山挤压推覆所形成的前陆盆地。
本文基于研究工区内实测资料,对研究区内异常地层压力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对重点层系进行压力预测。
关键字:川西坳陷东坡;异常高压;压力预测1川西坳陷油气地质特征1.1川西坳陷构造特征川西地区属于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地层展布呈北东向,是在印支期构造演化时期龙门山挤压推覆作用之下形成的前陆盆地,地层在构造沉降上具有西陡东缓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靠近龙门山造山带地层沉降幅度较大、盆地缓坡处沉降幅度较小,大致表现为不对称箕状形态。
川西坳陷地区主要包括3个二级构造单元分别为:川中地块区、川西断褶带、龙门山逆冲推覆带[1](图1-1)。
图1-1川西前陆盆地构造样式图(马如辉,2009)图1-2 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图(据徐涛等,2004)川西地区处于沿龙门山冲断带前缘发育的山前带,主体部分主要分布5个三级构造单元(图1-2),具“三凹二隆、凹隆相间”的基本构造格局。
1.2构造位置及构造特征川西坳陷分为川西坳陷北段、中段以及南段。
研究区位于川西坳陷中段,川中地区平缓断褶带以西、龙门山推覆挤压构造带以东,可划分为5个构造单元分别为:梓潼凹陷、孝泉-丰谷构造带、成都凹陷、龙门山构造带和知新场-龙宝梁构造带。
本次研究区域处于川西坳陷东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即丰谷-中江地区。
研究工区主要包含中江-回龙、永太、知新场-石泉场、合兴场-高庙子和丰谷共计5个三维地震勘探区块(图1-3)。
图1-3 川西坳陷东坡构造分区1.3生储盖组合特征现将川西坳陷地区的致密砂岩划分为上、中、下三大成藏组合,即T3x5+J3-J上成藏组合;T3x3+T3x4-T3x4中成藏组合及T3m+T3t+T3x2-T3x2下成藏组合。
T3x5+J3-J上成藏组合的主力烃源岩为须家河组五段和下侏罗统的暗色泥岩,这套湖相沉积的泥质岩致地层中烃源岩非常发育。
川西北部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的地层划分及有利储集岩分布
川西北部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的地层划分及有利储集岩分布曾琪1 胡欣1 屈海洲2,3 李泯星2,3 刘茂瑶2,3 李彦锋2,3 张祎蕾1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2.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3.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集层重点实验室沉积—成藏研究室摘 要 综合野外剖面、岩屑、测井、地震、古生物等资料,厘定了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顶、底界线特征,划分出各岩性段,并分析了各段地层分布及有利储集岩的平面展布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北部地区吴家坪组底部发育一套王坡页岩,顶界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从下至上依次划分为三段(吴一段、吴二段、吴三段)。
②吴家坪组厚度介于37~249 m,由南西至北东方向先减薄再增厚再减薄,在lg70井区附近厚度可达249 m。
③吴家坪组有利的储集岩主要有颗粒灰岩、白云岩与凝灰岩三大类,颗粒灰岩累计厚度2~48 m,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双鱼石—龙岗西一带,往周边逐渐变薄;白云岩累计厚度1~25 m,主要分布在双鱼石st12井-st10井一带;凝灰岩累计厚度2~82 m,较厚的区域在sy001-1井和lg70井一带,向南西、北东向厚度逐渐减薄。
本次研究将对后期遴选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川西北部地区 晚二叠世 吴家坪组 地层划分 储集岩分布 凝灰岩DOI: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20.04.004Division of strata and distribution of favorable reservoir rocks ofthe Upper Permian Wujiaping forma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Zeng Qi1, Hu Xin1, Qu Haizhou 2,3 Li Min Xing2,3, Liu Mao Yao2,3, Li Yanfeng2,3, Zhang Yilei1(1. Branch of Chuanxibei Gas Field, PetroChina Southwest Oil and Gas Field Company, Sichuan Jiangyou 621700.2. School of Geo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3. Branch of deposition and accumulation, PetroChina Key Laboratory of carbonate reservoir, Chengdu,Sichuan 6105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cuttings, logging, field profile, seismic and paleontolog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p and bottom bound-ary of Wujiaping formation in northwestern Sichuan are determined, each lithologic section is divided, and the 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plan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avorable reservoir rocks in each section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A set of Wang-po shale is developed at the bottom of Wujiaping forma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The top boundary is in comformity contact with the underlying strata, and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members from bottom to top: Wu 1 member, Wu 2 member, Wu 3 member.②The thickness of Wujiaping formation is between 37 m and 249 m. The thickness of Wujiaping formation is thinned - thickened - thinned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and the thickness can reach 249 m near the lg70 well area. ③The favorable reservoir rocks of Wujiaping formation are mainly granular limestone,dolomite and tuff. The cumulative thickness of granular limestone is 2~48 m, the distribution range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area of Shuangyushi-Longgangxi, and gradually thinned around. Tthe cumulative thickness of dolomite is 1~25 m, which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of st12-st10. The cumulative thickness of tuff is 2~82 m. The thicker area of tuff is in the area of sy001-1 and lg70, and the thickness decreases gradually in southwest and northeast direction.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will be of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favorabl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reas in the later stage.Keywords: northwestern Sichuan; Wujiaping formation; stratigraphic classfication;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rock.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702163、41702122)、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科技合作项目(编号:2020CX010301)。
川西-川中上三叠统地层对比及层序特征
1=}
}、
量 、
?、
田黼田错田㈣日泥岩口灰岩目雠
图3关基井层序I底界面特征 Fig.3 Sequence boundary characteristics of SQI iIl WeⅡGua吗ijing
图4南江层序Il底部小角度不整合面 Fig.4 Small angle unconformity at the bosom of SQII in
中图分类号:P5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10)05—1313—14
1 问题的提出
前陆盆地的活动性、不对称性、沉积中心的迁移 性等特点让地层的划分对比变得十分复杂和困难嗍.
在川西一川中地区发育的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 岩石地层单位又一直存在“须家河组”和“香溪群”两
种名称.且二者的关系长期以来得不到统一的认识。
表l川西一川中地区香溪群与须家河组对比关系嗍
Table 1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between Xiangxi Group and Xujiabe Formation in
western Sichuan-central Sichuan areA&
淑 要支出汉s并 关摹升
Dictyophyllum nathorsti,Goeppertella kwangyuangensis, Anomozamites loczri,Anthrophyopsis leeiana、Neocalamites carreri等.均系晚三叠世诺利期至瑞替期植物群的重要
分子;下部含诺利期双壳类化石Nuculana yunnanensis,
使得这一地区的地层对比更加富有争议性(图1)嗍。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曾称广元煤系、须家河系.分 布于川西北一带.命名地点在四川广元县城北工农镇
旋冲钻井技术在川西硬地层的应用
数善
2 现 场 首 次 应 用
根 据优 选 原则 , 在 X8 — 1 H井 下 沙溪 庙组 以深井 段 进 行 了试验 。 工具 入 井前 , 分别对 2个 排量 ( 1 0 . 2 0 L / s ) 进 行 了测 试 , 加压 4 0 k N后 , 工具 开始工作 , 立管 压力分
3 . 2 砧子 改进 方案
好。 拆卸 工具 后发 现 , 冲击器 上压 盖分 流孑 L 存 在 严重 的 冲蚀 坑 , 砧 子存 在局 部裂 痕 ( 见图 1 ) 。从 录井 曲线和 工
具 出井 情 况看 , 冲击 器可 能在 3 0 2 2 . 5 0 m 已开 始失效 。 冲 击器 共 入 井 5 8 . 7 5 h , 纯钻时间 2 7 . 7 7 h . 钻 进 总 进尺 2 6 . 1 8 m, 平 均机 械 钻 速 0 . 9 4 m / h 。从 前期 须 家 河 组五段 钻井 情况看 .全 井段平 均机 械钻 速 2 . 7 5 m / h . 液
别为 0 . 8 , 1 . 6 MP a 。入井 深 度 3 0 0 9 . 3 0 m, 钻至 3 0 3 5 . 4 8
3 . 1 元 件 压 盖 改 进 方 案
采 用元 件压 盖与射 流元 件配 合处 断面 形状 相 同设 计, 即将元 件压 盖原来 的 圆形设计 改 为矩形 , 且与 元件 配合处 的矩 形 面积相 等 , 形 成等 过流 断面 配合 。 采 用这 种配合 方式 , 当流体从 元件 压盖 流经 射流 元件 时 , 消 除 了原来 的阶梯型 过渡 , 避免 在元 件端 面产 生 涡流 , 可减 小甚 至避 免冲蚀 。 同时 , 元件 压盖 与射 流元件 配合 面采
四川盆地地层简表
0~2500
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夹灰色页岩。
加
里
东
期
志
留
系
中
韩家店组
S2h
180~1000
灰绿、紫红色页岩、顶夹灰白色石英砂岩和灰岩透镜体。
沙帽组
下
罗惹坪组
S1
110
灰色薄—中层生物礁灰岩与灰绿色页岩互层中夹石英砂岩。
龙马溪组
奥
陶
系
上
五峰组
O3w
1~30
黑色硅质岩、炭质页岩,含笔石。
T10
临湘组
印
支
期小塘Βιβλιοθήκη 组T3t120~560
灰色粉砂质泥岩、页岩夹泥灰岩、石英砂岩及薄煤层。
T6
马鞍塘组
T3m
0~270
深灰色页岩、灰岩夹粉砂岩(鲕状灰岩、礁灰岩)。
中
天井山组
T2t
0~320
白色厚—块状纯灰岩(仅川西北有沉积)。
雷口坡组
T2l
250~700
大套灰色白云岩夹白云质泥岩、灰岩、底绿豆岩。
中坝 九龙山
侏
罗
系
上
蓬莱镇组
J3p
1210~1820
棕红色泥岩、灰褐色粉砂岩互层,川西北为含砾砂岩、块状砾岩称蓬花口组。
川西北浅气层
莲花口组
中
遂宁组
J2h
200~400
鲜棕红色泥岩夹粉砂岩、棕褐色细砂岩。
底砖红
色砂岩
T2
上沙溪 庙 组
J2s
50~1300
紫红色泥岩、灰绿色块状中—细砂岩含灰质团块。
中坝 川31大兴 龙女寺
下
灌口组
K2-E1g
川西大邑断挡背斜构造地层水特征
证 实 。 气体 钻 井 中采 集 的 水样 分析 资料 , 水 样 不 受 钻 井 液 、 有 多层 混 合 地 层 水 影 响 的 优 点 , 真 实反 映 原 生 地 层 水 能 的特 征 , 可信 度 高 ; 此编 制 的斯 蒂 夫蝶 形 图对 后 续 油 气 田开 发 有 一 定 的借 鉴 作 用 , 据 可将 该 图 作 为 大 邑地 区 标 准 的
西 为 雾 中 山构 造 , 东 与 金 马 一鸭 子 河 构 造 斜 列 相 北
粒 岩屑砂 岩 。
遂 宁组 (。n : 色泥 岩 、 砂质 泥岩 与绿 灰 色 Js ) 棕 粉 细粒 岩屑 砂岩互 层 , 部 为含砾 中砂岩 。 底 沙溪庙 组 ( ) 上部 以绿 灰 色细 粒 岩 屑砂 岩 与 Js : 粉砂 质泥岩 略等 厚互 层 , 下部 为 浅 绿灰 色 细 粒 岩屑
屑石 英砂岩 。
征不 明确 , 给气 体钻井 的顺 利实施 带来 了极 大难度 。
本文 对大 邑地 区地层 水 特 征 进行 了初 步 的研 究 , 为 下步 工作 的开展 提供 了第一手 资料 。
三叠 系须五段 ( 。 : 部 为 灰黑 色 页 岩 与灰 T X)上 色细 、 粉粒 岩屑砂 岩 略 等厚 互 层 , 、 部 为 黑色 页 中 下
岩 夹 黑 色 页 岩 , 部 为 黑 色 页 岩 夹 灰 色 细 粒 岩 屑 砂 下
收 稿 日期 :0 9—1 1 ; 回 日期 : 0 0—0 —1 20 2 7改 21 1 7
作 者 简 介 : 浩 , 9 3年 生 ,0 5年毕 业 于 成 都 理 工 大学 能 源 学 吴 18 20 院 石油 地 质 系 资 源 勘 查 工 程 专 业 , 主 要 从 事 油 气 钻 井 地 质 设 现
川西坳陷侏罗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学术研讨63川西場陷侏罗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杨永剑侏罗系是川西坳陷的主要产气层之一,本文结合野外剖面、钻井、測丼、地震解 释及测试分析等相关资料对川西坳陷侏罗系沉积、层序、岩相古地理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研究区侏罗系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湖泊三角洲、湖泊扇三角洲、湖泊等四种沉积相;可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每个构造层序都由盆地扩张体系域(B E)和盆地收缩体系域(BW)构成;并讨论了层序岩相古地理的演化特征及构造活动对其的影响。
侏罗系是川西坳陷的主要产气层之―,早在201ft纪代末,川西坳陷即发 现了大兴西自流井一沙溪庙组次生气藏,其后了玉泉、孝泉、平落规、观餘獅.洛带,大兴断鼻關等侏罗系气藏|1]。
自气藏发现以来,不少学者_对川西坳陷不同地区侏罗系各层位 的层序地层、Si职相等方面做了较多的研 究,但是錄以某个层位或者某个地区为研究目的,很少对整个州西琐陷侏罗系进 序岩相古面的相細究。
为了更好的了解川西琐陷侏罗系沉积其演^#,有■对川西坳陷侏罗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整体的进行研 究。
本文结合川西琐陷周缘野外剖面、钻 井、测井、地震解释及测试分析等相关资 料对川西坳陷侏罗系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并以构造层序体系域为单元,刻画川西坳 陷侏罗系沉积演化的宏观特征,从而为以 后的勘探开关的理论支持。
1地质背景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侏罗纪时期盆地以陆相沉积为特征,依次沉积了下侏罗统自流井组(龙门山山前带为白田 坝组),中侏罗统千佛崖组、下沙溪庙 组、上沙溪庙组以及上株罗统遂宁组、蓬 莱镇组(龙门山山前带为莲花口组)〇2沉积特征_人研究麟的麯上,本次研究 通过对盆地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和地爲 解释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川西坳陷侏 罗系可以划分为四种沉积相,分如〗为冲积 扇相、湖泊扇三角洲相、湖泊三角洲相、湖泊相,现分述如下。
2.1冲积扇相冲糊在;1|西增陷的西部边缘非常发育,几乎每个地层单元都发育冲积扇,多见于白田琐组及莲花口组。
川西卵石地质条件河流穿越不同方式的分析
川西卵石地质条件河流穿越不同方式的分析石亭江穿越所处位置的地质构造在川西地区极具代表性,河床表层可见第四系冲洪积层,地貌单元为河流堆积河谷,以卵砾石为主。
卵石粒径3-10cm不等,个别存在粒径30cm以上卵石。
本文以石亭江穿越为例,挖沟法穿越石亭江和蘭成输油管道定向钻穿越石亭江进行分析。
标签:大开挖;定向钻;套管隔离1 概述石亭江穿越位于广汉市金轮镇与德阳市旌阳区天元镇交界位置,石亭江特大桥上游(106省道)约330m处,穿越位置北东岸为德阳市旌阳区天元镇秋月村,南西岸为什邡市禾丰镇文顺村。
地形平坦,两岸均有水泥道路直接到达穿越位置,路宽约2.5-3.5m,为机耕道,交通比较方便。
穿越管材规格Φ711×11.0mm SAWL L415M,挖沟法穿越,穿越水平长度501.77m。
2 穿越设计基础2.1 场地地层岩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穿越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和上更新统冲积、冰水沉积(Q3fal),岩性主要为砂砾卵石层,本次勘察未揭露基岩。
2.1.1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①1层粉质粘土层:主要分布于一级阶地表层,浅灰色,可塑,稍湿,成分均匀。
厚1.0-2.0m,层底标高为498.11-499.0m。
①2层含砾砂层:主要分布于河床地带,以含砾卵石的中细砂为主,砾卵石含量20-30%,磨圆度较好,多为浑圆-次圆状,直径3-5cm。
结构松散,饱和状态。
厚1.37m~8.70m,层底标高为478.94m~480.20m。
漫滩地带卵石含量增加至50-60%,卵石粒径一般1-3cm,大的5-10cm,个别大于10cm,由细砂及中粗砂充填,不均匀,呈松散状态,卵石成分以花岗岩、砂岩为主。
①3层稍密砂卵石层:主要分布于场区含砾砂层以下,灰褐色,次圆-浑圆状,卵石含量40-60%,粒径3-5cm,大的10cm,成分为砂岩、石英岩、花岗岩,砂为中粗砂。
川西南部灰岩地层取心层裂机理
川西南部灰岩地层取心层裂机理灰岩是中国四大岩石之一,位于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表现为灰色、暗纹和细腻。
随着青藏高原空间复杂的山谷河流等地貌,灰岩构造特征更为复杂,分布域又更广泛。
850mm深度下可发现蓝色灰岩地层,部分Can水平分布,部分与小山峰相连接,而其取心层裂机理也就亟待我们解析。
首先,灰岩地层完整性是影响其取心层裂机理的首要因素。
因青藏高原褶皱成貌的影响,灰岩地层在其中体现出来的完整性普遍欠佳,几乎不可能出现完全的均匀层,比较有可能会呈现一种变异的地质构造,很难做出一定的定位。
另外,灰岩地层受到地表物质的磨礁,使灰岩层出现了裂缝裂隙,并且发育石淀等变形岩地。
所以,雨水的侵蚀和渗入,或者是节理构造、受菱角交代作用等因素,都很可能决定着灰岩地层取心层裂机理的发展。
其次,灰岩取心层裂机理也受到物质组成和渗流状况的影响。
灰岩物质是碎石、细粒和各种碳酸盐的共混物,具有较低的抗压强度,极易受到储层渗入和压力及分层构造等外部动力因素的影响,容易在旋涡区产生裂缝,进而使灰岩容易开裂及机械性损耗。
最后,当前研究中发现,在大气、地质和流体等多个层面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地质水文条件,这些条件都会随着变化而变化,这些复杂的变化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灰岩地层取心层裂机理的发展。
泥沙的淤积或侵蚀,地表变形或结晶作用的变化,土壤的侵蚀或形成等,都会多少程度上改变我们对未来灰岩地层取心层裂机理的判断。
综上所述,灰岩地层取心层裂机理,受着地质特征、物质组成、构造运动以及多种复杂条件的变化影响,在以上几个方面,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合发育的发展过程,需要对地层如何变化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加准确的预测其未来取心层裂机理。
川西南天全县李子坪二叠系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
第1期 吴婷:川西南天全县李子坪二叠系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 +127 +川西南天全县李子坪二叠系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吴婷(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摘要:四川盆地二叠系高的产气潜力。
因此,研究二叠系分与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以天全李剖面为例,结剖和实验室薄片剖析,西南二叠系进行分析。
表:1)剖下而上划分为下二叠 ,中二叠统栖及茅,上二叠统峨玄武岩组及环境缘海环境 为环境。
研究区岩 分与环境分下一步储 的分布指导,但有必要加分的实验方法,完善其研究。
关键词:川西南;分;环境;李子坪剖面中图分类号:TE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1X(2021 #01-0127-03Stratigraphic Division/ndSediment/ry Environment Analysis of Liziping Permianin Ti/nqu/n County,Southwest SichuanWu Ting(S tate K e y L a b o ra to ry〇f O il a nd G a s R e s e rv o ir G e o lo g y a n d E x p lo ita tio n (C h e n g d u U n iv e rs ity o fT e c h n o lo g y),C h e n g d u610059,C h in a)Abstract:T h e P e rm ia n in th e S ic h u a n B a s in h a s h ig h g a s p ro d u c tio n p o te n tia l.T h e r e fo r e,it is o f g re a t stra tig ra p h ic d iv is io n an d se d im e n ta ry en viro n m e n t o f th e P e r m ia n.T a k in g th e T ia n q u a n L iz ip in g se c tio n a s a n e x a m p le,c o m b in in g fie ld o b se rv a tio n a n d la b o ra to ry t h in se c tio n a n a ly s is,th e P e rm ia n strata in so u th w estern S ic h u a nre su lts show t h a t:1)T h e p ro file is d iv id e d into th e L o w e r P e rm ia n L ia n g slia n F o rm a tio n,M id d le P e rm ia n Q ix ia F o rm atio n and M aok ou F o rm a tio n,an d U p p e r P e rm ia n E m e is h a n B a s a lt F o rm atio n a n d S h a w a n F o rm atio n from bottom to t o p;2)T h e se d im e n ta ry en v iro n m e n t is f rom th e se a- la n d tra n sitio n m argin T h e m arin e en viro n m e n t tra n sitio n ed to a sh a llo w m arin e se d im e n ta ry e n v iro n m e n t.T h e a n a ly s is o f lith o fa c ie s stra tig ra p h ic d iv is io n an d se d im e n ta ry en viro n m en t in th e stu d y a re a hasg u id in g s ig n ific a n c c fo r th e d istrib u tio n o f fa v o r a b le re se rv o ir fa c ie s b e lts in th e n e xt s t e p,b u t it is n e c e s s a r y to stren gth en thee x p e rim e n ta l m eth od of stra tig ra ph ic d iv is io n a nd im p ro v e its r e s e a r c h.K e y w o r ds:S o u th w estern S ic h u a n;stra tig ra p h ic d iv is io n;se d im e n ta ry e n v ir o n m e n t;liz ip in g se c tio n20世纪50年代,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始,并 盆地南部 构造和储 进行 [1],长包场气 表现出良好的产能[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系统组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层代码
新
生
界第四系Q
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
夹关组K2j
下统天马山组K1t
中
生
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
遂宁组J3sh
中统沙溪庙组J2s
下统自流井群J1z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须六段T3x6
须五段T3x5
须四段T3x4
须三段T3x2
须二段T3x2
须一段T3x1
中统雷口坡组雷四段T2l4
界系统组段地层代码
中
生
界白垩系剑门关组K2j
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
遂宁组J3sh
中统沙溪庙组J2s
下统千佛岩组J1q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须五段T3x5
须四段T3x4
须三段T3x2
须二段T3x2
须一段T3x1
中统雷口坡组雷四段T2l4
雷三段T2l3
雷二段T2l2
雷一段T2l1
下统嘉陵江组嘉五段T1j5
嘉四段T1j4
嘉三段T1j3
嘉二段T1j2
嘉一段T1j1
飞仙关组飞四段T1f4
飞三段T1f3
飞二段T1f2
飞一段T1f1
古
生
界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
长兴组P2c
龙潭组P2l
下统茅口组P1m
栖霞组P1q
梁山组P1l
雷三段T2l3
雷二段T2l2
雷一段T2l1
下统嘉陵江组嘉五段T1j5
嘉四段T1j4
嘉三段T1j3
嘉二段T1j2
嘉一段T1j1
飞仙关组T1f
古
生
界二叠系上统沙湾组P2s
峨眉山玄武岩P2e
下统茅口组茅四段P1m4
茅三段P1m3
茅二段P1m2
茅一段P1m1
栖霞组栖二P1q2
栖一P1q1
梁山组P1l
(二)川北地区地层层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