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加权平均数法估算复混肥料成品养分质量分数
复合肥的元素的含量计算方法
复合肥的元素的含量计算方法
计算复合肥的元素含量需要知道复合肥中每种元素的含量和配比比例。
一般情况下,复合肥中的元素含量可以通过复合肥配方的施肥指标来确定。
以NPK复合肥为例,它包含三种主要的营养元素:氮(N)、
磷(P)和钾(K)。
一般情况下,NPK复合肥的施肥指标会以
X-Y-Z的比例表示,其中X表示氮的含量,Y表示磷的含量,Z表示钾的含量,比如10-10-10表示氮、磷、钾的含量都为10%。
要计算复合肥中每种元素的含量,可以按照配方中的比例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施肥指标为15-15-15的复合肥,如果含量
为1 kg,则氮的含量为0.15 kg(15%×1 kg),磷的含量为
0.15 kg(15%×1 kg),钾的含量为0.15 kg(15%×1 kg)。
另外,对于复合肥中还含有其他营养元素的情况,比如微量元素,其含量的计算方法与上述类似,按照配方中的比例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复合肥的含量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因为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可能发生一定的损失。
因此,在实际施肥中,最好参考复合肥包装上标注的含量信息进行使用,以确保施肥效果的准确性。
肥料施用效果评价测算方法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科学评价肥料施用效果,对于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评价肥料施用效果的主要方法和指标有肥料利用率、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等。
具体测算方法如下:1、肥料利用率 1.1 定义肥料利用率(RE )是指施用的肥料养分被作物吸收的百分数,随作物种类、肥料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以及施肥技术等因素发生变化而不同,是最常用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
肥料利用率包括当季利用率和累计利用率,这里是指当季利用率。
1.2 测算方法 1.2.1 示踪法示踪法是指将已知养分数量的放射性或稳定性示踪肥料施入土壤,作物成熟后测定作物所吸收的放射性或稳定性同位素养分的数量,计算肥料利用率。
1.2.2 差值法差值法是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与不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之差与肥料投入量的比值。
从农学意义上看,应采用差值法测算氮、磷、钾肥的利用率。
计算式如下:%10001⨯-=FU U RE式中:RE 为肥料利用率;U 1、U 0分别为施肥区与缺素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单位为公斤/亩;F 为肥料养分(指N 、P 2O 5、K 2O )投入量,单位为公斤/亩。
一般通过田间试验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2.2.1 布置田间试验根据本区域土壤类型、种植制度、主要作物等安排田间试验,一般每个县、每种作物安排10-15个试验,具体试验设计如下: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1,空白对照; 处理2,无氮区(PK ); 处理3,无磷区(NK ); 处理4,无钾区(NP ); 处理5,氮磷钾区(NPK )。
1.2.2.2 测定作物吸收的养分 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一般是指作物收获期收获取走部分(含果实和茎叶)的养分吸收量。
对于根茎类作物,除地上部分外,还应包括地下的块根块茎部分;对于整枝打叉作物,应收集、称量每次整枝打叉的生物量,并计算到总量中。
肥料施用效果评价测算方法
肥料施用效果评价测算方法首先,需要明确肥料施用效果评价的目标。
通常,我们评价肥料施用效果的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土壤肥力、节约肥料使用量等。
其次,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根据肥料施用效果评价的目标,可以选择相关的评价指标。
比如,评价增加农产品产量的效果时,可以选择产量增加率、单位面积产量等指标;评价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效果时,可以选择产品品质指数、营养成分含量等指标;评价改善土壤肥力的效果时,可以选择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等指标;评价节约肥料使用量的效果时,可以选择肥料利用率、单位产量肥料用量等指标。
然后,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
根据需要评价的肥料施用效果,选择相应的农田或实验田作为调查样点,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
在采样过程中,要注意采样点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采样方法要科学合理,避免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接下来,进行实验室分析。
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和农产品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得到各项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
在实验室分析中,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将实验室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然后,将评价指标的数据与施肥处理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评估不同施肥处理的效果差异。
综上所述,肥料施用效果评价测算方法主要包括明确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指标、实地调查和采样、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通过合理的测算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价肥料的施用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测土配方施肥计算方法
测土配方施肥计算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是一种科学的农业施肥方法,通过对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进行测试,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性能,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以实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下面介绍测土配方施肥的计算方法。
一、养分平衡法养分平衡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土配方施肥计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作物吸收的养分等于土壤提供的养分和施用肥料提供的养分之和。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计算作物所需养分总量作物所需养分总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2. 计算土壤供肥量土壤供肥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土壤容重×土壤深度×水解系数3. 计算肥料施用量肥料施用量=(作物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其中,水解系数是指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与土壤中有效养分量之比,一般取值0.5-0.8之间。
二、土壤速效养分丰缺指标法土壤速效养分丰缺指标法是根据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状况,划分不同的丰缺等级,然后根据不同的丰缺等级确定相应的施肥量。
具体步骤如下:1. 测定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水平,根据测定结果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丰缺等级。
2. 根据不同的丰缺等级确定相应的施肥量。
一般来说,对于缺乏养分的土壤,需要增加施肥量;而对于养分丰富的土壤,则可以减少施肥量。
3. 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和施肥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
以上是测土配方施肥的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测土配方施肥不能代替良好的农业管理措施,如轮作、间作、灌溉等。
2. 测土配方施肥的计算结果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如气候条件、作物品种、农业技术等。
3.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作物类型、生长阶段、土壤类型等,以确定最佳的施肥方案。
滨海县主要农作物施肥现状调查及优化措施探讨
科学的施肥管理措施有利于优化化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减少成本、增加收益[1-2]。
通过对滨海县主要农作物总体施肥结构情况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全县主要农作物肥料使用情况,评估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效果,查找施肥结构与土壤作物养分需求状况的匹配程度,尤其是进一步明确土壤养分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为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与技术推广提供依据,为更好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3-4]和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更快地发展地方经济,更多地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
1调查方法1.1调查地点概况滨海县属江苏省盐城市所辖县之一,2022年全县总种植面积为1630.13km 2,其中主要农作物小麦种植面积为545.73km 2,水稻种植面积为584.67km 2,玉米种植面积为152.13km 2;蔬菜上、下半年种植面积为0.22km 2(数据来自滨海县统计局和滨海国调查队)。
将播种面积之和为1529.27km 2的4种(类)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和蔬菜确定为施肥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与内容依据《2022年全国农户施肥监测调查技术方案》和《江苏省主要农作物肥料使用情况调查规范(试行)》开展调查研究[5]。
在2022年8月对小麦和上半年蔬菜施肥情况进行调查,在2022年11月对玉米、水稻和下半年蔬菜施肥情况进行调查。
施肥调查涉及范围包括滨海县2个街道(东坎街道、坎北街道)、11个镇(五汛镇、蔡桥镇、正红镇、通榆镇、界牌镇、八巨镇、八滩镇、滨淮镇、天场镇、陈涛镇、滨海港镇)、2个园区(滨海港经济区、滨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共15个镇(街道、区)。
采取现场调查为主,电话、微信调查为辅,技术人员填写好调查表格并录入。
共走访、调查444户农户的施肥情况,农户类型包括小散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调查面积共4393.33hm 2。
对全县各乡镇(街道、区)按照均匀性、代表性、随机性抽取样点,对农户承包面积、种植作物、种植面积、施肥种类、收稿日期:2023-07-13基金项目:江苏省产学研合作前瞻性研究项目(BY2020390)作者简介:梁春玲(1978—),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壤检测与土壤肥料技术研究推广。
npk复合肥料(复混肥料)技术经济指标核算办法
NPK复合肥料(复混肥料)技术经济指标核算办法(修改稿)为了统一现行NPK复混肥技术经济指标核算办法,依照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办法有关规定,特修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范围:以磷酸、硫酸、合成氨、尿素、氯化钾(或硫酸钾)及其它磷肥、氮肥为原料,以复合方法(复混方法)所生产的各种养分比例的粒状氯基氮磷钾、硫基氮磷钾复合肥产品。
一、产品产量核算产量计算分为实物产品产量和折纯产品产量。
1、复合肥实物产品产量应按照以下标准检验合格,并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数量为准。
不合格产品不计算产量。
GB15063—2001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8572-2001 复混肥料总氮含量测定GB8573-1999 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测定GB8574-1988 复混肥料中钾含量测定GB8576-1988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测定真空烘箱法GB8577-1988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测定卡尔.费休法2、复混肥折纯产品产量以实物产品产量为基础折算为含100%P2O5产量、100%N产量和100%K2O 产量,分别计算上报。
如N源、P2O5源和K2O源属外购,应注明是进口还是国内采购(量),N、P2O5和K2O的产量不得重复计算。
即:100% P2O5产量 = 各批[合格实物产品产量(t) ⨯有效P2O5%]之和100% N产量 = 各批[合格实物产品产量(t) ⨯ N%]之和100% K2O 产量 = 各批[合格实物产品产量(t) ⨯ K2O%]之和式中:各批量是指符合国家取样规定的吨位批量,以及该批样所对应的有效P2O5百分含量、N 百分含量和K2O百分含量。
二、产品质量指标核算质量指标包括:平均有效磷(以P2O5计)含量、总氮含量(以N计)、氧化钾含量(以K2O计)、硫含量(以S计)、氧化钙含量(以CaO计)、氧化镁含量(以MgO)、总养分(有效磷+总氮+氧化钾)含量、水分、合格率、粒度、颗粒平均抗压强度。
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有效P2O5% ]之和1、有效磷含量(%)=————————————————————————×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N% ]之和2、总氮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 [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K2O% ]之和3、氧化钾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S% ]之和4、硫含量(%)= ———————————————————————×100%各批产品实物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CaO% ]之和5、氧化钙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MgO% ]之和6、氧化镁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有效P2O5+N+ K2O)% ]之和7、总养分含量(%)= ————————————————————————————×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水分含量(%)]之和8、水分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 产品实物量(t)×产品粒度(%)]之和9、粒度(%)= ————————————————————————×100%各批产品实物量之和(t)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产品颗粒抗压强度(N )]之和10、颗粒平均抗压强度(N)= ——————————————————————————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合格产品产量(t)之和11、产品合格率(%)= ——————————————————————————×100%各批[合格产品产量(t)+不合格产品产量(t)]之和三、折纯产品(100% P2O5)单耗指标核算磷矿粉(30% P2O5)耗用总量(kg)1、磷矿粉消耗(折30% P2O5)(kg/t) = —————————————————折100% P2O5产量(t)其它磷源耗用总量(kg)(100% P2O5)2、其它磷源消耗(折100% P2O5)(kg/t)= ——————————————————折100% P2O5产量(t) 注:磷酸、磷铵等磷源参照此式计算。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
一、肥料功效测算的基本原则
肥料功效测算是以作物施用肥料功效为目标,采用合理的实验方法,
以科学的数据进行计算,以确定施肥功效的过程。
施用肥料的功效测算,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综合考虑作物需肥量、肥料效果的综合分析上,比较不同土壤施肥强度下,作物产量、肥料利用率、施肥经济效益等的差异,并客观、科学地评价肥料施用的功效。
二、基本测算方法
1.单一施肥功效测算法
这种测算法的关键是比较受试地和对照地在不同施肥水平上,作物产
量的增幅,及其对作物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判断施肥水平的适宜性,
进而选择最优施肥水平,并以此确定施肥功效上限,在测算时,通常采用
测肥法,即:在对照区设计不同的施肥水平,然后取其作物产量比对照产
量的比例计算。
2.复合施肥功效测算法
这种测算法的关键是比较受试地和对照地在不同施肥水平上,不同肥
料的搭配方案下,作物产量的变化和经济效益的变化,以便选择出最佳的
复合肥料施用方案,即优化施肥水平,并以此确定施肥功效上限。
在测算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交替测肥法、联耦设计法和线性与交叉设计法等。
复混肥料及计算
复混肥料及计算复混肥料是由多种不同的肥料原料进行混合而成的肥料。
复混肥料的主要优势是能够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帮助植物全面生长。
在农业生产中,复混肥料的使用非常普遍,下面将介绍复混肥料的计算方法及其优缺点。
一、复混肥料的计算方法复混肥料的成分一般由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组成。
其成分的比例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品种和生长期进行调整。
计算复混肥料的方法主要包括量取、称重和混合。
1.量取各组分肥料:根据所需营养元素的含量计算,量取不同比例的氮、磷、钾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2.称重:将所取的各组分肥料分别称重,并记录下来。
3.混合:将称好的各组分肥料进行充分混合,使各组分均匀分布。
4.包装:将混合好的复混肥料进行包装,以便于储存和使用。
二、复混肥料的优缺点复混肥料相对于单一肥料具有以下优点:1.提供全面的养分:复混肥料可以根据作物的需要,提供各种不同的营养元素,有助于植物全面生长和发育。
2.减少施肥次数:复混肥料中含有不同比例的多种营养元素,可以减少施肥的次数,方便管理和节省劳动成本。
3.调节土壤pH值:复混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可以调节土壤的pH值,提高土壤质量,增加植物的吸收能力。
4.提高肥料利用率:复混肥料中的各种营养元素经过合理配比,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5.适应不同作物:复混肥料的成分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调整,适应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
然而,复混肥料也存在一些缺点:1.配比难度较大:由于不同作物对养分需求的差异,复混肥料的配比相对复杂,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种肥料的比例。
2.成本较高:相比于单一肥料,复混肥料的成本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所需肥料原料的种类和配比的复杂性所致。
3.生产工艺复杂:复混肥料的生产过程需要对各种肥料原料进行配比、混合和包装,工艺相对复杂。
综上所述,复混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减少施肥次数,调节土壤pH值,提高肥料利用率,并适应不同作物的需求。
然而,由于配比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和生产工艺复杂等因素,使用复混肥料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计算和应用,以确保其高效和经济的使用效果。
关于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
关于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一、关于作物品种数量问题试验要求每个作物选定5个主栽品种。
然而由于马铃薯、大豆、棉花等作物品种的种植区域比较集中,主栽品种不到5个或某一个品种主要集中在1-2个县种植,各地可以按照实际品种数量低于5个安排试验,每个作物品种布置10个试验点。
试验点要选择在中等土壤肥力水平的地块。
每个品种试验点尽量在该品种种植区内均匀分布。
二、关于干重的问题农作物收获物计产时采用风干重量,用于测定氮、磷、钾养分含量时用烘干重,但在计算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时农作物收获物氮、磷、钾养分含量要转换成风干重。
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风干重)×籽粒养分含量(风干重) +茎叶产量(风干重)×茎叶养分含量(风干重)]/籽粒产量(风干重)×100。
三、关于肥料利用率试验预期成果的计算(一)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计算以常规施肥下禾谷类作物某一品种100kg经济产量N养分吸收量为例,计算公式如下:100kg经济产量N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N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N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 首先分别计算各试验地点的常规施肥区和常规无氮区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N养分吸收量,然后,将省级该品种所有试验测试结果汇总,计算出该品种各个项目的平均值,分别填入表1。
表1 省作物主要品种100kg经济产量N养分吸收量注:表中籽粒、茎叶的产量、N养分含量、100kg经济产量N养分吸收量均以风干重表示。
方法、表格同上,分别计算出主要作物品种100kg经济产量P2O5养分吸收量和100kg经济产量K2O养分吸收量。
(二)肥料利用率计算以常规施肥下氮肥利用率为例,计算公式如下:常规施肥区作物吸N总量=常规施肥区籽粒产量×籽粒N养分含量+常规施肥区茎叶产量×茎叶N养分含量无氮区作物吸N总量=无氮区籽粒产量×籽粒N养分含量+无氮区茎叶产量×茎叶N养分含量氮肥利用率=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N总量-无氮区作物吸N总量)/所施肥料中N素总量×100%首先逐个试验点计算某一作物品种的氮肥利用率,然后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农业应用中的肥料利用率估算资料
是缺素区的参数)估计。 • 应用中注意这个值不同于籽粒养分含量
施肥区的养分吸收量
• 施肥区指的是氮磷钾肥料同时施用的区 • 养分吸收量=经济产量(kg)×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
吸收量/100 – 经济产量一般用实测结果。 – 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
• 钾肥利用率= (施钾区作物吸钾总量-无钾区作物吸 钾总量)/所施肥料中钾素的总量×100%
常规施肥下肥料利用率的估算
RE=(Yf*Nu1-Y0*Nu2)/Nf×100%
• 式中 RE——肥料利用率, %; • Yf Y0 —— 施肥区产量、缺素区产量 • Nu1、Nu2——施肥区和缺素区百公斤籽粒养分吸收量; • Nf——所施肥料中该养分的总量。
• 文献数据:同时收集当地文献资料数据,进行比 较之后,确定合适的值用于后面利用率的计算。
字段名称
百公 斤籽 粒吸 氮量
0水平 1水平 2水平 3水平
百公 斤籽 粒吸 磷量
0水平 1水平 2水平 3水平
百公 斤籽 粒吸 钾量
0水平 1水平 2水平 3水平
极小值 1
1.1 0.5 0.8 0.5 0.6 0.5 0.6 0.7 1.5 0.7 0.4
(一)肥料利用率的测算方法
– 差值法 – 同位素标记法
(二)肥料利用率计算参数的获取和估计
差值法
• 用施肥区作物养分吸收量减去缺素区作物养分吸 收量作为作物从肥料中吸收的养分量。以氮肥为 例
• 氮肥利用率= (施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作物 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
复混肥料配方设计与计算
磷 、 养 分 的 需 求 , 壤 中所 能 供 给 的 养 分 数 量 , 钾 土
以及 所 用 肥 料 的各 项 养 分 、 分 指 标 、 水 当年 利 用 率
等 为基 础 数 据 , 用 目标 产 量 法 …, 过计 算 设 计 采 通
出复 混 肥 配 方 。
配 方 中各养 分理 论含 量 A = — … … … ( ) BC 3 1配方 的设 计
中图分类号: 17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6 6 0 2 0 ) 2 0 5 — 3 S 4 .11 A 10 — 5 0( 06 0 — 0 6 0
F r u a i n De i n a d Ca c l to fCo p u d Fe tl e o m l to sg n lu a i n o m o n ri z r i S h n — a UN C a g . i z
标 准 对水 分要 求 是 统 一 的 ,所 以产 品 的实 际 指 标 和设 计 指标 总 有 差 距 。为 了克 服 以上 弊 病 和 方 便 实 际 生 产 的 需 要 , 总 结前 人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 合 在 结 多 年 的 实 践 ,提 出复 混 肥 的配 方 设 计 思 路 和 生 产 投 料 量 计 算 方 法 。 主 要 是 依 据 不 同农 作 物 对 氮 、
摘
要 : 据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供肥能力 , 根 以及 要 达 到 的 目标 产 量 设 计 复 混 肥 配 方 , 将 配 方 设 计 和 实 际 生 产 结 合 起 来 , 并
使 复 混肥 投 料 量 测 算更 加简 单 、 实用 , 于普 及 。 易
关键 词 : 混 肥 料 ; 复 配方 ; 算 过 程 ; 用 配方 计 算 计 实
复合肥配方计算书
15-15-15 复合肥配方计算书一、原料氮肥:尿素:46-0-0-1(H2O)氯化铵:23.5-0-0-5(H2O)磷肥:磷酸一铵:11-44-0-2(H2O)钾肥: 氯化钾:0-0-60-2(H2O)填充料:粘土:0-0-0-6(H2O)二、成品指标:N-P-K=15-15-15 H2O≦2%三、计算过程:1、钾肥原料单一,先计算钾用量15/60=0.25份预设成品水分为2%,钾原料水份与成品一致,不计算差额2、磷肥用量:15/44=0.341份0.341份一铵含氮量:0.341×11=3.75磷铵水份为2%与预设成品水份一致,不计算差额3、氮肥计算:除去一铵供氮,氮肥供氮量:15-3.75=11.25因为氮肥有尿素和氯化铵可供选择,根据生产物料的造粒物性,最佳生产配方应是尿素与氯化铵按某个比例搭配量。
A、假设全部氮份由尿素提供,尿素用量为:11.25/46=0.245份B、假设全部氮份由氯化铵提供,氯化铵用量为:11.25/23.5=0.479份根据生产经验,本次配方设计预计用尿素0.15份,则:尿素供氮:0.15×46=6.9氯化铵供氮用量为:11.25-6.9=4.35氯化铵用量为:4.35/23.5=0.185份此时水份差为:尿素:0.15×(1-2)%= -0.0015份氯化铵:0.185×(5-2)%= 0.00555份填充料用量为:1-0.591-0.185-0.15=0.074份填充料水份差为:0.074×(5-2)%= 0.00296份综合水份差为:0.00296+0.00555-0.0015=0.00701份平衡水份后填充料用量为:0.074+0.00701=0.081份四、计算结果:氯化钾:0.25份氯化氨:0.185份尿素:0.15份磷酸一铵:0.341份填充料:0.081份。
复混(合)肥料及计算知识讲解
• (1)优点:养分种类多,含量高, 副成分少;物理性状好; 节省包装,贮运和使用费用;技术固化;
• (2)缺点:养分比例比较固定;
三、复合肥的类别
• 按养分浓度分:
高、中、低浓度复混(合)肥
• 按养分个数分:
二、三元复混(合)肥
• 按制造方法分类:
化成复合肥料,复混肥料,掺 合肥料, BB肥,控释(缓释)肥料
四、肥料混合的原则
• (1)物理性法不变差 • (2)混合时肥料养分不受损失 • 注意肥料组分间发生反应,使养分损失或无效化。如:
氨挥发,硝酸盐还原,水溶性磷的转化等。
• 氨态氮肥和含氨复合肥不能与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 混合;普钙、重钙等水溶性磷肥不能与石灰、草木灰等 碱性物质混合;硝态氮肥与过磷酸钙混合时,硝态氮能 逐步分解释放出氧化氮。
• 玉米 籽粒 2.57 0.86 2.14
• 甘薯 鲜块根 0.35 0.18 0.55
• 马铃薯 鲜块根 0.50 0.20 1.06
• 大豆 豆粒 3.09 0.86 2.86
• 3、作物计划产量所需养分量(Kg)= • 作物计划产量(Kg)/100×百公斤经济产
量所需养分量(Kg)
• 2、土壤供肥量=土壤养分测定值(mg/kg) ×0.15×校正系数
复混(合)肥料及计算
一、概念: 指在肥料养分标明量中至少含有N、P、K三种 养分的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有关复混 肥料的几个概念: 复合肥料: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的肥料,有明确 的分子式。 混合肥料:指掺混的方法制成,存在化学反应 过程。 掺混肥料(BB肥料),无任何化学反应过程。
二、复混肥料养分含量标志
7.5×2/3=5kg。 按优质猪圈肥含氮0.5%,当季肥料中氮素利用 率为25%计算, 则每亩需施优质猪圈肥的数量为: 5 -----------= 4000kg
NPK复合肥料(复混肥料)技术经济指标核算办法
NPK复合肥料(复混肥料)技术经济指标核算办法(修改稿)为了统一现行NPK复混肥技术经济指标核算办法,依照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办法有关规定,特修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范围:以磷酸、硫酸、合成氨、尿素、氯化钾(或硫酸钾)及其它磷肥、氮肥为原料,以复合方法(复混方法)所生产的各种养分比例的粒状氯基氮磷钾、硫基氮磷钾复合肥产品。
一、产品产量核算产量计算分为实物产品产量和折纯产品产量。
1、复合肥实物产品产量应按照以下标准检验合格,并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数量为准。
不合格产品不计算产量。
GB15063—2001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8572-2001 复混肥料总氮含量测定GB8573-1999 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测定GB8574-1988 复混肥料中钾含量测定GB8576-1988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测定真空烘箱法GB8577-1988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测定卡尔.费休法2、复混肥折纯产品产量以实物产品产量为基础折算为含100%P2O5产量、100%N产量和100%K2O 产量,分别计算上报。
如N源、P2O5源和K2O源属外购,应注明是进口还是国内采购(量),N、P2O5和K2O的产量不得重复计算。
即:100% P2O5产量 = 各批[合格实物产品产量(t) ⨯有效P2O5%]之和100% N产量 = 各批[合格实物产品产量(t) ⨯ N%]之和100% K2O 产量 = 各批[合格实物产品产量(t) ⨯ K2O%]之和式中:各批量是指符合国家取样规定的吨位批量,以及该批样所对应的有效P2O5百分含量、N 百分含量和K2O百分含量。
二、产品质量指标核算质量指标包括:平均有效磷(以P2O5计)含量、总氮含量(以N计)、氧化钾含量(以K2O计)、硫含量(以S计)、氧化钙含量(以CaO计)、氧化镁含量(以MgO)、总养分(有效磷+总氮+氧化钾)含量、水分、合格率、粒度、颗粒平均抗压强度。
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有效P2O5% ]之和1、有效磷含量(%)=————————————————————————×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N% ]之和2、总氮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 [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K2O% ]之和3、氧化钾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S% ]之和4、硫含量(%)= ———————————————————————×100%各批产品实物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CaO% ]之和5、氧化钙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MgO% ]之和6、氧化镁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有效P2O5+N+ K2O)% ]之和7、总养分含量(%)= ————————————————————————————×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水分含量(%)]之和8、水分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 产品实物量(t)×产品粒度(%)]之和9、粒度(%)= ————————————————————————×100%各批产品实物量之和(t)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产品颗粒抗压强度(N )]之和10、颗粒平均抗压强度(N)= ——————————————————————————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合格产品产量(t)之和11、产品合格率(%)= ——————————————————————————×100%各批[合格产品产量(t)+不合格产品产量(t)]之和三、折纯产品(100% P2O5)单耗指标核算磷矿粉(30% P2O5)耗用总量(kg)1、磷矿粉消耗(折30% P2O5)(kg/t) = —————————————————折100% P2O5产量(t)其它磷源耗用总量(kg)(100% P2O5)2、其它磷源消耗(折100% P2O5)(kg/t)= ——————————————————折100% P2O5产量(t) 注:磷酸、磷铵等磷源参照此式计算。
复混(合)肥料及计算
五、复混肥料投料量的计算
• 1、例如:欲配制分析式8-10-12的混合肥料1吨, 需用尿素(N=45%)、过磷酸钙(P2O5=20%)、氯 化钾(K2O=60%)及填充料各多少千克? • 解: 首先算出配制1吨混合肥料的需肥量: N=1000×8%=80kg ; P2O5=1000×10%=100kg K2O = 1000×12%=120kg; 再算出需要的肥料量: 需尿素量为:80÷45%=177kg; 需过磷酸钙量为:100÷18%=555kg; 需氯化钾量为:120÷60%=200kg; 填充料为:1000-177-555-200=68kg 填充料一般为磷矿粉,石灰石,硅藻土,
• 2、再如:欲配制3吨3:2:1的混合肥料,需尿素 (N=45%)、过磷酸钙(P2O5=20%)、氯化钾(K2O=60%) 各多少?所配肥料的分析式是什么?
解:每公斤N相当于硫酸铵1/20%=5kg;
每公斤P2O5相当于普钙1/12%=8.3kg; 每公斤K2O相当于硫酸钾1/50%=2kg 1:5:3混合肥料的最低配合量为: 5×1+8.3×5+2×3 = 52.5kg 故:需硫酸铵 5×1500/52.5=142.9kg 需普钙 8.3×1500/52.5=1185.7kg 需硫酸钾 2×1500/52.5=171.4kg 分析式为: 142.9×20%:1185.7×12%:171.4×50% = 28.6:142.2:85.7 ≈1:5:3
估算实例:
• 某农户麦田前3年平均产量为365kg,该 地块无氮对照区小麦产量为150kg,现有 碳酸氢铵和猪圈肥,试估算实现小麦计 划产量, 每亩约需施用多少猪圈肥和碳 酸氢铵?
估算步骤:
(1)计划产量确定: 365+365×10%=401.5︽400kg (2)实现计划产量的需肥量确定: 根据前表可知,实现100公斤小麦籽粒需纯氮3kg,那么实现 400kg小麦籽粒,需氮: 400×3/100=12kg (3)估算土壤供肥量: 150×3/100=4.5kg (4)需要通过施用肥料补充的氮量: 12-4.5=7.5kg (5)估算实现计划产量施肥量: 假设以氮素需要补充施用量的2/3作基肥,需氮量为 7.5×2/3=5kg。 按优质猪圈肥含氮0.5%,当季肥料中氮素利用率 为25%计算, 则每亩需施优质猪圈肥的数量为: 5 -----------= 4000kg
npk复合肥料(复混肥料)技术经济指标核算办法
npk复合肥料(复混肥料)技术经济指标核算办法NPK复料(复混肥料)技术经济指标核算办法(修改稿)为了统一现行NPK复混肥技术经济指标核算办法,依照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统计指标计算办法有关规定,特修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围:以磷酸、硫酸、合成氨、尿素、氯化钾(或硫酸钾)及其它磷肥、氮肥为原料,以复合方法(复混方法)所生产的各种养分比例的粒状氯基氮磷钾、硫基氮磷钾复产品。
一、产品产量核算产量计算分为实物产品产量和折纯产品产量。
1、复实物产品产量应按照以下标准检验合格,并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数量为准。
不合格产品不计算产量。
GB15063—2001 复混肥料(复料)GB8572-2001 复混肥料总氮含量测定GB8573-1999 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测定GB8574-1988 复混肥料中钾含量测定GB8576-1988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测定真空烘箱法GB8577-1988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测定卡尔.费休法2、复混肥折纯产品产量以实物产品产量为基础折算为含100%P2O5产量、100%N产量和100%K2O产量,分别计算上报。
如N源、P2O5源和K2O源属外购,应注明是进口还是购(量),N、P2O5和K2O的产量不得重复计算。
即:100% P2O5产量 = 各批[合格实物产品产量(t) 有效P2O5%]之和100% N产量 = 各批[合格实物产品产量(t) N%]之和100% K2O产量 = 各批[合格实物产品产量(t) K2O%]之和式中:各批量是指符合国家取样规定的吨位批量,以及该批样所对应的有效P2O5百分含量、N 百分含量和K2O百分含量。
二、产品质量指标核算质量指标包括:平均有效磷(以P2O5计)含量、总氮含量(以N计)、氧化钾含量(以K2O计)、硫含量(以S计)、氧化钙含量(以CaO计)、氧化镁含量(以MgO)、总养分(有效磷总氮+氧化钾)含量、水分、合格率、粒度、颗粒平均抗压强度。
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有效P2O5% ]之和1、有效磷含量(%)=————————————————————————×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N% ]之和2、总氮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 [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K2O% ]之和3、氧化钾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S% ]之和4、硫含量(%)=———————————————————————×100%各批产品实物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CaO% ]之和5、氧化钙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MgO% ]之和6、氧化镁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有效P2O5+N+ K2O)% ]之和7、总养分含量(%)=————————————————————————————× 100% 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实际水分含量(%)]之和8、水分含量(%)= ——————————————————————————×100%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 产品实物量(t)×产品粒度(%)]之和9、粒度(%)= ————————————————————————×100%各批产品实物量之和(t)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产品颗粒抗压强度(N )]之和10、颗粒平均抗压强度(N)= ——————————————————————————各批实物产品产量(t)之和各批合格产品产量(t)之和11、产品合格率(%)= ——————————————————————————×100%各批[合格产品产量(t)+不合格产品产量(t)]之和三、折纯产品(100% P2O5)单耗指标核算磷矿粉(30% P2O5)耗用总量(kg)1、磷矿粉消耗(折30% P2O5)(kg/t) = —————————————————折100% P2O5产量(t)其它磷源耗用总量(kg)(100% P2O5)2、其它磷源消耗(折100%P2O5)(kg/t)= ——————————————————折100% P2O5产量(t)注:磷酸、磷铵等磷源参照此式计算。
喷浆造粒工艺复合肥料配方计算方法
化
肥
工
业
第4 4卷
第 4期
喷 浆 造 粒 工 艺 复 合 肥 料 配 方 计 算 方 法
张 宗彩 , 王 洪富 , 崔 然, 卞会 涛 , 徐 勤政 2 7 6 7 0 0 ) ( 史丹利 农业 集 团股份 有 限公 司 山 东临沂
摘 要 以 N - P : 0 5 . K 0=1 4 . 1 6 — 1 5含硝 态氮的复合肥料 为例 , 详 细介绍 了采用物料平衡 法及养 分 守恒 计 算喷 浆造 粒工艺复合肥配方的方法。采 用物料 平衡 法 可以快速 、 准确 地确 定各 原料使 用量 并稳 定控制 养分 指 标. 避免 了根据 实际产 品养 分含 量调 整配方所造成的物料浪 费。 关键 词 喷浆造粒工 艺; 低 温转化 ; 配方计 算; 物料平衡法 ; 养分守恒
计 算进 行 了研究 。
图 1 喷 浆 造粒 工 艺 流 程
艺 流程 如 图 1 所示 。 低 温转 化 主要是 在低 温状 态下浓 硫 酸与氯 化 钾 反 应 生 成 硫 酸 氢 钾 J , 其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H2 S O 4 +K C 1 = K HS O 4+H C 1 。造 粒 主 要 是在 低 温 转 化后 的硫 酸氢 钾与 磷酸 一铵 溶液 混合 后形 成 的
=
第 4期
『 6 5 . 3— 2 8 3 . 5× 0 . 1 1 0×( 1 . 3一 1 ) × 1 7 / 1 4 1 × 9 8 / ( 2×1 7 )
2 4 6. 7—4 4. 4
= 2 0 2 . 3 ( k g )
=1 5 5 . 5 ( k g )
( 4 )转 化生 成氯 化氢 量
《 复混肥料( 复合肥料 ) 》 ( G B 1 5 0 6 3 -2 0 0 9 ) 的要
复混肥料配方
复混肥料配方
适合作物类型:蔬菜、果树、观赏植物等
原料:
1. 有机肥料:
- 堆肥(如厩肥、秸秆堆肥等)
- 骨粉
- 鱼粉或肉骨粉
- 其他动植物有机质
2. 无机肥料:
- 磷酸二铵或过磷酸钙(磷源)
- 硝酸钾或硫酸铵(氮源)
- 氯化钾(钾源)
3. 微量元素:
- 硫酸亚铁或硫酸锌
- 硫酸锰
- 硼酸
- 硫酸铜等
配方示例(按重量比):
有机肥料60% (堆肥40%、骨粉10%、其他10%)磷酸二铵15%
硫酸铵10%
氯化钾10%
微量元素5%
配制方法:
1. 将所有原料混合均匀
2. 确保含水量适当(10%-15%)
3. 对发酵3-4周,定期翻耙
4. 最后风干或烘干,袋装即可
使用说明:
1. 可根据作物需求调整配比
2. 每次施肥前先浇水
3. 作物不同生长期施用量不同
4. 定期对土壤进行检测,保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采用加权平均数法估算复混肥料成品养分质量分数
作者:张广忠, 何守学, 朱玉臣, 徐涛, ZHANG Guang-zhong, HE Shou-xue, ZHU Yu-chen, XU Tao 作者单位: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700
刊名:
磷肥与复肥
英文刊名:Phosphate & Compound Fertilizer
年,卷(期):2013,28(3)
1.崔益顺浅谈复混肥配方计算的几种方法[期刊论文]-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04)
2.刘育林Excel表格在复混肥料配方与成本测算方面的应用[期刊论文]-磷肥与复肥 2009(04)
3.王 冲利用Excel表格计算复混肥料和掺混肥料的配方及成本[期刊论文]-磷肥与复肥 2010(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lfyff201303017.aspx。